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杭州西湖邊最鬧中取靜的地方:響起南屏晚鍾的千年古剎是「凈慈寺」嗎
說起杭州的寺廟,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靈隱寺”。但是,作為杭州本地人,還是比較喜歡位於南屏山慧日峰下的“凈慈寺”。
杭州錢王祠
凈慈寺內的“南屏晚鍾”和雷峰塔的“雷峰夕照”,都是著名的西湖十景。
鍾樓就位於寺廟入口右手處,那口大梵鍾就在鍾樓的二樓。凈慈寺背靠南屏山,傍晚鍾聲響起,那渾厚的鍾聲會因高如屏障的石壁形成迴音,沿著西湖開闊的湖面傳播,清越悠揚,心境平和。因此,這便有了“南屏晚鍾”的雅號。
B. 杭州靜音寺在什麼地方
杭州沒有靜音寺。
如果是凈慈寺的話是在南山路上,雷峰塔對面
C. 杭州凈慈寺的來歷
杭州還有一座名寺,即凈慈寺,俗稱凈寺。此寺坐落在杭州西湖之南的南屏山中峰慧日峰下,也是全國重點寺院之一。這里峰巒聳秀,山色空瀠,為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鍾」之所在。寺創建於五代十國時期,最早叫慧日永明院。永明即延壽,904—975年在世,自幼信佛。後來出家。此寺系吳越國王出資為他所建的,他是凈慈寺的開山祖師。北宋年間此寺改名為壽寧禪院,南宋又名凈慈保恩光孝禪寺,簡稱凈慈寺。此寺後衰敗,至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復建。當時規模較大,有殿宇十座,房舍總達五百餘間,被列為禪宗五山之四。
D. 杭州寺院有哪些
1、杭州靈隱寺:靈隱寺又名雲林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始建於東晉咸和元年,佔地面積約87000平方米。靈隱寺開山祖師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賜田並擴建。五代吳越王錢鏐命請永明延壽大師重興開拓,並賜名靈隱新寺。宋寧宗嘉定年間,靈隱寺被譽為江南禪宗「五山」之一。
2、杭州凈慈寺:凈慈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南岸,雷峰塔對面,是西湖歷史上四大古剎之一,中國著名寺院之一。因為寺內鍾聲宏亮,所以「南屏晚鍾」成為「西湖十景」之一。凈慈寺在浙江杭州的南屏山慧日峰下,是公元954年五代吳越國錢弘俶為高僧永明禪師而建,原名永明禪院;南宋時改稱凈慈寺,並建造了五百羅漢堂。寺屢毀屢建。現在的寺宇、山門、鍾樓、後殿、運木古井和濟公殿,都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建的。其中大雄寶殿單層重檐,黃色琉璃瓦脊,更顯庄嚴宏傳。
3、法喜寺:浙江省杭州市天竺山有著名三寺,時稱「天竺三寺」,均系杭州古代名剎。下天竺創建最早,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六十餘年,創建最晚的上天竺寺也有千年歷史。清高宗乾隆命名上、中、下三竺為「法喜寺」、「法凈寺」、「法鏡寺」,並親題寺額。天竺三寺歷史相近,地域毗近,教觀相同,興衰與共,歷史上被譽為「天竺佛國」。乾隆十六年三月,弘歷初到南巡進兩到上天竺,除題詩外,並定名上天竺寺為「法喜寺」,御書寺額和「寶陀飛觀」、「普甘露門」等匾額。
4、徑山萬壽禪寺:徑山萬壽禪寺位於餘杭,距杭州城約60公里,有20多公里的盤山路,一路公路都修建的很不錯。寺院位於山頂,自古被列入「五山十剎」,江南十大名剎之一,在國內外特別是日本和東南亞各國佛教界有很大影響。萬壽禪寺始建於唐中和年間,五代吳越錢王繆題額為「吳興正真禪院」。宋嘉泰間曾改為「妙覺寺」。南宋寧宗御定全國禪寺最高等級為「五山十剎」,萬壽禪寺列十剎第二。元末萬壽寺毀於兵火。正印和尚勸募重建。於元至順元年建成。
5、杭州韜光寺:韜光寺是蜀地名僧韜光禪師所建,五代後晉天福三年吳越王重建。1982年韜光寺被大火燒毀後,改建為一座敞廳,名「白雲深處」。2003年12月由杭州市園林文物局移交杭州市佛教協會管理,2006年起整治修繕。2012年11月23日,月真法師成為韜光寺首任新方丈。1982年韜光寺被大火燒毀後,改建為一座敞廳,名"白雲深處"。2003年12月由杭州市園林文物局移交杭州市佛教協會管理,2006年起整治修繕。
6、杭州永福寺:杭州永福寺位於靈隱之西約一華里處的石筍峰下。據清康熙年間《杭州府志》卷三十二《寺觀》載,永福寺座落於飛來峰呼猿洞對面的形勝山下,舊分上下兩寺,與下天竺等寺一樣,同為慧理禪師開山創建。據載,東晉咸和元年,西印度高僧慧理來杭卓錫築庵,接連興建了靈鷲,靈隱等十座道場,永福寺是其中之一。
7、杭州北高峰靈順寺:靈順寺位於杭州北高峰山巔,歷史悠久,文物眾多,是杭州市著名旅遊景點。寺廟創建於公元326年,為杭州較早的名剎。印度高僧慧理和尚在杭州所建五靈之一,北宋年間,因寺廟內北宋初年供奉了「五顯財神」始稱「財神廟」。明代因設殿別名「華光」故又稱「華光廟」。
8、杭州中天竺法凈禪寺:法凈禪寺昔名「中天竺寺」,在浙江杭州西湖西面,在天竺山和靈隱寺之間,有三座天竺寺。中天竺在三天竺中是「老三」,規模上無法和上、下天竺相匹敵,但卻有自己的特色。天竺三寺從靈隱到天門山,周圍數十里,統稱為天竺山。從靈隱咫尺西天照壁沿天竺溪而上,依次為下天竺、中天竺、上天竺,有天竺香市和佛國勝地之稱。下天竺寺,又名法鏡寺。法鏡寺在三竺寺中歷史最為悠久,創建於東晉咸和五年,相傳為印度慧理和尚所建。現寺內有天王殿、圓通寶殿、葯師壇場三進殿堂。
9、杭州三天竺法鏡講寺:法鏡寺位於杭州市西湖區靈隱天竺路旁,西傍飛來峰,東臨月桂峰。清乾隆時改名法鏡寺。清咸豐十一年在兵火中化為灰燼,光緒八年再次重建。為杭州西湖唯一之尼眾寺院。1982年,杭州市佛教協會組織重建,至1989年底,寺內中軸線上三大殿等殿堂修整一新,49尊佛像全部貼金。其中葯師殿內葯師如來壇,按《葯師經》儀規設計塑成,造型別具一格,堪稱傳統佛制,為國內僅有。
10、杭州香積寺:香積寺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即公元978年,舊名興福寺,後由宋真宗賜名「香積寺」。元末毀於戰火,它曾是大運河湖墅地區著名的寺廟。當年大運河上船隻往來繁忙,是杭嘉湖一帶佛教信徒從運河到靈隱、天竺朝山進香的必經地,在運河及杭州佛教界擁有很高地位。
11、冠山禪寺:冠山寺又名西隱庵,位於杭州市長河鎮西南,因其形似「冠」而得名。唐朝干寧年間,冠山是鎮東軍刑葬「囚犯」的地方。寺區內古木參天,松翠竹秀,山青水綠,風景秀麗,還有乳泉、龍頭滴水、雪心池、三友軒、涵虛亭、分翠亭、凈山茶莊等名勝古跡,寺周圍岩壁上現有蕭山僅存的摩崖石刻7處,歷代精刻的「鵝」、「洗心池」、「洞天一品」、「對奕」、「清可(天台國農題)」和「黃道人畫」的畫像石等,為佛教十三法相地之一。冠山禪寺之所以興盛,主要得益於明清長河做官人的鼎力相助,並留詩作。
E. 凈慈寺是什麼填空
凈慈寺,位於福建省龍岩市曹溪鎮天馬山村,凈慈寺系光良法師創建於一九八九年,有山門、彌勒殿、大雄寶殿、大悲殿、方丈室、石雕釋迦牟尼佛像、石雕地藏菩薩像等。
F. 杭州凈慈寺 早上幾點開門
南屏晚鍾(凈慈寺,即「凈寺」)開放時間:8:00—17:30
,香花券10元。寺廟卡免費
G. 杭州有座著名的寺廟叫靈隱寺,去靈隱寺的最好時間是什麼時候
靈隱寺最好在每個月的初一或十五去,這個時候會有很多民俗的活動在這里舉行
H. 杭州有哪些寺廟及其票價
靈隱寺、凈慈寺、法喜寺、法凈寺、法鏡寺、靈順寺、永福寺、韜光寺八大寺院
靈隱寺:30元 但欲進靈隱必先買飛來峰門票
靈隱景區飛來峰、永福寺和韜光寺三個景點將從今年8月1日起實行一票制,票價為45元/人次,同時取消三個景點各自門票(飛來峰35元、永福寺10元、韜光寺10元)。遊客購買45元門票後可游覽靈隱景區內的飛來峰、永福寺和韜光寺三個景點
凈慈寺:10元
法喜寺:10元
法鏡寺:10元
靈順寺:5元
另外的都不要錢了 還有很多 想想啊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I. 杭州凈慈寺門票收費嗎
門票十塊錢
凈慈寺邊上可以辦理寺廟卡,32元/年,八個寺廟免費,包括凈慈寺、靈隱寺等
凈慈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南岸,雷峰塔對面,是西湖歷史上四大古剎之一,中國著名寺院之一。因為寺內鍾聲宏亮,"南屏晚鍾"成為"西湖十景"之一。
凈慈寺在浙江杭州的南屏山慧日峰下,是公元954年五代吳越國錢弘俶為高僧永明禪師而建,原名永明禪院;南宋時改稱凈慈寺,並建造了五百羅漢堂。寺屢毀屢建。現在的寺宇、山門、鍾樓、後殿、運木古井和濟公殿,都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建的。其中大雄寶殿單層重檐,黃色琉璃瓦脊,更顯庄嚴宏傳。特別是一口重達一百多公斤的新鑄銅鍾,鑄有趙朴初等人書寫的《妙法蓮華經》,計六點八萬字。每日黃昏,悠揚的鍾聲在暮色蒼茫的西湖上空盪,激起人們的無限遐思。
公交:乘坐 12/K12路, 在 絲綢博物館站 下車 乘坐 K102路, 在 萬松嶺站 下車 乘坐 514/K514路區間(或 K504路), 在 凈寺站 下車 乘坐 822/K822路, 在 凈寺站 下車
J. 杭州四大名寺是什麼
杭州四大名寺分別是靈隱寺、法喜寺、凈慈寺、聖因寺。
靈隱寺又稱雲林寺,始建於公元前326年,經歷了好幾個朝代的修建,這座寺廟是由天王殿、大雄寶殿、葯師殿以及五百羅漢堂、華嚴閣等部分組成。
法喜寺是位於杭州天竺山,另外這里還有其它座著名的寺廟,分別是法凈寺、法鏡寺,這些寺等至今已經有1000多年的時間,是清高宗乾隆命名,在歷史上這三座寺廟被譽為天竺佛國,有著濃郁的佛教文化氣息。
凈慈寺是杭州著名的寺院,西湖的景點南屏晚鍾說的就是凈慈寺。公元954年吳越國為永明禪師而創建的一座寺廟,之前叫永明禪院南宋時改名為凈慈寺另外還修建了五百羅漢堂遭遇過摧毀但是後來又重新修建了山門、鍾樓以及濟公殿等。
聖因寺地理位置處於杭州孤山山麓,該寺曾經是清聖祖的行宮,到了雍正年間,才改名為聖因寺。
相關內容
杭州寺廟,最出名的就是靈隱寺,外地遊客來杭必去西湖和靈隱寺。靈隱寺位於杭州西湖靈隱山麓,處於西湖西部的飛來峰旁。靈隱寺又名「雲林禪寺」,始建於東晉(公元326年),到現在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是我國佛教禪宗十剎之一。
當時印度僧人慧理來杭,看到這里山峰奇秀,以為是「仙靈所隱」,就在這里建寺,得名靈隱。後來濟公在此出家,由於他游戲人間的故事家喻戶曉,靈隱寺因此名聞遐邇。五代吳越國時,靈隱寺曾兩次擴建,大興土木,建成為九樓、 十八閣、七十二殿堂的大寺,房屋達1300 余間,僧眾達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