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為什麼普洱茶從廣州發貨
擴展閱讀
天津竹竿巷是哪個區 2025-07-10 13:32:04

為什麼普洱茶從廣州發貨

發布時間: 2023-01-07 12:38:17

❶ 普洱茶廣東倉儲和雲南倉有什麼樣的區別

問題太過於籠統。給你個比較寬泛的回答。就普洱茶陳化老茶來說,廣東由於雲南。
廣東氣候常年炎熱且濕潤,這是普洱茶發酵陳化最好的條件,其轉化的速度和程度都優於雲南各地。
雲南具有氣候多樣性,在南部版納,普洱等地也有高溫高濕的天氣,對於陳化老茶而言略遜於廣東。而雲南其他縣市則多數屬於乾燥、常年氣溫不高的環境,對於老茶轉化和陳化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不靠譜的說,在廣州放三年的茶,相當於昆明放十年的陳化效果。
再者,無論在哪裡倉儲都要做到干凈無異味,否則茶葉就會存廢。

❷ 為什麼芳村擁有普洱茶市場的話語權

一款茶能否賣出高價,芳村茶葉市場的認可度尤為關鍵。盡管廠家決定一款茶的價格,但只有在芳村認定之後,這個價格才能成為事實。普洱茶產於雲南,成就與廣東,說的就是芳村茶葉市場對普洱茶的支配地位。

雲南人喝普洱茶嗎?這不是一句笑話,現在雲南的大街小巷的茶店裡擺滿了普洱茶,去雲南茶樓里喝茶,也多以普洱茶為主,但令人稱奇的是,雲南人喝普洱茶的習慣竟是廣東人帶動的。

普洱茶還未興盛之前,雲南人喝茶多以滇綠為主,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也多被加工成綠茶。至於壓製成茶餅、茶磚的普洱茶多以出口,邊銷為主,甚至在上個世紀90年的時候,西雙版納的人都不知道原來這種緊壓茶是普洱茶。

普洱茶流行於港澳台,等到改革開放的時候,港澳台的茶商得以進入雲南腹地定製加工普洱茶,慢慢的廣東地區的人跟著一起品飲普洱茶,加上普洱茶所擁有的金融屬性,諸多機緣巧合之下,廣州芳村茶葉市場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普洱茶批發市場。

因為品種多,數量大,芳村茶葉市場也就擁有了普洱茶的話語權。不但價格上說的算,就連加工茶的方式,以及對普洱茶山頭的評估都是廣東芳村茶葉市場的茶商們建立起來的。比如何廣生何寶強兩兄弟,一手打造出老班章這樣的名山,從籍籍無名到冠絕群山,不過10年而已。芳村茶葉市場造名山的實力就這么強。

至於普洱茶的品飲標准,老茶熟茶的濃稠厚潤,鍾廣林先生提出。離地發酵、竹籃發酵,也是廣東茶商率先試制,至於老茶的品飲與鑒別,倉儲的標准,都是廣東茶商所主導。因為決定著普洱茶的方方面面,所以芳村市場就擁有了普洱茶的話語權,一個品牌能否做大做強,在芳村的地位如何極其重要。

❸ 用普洱茶的原料但產地在廣東,那出來的能不能叫普洱茶

國家質監局在2008年規定了普洱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雲南省普洱市、西雙版納州、昆明市等州市所屬(具體包括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紅河州、文山州、保山市、德宏州各市、縣;西雙版納:景洪市、勐海縣、勐臘縣各鄉鎮;大理州:大理市、永平縣、雲龍縣、南澗縣等縣各鄉鎮;臨滄市:臨翔區、鳳慶縣、雲縣、永德縣、雙江縣、滄源縣等縣各鄉鎮;普洱市:思茅區、寧洱縣、墨江縣、景東縣、景谷縣、鎮沅縣、江城縣、瀾滄縣等縣各鄉鎮)的639個鄉鎮,非上述地區生產的茶不能叫普洱茶,雲南省茶企到保護地區外購買的茶葉做成的茶也不能叫普洱茶。

❹ 廣州並非普洱茶原產地,為何廣州人對普洱茶最熱衷

文/義芳君(來源:義芳君說茶)

廣州人對普洱茶的喜愛舉國皆知,而普洱茶也因廣州的青睞,從此獨步茶天下。盡管近幾年來,頗有「南普北進」之風尚,但不可否認的是,地處華南區域的國家中心城市廣州仍然是全國普洱茶消費的龍頭。

可見,廣州人對普洱茶的情有獨鍾,並非空穴來風。這里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

有這樣一組統計數據顯示,擁有1400萬常住人口的廣州每年大約能夠消費掉40%當年度生產的普洱茶(指已售出,不管是喝掉,還是收藏),而每年普洱茶的產量大約在30萬噸,換算下來大約人均消費8.5斤/年。這個數據還沒有剔除沒有喝茶的人,所以說是相當驚人的。

其實,廣州人喜愛普洱茶並非是與生俱來。清代以來,廣州人就有「喝早茶」的生活習慣。這里的喝茶,不僅僅是喝茶,還有早點,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聚會,商務交往等。一方面彰顯了廣州人的閑適,另一方面也承擔了廣州人日常社會交往的功能。以前,人們首選的茶葉大多是綠茶、烏龍茶、紅茶,很少使用普洱茶。

這一現象一直到改革開放後,廣州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經濟地位逐漸形成了目前全國最大規模的茶葉專業批發市場和集散地,而產生了顛覆式變化。

愛吃、講究吃、樂衷養生的廣州人逐漸發現普洱茶口味獨特、醇厚耐泡,暖胃平和,尤其是在降火祛濕、減肥去油脂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剛好契合了身處悶熱大都市、經常濕熱上火的廣州人對於健康的普遍需求。

此後,逐漸」喝上癮」、經濟細胞比較發達的廣州人忽然間發現,原來耐儲存、且越存越香的普洱茶具有不可小覷的收藏投資價值。於是,大概在2000年前後,民間資本開始介入普洱茶,進行大肆炒作,原本一片不過幾十塊錢的普洱茶一下子身價倍增,成了許多人賴以發家致富的」終極武器」。一時間,大批茶葉從業人員紛紛來到廣州,加入到炒作普洱茶的熱潮中,許多人從中賺到了第一桶金。

普洱茶從日常飲品一下子躍升為金融收藏品,一下子具備」生錢」能力,這也讓更多的廣州人更加對普洱茶情有獨鍾。

如此說來,如果我們說廣州是普洱茶的「伯樂」,這似乎也並不為過。眾所周知,歷史上普洱茶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內作為低廉的邊銷茶而存在,長期銷往青新藏、陝西、內蒙等西部邊陲一帶,其養生及金融屬性基本被忽略不計。畢竟,在經濟較為落後、社會化程度較低、人們對於養生自主意識尚不十分覺醒的西部地區來說,易儲存、味醇厚、可反復沖泡的普洱茶自然成了他們最佳的日常茶飲品。

但是,普洱茶的這一特性,恰恰在廣州,被人們所發現,並深入挖掘,加之廣州地區特有的飲食文化的推波助瀾,以及後來被賦予的金融投資屬性,普洱茶成為廣州人所青睞的茶葉飲品,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END------------------

義芳君出身多彩茶鄉,從小諳熟茶事,胸懷對故土鄉情的執著守望,樂享關乎茶與生活的點滴感悟,期待與您的茶緣!

❺ 中期普洱茶廣州便宜還是雲南便宜

雲南。
1、因為普洱茶是雲南省特產,盛產於雲南,而廣州只是普洱茶集中售賣地。
2、所以在生產地雲南購買會更加便宜。

❻ 普洱茶倉儲—廣東倉、昆明倉、港倉的區別

廣東倉是濕倉,昆明倉是干倉
先來說說廣東倉,氣候特點:廣東是存儲普洱茶比較難的地方。廣東省屬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天氣濕熱,還有梅雨季節,相對濕度很高,有時達到或超過100%。
環境對倉儲的影響:廣東省大部分普洱茶是存放在廣州與東莞,而這兩個地方屬於高溫高濕的地方,選擇自然存放茶葉是很容易放壞掉的,必須用人工或者設備等技術手段來控制溫濕度,以保證茶品的陳放質量。
倉儲習慣:倉儲分為純干倉與自然倉。
自然倉,是將茶葉存放於二樓以下的自然環境下,沒有人工處理並通過自然轉化而來的普洱茶。茶葉表面上的光澤顯暗色,不過聞不到茶葉的干香,口感和純干倉沒有太大的區別。
純干倉,是將茶葉存放於二樓以上專業茶葉倉庫存放,在恆溫恆濕的環境下自然發酵的普洱茶。茶表面光澤油亮,茶葉有茶香,口感醇厚、回甘明顯、一定年份的茶湯轉化為橙黃到橙紅之間、不卡喉。(大益、七彩雲南、六大茶山、歲月知味等茶企都在廣東東莞設有專業倉庫)
陳放效果:對比昆明的倉儲環境,在廣東存茶,茶葉轉化比較快,湯色在橙黃到橙紅之間,滋味更醇厚,香氣泌人。
昆明倉
氣候特點:昆明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高原山地氣候。氣候上存在著明顯的垂直差異和水平差異。昆明年均氣溫14.5℃,最熱月(6.7月份)全年晴天較多。昆明明顯地分為干、濕兩季。濕季月均溫度較高、乾季月均溫度較低。
環境對倉儲的影響:溫度與濕度介於廣州與北京之間,在昆明存茶比廣州轉化慢。
倉儲習慣:一般都是干倉存放。
陳放效果:在昆明存放的普洱茶轉化會比較慢。在湯色轉化上,昆明存茶三年相當於廣東存一年,對比可知廣東倉的轉化速度。不過昆明倉存出來的茶香氣較好,滋味鮮活,口感轉化層次不明顯像新茶。
再者就是港倉,氣候特點:香港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濕度超過92%,香港的自然倉儲環境相比我國其它地區也是少有的潮濕。
環境對倉儲的影響:香港每年的4月和5月會出現返潮,花崗岩地形地面發生滲水,地下室倉庫即使架高貨物,地面還是有液態水,整個倉儲環境的濕度達到了過飽和。香港夏季氣溫特別高(超過35℃),同時在高溫高濕環境下茶品自身的氧化反應以及微生物參與的發酵反應都會放出熱量,再加上相對不通風的環境,茶倉中會格外的潮濕悶熱。
倉儲習慣:香港普洱茶存放的倉庫有兩種,一種是公設倉庫,一種是私人設立的倉庫。私人倉庫在存放普洱茶時會定期進行翻倉,將倉庫中的茶品的空間位置進行改換,避免由於倉庫中溫濕度分布不均造成茶品轉化的程度不同,而公設倉庫則不會幫助物主翻倉。一般在存放三年過後,茶品會被拿出退倉兩年,退倉會選擇在一個高溫乾燥(相對於濕度過飽和的環境)微通風的環境之下。
退倉的時間大多選擇在冬天,以利用冬天相對乾燥的氣候將茶品中過量的水分抽出。完成了第一個倉儲循環(入倉三年,退倉兩年)的茶品會第一次上市販售,在經過一兩年的銷售後再入倉,完成第二個倉儲循環。(不同的茶莊會有不同的細節調整)。茶品從新茶到倉儲完成要經過起碼十二年的時間。
陳放效果:得益於香港倉儲環境,這里的普洱茶入口醇滑明顯,茶香氣有樟香和參香兩種(真正的老港倉才有)茶湯成酒紅色透亮、不卡喉!
港倉和濕倉的區別
濕倉茶出現的原因有二種,一種是在高溫高濕的天氣里沒有採取及時的處理措施,或者採取的措施不當造成茶葉變質;另一種是為了加快轉化速度,通過增溫加濕等手段人為製造老茶,用霉變的茶來欺騙消費者。
港倉的出發點是建立在衛生的基礎上,利用當地高溫潮濕條件,利於茶品快速轉化的優點,又通過調節溫度、濕度等技術手段,讓茶品不至於產生霉變。
普洱茶的發酵是在一定的溫濕度下才可以得到最好的轉換,若用港倉的人工技術能控制最適宜的溫濕度有利於茶的最好發酵,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但前提一定是可控的和安全的。(普洱熟茶就是借鑒港倉茶的發酵過程轉變而來)

❼ 普洱茶儲存篇:廣東倉,昆明倉區別

一款普洱茶好不好喝,除了原料優劣、製作工藝優良之外,那接下來便是倉儲了。談及普洱茶的存儲又以昆明倉儲和廣東倉儲最為有代表性。今天,就藉此話題和茶友聊一聊普洱茶的地理存儲差異之昆明與廣東存儲差異。

昆明倉儲與廣東倉儲對比

昆明倉儲

氣候相對乾燥,空氣濕度低,溫度變化幅度不大,處於一個相對合適普洱茶發酵的溫度與濕度區域內。普洱茶陳化時以氧化酶參與的酶促反應為主,轉化相對純粹、單一。雖然陳化時間長,但以茶葉內氧化酶為主導的轉化,其轉化結果更穩定,品質可預期性強,能夠較大程度上避免茶品霉變、劣變,對茶品的損耗小。

廣東倉儲

廣東,地處我國最南部的沿海一帶,低緯低海拔,氣候相對潮濕,空氣濕度高,氣溫高,有利於微生物生長。因而微生物發酵與酶促反應同時存在,陳化時間大幅縮短,如果拿廣東和雲南昆明相比的話,存放於3年左右的普洱茶,就相當於昆明5年左右。但是參與發酵的微生物種類的多樣化與不可控性,會導致發酵結果較為多變,茶品品質或優或劣,最終滋味難以預期,稍有不慎容易出現霉變,對茶品損耗大。

辨別廣東倉、昆明倉

首要的就是聞它的倉味,其次才品飲。

廣東倉的最大特點就是倉味比較重,昆明干倉最大的特點是陳香味較濃,幾乎沒有倉味。

澳門茶雲澗文創工作室 TEA1554

❽ 普洱茶分廣東倉昆明倉等等,究竟哪個好

分茶倉只是因為某個城市的普洱茶存儲量巨大,其年份茶在全國消費市場具有一定的規模,並形成特定的品質特徵。 廣東倉(即東莞倉)和昆明倉哪個好?目前業界並沒有定論,但廣東倉和昆明倉各自的特點,已經有了初步的定型結果。



國內干倉普洱茶的概念大概起源於2005年 ,在此之前普洱茶多以港台濕倉為主,東莞倉與昆明倉才開始建倉儲茶,前路未明。而要說明的一點是, 這時候的東莞倉是主動倉 ,眾多投資者看好普洱茶的存儲價值,積極在東莞建倉收茶,終成規模;而 昆明倉是被動倉 ,因為昆明為普洱茶原產地倉,茶葉存儲下來的多是廠家的倉庫留存品。



最後來說說 東莞倉普洱茶和昆明倉普洱茶的差異 。廣東東莞氣候環境比雲南昆明要濕熱得多,所以相同年份的普洱茶,東莞倉的醇化程度要比昆明倉的深,即東莞倉的轉化速度比昆明倉要快,在湯色轉化上,昆明存茶三年相當於廣東存一年;這是基礎;轉化速度不同,陳化效果自然有異,廣東倉的普洱陳茶,湯色在橙黃到橙紅之間,滋味更醇厚,香氣醉人;而昆明倉的普洱陳茶香氣較好,滋味鮮活,口感轉化層次不明顯。


普洱茶儲存基本條件是干凈,濕度適中,但最關鍵是茶質。茶質又分茶本身的內在品質和加工工藝。現在曬青毛茶,干出鍋,曬干,喝起來又香又甜。這都是殺青過度,編向烘青了。這樣的茶能不能存,能存幾年,後期轉換的潛力有沒有,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以前的新茶,頭幾個月是很難入口的。苦澀不說,那股青味,一般人接受不了。老百姓都要將新茶裝好(發汗),發酵段時間才能喝,因為新茶性寒、傷胃!

❾ 廣州並非普洱茶原產地,為何廣州人對普洱茶最熱衷

在廣州來說就鐵觀音和普洱比較流行,而更多的人會喜歡喝普洱,因為普洱給人的感覺更為溫和啊!普洱分有是生茶和熟茶,不同的茶對於不同人的體質都是適合的。

在廣州喝茶基本上就是在早茶的時候,除了一堆點心,都會配上一壺茶。為了讓每個人都能喝上,很多人會選熟的普洱茶。熟的普洱茶從口感來說比較甘甜,不像鐵觀音那麼的苦澀。

你在廣州的茶市裡基本上就只能碰到這兩種茶,或者是菊花茶。這是廣州茶市的一個普遍現象,並沒有太多的選擇。那隻能二選一的選擇,那肯定就會選擇一款稍微好入口的茶。

市場供需決定了廣州人的喝茶,並不是廣州人不識茶、不品茶。只是市面上這個茶佔有的市場份額大,讓廣州人能夠隨處可見,廣州人才會順手的拿這個茶喝而已。

❿ 普洱茶的熟茶工藝是何時形成的

究竟何時開始有了普洱熟茶?

很多人一定會說——1973年。因為在因為市面上有一款很流行的茶叫「73厚磚」, 被譽為第一批人工後發酵普洱熟茶茶磚。

但真相真的是這樣嗎?普洱熟茶直到1973年才橫空出世嗎?熟茶自己的演變歷程又是什麼呢?

我們分5個步驟為大家詳解:前身、記載、工藝、誕生、今世。


普洱熟茶的前身

——紅湯生普

讓我們沿著歷史往前追溯,在龍馬同慶號的內票上有一段話:


「葉色金黃而厚,水味紅濃而芬香」。


而廣州考察小組也反應了過來,把廣州用的冷水替換成冷水,調整工藝後,很快也獲得了成功。

兩個小組的成品拼配在一起,組成了1973年第一批出口到香港的、正式的普洱熟茶。這也是1973年被認定為普洱熟茶元年的始末。


普洱熟茶的今世

——批量生產

後來,1974年,勐海茶廠、下關茶廠的技術員回廠後分別試驗,各自改進後,勐海有了勐海自己的工藝,下關則結合了前面所說的緊茶蒸汽熱發酵工藝,各自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產品。

同年1974年,勐海渥堆熟茶試制後開始出口,由於湯色沒有達到預期要求,被稱為雲南青;

1975年,勐海茶廠的普洱熟茶基本定型,普洱熟茶園茶7452,7572開始批量生產;下關茶廠則推出出由渥堆熟茶製作的7663。

該茶在1976年後大量出口法國,這就是後面的銷法沱。而昆明茶廠推出7581熟茶磚。


也就是說盡管普洱熟茶1973年是指製作成功,而產品大規模上市是從1975年開始。1973年是以散茶的形式出口的,直到1975年才有第一款壓製成磚的嘜頭茶7581。

所以,普洱茶熟茶的產生經歷了潮茶工藝,緊茶的潑水工藝,再到香港泰國的仿製老茶工藝,最終才成為現在我們看到的普洱茶熟茶工藝。

經過幾十年的完善,這才誕生了我們現有的普洱熟茶的渥堆技術。形成了各式各樣、優良品質、口感豐富、溫和順滑的普洱熟茶。


總結:

——普洱生熟區別

劃重點,熟茶誕生的年份—1973年,誕生地—昆明茶廠;熟茶也不是煮熟、炒熟、燒熟,而是人工渥堆發酵,堆熟的。

為避免上當受騙,請牢記,在1973年之前沒有真正的人工渥堆熟茶。(之前的普洱茶,於今天的標准來看,都是普洱生茶。)

也就是說,普洱熟茶從誕生到現在只有48的時間,如果你聽到茶店老闆賣著上百年的普洱熟茶,你就可以一笑了之了。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區別,可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來談論,但簡單來說,可以記住3點:


# 普洱生熟區別 #

1、工藝不同。

生茶的主要步驟是「殺青-揉捻-乾燥」。而熟茶的工藝主要步驟是「殺青-揉捻-渥堆-乾燥」,多了一個渥堆工藝,發酵度也產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2、湯色、口感不同。

生茶茶湯黃亮透明,而熟茶的湯色則是紅濃明亮。生茶清香,熟茶醇厚。


3、性質不同。

生茶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生陳化(後發酵),而熟茶是在渥堆的時候已經初步定性。雖然也會「越陳越香」,但變化遠沒有生茶明顯。


還想知道更多的普洱熟茶知識,請關注我們「學茶研習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