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多明星喜歡扎堆在北京、上海,廣州卻極少,這究竟是為何
這些年來,內地的發展也是意氣風發,不少港台藝人紛紛選擇來內地發展,甚至有的藝人還舉家定居在內地,更不用說老家本就在內地的明星。其中上海和北京這兩個地區更是深受不少明星的喜歡,仔細深究會發現很多明星還會將工作室或者公司定點在這兩個位置,反倒是經濟同樣發達的廣州卻很少有明星選擇定居於此,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北京是我國的首都,這里也是文化中心的起點、 娛樂 界的基地。雖說長沙在 娛樂 方面做得相當不錯,但是明星定居點大多數都是以北京為主。畢竟北京不僅有影視學院、戲劇學院等影視媒體方向的院校,而且資源也是相當豐富,比如不少明星都想登上家喻戶曉的春晚。加上現在圈中一些著名的導演、知名的演員大多數都是從北京走出來的,那麼走紅後的他們定居在北京再也正常不過。
與此同時,上海這個地方也是不少明星定居的首選地方,比如黃曉明、胡歌等人都把自己的家定居於此,就連帶港台藝人也紛紛「移居」至此,如楊千嬅、陳小春夫婦等等。如果說他們這是奔著「夜上海」的 時尚 與繁華,或許並不能體驗明星選擇的原因,更多是因為這里對於他們的職業來說可以「節稅」。
相反,廣州的經濟需要發達,但是在 娛樂 方面並比不上上海、北京,舉辦大型活動的經驗也沒有兩者豐富,加上追星群體也相對較少, 娛樂 資源自然比不上兩者;更不用說明星所想要的「節稅」政策也沒有,所以「雙無」的廣州自然不是明星們的首選。雖說很多香港藝人搬家至廣東,但也有可能是因為語言、飲食等習慣,距離香港較近所促使的。
相反,廣州的經濟雖然發達,但是在 娛樂 方面並比不上上海、北京,舉辦大型活動的經驗也沒有兩者豐富,加上追星群體也相對較少, 娛樂 資源自然比不上兩者;更不用說明星所想要的「節稅」政策也沒有,所以「雙無」的廣州自然不是明星們的首選。雖說很多香港藝人搬家至廣東,但也有可能是因為語言、飲食等習慣,距離香港較近所促使的。
那麼,你們對於大多明星定居在上海、北京一事,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呢?
⑵ 黎耀祥、麥長青在廣東定居,TVB藝人為何紛紛離開香港
自小看TVB長大的廣東人,你有無發現從前熟悉的面孔,正在漸漸淡出熒幕...而你是否也曾想過,這些 退隱幕後的香港明星 ,究竟都去了哪裡?
最近,曾經的TVB冷艷女神 陳慧珊 上了熱搜——90年代的當家花旦,退圈後轉行到 深圳一家少兒英語培訓機構當授課老師 。
有網友隨文附上 某青少年英語培訓機構的官網截圖 ,陳慧珊的大名赫然出現在專家團隊中。
不過,這家深圳英語培訓機構發文澄清,稱陳慧珊於 2012至2017年在該機構任教 ,如今已不在老師名錄里。
而正當我們想要找陳慧珊在深圳發展的資料的時候,發現原來 越來越多香港明星,選擇留在大灣區生活、發展 。
那個「 寧要香港50 ,也不要大陸300 」的時代正在悄然遠去。
# 01
那些選擇了大灣區的香港明星
「非凡哥」- 麥長青
在上個月廣州抗疫志願者隊伍中,就有一個 大家熟悉的身影 。
他穿著隔離衣、頭戴面罩穿梭於人群中,為大家提供專業的指引和服務,但眼尖的街坊一眼就認出他 「麥包」麥長青 。
麥包坦言,因為 常年在廣東工作 ,同街坊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希望能為廣州抗疫獻出自己的一份力,他說,「 大家 健康 我就開心 。」
「這就是我們 守望相助 的精神,一種 團結精神 ,一種 互相幫忙 、 照顧 的精神,大家看到會感動,同時會感覺到 滿腔熱血 。」面對鏡頭,麥長青紅了眼眶。
2016年麥長青與TVB的合約即將到期,為公司服務了29年的他,遲遲未收到公司的續約通知,這就意味著, 公司「拋棄」他了 。
與TVB合約到期後, 麥長青就來到廣州 ,成為一名 「大灣區打工人」 ,他說:「在內地生活是很舒適的, 廣州這個城市很乾凈 ,大家都很守規矩,這是我很想告訴 香港人 的。」
「阿紫」- 劉玉翠
翻看麥長青的微博中,我們驚喜地發現 「阿紫」劉玉翠也到廣州定居了 ,還經常和麥包相聚,過得十分愜意。
在廣州疫情期間,劉玉翠還拍攝 聲援廣東的視頻 ,分享了自己 在廣州接種疫苗 的微博,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為這座城市注入暖心的力量。
「劉醒」- 黎耀祥
今年56歲的黎耀祥,演出過不少街坊耳熟能詳的角色—— 豬八戒、柴九、劉醒、李蓮英 ,更是TVB三屆視帝,當之無愧的實力派演員。
但即便是TVB的實力干將,也抵不住港圈式微,最近黎耀祥經常曬出自己在 內地發展的日常,還透露已經在中山置業買房 。
「肥媽」- 瑪利亞
經常在熒幕前教大家煮餸的肥媽,曾不止一次在公眾場合 表達對祖國的熱愛 ,在香港動亂的期間,屢次發聲支持警察。
她更身體力行通過主持《大灣區活好D》節目,以衣、食、住、行等「接地氣」的節目效果向 港、澳及海外華人觀眾展示大灣區發展勢頭 ,從而吸引更多 港、澳及海外華人群體到大灣區投資 。
2018年8月,肥媽出席頒獎禮接受采訪時就提到,自己已經在 中山買房 ,還建議自己的子孫 趁早投資大灣區 。
「沈之澄」- 郭少芸
或許說起郭少芸,你會覺得很陌生,但是如果我告訴你她是 《法證先鋒》里的Yvonne 、 《珠光寶氣》里的沈之澄 ,你肯定會覺得很熟悉。
這樣的一位低調的藝人,在今年春節卻上了熱搜,皆因郭少芸同其他明星一樣開始 將事業中心轉移到大灣區,並且在順德置辦新家 。
她聯合順德區大灣區辦錄制3段小視頻,為順德打call,在社交平台上,郭少芸更是滿臉自豪地表示自己 要做一個順德人 ~
還有很多很多香港明星選擇大灣區
除了上面提及的演員之外,還有很多很多香港明星選擇定居大灣區,例如周星馳的金牌綠葉「細龜」黃一山,他坦然自己 十八年前已經定居廣州,成為新廣州人 。
還有曾出演 《當四葉草碰上劍尖時》的李逸朗 ,如今定居 順德 ,經常會到容桂漁人碼頭,以及 大良順峰山公園 走走逛逛。
據不完全統計,加入了大灣區陣隊的香港明星還有 《韋小寶》的方怡麥家琪 、 《溏心風暴》的「荷媽」李司棋 、還有 TVB視後佘詩曼 、 《七友》歌手梁漢文 。
連准備與家人移居大灣區的 香港光頭警長劉Sir ,據說也在中山坦洲買了一套房。
從以前一枝獨秀的香港,到如今大灣區大融合,時代車輪的重心漸漸向北轉移。
或許生活在廣州的你早已習以為常我們 大灣區的強大 ,但當你以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大灣區的未來,你就知道進擊的粵港澳大灣區,到底有多猛。
# 02
進擊的粵港澳大灣區,有多猛?
每個身處廣州的人,都不會否認當你越了解 大灣區的布局 ,便會越來越愛上這里的蓬勃、便利、舒適的生活節奏。
01 從經濟實力出發,機遇越來越多 。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GDP達到 1.66萬億美元 ,以不到全國5%的人口,不到1%的土地面積,貢獻了超過全國十分之一的GDP。
如果把 粵港澳大灣區 看作一個經濟體和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去排名, 能夠排在全球第11名 ,已經超過了 許多的發達國家 。
而單看大灣區中的廣東,從提出 趕超亞洲四小龍 ,到經濟總量先後在 1998年超越新加坡 、 2003年超越中國香港地區 、 2007年超越中國台灣地區 ,不過40年。
同樣是2019年,廣東GDP首次 突破10萬億人民幣大關 ,摺合1.56萬億美元,如果把廣東也視作一個經濟體, 其經濟總量可以排名全球第13位,僅次於韓國 。
如此強勁的經濟發展動力下,意味每個人獲得的 就業、創業 機遇更多,而這樣的灣區發展紅利背後,還有著 不少房價窪地 ,對比起動輒上千萬的香港房屋,這里或許還有普通人上車的機會。
02 宜居環境,天天 美食 不重樣 。
無論是 廣州、深圳、佛山、中山 ,還是 東莞、肇慶、珠海、江門 ...隨便一座城市都是 美食 天堂。
生活在大灣區可以說天天 美食 不重樣—— 蝦餃、艇仔粥、燒鵝瀨粉、黃鱔飯、鹽焗雞、蘿卜粄、椒鹽瀨尿蝦、雙皮奶 ...而且地道 美食 都是 平價老字型大小 ,想吃大餐都不用荷包大出血!
除了是 美食 天堂,這里的 空氣質量 更是優於許多一線城市。
2020年,大灣區內地9市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標率為92.9% ,PM2.5濃度年平均值為22微克/立方米,已達到世衛組織第二階段目標 (25微克/立方米) 。
珠三角地區森林覆蓋率已達51.73%,大灣區內地9市全部入列「 國家森林城市 」,成為首個 國家級森林城市群 。
在大灣區城市群在土地資源如此珍貴的情況下,既要 保持經濟高速增長 ,又要打造出一個「 國家森林城市群 」,真的很不易!
更重要的是,灣區的 氣候、飲食習慣、語言 都與香港相似,香港人更容易融入適應,正所謂 同聲同氣粵港澳 ,說不定追溯到自己的太公太婆都是廣東人。
或許大灣區就是一個希望,一個香港人落葉歸根的機會。
城市群中流淌著 河流稻香 、風中吟唱著 千年古都的粵韻 ,在世界灣區中也許是獨一份。
沒有爭分奪秒的步履匆匆,更多的是閑適自在的煙火氣,這樣的城市,怎麼讓人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