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東濠涌博物館要預約嗎
東濠涌博物館不需要預約。東濠涌博物館位於廣州市越秀北路東濠涌邊,免費向廣大市民群眾開放,開放時間為09:00-17:00,周一閉館。所以是不需要預約的。
⑵ 廣州市北較場路5號屬什麼街道
廣州市北較場路5號屬建設街道。廣州市北較場建設街道,隸屬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地處越秀區中部,東起建設六馬路,與華樂街相接。南抵東風東路,與大塘街道相接。西至小北路的東濠涌邊,與洪橋街道隔涌相望。北達南坑東廣九鐵路南側,與登峰街道接壤,總面積0.91平方千米。
⑶ 廣州市越秀區東湖路(東華南路)屬於哪個居委會哪個街道辦
東湖新村83790578、83758073東湖路永勝東街13號白雲街是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政府下屬行政街,它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廣九街。白雲街位於越秀區東南部,東起東湖路及二沙島東端,分別與東湖街相接、與天河區的海心沙相峙;西至東濠涌,與珠光街毗鄰;北以新河浦涌為界,與大東街接壤;南至珠江,與海珠區隔江相望。面積3.08平方公里,2007年常住人口12329戶、41140人。轄區內設有10個社區居委會。白雲街轄區內地勢平坦,四面環水,交通便利,人煙稠密,是市民安居、商家投資的寶地。 辦事處地址:廣州市越秀區白雲路38之一1-3樓,聯系電話:83881285,傳真:83834146
⑷ 誰知道廣州花都那好玩
您好
荔枝灣吧! 歷史上 【荔枝灣】又叫【荔枝灣涌】
[1]的荔枝灣涌故道北至洗馬涌,和象崗西面的芝蘭湖(現廣州市流花湖公園)相通,南至黃沙注入珠江,「廣四十里,柔五十里」,是廣州市歷史袤久的風景名勝,素有「小秦淮」之稱。 荔枝灣的興起與繁盛:相傳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派遣陸賈來廣州向趙佗勸降,當時陸賈在今天的西村為駐地,且開始經營這一名勝。其後經過千百年來人工與天工的巧妙結合,成為廣州著名的消夏遊樂地。在唐代,那裡建有著名的園林名勝「荔園」,南漢時,又建有皇家園林「昌華苑」,每當荔熟之時,皇帝與妃子及臣子在那裡賞荔游樂,稱「紅方宴」。明代 荔枝灣 夜景
這里被列為羊城八景之一「荔灣漁唱」。清嘉道年間,嶺南一代名園「海山仙館」,宛如人間仙境鑲嵌其間,「夏日,泊畫船綠蔭下,枝葉蔭覆,渺不知人間有盫蒸氣。」每當「荔枝紅熟,綠樹叢中,如綴如繒,遊人乘畫舫泛舟溪中,歌吹相鑒。」這一情景一直延續到解放初。雖然她後來由於人為與自然的種種因素,發生了許多變化,但荔枝灣在歷史的風雨中跋涉了千百年卻依然存在,在荔灣湖公園內保留著一段長約400米的故道。兩岸古樹嵯峨,濃蔭掩映,一派嶺南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歷史風情,彌足珍貴。 荔枝灣的衰敗:到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隨著廣州城區的擴展,城市人口逐漸增加,荔枝灣河溪兩面成為菜農、貧民聚居之地,居民為建房屋砍掉了荔枝樹,再加上四十年代末期荔枝灣附近成為了廣州市近代 荔枝灣 夜景
工業的基地,造成了河涌污染,水質持續惡化,再也難以適應荔枝樹的生長。 荔枝灣的消亡:1958年。建立了荔灣湖公園,保留了部分湖泊和水道,河道仍能被通逢源橋,南至多寶橋,但水系的各條支流被填平變成街道;隨著周圍的工廠建立和人口聚居,荔枝灣水系已經淪為大污水池,1985年前後,荔灣湖至多寶橋的水道被覆蓋;1992年,隨著泮溪酒家至逢源橋的最後一段水道被覆蓋,荔灣涌的名稱徹底成為歷史。 新生:1999年,荔灣區政協提出了關於「復建荔枝灣故道」的提案,並在2009年正式實施,1992年填埋的最後一段河道重見天日。2010年10月16日凌晨,荔灣湖的湖水被引入河涌,曾經的荔枝灣涌迎來新生,曾經的荔枝灣從歷史變成現實。
東濠涌
東濠涌是珠江廣州段的主要河涌之一(Dōngháo Chōng)在廣州市越秀區境內。其發源於白雲山下的麓湖,在麓景路入地下暗河,經下塘西路至小北路,在北較場路附近轉為明渠,沿越秀路一直南下,在江灣大酒店旁註入珠江。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城時疏通成濠。長4225米,寬7~11米,全長約5公里。因在廣州城東,故名東濠涌。 歷史上的東濠涌是珠江的一條天然支流,它發源自白雲山的甘溪、文溪,止於今天的法政路附近。涌寬水深,可以通舟船,明朝時仍然是廣州城東的交通要道;其水質良好,是當時廣州居民的主要供水渠之一。近代,由於白雲山森林破壞,致使甘溪、文溪水源逐漸乾枯。特別是近年東濠涌流域的城市化發展,工業和生活污水大量流入,使其水質污染。河涌淤積,污染加劇,魚蝦絕跡,成了藏污納垢的臭水溝。河涌兩岸居民苦不堪言,不少家庭常年都不敢打開窗戶。2010年6月東濠涌1.89公里明涌段的綜合整治完畢。
羊城新八景之一,不錯的,令人流連往返!!!
⑸ 求廣州各區和鎮,村詳細地名!
暈!
暈!
樓主:我先聲明.我不是為分,我是為幫您!但您要明白我的辛苦,也好有所回報!
天河區;黃村街道:
建於2001年10月30日,由東圃鎮劃出黃村行政村組成,因轄內有黃村,故名。2003年,面積6.17平方千米,總人口48220人,其中常住人口19820人。街下轄6個社區(大觀、體委基地、江夏、天雅、荔苑、黃村西)。轄內1個撤村改制公司:黃村實業有限公司(2002年12月,原黃村撤村改制組建公司)。
鳳凰街道:
建於2002年12月4日,以原沙河鎮內的漁沙坦、柯木?i村為基礎建成。因轄內有鳳凰山而得名。面積22.998平方千米,總人口28573人,其中常駐人口12753人。街轄內有4個社區(漁沙坦、鳳凰、柯木?i、高唐石)、2個村委會(漁沙坦、柯木?i)。2003年,將原來4個居委會(漁沙坦、漁沙坦外、柯木?i、柯木?i外)重新劃分地域設置4個社區
龍洞街道:
建於2002年12月31日,以原沙河鎮轄內的龍洞村為基礎組成,因街內有龍洞村而得名。2003年,面積11.7平方千米,總人口約6萬人,其中常駐人口3.5萬人。轄5個社區(中南、上社、西社、育龍、綠洲)、龍洞村委會。2003年,將原來的3個居委會(龍洞、龍洞二、龍洞外)重新劃分地段調整為5個社區。
興華街道
建於1995年12月,由沙河鎮劃出銀河村和從五山街劃出部分地段組成,因街內有主要街道興華直街、興華路以及興華村,故名。2003年,面積4.288平方千米,總人口66149人,其中常住人口27544人。轄9個社區(燕塘、僑源閣、鰲魚崗、牛利崗、伍仙橋、興華、蘇庄、河水、金燕)。轄內1個撤村改制公司:銀河經濟發展有限公司(銀河村委會原轄有銀錠塘、河水村、馬蹄崗、雞荔村、伍仙僑、蘇庄、牛利崗、鰲魚崗、興華村9個自然村。1999年6月,原銀河村撤村改制)。
林和街道:
建於1995年12月,由沙河鎮劃出林和村及石牌街、天河南街、沙河街劃出部分地區組成。2003年,面積3.8平方千米,總人口72671人,其中常住人口41795人。轄11個社區(潤和、花生寮、禺東西、德榮、僑庭、雅康、紫荊、天壽、天河北、恆怡、天譽)。轄內1個撤村改制公司:林和潤楊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林和行政村原轄林和村和解放新村2個自然村。1999年5月,原村撤村改制)。
員村街道:
建於1960年7月,當時在該地區大規模興建工業區,由東圃鎮劃出員村、程界村地區組成。2003年,面積5.371平方千米,總人口59124人,其中常住人口37219人。轄18個社區(二橫路、新村、絹麻、僑穎、天一庄、金蓮、華穎、怡景、員僑、程界西、程界東、東和、美林、新墟、四橫東路、四橫路、新街、昌樂園)。轄內1個撤村改制公司:石東實業有限公司(石東行政村原轄有員村、程界東村、程界西村、甲子村、譚村5個自然村。1999年5月,原石東村撤村改制,組建石東實業有限公司)。
海岸街、河傍街、潮音街、河浦路、大涌新街、荔灣路、太平通津、沙洲巷、麗水坊、荷溪通津、燕山、鷺江,
陳崗、昌崗、馬棚崗、石崗路、黃花崗、燕子崗、龜崗、桂花崗、坡山巷、麒麟崗、煙墩路、田螺墩、獅嶺、瘦狗嶺
梅花路、桂花崗、梅東路、荔枝灣、龍眼洞、六榕路、丹桂里、芳草街、黃花崗、黃木灣、葵樹廟、竹絲崗
牛頭巷、馬棚崗、豬仔圩、雞欄街、犀牛路、鹿鳴街、鰾鱈崗、金魚塘、蝦公鉗、鴨料巷、田螺墩、龜崗大馬路、獅嶺、白鶴洲、鷹爪樹街、南蛇地、聚鸞里、白鵝潭、鶴爪亭、鰲洲、燕山、鷺江、蟹庄、蟾蜍石街、馬王廟巷、朱鵑里、老虎窿、老鴉腮、江貝、狗眠地,
打石街、打錫街、米市路、榨粉街、糖房街、梳箅街、造幣街、鐵局街、海味巷、白糖巷、衣巷、絲線巷、豆腐巷、絨線巷、花生巷、寶珠街、瑪瑙巷、咸蝦巷、魚翅街、香料街、鹽倉巷還有共和路、團結路、德政路、萬善路、仁廉里、同福路、惠福路、怡樂村、泰康路、長壽路、吉祥路、如意街、萬歲坊、友愛街、大同街
西關涌、東濠涌、柳波涌直街、瀝滘、新滘
中山路、執信路、先烈路、仲元路、起義路、六二三路、海員罷工路、陵園路、解放路
樓主:先這些參考參考吧!我省去了很多!只講自己知道和熟悉的!絕不敢說自己是講的全!
要知道廣州的鄉村加城中村幾千之多哦!
祝你愉快!開心!!!
⑹ 廣州市中山路在哪個區
廣州市中山路橫跨越秀區和荔灣區,故中山路屬於越秀區和荔灣區。
中山路是廣州市區的一條主幹道,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命名,呈東西走向,被稱為綠色交通走廊,因地面及地下建有無軌電車及地鐵基本穿梭於中山路全線行駛。
中山路西面起點與珠江大橋連接,東面與黃埔大道連接,全長9,002米。全路分為8段,由東到西依次命名為中山一路至中山八路,在廣州地鐵5號線開通前,除中山八路外,均是地鐵走線。
(6)廣州東濠涌在哪個街道擴展閱讀:
中山路路上景點
1、中華廣場
中華廣場雄踞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心——中山三路與較場西路交界處,北與廣州「烈士陵園」相對,東與休閑廣場——英雄廣場為鄰。地下負一層連接地鐵一號線烈士陵園站A出口,多路公交車路經此地,交通網路四通八達。
2、廣東省人民體育場
又稱為東較場,地處廣州市中心,位於廣州市越秀區的中山三路以南與較場東路和較場西路之間,作為體育場館初建於1932年,佔地面積為3.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場內有8條400米塑膠跑道,足球場,籃球場,可容納觀眾2.5萬人,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體育場之一。
2、東濠涌
是珠江廣州段的主要河涌之一,在廣州市越秀區境內。其發源於白雲山南麓的麓湖一帶的小河涌,在麓景路入地下暗河,經下塘西路至小北路,在北較場路附近轉為明渠。
沿越秀路一直南下,至大沙頭西部的東堤鐵橋處匯入珠江。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建城時疏通成濠。全長4225米,寬7~11米。因在廣州城東,故名東濠涌。
4、西門口遺址
因明清兩代廣州城西門得名。西門遺址在中山六路和中山七路相交處一帶,20年代闢建馬路時城門拆毀。附近交通便利,有回民飯店,廣州市婦嬰醫院等單位住宅;多名勝古跡,光孝寺、六榕寺、光孝堂、環聖寺光塔、五仙觀座落其中。
尤以光孝寺得名,這座2000多年前的南越王室故居,亦是嶺南第一佛寺,至今仍存中國最古老、最大而又最完整的鐵塔。附近一帶興建起一批現代化的購物、商住大廈,低矮的民居、高貴的豪宅錯落有致,除是五金家電商場雲集之地外,還是市民吃喝玩樂的首選之地。
⑺ 東濠涌屬於哪個交警大隊
廣州市公安交通警察越秀交警支隊越秀大隊。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東風中路426號(郵編:510000),營業時間工作日08:30-17:30,咨詢電話020-83118328。
東濠涌是珠江廣州段的主要河涌之一,在廣州市越秀區境內。其發源於白雲山南麓的麓湖一帶的小河涌,在麓景路入地下暗河,經下塘西路至小北路,在北較場路附近轉為明渠,沿越秀路一直南下,至大沙頭西部的東堤鐵橋處匯入珠江。
⑻ 廣州白雲路屬於哪個區
白雲街道,隸屬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
地處越秀區東南部,東起東湖路及二沙島東端,分別與東山街道相接、與天河區的海心沙相峙;南至珠江,與海珠區隔江相望;西至東濠涌,與珠光街一涌之隔;北以新河浦涌為界,與大東街道相鄰,總面積3.25平方千米。
白雲街道
白雲街道,截至2013年底,下轄9個社區:廣九、築南、永勝上沙、東湖新村、花園新村、東船上、海印、大沙頭、二沙島。廣州市越秀區白雲街道辦事處地址:越秀區白雲路38號。廣州市越秀區白雲街道郵政編碼:510100。區號:020。
據記載,白雲街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東山區廣九街,1967年廣九街改名紅雲街,1985年又改名白雲街。2005年,東山區並入越秀區,白雲街道劃歸越秀區管理。
街道辦事處的主要職責
1、在區委、區政府領導下,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負責街轄范圍內的地區性、群眾性、公益性、社會性工作。
2、按照職責范圍,負責街轄區范圍內的城市建設和管理、市容環境衛生、園林綠化、環境保護、市政、規劃、房地產等監督、管理、服務工作。
3、負責街轄范圍內的維護穩定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依照有關規定做好出租屋和外來暫住人員的管理工作;負責民事調解,法律服務工作,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