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杭州在哪裡
杭州,簡稱杭,是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市,浙江省第一大城市,長三角副中心城市、華東地區中心城市之一,長三角南翼金融中心,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傳媒、通信和金融中心,華東地區重要的經濟、科教、文化、金融中心及交通、通信樞紐,杭州都市經濟圈核心城市。
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距今5000年前的餘杭良渚文化被譽為「文明的曙光」,自秦設縣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五代吳越國和南宋在此定都,元朝時曾被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贊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公安部授權的口岸簽證城市,國家旅遊局確定的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自古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杭州是世界休閑博覽會、中國國際動漫節和中國國際微電影展的終身舉辦城市,是中國主要的會展城市之一,如今杭州正在以「城市東擴、旅遊西進,沿江開發、跨江發展」為總體發展目標,由「西湖時代」向「錢塘江時代」大步邁進。
② 2010杭州哪個地區發展最快
高新(濱江)區,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於1990年3月,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高新區,目前是浙江省唯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濱江區1996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2002年6月,杭州市委、市政府決定調整高新區和濱江區管理體制,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全交叉兼職,既按開發區模式運作,又行使地方黨委、政府職能。管理體制調整後,杭州高新開發區(濱江)總規劃面積85.64平方公里,其中江(錢塘江)北區塊11.4平方公里,毗鄰眾多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是高新技
濱江區
術的創新源和中小科技企業的孵化器。江南區塊73平方公里,沿錢塘江而建,與西湖隔江相望,是杭州未來的城市副中心和科技城。全區人口19萬。
高新區(濱江)具有五方面特點:一是體制創新。杭州高新區作為國家級高新開發區,享有國家特殊的優惠政策。濱江區作為行政區,具備一級政府的各項職能和市委、市政府賦予的「辦事不過江,收入歸濱江」的特殊政策。兩區管理體制調整後,高新區(濱江)按照「小機構、大服務」和「精簡、統一、效能」原則設置黨政機構,將原兩區疊加的37個機構精簡到25個,原兩區的優惠政策得到疊加。二是區位優越。沿江依橋,交通便捷,至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僅15公里路程,滬杭甬高速公路擦境而過。杭州城市區劃調整後,高新區(濱江)位於杭州城市新版圖中心,尤其是隨著市行政中心的東移和「沿江開發、跨江發展」戰略的實施,高新區(濱江)成為杭州市實現錢塘江兩岸共同繁榮的戰略要地。三是人才雲集。濱江區與浙江大學等高等院校、中國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它們為濱江區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和高素質人才。2005年引進各類人才1.5萬人,其中高級人才1046人,本科以上人才9845人,分別比上年增長48%。濱江區已經成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一方熱土,既涌現出如士蘭微電子、恆生電子、信雅達等一批國內科技人員創辦的上市企業,也涌現了以全國最大的留學人員創辦
企業——UT斯達康為代表的一批留學人員創辦的高科技企業。四是產業集聚。濱江區已成為浙江省最有影響的科技創新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區域,軟體產業基地、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留學人員創業園、動畫產業基地、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等先後成為國家級的產業基地。目前杭州高新區(濱江)擁有近五千家企業,其中來自美、英、日、韓等32個國家的外商投資企業445家,外商總投資27億美元。五是環境優化。近幾年來,按照「構築天堂矽谷、建設科技新城」的總體要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 「平安濱江」、「清潔濱江」等工作,全區生態、居住、政務、人文、治安等環境不斷改善,為全面打造「天堂矽谷」提供了良好的創業環境。
濱江區
ISO14000國家示範區創建工作通過國家環保總局和科技部的聯合檢查驗收,濱江區成為第六個獲此「國際綠卡」的國家級高新區。
2005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50.6億元,比上年增長18.6%;技工貿總收入912億元,比上年增長29%;財政總收入37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億元,比上年增長21%。全區新批外商投資企業82家,合同利用外資5.3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6.5%;實際利用外資2.5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1%;協議引進內資53.1億元;實際引進內資30.6億元;出口總額2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9.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6%。
③ 杭州市濱江區是個什麼區啊
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於1990年3月,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高新區,目前是浙江省唯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濱江區1996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2002年6月,杭州市委、市政府決定調整高新區和濱江區管理體制,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全交叉兼職,既按開發區模式運作,又行使地方黨委、政府職能。管理體制調整後,杭州高新開發區(濱江)總規劃面積85.64平方公里,其中江(錢塘江)北區塊11.4平方公里,毗鄰眾多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是高新技術的創新源和中小科技企業的孵化器。江南區塊73平方公里,沿錢塘江而建,與西湖隔江相望,是杭州未來的城市副中心和科技城。全區人口19萬。
④ 杭州靠近哪個城市
杭州離湖州市、嘉興市、紹興市、金華市、衢州市都比較近的。
1、湖州市
湖州市,浙江省下轄地級市,是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地處浙江省北部,東鄰嘉興,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瀕太湖,與無錫、蘇州隔湖相望,是環太湖地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處在太湖南岸,東苕溪與西苕溪匯合處。下設2區3縣。
2、嘉興市
嘉興, 浙江省轄地級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東臨大海,南倚錢塘江,北望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運河縱貫境內,是長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
3、紹興市
紹興,浙江省轄地級市,位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是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和生態旅遊城市、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
4、金華市
金華位於浙江省中部,東鄰台州,南毗麗水,西連衢州,北接紹興,與杭州接壤,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著名景點有雙龍洞、橫店影視城等。春秋時屬越囯;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婺州路;1985年5月,撤銷金華地區,原金華地區升為地級市。
5、衢州市
衢州是浙江省轄地級市,位於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金衢盆地西端,與杭州接壤,截至2017年底,總面積8844.79平方千米,下轄17個街道、44個鎮、39個鄉,有「神奇山水,名城衢州」之稱。
湖州市、嘉興市、紹興市、金華市、衢州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湖州、網路——嘉興、網路——紹興、網路——金華、網路——衢州
⑤ 杭州的市中心在哪裡
杭州市主中心2個,一個是延安路及近西湖地區(武林廣場、湖濱、吳山廣場);一個是沿江地區城市中心,主要包括錢江新城和錢江世紀城。分別代表杭州的西湖時代和錢塘江時代。
2016年修訂的《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明確了杭州的公共中心,分為四個層級:城市主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次中心-居住區級中心。
城市副中心6個,分別是江南副中心、臨平副中心、下沙副中心、大江東副中心、未來科技城副中心和城北副中心。
城市次中心18個,包括城東新城、之江、九喬商貿城、浦陽、蔣村、杭州南站、黃龍等。
(5)杭州副中心在哪個區擴展閱讀:
杭州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人間天堂」之美譽。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林木、畜禽種類繁多,種植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種260多個,杭州蠶桑、西湖龍井茶聞名全國。全市森林面積1635.2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4.77%。
國家一級陸生野生動物有10種,二級64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3種,二級18種。礦產資源有大中型的非金屬和金屬礦床。臨安、昌化出產的雞血石,為收藏石和印石中的珍品。
⑥ 杭州屬於哪個省份哪個市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東南重要交通樞鈕。杭州經濟發達,有「錢塘自古繁華」之稱。2008年GDP為4781.16億元,人均GDP為70832元(以08年末戶籍人口計算),均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二位,08年綜合實力為全國第六位。全市面積15984平方千米,其中市轄區3451平方千米。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達796.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677.64萬人。在戶籍人口中,農業人口336.88萬人,非農業人口340.76萬人。轄8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共有57個街道、110個鎮、39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678個社區、65個居民區、3666個行政村;其中市轄區共有44個街道、49個鎮、3個鄉,597個社區、4個居民區、807個行政村。
⑦ 杭州哪個區最好為什麼這么說
餘杭區,經濟發展迅猛。
2013年餘杭區的全年GDP還只是934.41億,如今三個季度的GDP就已經達到了1547.4億元,餘杭的發展多麼迅猛可想而知。
⑧ 杭州下沙經濟開發區屬於什麼區
杭州下沙經濟開發區屬於下沙區,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國家級開發區。
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杭州開發區)是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國家級開發區,行政管轄面積104.7平方公里,轄區人口40萬。
目前在34平方千米建成區已構建了完善的基礎設施、優美的園區環境、便捷的生活設施、高效規范的政府服務。曾被日本貿易振興機構評為中國75個城市開發區投資環境最佳開發區,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多家機構聯合評為跨國企業投資的最佳開發區。
(8)杭州副中心在哪個區擴展閱讀: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開發區)成立於1990年,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開發區,是集工業園區、高教園區、出口加工區於一體的綜合性園區,也是杭州市三大副城之一,委託管理下沙和白楊兩個街道,轄區人口約45萬人。
經過20多年的開發建設,開發區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業績,成為杭州市重要的產業集聚區和城市副中心,綜合競爭力多年位列全國國家級開發區第一方陣。
獲得跨國公司最佳投資開發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國家低碳產業園區、生物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核心區、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開發區圍繞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率先發展的總體要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集聚領先、產城融合」三大戰略,全面推進「大引擎驅動、大產業培育、大平台構築、大環境優化」四大工程。
努力推動經濟提升質效、城市提升品質、社會提升水平,各項事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充分體現了國家級開發區的龍頭、示範、帶動作用。
產業質效持續提升。堅持把發展實體經濟作為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充分發揮杭州工業經濟「主平台」作用,不斷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和水平。
已形成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葯、現代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主導產業,集聚了松下、東芝、默沙東、康師傅等一大批行業骨幹龍頭企業。全年規上工業銷售產值超過1600億元,總量位列杭州各區(縣、市)前列;產值億元以上企業近200家。
同時,積極搶抓市委、市政府實施「一號工程」的重要機遇,立足開發區實際,大力推進「一園一谷一港」(跨境電子商務示範園、智造谷、信息港)建設,加快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智能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進一步優化了產業結構,提升了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