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州市南沙區黃閣鎮郵編是多少
郵政編碼 相關鎮/鄉
511455 黃閣鎮大塘村, 黃閣鎮樂郊下街, 黃閣鎮烏洲大道中心街, 黃閣鎮花園西街東一巷郵編
511457 南沙鎮林場一街, 南沙開發區, 南沙鎮, 南沙鎮紅荔一路郵政編碼
511458 南沙鎮南灣路, 南沙鎮港前路, 南沙鎮南灣一街, 南沙鎮海傍路郵編
511462 萬頃沙鎮珠江北路, 萬頃沙鎮珠江珠江路, 萬頃沙鎮民興村, 萬頃沙鎮西一路郵政編碼
511464 萬頃沙鎮新育才路,
511466 橫瀝鎮新興村, 橫瀝鎮馮馬三村, 橫瀝鎮中環路康怡街, 橫瀝鎮新村郵政編碼
2. 黃閣鎮的歷史文化
一、古祠堂、古廟:
1.麥氏大宗祠:是黃閣麥氏家族開村先祖麥必達公祠,始建於宋代,歷代均有修葺。在廣州地區各大名家祠中僅次於廣州陳家祠、沙灣「留耕堂」,排列第三位。該祠坐落在黃閣鎮蓮溪村宿國新街,與繼宗麥公祠、瑞輝麥公祠(現麒麟文化展示館)、子平麥公廳連城一線構成祠堂建築群,均坐南向北。宗祠內氣勢雄偉,工藝精湛,有石獅、石鼓、木雕、磚雕、壁畫等傳統工藝。新中國成立後,宗祠被國家列為地方財產。2000年經上級政府批准,退回給蓮溪村使用,2004年被列為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張氏宗祠:始建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及一九九九年重修。據傳,張氏第二十四代張君政原籍范陽,於唐朝年間率領家眷遷入廣東南雄珠璣巷,第三十代張峴因逃避戰亂遷入東莞博夏。宋末,第三十八代張友良遷居南沙黃閣大井,是大井張氏的始祖。張氏宗祠不但是祠堂,20世紀30年代初還是大井村第一所學校榕山小學的校舍。
3、李家祠堂:黃閣原有兩座李家祠堂,一座在張氏宗祠前面,是黃閣大塘李氏始祖祠堂。據說祠堂分三進,大堂叫「繼述堂」,牌匾現存於大塘村部。此祠堂門前有一大廣場,面對碧波盪漾、十里風清的李家大塘。此祠堂曾用作中學用,後被拆毀改建為大塘小學,已變民居,不復原貌。
另一座位於大西街,是黃閣最大的祠堂,又稱「新祖」,堂號為「紹德堂」。1971年,該祠堂被拆平,村民把中心小學(原國民中心學校)破落殘舊的禮堂拆掉,把禮堂的磚瓦等搬到祠堂原址建成黃閣會堂,即現大塘公園。
4、陳家祠堂:現黃閣鎮大塘公園側黃閣供電所儲物樓舊址,與李家祠堂並排。祠堂身為蚝殼結構,頗具古典特色。祠堂有三進,堂號為「敦汭堂」。文革被拆毀。
5、將軍祠:座落黃閣鎮東里大街,初建於元朝,為東里村始建祖麥六三、麥公進的祠堂。該祠堂為黃閣古代官位最高的紀念祖祠,選料上乘,門面磚雕文飾精細,首進屏門通花木雕,戲曲人物故事為工藝精品。
6、瑞輝麥公祠:坐落於黃閣蓮溪村宿國新街,祠內有石碑記載該祠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該祠的建築規格稍遜於麥氏大宗祠,但用料、做工等在當時也是上乘的,磚雕、木雕圖案精美,文飾精細。該祠是黃閣麥氏第七代傳人麥光祖之祠,故堂名為「光裕堂」。
7、少山麥公祠:座落在黃閣鎮東里大街合德里巷口西側,座北向南,東里村明代先祖麥洪聚(號少山)之祠,始建於明代,現保存完好。
8、輔黨麥公祠:座落於黃閣鎮東里大街合德里四號,是東里村明代殷富之族祖祠,始建於明代,清代重修,「大躍進」年代為老人院,曾是飯堂、托兒所,現保存完好。
9、天後古廟:歷史悠久,香火鼎盛,同佛山祖廟、德慶悅誠龍母廟、廣州黃埔南海神廟齊名,是廣東四大名廟之一。據傳,天後古廟是黃閣始遷祖麥必榮帶頭興建的,裡面供奉著天後娘娘。該廟在近八百年歲月里,經過多次修茸、擴建,特別是清代乾隆年間擴建,氣勢非常宏偉。清光緒十五年再次修葺後至民國二十年是天後古廟的鼎盛時期,每年農歷三月廿三日天後誕都舉行盛大廟會。可惜該廟在解放後被拆為平地,廟中文物流失殆盡。
二、古墓
麥必榮、麥必達兄弟合墓:該墓坐落在黃閣鎮東里山塘南岸大鶴山咀,是黃閣麥氏始祖與其兄的合墓。宋代咸淳九年(1273年,另一說法為1131年宋紹興元年),其兄弟五人攜家眷由南雄珠璣港南徒珠三角,其中麥必達留守黃閣,其兄麥必榮到東莞發展。兄弟兩人原葬於南沙深灣朱家祠後山,因建廣深珠高速路而遷葬回黃閣。此墓成為了歷史上廣東各地麥氏宗親聯系情感的橋梁,每年重陽,廣東麥氏祭祖團及港澳宗親團拜祭此墓。現在整座墓保存完好,2004年被列為區級重點保護文物。
麥六三墓:該墓坐落於黃閣鎮葫蘆山右側。據墓碑記述,該墓乃麥六三及夫人之合墓。麥六三是黃閣始祖麥必達與詹太婆之子,於宋末元初進身仕元,率子公進帶兵作戰於廣西,平定動亂,官拜廣西提督總兵。主碑上書「宋廣西提督考六三麥公府君、妣曾氏一品夫人墓」。現整座墓保存完好,2004年被列為區級重點保護文物。
麥公進墓:始建於元代初,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重修。是目前黃閣現存最具有氣派的墓穴。整座墓是高級石雕工藝墓,石雕花墓門內嵌主碑,上書「皇元襲封副將軍輕車都尉三世祖考公進麥公合墓,乾隆己丑科進士山西司下郎麥佑提寫碑文,道光癸巳十三年九月十五日重修」。該墓坐落黃閣鎮東里山塘南岸的大鶴山咀,是元代副將軍麥公進與其妻徐氏合葬墓。麥公進乃東里麥氏三世祖,因隨父出征,仕元有功,官封副將軍、輕車都尉,是黃閣麥氏族人受古代皇朝封贈官位最高的人,因而每年重陽節該墓受麥氏祭祖團統一拜謁。現整座墓保存完好,2004年被列為市級重點保護文物。
劉氏夫人墓:該墓座落在黃閣鎮大塘村大仁山,建於清代光緒年間。其墓前石碑上書「皇清誥封一品夫人顯妣李母淑德劉氏夫人墓」,碑石右邊刻上「光緒丁丑年仲秋吉日辰祀男揚陛孫某曾孫某立」(因日久部分文字受損,故姓名不詳),在墓穴後邊立有一石碑,上刻「奉天誥命」。該墓主的兒子李揚陛,據說是東莞人氏,是清朝期間赫赫有名的政府高官,官銜「兵部尚書」。其官銜牌匾曾在黃閣大塘村李姓繼述大祠堂上掛,現存的老人親目此匾。繼述大祠堂於1958年間拆毀,此匾因而失存。該墓建造一流,雄偉壯觀,又是歷史名人古墓,有較大的歷史價值。現整座墓穴保存基本完好,2004年被列為區級重點保護文物。
三、古井
1.大井尹井頭:又名「尹城泉」,座落在黃閣鎮大井村轄內,始建於元朝,曾多次修葺,為石結構水井。據說,張氏鄉民曾被賜為尹城主(尹城主當時是一個官名封銜)。祖先開井為紀念這個官名,故稱「尹井」。又有的老人說,這口大水井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了。當時,這里一帶原是海水浸淹的湖田,非常缺乏飲用水。有一姓尹人氏深挖了一口井,想不到井挖好後,井水非常清甜,於是全村人都食用這口井的水,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尹姓人氏,因此稱這井為「尹城泉」,並在井邊樹碑紀念。此井雖已經歷幾百年的歷史,但經過歷代村民的多次重修翻新,一直沿用至今。在當今,即使村裡有了自來水,全村人仍喜歡食用「尹城泉」井水。由於井口成井字形,也較大,所以大家漸漸習慣稱這井為「大井」,村名也叫「大井村」。
2.三聖廟井:座落在黃閣鎮東里村轄內,水質優良,口感甜美,是東里村民自古以來的食用井水。此井的歷史與三聖廟有密切的關系。古時候,人們信奉神明,認為日常生活離不開的水是神掌管的,村中人習慣稱此井水為聖水。古時設壇祭祀,人生洗禮,都到此井取水。村民如有喪事,為死去之人洗浴之水(俗稱「買水」),必須由其子先到此井台放下幾個銅錢,再到井中取水拿回家給逝者沐浴。
3.半天雲泉:又稱「天雲山泉」,在黃閣大山乸的半山腰。關於此泉的得名,黃閣相傳有一段故事。據說,元代副將軍輕車都尉麥公進當年曾來此山狩獵,公進將軍縱馬飛奔,不覺有點馬乏人渴。偶見林中小溪流水潺潺,便乘戰馬白龍駒尋源登山找到此泉。麥公進將軍飲後覺得此泉清澈甘洌,贊不絕口,隨行人員便請麥將軍給此泉命名。恰在此時白馬飲過此泉水後仰天長嘯,騰跳飛躍不已。將軍見此情景便說:「泉在半山白雲生出,且白馬騰跳如雲飛,就叫『半天雲泉』吧。」過去有不少名人至黃閣,都要請人挑「半天雲泉」的水沏茶品茗。1982年,此泉被開發為天雲汽水廠的水源,後因開採石礦而水源枯竭。 黃閣人除了有中國傳統的節日外,還有他們特色的地方。
以往,從年二十開始,黃閣人就開始為春節准備食品了,如煎堆、油角、年糕、糖環、炒米餅等,都是自家人齊齊製作,年輕一代已大多 不會製作了,尤其是糖環和炒米餅,只有五十歲以上的黃閣人才懂得如何製作。大多數人都到琳琅滿目的年貨商店裡選購節日食品了,而比較多保存下來的是製作煎堆、油角。
大年新春,以舞獅、舞麒麟為主,人們認為這兩種動物會驅邪、迎吉祥。每年的大年初一,黃閣的醒獅、麒麟都在該鎮鎮政府歡天喜地地起舞,繼舞進各村各家各戶,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
開燈是黃閣鎮四大村(大井村、大塘村、東里村、蓮溪村)特有的習俗,嚴肅認真又隆重。開燈是為上一年新生的男丁開燈,從正月初七至正月十五,當地人按妊氏規定開燈的日子為嬰兒在祠堂掛燈,請來親朋戚友聚會,祈求來年吉祥。
「黃閣麒麟舞」是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黃閣鎮古老的民間藝術,盛行已有一百多年,逢年過節、神誕醮會、秋色出遊,人們舞起麒麟,以表迎祥納福、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良好願望,故民間有「麒麟獻瑞」之說。
3. 廣州市南沙區黃閣鎮東里村榕樹直街協和里11號郵政編碼
廣州市南沙區黃閣鎮東里村榕樹直街協和里11號郵政編碼是:511455。
4. 廣州市南沙區黃閣鎮梅山的郵政編碼是什麼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黃梅路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大塘村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蕉門村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小虎村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沙中上街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麒龍西路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麒龍東路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新豐南街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市南公路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返差亮 南沙區 黃閣鎮樂郊西街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蓮溪大街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沙中下街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漏寬樂郊下街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烏洲大道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黃閣大道北 郵編:511455
廣慶臘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黃梅路南方巷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黃梅路民族巷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黃梅路民太巷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黃梅路民生巷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花園西街東一巷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蓮溪大街蘭芳巷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南京路中山大街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麒龍東路仁和里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花園西街東二巷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黃梅路上街一巷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蓮溪大街同樂巷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花園西街東三巷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麒龍西路荔園巷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烏洲大道中心街 郵編:511455
廣東省 廣州市 南沙區 黃閣鎮黃閣大道北鰲洲街 郵編:511455
5.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黃閣鎮市南公路榕樹直街文明巷郵編是什麼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黃閣鎮市南公路榕樹直街文明巷郵編是51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