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個杭州革命烈士的故事
◆郁華(1884-1939):
郁華是富陽人,歷任京師大理院、北京大理院東北分院推事刑庭庭長等職。作為日本政法大學畢業的高才生,郁華一生熱衷於法律事業。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期間,更是用法律武器,與漢奸、特務進行頑強的斗爭。
「九·一八」事變前夕,聽說日寇想要給他安排要職,郁華連夜逃回北京。
上海淪陷後,日寇給他寄附有子彈的恐嚇信,他也毫不畏懼說:「頭可斷、志不可屈!」最後,不幸被日寇暗殺在寓所門口。
Ⅱ 杭州革命英雄的事例有哪些
我只知道錢塘江大橋上的英雄 蔡永祥
Ⅲ 杭州市 英雄事跡
這53位烈士中,有上城區四新點心店誓死保衛營業
款的出納員王國娟;有與行竊敗露後持刀行凶的流竄犯作殊死
搏鬥、獻出寶貴生命的上城區市民陸剛。陳曄是53人中犧牲最
早的見義勇為者,1981年5月26日晚,他在省府大樓附近聽到聯
防隊員的求助聲後,協助攔截持刀兇犯時被刺成重傷,英勇犧
牲。這位在部隊服役時曾三次榮獲嘉獎的退伍軍人,就這樣實
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富陽中學的中學生厲以峰是其中年紀最
小的英雄,他的壯舉離現在也最近。去年5月9日,這個14歲的
小娃兒為搶救落水的同學,義無反顧地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
因體力不支而獻身湍急的溪流
Ⅳ 杭州的抗日英雄,以及他們的主要事跡
1 人民的好總理 周恩來 名言: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1910年春天,12歲的周恩來進銀岡書院讀書,一次,校長在課堂上問大家為什麼讀書時,周恩來慷慨答道:"為了中華之崛起!"這一誓言,此後貫徹在他的一生中,他為中華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 劉胡蘭的故事 毛主席為她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1947年2月,山西《晉綏日報》連續兩天刊登的消息,使一個女共產黨員的名字在華北大地不脛而走。隨後,毛澤東又為她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這個光輝的名字,就是後來聞名全國的劉胡蘭。
生平
■10歲參加兒童團,不到14歲便入黨,當上了區的婦女幹事。躺在鍘 刀上時,尚未滿15周歲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母親早亡,父親劉景謙續娶胡文秀為妻。胡文秀將劉富蘭名中的「富」字改為自己的姓氏「胡」,從此更名劉胡蘭。繼母積極投身於婦救會工作,並非常支持劉胡蘭參加革命。
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後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後,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 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Ⅳ 簡短的革命烈士故事
1、劉胡蘭
她積極參加抗戰工作,還組織了婦女參戰隊,為黨,為人民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7月盤踞在汶水的閻匪軍狗急跳牆,風狂反撲,襲擊了雲周西鄉村。
劉胡蘭同志不幸被捕,在敵人面前,她英勇頑強,堅貞不屈。她跨過了戰友的遺體,踏著烈士的血跡從容來到軋刀前,振臂高呼,「鄉親們,敵人的末日不遠了,新中國就要誕生了,中國共產黨萬歲。」
劉胡蘭同志犧牲時,年僅15歲。劉胡蘭同志犧牲後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毛主席為劉胡蘭烈士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高度贊揚了劉胡蘭同志偉大而光榮的一生,她沒有死,她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2、董存瑞
1945年董存瑞參加了八路軍,他工作積極、做戰勇敢,先後立過四次大功,得過三枚獎章。1946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城的戰斗中董存瑞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開導火線,與敵人同歸於盡,為勝利開辟了道路。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董存瑞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3、邱少雲
1952年12日12時左右,美軍盲目發射燃燒彈,其中一發落在他潛伏點附近,草叢立即燃燒起來,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雲身後就是一條水溝,只要他後退幾步,就勢一翻,就可在泥水裡將火苗撲滅。
但為了不暴露目標,確保全體潛伏人員的安全和攻擊任務的完成,他放棄自救,咬緊牙關,任憑烈火燒焦頭發和皮肉,堅持30多分鍾,直至壯烈犧牲。
4、孟起安
1940年10月,參加減租減息斗爭,成為蔣垛農抗領導人之一,後任五抗會主任。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蔣垛區委組織幹事、組織科長。1942年春,以塾師身份到江村發動抗日救亡工作,培養了一批青年幹部,建立了江村鄉黨支部。
1947年2月,在邱西鄉西後港,不幸被捕。關押期間,敵人軟硬兼施,通過其親友誘他自首,他寧死不屈,堅持獄中斗爭。
2月21日,在堰東場上,他被綁在電線桿上,敵人用鐵絲穿過他的手心,鼻子和耳朵,敵人又把他押到南天寺廣場(現堰中學內),一個地主舉起菜刀,砍下他的耳朵,其它幾個傢伙一起撲過去用刀亂戳,他昂首高呼:「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倒在血泊中。
5、劉傳文
原名劉堅,1927年間,由於謝自瑤在徐田村設卡抽稅,勒索群眾,他親自持槍到謝自瑤家,當場打死謝自瑤、謝泉芳、謝泉深三人。以後,他又到羅崗霞嵐把練大古捉到大信去「吊參」,解決當時革命活動經濟困難的問題。
他屢建戰功,1929年9月26日,大信蘇區紅軍由營長張國標率領攻打羅崗。劉傳文連長帶領赤衛隊從左翼鐮子寨進發,但當時陳堯古的部隊聯合由羅崗頑畲上的敵人,已趕到鐮子寨,阻擊我左中兩翼部隊前進。
由於敵人的武器多而精良,而我方僅有粉槍、土炮等,結果在無法取得勝利時,我軍下令撤退。劉傳文同志為了掩護赤衛隊後撤,阻止敵軍追擊,他使用兩支駁殼槍靠在大松樹下與敵人激戰,結果,在敵人的密集炮火中,他卻壯烈犧牲了,那時他年僅22歲。
Ⅵ 有關革命烈士的故事 400字左右
1、小蘿卜頭
小蘿卜頭,原名宋振中,男,1941年生於江蘇邳州,1949年9月在重慶被楊欽典害死,遇害時年僅8歲,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最小的戰士。
宋振中八個月的時候,就隨父母被帶進了監獄。由於終年住在陰暗、潮濕的牢房裡,再加上營養跟不上,七八歲卻只有四五歲孩子那麼高,成了一個大頭細身子、面黃肌瘦的孩子,難友們都疼愛地叫他「小蘿卜頭」。
小蘿卜頭在敵人的監獄里長大,一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經過地下黨對特務的斗爭,他才在監獄里上了學,由地下黨員和愛國志士作他的老師。由於他年齡小,特務們對他的看管不是很嚴,他就經常在牢房之間傳遞東西、傳遞信息和秘密情報,在門口放哨,幫助大人了解入獄同志的情況等。
在革命勝利前夕,小蘿卜頭被敵人殘忍殺害。重慶解放後,小蘿卜頭宋振中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他是共和國、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他的英名將永遠被後人銘記。
2、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
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
危急關頭,他毅然決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3、邱少雲
1951年3月,邱少雲響應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號召,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當他來到朝鮮,看到美帝國主義和李承晚匪幫對朝鮮人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目睹朝鮮兒童遭受自己童年時代一樣的苦難,倍加激起邱少雲對帝國主義反動派的仇恨。要為打敗美國侵略者貢獻自己的一切。
1952年10月,邱少雲所在連隊接受了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就是消滅盤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間的三九一高地的美李匪軍,把戰線向南推進。
然而,我軍陣地到三九一高地之間,有著三千米寬的開闊地,這是敵人的炮火封鎖區。要在這樣長距離的炮火下沖擊,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為了縮短沖擊距離,出奇制勝、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我軍決定在發起總攻擊前一天的夜裡,把部隊潛伏在敵人陣地的前沿。
1952年10月中旬,在抗美援朝一次戰斗中,邱少雲所在營奉命擔負潛伏任務。潛伏前,邱少雲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寫道:「寧願自己犧牲,決不暴露目標,為了整體,為了勝利,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願獻出自己的一切。」
執行任務中,邱少雲在距敵前沿陣地60多米的草叢中潛伏時,敵人突然向潛伏區逼近,為了掩護潛伏部隊,指揮所命令炮兵對敵進行打擊。
敵人遭到打擊後出動飛機偵察,並盲目發射偵察燃燒彈,一顆燃燒彈正好落在邱少雲身邊,飛迸的火星濺落在他的左腿上,燒著了他的棉衣、頭發和皮肉。
但為了不暴露潛伏部隊,他嚴守紀律,咬緊牙關,雙手深深插進泥土中,以驚人的毅力忍受著劇痛,一聲不吭、一動不動,直至壯烈犧牲,年僅26歲。
4、王朴
王朴生於1929年,犧牲於1943年,河北省完縣人。他生長的太行山石嶺下的河北省完縣野場村,11歲時被大家推選為兒童團團長,犧牲時只有14歲。王朴誕生在村裡一戶貧苦農民的家庭里。
在他開始懂事的時候,日本強盜發動了「七七」蘆溝橋事變,侵佔華北,戰爭的火焰燒到了他的家鄉太行山。日寇燒殺搶掠的兇殘行為,在王朴幼小的心靈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場村的鄉親們全被日寇趕到村子裡,王朴也是其中一個,日寇拿著一份由漢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幹部和抗日軍屬名單,叫漢奸翻譯把他們一個一個拉出來,然後狗漢奸齜牙咧嘴地問王朴:「你就是野場村的兒童團團長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這個狗漢奸。
「你必須明白八路軍的東西藏在那裡,說出來就放你回家。」「不明白!就是明白也不會告訴你鬼子和狗漢奸!」王朴面不該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東洋指揮刀,指著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說,你不說死了死了的!」
王朴應對日本鬼子強盜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張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我領著兒童團團員宣言的誓言「頭可斷,血可流,秘密不可泄!」於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應對死亡,毫不畏懼。就這樣,王朴英勇的為自我的祖國獻出年輕的生命。
5、王二小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沫源縣出現了一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犧牲時才七歲,在日本鬼子掃盪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幹部,他不顧自我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方。幹部和老鄉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
王二小的動人事跡很快傳遍了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晉察冀日報》在頭版報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跡。晉察冀邊區的文藝戰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創作了之後傳唱全中國的著名兒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Ⅶ 杭州有哪些革命英雄人物
史上,杭州籍的有民族英雄葛雲飛,清官廉吏於謙、俞諫,農民起義領袖方臘,近代思想家龔自珍、章炳麟等。非杭籍的如民族英雄岳飛、文天祥、清官海瑞,政治家李泌,革命志士徐錫麟、巾幗英雄秋瑾
求採納
Ⅷ 杭州有解放的故事 解放路
1949年5月3日,對於浙江人、特別是杭州人來說,是一個永遠值得銘記和紀念的日子。
那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杭州,錢塘江邊這座歷史名城回到了人民的懷抱,迎來了新生。以這一天為標志,浙江各地先後獲得了解放,歷史掀開了嶄新一頁。
60年後的今天,為紀念5月3日杭州解放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浙江日報、團省委、浙江電台交通之聲、浙江在線、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杭州市上城區委宣傳部等單位聯合舉辦 「我和新中國・尋找杭州解放記憶」群眾參與式紀念活動。
今天,在錢塘江畔六和塔腳下,曾經參與解放杭州的老戰士、親歷杭州解放的群眾、武警錢塘江守橋中隊戰士、高校學生、解放碑附近的社區居民等300多人聚集在杭州解放紀念碑前,回憶刻骨銘心的歷史往事,緬懷浴血奮戰的革命先烈,細說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共同尋找杭州解放記憶。
解放路上,重溫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在緬懷中前行,油然而生使命感
60年前的5月3日,人民解放軍從這條路上走過,帶領杭州人民走向一片新天地。
60年後的今天,浙江工業大學60名大學生護衛著國旗從杭州解放路的元華廣場前出發,「重走解放路」。在這條承載著杭州解放記憶的路上,緬懷歷史,堅定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走在隊伍最前面的余江同學高舉國旗,顯得格外意氣風發。「我從小就聽爺爺說,他是紅軍在路上撿到的孤兒,是紅軍給了他第二次生命,於是後來就參了軍,還參加過解放上海。」因著這一段淵源,小余覺得參加這次活動有一種特殊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重走解放路,雖然只有短短幾百米,但當我們手持五星紅旗,沿著當年解放軍走過的道路,想著60年前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心裡情不自禁地升騰起一種使命感,一種要像當年解放軍一樣扛起祖國命運的使命感。」浙工大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大二學生胡張璇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在參加今天的紀念活動前,她特意和同學一起查閱了許多關於杭州解放的歷史資料,以加深了解。
走在方陣里,浙江工業大學葯學院大二學生史冬燕若有所思。「以前,走過無數次解放路,但在杭州解放日,再次走在這條路上,特別有感觸。」小史說:「盡管我們不曾經歷那段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但走在解放路上回想歷史故事,看著繁榮城市,感受幸福生活,我們知道這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作為21世紀的新青年,我要為國家更加富強而努力奮斗。」史冬燕還隨身帶了照相機,准備將今天紀念活動的全過程留影記錄下來。
解放碑下,追憶往昔崢嶸歲月
――珍惜幸福生活,繼承革命傳統
由本報、浙江電台交通之聲、浙江在線發起的「尋找我的解放記憶」活動啟動1個多月來,得到了廣大群眾的響應和參與,有的給本報投稿,有的通過熱線講述感受,有的精心整理歷史資料。
今天的紀念活動更是吸引了來自各行各業的群眾。幾天前,為了參加這次群眾參與的紀念活動,大學生、武警戰士、社區居民熱情高漲,通過活動准備和重溫歷史,激發愛國之情、報國之志。
解放碑公園廣場活動現場, 一面面國旗迎風飄揚,令人熱血沸騰,備感振奮。
一段段充滿深情的敘述,一次次引起大家的共鳴。「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們的幸福生活。60年來,祖國越來越富強,老百姓生活越過越好,這是共產黨的好,我們要特別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77歲的「老杭州」虞子根的思緒也回到了60年前,「杭州原先是一個破破爛爛的城市,現在路寬了、樓高了,老百姓吃穿不愁。」
70歲的南星街道居民周復旦記憶最深的是軍民魚水情。「那時,我就住在南星橋,已懂事,看見了解放軍進城的過程 。解放軍嚴守紀律,那時晚上還有些涼,但他們不打擾老百姓,就睡在屋檐下,老百姓再三請他們到屋裡休息,他們還是堅持露營,他們是真正的人民軍隊。」
解放紀念碑下,滾滾的錢塘江水似乎也在訴說著60年來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
憶苦思甜,感懷在心。「這次紀念解放活動十分有意義,加深了我們的愛黨愛國之情,激勵我們不斷開拓奮斗。」1947年出生、家住海月橋社區的王龍友說:「我是與新中國一同成長的,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是革命先烈的犧牲才有我們的今天,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日子才越過越好,不僅我們要時刻牢記這段歷史,還要告訴下一代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報效國家,這才是我們對於歷史最好的回報。」
活動現場,一聲聲感謝獻給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一陣陣熱烈的掌聲獻給英勇的解放軍。激情盪漾的氛圍感染著現場的人們。一些居民聞訊趕來參加,一些路人停下腳步聆聽老人講述的往事,不少遊客拿起相機拍攝感人的現場。
70歲的孔憲卓從報紙上得知今天的紀念活動,特地一早趕到紀念碑下。他將鏡頭對准活動現場,一次次摁下了快門。「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雖然杭州解放的時候我不在這里,但是解放以來,每位中國人都能感受到國家的變化,這全靠了當年英勇的解放軍戰士和千千萬萬獻出生命的共產黨人。」受紀念活動的啟發,孔老先生今天打算跑幾個烈士紀念館,拍攝一套關於解放記憶的照片。
路過活動現場的上海遊客鄭先生帶著9歲的兒子也停下腳步。「原來當年解放軍就是從這里打進城解放杭州,這次我來杭州,真是不虛此行。」鄭先生認真地說,回去後要好好上網查查歷史資料,給自己補上這一課,再講給兒子聽。
在錢塘江大橋邊出生、長大的杭州市民曹慧珍帶著母親、先生和外孫女慕名而來。「這是我們了解歷史、緬懷先烈、接受教育的機會,作為杭州人不能忘記這一天。」 曹慧珍告訴記者,過去經常聽附近的老人講起解放的歷史,今天面對面聽老戰士講述更是難得。今天,她特意帶著上小學一年級的外孫女樓聖潔來接受教育,繼承優良的革命傳統。一旁的小女孩指著胸前的紅領巾說:「紅領巾代表紅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染成的。我今天特別佩戴了紅領巾來參加這個活動。」
南星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精心准備,利用各社區及周邊的教育資源,組織居民參觀烈士紀念館,到杭州烈士陵園祭奠先烈,今天除社區組織的群眾外,不少居民都是自發趕來參與的。
錢塘江畔,一場特殊的
精神洗禮
――將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志、強國之行
尋找解放記憶的過程,是人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精神洗禮的過程,特別是青年感悟革命歷程、升華愛國情感、堅定報國之志的過程。
聆聽著解放杭州戰役的親歷者、 82歲劉揚老人的敘述,現場每個人都陷入沉思。「5月3日早晨,我所在的團和九溪之江大學(老浙大)、六和塔的敵人交上了火。看到解放軍過來,守橋的敵人們就聞風而逃了,很快就被我們擊潰了。我們用2個小時擊潰錢塘江大橋守敵後,部隊繼續向杭州城裡挺進。」
「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希望青年保護好革命成果,把我們國家建設得更好,到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華、開拓創業。」望著台下一張張朝氣蓬勃的臉,這位歷經滄桑的老戰士語重心長地寄語廣大青年朋友,字字句句撥動心弦。
23歲的武警錢塘江守橋中隊戰士許亮聽得特別入神,眼眶不免有些濕潤。「烽火歲月,我們的革命前輩冒著生命危險保護大橋,用鮮血換來革命的勝利。和平年代,身為一名守橋戰士,我更要不辱使命,學習先輩的精神,將愛國之情轉化為實際行動,站好每一班崗,守護好大橋。」
回首60年前,最令80多歲的中國美院教授劉江難忘的是自己騎車迎接解放軍。「1949年5月3日,聽說解放軍進城,天不亮我就騎著自行車趕往靈隱,迎接人民解放軍進城。」 劉江教授回憶說:「當我騎車趕回學校報訊,同學們歡呼雀躍起來,大夥奔向西湖斷橋與老百姓們一起歡迎解放軍。」
「新中國建設的任務都落在各位同學的身上,希望你們學好本領,擔負起歷史重託,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美好。」劉江教授寄予厚望的囑托,激發了大學生們深深的愛國情。浙江警察學院大二學生江大力說:「我們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沒有經歷過苦難,但歷史不能忘記。我不但是一名大學生,今後還是一名人民警察。現在我要努力學習知識、刻苦訓練,繼承革命傳統,為保衛國家和社會的安定作出貢獻。」
參加紀念活動前,浙江中醫葯大學英語專業大二學生王靜特意翻閱了相關書籍了解這段歷史。「我是杭州人,更有責任尋找杭州解放記憶。過去,外公經常給我講解放的事情,感謝革命先輩,是他們用鮮血換來我們的幸福。」王靜說,明天就是五四青年節了,她更懂得了青年肩頭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
杭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里,同樣活躍著青年尋找解放記憶的身影。看著一張張歷史圖片和一件件烈士遺物,讀著一段段詳盡的解說詞,提筆記錄下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大學生們對那段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浙江中醫葯大學的學生陳小平、吳建敏一同在紀念館前拍照留念。「這是一堂特別的黨課,我是一名預備黨員,我會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銘記歷史,發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革命先烈在戰爭年代為了國家和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如今,我們成長在優越的條件下,更要努力發揮自己的才幹,把內心深處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學習熱情,到艱苦的環境磨練自己,用真才實學參與祖國建設,實現自我價值。」
5月3日,杭州解放碑下的紀念活動雖然暫告一段落,但我們尋找解放記憶的行動不會停止,我們繼承革命傳統和改革創新、開拓創業的腳步在不斷向前。
Ⅸ 杭州愛國志士的故事
◆郁達夫(1896—1945):
郁達夫是浙江富陽人,早年隨長兄留學日本,1922年帝國大學畢業回國,在大學任教。
組建「創造社」,發起「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很多人熟知郁達夫是個大文學家,在革命文學的殿堂里,留下了串串足跡。可他同時也是革命烈士,被日寇暗殺在異國他鄉。
文學創作是他抗日的一大武器,組織華僑抗日,也是他一生中的重要工作。1938年,剛剛擔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設計員不久,他就趕赴新加坡,作為華僑抗日組織的主要領導,繼續抗日救國活動。
日本投降之後,偵察到他真正的身份,怕他出席國際法庭揭發他們的罪行,於是將其綁架,勒死於武吉丁宜的荒野當中。
Ⅹ 找一些關於杭州的戰爭故事,可短可長,快...........
878年,黃巢起義軍進入浙西,轉戰在天目山地區。那裡崇山峻嶺,交通不便,當地百姓缺少食鹽。黃巢進山以後,運來大量食鹽,分給貧苦的農民。農民切身體會到起義軍是為百姓謀利益的,都踴躍參加起義隊伍。八月,黃巢攻克杭州。起義軍進城以後,燒毀了杭州官府的文書檔案,沒收了官府的全部財貨。接著,起義軍又攻佔了越州(今浙江紹興)。高駢見黃巢已經進軍到鎮海的轄境,忙派幾員部將分路出擊。起義軍受到了嚴重的挫折。為保存起義力量,黃巢決定避開高驕的阻擊到福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