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的文房四寶是哪四寶
文房四寶,是中國文化的驕傲。文房,就是書房。中斗雹國古代把書房中使用的筆、墨、紙、硯4種文具稱為文房四寶。
(1)筆
筆,即毛筆,是中國特有的書寫用具。因其是用羊毛、免毛、鼬毛等製成,故稱為毛筆。春秋時期就已能製造毛筆。在民間傳說中,有秦代名將蒙恬造筆的說法,蒙恬被尊為筆祖。唐以前,毛筆的筆峰較短。唐以後,筆鋒逐漸放長,毛筆種類也愈來愈多,計有紫毫、兼毫、水毫、狼毫、羊毫、大筆和國畫筆7大類。
毛筆中的精品是湖筆,為浙江湖州(今吳興)出產的毛筆。湖筆用杭嘉湖平原出產的羊毛(每隻羊只用2—3兩)經過72道工序加工製成。湖筆以選料嚴格、製作精良而享有盛譽,其毫峰有尖、齊、圓、健四大優點,為世人所珍愛。
(2)墨
墨,作為書寫、繪畫所用的黑色顏料,是用松煙等原料所製成。中國最早的墨約產於西漢。當時的墨只做成小圓塊,只能用研石在硯台上壓著研磨。東漢時,墨的形狀向墨錠發展,人們可直接用手把墨研磨。在眾多的中國墨錠中,徽墨獨壓群芳。徽墨產於安徽徽州府歙州(今歙縣派蘆),制墨始於五代。宋代以後,歙、黟、休寧、績溪等地制墨良工層出不窮,講究質量和工藝裝飾,獨冠天下。
(3)紙
紙,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唐初時,安徽宣州(今涇縣)生產出一種高級的毛筆書畫用紙,同時又在宣城集散,所以稱為宣紙。宣紙以檀樹皮及稻草為原料,經石灰處理、日光漂白及打漿後,用手工抄造而成,其種類發展為10餘種。宣紙的特點是紙質潔白、紋理細密、柔軟輕飄、墨韻清晰、不易蛀蝕、經久不變。唐宋以後,宣紙就成為書寫名品字畫的上等書畫用紙了。
(4)硯
硯,為研墨的用具。硯,在中國已有5000年的歷史。漢代,硯台逐漸躋身於傳統書畫藝術的行列。漢以後,除硯台的主要種類石硯以外,還出現了瓷硯、漆硯、陶硯和金屬硯等。唐代制硯工藝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宋代時,制硯工藝又達到新的高峰,端硯、歙硯、澄硯、洮硯被視為中國四大名硯,而尤以端硯為最佳。
端硯產於廣東端州(今肇東市)東郊的端溪。端州之石屬水成岩,用此石製成的端硯石質細膩、堅實,著墨飽滿,運筆潤滑,且磨好的墨不幹不凍,成為石硯中的空羨帆極品,受到歷代文人贊賞,譽為「群硯之首」。
② 文房四寶事是指廣州高要的什麼
黃世寶是指筆墨紙硯,那膏葯那邊還沒有生產,是肇慶的硯州
③ 廣東有什麼特產
1、端硯
端硯與徽墨、湖筆、宣紙並稱「文房四寶消余」,在我國四大名硯中,端硯最為著名,它的石質堅實而潤滑,研出的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端硯石出產在肇慶(古稱端州)的爛柯山和北嶺山一帶,自唐朝初年開始生產,當時的端硯無圖案花行旅紋裝飾,十分簡朴。
④ 廣州特產是什麼呢
廣州特產
·番石榴
原產美洲,引入廣州有200多年歷史。主要分布在海珠區、番禺和增城市等地。品種有下?種、早熟日、宮粉紅、金紅、出世紅、七月熟等。果多成葫蘆形,青色或淺黃色,清爽香甜,風味獨特。既可鮮食,也可製成石榴汁罐頭或軟包裝飲料。著名的有大塘番石榴。
·楊桃
楊桃,又名"陽桃"、"羊桃",學名"五斂子",又因橫切面如五角星,故國外又稱之為"星梨"。是素負盛名的嶺南佳果之一。楊桃果實形狀特殊,顏色呈翠綠鵝黃色,皮薄如膜,肉脆滑汁,甜酸可口。除含糖10%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C 。其主要品種有"崛督(平頂)甜楊桃""尖督(尖頂)甜楊桃"、"酸楊桃"三種。而最負盛名的當數芳村區花地所產的楊桃。
楊桃是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漿果一年四季交替互生,但品質以7月開花,秋分果熟的為最佳,產量也最高。中秋前後為楊桃的旺產期。
·芒果
芒果是漆樹科芒果屬,享有"熱帶果王"的美稱。芒果樹是常綠喬木,樹高10-20米,主根粗大,樹冠圓頭形。果實呈球狀或腎臟形,淡綠或淡黃色。其果肉汁多味甜,可鮮食或製成果脯、榨制芒果汁。廣州芒果品種主要有紫花芒『桂香芒、串芒、綠皮芒、土芒等。其中,白雲區石井鎮夏茅村出產的"夏茅香芒",是馳名中外的優質芒果品種。"夏茅香芒"除果肉柔軟香甜外,剝去皮後,肉質乾爽,易於貯存和攜帶。據說,夏茅香芒於清康熙年間從外地引進種植,後來因質量上乘而被定為貢品。現在,真正的名牌香芒樹只有數株,每年收果只有一千數百斤,極為珍貴。
·白欖
增城還出產白欖,可以製成各種涼果小食,如我們平日愛食的甘草欖,化皮欖,桂花欖和衛生欖等,就是用鹽漬,用糖腌,或加上香料與食用色素等,經一系列工序加工而成的。
·烏欖
烏欖和白欖合稱橄欖,是增城市的特產。
烏欖是"增城四寶"之一(另三寶是掛綠荔枝、絲苗米、涼粉草),它全身是寶:欖肉制欖角、榨油;欖仁可作菜餚,又是點心的上好配料;欖核是著名工藝品欖雕的原料,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烏欖共有30多個品種,其中以西山、羊角、黃肉、鵝膏、三方、油欖仔最為著名。
·萬頃沙的香蕉
香蕉是嶺南四大名果之一。栽培中數量僅次於柑橘、荔枝、菠蘿。
我國栽種香蕉有2000多年歷史,廣東除東莞、中山、新會、順德之外,還有番禹和廣州市郊。
香蕉是芭蕉科多年生常綠大型草本果樹,每株抽蕾結果一次,每株香蕉生十餘梳,每梳果實10一15隻。其果肉軟甜可口,獨具香氣,有潤腸通便、降低血壓、防止血管硬化等功效。番禹萬頃沙的香蕉產在沙質泥土上,其果具有濃郁的香味。廣州名水果中,同屬蕉類還有大蕉,萬頃沙除盛產香蕉外,也盛產大蕉,其「紅嘴綠鸚哥大蕉」是大蕉名貴品種之一。其蕉果色澤金黃,蕉邊有一條綠線,熟透時蕉柄仍保持青綠色,果實頂端呈紫紅色,故得此名。
·潭州白蔗
番禺市盛產甘蔗,有「糖都」之稱,而潭州鎮所產的白蔗更是馳名中外。潭州白蔗色澤青白,皮薄肉脆,汁多清甜,纖維少,可作水果食用,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
·嶺南盆景
嶺南盆景是以樹木、山石等為素材,經藝術處理和精心培養,在盆中再現嶺南大自然神態的藝術品。嶺南盆景是我國盆景藝術的五大流派之一,它風格獨特,多姿多彩,順乎自然,以富於自然美而見長,生活情趣十分濃厚。
嶺南盆景的製作多選用亞熱帶和熱帶常綠細葉樹種,品種有月桶(九里香)、雀梅(酸味)、福建茶、山桔、榆樹、梳子花(水橫枝)、滿天星等,廣州人稱這些為"樹仔頭"。
嶺南盆景的構圖形式有多樣:單干大樹型,雙乾式,懸崖式,水影式,一頭多乾式,附石式,合植式等。除了樹樁盆景之外,還有製作石山盆景的。石山盆景中的石材主要是英石、方解石、珊湖石、砂積石等,尤以取自英德市的英石為多。英石是廣東的特產,其石具有皺、瘦、透的特點。 嶺南盆景在廣州地區有著廣泛基礎,在居民家中廳堂或陽台上,在公園長廊或道路兩旁,在清平市場的盆景集市裡,到處都可見到嶺南盆景的藝術。值得一提的是,位於流花湖畔的廣州西苑,被稱為"盆景之家",這里芸草了代表嶺南派盆景風格的許多精品,供遊人觀賞與購買。此外,廣州不少旅遊景點都有盆景展覽並出售,如蘭圃、陳家祠、廣州文化公園、光孝寺、華南植物園等。廣州著名園林酒家如甫園、北園和泮溪酒家,擺放著各式盆景,姿態萬千,使酒家更顯得古樸雅緻。
·廣州木雕
木雕廣州雕刻的一種,素以工藝精巧細膩而聞名。木雕分為建築裝飾和傢具雕刻兩類。建築雕刻多採用棒木製成,有廳堂花榻.門窗、屏風、神案等,如陳家祠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里的屏風、樑柱、門窗便處處體現著廣州木雕工藝的特色。傢具雕刻以紅木傢具和棒木箱最為有名。以紅木傢具為例,它繼承了我國傳統的雕刻工藝和木質結構工藝,具有造型古樸典雅、雕刻精細、打磨光滑、油漆明亮、結構堅固、經久耐用等特點,是東方式廳堂的高檔實用藝術品。
紅木分為酸技和花梨木兩大類。紅木傢具的製作是用入棒方法,不用釘子。雕工主要有浮雕(凸花)、通雕(通花)和刻線沉雕(凹花)三種q紅木傢具也有花瓶、瓶座、宮燈籌工藝產品,習慣稱為"紅木小件"。紅木工藝九龍床是近年來創新產品的代表作之一,其雕刻設計別出心裁,靠背上雕刻的九條游龍大宵呼之欲出之勢,真可謂是鬼斧神工,令人拍案叫絕。
·廣州玉雕
工藝形成於唐代中後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其玉雕工藝品主要分為玉器首飾和玉雕擺件兩大類。玉器首飾以名貴的緬甸翡翠玉料製作,目前已經形成光身碎件、花草和玉鐲等三大類產品。玉雕擺件多採用緬甸蒲翠玉、新疆白玉、珊湖、孔雀石、水膽瑪瑞和蛐玉、信宜玉等名貴玉料雕琢而成。玉雕擺件主要有人物、花卉、鳥獸、瓶罐,還有獨具風格的玉球、花航、寶塔、素爐等高級工藝品。尤其是玉球,其構思獨特,大球套小球,厚薄均勻,層層自由轉動,並雕上山水、花卉、人物、魚蟲、花鳥等精細的襯花,形象極其逼真生動。目前,玉雕球已雕至20層,形成一組球雕系統。廣州南方玉雕工藝廠是一間專門生產各類玉雕製品的廠家。
·廣州牙雕
該工藝始於晉代,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廣州牙雕製品主要有人物、飾品、山水盆景、花鳥蟲負和文房四寶等。其傳統的名品有:牙球、牙筋、花瓶等,而以牙球最為著名。從雕刻手法上分,廣州牙雕主要分為圓雕和通雕兩大類:圓雕用以製作實心、立體工藝品,如人物、動物.山石風景等;通雕用以製作花肪、花瓶、花塔、蟹籠、牙球等通透玲瓏的品種。大新路廣州象牙工藝廠是馳名中外的象牙雕刻廠家之一,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廣彩
廣彩是廣州彩瓷的簡稱,又叫廣州織金彩瓷,它是在各種白瓷器皿上彩繪而燒製成的一種具有濃厚的東方特色的工藝品,大都採用我國的織錦圖案,以顏色鮮明絢麗而著稱,是我國軸上彩瓷的一個獨特的品種。
廣州彩瓷始於明代的廣州三彩,到清代發展為五彩,並在乾隆年間逐步形成袖特的藝術風格,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廣彩以色彩絢麗、構圖嚴謹、繪工精細而著稱。在潔白的瓷器上手工藝人織上金線,如萬縷金絲織在寶石上,給人以雍容華貴之感。生產廣彩用的自瓷胎主要來自江西、湖南、廣東各大瓷區。廣彩有大紅、水青、大綠、鶴春、艷黑、雙黃等20多種顏色,採用織、填、染、洗、描、堆.刻、刷等多種彩繪技巧,在自瓷胎上繪制出優美的花紋圖案,然後放進電窯中在800℃左右的高溫中燒制完成。
廣彩的彩繪工藝工序有七道:描線、填色、織金、填綠、鬥彩、包金口、燒花。廣彩的圖案設計有人物、花鳥蟲魚、山水風景等。廣彩的產品主要分陳列藝術瓷、日用欣賞瓷、工藝瓷三大類。廣彩中的工藝瓷共有500多個品種2000多個花式。
·絨綉
絨綉以綉畫為主,現有其代表作、大型綉畫《孔雀紫荊》懸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廣東廳。
金銀線綉是將金、銀絲盤繞出圖案後以絨線固定,有的還將主要圖案如龍、鳳等用棉條墊高,使之突出,金碧耀眼,且動物逼真生動,其中釘金龍風褂裙;是長盛不衰的出口產品。珠綉產品常見的有掛畫、手袋、服裝、王藝鞋、腰帶等,頗具實用與藝術價值。機綉是以衣車代替手工的綉法,產品多為枕套、床罩、檯布等日用品,其中機綉的"女蟒裙"曾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中的「優秀新產品獎」。
·廣綉
廣綉又叫粵綉,是廣州及鄰近的南海、番禹、順德等地民間刺綉工藝品的統稱,它與蘇綉、湘綉、蜀綉合稱中國四大名綉,《百鳥朝鳳》和雙面綉《金魚》是其代表作。
廣綉已有2000多年的生產歷史,相傳始創於古代的黎族,與黎族的織錦同出一源。廣綉以構圖飽滿、色彩富麗、形象傳神的風格和紋理清晰、針法善變的特色聞名於世。
廣綉的品種有服裝、日用品、裝飾品、欣賞畫、戲服等幾種。通常說來,廣綉可分為絨綉、金銀線綉(即盤金綉,俗稱釘金)、珠綉、機綉四大類。
現在,廣州綉品工藝廠、中華戲服工藝廠、廣州機綉廠等是廣綉的主要專業生產廠家。而廣綉發展到了今天,品種目趨增多,例如有刺綉、織錦、抽紗、機綉、綉衣、通錦綉、珠綉、手工編織等品類。尤其是珠綉中的珠綉鞋和珠綉晚禮服在國際市場上頗具競爭力,產品遠銷歐、美、澳、亞洲等50多個國家與地區。
·石硤龍眼
龍眼,正名叫做桂圓,是多年生常綠喬木植物,春天開花夏日結果。其果球形,殼淡黃色或褐色,果肉白色透明,汁多味甜。是嶺南佳果之一。連殼的龍眼還可加工焙曬成龍眼乾 (即桂圓肉),是一種具有鎮靜、滋補功能的葯材。
龍眼原產中國,已有2000多年種植歷史,現廣州白雲區、海珠區,增城、番禹和花都市都廣種龍眼,其品種有烏圓、石峽、水眼、米仔眼、圓眼等,其中尤以海珠區新沼鎮小洲村出品的石硤龍眼最為出名。
石峽龍眼果實大,產量高,清甜之中帶有蜜糖的味道。傳說,「石硤」最早是"石夾"的意思,最早的龍眼樹是從大石縫中長出來的,由於樹根被大石夾住,只好往深土層里鑽,樹根吸收了地下的"精氣",結出來的龍眼果特別好吃。
·木瓜
又名番木瓜,又名萬壽果,是嶺南四大名果之一,素有"嶺峭南果枉王"的稱號。
木瓜原產墨西哥,17世紀時傳入我國,現廣東各地均有栽培,而以廣州市郊最為集中。
木瓜是番木瓜科常綠軟木性喬木,與香蕉、菠蘿同稱為"熱帶三大草本果樹"。廣州所產較好的品種有嶺南種、穗中紅、泰國紅肉等,品質以嶺南種為最佳。其果形長圓豐滿,肉厚籽少,有桂花香味。木瓜果實碩大,其果重一二公斤,大的可達六七公斤。其果鮮食,口味美好,營養豐富;還可燉食,冰糖燉木瓜可清心潤肺,醫治喉炎等疾患;未成熟的木瓜可糖漬,作蔬菜煲湯食用,或掩製成"咸酸木瓜"等。
·糖心菠蘿
「糖心菠蘿」屬沙撈越種。沙撈越種又名「夏威夷」,果實重兩三公斤,果眼大而淺,一般削皮後即可食用。其果形端正,果肉柔滑多汁,甜酸適中,是鮮食和制罐頭的優良品種。「糖心菠蘿」中,尤以廣州黃埔區黃登村出產的「黃登菠蘿」為最佳,它以個大肉厚汁多,甜似蜜,芳香異常而聞名遠近。
·增城掛綠
「增城掛綠」外殼紅中帶綠,四分微綠六分紅,每個荔枝都環繞有一圈綠線,果肉潔白晶瑩,清甜爽口,掛齒留香,風味獨特。現存活在增城荔城鎮掛綠園的那株掛綠是掛綠荔枝品種的老祖宗,有四百多年樹齡,高五米多,已由它成功培育了好幾代的掛綠子孫樹種,共一百多株,在增城幾個鄉種植。
·菠蘿
原名鳳梨,原產巴西,16世紀時傳入中國,有那多個品種嶺南四大名果之一。
菠蘿是鳳梨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每株只在中心結一個果實。其果實呈圓筒形,由許多子房和花軸聚合而長成,是一種復合果。菠蘿果皮有眾多的花器(俗稱果眼或菠蘿雞),堅硬棘手,食用前必須削皮後挖去。
菠蘿一年有三次結果期,品質以6至8月成熟為最佳。鮮食以果色新鮮,果形端正,果身堅實,熟度八成的為好。菠蘿常見品種有神灣種、巴厘種和沙撈越種三種,而以近年廣州果農精心培育的「糖心菠蘿」為最佳。
·柑橙
柑、橘、檸檬、橙與抽子是水果中的一大類。柑橙是廣州名果之一,在廣州廣為栽培。早在五世紀南朝時期,廣州已有很多的橘柚園。今天美國的花旗蜜橘,就是廣州甜橙當年由歐洲間接引種去的。
柑橙是一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春末、夏、秋開白色花,果扁圓,紅或橙黃色,味甜酸。盛產我國,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廣州地區柑橙類主要的優良品種有:暗柳橙、蕉柑、檢柑、大紅柑、四會柑、蜜柑、年楠、新會甜橙等。廣州人稱:高身橙,光身橘,扁身柑,形象地說明了橙、橘、柑的外形。其中,白雲區羅崗鎮生產的羅崗暗柳甜橙最負盛名。
·荔枝
有"果王"之稱的荔枝,盛產於廣州從化、增城二市和市內幾個城郊結合區。其果形別致,顏紅悅目,果肉狀如凝脂,清甜濃郁。優良品種有糯米糍、妃子笑、掛綠等,而以淮枝數量最多,大約占總產量的七八成。荔枝是亞熱帶珍貴水果,嶺南四大名果之一。它原產我國南部,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目前我國荔從化荔枝枝品種有100多個,僅廣州就有60多個。品質則以桂味和糯米糍最佳。桂味以肉脆清甜誘人,而糯米糍則以核小肉厚汁多味濃著稱。舊以"筆村糯米糍"、"羅崗桂味"、"增城掛綠"號稱"荔枝三傑"。三傑中以"增城掛綠"至為珍貴,歷來被朝廷列為貢品。
⑤ 我國的文房四寶分別是什麼
文房四寶分別是指筆、墨、紙、硯。
在南唐時,「筆、墨、紙、硯」特指宣城諸葛筆、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紙,徽州婺源龍尾硯。自宋朝以來「筆墨紙硯」則特指宣筆(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縣)、宣紙(安徽宣城涇縣)、歙硯(安徽徽州歙縣)、洮硯(甘肅卓尼縣)、端硯(廣東肇慶,古稱端州)。
元代以後湖筆(浙江湖州)漸興,宣筆漸衰,改革開放後,宣筆漸漸恢復了生機。作為文房四寶的故鄉的安徽宣城,是我國文房四寶最正宗的原產地和飲譽世界的「中國文房四寶之鄉」。
(5)廣州的文房四寶有哪些擴展閱讀
1、最早的毛筆,大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雖然迄今尚未見有毛筆的實物,但從發現的史前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覓到些許用筆的跡象。
我國的書寫用筆起源很早。根據未經刀刻過的甲骨文字判斷,夏商時期就已經有原始的筆了。如果再從新石器時期彩陶上面的花紋圖案來看,筆的產生還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
到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已經製作和使用書寫用筆了。那時筆的名稱繁多:吳國叫「不律」,燕國叫「弗」,楚國叫「幸」,秦國叫「筆」。
2、在人工制墨發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來做為書寫材料。史前的彩陶紋飾、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簡牘、縑帛書畫等到處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遺痕。
文獻記載,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繩(木工所用)、墨龜(占卜)也均曾用墨。經過這段漫長的歷程,至漢代,終於開始出現了人工墨品。這種墨原料取自松煙,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後來用模製,墨質堅實。
3、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即使在機制紙盛行的今天, 某些傳統的手工紙依然體現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煥發著獨有的光彩。古紙在留傳下來的古書畫中尚能一窺其貌。在紙張發明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是採用什幺來作為記事材料。
根據文獻和實物資料, 最早的人們是採用結繩來記事的,遇事鬧殲打個結,事畢解去。後來又在龜甲獸骨上刻辭,所謂"甲骨文"。
在青銅產生以後,又在青銅器上鑄刻銘義,即"金文"或"鍾鼎文"。再後,將字寫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稱"竹木簡",如較寬厚的竹木片則叫"牘"。同時,有的也寫於絲織製品的嫌帛上。
4、硯,也稱「硯台」,被古人譽為"文房四寶之首"。因為墨須加水發磨始能調用,而發墨之石刑則是硯。其中有陶、泥、磚瓦、金屬、漆、瓷、石等,最常見的還是石硯。
可以作硯的碼冊石頭極多,我國地大物博,到處是名山大川,自然有多種石頭。產石之處,必然有石工,所以產硯的地方遍布全國各地。
最著名的是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的歙硯、甘肅的洮硯,山東魯硯、江西龍尾硯、山西澄泥硯。硯台的講究是:質細地膩、潤澤凈純、晶瑩平滑、紋理色秀、易發墨而不吸水。
有的有乳,有的有眼,有的有帶,有的有星,大約產於有山近水之地為佳。如端硯之出於斧柯液模沖,浴在江渭端溪之渚坑中。
⑥ 我國的文房四寶分別是什麼
我國的文房四寶是:筆、墨、紙、硯。
1、筆
硯在西漢時期即已使用,湖北荊州鳳凰山西漢墓出土了硯,我國傳統有四大硯,即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
⑦ 嶺南有哪些特產
傳統廣貨
廣 雕:包括:廣州牙雕、廣州玉雕、廣州木雕、增城欖雕
廣 彩:廣彩是廣州織金彩瓷的簡稱。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
廣 綉:廣綉又叫粵綉,與蘇綉、湘綉、川綉合稱中國四大名綉
廣式臘味:廣式臘味是廣州地區臘制肉食品的統稱
廣式生抽、老抽:廣州地區對醬油的俗稱,廣州地區傳統的調味品
蚝 油:廣式調味料
廣式月餅:廣式月餅是廣州傳統糕點
王老吉涼茶:王老吉涼茶是一種口服中成葯,曾一度稱為廣東涼茶
保 濟 丸:一種口服中擾賣成葯,1896年由佛山李眾勝堂葯行李兆基首創
潘高壽川貝枇杷露:一種口服中成葯,1928年由潘郁生(潘四 )創制
神 農 茶:一種口服中成葯,由馮惠農創制,1940年開始生產
嶺南佳果
荔 枝:包括:增城掛綠、糯米糍、妃子笑、桂味荔枝
香 蕉:包括:沙步香蕉、紅嘴綠鶯哥大蕉
楊 桃:又名五斂子、田桃、羊桃。常綠或半常綠喬木
木 瓜:又稱番木瓜。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菠 蘿:原產巴西、巴拉圭一帶,16世紀末傳入廣州
龍 眼:又稱桂圓。常綠喬木
芒 果:又稱檬果。嶺南四大佳果之一
番石榴敬殲:原產美洲,引入廣州有200多年歷史
黃 皮:又名黃彈,常綠喬木
端 硯
廣東最有名的特產可能就是產自肇慶的端硯了,它與歙硯、洮河硯、澄泥硯並稱為我國的四大名硯,同時,它又與宣紙、徽墨和湖筆並稱為「文房四寶」,歷來是書畫家亮李沖們最珍愛的書畫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