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哪裡有三絕
擴展閱讀
福州適合溜娃去哪裡玩 2025-05-14 19:24:12
福州哪裡有賣廢舊電視的 2025-05-14 19:23:27

杭州哪裡有三絕

發布時間: 2022-06-29 18:37:22

『壹』 杭州有斷橋不斷長橋不長孤山不孤這三句還有哪三絕

斷橋不斷,長橋不長,孤山不孤是西湖三絕
杭州三絕」,亦稱「杭產三絕」,是:杭扇、杭州絲綢、杭州龍井茶

『貳』 杭州三絕是什麼

杭扇與杭州的龍井茶、絲綢並稱「杭城三絕」,有多種形式的製作,其中又以黑紙扇最為著名,它以柿汁塗扇面,色澤烏黑,經久耐用,既可消暑又可遮陽。

『叄』 杭州西湖 "三怪"

杭州西湖 "三怪"分別是「斷橋橋不斷」、「孤山不孤」、「長橋橋不長」。

「斷橋橋不斷」:一到斷橋,人們便會想起許仙與白娘子斷橋相會的愛情故事。但斷橋並不斷,為啥叫斷橋,原來「斷橋殘雪」定名於南宋。

當時的斷橋橋頂端曾有一個木質跨橋亭,冬季下雪後,白雪積壓在亭上, 而橋頂上沒有雪,象斷掉似的,成斷橋,斷橋橋不斷為西湖一"怪"。

「孤山不孤」:唐宋以來,蘇軾與白居易疏浚西湖,利用挖出來的淤泥築起兩堤,命名為「蘇堤」、「白堤」,並築了湖中三島——阮公島、湖心亭、三潭印月,與原來湖中僅有的孤島——孤山,相伴成趣。「孤山山不孤」,這又是西湖的一「怪」。

「長橋橋不長」:在西湖的南面,有一座並不大的普通小橋,全長不足5米,但名為「長橋」。據說長橋原有1000米左右,由於變短也是西湖的演變過程。

宋代以前,西湖面積比現在大得多,隨著西湖不斷縮小,長橋就從1000多米縮到現在的5米左右,但「長橋的名字卻保存下來。

(3)杭州哪裡有三絕擴展閱讀:

西湖「三絕」是環境優美,風景如畫的汪庄、劉庄、環碧庄。

汪庄為大商人汪某所建,位於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山麓,三面臨湖,南與著名古剎凈慈寺為鄰,隔湖與蘇堤、三潭印月、柳浪聞鶯相望,遠眺南北高峰,保俶塔。

遊人站在庄園內,湖光山色盡收眼底,確實是一個又奇又美的去處。據說當年毛澤東來杭州時,有時住在這里。當年尼克松訪華,毛澤東、周恩來等在這里會見他,並在這里簽訂了中美《上海公報》,現在這里稱西子賓館。

劉庄座落在西湖西面,三面臨湖,一面靠山,庭園面積十六萬平方米,始建於十九世紀後期。據說清朝一位姓劉的外交官,七十多歲時退下來後在西湖邊築了此庄,在此安度晚年,於七十八歲時生一小女,傳為佳話。

近百年來,劉庄以環境優美,景色綺麗,建築精巧,陳設典雅而冠居西湖第一名園。

阮公墩環碧庄,是宋人阮公所建,杭州人為了增添西湖游興,搞起了夜遊阮公墩的活動,遊客們一登上阮公墩,有古裝的莊主、家童、侍女、轎夫、更夫迎客,侍士端椅送茶,總管介紹情況,夜遊阮公墩,穿古今服飾的人士混跡其間,雖然有點「俗」,但也不愧為西湖一絕。

西湖「三絕」山水相依,花木扶疏,碧綠環繞,風景優雅,是西湖旅遊的勝地。

『肆』 杭州有哪些著名的地方特產和特色小吃

杭州特產
名稱:龍井茶葉
介紹:龍井茶葉以主要產地在西湖龍井山而得名,茶葉形扁平,葉光滑、翠綠、整齊。因其色澤翠綠,香氣清郁,味甘爽口,形似雀舌,歷來被人們稱譽為"色、香、味、形俱佳 "之"四絕"。
品嘗龍井茶時,宜在純白瓷杯里放入一撮茶葉,再用虎跑泉水沖泡,只見杯中浮起朵朵狀如蓮心的葉芽,後又緩緩下沉,然後細啜緩品,令人感到其味無窮。
西湖產茶已有一千餘年歷史,但龍井茶出名是在宋、元之際。傳說清乾隆帝南巡到杭,曾在龍井飲茶,覺茶味十分甘美,詢知產地為王氏方園(在老龍井胡公廟前),於是褒封王氏方園的十八珠茶為 "御茶",當時茶地不滿一畝,年產茶葉不到一斤,進貢皇室作為珍品。
龍井茶歷來以「獅、龍、雲、虎」為上品,即產地名獅峰、龍井、雲棲、虎跑四地。龍井茶每年於「清明」前開始采頭茶,稱為「明前茶」,以其嫩芽初綻,如同蓮心,故又稱"蓮心", 為珍品中之「奇品」。制此茶需四斤以上的青葉方能炒制一斤干茶。一個熟練採茶女工, 每天僅能採摘一、二兩,可見其名貴。在「穀雨」前採制的龍井茶,稱「谷前茶」,又稱 「二春茶」,此時芽柄已發一葉,其葉似旗。茶牙稍長,其形如槍,故稱「旗槍」。至立夏,采「三春茶」,此時茶芽發育較大,附葉兩瓣形如雀舌,又稱"雀舌"。四春茶則在三春茶後約一個月時採摘,其時葉已成片,並附帶茶梗,稱為梗片,質量已不如前三種。

名稱:杭州絲綢
介紹:杭州絲綢歷史悠久,質地輕軟,色彩綺麗,早在漢代,就已通過"絲綢之路"遠銷國外。現代已發展到綢、緞、綾、羅、錦、紡、絨、縐、絹等十幾類品種。

名稱:西湖綢傘
介紹:西湖綢傘為西湖特產之一。杭州古代即以制傘工藝馳名遠近。
本世紀三十年代,杭州絲織廠的工人,用杭州富陽產的淡竹和杭產絲綢,製成第一把西湖綢傘,由於形狀精巧,色彩絢麗,十分受人喜愛,流行於世,成為我國獨有的手工藝品之一種。
近年來,西湖綢傘的制傘工藝不斷精益求精,傘骨取材於浙江特產的淡竹,粗細適度,色澤光亮,竹身挺直,任憑烈日曝曬亦不彎曲變形。由一節淡竹筒劈成32根或36根細條,另配骨撐,組成傘骨,收攏時,象是一段淡雅的圓竹。傘面用薄如雲翼、色彩鮮艷的絲織品製成。傘面花色多種多樣,僅染色就有二十餘種,有的緋紅如晨曦,有的蔚藍如凈空,有的翠綠如碧水;或單色,或套色,五彩繽紛。在秀麗的傘面上、又經刷、噴、畫多種工藝,描繪了西湖風景、花鳥、山水等圖案,錦上添花,美觀大方。

名稱:天竺筷
介紹:天竺筷,用杭州西湖天竺山一帶的細竹製成,以實用且價廉物美,富有地方特色而馳名國內外。
早在春秋時,西湖天竺一帶農民已就地取材製作竹筷,用來吃飯,精細合宜,且有竹香,此習由來以久。至清代,靈隱、天竺一帶農民將附近山上的小竹截成筷子,並鑲上銀頭,作為商品出售,受到廣大游覽者的歡迎,就成了有名的天竺筷。
現今,天竺筷製作工藝不斷有了改進,用纖細的實心竹製作筷身,熨上字、畫,有山水、花鳥和西湖風景等花版,顏色有紅、白兩種,並鑲有銀頭、牙頭、骨頭、珠頭等,以作裝飾。

名稱:杭州刺綉
介紹:又名杭綉,亦稱古綉,起源於漢代,至南宋為鼎盛期。當時的刺綉,一為「宮廷綉」,一為「民間綉」,前者專為皇室、內苑綉各種服飾;後者刺綉官服、被面、屏風、壁掛等。直至清末民初,杭綉仍盛而不衰,城內後市街、弼教坊、天水橋一帶有刺綉作坊近二十處。擅長刺綉的手藝人多達二三百人。
杭綉講究針法,主要有平綉、亂針綉、疊綉、貼綾綉、借底綉、發綉、穿珠綉、帑綉、點綉、編綉、網綉、紗綉等。其刺綉品種很多,尤以盤金綉、包金綉、銀線綉、彩絲綉著稱於世。盤金綉,金碧輝煌,雍容華貴;包金綉,層次分明,交相輝映;銀線綉古樸文雅,素而不俗;綵線綉細密艷麗,形象活潑。
杭綉在刺綉技藝上,吸收並融合蘇、湘、蜀、粵四大名綉之長,綉法多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杭綉的圖案設計,內容大多取材於民間喜聞樂見的龍、鳳、麒麟、蝙蝠、孔雀、牡丹、寶相花、壽桃、如意、百結、八卦、西湖風景等傳統圖案。在裝飾上運用誇張和變形,是杭綉一大特色。

杭白菊
名稱:杭白菊
介紹:又名小湯黃、小白菊。與安徽滁菊、毫菊,河南鄧菊同為馳名國內的茶用菊。
杭菊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杭白貢菊」素與「龍井名茶」並提。杭菊除茶用外,亦供葯用。據清人《本草從新》記載:「甘菊花……家園杭產者良,有黃、白兩種。單瓣味甘者入葯、點茶、釀酒、作枕俱佳。」浙江傳統習慣為「黃菊入葯,白菊入茶。」黃菊列為浙江八大中葯材之一。據醫學分析,杭菊含有菊苷、嘌呤、氨基酸及微量維生素等成份。性微寒,味甘苦。有散風清熱、清肺明目和解毒消炎作用,能治高血壓、偏頭痛、急性結膜炎等症。
用杭白菊泡茶,微甘而香,更是佳品。亦可制菜,清香可口。

名稱:西湖藕粉
介紹:西湖藕粉是杭州的名產。但它不產於西湖,而主產於杭州艮山門外至餘杭縣塘棲一帶。以餘杭縣沾橋鄉三家村所產的藕粉最為出名,故又稱「三家村藕粉」。
這里種植的藕具有孔小,肉厚,味甜的特點,加工製成的藕粉,呈薄片狀,色澤白里透紅,取一點放在兩指間捻之呈肉紅色,而別處所產藕粉則為白色,這是識別三家村藕粉的最簡單的方法。三家村種植的藕有尖頭白荷,野白荷,柴荷頭,紅荷蓮等10多個品種,以尖頭白荷加工藕粉最佳,每擔鮮藕可制藕粉10斤。它的加工須經過洗藕 、磨藕 、過濾、沉澱、乾燥等過程。由於選料嚴格,加工講究,藕粉質量較好。
西湖藕粉經沖泡後,晶瑩透明,香氣四溢,清香可口,不僅能充飢,而且是一種上好的滋補品。它除含澱粉、葡萄糖、蛋白質以外,還含有鈣、鐵、磷以及多種維生素,既易於消化,又有生津、清熱、開胃、補肺、滋陰、養血的功效。目前,西湖藕粉已成為招待賓客,饋贈親友的珍品,暢銷全國,出口東南亞各國和港澳地區。

名稱:王星記扇子
介紹:與絲綢、茶葉並稱為「杭州三絕」。王星記扇庄,創建於是1875年,創始人王星齋,祖輩從事制扇業,其製作的扇子以選材優異、做工考究而聞名於世,首創高級黑紙扇曾被列為「貢扇」。
王星記扇子尤以香味清雅的檀香扇和牢可擋雨蔽日的黑紙扇著稱,具有十足的中國情趣。
名稱:張小泉剪刀
介紹: 傳統名產,鑲鋼均勻、鋼鐵分明、磨工精細,刀口鋒利,17世紀即馳名中外。

名稱:昌化小核桃
介紹:昌化山核桃產於杭州臨安昌化地區,產量高,品質佳,香脆可口,營養價值很高,有補血、補氣和化痰等功能,還能治腰疼。

首推「西湖醋魚」是杭州名菜中的看家菜。如今烹制西湖醋魚最為有名的是孤山南麓的百年老店「樓外樓」。西湖醋魚,又稱"叔嫂傳珍",傳說是古時嫂嫂給小叔燒過一碗加糖加醋的魚而來的。選用體態適中的草魚,最好先在清水氽熟,要掌握火候。裝盤後淋上糖醋芡汁。成菜色澤紅亮,肉質鮮嫩,酸甜可口,略帶蟹味。
其次「杭州醬鴨」選用當年飼養成熟的肥壯鴨子,經先腌後醬精心製作而成,其肉色棗紅,芳香油潤,富有回味,是一道佐酒佳餚。鴨子先腌後醬,肉色棗紅,芳香油潤,咸中帶鮮,富有回去味,是杭州傳統的風味名菜。
再有「干炸響鈴」它系用優質豆腐皮裹入裡脊肉末,切成寸段,油炸而成。若裹入筍末、香菇末及馬鈴薯泥,則成為素食者喜愛的「素響鈴」。
「東坡肉」以薄皮嫩肉用名酒燜制此菜,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是杭州傳統名菜。
下面的是杭州特色小吃:

•小雞酥 •榴槤酥
•雀巢鳥窩 •麻球王
•港匯筍尖蝦皇餃 •南宋定勝糕
•豆沙包 •天下第一包
•木瓜酥 •慧娟火腿筍干老鴨面
•香炸雪梨 •片兒川面
•酥皮芋蓉盅 •泥蒜炒年糕
•陳生記過橋米線 •臘味煲仔飯
•彩虹水晶球 •西湖蜜皇彩花
•奶黃雪梨果 •金牌胡蘿卜
•蟹黃小湯包 •核桃凍
•蔥包檜 •餐包
•三絲麵疙瘩 •水晶翡翠餃
•杭式榴槤酥 •脆皮馬蹄糕
•豆香麻糍 •空心南瓜餅
•劉家玉米香油茶 •九姓團圓
•杏仁薄脆 •香菠血糯飯
•明良生煎包 •大華酥餅
•太子麥蕉 •貴妃松花餅
•新豐小吃 •紅燒牛肉麵

『伍』 杭州四絕是什麼啊

《西 湖 龍 井 與 「 四 絕 」》

在中國名茶之中西湖龍井被古今世人公認為茶中極品。因此茶產於杭州西湖山區的龍井而得西湖龍井之名。龍井茶形狀獨特,形似一碗釘(古時修補瓷碗用的釘子,兩頭稍尖,呈扁形),別具一格,色澤翠綠。茶葉泡在杯中,猶如蘭花初綻,嫩勻成朵,茶湯清澈明亮,香馥若蘭,香氣持久。因此,西湖龍井享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之美譽。

來杭州的遊人莫不希望有幸能夠見著傳言中的「杭州四絕」。這所謂的「杭州四絕」可並非是什麼讓才子們望而生感,感而誦詩的風景,而是特指杜家的四位千金小姐。因何故而稱她們為「杭州四絕」呢?這就不得不讓杭州當地居民大大的解說一翻了。且聽他們慢漫道來。
至於稱她們四女為「杭州四絕」一共有四個原因。
其中之一:不論是她們四女其中的哪一位,都有著讓眾女望塵莫及的絕色姿容。
她們四人雖是一母所生的四胞胎,但長相並不相似,正所謂各有千秋。而她們各自的特色也正如她們各自的閨名。
大女杜若楓,正如秋天楓葉般火紅亮眼,全身上下閃動著自然的嫵媚,有著似火的熱情。
二女杜若蘭,好似山間隱藏的空谷幽蘭,渾身上下閃耀著自然的光葷,有著清麗脫俗的嬌羞。
三女杜若雪,比擬冬日的寒雪,卻更勝一酬,她有著雪的潔白,有著雪的純凈,更有著雪的出塵脫俗。
四女杜若月,像是夜間散發光芒的夜明珠,就算是刻意遮掩自己的光芒,但仍是美得無法讓他人忽視。
原因之二:她們四女有著讓杭州第一才子自嘆弗如的才情。
至於為何這么說?當然是因為有事實為據的。三年前,在她們年僅十四歲的時候,就憑借自己的學識挑戰當時的江南四大才子。結果在不到半天的時間里,讓江南四大才子全部隱姓埋名。
原因之三:調皮、搗蛋、破壞事物的速度驚人。打從四女剛開始學會走路的那一刻起,就不似小女孩該有的文靜,她們愛動,常常湊在一起盡想出些古靈精怪的游戲,累得杜俯上至杜老爺下到仆佣丫鬟們,不得不無時無刻提心吊膽。
曾有一次江南巡撫路過杭州,在杜家借宿一宿,不料就這么一夜,早上起床卻發現自己的臉上多了幾幅慘不忍睹的圖畫。巡撫大人是又好氣又好笑又無奈,直到最後見到惡作劇的主謀竟是四個俏麗、活潑、調皮外加可愛的小女孩時,原本隱忍的怒氣卻轉為意外的稱贊。最後的結果著實讓人大跌眼睛,一向不苟言笑的巡撫大人,竟收了這幾個小精靈做乾女兒。
有了巡撫這個保護傘,四女在這之後的惡作劇中更是『變本加厲』。眾人對她們四女的「惡行惡止」也算是「敢怒不敢言」。因為杭州百姓都深知巡撫大人,對這四女的寵愛甚至比杜老爺還有過之而無不及。何況四女雖然調皮,到也頗為討人喜愛。只要她們事情做得不太過格,杭州的善良百姓一般也都睜隻眼閉隻眼了。
原因之四:四女才貌並全,如今已成年了,可是居然無一人來提親,連問都不曾問過。四女對此不曾在意,只不過可是急壞杜家老爺了,他實在不明白他家的四個女兒明明百里挑一,卻為何到如今也乏人問津。
至此,遊客們終於了解了「杭州四絕」的含義了。這所謂「杭州四絕」是指「長相出塵脫俗;學識才高八斗;性格古靈精怪;至今乏人問津。

『陸』 大名鼎鼎的「湖州三絕」是哪裡呢有何景色

雖然不如杭州的西湖有名,但湖州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江南古城,這里自古以來人丁好,人文薈萃,因集里湖絲綢而聞名,湖州最有名的自然是南潯古鎮,南潯古鎮被列入中國六大河流之一的南潯古鎮,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南潯古鎮帶給湖州的不僅僅是旅遊資源,更是湖州歷史文化的積淀,但是很多外地遊客可能只知道南潯古鎮而不知道湖州,其實湖州不僅有南潯古鎮,還有“湖州三絕”。

『柒』 杭州有什麼特產

很多很多。
1、杭州絲綢。 杭州有「絲綢之府」之稱。距今四千七百年的良渚出土絲織物就已揭示了杭州絲綢的歷史之久,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絲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的詩句又道 出了當時杭州絲綢的水準之高,舊時清河坊鱗次櫛比的綢庄更見證了絲綢經濟的繁榮。
王星記扇子是中國浙江省杭州市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作為一家百年老字型大小扇子生產廠家,和浙江絲綢、龍井茶並稱「杭產三絕」。主要產有黑紙扇、檀香扇、香木扇、白紙扇、絹扇、裝飾扇和舞扇。杭扇,歷史悠久,製作技藝精湛,扇面裝飾優美。
快似風走潤如油,鋼鐵分明品種稠,裁剪江山成錦綉,杭州何止如並州。 這是我國傑出的劇作家田漢1966年走訪張小泉剪刀廠時寫下的一首贊美詩。張小泉剪刀,向以嵌鋼均勻,鋼鐵分明,磨工精細,刃口鋒利,鎖軸牢固,鍍層光亮,開合和順,刻花精巧,式樣美觀,經久耐用聞名中外。
更多關於杭州有什麼特產,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1556551655633520.html查看更多內容

『捌』 杭州有哪些風景名勝

西溪

三堤十景
西溪「三堤」:福堤、綠堤、壽堤;
西溪「十景」:秋蘆飛雪、火柿映波、龍舟勝會、蓮灘鷺影、洪園余韻、蒹葭泛月、漁村煙雨、曲水尋梅、高庄宸跡、河渚聽曲。

洪鍾別業——洪園
洪鍾,字宣之,錢塘人。成化十一年進士。為刑部主事,遷郎中,奉命安輯江西、福建流民。還言福建武平、上杭、清流、永定,江西安遠、龍南,廣東程鄉皆流移錯雜,習斗爭,易亂,宜及平時令有司立鄉社學,教之《詩》《書》禮讓。其族自古為錢塘望族,共出一公侯三宰相五尚書,著有長生殿的南洪北孔之洪升亦出西溪洪園。

西湖

舊十景: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
新十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
三評西湖十景:靈隱禪蹤、六和聽濤、岳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萬松書緣、楊堤景行、三台雲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

杭州西湖
西湖位於杭州市中心,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稱西湖。湖面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水面原面積5.66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島嶼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長15公里。水平均深度在2.27米左右,最深處有5米多,最淺處不到1米。如今隨著「西湖西進」擴大為6.5平方公里,基本達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積。蘇堤和白堤將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部分。
西湖處處有勝景,史上除有「錢塘十景」、「西湖十八景」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評出的「三評西湖十景」。在以西湖為中心的60平方公里的風景區內,分布著主在風景名勝40多處,重點文物古跡30多處。概括起來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園、七洞、八墓、九溪、十景為勝。1982年西湖被確定為國家風景名勝區,1985年被評「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2007年5月8日,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孤山
位於西湖西北角,四面環水,一山獨特,山雖不高,卻是觀賞西湖景色最佳之地。孤山既是風景勝地,又是文物薈萃之處,南麓有文瀾閣、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館和中山公園,山頂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東北坡有放鶴亭等。其中放鶴亭是為紀念宋代隱居詩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鶴子」之傳說。亭外廣植梅花,為湖上賞梅佳處。

京杭大運河

拱宸橋
東西橫跨大運河,是京杭大運河到杭州的終點標志。始建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清光緒十一年(1888年)重建,中間幾經興廢。該橋全長92米,為三孔薄墩石拱橋,縱聯分節並列砌築。橋形巍峨高大,氣魄雄偉,是杭州拱墅區的標志性建築物。該橋於2009年09月26日成為國家發行的《京杭大運河》特種郵票其中一枚的主題。橋東西兩岸分別建有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中國傘博物館、中國扇博物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

廣濟橋
廣濟橋是京杭大運河上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橋,位於杭州市餘杭區塘棲鎮內。廣濟橋又名通濟橋、碧天橋,俗稱長橋,系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由鄞人陳守清募建。附近為水北明清街、乾隆御碑、浙江水利通判廳、郭璞井、水南廟。

富義倉
是杭州現存唯一的運河航運倉儲建築,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建於光緒六年(1880年),取名「以仁致富、和則義達」之意。當年杭州所用的米糧皆從運河漕運而來,儲於富義倉,與北京的南新倉並稱為「天下糧倉」。

杭州水上巴士
杭州市內的水上公交系統,按站(碼頭)停靠,用於緩解陸上交通壓力和為遊客提供旅遊服務,目前有三條公交線路,連接大運河、西溪、錢塘江等水系。另有夜遊、漕舫等特色專線服務。

錢塘江
浙江省第一大河,發源於安徽省黃山,流經徽、浙二省,古名「浙江」、「折江」或「之江」,最早見名於《山海經》,是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河流全長688千米,流域面積5.56萬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42.5億立方米,河口潮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472萬千瓦特。新安江與蘭江是錢塘江的源頭,於上海市南匯區和寧波市、舟山市嵊泗縣之間注入東海,其中杭州附近河段,稱「之江」或「羅剎江」。
錢江觀潮的時間是按農歷計算的。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日潮勢最大,在此前後則遞減。每天有兩次涌潮,其具體時間會有規律地推移。一年中,又以農歷八月十八日的潮勢最為壯觀,前往觀潮的人也最多。歷史上俗稱這天是「潮神生日」,如今則稱為「觀潮節」。傳統觀潮點有蕭山觀潮城、美女壩、下沙沿江、七堡、五堡、三廊廟、近江小區、六和塔、九溪及海寧的丁橋大缺口、鹽官、老鹽倉。
錢塘潮的特色 交叉潮、一線潮、回頭潮

良渚遺址
距今約5250~4150年,1936年因發現於良渚鎮而得名,經半個多世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初步查明遺址分布於太湖地區。在杭州市餘杭區良渚、安溪、瓶窯三鎮境內,分布著以莫角山遺址為核心的50餘處 良渚文化遺址,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內涵豐富,范圍廣闊,遺址密集。
良渚古城

近年,考古人員在良渚文化核心區域發現的這片相當於約400個足球場大小,總面積達290多萬平方米的古城。

良渚博物院
良渚博物院的建築出自英國首席設計師戴衛·奇普菲爾德之手,外觀粗獷、大氣,建築面積近1萬平方米。2008年落成,是浙江省唯一的專題博物院。公交:313、348路「良博」站下車北行200m;372路「良渚博物館」站下車;787路「良化」站下車南行150m均可達。門票免費。
目前,包括良渚古城和博物院在內的地域將建成良渚遺址公園。而其北部安溪村還有北宋科學家沈括墓。
湘湖
浙江湘湖旅遊度假區東接蕭山城區,西瀕錢塘江,北至浙贛鐵路,南臨杭州繞城高速公路,距杭州蕭山國際機場30公里公里,至西湖僅15公里,毗鄰正在建設的杭州地鐵車站,交通十分便捷。湖北岸城山為春秋時越王句踐儲糧囤兵之所,湖西老虎洞則是句踐卧薪嘗膽之地。

跨湖橋遺址
位於蕭山城區西南約4公里的城廂街道湘湖村。遺址原有面積數萬平方米,已發掘1030平方米。遺址堆積厚2-3米,碳14測年距今7000-8000年。跨湖橋遺址出土的栽培稻實物將浙江的栽培稻歷史提前了1000年;出土的獨木舟(現藏於湘湖邊跨湖橋博物館內)是迄今我國年代最早的舟。

湘湖八景
城山懷古、覽亭眺遠、先照晨曦、跨湖夜月、楊岐鍾聲、橫塘棹歌、湖心雲影、山腳窯煙

杭州極地海洋公園 位於湘湖南岸,2008年建成開放,門票150元\人。

杭州樂園 即世界休閑博覽園,世界休博會舉辦地,位於湘湖東北角。

天目山
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位於杭州西郊。有東西天目之分,一般指西天目,中國特有的野生銀杏樹最早發現於此。此外,有黃杉、天目梭、天目朴、浙西鐵木等41種稀有名貴樹種。上山從獅子岩向東北,七星塔旁即為大樹王,其樹齡估計在1500年以上,宋代即稱為"千秋樹"。傳說清乾隆帝游此,曾用腰帶圍過,封為"大樹王"。

南宋皇城遺址
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杭州城南鳳凰山東麓宋城路一帶。宋高宗趙構定都杭州後,在北宋州治舊址修建宮城禁苑。

南宋太廟遺址
位於杭州市六部橋附近,附近還有太廟廣場及南宋遺址陳列館(免費開放)。
南宋御街
即中山路中段與南段,沿街各時期老式建築林立,景點有杭州九牆、鳳凰清真寺、御街陳列館等等;附近與之交叉的河坊街還有於謙故居。

超山
位於餘杭區塘棲鎮,為江南三大探梅勝地之一,超山梅花以「古、奇、廣」三絕而著名,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譽。景區內駐有西泠印社創作基地。 吳昌碩紀念館(墓) 均位於超山景區內。
唐梅 宋梅 位列我國五大古梅,超山有其二,另三株為楚梅、晉梅、隋梅。 清梅 植於清代。

『玖』 杭州有哪些比較好的特產呢

說起杭州,當時我去旅遊帶回來的除了當地的一些普通特產之外,最讓我滿意的是杭州三絕,即絲,扇,茶。絲是指浙江絲綢,扇是指王星記扇子,茶是指西湖龍井。

1.浙江絲綢

杭州有「絲綢之府」之稱,可以說,絲綢織成了杭州乃至浙江省的一部分歷史。杭州絲綢質地輕軟,色彩綺麗,早在漢代,已通過舉世聞名「絲綢之路」遠銷國外。現代已發展到綢、緞、綾、羅、錦、紡、絨、縐、絹等十幾類品種。圖景新穎,富麗華貴,花卉層次分明,人物栩栩如生。當地人推薦我在杭州絲綢批發市場或者杭州環北絲綢服裝城購買,我最後去的是批發市場,價格怎麼說呢,不貴,但也不算便宜,貨比三家才發現價格都大差不差,不管怎麼說,浙江的絲綢是真的名副其實。

大家還在哪些地方買過哪些正宗的杭州特產呢?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下自己的獨到見解哦。

『拾』 杭州西湖三絕

孤山不孤,斷橋不斷,長橋不長」被稱為西湖三絕

孤山西接西泠橋,東連白堤,海拔35米,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孤山景色唐宋年間就已聞名,南宋理宗曾在此興建規模宏大的西太乙宮,把大半座孤山劃為御花園。清朝康熙皇帝又在此建造行宮,雍正皇帝改行宮為聖因寺,與當時的靈隱寺、凈慈寺、照慶寺並稱「西湖四大叢林"。或許有的朋友要問:孤山既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為什麼要取名「孤山」呢?這是因為歷史上此山風景特別優美,一直被稱為孤家寡人皇帝所佔有,所以被為孤山。從地質學上講,孤山是由火山噴出的流紋岩組成的,整個鳥是和陸地連在一起的,所以「孤山不孤」

斷橋,《白蛇傳》中說,白蛇娘子與許仙雨中在此相逢,借傘定情。因這段傳奇的愛情,使斷橋蜚聲天下,此橋也是湖上第一情人橋。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由於斷橋所處的位置背城面山,處於北里湖和外湖的分水點,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最好的地方。每當瑞雪初晴,橋的陽面已經冰消雪化,而橋的陰面卻還是白雪皚皚,遠遠望去,橋身似斷非斷,「斷橋殘雪」就因此得名。還有,斷橋又是白堤的終點,從平湖秋月而來的白堤到此中斷。講到這里,或許大家已經明白,原來是「堤斷橋不斷」。

長橋,也有著自己凄涼的愛情故事。宋朝時有一青年女子陶師兒與書生王宣教相愛,但好事的後母從中挑撥離間橫加阻撓。眼看美好的婚姻難以成全,有一天師兒與王宣教坐船夜遊西湖,到長橋下荷花深處,他倆便投入水中,以死相抗。還有講是梁山伯與祝英台化蝶的傳說,所以這里總有許多成雙成對的美麗蝴蝶。今日,尋長橋卻只有了長橋公園路邊一亭,望去,一湖秋水微波盪漾。長橋徒有虛名,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