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沙的歷史趣聞
200多年以前,太平沙所處的沙洲是這五塊沙洲中的其中一塊。由於這一塊沙洲上樹木枝繁葉茂,綠樹成蔭。有一位來到廣州的順德人就選擇在此開了一家糖水店,這家糖水店的綠豆沙等做得挺好吃,即使是交通不便,卻吸引了許多顧客來光顧。當時有一位著名的詩人叫陳恭尹,他打算退休以後到廣州來安享晚年,於是就派人到廣州,在現在北京路禺山市那個地方買了塊地,蓋了房子。陳恭尹到廣州居住以後,聽說這沙洲上的綠豆沙十分出名,就到那裡品嘗。誰知道吃過以後,陳恭尹一發不可收拾,成了這糖水店的鐵桿粉絲,一天如果吃不上這糖水就覺得渾身不舒服。久而久之,就跟那老闆混熟了,老闆知道他是個名人,就趁機向他索要墨寶。陳恭尹覺得他生活在那個年代天下還算太平,他環顧四周,看見周圍長得茂盛的柳樹,就題了「太平煙滸」四字。老闆立即把這個題字拿去鑲嵌畫框,然後掛在店鋪門前招攬顧客。
後來,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英軍的炮火禍及這里,把那個牌匾炸開了兩半,「煙滸」那部分就丟失了。直到近代,人們從那些零散的史料中知道那一段歷史,就把這里的一條街道命名為「太平沙」,以致擴大到其周邊地方。
太平沙:景色美不勝收
北京路南段以西至回龍路南段一帶,有幾條名稱「奇怪」的道路:太平沙、增沙、新沙。老地圖清楚地告訴了我們它們的由來,它們是廣州滄海桑田的一個見證 。
「沙」指沙洲,是河流中淤積而成的沙丘。太平沙現在距離珠江約200米。可是,在距今200年前,它只是珠江上的一個江心洲。北宋的時候,珠江北岸在今天的文明路附近。到了南宋,河岸南移至今天的泰康路。當時,太平沙還是珠江河中的五塊沙洲,叫「五洲」 。
五洲什麼時候改名叫「太平沙」?原來,由於河床不斷淤積,五洲在明代已經合而為一,成為靠近珠江北岸的一個沙洲。在人們的經營下,沙洲變得美不勝收,低窪處遍植蓮花,綠柳叢中,農家疏落。沙洲外,漁帆點點 。
清初著名詩人陳恭尹晚年定居廣州育賢坊,距離沙洲很近,他常常在這風景如畫之地流連忘返。他為這里的一個坊額題了「太平煙滸」四個大字,書法瘦逸遒勁,為時人所推崇,成為當時沙洲上一個令人矚目的標志,所以人們就取了坊額中的頭兩字作為沙洲的專名 。
後來,太平沙陸續建有柳堂、水明樓、煙竹樓、袖海樓、煙滸樓、遂初樓、岳雲樓等亭台樓閣,其中袖海樓「復寶連楹,造構奇巧」,且取蘇東坡「袖中有東海」的詩意為名,所以尤為出名。清代詩人張維屏有詩贊雲:「連雲第宅太平沙,別出心裁第一家」。可見,太平沙的名字在清代已經流傳 。
增沙和太平沙一樣,是大自然雕塑的結果。江中泥沙不斷堆積,使邊灘發育,太平沙的西部不斷延伸增大,所以就叫「增沙」了。鴉片戰爭前,這里已經是水上居民聚居之處。增沙街之西,即今天海珠廣場的華廈大酒店一帶原來叫新沙,它實際是太平沙和增沙的繼續延伸,所以名為「新」。半個世紀前的地圖上,這里還有新沙上街、新沙下街和新沙水埠等街道 。
2. 太平沙的介紹
太平沙的出現:200多年前,這里是珠江江面上的一個沙洲。這個沙洲最初由五塊沙洲組成,所以又稱為「五洲」,由於泥沙淤積,到明朝時,五洲合而為一,成為靠近珠江北岸的一個沙洲,於是有些農民就到沙洲上墾荒,他們在沙洲的低窪處種上蓮藕,由於這里景色宜人,很快在附近一帶建了不少亭台樓閣,太平沙一帶很快成了廣州城區一處著名的風景區。太平沙附近很快又有泥沙淤積成新的沙洲,人們稱之為增沙,就是現在的增沙街所在地,接著附近又增加了一塊沙洲,人們稱之為新沙,現在海珠廣場的華僑大廈即在此地。就這樣,從當年的五洲,到太平沙,到增沙,到新沙,這一帶由珠江當年的河道或沙洲變成了廣州珠江北岸的街區。
3. 廣州市越秀區太平沙安平里1號是那個居委會管
麓湖路居委會。廣州市越秀區太平沙安平里是由無開發商於1982年建成的小區,該小區距離麓湖路居委會最近,便將該小區劃分到該居委會中,從而更好的服務與管理該小區的住戶,屬於麓湖路居委會。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國際商貿中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
4. 廣州哪裡的小吃最多
北京路步行街:
推薦理由:作為節假日最多人到的地方,北京路一帶(包括北京路步行街、大馬
站美食街、北京南等地)幾乎成為廣州市內小吃和零食的天堂。傳統也好,新奇古怪也好,在這里沒有什麼吃不到的,怕的就是你吃不過來。而且,因為地處商業旺地,有關部門治理得當,一般人吃小吃和零食常擔心的衛生問題幾乎不用怎麼考慮。
上下九步行街:
推薦理由:作為廣州最為古老和富有風情的一塊地方,這里老攤老鋪隨處可見,是一個能吃到最多廣東風味小吃的地方,而且在製作方法上也最為正宗。說不定你喝著香醇的姜撞奶,一不小心就在某個騎樓下和哪個西關女子撞個滿懷。
天河城:
推薦理由:廣州近年新興的一個商業旺地,六樓美食廣場幾乎囊括小吃、零食中的精品,還有頗為舒適的中心空調。美中不足的是,也許是在這里客流量太大了,一些原來非常可口的東西做得不很地道,味道要比上下九等地差了一截。
狀元坊和流行前線:
推薦理由:它們都是中小學生常去逛悠的地方,常有許多新奇刺激、並非一般人
敢下咽的小吃和零食。因為其新鮮蠱惑而吸引人。
石牌東路:
推薦理由:一個字能概括這里可吃到的東西的特點,那就是「雜」;令人有點提不起胃口的也是一個字:亂。這地方的人實在太多太雜了,多少讓人吃起來有點不爽。
--------------------
另外介紹一下附近的小吃店,希望大家都能找著哦:
1)珠璣路轉彎有間賣豬腸粉的,牛腩和豬腸都挺不錯的。沿著和平路一直走,有一
間賣竹升面的(一根大竹壓那些面,吃起來就比較爽)
2)長壽東路的堅記麵店,3塊只有一小碟,我覺得好貴啊,不過好吃嘛,沒辦法啦。
可以經從上九路經由光復西路走過去。
3)長壽西路的成達美食。其實它的腸粉也是拿過獎的。我最喜歡吃鮮蝦腸和牛腩腸
。上雜粥也不錯
4)沿著長壽西路一直走,來到大笪地,然後向右轉,一直走向華貴路。走吃華貴路
轉右手看見了伍湛記粥店,最出名的是及第粥還有同福東路的芬芳甜品店,糖不甩、錦鹵雲吞、布丁,惠福西路有專賣花生糖、核桃糖等的,寶華路陳添記對面小巷有賣炸雪糕的,3塊錢。
1)北京路步行街有間太平沙牛腩粉面的分店。老店在珠光路那頭
2)健民葯店附近有一間賣餃子的,店鋪不大,但煎餃子很好吃3)科技書店旁邊的太平館西餐廳連周總理都去過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