1. 廣州封控區域內可能已經發生社區傳播,當地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
廣州封控區域內可能已經發生社區傳播,當地已經採取了積極的措施來應對這次疫情的發展和傳播,針對不同的區域採取不同的封控措施;非必要不離廣州,離開廣州要持有四十八小時核算證明;抓緊建設方艙醫院保證確診的病例都能夠被及時的隔離,被及時的治療。相信通過這次措施的實施,廣州一定能夠盡快控制疫情的發展,盡快渡過難關。
- 三、抓緊建設方艙醫院。
廣州這次應對的是德爾塔的毒株,我們都知道這種毒株的傳染性更強更快,所以為了保證人們的安全,廣州已經抓緊時間開始建設方艙醫院。決定在會展中心盡快建設硬體充足的方艙醫院,保證確診的病例能夠及時的給隔離,被救治。廣州政府所採取的這些措施,都能夠保證人們的安全。
2. 如何編制突發環境應急預案我是廣州的,求助!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1適用范圍 本導則規定了企業(或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編制的基本要求,使企業(或事業)單位能夠根據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在切實加強環境風險源的監控和防範措施,有效降低事件發生概率的前提下,規定響應措施,對突發環境事件及時組織有效救援,控制事件危害的蔓延,減小伴隨的環境影響。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導則。 3.1 危險物質 3.2 危險廢物 3.3 環境風險源 3.4 環境敏感區 3.5 環境保護目標 3.6 環境事件 3.7 次生衍生事件 3.8 突發環境事件 3.9 應急救援 3.10 應急監測 3.11 恢復 3.12 應急預案 3.13 分類 3.14 分級 3.15 應急演練 4 應急預案編製程序 4.1 成立應急預案編制小組 4.2 基本情況調查 4.2.1 單位的基本情況 4.2.2 環境風險源基本情況調查 4.2.3 周邊環境狀況及環境保護目標情況 4.3 環境風險源識別與環境風險評價 4.4 環境應急能力評估 4.5 應急預案編制 在風險分析和應急能力評估的基礎上,針對可能發生的環境事件的類型和影響范圍,編制應急預案。對應急機構職責、人員、技術、裝備、設施(備)、物資、救援行動及其指揮與協調方面預先做出具體安排。應急預案應充分利用社會應急資源,與地方政府預案、上級主管單位以及相關部門的預案相銜接。 4.6 應急預案的評審、發布與更新 應急預案編制完成後,應進行評審。評審由企業(或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外部評審是由上級主管部門、相關企業(或事業)單位、環保部門、周邊公眾代表、專家等對預案進行評審。預案經評審完善後,由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發布,按規定報有關部門備案。同時,明確實施的時間、抄送的部門、園區、企業等。 企業(或事業)單位應根據自身內部因素(如企業改、擴建項目等情況)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更新應急預案,進行評審發布並及時備案。 4.7 應急預案的實施 預案批准發布後,企業(或事業)單位組織落實預案中的各項工作,進一步明確各項職責和任務分工,加強應急知識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實現應急預案持續改進。 5 應急預案主要內容 5.1 總則 5.1.1 編制目的 簡述應急預案編制的目的。 5.1.2 編制依據 5.1.3 適用范圍 5.1.4 應急預案體系 5.1.5 工作原則 5.2 基本情況 5.3 環境風險源與環境風險評價 5.4 組織機構及職責 5.4.1 組織體系 5.4.2 指揮機構組成及職責 5.4.2.1 指揮機構組成 5.4.2.2 指揮機構的主要職責 5.5 預防與預警 5.5.1 環境風險源監控 5.5.2 預警行動 5.5.3 報警、通訊聯絡方式 5.6 信息報告與通報 5.7 應急響應與措施 5.7.1 分級響應機制 5.7.2 應急措施 5.7.2.1突發環境事件現場應急措施 5.7.2.2 大氣污染事件保護目標的應急措施 5.7.2.3 水污染事件保護目標的應急措施 5.7.2.4 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 5.7.3 應急監測 5.7.4 應急終止 5.7.5 應急終止後的行動 5.8後期處置 5.8.1善後處置 5.8.2 保險 5.9 應急培訓和演練 5.9.1 培訓 5.9.2 演練 5.10 獎懲 5.11 保障措施 5.11.1 經費及其他保障 5.11.2 應急物資裝備保障 5.11.3 應急隊伍保障 5.11.4 通信與信息保障 5.12 預案的評審、備案、發布和更新 5.13 預案的實施和生效時間 5.14 附件 悅能環保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