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海介紹海珠橋的歷史故事
廣州海珠橋的歷史故事:
海珠橋是廣州市第一座跨江橋,於1929年12月動工,1933年2月建成通車,由美國馬克敦公司承建。由馬克敦公開承建稱之為:「珠江大鐵橋」。
1933年2月,大橋落成通車,當時的橋長180米,寬18.3米,為簡支拱形下承鋼桁架梁。以其臨近「海珠石」改名為「海珠橋」,為當時廣州市區唯一一座跨過珠江的橋梁,舊海珠橋為開合式橋梁,方便船隻通過;值得一提的是,在落成時海珠橋的落款是曾任國民政府主席的胡漢民。
1938年日軍侵佔廣州,派遣飛機轟炸廣州,把橋體的開合器震壞。佔領廣州後,日軍還把整套設備盜走,從此大橋不可以開合,只能讓小船通過,大船則泊於黃埔碼頭,後雖經修建,中段橋面開合部分已無法復原。
1949年,國民黨當局在敗退廣州前夕,提出「總撤退、總罷工、總破壞」的行動口號,妄圖變廣州成為廢墟,並以破壞海珠橋為主要目標。10月,廣州衛戍司令李及蘭派遣軍隊和便衣特務,以汽車運載黃色炸葯近100箱,置於橋墩、橋梁接合部。14日下午5時50分施爆,由於時間緊迫,竟未通知橋上人員撤離,造成400多名市民死傷,沉毀民船100多艘,震損房屋數百間,受災居民3000多人。
1950年3月25日,市政府開始重建海珠橋,由衡陽鐵路管理局技術櫻滑橡員卓觀培帶領有關技術人員日夜奮戰,僅用六個月時間便把海珠橋修復並通車,橋長486米,脊旁正橋182米,橋寬33米,重建後的海珠橋橋面不能開合,橋上來回設有三線行車,兩邊亦設有行人路及自行車道,外觀與原橋大致相若。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廣州市政府都對海珠橋進行了整修,特別是2012年,海珠橋整整封閉了18個月進行大修,2013年的9月1號,海珠橋恢復1950年時候的樣貌,重新開放……
(1)廣州第一座橋在哪裡擴展閱讀:
橋梁結構
主引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靠近
主橋第一、二跨為鋼筋混凝土變高度簡支T梁,北岸跨徑讓激L=7.0米,南岸跨徑L=11.2米。其它跨為整體式鋼筋混凝土簡支板,跨徑L=4.6米。北引橋19孔,總長91.6米,南引橋15孔,總長82.2米。
2012年大修
海珠橋是中國第一座鋼橋和廣州市第一座跨江橋梁,由德國工程師設計、美國公司興建、使用英國鋼材,於1933年2月正式通車,其後經歷兩毀兩建以及1995年的加固工程。2012年2月28日,79歲「高齡」的廣州第一座跨江大橋海珠橋正式開始大修,計劃耗時18個月、花費近3億元人民幣,是廣州史上最大手筆的一次橋梁維修。
搜狐-海珠橋懷古
網路-海珠橋
㈡ 廣州海珠大橋歷史簡介 廣州海珠大橋的歷史簡介
1、海珠橋(Haizhu Bridge)是中國睜森段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和越秀區的跨江通道,橫跨珠江水繫上,是廣州最早的中軸線組成之一、中國第一座鋼結構開合橋、1963年版的「羊城八景」之一 、市區南北交通要道。
2、海珠春鎮橋始建於1932年12月;建成於1933年2月15日;重建於1950年3月25日;維修於1995年5月、2012年2月28日、2019年8月3日。
3、海珠橋全長356.67米,主橋悉譽全長182.90米,南北兩跨對稱布置,原為三孔下承式簡支鋼桁架橋,設計荷載為二列10噸汽車,中跨為開啟式結構,能向上分開,以利大船通過。
㈢ 廣州市珠江黃埔大橋介紹
廣東省廣州市珠江黃埔大橋被譽為「華南第一橋」,全長7016.5米。其中南橋為主跨1108米單跨鋼箱梁懸索橋,北橋為主跨383米獨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塔高列國內第二、嶺南第一的黃埔大橋北汊斜拉橋主塔,黃埔大橋建設取得了標志性的重大勝利。
黃埔區到番禺區,10分鍾就能抵達。珠江黃埔大橋與北二環、西二環及廣明高速(廣州段)連成一體,連接包括京珠高速、廣深高速、廣惠高速、廣清高速、新機場等八條。大橋主跨全長1,108米,世界排名17,主塔高226.14米,世界排名18。大橋屬於廣澳高速公路以及廣州繞城高速公路的一部分。
大橋簡介
廣東省珠江黃埔大橋被譽為」華南第一橋」,全長7016.5米。其中南橋為主跨1108米單跨鋼箱梁懸索橋,北橋為主跨383米獨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建成後,從黃埔區開車到番禺區僅需10分鍾。
塔高列國內第二、嶺南第一的黃埔大橋北汊斜拉橋主塔,黃埔大橋建設取得了標志性的重大勝利。08年11月,該主塔88根斜拉索將吊起長705米、重1.5萬噸的「華南第一橋」。
減震措施可抗12級大風
要上80層樓高的「嶺南第一塔」,需轉乘兩台施工電梯,攀爬10米的軟梯。昨日上午11點18分,主塔完成封頂。據中鐵大橋局總工程師艾占祥介紹,珠江黃埔大橋在廣州遠洋修船廠與菠蘿廟船廠之間跨越珠江北汊菠蘿廟派晌水道局羨謹,經大濠洲後再跨越南汊大濠洲水道,最後進入番禺區化龍鎮。珠江黃埔大橋是由北、南汊大橋及引橋組成的一座特大型橋梁,被譽為「華南第一橋」。珠江黃埔大橋兩過珠江,北汊橋為斜拉橋,南汊橋為懸索橋。而北汊橋的主塔自承台頂起高226.14米,排名國內第二,成為目前嶺南第一高塔。
地處南方的廣州常有大風、雷雨,大橋如何確保安全呢?據介紹,主塔在施工時就在塔心預埋了避雷針。此外,連接大橋和塔的88根斜拉索採用減震設施,通過各種減震措施可以抗12級大風。
未來黃埔區到番禺區只需10分鍾
從黃埔區到番禺區,10分鍾就能抵達。珠江黃埔大橋與北二環、西二環及廣明高速(廣州段)連成一體,連接包括京珠、廣深、廣惠、廣清、新機場等八條。
高速公路和廣園高速、南部高速、新光高速三條城市快速干線及G105、G106、G107、G324四條國道一級公路,直接溝通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番禺區和南沙開發區,填補了廣州東部和南部桐基地區沒有跨江大橋的空白。
2008年12月16日,珠江黃埔大橋建成通車。
更多關於建築行業獨家信息,敬請實時關注建築網微信號。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㈣ 廣州黃埔大橋是什麼時候修建的
全長18.694公里的黃埔大橋在2008年12月16日正式通車.
㈤ 廣東有哪些有名的大橋
廣東最出名的大橋有港珠澳大橋、虎門大橋、南澳大橋、深圳灣大橋、湛江海灣大橋、汕頭海灣大橋、獵德大橋、黃埔大橋等等,其中最出名的是港珠澳大橋和虎門大橋。
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大橋,港珠澳大橋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於2017年7月7日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於2018年2月6日完成主體工程驗收,同年10月24日上午9時開通運營,港珠澳大橋被稱為「新世界的七大奇跡」。
虎門大橋是廣州南沙和東莞虎門連接之間的跨海大橋,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索橋,其珠主航到跨徑888米,居中國前列。虎門大橋於2020年5月5日下午14時左右,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後面就暫停幾天通車,後面檢測不影響正常使用,又恢復了正常通車,這件事讓虎門大橋又火了一把。
其實除了上面說的大橋以外,廣東還有很多出名的大橋,你知道地有那些呢?歡迎留言分享。
「珠江大鐵橋 、 海珠橋、 建設中:獵德大橋
海珠橋是廣州市第一座跨江橋,於1929年12月動工,1933年2月建成通車,由美國馬克敦公司承建;值得一提的是,在落成時海珠橋的落款是曾任國民政府主席的胡漢民。
珠江大橋
公鐵兩用橋,位於廣州市郊.西橋上部結構由7孔48.9米鋼桁梁和3孔16米鋼筋砼T梁組成.下部結構分別為樁基礎,管柱基礎.
本橋於1958年6月開始動工修建,於1960年建成.
·
海印橋
·人民橋
廣州橫越珠江的人民橋依傍白鵝潭北起六二三路,跨越珠江,南至洪德路,是一座3孔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剛構橋.1965年4月,
經國家計委和建工部批准興建人民大橋.同年11月4日由廣州自行設計,施工的人民大橋正式動工,於1967年5月1日竣工通車.
人民大橋全長701.2米,最大縱坡3.6%,主航道凈高8.7米.主橋長182米,分3孔,中孔74米,南北孔各54米.主橋寬18米,
其中行車道12米,兩側人行道各3米.南北引橋21跨,長519.2米,寬12米.該引橋不設人行道,由4座步梯接主橋供行人上下.
·
江灣大橋
江灣大橋,於1995年動工,1998年1月通車。位於中國廣州市,是跨越珠江的一座橋梁,連接越秀區和海珠區。北岸連接東濠涌高架路和東華南路,南岸連接濱江路和紡織路,是內環路的兩座跨江大橋之一。
大橋全長910米,寬28米(車行道寬23米,人行道寬各2.5米),橋下通航凈高8.7米,雙向6車道。
·
海珠橋
華南大橋
華南大橋位於中國廣州市,是跨越珠江的一條大型橋梁,兩端連接華南快速干線。
大橋北端位於天河區獵德村,橋南端位於海珠區赤崗磨碟沙的海軍碼頭。大橋總長1610米,主橋長410米,橋寬36米,雙向八車道,兩側各有2.25米寬的人行道,是目前廣州珠江前航道上橋面最寬的橋梁。大橋採用三跨預應力連續剛結構,中跨190米,兩邊跨各113米,橋下通航凈高20米,凈寬120米。南引橋長400米,北引橋長700米。 1996年12月動工,1998年11月建成通車,總投資21.50億元。
·
廣州丫髻沙大橋
丫髻沙大橋是廣州東南西環標志性工程,全橋總長1084米,主橋採用76m.
什麼橋都有名,因為其都是便民岀行,就是有些收費太高了 !不過要是有人非說虎門大橋的話,相信會有人贊同,但我則想說,最不合理,最傷財的就是它,原因就是設計不合理!過度擁堵!
清遠大橋
㈥ 廣州有什麼橋多長多寬
有廣州大橋,廣州大橋位於中國廣州市,跨越珠江主、輔航道及二沙島,連接廣州大道南北兩段,北端東側設有環道與二沙島連通。因是廣州第三座橫跨珠江的橋梁,固原稱廣州珠江第三橋。 廣州大橋長988.4米,寬24米,其中車行道20米,雙向六車道,兩側人行道各寬2米,主航道通航凈高8.7米,主橋有三跨,北端的東側有環道與二沙島連通。於1983年4月動工,1985年5月建成通車。 由於廣州大道、廣州大橋是廣州市一條南北重要幹道,每日有許多車宏肆輛通行,交通堵塞嚴重。廣州市政府已著手興建新光快速路,以疏導廣州大道的交通壓力。 梅州重點建設項目,象徵廣州梅州兩地人民深厚友誼的重要標志——梅州廣州大橋在昨日上午正式動工,預計將於2012年12月底竣工。記者昨天上午在廣州大橋建設工地看到,施工單位已經在大橋兩端平整施工場地,為下一階段實施水下施工作業搭建平台。
據了解,總投喚絕銷資2.5億元的廣州大橋全長約1300米,其中橋梁全長876米,主橋最大寬度為33.5米,最大跨度達139米,為雙向六車和游道單塔斜拉橋。該大橋位於江南七孔閘與芹洋之間,橫跨梅江南北,主要由廣州市出資,由梅州市具體組織施工。
梅州廣州大橋建成後,將成為連結梅城南北交通的一條主幹道,能有效緩解梅州城區交通壓力,群眾出行更加辯解。
㈦ 廣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橋創世界之最,這座橋建了多久
廣州是我國的沿海城市,作為改革開放的先鋒,廣州在許多方面都領先於國內許多城市。就舉交通來說,前段時間,廣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橋即將建成,這座橋究竟建了多久?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廣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橋創世界之最5月13日,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廣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橋全球命名活動新聞發布會,披露消息。據了解,該人行橋是廣州中軸線核心段當地設計師完成的第一座標志性建築,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跨度最大、跨度最寬的曲梁斜拱人行橋。
“她是廣州第一座過河人行橋。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跨度最大、跨度最寬的曲梁斜拱人行橋。”人行橋兩個設計團隊的首席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何京堂在現場介紹,人行橋造型融入嶺南地域文化元素,橋面提取粵劇袖的形態特徵,橋拱融入嶺南古琴的造型元素,橋面景觀以嶺南花船為主題,共同打造一座具有嶺南特色的花城新花橋,打造一個適合珠江邊觀賞邊觀賞的新景點。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所要分享的內容了。對於這座跨江人行橋,你怎麼看?
㈧ 廣州虎門大橋介紹
廣州虎門大橋飛架珠江口,是中國第一座大型懸索橋,其主航道跨徑888米,居中國前列,被譽為「世界第一跨」。
虎門大橋於1993年開始施工建設,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建成通車。該橋總投資近30億元,其懸索橋部分均採用鋼箱焊接,共用鋼材2萬多噸。橋的主纜長16.4公里,每根主纜由13970根直徑為5.2毫米的鍍鋅高強鋼絲組成,如果將兩根主纜的鋼絲拉成一條鋼繩,足可繞地球一圈。
屬於莞佛高速的一座橋梁。
建築構造
大橋全長15.76公里,主橋長4.6公里,主跨888米,單跨雙鉸簡支懸索橋,矢跨比1/10.5,扁平閉合流線型鋼箱梁,寬度為35.6米,雙向六車道,中央設肆岩1.5米的分車帶,橋下通航凈空60米,1997年五月建成通車。
與威遠炮台裂枯御遙相呼應的虎門大橋是由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懸索橋,是東莞標志性的建築物以及旅遊景點。
虎門大橋的建成通車,跨海連接了虎門、番禺兩地,使東莞成為溝通穗、港以及珠江兩岸和深圳、珠海兩個特區的交通樞紐。
大橋之最
1、中國規模最大的公路橋梁,設計晝夜通車量為12萬車次,橋下可通行10萬噸級的巨輪。
2、中國的第一座正交異性板鋼箱梁懸索結構橋梁,正交異性板是指橋面板在橫橋向和順橋向的抗彎剛度不同。該橋的主纜是由鍍鋅冷拔高強鋼絲構成。鋼絲平行排列。
3、本座橋的主跨度是888米,是全中國第一長。主跨是指從虎門這邊岸到江中心的橫檔島這一段距離。
更多關於建築行業獨家信息,敬請實時關注建築網微信號。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敗段,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㈨ 中國第一座高架橋長什麼樣
高架橋在城市交通當中起到很好的交通疏導作用,有效地緩解了城市交通的壓力,可謂是城市建築的標志性建築之一,高架橋的建起能讓整個城市的交通或者是幹道的交通得以很好的疏解,那麼中國第一座高架橋長什麼樣?中國第一高架橋是1987年9月20號順利投入使用的廣州城市高架橋,這座橋形如人字形,讓我們來分析分析。
有了高架橋,我們的出行就不會有很大的困擾,讓整個城市的交通更立體方便,緩解早晚間的高峰期帶來的車流量,同時高架橋也是城市發展的動脈,無聲無息地為我國邁向現代化而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㈩ 廣州珠江上的幾座大橋分別叫什麽
廣州珠江上的幾座大橋分別叫:
1、解放大橋:
解放大橋簡稱解放橋,於1994年12月動工,1998年2月通車。位於中國廣州市,為跨越珠江兩岸,連接越秀區與海珠區的一座橋梁。
北起越秀區解放南路,南接海珠區同福路、同慶路。大橋全長923米,寬25米,雙向4車道,兩側各有3米寬的人行道。解放大橋原為收費橋,後在2001年停止收費,劃歸市政府。
2、江灣大橋:
江灣大橋位於中國廣州市,是跨越珠江的一座橋梁,連接越秀區和海珠區。1994年11月動工,1998年1月通車。大橋北端與東濠涌高架路連接,設置匝道與東華南路相接。南端跨越濱江路後與江灣路相接,設置匝道與濱江路和紡織路相接。是內環路的跨江大橋之一。
3、洛溪大橋:
洛溪大橋是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境內一座連接海珠區和番禺區的過江通道,位於珠江主航道,是廣州市東南部城市主幹道組成部分,也是珠江後航道上的標志性橋梁通道。
洛溪大橋始建於1984年10月14日;於1988年6月28日完成主橋合龍工程,全線貫通;於1988年8月28日通車運營,於2018年5月2日進行拓寬工程。
4、珠江大橋:
珠江大橋是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的一座跨江橋梁,因跨越珠江而得名,大橋分為東橋及西橋,東橋由中山八路跨越珠江至大坦沙島,長約336米,通航凈高8.5米。
西橋由大坦沙島跨越珠江接廣佛公路和芳村大道,長約415.5米,通航凈高6米,橋寬23米,兩橋距離為1.5公里,中間是一條雙軌鐵路-廣三鐵路,兩側為單線公路及人行路。
5、海珠橋:
珠橋是中國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和越秀區的跨江通道,橫跨珠江水繫上,是廣州最早的中軸線組成之一、中國第一座鋼結構開合橋、1963年版的羊城八景之一、市區南北交通要道。
海珠橋始建於1932年12月,建成於1933年2月15日,重建於1950年3月25日。維修於1995年5月、2012年2月28日、2019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