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廣州又叫羊城
廣州稱為羊城,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五位身著不同顏色服裝的人,騎著不同毛色的五隻羊,帶著每莖有6穗的谷種,來到珠江邊。他們把帶來的谷種分給勤勞的當地人,讓他們播種、收獲。結果,穀子年年豐收,人口越來越多,一派人丁興旺的景象。逐漸地,珠江三角洲這個地方形成了一個人口稠密的城鎮,即今天的廣州城。為了紀念騎著五隻羊來此的人,人們便把這座城鎮叫做五羊城。後來,改為廣州市。
2. 廣州為什麼叫羊城羊城名字的來歷
羊城,或許很多廣東省外人不知道羊城是哪個城市,但廣東人都知道,羊城是廣州的一個別稱,那廣州為什麼叫羊城?羊城的來歷有什麼故事?下面是我整理的廣州叫羊城的原因,歡迎閱讀。
廣州為什麼叫羊城?
其實,羊城這個稱謂,這里有一個家喻戶曉美麗的神話,即流傳甚廣的「五羊銜谷,萃於楚庭」的傳說。
大約在周朝時,廣州連年災荒,田野荒蕪,農業失收,人民不得溫飽。一天,南海的天空忽然傳來一陣悠揚的音樂,並出現五朵彩色祥雲,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綵衣,分別騎著不同毛色口銜稻穗的仙羊,降臨廣州。仙人把優良的稻穗贈給了廣州人,並祝願這一地區永無飢荒,祝罷仙人騰空飛逝,五隻仙羊化為石羊留在廣州山坡。從此,承仙之願,稻穗飄香,年年豐收,廣州便成為嶺南最富庶的地方。這就是廣州有「五羊城」、「穗城」、「羊城」名稱的由來。
關於五仙降臨的年代,有各種各類的說法。有人說發生於周夷王八年(即公元前887年),有人說五仙降臨是南海人高固為楚威王相時候,是為戰國時期。還有一說是,晉朝吳修為廣州刺史,有五仙騎五羊背著五穀來到廣州州治的廳堂上,吳修於是在廳堂上繪五仙人像以為祥瑞和紀念。
據說今廣州惠福西路的五仙觀就是五仙降臨之地,廣州人在此為紀念五仙人專門修建了五仙觀,在大殿內還有五仙和五羊的塑像。在今五仙觀東側,還有一塊巨大的紅砂岩似腳印狀的凹石,被稱為「仙人拇跡」(拇跡指腳印)。
在廣州越秀山木殼崗上,有建於1959年的五羊石雕像。這是著名雕塑家尹積昌等根據五羊的傳說創作的。雕像連基座高11米,共用130餘塊花崗石雕刻而成。體積約53立方米,僅主羊頭部一塊石料,就重達4 千餘斤。五羊大小不一,主羊頭部高高豎起,口中銜穗,回哞微笑,探視人間,餘四隻羊,環繞其身,或耍戲,或吃草,還有羊羔在吸吮母羊的乳汁。五羊姿態各異,造型優美,栩栩如生,情趣橫溢,令人流連忘返,浮想聯翩。
據說當年雕像竣工時,曾有一些議論,有人提出既是五仙人騎的羊,怎會還有在吸奶的乳羊呢?其實仙人五羊都是美麗的神話,既是仙羊,無論大小,自有仙風仙骨。雕塑家發揮其超群的想像力,匠心獨具。由歷史傳說而創作出來的五羊石雕經過40多年的歷史檢驗,被譽為廣州的城徽,為歷史文化名城增色不少。1999年7月,五羊石雕被廣州市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廣州的另一個名字:花城
1、廣州位於我國南部,亞熱帶地區,緯度偏低,夏季炎熱,冬季溫暖,且常年濕潤,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花卉的生長提供了優良的環境,因此,廣州花卉常年盛開,品種繁多,種植面積廣。
2、廣州人種花、愛花、賞花和贈花的歷史悠久廣州人種花、愛花、賞花和贈花的歷史悠久。西漢時期,陸賈出使南越國時,就發現嶺南人愛種花、插花、戴花,屋前屋後,廳堂房內也都擺滿了花,便贊譽這里都是「彩縷穿花」的人。
3、廣州是全國最大的花卉主產區,全國盆栽觀賞植物的生產、供應中心,全國花卉主要集散地和進日花卉的調運中心.廣州的花卉貿易居全國第一。
3. 廣州為什麼會稱為羊城
相傳,在古時候廣州地區糧食長期欠收,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有五位神仙決心挽救那裡的人民,就騎著五隻羊到那裡,把谷穗送給那裡的人民,解決了他們的生活難關。所以廣州又被稱為是羊城。
廣州是我國南方一座繁華的城市,同時也是廣東省的省會,廣州還有個名稱叫羊城,那麼廣州為什麼被稱為羊城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詳細內容
- 01
廣州最早的地名是叫做楚亭,在現在廣州市的越秀山上,還有一個清代時期的石牌坊,刻有古之楚庭的字樣。
- 02
在秦朝時期,廣州是當時郡治的行政中心,到了秦末時期,趙佗自封為南越王,廣州成了南越國的都城。
- 03
到了漢武帝時期,南越國又被劃分為9個郡,廣州歸屬南海郡,那個時期的廣州稱為交州。
- 04
到了晉朝時期,廣州的行政區域有所縮小,但是廣州仍然為郡治行政中心。
- 05
在清朝時期,廣州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港口,也是當時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港口。
4. 廣州為什麼叫羊城
廣州又稱「羊城」、「穗城」。相傳古代有五位仙人,騎五色羊,各攜帶一串谷穗降臨此處,仙人把谷穗贈給居民,祝福此地五穀豐登、永無飢荒。後仙人飄然而去,留下五羊化為石頭。因此,後人又稱廣州為「羊城」、「五羊城」、「仙城」、「穗城」。
羊城著名人物:
一、楊孚
楊孚,字孝元,東漢初年南海郡番禺人,曾任議郎之職。楊孚學識淵博,為官清廉,任上建議整頓吏治,要以廉為標准,以孝治天下,被皇帝所採納;他著有我國第一部地區性的物產專著《南裔異物志》,是史家公認的嶺南第一位著書立說的學者。
二、崔與之
崔與之,廣東增城人,南宋名臣。勤政愛民、清正廉潔、政績斐然,淮東、四川抗金,穩固邊防。開創嶺南歷史上第一個學術流派——菊坡學派。他文學造詣精深,詞風雅健,有「粵詞之祖」之稱。謚號「清獻」,與謚號「文獻」的唐代名相張九齡,合稱「二獻」。
三、李昴英
李昴英,字俊明,人稱「李探花」,廣東番禺人,南宋名臣、學者。古代科舉考試中的第一位廣東籍探花,為官廉直,不畏強權,多次彈劾權臣賈似道、丁大全,後進太常卿右史、兼權吏部右告侍郎,升龍圖閣待制、吏部侍郎,加中大夫,封番禺開國男爵。
四、陳大震
陳大震,字希聲,南宋廣州番禺人。宋理宗時進士,歷官博羅主簿、長樂知縣、廣濟縣令、權知雷州、朝奉大夫。一生為官公正,剛直清廉,恪守禮法,修身齊家。他處事果斷,判案數百,全無冤案,被百姓稱為「神判」。
五、鍾玉岩
鍾玉岩,名啟初,字聖德,號玉岩,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出生於廣東花縣赤坭,八歲時隨父遷居番禺蘿崗。開禧元年(1205年)中甲科進士,他愛民如子。他講學授徒的玉岩書院是廣州早期的著名書院,又是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書院。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