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廣州鍾南山院士所在的醫院在哪裡
廣州鍾南山院士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1]。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7434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249.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490.44萬人,城鎮人口1287.44萬人,城鎮化率86.38%。
鍾南山,男,漢族,福建廈門人,1936年10月出生於南京,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曾任廣州醫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醫學會會長。
㈡ 鍾南山真的是在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工作嗎
一樓這位兄台的評價,有些內容我希望能夠修正一下,雖然我說的不一定都完全正確,起碼距離很是更靠近一些:我是84年入讀廣州醫學院臨床專業本科的,當時鍾南山教授還不是院士,那時候呼研所是侯恕教授做所長,侯教授是早期協和醫學院畢業的,和院長林道平都是協和畢業的,鍾教授當時在學院的名氣跟黃濟群教授、李烈教授都是中青代有名的,而鍾教授的名聲主要是在國外出名,感覺在國內幾乎沒幾個人知道,那時候鍾教授是兩個方向的專家:腸外營養專家、呼吸疾病專家,聽我們師兄說,鍾教授發現東亞人種和歐美人種的呼吸系統和腸外營養系統的差異什麼的,還是發現了呼吸系統的內分泌功能,我大學畢業後,去了一個外資葯企工作,當時外企的老總來國內任職,聽說我是廣醫的,就讓我一定要聯系鍾教授去拜訪(那家公司的腸外營養類是銷售最大的,呼吸類的葯只是配角,佔比很小),約老師當時對我們剛畢業的是沒啥難度的,老外上司滿臉的崇拜,哦,對了,老外上司說鍾教授是個什麼世界衛生組織的啥教科書的呼吸系統的主編副主編之類的什麼的,那時候鍾教授在國內出了廣醫就沒啥名氣,所以老外上司的崇拜我們看不懂的。非典只不過讓鍾教授從國外出名變成國內出名而已。然後,很多醫生是沒法跨領域的,但是,如果學醫的,有空了解一下,鍾教授的皮質激素沖擊療法,已經是跨很多科的療法,對醫學界影響挺大的,說著一大堆,我想說的意思是:如果沒有在醫學領域有巨大的貢獻,光靠非典說幾句實話,哪能站在醫學領域的巔峰?
㈢ 中國鍾南山院士在哪個醫院上班
中國鍾南山院士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拍旦一醫院上班。鍾南山為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曾任廣州醫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醫學會會長。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國家健康科普專家。
1971年9月至1974年4月,擔任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內科住院醫師。
1974年4月至1978年8月,擔任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內科主治醫師。
1978年9月至1982年12月,擔任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講師。
1987年12月至1992年10月,擔任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長。
1992年5月至2002年12月,鍾南山擔任廣州醫學院院長、黨委書記。
1997年12月至1999年12月,擔廣州醫學院附一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主任醫師。
1999年12月至2012年10月,擔廣州醫學院附一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教授/副所長。
(3)鍾什麼軍醫生在廣州哪個醫院擴展閱讀:
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是始建於1903年「中法韜美醫院」,解放後幾經調整,先後易名為「廣州遲晌市工人醫院」、「廣州市第四人民醫院」,1974年歸屬為廣州醫學院的附屬醫院,1981年正式更名為「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2013年更名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開設病床1500張,設有44個臨床科室、18個醫技科室,是廣東省碼賀鋒唯一具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市屬醫療機構,承擔著廣東省、廣州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緊急醫療救援任務,特別是在抗擊非典、禽流感和新冠肺炎等突發事件中為國家和社會作出了重要貢獻,享譽海內外。
㈣ 鍾南山在哪個醫院
鍾南山是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鍾南山是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㈤ 非典的感人故事有哪些
護士長葉欣
抗擊非典 以生命書寫大醫精誠。 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廣大醫務工作者高揚白求恩精神的旗幟,無私無畏,沖鋒在前,用生命譜寫了救死扶傷的壯麗篇章。在玉蘭花開的時節,廣東省中醫院護士長葉欣永遠離開了人世,她犧牲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銘心的話:這里危險,讓我來。 把風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病人,這咐渣慎是無數醫務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有了一大批白衣戰士的頑強奮戰,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勢頭才得以遏制。人民群眾才得以安享寧靜的生活。
鄧練賢
廣東首位殉職醫生 2003年4月21日下午5時40分,沖鋒在抗擊「非典」最前線而被感染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傳染病科黨支部書記鄧練賢不幸逝世,終年53歲。這是廣東省在抗擊非典型肺炎戰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職的醫生。
衛保周
洛陽花開非典戰 奮戰在非典防治一線的洛陽市直機關第二門診部51歲的副主任醫師衛保周,因勞累過度,導致心臟病復發,於5月29日犧牲在她所熱愛的崗位上。 5月23日,衛保周主動請纓參加洛陽市駐鄉鎮衛生院防治非典醫療隊,勞累過度並帶病工作,一直戰斗到倒下的一刻。 衛保周曾說過的話:抗擊非典,我不能當逃兵。
王晶
用激情托起脆弱的生命 現年32歲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護士王晶,同非典病魔頑強抗爭了一個多月後,於5月27日下午與世長辭。 在這次抗擊非典的戰斗中,她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忠實履行著一名白衣天使應盡的職責。由於過度勞累和緊張的工作壓力,病倒在工作崗位上。 在她病重期間,來自廣東、北京的著名專家多次對王晶進行了會診,雖然經過全力搶救,還是沒有能夠挽留住她年輕的生命。中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委員會決定授予王晶同志優秀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王晶曾說過的話:我是一名護士,作為護士我就是要把病人護理好。
謝婉雯
愛心傳遍香江 因救治非典病人而染病殉職的首位香港女醫生謝婉雯,於5月13日逝世以來,一直為各界敬仰,並被視為香港的「南丁格爾」。其逝世喚起了港人在逆境中團結求生的精神。謝婉雯的生命永遠的凝固在年輕的35歲。 5月22日,香港特區政府以最高規格儀式為無私救人、英勇抗炎而衡敬殉職的謝婉雯舉行葬禮,並稱頌她是「香港的女兒」。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發表聲明說:「謝婉雯醫生在幫助他人時表現出高度的專業精神和勇氣,我相信全港市民都不會忘記她無私的奉獻。」 謝婉雯曾說過的話:我要快點出院,回病房幫忙。
李曉紅
以生命之軀迎擊非典 2003年4月16日,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年僅28歲的主治醫師李曉紅,猝然倒在了抗擊非典的戰場上。她是第一個犧牲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線的軍隊醫務工作者。作為一名身著「橄欖綠」的白衣天使,為挽救人民群眾的生命,她以自己的生命之軀迎擊肆虐的非典,給世間留下一曲悲壯的生命絕唱。 中央組織部追授她「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武警北京總隊為她追記一等功,並批准她為革命烈士。 李曉紅曾說過的話:現在治療上是否找到新的辦法,如需要試驗,就拿我做試驗吧。
梁世奎
用生命銘刻的豐碑 山西省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梁世奎,與那些為救治SARS病人而殉職的醫務人員一樣,2003年4月24日,他把生命的最後時光留在了他一生摯愛的手術台上。而就在梁世奎走了的那一天,他最後搶救的「非典」患者已完全康復,即將健康出院。 4月29日,中共山西省委作出向梁世奎同志學習的決定。一個抗擊「非典」、實踐「三個代表」、學習時代勇士的熱潮,在三晉大地開展起來。 梁世奎曾說過的話:我是黨培養的,關鍵時候我要為黨分憂為民解愁。
劉永和
用生命譜寫忠誠 在舉國上下如火如荼全面抗擊非典時,山東省膠南市公安局大珠山派出所民警劉永和卻離開了他曾經奮斗過的戰線。 5月8日下午梁岩4時,本來是劉永和與同事們交班的時間。雖然已經緊張工作了近10個小時,多病的身體早已發出抗議,但是看著較往日增多的待檢車輛和人員,劉永和實在放心不下。為了加快檢疫速度,防止車輛阻塞,他毅然決定放棄按時換班,繼續奮戰在檢疫點上。 正當劉永和站在路邊對箱式貨車進行例常登記的時候,一場意想不到的車禍讓年僅39歲的鮮活生命就這樣在剎那間隕落。 這是全國公安系統第一個犧牲在抗非一線的勇士,5月22日,公安部追授劉永和為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稱號。 劉永和曾說過的話:抗擊『非典』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危,是我們人民警察的責任,我一定要到第一線去。
額爾敦陶格陶
草原上不落的太陽 額爾敦陶格陶是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旗委常委、副旗長,旗牧區防控非典工作組組長。自今年4月22日內蒙出現第一例輸入性非典疑似患者以來,他就開始夜以繼日實施布控方案,帶領衛生、防疫、畜牧、民政等單位的領導,深入牧區,將1.2萬份蒙文宣傳資料發放到牧戶,部署春季生產及「圍封轉移」工作。終因過度勞累,腦溢血突發,5月7日倒在了防控非典的第一線。 年僅51歲的額爾敦陶格陶是目前在全國抗擊非典戰役中因公殉職的第一位副處級黨政幹部。 額爾敦陶格陶曾說過的話:人這一輩子光陰不多。要抓緊每一天、辦好每件事。
范信德
人民健康好衛士 在對抗非典型肺炎疾患的戰斗中,醫療戰線的英雄前仆後繼地用汗水和生命築起了一道血肉堤防。這當中,運送危重非典病人而不幸染病去世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司機范信德,就是其中的一位。這是一位普通的司機,平實的廣東漢子,他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一個共產黨員「舍己為人、不怕犧牲」的錚錚誓言。 范信德曾說過的話:讓我去送病人。?張積慧:護士長的「前線」日記 4月15日,《人民日報》以整版篇幅刊登了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護土長張積慧的《護士長日記》後,在全國各地引起強烈反響。張積慧也因此榮獲廣東省五四青年獎章,成為全省青年的楷模。 2003年2月15日張積慧走進了抗非第一線。在與她的戰友們朝夕相處,並肩作戰的同時,不僅盡心盡職完成本職工作,還在短暫的休息時間里用她的真情,以最平實的語言記錄下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臨時病區的醫務人員走過的心路歷程。 透過她真實的記錄,我們看到,在對抗非典型肺炎的斗爭中,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這個團結一致、樂於奉獻的集體。而張積慧細膩的觀察,我們更看到,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戰役中,廣東省全體醫務人員忘我的犧牲精神和勇敢探索的崇高品質。 歷史不會忘記,2003年春天,勇敢、無私的醫務工作者們! 張積慧曾說過的話:在這些日子裡,所看、所聽、所感,每每使我震撼。
姜素椿
願把夕陽化烈火 北京三O二醫院姜素椿教授為抗擊「非典」譜寫了一首動人樂章。這位古稀專家的英雄壯舉感動了中央領導同志,他在搶救「非典」患者時不幸感染,又以無私無畏的精神,在自己身上大膽試驗,注射「非典」患者康復後的血清,患病僅23天就康復了。胡錦濤總書記對他的高尚醫德、醫術和救死扶傷精神給予高度評價。 姜素椿這種以生命挑戰SARS的行動給戰斗在抗擊「非典」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以極大的鼓舞,並在這場抗擊「非典」的特殊戰斗中作出大貢獻。 姜素椿曾說過的話:我年齡大了,能夠趕上這次抗擊非典的斗爭,為降伏疫魔做點貢獻,是我的幸運。
鍾南山
抗非最前沿的科學家 今年66歲的鍾南山,有著中國知識分子的智慧與剛毅。說到他,廣東幾乎無人不曉。 出身醫學世家的鍾南山是廣東醫療衛生界首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呼吸道疾病,特別是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病的診治方面獨樹一幟。 突如其來的非典型肺炎,把鍾南山推到了一場大戰的最前線。「醫德的內涵是什麼?我以為主要體現於『想方設法為病人看好病』。」鍾南山如此平和地詮釋他的職業。 出身醫學世家的鍾南山,是位屢創醫學奇跡的呼吸病專家。作為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長,鍾南山和同事們一道沖在救治「非典」病人的最前線。 歷史也不會忘記為防治「非典」無私無畏、勇於奉獻的白衣戰士,不會忘記鍾南山——這位中國醫療界的傑出代表,站在抗擊非典型肺炎最前沿的科學家。
編輯本段夏天預防非典要注意的十個方面
㈥ 廣州市天河區中醫醫院的醫師介紹
滕紅儉 ,女,54歲,內科副主任醫師。1976年畢業於廣西攻大興安嶺院醫療系,長期從事心血管及呼吸系疾病的臨床工作及教學工作。擅長於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支氣管哮喘、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配陸中病、呼吸衰竭等疾病的診治,先後培山發表醫學論文十多篇。
服務理念:以病人為中心,技術精益求精;細心、耐心、精心地為廣大患者服務。 馬賽,女,40歲,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大學本科。長期從事臨床醫療、科研與教學工作。對於痛風、痛風性腎病、急慢性腎炎、高血壓、中風病、腦萎縮等病有獨到之處。
科研方面,參加課題腎復康顆粒劑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獲湖南省中醫葯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湖南省衛生廳課題)。 男,51歲,內科副主任中醫師,1977年8月畢業於廣州中醫學院醫療專業。從醫32年歷任軍醫,主治醫師、科主任、副主任醫師等職,擅長內科臨床及急診工作,對內科疑難雜症和急症(如發熱、腹痛、腎絞痛等)以及危重病證的救治均有較深的造詣。發表科研和專業學術論文10餘篇。2003年曾獲中共廣東省委、省人民政悉伍府榮記「三等功」表彰,並獲中共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 「抗擊『非典』先進個人稱號」 表彰。
本人服務理論是: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傷病員服務,技術上要求精益求精,做人民的好醫生。
2003年曾獲中共廣東省委、省人民政府榮記「三等功」表彰,並獲中共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 「抗擊『非典』先進個人稱號」 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