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爆谷哪裡最好吃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能實習b2貨車 2025-07-21 18:21:48
沂源縣到天津客車多少錢 2025-07-21 18:15:23

廣州爆谷哪裡最好吃

發布時間: 2023-01-21 14:58:04

㈠ 廣東順德有哪些著名小吃

1、雙皮奶

雙皮奶是一種粵式甜品。在清朝時起源自順德,用水牛奶做原料;現遍布於廣東、澳門、香港等地。

2、鳳城釀節瓜

鳳城釀節瓜是一道廣東順德的傳統名點,屬於粵菜系。鳳城釀節瓜選自大良近郊所產黑毛節瓜,身短肉嫩,當地人利用這一特產,製成一款家庭名菜—釀節瓜。

3、姜撞奶

姜撞奶是一種廣東順德的特色傳統甜點小吃,以薑汁和牛奶為主要原料加工製作而成的一種甜品,口感滑嫩,風味獨特。

4、大良野雞卷

大良野雞卷又稱大良肉卷,是一道傳統的名點,屬於粵菜系。以肥肉片製成,特點是甘脆酥化,焦香味美,肥而不膩,宜酒宜茶。

5、倫教糕

倫教糕是一款由秈米粉、西穀米等原料製成的糕點,起源於廣東省順德區倫教鎮,是嶺南地區的一種傳統糕點小吃。

6、大良蹦砂

大良蹦砂以糖鹽面團製片,折卷後切捏成蝴蝶形,油炸則成。形似蝴蝶,色澤金黃,甘香酥脆。

㈡ 點解睇戲要食爆谷

外國人好鍾意食住爆谷睇戲
因為方便同幾好食. 咁我哋中國香港啲戲院可能有樣學樣而啲人又接受
久而久之一去睇戲咪順手買嚟食羅. 仲有熱狗
雲糕呢啲好handy又唔太易整烏糟嘅食物都好多人食呢. 仲有就系中國香港啲大戲院
好多都唔俾帶外來食物
又只供呢幾樣咪個個都會食呢啲嘢羅. 希望答到你嘅問題啦.
參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6062800070
外國人好鍾意食住爆谷睇戲
因為方便同幾好食. 咁我哋中國香港啲戲院可能有樣學樣而啲人又接受
因為戲院有爆谷賣 好似以前戲院出面
有燒魷魚賣
D人睇戲就食燒魷魚
有蔗賣
D人就食蔗 如果將來
戲院有煎堆
油角賣
好可能D人就會食呢D野
因為想系睇戲果時有d野食下
比個 *** 動下~!? 同拎起手就食得
都幾方便~!? 最仲要都系又平又多又方便
已經變了習慣&十分方便~! 因為平時系屋企都唔會點食
但戲院附近大部份都有得買
而且又好食
比起在戲院附近買薯片化算些丫~!

㈢ 爆米花哪個品牌好吃哦

1、抱抱堂爆米花:抱抱堂的甘甜好味來自全球定級原料的精心炒制、香甜鬆脆源自精選焦糖覆蓋、入口暖心源於其完美工藝的匠心之作。

2、瘋老闆爆米花:精選美國原產玉米粒、用天然椰子油爆出玉米原香味。

3、魔谷球形爆米花:進口玉米、進口奶油、進口焦糖。

㈣ 非去不可的10個好吃好玩的地方系列(華南-廣州市)

廣州

廣州是廣東省省會、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是國務院定位的國際大都市、國際商貿中心、國際總格交通樞紐、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舉、經濟、文化和科教中西。廣州從3世紀20年代起成為海上 絲綢之路 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明清兩代成為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

吃在廣州

廣州小吃聞名四方,去廣州最少不了的那就一定是吃了,上下九步行街無疑是品嘗 廣州美食 的好去處。上下九步行街有那些不可錯過的 美食 呢?

《 銀記腸粉 》:銀記腸粉店創建於上世紀50年代,是主營腸粉、粥等美食的連鎖餐飲服務企業。多年來,憑借質優味美的傳統布拉腸粉馳名 省港澳 ,其腸粉以「粉薄、味鮮、爽滑、口感獨特」而贏得了「白如玉、薄如紙、爽滑微韌、味道鮮美」的評價,早在五、六十年代,《銀記腸粉》就名揚廣州老習慣地區,經歷今年的企業 改革 與創新, 銀記腸粉 有了新的發展和新的提高,在 省港澳 地區都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聲譽,成為了廣東傳統布拉腸粉的代名詞。

《 陶陶居 》:陶陶居開業於清代光緒年間,原址在廣州西關第十甫。陶陶居是廣州飲食中的老字型大小之一,主營茶點、 月餅 、菜餚。特色菜有 麻皮乳豬: 多次獲國家表揚乳豬,脆而不硬。咬落很松化; 奶皇包 :有天香的椰子味,當吧包皮掰開時,鮮黃色的奶皇滿一出來。奶個蛋黃的比例適中。另外 陶陶居 的其他名菜名點也很多,註明的例如豬腦魚羹、五彩鮮蝦仁、姜蔥炒肉蟹、西湖菊花魚、手撕鹽焗雞、片皮掛爐鴨、雲腿爽肚、雪裡藏珍、紅燒雞鮑翅、薄皮鮮蝦餃等。我力薦的地方,到廣州一定要去!

《開記糖水鋪子》:這家店最出名的莫過於這里的香草綠豆沙湯丸,首先,是這里的湯丸,爽口不粘牙,跟外面棉糊糊的湯丸完全不同,據說,是因為湯圓皮用傳統的糯米製作而成。另外開記糖水還有燉飯、面、粉、燉湯等選擇、都是街坊價錢,親切感十足。

《廣州酒家》:這家堪稱為廣州「最堅持傳統粵味」的酒家,秉承著廣州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理念,上至行政總廚,下至老服務員,無不是用他們對 美食 認真的態度去完成手藝的傳承。從菜譜上那道做了80年的招牌菜「 廣州文昌雞 」便可知,他們對做傳統粵菜這件事有多認真。

除了專心做傳統粵菜80年,廣州酒家也是老一輩心目中喝早茶的好地方。每天早上六點多,廣州酒家的門前已經有早起的老人家在排隊准備霸靚位飲靚茶。當然,如果你是這里的熟客,相熟的服務員便會為你留好專屬座位,相當有人情味。就著水滾茶靚嘆叉燒包燒賣蝦餃和鳳爪,一邊看報紙一邊八卦左鄰右里的消息,一個早上就這么過去了。《 陳添記 》:為了專心做好一件事,陳添記只賣三樣小吃:祖傳爽魚皮,豉油王蒸豬腸粉和傳統艇仔粥。

「陳添記」後繼無人可能會結業的消息,近日刷爆了吃貨的朋友圈。不過大家不用擔心, 陳添記 60歲的老闆陳本明表示,想結業是真的,但至少還會多做兩三年,並希望在這個期間能找到合適的接班人,但以後走過路過,記得不要錯過了。

玩在廣州

《 廣州塔 》:廣州的地標建築,如果去廣州沒有去廣州塔看看真的算是沒去過廣州。搭乘地鐵3號線到廣州塔站下車即可到;公交的話:坐公交車204、 121 、121A、旅遊公交2線、262到【珠江帝景苑總站】;珠江旅客輸送系統(簡稱APM)到【赤崗塔】站;乘坐468、262到達【廣州塔西站】、旅遊觀光1線到達【廣州塔東站】。門票是150,還有世界上最高的橫向摩天輪,門票要另外購買,而且價格不菲,如果想把廣州塔有的項目都玩到至少要500人民幣,個人覺得有點貴,外加去的那天台風影響中途下了大雨所以沒登塔了。 廣州塔 晚上7點多會開燈,在加上珠江 夜景 整個真的超級美,七彩顏色首先會出現在塔身然後便是不同顏色變幻,必須得去看!《長隆歡樂世界》:長隆歡樂世界坐落在廣州 番禺 迎賓路,佔地面積2000多畝,游樂設施近70項。歡樂世界引進了瑞士、荷蘭、 德國 、 義大利 、美國等全球領先的游樂設備公司的設備。

其中包括:「全球過山車之王」垂直過山車、創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十環過山車、榮獲行業設計金獎的摩托過山車、超級大擺錘、東半球唯一的U型 滑板 等世界級巔峰游樂項目。

《長隆水上樂園》:長隆水上樂園是全國著名、世界知名的水上樂園內、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多次榮膺「全球必去水上樂園」稱號,是全球遊客接待量最多的水上樂園,入園人數超過了多年排名第一的美國迪士尼水上樂園。

著名的項目有:巨蟒、巨洪峰、超級大喇叭、漂流河、寶貝水域、合家歡滑道、噴射滑道、超級造浪池、垂直極限、歡樂噴泉等等......

《嶺南印象園》:嶺南印象園中富有特色的街巷、宗祠、民居和店鋪等,充分展現了嶺南傳統統文化的精華。景區突出原生的嶺南文化和鄉土 景觀 ,復原嶺南民間繁榮生活場景,適應蓬勃發展的大城市周邊旅遊日益生活化的趨勢,旅遊需求將成為以嶺南建築完整、民間文化深厚、田園鄉村風情濃郁,融文化溯源、旅遊觀光、鄉村度假、休閑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文化旅遊大觀園。成為現代人了解嶺南古文化的窗口,嶺南人回味溯源本土文化的沃土,外地人短時間了解嶺南文化的課堂,滿足了廣大遊客一天了解嶺南民間千年古文化的心願。

主要景點:老酒坊、老理發店、舞獅會館、 木雕 宮燈、佛山木版年畫、石灣陶瓷、廣東廣播 博物館 、練溪大街街頭表演及活動等等......

《 白水寨 》:

白水寨風景名勝區 位於增城區派潭鎮,面積約170㎞²,北回歸線穿越其中,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瑰麗翡翠,屬山嶽型風景名勝區。景區內崇山峻嶺,群峰挺拔,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9座,其中最高峰為海拔1088米的牛牯嶂,山體高大、山勢險峻、線條挺直,集雄、奇、險、秀於一身。

白水寨風景名勝區 擁有原始森林、淺灘 濕地 、峽谷天池等廣東罕見自然生態資源,其中最令人矚目的當屬落差高達428.5米的全國內地落差最大 瀑布 ——白水仙瀑。其形態優美,彷如仙女下凡,相傳乃八仙之中何仙姑的化身。 白水寨 還是一個天然氧吧,山林飛瀑區域空氣負離子含量高達11.25萬個/立方厘米,位列廣東景區之首。

本文由「[email protected]」發布,2017年7月27日

全形的一半---不一樣的故事分享,不一樣的視覺體驗,跟著勇哥一起看世界,你一定可以獲得更多好玩的,有意思的東西

㈤ 推薦幾個廣東、香港的小吃~

去廣州的人一般都奔著大都市的時尚繁華,再不就是去游覽肇慶七星岩、開平碉樓這樣的風景、民俗,但在你徜徉嶺南美景的同時,一定不能忽略了游廣州的一個重點,那就是——吃!

廣州人愛吃,也會吃。我每次到廣州,朋友總是不惜風塵僕僕開著車到處去吃,每次花樣翻新,風味不同,所以每次都吃得心滿意足,吃了這次還惦記著下次。說起廣州的吃,很多本地人對特色飲食總是樂此不疲,去廣州的次數多了,連我這個外地人也受到感染,每次見了面,第一句話就問:「今天我們去哪裡?有什麼好吃的?」

■惠而不費地吃啊

第一次跟著一幫酒肉朋友走進典型的廣州粵菜館,幾乎嚇了一跳——好大的場面啊!一個巨大無比的廳堂里擺了足足有上百張台,並且沒有什麼屏風之類的隔離,熱氣騰騰地坐滿了食客,頓時感覺食慾大增。

待圍成一大圈坐定,我看著那環境、服務和氣派,以為準是有人充大頭,要出血挨宰了,心下得意——反正我是客人,只有等著吃的份。一位廣州靚仔拿起菜牌,操著我一句也聽不懂的廣州話和服務生嘰里咕嚕地討論一番搞定了食譜。等菜點陸續上桌,才知道端上來的全是妙齡乳鴿、粉蒸排骨、鹽火局鳳爪、白灼菜心這類特色小菜,還有嗜嗜鴨舌、油皇鵝腸、鍋仔穰豆腐等小炒,以及拉腸、炒河粉、雲吞、艇仔粥、粉果等面點、小吃,最後又專門為我上了木瓜燉雪蛤,說這是最適合女士進補的甜品。我不由得佩服主人的聰明,也羨慕廣州人的會吃,既有很濃的地方特色,又花不了很多銀子。

後來去廣州次數多了,發現在廣州吃飯就是這樣,場面也大,面子也有,特色也濃,花費還不高,又好吃又實惠。

■上下九路吃得肚歪

朋友見我對小吃情有獨鍾,連聲說這下有的逛了!原來廣州最出名的就是小吃,有很多老字型大小店鋪專門經營小吃,歷久經年,長盛不衰,名氣甚至超過正規的大餐館。最出名的就算是上下九路了。

上下九路永遠是那麼熱鬧火爆,人山人海,如果趕上周末連座位都難等到,你要在中午11點以後去,就在老頭兒、老太太身後慢慢排隊等吧。第一次走在這條著名的街上,正是中午時分,比肩接踵的人流里差點跟朋友走散,有好幾次我都因為絕望於等位子而放棄,那些慢條斯理的老人、拖家帶口的夫妻,不慌不忙地坐下來喝著茶,慢慢地享用,看上去真是一幅廣州生活的市井畫。

街上賣的最多的是牛雜蘿卜,三塊錢一碗,好吃不貴。還有就是著名的西關美食,下九路的「荔灣名食家」的布拉腸粉,「歐成記」的自製面條、鮮蝦雲吞和水餃,「南信」的雙皮奶、薑汁撞奶、三星湯等,統統好吃不貴。油炸米麵食包括咸煎餅、笑口棗、牛利酥、脆麻花等,屬於傳統小吃。

■不可錯過的「二」粉

廣州的腸粉堪稱一絕,首推文昌路的那家「銀記」老字型大小,最正宗,那裡的腸粉外表靚,專營豉油皇牛肉腸粉,以薄韌香滑著稱。腸粉是一種米製品,又叫布拉蒸腸粉。將米漿置於特製的多層蒸籠中或布上逐張蒸成薄皮,分別放上肉類、魚片、蝦仁等,蒸熟捲成長條,剪斷上碟。加上原料的叫牛肉腸、豬肉腸、魚片腸和蝦米(仁)腸;不加餡的則稱齋腸;米漿中加入糖的叫甜腸。腸粉亦稱卷粉、豬腸粉,好的腸粉「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

朋友又拉著我坐8路公交車,到荔灣公園旁的泮溪酒家,說那裡的腸粉和瀨粉也是一級棒的。瀨粉是用純正米漿,裝進布袋用手擠壓,做出一條條如尾指般粗的條狀,又滑又香又濃,吃的時候配以豬油渣、鹹菜碎與辣椒粉一起進食。

■魚丸當做下午茶

說到甜品,新廣百二樓上的南順雙皮奶是著名的順德美食,開記的綠豆沙最棒,配上臭草、陳皮,再加去殼的綠豆而成,好滑好香哦!還有那裡的杏仁糊和芝麻糊都是手磨的。人民南路旁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店叫「玉椰林」,最出名的是椰子奶糊,椰子味十足。此外,荔灣廣場內的「西關人家」也是品嘗廣州小吃的好去處。

下午,朋友拉我去爬廣州的白雲山,說可以品嘗著名的「白雲山水豆腐」。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登山,終於上到山頂,看見不少人都捧著碗在吃,我也開始流口水,連忙擠過去。原來這「白雲山水豆腐」就是用白雲山的泉水做的豆花,加上蜜水食用,滑甜適口,令登山之後有些疲勞的身體一爽,配著魚丸,就當是下午茶啦!我也過了一把廣州人的周末生活。

■大嘴吃到廣州外

現在廣州人把味蕾伸向了廣州之外,中山、佛山、順德、肇慶,這些開車只需個把小時就能抵達的美食天堂。

在廣東以外的地方說起吃粵菜,很多都是潮汕風味的生猛海鮮,其實真正地道的粵菜要首選順德特色,廣州、深圳那些有名的粵菜館,很多都是順德人開的。粵菜有名,是因為順德出大廚,而順德菜有名,全有賴它的小炒。

從廣州到順德的一條路被廣州人稱作「食路」(找吃的路)。從廣州市海珠區向西走,過鶴洞大橋,經廣珠西線高速公路,只需20分鍾,就能下到順德碧桂路,向前就是順德美食聚集的大良區了。

我們吃的旅程也從這里開始。從小炒、小食到九大簋,式式齊備樣樣精巧,炒水蛇片、野雞卷、褪骨大鱔、六味燴長魚、樂從魚腐、均安魚餅、龍江米沙肉、鳳城釀節瓜等都是順德名菜,順德人「食道」名不虛傳。

不必一定是大菜,清淡的小炒最讓人滿意,其中有一道「大良炒牛奶」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把鮮牛奶和雞蛋清混合,加入蟹肉、蝦仁、雞肝粒等炒制而成,鮮嫩軟滑,味道濃郁。順德的牛雜非常有名,清暉園前有家老字型大小「細妹牛雜」,我們也沒放過,據說有一些香港人專門駕車前來品嘗!

雙皮奶是順德小吃中的名角,著名的老字型大小是仁信老鋪,有半個世紀以上的歷史。此外,仁信的南乳花生、倫教糕、金榜牛乳,還有用糯米粉做皮、爆谷花與炸花生仁加糖漿做餡的龍江煎堆,都是大良的名小吃。去順德大吃一回,對我這樣嗜好小炒和甜品的人,真是人生的一大享樂啊!

鏈接

白雲山:南粵名山,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稱,主峰「摩星嶺」海拔382米,登高可俯覽全市,遙望珠江,每當雨後或暮春時節,山間白雲繚繞,蔚為奇觀,故此得名。羊城人喜歡登高游覽,以登白雲山為樂事,是羊城一幅獨特的風情畫。

雙皮奶:為甜燉水牛奶,用牛奶隔水燉出,嫩白如脂,食之不膩,碗面覆蓋一層鮮奶形成的薄膜,味清甜,乳香濃郁。發明於清代,是順德人會吃的最好注腳。

順德清暉園:清代廣東四大名園之一,又是廣東省唯一入選中國十大名園的古典園林。大量的清代套色雕刻玻璃的運用,具有很強的觀賞效果和歷史文化內涵,形成清暉園鮮明的園林個性。

逢簡古村:位於大良往西走的杏壇鎮,古村四面環水,古風猶存,是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被稱為「順德周庄」。
---------------------------------------------------------------------------------------

美食:
香港飲食文化為東方文化及西方文化的交匯所在,發展出了一套揉合中國菜(主要為粵菜)和西餐的飲食習慣。作為全球各地人們的匯聚點,日本菜、韓國菜、台灣菜、越南菜、泰國菜及印度菜等餐廳於香港均十分常見,因而被譽為「美食天堂」。但有不少外國人都指,雖然在香港可以品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這些美食其實都已經為了遷就香港人的飲食習慣而變得不夠地道。從另一種角度看,這些外來飲食文化亦同時豐富了香港本地飲食文化。

位於中上環的蓮香樓香港家庭大多以中國菜為家庭菜。他們大多保留了自己民族傳統飲食特色。在華人社區內,以廣府人、客家人(以新界的原居民尤甚)、潮汕人、蛋家人為主。因此廣府菜、客家菜、潮州菜等都被視為本地菜色。盆菜是新界原居民在節日時的傳統菜。西貢市、南丫島、流浮山和鯉魚門則以海產聞名。古漁村如長洲和大澳仍有傳統食肆營業。

所謂喝早茶,其實就是吃早點,當然也有茶水。儃早茶,可以在路邊的小攤,也可以上茶餐廳。燒賣、包子、雲吞、面條,中式的點品種一應俱全,還有各色的小吃,如雞翅、鳳爪、牛肉丸、魚蛋、海鮮等。

一間具有規模的茶餐廳,必然具備「粥」、「粉」、「面」、「飯」四類食物以饗食客。「粥」,貴乎其綿綿之「粥底」,「粉」剛以家傳戶曉之「干炒牛河」為代表,特別注重其「鑊氣」,「面」則以傳統之粵式「雲吞面」、「牛腩面」及潮州「魚蛋面」為代表。至於「飯」,一般以「中飯西吃」的「碟頭飯」配例湯較受歡迎。具備粥粉面飯,食客就不須要東奔西跑,不愁沒有選擇了。

威靈頓街:
­ 威靈頓街有多家著名食肆,例如東段有鏞記酒家、翠華餐廳及麥奀雲吞面世家:西段則有著名的舊式茶樓蓮香樓。中外聞名的蘭桂坊則位於威靈頓街東段

鏞記:
鏞記(全名:鏞記酒家,英文:Yung Kee)是香港知名食肆,以燒鵝馳名,店址位於中環威靈頓街,沒有其他分店

鏞記燒鵝:
不少名人及香港政府官員喜歡光顧鏞記,包括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等。鏞記門前部份路段原為禁止客貨上落的禁區,但部份名人及官員曾在光顧鏞記時,違例在此上落,如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

香港的雲吞麵店:
麥奀雲吞面世家是香港一家麵店,以雲吞面著名,總店位於中環威靈頓街77號地下,近年在香港及澳門開設多家分店。

九記 :
九記是香港一間以牛腩著名的食肆,位於上環歌賦街21號,已有90年歷史,以清湯牛腩及咖哩牛腩聞名,湯底以中葯配方製成。九記現由潘國興經營,東主稱現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3代皆有光顧。

蓮香樓­ :
蓮香樓是一所過百年歷史,有著「蓮蓉第一家」的美譽的老茶樓,廣州店現址位於中國廣州荔灣區上下九步行街,它與陶陶居均是廣州僅余的兩間過百年歷史的老茶樓。從這些老茶樓的興起,廣東獨特的飲茶文化漸漸成型。蓮香樓現時均在廣州和香港設有分店,雖然兩者在經營來說已經是脫勾,但也可說是同源異枝。

建議你自由行,提供你一下自由行的路線指引,可作參考:

<第一天>:
從深圳羅湖過關→坐東鐵→紅磡總站下車→游尖沙咀→游尖沙咀海濱花園→遊星光大道→步行往→尖沙咀天星碼頭坐渡輪→過維港→再坐纜車(纜索鐵路)→到太平山頂→杜莎夫人蠟像館→游­凌霄閣→­游老襯亭→坐纜車落山→你要再游其他景點由你決定→坐香港電車→銅鑼灣下車→游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游金紫荊廣場→晚飯後→夜遊維多麗亞海港→回程→入住酒店→晚安!

㈥ 去廣東一定要吃的美食,滿足你的口腹之慾,你吃過哪些廣東美食呢

煎堆

倫教糕是嶺南典型的地方糕點,因始創於廣東順德倫教鎮而得名,作為廣州的風味小吃而流行。與一般用大米和白糖製作的松糕、馬拉糕不同,倫教糕以晶瑩潔白而著稱。據說優質的倫教糕,光潔如鏡,雪白晶瑩;糕身橫豎小水泡似的孔眼,均勻有序;質地爽軟、滑潤而富有韌性,折時不留折紋;味道清甜、爽滑。

據方誌所載,倫教糕馳名者原先只有倫教鎮上一家,是用當地所特有的泉水製作,後來,清泉被淤塞,別具風味的倫教糕就難以製作了。由於倫教糕的清爽特別合乎嶺南人的口味,且又已出名,於是,人們摸索了雞蛋白澄清去濁法,使一般的水可替代清泉,倫教糕得以傳於省內外,以至名揚東南亞。

㈦ 我想問一下,廣東傳統春節食品地豆雞、芋蝦、蛋散的傳統意義是什麼

民以食為天,尤其是最會吃也最能吃的廣州人,過年的食品是最重要的,而且品種非常豐富。爆谷、煎堆、油角、蛋散、芋蝦、年糕這些都是廣州的最傳統春節食品。

俗諺雲:「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煎堆是家家必備的。煎堆餡為爆谷拌糖膠所制,爆谷是把糯谷炒至爆開,去掉谷殼便成。煎堆皮是用糯米粉製成,很薄,外面粘著芝麻。整個煎堆放在沸油中炸至金黃色即可。現在也沒有那麼講究,有的人家做煎堆,裡面不會放餡的也有。另外,還有油角,其中又有軟角、脆角、酥角之分。小時候,每年快過年的時候,奶奶,媽媽帶著我一起做「油角」,雖然我不是很愛吃,也做得不好,但是和家人一起做「油角」的快樂,也是過年的一種樂趣。再有「糖環」、「冬果」、「蛋散」、「芋蝦」等油炸食物。「糖環」用糯米粉搓成團,壓進木模中,逐個「批」出,炸成金黃色,酥脆可口,一般是甜的,也有鹹的。「冬果」用糯米粉做成小條狀或片狀炸熟。「芋蝦」是用檳榔芋刨成絲後和合米粉漿落油鍋,吃起來酥化可口。「蛋散」用麵粉加豬油、蛋拌好而炸成。甜的加糖拌粉,炸後粘上糖膠;鹹的加南乳、鹽拌粉,吃起來酥化可口。

㈧ 廣州過年吃什麼

過年,是中華民族最盛大的民俗活動,五千多年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與這最大的年文化有著密切關系。廣州市民過年,也有豐富深厚的民俗文化相隨。然而一代代人過去了,廣州人的春節也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改變,連財神也有了卡通版。一些代代相傳的民俗更被年輕人淡忘。下面,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說一說廣州的傳統春節。包括新春喜慶日程、廣州春節的最大特色迎春花市和新春食品等。

新春喜慶日程-了廣州人過年忙碌又熱鬧。

廣州自臘月廿三「謝灶」那天開始,便進入了年關,每天活動都有嚴密的安排。即廿三謝灶、廿四開炸、廿五蒸糕、廿六掃尾、廿七洗嘢(嘢,廣州方言,即東西),廿八包粽、廿九貼春聯、卅團年。這是節前的安排。

謝灶 :臘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爺上天,叫「謝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貢品有:一碗米,兩磚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禮燒豬肉,一些蔗、桔,紙錢等。(說到貢品,想起小時候奶奶說過的一句話:「冬柑,年橙,謝灶桔」。意思大概是冬至拜神的時候要用柑桔,過年用橙,而謝灶就要桔)。並寫好一張「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請罪,請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從謝灶那天起,就開始進入年關了,人們忙碌起來。廿四開炸,我想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樣的習俗了。《粵東筆記》所雲:「廣州之俗,歲終以烈火爆糯谷,名曰炮谷,以為煎堆心餡;煎堆者,以糯粉為大小圓入油效之,以祀先及饋親友,又以糯飯盤結諸花入油煎之,名曰十花;以粉雜白糖沙入豬油煎之,名沙壅。」開炸的東西大概會有炮谷、煎堆等。

廿五蒸糕:廣州市除蒸年糕外,還喜歡做蘿卜糕、倫敦糕、馬蹄糕、九層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廿六掃屋,以便乾乾凈凈迎新春。還有「迎春掃塵歌」:臘年二十三,曬被洗衣衫;臘月二十四,清潔房邊地;臘月二十五,掃房撣塵土;臘月二十六,洗凈禽畜屋;臘月二十七,里外洗歸一;臘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臘月二十九,臟物都搬走。

至於廿八包粽,我從來沒有聽過,問了家裡的老人,他們都說廣州現在沒有這樣的習俗,以前就不得而知了,後來看了一些資料,這樣的習俗在粵西地區還有保留。我們家廿八會去買魷魚、發菜、冬菇、蝦米、粉絲等年貨。廿九貼春聯包括貼門對、橫額、單語等。單語多寫著:「天官賜福」,「新春大吉」,「萬事如意」「出入平安」,「恭喜發財」。這些單語都是要按照神位來張貼的。三十團年,劏雞殺鴨,拜祭天地、祖宗、接財神等,這一天,家庭主婦們都會很忙。晚上全家吃團年飯,然後就正式進入新的一年。

這里要另外說一個傳統的習俗,廣州人叫「開門炮」。年三十晚守夜至深夜,迎侯良辰吉時,到了交子之際,便打開大門說「開門大吉」,或者貼上紅底燙金的「開門大吉」單語,燒開門炮。此時各家各戶,點燃鞭炮。有些人為了「搶炮頭」,提起幾分鍾把炮燒響。其他人聞聲接引,一時鞭炮齊鳴,,震耳欲聾,持續幾個時辰。兩三點後才逐漸安靜下來。四點多鍾,鞭炮又一次響起來,到天亮方止。開門出去,家家門口,大街小巷,都鋪滿了一層星碎的炮竹紅紙,增添了不少節日氣氛。但是現在的廣州,由於禁止了鞭炮的燃放,除夕夜已經沒有這樣的新年習慣了。雖然還是會有些「不怕死」的人會「開門炮」但是熱鬧的程度真是不及過去。少了這一活動,總是覺得,現在的過年與小時候相比,氣氛沒有這么的濃厚。

不僅是「開門炮」,現在的廣州人保留這些節前風俗的也不多了,拿我家舉例,我自己覺得,相對其他家庭,我們家算是春節的習俗還是保留得比較完整的。廿三謝灶、、廿七洗嘢、廿九貼春聯、卅團年,這些活動還是有進行的,母親在年關有空的時候還是會蒸一些糕品。但是現在絕大多數廣州家庭都怕麻煩,或者是沒有時間,糕品都是用買的,三十的團年飯不再在家裡面吃,大多是到一些酒家團年。

正月初一開始過年;每天亦有固定的禮俗:「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窮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尋春去,初八八不歸,初九九頭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火明,十五祈完燈,采青走百病。」春節的活動,一直鬧到元宵,方才告一段落。

行大運」 大年初一。據說是以前的廣東人,初一早上就會到野外去郊遊。有的繞著村邊,有的圍著田園,有的循著屋宅走圈圈,叫做「出行」,俗稱「行大運」,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好事常來,萬事勝意。正月初二謂之「開年」,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糍粑煎堆等禮品,攜兒帶女去串親訪友。繼續拿我家的情況舉例子,早上媽媽會殺雞拜祖宗,拜完之後就開始做開年飯(正月初二是一年之中的「頭牙」,吃「開年飯」)。吃完開年飯,就帶齊東西回到外婆家,開始拜年。走的時候,外婆或者外公就會把用紅紙捆紮的生菜,芹菜,蔥給媽媽,當回禮。表示:全家生機勃勃,大人勤勤懇懇,小孩聰明伶俐。人日游花地——正月初七為人日,廣州人日游花地的風俗。

新春期間,廣州人有很多禁忌和習慣:按照「老廣們」的舊習俗,農歷大年初一不能洗頭,怕洗走財氣;年初二是開年,自除夕年夜飯後,到今天才能動葷;年初三是赤口,不要拜年,易招惹是非;跟著車公誕、人日等等有說不完的講究。還有,過年時不能買鞋,因粵語發音「鞋」同「唉」;買書更不行了,書發音同「輸」,怕這一年都「輸、輸」聲,更是大忌。在大時大節,喜筵壽宴上,習慣於談吉利語,不說喪氣話。若有人不小心摔破了碗碟,即念一聲「歲歲(諧碎)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在春節期間,親故見面,總是說些甘露醇語,相互祝福。如恭喜發財、龍馬精神、萬事勝意等。過年期間,長輩會給小孩一些錢,稱為「利是」,寓吉祥之意。過年的菜餚除雞外,商店還必備燒肉(取紅燒赤壯之意)、魚(年年有餘)、發菜蚝豉(發財好市)、粉絲(聯綿不斷)腐竹、甜竹(富足、甜足)。甚至舊時女人洗頭也要挑個吉日,初一、十五不能洗頭,據說會褻瀆神明。不過隨著科學普及、時代進步,一些迷信的風俗也逐漸消失,為新的社會風尚所取代。

行過花街才過年是縈繞在廣州人心間千年難易的情結:

「廣州人不喜愛斷枝摘下的花,習慣於連根盆栽,一盆盆地運。許多花枝高大而茂密,把卡車駕駛室的頂都遮蓋了,遠遠看去,只見一群群繁花在天際飛奔,神奇極了。這些繁花將奔入各家各戶,人們在花叢中斟酒祝福。我覺得,比之於全國其他地方,廣州人更有權利說一句:春節來了!」

「我想,內地的人們過春節,大多用紅紙與鞭炮來裝點,那裡的春意和吉祥氣,是人工鋪設起來的。唯有廣州,硬是讓運花車運來一個季節,把實實在在的春天生命引進家門,因此慶祝得最為誠實、最為透徹。」

以上兩段話是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五城記》裡面的話。的確,廣州的春節是用花砌成的。廣州人過年不吃餃子,廣州人過年要逛花街。

廣州傳統迎春花市從農歷十二月二十八日(月小則在二十七日)開始,歷時三天,第三天延至新年初一凌晨才結束。一般在除夕前一個星期,這些花街就已禁止車馬通行,有關部門開始為花農搭售花的棚架和攤檔。花街伸展,擺成幾條長廊。一些大枝的花木早幾天就開始運來,農歷十二月二十八日正式開市,那時十里花街上張燈結綵,喇叭里播放著輕快的廣東音樂,人們看花、買花、「賣懶」,人流川流不息,日夜不分,花農住吃都在花市。除夕之夜。花市進人高潮。那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中心花市常常還有著名書法家應眾揮毫,更加熱鬧。直到午夜兩點鍾,人們才慢慢散去,花農們也把賣剩的鮮花,降價拍賣,不留一點剩餘。游花街的人們,往往就在這個時候,揀到了很好的便宜貨。於是乎人人皆大歡喜,高高興興地去迎接新春的曙光。

「香街十里一城春,笑語喧聲入彩門。疑是層巒采蜜使,幻成百萬賞花人。」廣州的花街,不是普通的人造景觀,不是人為的「城市名片」,更不是政府的形象工程。廣州花街是一個巨大的鮮花買賣市場,它是廣州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節目,它更是廣州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過年逛花街跟飲早茶這些習慣一樣,是廣州人獨有的文化現象,是讓廣州人有別於其他中國人的重要特徵。

廣州人過年一定要買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為什麼桃花是一棵,而不是一支?是的,廣州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樹買回家的。桃花之於廣州人,猶如聖誕樹之於西方人。廣州人對花情有獨鍾,無論是高雅之士還是庸俗市井,過年都要買桃花等老幾樣,再配搭各種各樣的鮮花。

「羊城世界本花花,更買鮮花度年華。除夕案頭齊供奉,香風吹暖到人家。」據說,廣州的花市萌芽於唐朝,成形於明清,歷久不衰。為何廣州人對花情有獨鍾?不是因為廣州人都是懂得賞花的雅士,而是因為花能代表無數的好意頭,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比鮮花更能表達世上最美好的祝願。中國人在過年的時候是需要表達願望的,是需要去舊迎新,希望一年比一年好。而廣東人尤其迷信,所以過年一定要把「意頭」這個東西搞得淋漓盡致。鮮花象徵著花開富貴、如意吉祥,完美地配合了廣州人們的這種心態和需要。行花街除了可以買花以外,更已經成為廣州人過年希望「行運」的標志。行一下花街,可以給你帶來好運氣。不好的變好,好的更好,所以花街適合任何人士去一趟,可以是一家大小,可以是一對情侶,也可以是一群希望來年能找到伴侶的光棍。花街是一個充滿歡樂喜慶的大海洋,一年之中,逛花街就是廣州人走在街上覺得最放鬆的時刻。

最傳統的應節食品象徵了廣州人對過年的期盼:

民以食為天,尤其是最會吃也最能吃的廣州人,過年的食品是最重要的,而且品種非常豐富。爆谷、煎堆、油角、蛋散、芋蝦、年糕這些都是廣州的最傳統春節食品。

俗諺雲:「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煎堆是家家必備的。煎堆餡為爆谷拌糖膠所制,爆谷是把糯谷炒至爆開,去掉谷殼便成。煎堆皮是用糯米粉製成,很薄,外面粘著芝麻。整個煎堆放在沸油中炸至金黃色即可。現在也沒有那麼講究,有的人家做煎堆,裡面不會放餡的也有。另外,還有油角,其中又有軟角、脆角、酥角之分。小時候,每年快過年的時候,奶奶,媽媽帶著我一起做「油角」,雖然我不是很愛吃,也做得不好,但是和家人一起做「油角」的快樂,也是過年的一種樂趣。再有「糖環」、「冬果」、「蛋散」、「芋蝦」等油炸食物。「糖環」用糯米粉搓成團,壓進木模中,逐個「批」出,炸成金黃色,酥脆可口,一般是甜的,也有鹹的。「冬果」用糯米粉做成小條狀或片狀炸熟。「芋蝦」是用檳榔芋刨成絲後和合米粉漿落油鍋,吃起來酥化可口。「蛋散」用麵粉加豬油、蛋拌好而炸成。甜的加糖拌粉,炸後粘上糖膠;鹹的加南乳、鹽拌粉,吃起來酥化可口。

春節還必備瓜子,有紅瓜子、黑瓜子「摩登」瓜子(葵瓜子)之分。中式糖果有糖蓮藕、糖蓮子、糖馬蹄(荸薺)、糖冬瓜、糖桔餅、糖椰角、糖椰片等。

糕類則有年糕、蘿卜糕、芋頭糕、馬蹄糕、九層糕、松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年糕也叫「大籠糕」,因盛糕的器皿可以用很大的開口的竹籠而得名,富豪人家用數十斤的米做成一個年糕,金黃色的糕面插上紅棗、柏枝,寓意吉祥如意、鴻運長駐。蘿卜廣州方言稱「菜頭」,取「菜」與「財」的諧音,過年食蘿卜糕,是寓意招財進寶。馬蹄糕用荸薺作原料,粵方言稱「荸薺作「馬蹄」,過年食馬蹄糕,可以清熱、消滯,其調節胃口的作用已為實踐所證明,而且還有「馬不停蹄」、自強不息的寓意。

不得不提的是廣州人的餐桌的菜式。廣東地區新春美食品種繁多,寓意吉祥,普通的菜式亦賦予美好的名稱,使人樂意享用。如發菜炆豬手稱「發財就手」,發菜炆蚝豉即「好事發財」,咸酸菜炒豬舌(廣州人稱豬利)叫「一本萬利」,炒鮮百合叫「百年好合」,菜膽扒冬菇叫「滿地金錢」,魚滑豆腐煲叫「老少平安」。還有各種雞類製品,美其名曰「丹鳳朝陽」、「百鳥朝鳳」、「龍鳳呈祥」等等,不一而足。雞是新春菜餚中必不可少的,所謂「無雞不成宴」 嘛,還有燒豬肉,除婚嫁中象徵貞潔外,新春則寓意壯旺。年初一午飯時,還必備一味素菜,俗稱「羅漢齋」,用紹菜、木耳、粉絲、蝦米配製,亦有些人家蒸臘味的,但起筷時要先吃「齋」。

最後要說的是一些迎春活動,如舞獅、舞龍、踢踺子、放煙花等。

廣東的獅子與外省不同,稱為「醒獅」。在製作上和舞法上都具有廣東的特色。廣東醒獅舞起源佛山,相傳在明朝初年,佛山地方出現過一頭獨角怪獸,眼大口闊,不時發出「年、年」的響聲。只要怪獸出現,老面姓便大受遭殃,不是牲畜受害,便是莊稼被糟塌。後來,大家想了一個辦法,用竹篾織成若干個獅頭模型,塗上斑駁顏色,埋伏於郊野村落,一旦怪獸出現,便金鼓齊鳴,舞將起來,驚走怪獸。於是人們認為獅子有鎮妖驅邪、如意吉祥的兆頭,以後,便於春節期間,各鄉各村均以舞獅子來消災除害,預報吉祥,這便是關於舞獅子起源的說法。春節期間的舞獅活動,除在廣場表演之外,還沿街起舞,逐家逐戶去拜賀,以示醒獅臨門,安好吉祥,主人家則懸賞於門,包紅掛青,讓瑞獅去摘取,名曰「采青」。藉此活動希望獅子能把好運帶到家裡。其次是舞龍,廣東的龍舞,名目繁多,千姿百態,不同的龍舞,寄託著人們不同的理想和願望。春節是喜慶之日,耍舞的多是熱烈奔放的彩龍、金龍和紗龍之類,白天舞布龍,晚上耍龍燈。至於踢踺子,是很久以前的傳統文化,現在好像沒有太多人會做了。廣州每年的大年初一就會在珠江邊放大型的煙花。那天晚上沿江路等地都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熱鬧非凡。

廣州過年,熱鬧豐富,讓人感受深切,廣州的本土傳統文化是多麼的濃烈。

然而,歷史長河的流逝是很快的,人們的觀念容易被新的東西遊移,特別廣州市又是外來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世風嬗變也是不爭的現實。如今生活好了,大家的觀念也變了,春節的活動各有各精彩。然而,城市的歷史文化形態以及傳統習俗,是人類文化的重要財富。

大到一個民族的文化形態,小到一個城市的過年習俗,這。一切都需要靠民眾的力量建構,維護。廣州過年的習俗作為民俗文化的識標之一,代表了一個城市歷史文化資源的深厚。文化的強大,要得到人們的認同,認同後,我們便要自覺地維護它,鞏固它.

㈨ 廣州有什麼出名的小吃嗎

寶華路:陳添記艇仔粥、魚皮,在十五甫。
寶華麵店,我個人覺得價格好貴。豬手面和牛三星不錯
順記冰室,芒果雪糕和椰子雪糕是一個老師傅親手磨出來的。得過獎
強記雞粥,我反而覺得一般般
恆寶廣場旁邊的(多寶路)有一間潮州魚蛋粉面的,很多人吃。看真正的潮州人怎樣評價啦
另外潮州粉面對面還有開記甜品,湯圓是一大特色
近第十甫路那裡有湯圓王
十甫路:南信雙皮奶
珠璣路對著的西關名食家(十甫路郵局斜對面),集中了歐成記雲吞面等3家小 吃。
十甫名都下面的琳琳牛雜,很好吃。據說老闆發了達而且分店越開越多了
蓮香樓每逢不知道星期幾,有蛋散賣(不是過年吃的那種哦)。甜甜膩膩的,軟軟的
陶陶居點心部賣的綠茶奶撻,好滑好香
下九路:皇上皇臘腸
荔灣廣場4樓西關人家,集中了許多西關名小吃,不過要BOOK 位哦
上九路:上九東有銀記拉腸,豉油皇牛腸拿過獎的。不過現在已經越來越不好吃了。賣的只是名氣

另外介紹一下附近的小吃店,希望大家都能找著哦:
1)珠璣路轉彎有間賣豬腸粉的,牛腩和豬腸都挺不錯的。沿著和平路一直走,有一間賣竹升面的(一根大竹壓那些面,吃起來就比較爽)
2)長壽 東路的堅記麵店,3塊只有一小碟,我覺得好貴啊,不過好吃嘛,沒辦法啦。可以經從上九路經由光復西路走過去。
3)長壽西路的成達美食。其實它的腸粉也是拿過獎的。我最喜歡吃鮮蝦腸和牛腩腸。上雜粥也不錯
4)沿著長壽西路一直走,來到大笪地,然後向右轉,一直走向華貴路。走吃華貴路轉右手看見了伍湛記粥店,最出名的是及第粥

還有同福東路的芬芳甜品店,糖不甩、錦鹵雲吞、布丁
惠福西路有專賣花生糖、核桃糖等的,寶華路陳添記對面小巷有賣炸雪糕的,3塊錢

㈩ 廣州的特色小菜是什麼

「滿漢全筵」:廣州酒家於1987年隆重推出。它是清朝乾隆年間的大型酒宴演變而來,共有108款菜點,分作三天四餐供客人享用。菜式有咸有甜,有葷有素,令人盡可從中領略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點心宴」:廣州點心當推泮溪酒家最負盛名。「點心宴」就是將點心以筵席的格局和形式上桌,設計十分講究,一般應是煎蒸炕炸湯露凍諸般品種俱全,上菜時一般按小點、湯點、正點、甜點、單尾等類型先後上席,遵循主次,咸甜有序,徐疾有度,其清新高雅格調著實讓人入迷。
「八仙宴」:廣州伴溪酒家的揩牌宴席。它根據中國民間流傳的「八仙故事」創制,每位仙人冠以一道菜 式,其用料搭配、造型拼邊,器皿配套都獨具新意,由八仙聚會開始,以八仙過海結束,全套宴席葷素兼 備,詼諧有趣。

「松子魚」:為北園酒家的名菜,它由北方名菜「松鼠魚」改造而成。其製作方法是:用鯇魚的脊肉改成 「人」字花紋後,蘸上薄蛋漿,再撲乾粉,然後浸炸而成,上台時淋上糖醋芡,味道鬆脆可口,甘香怡人。因其狀似松子,故而得名。

「全蛇宴」:廣州飛龍世界龍飛大酒店的招牌名菜,它採用粵菜的烹飪技藝,取蛇的眼、舌、腦、肝、皮、肉、骨及蛇鞭、蛇子宮,配以中葯材、烹調出色,具有滋補強身、延年益壽之功效,為海內外食家所鍾情。

「蓮蓉月餅」:廣式月餅中以蓮香樓的蓮蓉月餅最負盛名。其皮薄油潤松化、餅餡幼滑甘香、色澤金黃鮮 艷。蓮蓉選料精,採用當年產於湖南湘鄉的質好味香的湘蓮,加工精細,餅皮製作也十分考究。外觀好看,深得食客歡迎。每逢中秋節都供不應求,廣州人以能買得到蓮香樓的蓮蓉月餅為幸事。

「陶陶姜蔥雞」:是廣州最古老的茶樓之一陶陶居的招牌名菜,深受食家推崇。陶陶姜蔥雞在白切雞的基礎上,把姜茸、蔥絲鋪上雞面,濺以滾油,使姜蔥的香辣氣味滲透雞的表層,再用上好生抽、白糖、加適量上湯於鍋中和勻煮沸,淋上雞面,使之熱氣騰騰,姜蔥油香溢散,它既具有保持鮮活肥雞的原味,又有濃郁馨香的美味,冷盤熱食,味道更勝一籌。

「紅燒大群翅」:廣州大三元酒家的招牌名菜。它選用老虎鯊、鱘頭鯊等上等群翅,經過幾個製作階段, 講究火候和烹制時間。烹制出來的魚翅,用筷子挑起,兩端能自然垂下並合攏成橢圓形,韌中帶脆,味道極佳,口感甚好。

「燒乳豬」:燒乳豬是粵菜的傳統菜式,在廣州有很長的歷史。廣州燒乳豬堅持用明爐燒烤,有兩種不同 的燒法。一是燒成光皮,用火較慢,燒時塗油少,有的可在光皮乳豬上燒出花紋圖案,觀感較好。一是燒成麻皮,用旺火,燒制時不斷塗油,利用油爆出的氣泡疏乳豬表皮,麻皮乳豬,皮色金黃,皮層酥脆,人口則消。

「沙河粉」:廣州米制粉食一絕。其製作方法頗為講究,原料採用精選龍眉白米,用水質特優的白雲山泉水浸米或磨漿,保持了用石磨漿、窩籃拉粉等傳統精細製作工藝,拉出的粉薄而透明,韌而爽滑。沙河粉可湯煮,又可炒吃。配製方面,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炒、撈、湯、蒸各式俱全,以沙河飯店最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