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哪個區要建立100個學校
擴展閱讀
廈門如何投訴疫情問題 2025-05-20 06:21:09

杭州哪個區要建立100個學校

發布時間: 2022-06-17 20:09:31

❶ 湘湖初中新址規劃

杭州要用20座新城打造世界名城今起,杭州著力打造的「生活品質之城」,也加上這樣的定語:中國特色、時代特點、杭州特徵,覆蓋城鄉、全民共享,與世界名城相媲美。把杭州打造成為世界名城「在未來的城市競爭中,杭州不能以人口規模拼大小,只能以品質爭高低,以特色論輸贏。」王國平說,必須使品質成為杭州的核心競爭力。他提出的「與世界名城相媲美」,就是要把打造世界名城作為目標追求,努力在城市品位、產業層次、發展環境、市民素質,特別是人民群眾「五大生活品質」等方面向世界名城看齊,使杭州成為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環境優美的「生活品質之城」。力爭2012年居民總收入翻一番2002年,迪拜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2萬美元,而那時的杭州人均GDP還沒有達到8000美元。杭州市委、市政府准備進一步提升杭州的奮斗目標:「至2015年,全市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萬美元大關,推動杭州率先邁入發達城市行列;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0%,推動杭州率先邁入後工業時代。」「按照現有的匯率計算,杭州完全有能力實現這兩個目標。」王國平說,今後幾年,杭州也要和迪拜一樣,實現產業的高檔化。建20座新城和100個城市綜合體對杭州而言,做「城」,更意味著做好「新城」和「城市綜合體」,讓城市化與國際化疊加融合。杭州打算在市區沿錢塘江和在餘杭區、五縣(市)沿江沿路規劃建設20座新城,賦予20座新城國家級或准國家級開發區管理許可權。杭州還要規劃建設一批多功能的旅遊城、商貿城、商務城、金融城、奧體城、博覽城、樞紐城、大學城,統稱為「城市綜合體」,有100個之多。學環境立市打造中國民營企業總部中心杭州成功的訣竅是「做環境吸引中國民資」,打造「中國民營企業總部中心」。「現在,投資者更看重城市的整體功能。」王國平說,「環境立市」將是杭州發展的核心戰略,把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功能、維護良好社會秩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廣「清潔生產」,打造低碳經濟、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的生態型宜居城市。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推進公交優先,堅持地鐵、公共汽車、出租汽車、「水上巴士」、「水上的士」、「免費單車」五位一體,增設慢性交通系統,並增闢「水上巴士」、「水上的士」線路。-附件20座新城在市區沿錢塘江規劃建設湘湖新城、之江新城、濱江新城、錢江新城、城東新城、錢江世紀城、空港新城、下沙新城、江東新城、臨江新城,在餘杭區和五縣(市)沿江沿路規劃建設餘杭臨平新城、餘杭南湖新城、餘杭塘棲新城、桐廬鳳川—江南新城、淳安坪山新城、建德洋安新城、富陽東洲新城、富陽創新創意產業新城、臨安青山湖科技創新城、臨安錦南新城100個城市綜合體城市綜合體,指有機組合3個以上城市功能空間,以一種功能為主、多種功能配套的多功能、高效率建築群落。主要有4個特徵:超大尺度空間、「通道樹型」交通體系(也就是通過地下層、地下夾層、天橋層等,同時與城市街道、停車場、市內交通設施有機聯系)、現代城市景觀設計、高科技集成設施。包括湖濱南山路特色街區二期、杭州創新創業新天地、地鐵九堡東站綜合體、西溪國際旅遊綜合體、杭州運河商務區綜合體、地鐵濱康站綜合體、奧體博覽城等。

❷ 杭州國際學校有哪些

杭州國際學校有:

1、杭州伊頓劍橋國際中心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所開設A-Level課程的劍橋國際高中,畢業生遍布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學校秉承「培養具有全球化視野的國際化人才」的教育理念,採用國際教育的管理與教學方法以及國際教育的評估方式,主要教學模式為國際A-Level課程及IGCSE課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伊頓劍橋國際中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杭州英特外國語學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人大附中杭州學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杭州娃哈哈雙語學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杭州市蕭山區惠立學校

❸ 杭州幾個高教區分別有哪些學校

准確的說有三個,
1)下沙高教園區
下沙高教園區最早成立的,也是我省最大的高教園區,分布在下沙工業區東北部,園區分為西區和東區。
其中東區位於高教園區東面,東鄰錢塘江,西靠杭州繞城公路,目前有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財經學院 浙江工商大學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杭州師范學院。
西區規劃范圍為4平方公里左右,目前有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傳媒學院 中國計量學院 浙江警官職業學院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

2)濱江高教園區
濱江高教園區位於錢塘江南岸的濱江區,濱江高新科技園區以南。
目前有浙江公安高等專科學校 浙江中醫學院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浙江醫葯高等專科學院 浙江工業大學國際學院

3)小和山高教園區
是浙江省「科教興省」戰略中規劃建設的五大高教園區之一,位於杭州市西湖區留下鎮。園區總投資23億元,總佔地面積7200畝,國家級森林公園鑲嵌其中,風光秀麗,林泉輝映。
目前有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科技學院、浙江林學院、杭州外國語學校、浙江求是職業技術學院、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等。

杭州哪個區學校多

西湖區最多,14所;其次為拱墅區,13所;江干區也挺多,12所。列表如下

上城區 5

杭州第十中學
杭州市建蘭中學 86817053
杭州市第六中學
杭州市勇進中學 87087340
杭州服裝職業高級中學

下城區 9

青春中學 87072431
春蕾中學 87062140-134
朝暉中學 28883251
鳳起中學 85154442
艮山中學 28868756
光明中學 85787682-222
江心島中學 28826051
啟正中學 28928670
風帆中學 85331039-222

江干區 12

江干職高 85040029
夏衍中學 86490189
天杭實驗學校 86405044
采荷實驗學校 86951675
采荷中學 86040989
四季青中學 56826603
九堡中學 86901272
景芳中學 56361857
機場路中學 86452330
閘弄口中學 86049400
丁橋中學 88111796
國泰外語學校 86431789

拱墅區 13

長征中學 88195700
文暉中學 88907906
大關中學 88083010
行知中學 88858747
拱宸中學 88494342
和睦中學 56331116
北苑中學 88134235
康橋中學 88804352
拱墅職高 88010280
文瀾中學 81952902
育才中學 88323388
育新中學 88059137
求是高級中學 88238798

西湖區 14

杭州市西湖高級中學 85220045
杭州市西湖職業高級中學 87098479
杭州市第十三中學教育集團 28879123
杭州市第十五中學教育集團 87996090
杭州翠苑中學(古墩路580號) 56187952
杭州保俶塔實驗學校 85213890
杭州市留下中學 85241350
杭州市周浦中學 56101385
杭州市袁浦中學 56198319
杭州市上泗中學 56101536
杭州市三墩中學 88951447
杭州市西溪實驗學校 88990022
杭州市錢塘外語學校 88908228
杭州市西湖第一實驗學校 56195395

濱江區 8

杭州市濱江區職業高級中學 86618533
浙江省杭州濱興學校 87175868
杭州江南實驗學校 86622555
杭州市聞濤小學 86626518
杭州市博文小學 87799685
浙江省杭州西興中學 28936585
浙江省杭州長河中學 28936569
浙江省杭州浦沿中學 28936596

❺ 杭州的大學城都在哪個區域

杭州的大學城主要在以下四個區域:
1、下沙高教園區:西區安排了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理工大學、中國計量學院、杭州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警察學院、浙江傳媒學院等六所高校進入。
2、濱江高教園區:浙江中醫葯大學、浙江公安專科學校、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校、浙江藝術職業學校、浙江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校。
3、小和山高教園區
: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科技學院、浙江求是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
、杭州外國語學校。
4、蕭山高教園區:浙江建設職業學院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
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
、浙江體育職業學院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5)杭州哪個區要建立100個學校擴展閱讀:
中國已投入建設的大學城主要有:
南京仙林大學城、廣州大學城、南京江寧大學城、深圳大學城、珠海大學園區、東莞大學城、南京浦口大學城、北京昌平區沙河高教園區、成都溫江大學城、北京房山區良鄉高教園區、陝西西安長安大學城、河北廊坊東方大學城、上海松江大學園區、
浦東大學集聚點、常州大學城、山東濟南大學科技園、江蘇連雲港高校教育園區、浙江杭州濱江高教園區、下沙高教園區、小和山高教園區、寧波高教園區、溫州茶山高教園區以及雲南昆明呈貢大學城、貴州貴陽花溪大學城、福州大學城、湖南長沙嶽麓山大學城、山西大學城等等。
而天津、河南鄭州、上海楊浦、山西、內蒙古包頭、福建廈門、四川瀘州和雲南玉溪等地都在進行大學城的規劃和建設研究過程。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大學城

❻ 杭州有幾個大學城

杭州只有一個大學城:下沙大學城。

下沙大學城全稱杭州下沙高教園區。2000年8月,省委、省政府決定建設杭州下沙高教園區,面積10.91平方公里,現已入駐15所高校,在校師生約20萬人,是浙江省最大規模的高教園區。經過五年建設,下沙高教園區已全面建成投用。

目前,中國計量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浙江財經大學、浙江傳媒學院、浙江水利水電學院等15所高校在師生達30萬人。依託下沙高教園區,開發區管委會正在著力構建產學研一體化平台,建設大學科技園區、留學生創業園,構築起15所高校和700多家現代製造企業互動發展的平台,大力培育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識經濟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努力增強開發區的核心競爭力。

(6)杭州哪個區要建立100個學校擴展閱讀:

大學城(英語:University Town),指一種因為高等教育而形成的居民點城鎮模式。一般來說,大學城形成於歐洲,率先出現在英美等一些高等教育發達的國家。

大學發展過程中,大學發展規模逐步擴大,有的大學聚集在一起,使得大學周邊地區或大學校園本身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城鎮,比如德國的柏林洪堡地區和海德堡、瑞典的烏普薩拉等等,人們把這種高等院校的集聚之稱為"大學城"。

參考資料:網路-大學城網路-下沙大學城

❼ 關於浙江杭州市蕭山區

改革開放以來,蕭山經濟和社會取得長足發展,國內生產總值以年均超過15%的速度增長,多次榮獲「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明星縣(市)」、「全國十大財神縣(市)」、「國家衛生城市」、 「浙江省品牌強縣(市、區)」、「中國最令人嚮往的城市十強」、「浙江省科技綜合實力第一名」、「大陸極具投資地第一名」等稱號,是浙江省的首批小康縣(市)。近幾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工業總產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實績居浙江省縣(市、區)級前位。2000年和2001年全國縣(市)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排名中蕭山分別列第9位和第7位,2002年到2006年再列第七位,浙江省第一位。被命名為中國園林綠化產業基地、中國紡織生產基地、中國羽絨之都、鋼結構之鄉、中國傘鄉、中國鏡鄉、中國化纖名鎮等稱號。2006年,蕭山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99.81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8.7%。三次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依次為5%、65%和30%。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9257元,增長17.8%,按當年匯率折算,達到7400美元。完成財政總收入83.87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9.93億元,分別增長30.5%和29.0%(原口徑)。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工業總產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實績均保持全省縣(市、區)級首位。�

農業基礎日益穩固

全區平原約909平方公里、山地約259平方公里。2006年農業總產值54.70億元,比上年增長8.21%。糧食復種面積50046公頃,總產量27.51萬噸。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畜牧、水產、蔬菜、花卉苗木、茶果等五大特色主導產業占農業總產值的85.1%,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全年生豬飼養量為144.68萬頭;全年水產品產量達43232噸,比上年增長11.9%。蔬菜種植面積31677公頃,年產量1206577噸;花卉苗木種植面積17929公頃。

圍墾錢塘江灘塗是蕭山人民的一大創舉,自1965年以來,先後圍塗30次,至2000年底,圍墾造地面積達52.62萬畝,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譽為「人類造地史上的奇跡」。

工業經濟發展強勁�

工業是蕭山經濟的支柱,截止2006年底,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507.27億元,比上年增長25.0%,工業銷售產值2464.27億元,比上年增長25.1%。其中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2249.33億元,增長25.7%,銷售產值2213.14億元,增長25.9%。

經濟效益大幅提高。全區實現工業增加值429.89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實現工業利稅總額203.2億元,比上年增長27.25%,其中工業利潤總額124.22億元,增長33.0%;全員勞動生產率87070元/人,比上年提高11373元/人。

技術創新工作繼續深化。全區新增企業技術中心25家,累計企業技術中心167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19家,杭州市級54家。技術創新項目38個,其中省級以上11個。開發省級以上新產品430隻,其中國家級4隻。

規模以上企業優勢明顯。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834家,工業總產值佔全部工業的比重為89.7%,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產銷超10億元企業22家,超5億元企業增至59家,超1億元企業增至379家。新增2家上市公司,累計達到12家。另有22家企業准備上市。

企業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年末累計擁有名牌產品161隻,其中:國家級名牌產品14隻,增加4隻,省級名牌產品54隻;市級名牌產品66隻。全區累計擁有著名商標162件,其中:國家級商標5件;省級著名商標66件;市級著名商標91件。

建築業發展較快。年末擁有資質以上建築企業234家,全年完成建築業產值376.31億元,比上年增長35.4%。實現增加值26.12億元,增長2.0%。各類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515.8萬平方米,增長7.5%。

科技事業蓬勃發展

科技事業突飛猛進。科技綜合實力連續5年名列全省縣(市、區)第一名,2006年通過浙江省科技強區評審。年末擁有各類技術人員51802人,比上年增加3878人,高、中、初三級職稱人員構成為1:7.4:19.5;全年實施科技項目252項,其中國家級38項、省級22項;全年申請專利1106件、授權專利715件;全年獲各類科技進步獎73項;認定登記技術合同117項;累計建有11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124家,其中國家級41家、省級50家、市級3家。

第三產業發展迅猛

消費品市場日益繁榮。以超市為主要形式的商業業態結構繼續鞏固,連鎖經營有了新的拓展,購物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天潤發超市、樂購公司、世紀聯華、五星電器、國美電器等知名商家落戶蕭山,全區已有連鎖商場超市54家,連鎖分店45家,加盟店99家。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45.33億元,增長18.1%,超年度計劃3.1個百分點。其中批零貿易業132.71億元,增長17.1%;餐飲業12.17億元,增長24.7%。總額中非國有經濟140.27億元,增長24.0%;非國有經濟比重達到96.5%,提高4.6個百分點。

市場建設進一步加快。商業城、新世紀市場園區、中國紡織采購博覽城、鋼材物流中心等四大百億市場運展順利。年末有各類專業市場139個,其中消費品市場109個;生產資料市場29個。新增星級市場6個,累計達38個,其中四星級4個、三星級5個、二星級23個。全年市場成交額401.45億元,增長33.4%,其中十億元以上市場4個。

旅遊業

蕭山作為東南沿海地區黃金旅遊線的紐帶,是國際大都市上海和東方大港寧波的中心點,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跡頗多。境內的「跨湖橋文化」距今有8000年,2004年被正式命名,2006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有良渚文化遺址——蜀山,建於東晉的祗園寺,建於南朝的江寺,岳飛抗金時行軍駐足、渴飲而名並刻有「宋岳武穆行軍經此,飲潭水而歡」的歡潭,清代抗英名將葛雲飛墓,還有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最早成立的農民協會——衙前農民協會舊址等。

2006年成功舉辦了首屆世界休閑博覽會、全國強鎮論壇、第七屆蕭山杜家楊梅節、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蕭山)錢江觀潮節等節慶活動。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813.32萬人次,增長225.3%,其中海外遊客55.3萬人次,增長245.6%;實現旅遊總收入81.33億元,增長225.3%,其中營業收入18.37億元,增長119.7%;旅行社接待16.62萬人次,營業收入16970萬元,分別增長48.1和62.5%;旅遊景點接待656.86萬人次,營業收入84701萬元,分別增長5.1%和26.4倍;年末擁有涉外星級賓館飯店23家,其中五星級2家、四星級5家、三星級8家、二星級6家;涉外賓館飯店全年接待135.66萬人次,營業收入74025萬元,分別增長4.5%和19.3%,客房平均出租率68.3%。

對外交往不斷增加�

蕭山於1988年被國務院列入沿海經濟開放地區,1993年經外交部批准,與日本山梨市建立了友好關系。對外貿易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61.02億美元,增長19.4%,其中進口20.06億美元,出口40.96億美元,分別增長9.8%和24.8%,實現貿易順差20.89億美元。企業出口規模不斷擴大,2006年出口超1000萬美元的企業99家,超2000萬美元的企業39家,分別比上年增加16家和5家。出口隊伍日趨壯大,產品出口企業達938家,累計有自營進出口權生產企業959家,外貿公司293家,境外公司43家。

出口產品結構優化。機電產品出口額增長23.2%;紡織品出口額增長25.1%;服裝出口額增長14.2%;羽絨及其製品出口額增長27.7%;傢具出口額增長25.7%;化工產品出口額增長11.4%。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繼續大幅增長,幅度為48.1%。

招商引資

投資環境進一步優化。2003、2004年度獲台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評選的大陸極力推薦投資城市第一位、2005年度為第二位。利用外資取得新成績。把招商引資作為「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戰略重點,加大東引台資力度,鼓勵以民引外、民外合壁,進一步提高了利用外資的規模與質量。2006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60家,增資項目75個,總投資331676萬美元。其中一千萬美元以上的項目22個。當年合同利用外資110359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6962萬美元,分別增長88.5%和47.6%。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95690萬美元。累計有9家世界五百強企業落戶蕭山,投資領域涉及三次產業。全年引進區外內資項目228項,協議引進內資54.3億元,實際引進內資28.7億元。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城鄉建設日新月異,老城區日益美化,新區建設發展迅猛,交通、通訊、電力、供水、排污、供熱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全區建成通車里程達到2105.84公里,各類運輸完成貨運總量5600萬噸,全社會旅客發運量15000萬人次,比上年上升27.1%。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7億元,比上年增長19.0%。其中郵政業務收入0.91億元,增長24.7%。移動通訊、互聯網路、數據通信等新的業務快速發展。年末固定電話機73.06萬戶,增長9.0%;行動電話92.6萬部,增長5.2%。全區電話主線普及率(含行動電話和小靈通)達到139.77線/百人。寬頻網已基本覆蓋城區和主要集鎮,年末登記注冊的網際網路用戶達14萬戶,其中寬頻網用戶13萬戶,比上年增長24.9%。

各項設施不斷完善。年末建成區面積48平方公里;城區實有道路總長度226公里,總面積562萬平方米,分別增長1.6%和3.1%。自來水供水干管總長度達到745公里,增長4.2%;日供水能力95萬噸;全年完成一戶一表改造0.44萬戶,累計達4.81萬戶。全區農村變壓線路4711公里,增長9.5%;變壓器容量累計達790.65萬千伏安,增長14.9%。

公用事業建設加快。年末,城區已開通44條公交線路,公交線路總長度達2270公里;公交營運車輛556輛,公交客運量6458萬人次;年末有678輛計程車。自來水供水人口達到117萬人;全年供水總量22230萬噸,增9.0%,其中居民生活用水7680萬噸,增長2.1%。全社會用電量110.9億千瓦時,增長16.8%,其中居民生活用電5.66億千瓦時,增長19.9%。使用家庭液化氣人數115萬人,全社會氣化率100%。

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全年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14億元,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7.1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6%和14.2%;工業廢水排放量16561萬噸、排放達標量8086萬噸;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49670噸、去除量3441噸,分別增長26.7%和12.7%;工業煙塵排放量11831噸、去除量321638噸,排放達標率95.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2.3%,提高5.3百分點;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486.2萬元,增長9.9%;環境雜訊達標區總面積41.51平方公里,增長6.7%;煙塵控制總面積110.5平方公里,增長165.6%;高污染燃料禁燒區總面積32.1平方公里,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污染指數71.03%;主要水系監測斷面水質三類以上比例為30.76%;城區下水道總長度277公里,增長23.5%,城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85.5%。

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全年投工412.5萬工,完成土石方103萬立方米;完成標准農田建設1344公頃;有效灌溉面積累計達到53080公頃,有效灌溉率為100%;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68.89萬千瓦。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我區相繼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文化、體育、科技先進縣(市)。城區先後被評為全國縣級市十佳衛生城市、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各類教育全面發展。年底在園幼兒數44823人,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為98.2%;94所小學在校生105393人,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45所初中在校生46277人,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10所普通高中在校生24458人,5所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在校生15134人,初中畢業升入高中段比例達到96.01%,比上年提高0.98個百分點;蕭山電大在校生7982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報考人數達到5346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7.2%;特殊教育成績繼續得到鞏固,「三殘兒童」入學率達100%;電大、教師進修學校以及成人學校與高等院校聯合舉辦各類成人大專、本科學歷進修成效顯著;通過公辦學校和規范的民辦學校,來蕭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得到妥然解決;年末專任教師達到12911人,其中小學4666人、中學5576人。2006年底,全區已擁有杭州市標志性教育強鎮11個,浙江省教育強鎮、街道23個

蕭山區廣播電台每天播出16小時,區電視台每周播出129.5小時,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100%。43個電影放映機構全年放映電影2152場,觀眾9.6萬人次。建有1.4萬多個座席的體育場和能接納國際體育比賽的體育館,蕭山歌劇院、蕭山圖書館新館、蕭山區文化中心等一批高水準的文化事業項目已投入使用。

衛生事業蓬勃發展。2006年末,全區擁有各類醫療機構663家,其中醫院20家、衛生院50家;各類醫療機構擁有病床3700張,比上年增長8.3%,每萬人擁有病床31.22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200人,其中醫生2200人;產婦住院分娩比例99.55%,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5.36‰,其中嬰兒死亡率3.6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率96.8%,提高2.6個百分點;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7.26%,提高2.55個百分點,農村自來水受益人口97.49萬人,比上年增長2.8%;年末擁有市級以上衛生鎮18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15個;浙江蕭山醫院已對外開放;農村改廁工作有力推進,三格式戶廁進一步普及;積極防控麻疹和禽流感疫情,疫情監測、應急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完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全覆蓋成果得到有效鞏固和發展,全年凈增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員5.47萬人,至年末,全區參加各類社會養老保險的總人數達到60萬餘人,其中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單位12054家、人數45.57萬人;工傷保險率先在全省實現基本全覆蓋,全年凈增參保人員3.14萬人,至年末,全區參加工傷保險的單位12677家、人數27.56萬人;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分別達到25.64萬人、27.94萬人和27.56萬人;社會保險實現「五費合征」,全年各項保費綜合收繳率為99.9%,發放率為100%。

社會福利事業進一步鞏固。年末有各類社會福利院、敬老院等福利機構31個,床位3218張,收養1884人。全區26個鎮、街道全部實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8118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年支付保障金2321萬元;通過各種渠道募集資金對五保戶、特困戶、災民進行救助,總計10830人次;全區110家社會福利工業企業安置「四殘」職工7082人,殘疾人保障事業不斷加強。

人民生活質量穩步提高

據抽樣調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38元,增長12.5%,超年度計劃3.5個百分點;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17131元,增長22.2%;恩格爾系數為0.275。農民人均純收入10588元,增長11.5%,超年度計劃2.5個百分點;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8383元,增長9.2%;恩格爾系數為0.349。年末全區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含外幣)388.66億元,比年初增加72.56億元,增長23.0%;城鄉居民人均儲蓄余額達到32791元,比年初增長24.3%。

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33.0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6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71.7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4平方米。

城市園林綠地面積不斷擴大。截至年底,建成區園林綠地面積累計達1468公頃,其中公共綠地面積320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3.5%;人均園林綠地面積56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12平方米。(

❽ 就目前來看,杭州的哪個區發展最好

杭州現在一共9個區,上城、下城、西湖、拱墅、江干、濱江、蕭山、餘杭、富陽。其中後面3個區是原來隸屬杭州的縣級市,濱江區是從老的蕭山市劃給杭州新建的。
上城區是老底子南宋皇城的地塊,非常小,一般住的都是老杭州,吳山、河坊街、鳳凰山等等,感覺是杭州的象徵。全區依賴旅遊業,但是人口密度大,房價不便宜,醫療資源豐厚(浙一、浙二、市一、市三、婦保)。總之特點是「老」,各種老字型大小也蠻多的。
下城區差異比較大,南邊是杭州的老城區和最傳統的中央商務區——武林CBD,武林廣場是杭州市中心的標志,類似於上海的人民廣場,舊時也稱為「紅太陽」。武林-延安路-湖濱是杭州最早的樓宇經濟帶。雖然現在綜合體遍地,新城林立,但是杭州人心中的中心地位始終沒有改變過。此外下城區南部也是杭州最早對外交流的區域之一,有諸多早期基督教傳教和相關重要人物(司徒雷登大使)的故居,所以文化也非常悠長。杭州的老城區大致是環城西路-環城北路-環城東路-江城路。上城、下城各佔一半。但是下城區北邊城中村比較多,特別是德勝路以北的區域有待發展。下城區目前是杭州差異最大的區,從武林街道到文暉街道到石橋街道,幾乎就是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的垂直落差感。
西湖區比較優越,有非常濃厚的居住與學院氛圍,原來是杭州老的高教區。現在豪宅比較多,中小學教育發達(重點初中:十三中;重點小學:保俶塔實驗學校、學軍小學、求是小學、文三街小學和文一街小學等),新城西是杭州新貴的代表。同時綜合體較多,也是杭州的IT三區之一。
拱墅區因湖墅路和拱宸橋而得名,杭州的大城北。過去是杭州的老工業基地,現在主要產業是房地產開發。橋西、申花、上塘、慶隆都是房地產開發優質的板塊,結合大運河的文化資源,主打宜居牌。
江干區是杭州市發展最快的區,錢江新城被開發為新的市中心,其他諸如城東新城、艮北新城、錢江新城二期、下沙副城都緊鑼密鼓的建設中。也是杭州地鐵目前最便捷的城區。
濱江區IT業發達,和餘杭區的淘寶城、未來科技城構成了杭州IT業的另兩個極。蕭山區在建錢江世紀城,同樣是比肩錢江新城的高端金融中心。
綜上:杭州目前支柱產業依次為房地產業(所有區)、IT業(西湖區、濱江區、餘杭區)、旅遊業(西湖區、上城區、下城區),其他比較有前景的產業為會展業(下城區)、金融業(上城區、江干區、蕭山區)、TMT產業(下城區、濱江區)、跨境物流商貿(下城區)等。

❾ 杭州濱江區有幾所大學

1、浙江警察學院

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濱文路555號。中國四所開展體制改革試點的警校之一,是浙江省唯一一所培養公安高等應用人才、實行警務化管理的全日制本科院校。

截至2020年2月,該校有濱江和臨安兩個校區,總佔地面積861畝,其中濱江校區佔地面積245畝、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臨安校區建設規劃用地626畝。開辦8個本科專業。

有教職工477人(其中專任教師247人),正高職33人,副高職92人,博士學位80人。全日制在校生近4000人,年均民警培訓量近8000人次,援外培訓500人次。

2、浙江藝術職業學院

位於杭州市濱江區濱文路518號。一所由浙江省文化廳舉辦的省屬全日制高職院校,2012年9月入選浙江省示範性高職院校。

截至2017年2月,浙江藝術職業學院佔地230多畝,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建有6個教學系,開設27個高職專科專業;全日制在校生4000多人,教職工400餘名。

3、浙江中醫葯大學

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濱文路548號。浙江中醫葯大學始創於1953年6月,時名為浙江省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醫學院,校址位於杭州市慶春街原浙江大學舊址。

1998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3月整體遷至杭州市濱江高教園區辦學;2006年2月更名為浙江中醫葯大學;2015年9月富春校區投入使用。

截至2019年9月,學校共有濱文、富春兩個校區,佔地千畝,總建築面積逾47萬平方米;下設14個二級學院,舉辦1所獨立學院(濱江學院)。

4、杭州醫學院

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濱江高教園區濱文路481號。一所由浙江省人民政府舉辦,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2年入選「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

截至2019年11月,杭州醫學院共有臨安、濱江兩個校區和黃龍、青山湖、濱康三個科教中心,佔地面積754畝,校舍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1億元。

共開設有15個本科專業,11個高職(專科)專業;共有在職教職員工800餘人,有全日制在校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7000餘人。

5、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濱文路528號。一所由浙江省機電集團有限公司舉辦,副廳級,並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技術院校。

截至2016年6月,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共有濱江、長安兩個校區,佔地918畝(其中長安校區600畝),建築面積17.7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45億元,圖書館藏書56.84萬冊。

共設有8個二級學院,開設32個高職專科專業,全日制在校生8542人,教職工551人(專任教師388人)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財政部列入第一類高水平學校建設單位(A檔)。

6、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濱文路470號。一所由浙江省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舉辦,並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公辦普通高等職業技術學院,2012年入選浙江省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2015年入選國家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截至2017年2月,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佔地面積596畝,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共建有8個二級學院,開設高職專科專業31個。

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0440人,教職工536人,其中專任教師371人。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財政部列入第四類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C檔)。

7、杭州廣播電視大學

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濱興路(杭州市旅遊職業學校內)。由杭州市政府主辦的一所以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為特色的高等學校。創辦四十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事業取得很大的發展。

❿ 杭州有哪些高校區

1 浙江大學 2 浙江工業大學 3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4 浙江理工大學 5 浙江工商大學 6 中國計量學院 7 浙江科技學院 8 浙江海洋學院 9 浙江林學院(臨安) 10 浙江中醫學院 11 杭州師范學院 12 浙江傳媒學院 13 浙江財經學院 14 中國美術學院 15 浙江樹人學院 16 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 17 浙江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18 浙江公安高等專科學校 19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20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21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22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23 浙江警官職業學院 24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25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26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27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 38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 39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 30 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 31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 32 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