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的朗讀亭在哪裡
擴展閱讀
天津如何發音 2025-07-23 11:53:59
上海吳涇哪裡可以擺攤 2025-07-23 11:32:19

廣州的朗讀亭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3-01-23 08:32:49

Ⅰ 聽說優谷朗讀亭挺不錯的,請問哪有啊

很多地方都有啊,優谷朗讀亭已經遍及了全國各地了,國內已經有很多優谷朗讀亭,其用戶量都達到了3600萬,產品遍布全國33個省級行政區。並且是國內唯一一傢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朗讀亭,在全國的銷量也是第一。優谷朗讀亭入駐了許多圖書館、高校、中小學以及公共文化場所,甚至法院、檢察院、政府機構等等,比如國家圖書館、深圳圖書館、天津濱海新區圖書館;高校就很多了,廣州的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等都可以看到優谷朗讀亭的身影,還有中國傳媒大學;中小學還有天鵝灣小學、八達嶺中學、上海上虹中學、深圳市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衡水中學北京一零一中等等等等~優谷朗讀亭也相繼在北京互聯網法院、南方航空、上海市寶山區黨建服務中心等落戶呢~

Ⅱ 央視朗讀者第6期觀後感

2017年央視朗讀者第6期觀後感

中央電視台《朗讀者》欄目組應清華大學研究生會之邀,攜“朗讀亭”走進清華大學進行錄制,活動累計參與人數超過1000人次。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央視朗讀者第6期觀後感,歡迎大家參考!

【1】央視朗讀者第6期觀後感

朗讀亭設立在新清華學堂廣場,亭內設置有錄音及錄像設備。朗讀者們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文章、詩歌或經典作品選段,走進朗讀亭,通過誦讀講述埋藏在心底的故事,用聲音傳遞溫暖向上的力量。朗讀結束後,還可以獲得清華大學研究生會頒發的專屬證書,並可在合影牆前進行合影。

清華大學圖書館教師張秋和孩子一起走進朗讀亭,希望將熱愛讀書的火種傳遞下去;計算機系研究生矣曉沅選讀了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自強不息的精神;現於中國文聯工作的校友李麗朗讀了原創作品《難忘鐵凝為我改稿》,紀念難忘的師生情。

清華大學原創話劇《馬蘭花開》中許鹿希女士的扮演者蔡丹陽,通過朗讀《兩彈元勛鄧稼先》,表達了對“兩彈元勛”鄧稼先的敬意;蘇世民書院學生李施軍朗讀了《祖國不會忘記》,送給那些和他一樣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當代青年。

校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白本鋒老師也走進朗讀亭,朗誦了朱自清的著名篇章《荷塘月色》,希望同學們能夠記住清華這個可愛而美麗的園子。

好讀書協會的會員們走進朗讀亭,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好讀書、多讀書的約定;清華大學的國際學生們用各自國家的語言朗讀了自己國家的經典作品;來自研究生支教團的同學們朗讀了《釀了又釀的`青稞酒》《西藏支教日記》等文章,重溫在雪域高原支教的時光,更加堅定自己的責任與信仰。

伴隨“朗讀亭進清華”活動,校研究生會同期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相關活動:“時光慢遞”活動邀請同學們在訂制明信片上寫下自己近期的讀書計劃並投入郵箱中,一個月後由工作人員將明信片寄到同學手中,幫助同學們自查讀書情況;“書香校園”活動鼓勵同學們捐出自己閱讀過的書,用於圖書漂流活動。校研究生會希望藉此次活動,推廣校園讀書活動常態化,著力營造全民讀書氛圍。

《朗讀者》欄目是中央電視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欄目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

【2】央視朗讀者第6期觀後感

2017年3月22日訊,先是《中國詩詞大會》,繼而是《朗讀者》,兩檔備受網友追捧的文化類節目,讓主持人兼製作人的董卿成了綜藝界焦點。有人形容她是“落落大方、溫婉知性”的才女,也有人在感嘆“董卿到底讀了多少書”。不過正如一位網友所說,如果只留意到董卿的主持而忽略了《朗讀者》這樣的節目本身的意義,那才是真真正正令人惋惜的一件事情。

《中國詩詞大會》形式很簡單,就是用各種方式來比選手的古詩詞儲備,邀請著名學者任評委,觀眾重溫古典之美,洗滌自己的心靈。《朗讀者》是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受到觀眾的熱捧。顯然,這些節目吸引觀眾的核心元素是文化,是情感,雋永的人文內涵引發了觀眾的共鳴。

先是《中國詩詞大會》大火,接著《朗讀者》跟熱,雞年伊始,文化類節目火爆熒屏,文化類節目製造了令人欣慰的小高潮。實際上,從2013年至今,文化類綜藝未曾缺席過。從2013年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2014年的《中國成語大會》,再到如今的《朗讀者》,標志著中國電視文化類節目迎來了一個春天。《朗讀者》等文化類綜藝節目的熱播,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隨著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深入人心,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還會有更強勁的表現。如果我們能發揮出高度的文化智慧,必定還會出現更多現象級文化節目,讓觀眾從中受益匪淺。

雖說,電視文化類節目要成功突圍,還需要整個社會大環境有所改善。但是起碼它是個風向標,它讓我看到了在真人秀獨霸熒屏的今天,觀眾對文化類綜藝節目也是有龐大需求的。要知道,內容庸俗、格調低下已成為很多電視綜藝節目的一大通病。誇張代替真實,搞笑當作幽默,表象打敗內涵,形而上的關懷讓位於形而下的消費,綜藝節目“繁花似錦”的背後是思想和藝術的“貧乏”。提起電視綜藝,這些年一個“霸屏”的現象就是各種明星真人秀。起初,這類節目也曾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然而隨著復制、模仿的節目越來越“濫”,就會令人感到審美疲勞。

盡管文化類綜藝節目與娛樂性綜藝節目之間並沒有鴻溝,兩者之間需要深度融合,核心價值都應該是專業素養與文化情感。但那些一味奔著庸俗、無聊而去,明星的矯揉造作、緋聞隱私成為賣點,甚至被煞有介事地過度解讀的娛樂性綜藝節目,裹挾著觀眾們眼球,讓觀眾們的心靈逐漸變得麻木、粗糙、焦慮。綜藝節目亟須重新接洽文化的源頭活水,回歸內心裡最普通的情感悸動,在此語境下,正本清源的《朗讀者》等文化類綜藝節目的走紅可謂正逢其時。

應該說,《朗讀者》等電視文化綜藝節目的走紅,說明觀眾並不是一味地“娛樂至死”,他們追求久違的純凈、美好、真誠、樸素,也充分說明,電視綜藝節目亟須回歸文化內涵之魂,才能真正贏得觀眾。在電視熒屏一片喧囂的背景下,《朗讀者》等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回歸”,贏得各類觀眾的一片叫好,充分說明人文內涵是綜藝節目的靈魂,只有訴諸文化與情感,電視綜藝節目才能煥發生命力,也一定程度上說明,在消費主義比較流行的當下,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依然旺盛。這一熱點現象與當代國人強烈呼喚傳統文化回歸的時代背景緊密相連,是國人文化自信的體現。

;

Ⅲ 現在很多大學都配置了優谷朗讀亭嗎

對啊,很多大學都有優谷朗讀亭,就比如說中國傳媒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南寧師范大學等等,單單廣州就有很多,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大學、廣東財經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等都有優谷朗讀亭的身影。

Ⅳ 朗讀亭是什麼

朗讀亭」伴隨著央視中央電視台開年力作,大型文化情感節目《朗讀者》的籌劃應運而生。帶著《朗讀者》節目的使命,「朗讀亭」將打通線上與線下的距離,走近每個朗讀者的身邊,將一段六十分鍾的客廳文化轉變為一場2017最具熱點的全民文化活動。「朗讀亭」搭建起品牌、媒體、受眾與黨中央、國務院所大力提倡的全民閱讀活動的完美紐帶。 

「朗讀亭」的推出旨在讓各行各業的人在步伐匆忙的日子裡稍作暫停,走進「朗讀亭」朗讀名篇片段,用簡單的方式呈現內心中最想表達的情愫,用發至心靈的聲音朗讀自己的人生夢想,感受文字的力量。

    朗讀亭3米高、佔地約2.5平方米的亭子,外觀古樸別致,比普通電話亭略大一些,上面寫著大大的「朗讀亭」字樣,24小時開放。內部有兩個GO PRO攝像機以及一套完整的錄音設備。朗讀者只管對著圓形的麥克風念自己准備的內容,亭子外面的製作人員可以遙控「霧化」設備,將亭子玻璃調整成毛玻璃狀態,保障朗讀者在亭內不受干擾地釋放情緒、忘我朗讀。 [3]
    普通人在朗讀亭的朗讀內容,也有可能會出現《朗讀者》節目的正片中,呼籲大家多去朗讀,去感受文字的力量。 [1]
    地點編輯
    朗讀亭第一站設立北京國家圖書館門口,之後陸續在北京前門大街、五道口等人流密集處擺放。第二站設立在廣州中山圖書館。情人節當天,廣州的朗讀亭外排起了長隊,為自己的愛人讀一首詩成為了「浪漫新方式」。此後,還陸續將在杭州、昆明、西安、上海、青島等全國多個城市設立「朗讀亭」。 [4]
    意義編輯
    「朗讀亭」伴隨著央視中央電視台開年力作,大型文化情感節目《朗讀者》的籌劃應運而生。帶著《朗讀者》節目的使命,「朗讀亭」將打通線上與線下的距離,走近每個朗讀者的身邊,將一段六十分鍾的客廳文化轉變為一場2017最具熱點的全民文化活動。「朗讀亭」搭建起品牌、媒體、受眾與黨中央、國務院所大力提倡的全民閱讀活動的紐帶。 [5]
    《朗讀者》節目希望和觀眾有更多互動,朗讀亭邊的電子屏上不停滾動著幾行字:朗讀者啊,請告訴我們,您要把這段深情朗誦獻給誰。 [6]
    設立初衷編輯
    《朗讀者》製作人兼總導演董卿 [7] 也表示:「朗讀亭是我特別喜歡的設置。當初我們創意是希望能夠讓普通人也慢慢地開始接受有這樣一種傳遞感情的一種手段。其實朗讀真的應該像唱歌說話一樣,我想你了、我很喜歡你或者我忘不了這個人,我有時候可以用這種方式借文傳情,我真的是希望通過朗讀者能夠讓普通的人找到一種途徑。因為第一期大家看到的朗讀亭是有限的,是因為當時錄制的時候朗讀亭也是匆匆製作完成,只在北京和廣州兩個城市開始運營,那未來會有更多的成熟,一定會更全面的去展現普通人的風采。」

    Ⅳ 現在哪種朗讀亭比較好啊

    韻聲朗讀亭 就不錯,市場佔有率也高,一線城市好多地方都有這個產品
    這個產品是愛迪科森生產的,大家都認可

    Ⅵ 我可以再什麼地方購買到優谷朗讀亭

    優谷朗讀亭的產品遍布32個省級行政區,你可以再官方網站上查詢你所在的地區是否由專營商店,若是沒有,也可以再官網直購,也會有專人進行上門安裝的!

    Ⅶ 優谷朗讀亭是國內有名的嗎

    對呀,優谷朗讀亭是國內有名的朗讀亭,它的專業硬核設備和復古高大上的外觀設計,吸引了許多的朗讀愛好者前來朗讀,已成為網紅打開聖地。雖然在2016年才開始與大眾見面,但是一經問世就廣受好評,並且也拿下了很多獎項,也是國內唯一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朗讀亭,現在已有59項專利,29項國際認證,是全國百強中小學首選的朗讀亭產品。2018年優谷朗讀亭屢獲殊榮,「432世界讀日」獲CCTV新聞頻道報道,還一度登上《天津日報》頭版,獲得湖南衛視、深圳衛視、廣州日報、人民網、新華網等眾多主流媒體的報道。

    Ⅷ 優谷朗讀是正規的嗎

    是。優谷朗讀是廣州優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公司是經過法律允許以及工商部門核准,是正規的公司,經營范圍包括許可項目,也都是正規的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是一款集專業硬體、海量資源、活動支持於一體的朗讀亭。國家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的選擇。

    Ⅸ 觀看朗讀者觀後感那一天

    觀看朗讀者觀後感那一天

    第十一期朗讀者觀後感如期而至的到來了,主題是那一天。下文是勵志網整理收集的觀看朗讀者觀後感那一天,供大家參考。

    觀看朗讀者觀後感那一天(一)

    江疏影:想走屬於我江疏影自己的路

    2004年江疏影以專業課第一的成績考進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班。畢業後,她並沒有像同學陳赫、鄭愷那樣立刻投入演藝事業。而是偏偏反其道行之,選擇出國留學深造。節目中她坦言,當時做這個決定,身邊出現了很多反對的聲音。但她堅定:“我想走屬於我自己江疏影的路,這條路沒有什麼錯誤和正確,因為那是我的選擇”。

    留學的現實情況與江疏影想像的相差甚遠。由於語言障礙,她從零開始學習英文,大多數人用一年時間便獲得的MA,她卻用了足足兩年半的時間,期間付出的努力更是不勝枚舉。由於選擇的是經濟學科,所以需要同時學好英文、經濟以及數學,這三門她基本都是從頭開始。江疏影淡淡地講述那段往事:“當時有一本1000多頁的經濟學科書,對於我來說簡直是天書,但又不想放棄,只能通過一個個查字典的方式在每個單詞上面備注中文意思,最後把這本書成功‘拿下’,這本書至今都還保留著。”

    除了學業上的困難,獨自一人漂泊在外,身邊沒有熟悉的朋友,沒有親人陪伴的江疏影更被孤獨感、無助感包圍。一種情感的脆弱亦發明顯,如果網路連接出問題,她就會控制不住地大哭起來。但慶幸的是,她都堅持了過來。隨後她表示:“那段經歷造就了現在的.我,造就了我是有價值的,我和其他人不一樣”。

    也正是如此,江疏影在《花少3》的異國冒險旅途中,作為團隊的“姐姐”擔當,不僅承擔起照顧隊友的角色,更成為溝通協商的關鍵人物。遇事臨危不亂,能夠有序的逐一解決。在感情方面,也可以較好地協調隊友間問題,成為了團隊中的“定心丸”。

    觀看朗讀者觀後感那一天(二)

    前不久,《中國詩詞大會》中,董卿讓觀眾見識了她慧心如蘭、由內而外散發的文化氣質。2月18日,由她擔任製片人的文化節目《朗讀者》將在CCTV-1與CCTV-3聯合播出。

    在昨日舉辦的媒體見面會上,白岩松作為《朗讀者》“志願者”出席,“我是應邀出席的,也是硬要出席”,他以這樣的方式為首次擔當製片人的好友董卿助陣。白岩松爆料,董卿當天早晨4點還在機房忙著《朗讀者》的相關工作。董卿也坦言擔任製片人遠比自己想像的忙得多,而且壓力非常大,導致自己最近睡眠時間很少。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辦《朗讀者》,那麼多優美的文字就等在那裡,我想問的是,為什麼不辦呢?”董卿說,“《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她介紹,“朗讀”、“者”、“情感紐帶”是這檔節目三個關鍵內核。節目每期一個主題詞作為核心線索,嘉賓圍繞主題詞分享人生故事,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目前節目已經邀請到了不少嘉賓,有濮存昕、柳傳志、許淵沖、斯琴高娃、王學圻等,朗讀的內容也包羅萬象,有著名翻譯家許淵沖的弟子們用中英法文為他朗讀的文學經典,有來自成都“鮮花山谷”的丈夫為妻子獻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書》,也有賈平凹《寫給母親》這類表達集體記憶和大眾情感的作品。在來到《朗讀者》之前,每一位嘉賓都有自己的社會角色,而《朗讀者》要呈現出他們作為“情感人”的一面。比如著名企業家柳傳志,在《朗讀者》中他的身份只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婚禮上的講話,那種緊張、興奮和幸福綜合的復雜情感是他最真實的內心。“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董卿希望節目“展現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並感動於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

    董卿認為,朗讀應該屬於每一個人,為此《朗讀者》也發起了線上線下的活動讓節目走近生活,活動的核心就是用朗讀的方式傳遞愛。據了解,節目組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杭州五大城市的街邊設立了“朗讀亭”,有興趣的路人都可以走進朗讀亭給自己愛的人錄一段朗讀。董卿表示,“朗讀亭”將會常設,並繼續向其他城市擴展。

    觀看朗讀者觀後感那一天(三)

    人這輩子,不是活過了多少日子,而是記住了多少日子,每一個被你記住的日子都將成為生命里不可復制的那一天。如果說時光的藤蔓攀爬著光陰的故事,那一天一定是千回百轉的一枝。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4月29日(周六)晚播出了第十一期節目。節目中,《朗讀者》以“那一天”為主題,邀請到中國南極科考奠基人郭琨、前外交部禮賓司司長安文彬、著名表演藝術家金士傑、特級攝影師姚建中、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等嘉賓一同在朗讀中分享生命中最難忘的那一天。其中,那些令人驚奇感動的細節讓無數網友在感嘆的同時忍不住為之點贊。

    郭琨曝南極科考站勵志建站史獲網友致敬

    1984年11月20日,一支由591人組成的南極科考隊從上海奔赴南極。他們的任務,是建設我國第一座南極科考站——長城站,其中的領頭人,就是後來的長城站站長,科學家郭琨。

    為了這次建站行動,郭琨准備了一年多的時間。在1983年9月的第十二次南極協商國會議上,由於中國當時還未在南極建立考察站,因此在表決環節,以郭琨為首的代表團被委婉地請出了現場。這件事給了郭琨極大的刺激——祖國已經開始走向富強,卻連在南極會議上發聲的資格都沒有,這是他不能允許的。

    為了民族榮譽和國家尊嚴,中國第一座南極考察站的建設緊鑼密鼓地展開。在艱苦的環境和條件下,幾乎零經驗的考察隊僅用40天就建成了長城站。那一天,所有人都無比激動,接連去敲銅鑼,居然把那個鑼敲出一個大洞。節目中,郭琨頗為感慨地表示:“當時我們一般四五點就起來幹活,連軸干,很多人因此都受傷了。前蘇聯站站長知道說不可能,親自看到後特別驚訝,還問我們隊員一天能拿多少錢,我們說不給錢也干,你給我們一天一萬也不幹。”

    1988年,國家又決定在南極圈內建立第二座科考站中山站,當時郭琨得又到了不少外國同行的警告,表示想要達成這個目標肯定會困難重重。果然,在去建站點的路途中,郭琨等人就遇上了罕見的特大冰崩,當時翻下來的冰川距離船大概只有2到3米,船上的不少人已經穿起西裝,刮上鬍子,把皮鞋擦亮,以為船毀人亡,甚至還有船員已經開始寫遺書准備後事了。所幸的是,在船的前頭發現了大約30米寬的裂縫,大傢伙下定決心往前沖,終於死裡逃生,就連在一旁的主持人董卿也不禁說道:“上天還是眷戀咱們這條科學考察船隊啊!”這段驚險的口述歷史也讓觀眾們對這些無私無畏的開拓者充滿了敬意,有網友直言:“為了科學,為了國家,為了人類,正是有像郭老這樣一代又一代的南極科考人員,在那個冰封雪埋的世界裡艱苦奮斗,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才有了從1984年中國第一次登上南極喬治王島,到現在中國在南極建成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的偉大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