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很多城市再起地王,房價真的會止跌反彈嗎
房價要跌?這個消息自打出現以來就不切實際,每每這樣說不漲都算是謝天謝地了。對於房價來說真的很難把控,需求高不會降下來。沒錢的抓不住時間,有錢的都買房子理財了。房子確實是國民問題,止跌反彈的幾率也是有可能的。
總得來說房價不會輕易的進行反彈,畢竟這些經濟因素都有把控。政府因素和投資效果都會預測,通過因地制宜的政策,中國市場的房價問題也是會得到控制。如何健康發展房價市場,還是得看看經濟發展效果和政策趨勢。
Ⅱ 杭州試點地塊現房銷售,南京部分地塊不得合作開發
8月26日,廣州、杭州等地同時發布第二批集中供地掛牌出讓公告。相較於第一次集中供地,兩地從地塊競買人的資格要求、購地資金來源、出讓方式等方面進行了調整。而從此前合肥、南京、成都等熱點城市相繼公布的第二輪集中供地公告來看,也均從上述幾方面進行了升級。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首輪集中供地中部分城市的土地溢價高、頭部企業拿地佔比高,有違政策初衷,各城市第二輪集中供地的拍地規則有所調整就不難理解。
「特別是土拍資金來源、馬甲情況不一致等,存在擾亂秩序推高房價的情況。而在房價嚴控的背景下,很多城市要麼土地價格控制不住,要麼變相增加了房企成本,而房企隱形成本的增加最終也會體現在房價里。」
「偷工減料」能防住嗎?
「競品質」將成為新一輪集中供地的焦點。
具體來看,杭州首次在十城區推出「競品質」試點地塊,採取一次性公告和線下「競品質」、線上「競地價」兩階段操作方式,且試點地塊全部實行現房銷售,通過竣工備案等驗收手續並通過政府組織的履約監管核驗後方可銷售。
合肥包河區BH202105號和經開區JK20號地塊採取「價高者得 投報高品質住宅建設方案 搖號」,當競價達到最高限價時,仍有其他競買人願意繼續參與競買的,則轉入競高品質商品住宅建設方案階段,參加投報的競買人需在現場遞交參加高品質商品住宅建設方案申請。
而相較於「競品質」,南京、成都則更進一步,在土拍階段直接「定品質」。
南京此輪出讓地塊按「限房價、定品質、競地價」方式出讓,當網上交易達到最高限價須通過搖號確定競得人的地塊,對商品住宅預售條件提高至完成住宅部分投資額的50%,且部分地塊不得合作開發。所謂「不得合作開發」,是指「該地塊不得聯合報名競買、不得合作開發,競得土地後,競得人可以按現有規定成立項目公司,但競得人須持股100%,且股權不得轉讓」。
成都則不再以競配建並自持固定體量租賃住房或續競自持租賃住房面積比例方式進行拍賣,這也是6月7日成都發布《成都市新建商品住宅技術管理規定》,對成都市新建商品住宅項目的質量、品質、使用功能等進行詳細的明確後,首次把「定品質」與土拍掛鉤。
「競品質是在房企綜合成本不斷上漲但房價嚴格控制的背景下,防止房企為了變相降低成本,而偷工減料來降低項目品質。這是影響老百姓生命和財產的民生問題,一定會嚴控。」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衛指出。
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與其持有相似觀點。在他看來,「定品質在於防範房企因快周轉帶來產品品質下降,損害消費者權益;其次,可以剔除一部分實力不足的房企,促使房企注重產品力以及項目品質。此舉對房企也是新的考驗,尤其是資金實力與去化能力。」
中小房企機會來了?
始於今年2月的「兩集中」政策,旨在分流房企拍地資金,給地價降溫。
「三道紅線和房貸集中度管理,限制了企業惡性加杠桿,但土地市場激烈競爭的制度環境仍有待改革。」中信證券此前在研報中稱,從制度上來說,土地市場的改革可以說是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最後一塊拼圖——「內卷化」競爭將因此結束。
但從第一輪集中供地執行情況看,不僅沒有達到降低地價預期,甚至很多城市的溢價率和成交土地價格都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比如,招商蛇口以32.5億元競得重慶沙坪壩區西永組團一宗商住地塊,溢價率高達129.98%;武漢東西湖區地塊全部溢價成交,且連續兩次刷新該區樓面價;廣州黃埔軍校小學地塊成「馬甲」專場,參與「圍獵」房企多達320家。
中原方面的數據顯示,第一輪集中供地的22個城市合計出讓住宅土地達802宗,合計土地出讓金達10530億元,平均土地溢價率為14.7%;平均樓面價為10002元/平方米,同比2020年上漲15.1%。22個城市裡,最高的是重慶,溢價率高達36.23%;其次是廈門和杭州,溢價率都在20%-30%之間。
集中供地的初衷,大家好像都忘記了。沒有經歷過任何試點的第一輪集中供地,以實際行動走向了政策初衷的反方向。
因此,第二輪集中供地最新公布競拍規則的幾個城市都對溢價率進行了調整。
杭州對土地上限價格進行了調整,一般地塊溢價率上限為15% ,「競品質」宗地的溢價率不高於5%;南京將競拍最高溢價率由之前的30%下調至15%;盡管成都未明確規定最高溢價率,但根據宗地的「拍賣起叫價」和「土地最高限價」測算,在成都第二輪集中供應的75宗地塊中,絕大多數地塊溢價率未超過10%。
「對房企來說有利有弊,優勢在於控制溢價率等於控制了土地成本,高價地王現象會有明顯減少,增加了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間。」宋紅衛分析指出,另一方面則是對房企資金要求更為嚴格,這與三道紅線是一致的,防止房企變相加杠桿,增加風險。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杭州還是成都,在最新發布的公告中均對拿地企業資金來源進行了規定,要求競買資金須為合規自有資金,若經審查不符合要求的,將取消意向競買人的競買資格。
「這是一種管理房企土地前融的行為,避免不正當或過度使用金融杠桿進而帶來行業發展的風險和隱患,如過度拉升土地市場熱度、炒高地價等行為,同時徹底打擊以投資為目的開發企業擾亂行業穩定發展。」潘浩分析指出,這是從政府層面進行的一次行業篩查,資金實力不足以及資金運轉不健康的企業將逐漸退出市場。
Ⅲ 一線城市地王頻出 風險隱現
針對三四線城市的明顯過剩風險,2015年以來,標桿房企開始全面回歸一線城市和二線核心城市,這些城市的土地價格也水漲船高。不過,在一線城市地王頻出的同時,也暗藏著不小的風險。
針對三四線城市的明顯過剩風險,2015年以來,標桿房企開始全面回歸一線城市和二線核心城市,這些城市的土地價格也水漲船高。不過,在一線城市地王頻出的同時,也暗藏著不小的風險。
地王頻出
79907元/平方米!去年12月25日,深圳尖崗山出讓的某地塊樓面價成功刷新了去年10月22日北京豐台花鄉地塊創下的7.5萬/平方米的樓面價,成為2015年全國的樓面價地王。
與深圳相似,北京和上海也是地王頻出。近期的上海土地拍賣會,「碧桂園+東原+平安」三家聯合體以23.1億元競得奉賢區南橋新城地塊,成交樓面價14597元/平方米,溢價率為62.19%,這個拍賣的土地樓板價和周邊的二手房價相差無幾。
在北京,根據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的統計,住宅類土地樓面價超過3萬的地塊2015年高達22宗,占所有住宅土地49宗的45%。而在2014年52宗住宅土地中樓面價超過3萬的只有9宗,佔比為17%。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目前北京樓面價超過房價已經成為常態。北京已經出現了遍地地王的現象,雖然地王不完全代表未來市場售價,但如此多的地王集中出現,未來房價很難不受到影響。隨著北京地價的攀升,未來新上市的商品房定價會出現高端化趨勢,而很多過去認為是非豪宅區的區域將會供應大量的豪宅項目,對市場定價有明顯影響。
一線城市之外,南京、杭州、福州等二線核心城市也同樣出現土地成交熱潮,高總價地、高單價地亦頻頻刷新歷史紀錄。例如,2015年12月21日,福州市第十四次土拍會上,經過82輪拼搶,魯能集團以總價32.3億元競得北三環外的五四北區域原天宇開關廠地塊,樓面價14926元/平方米,溢價率達134%,五四北區域「地王」誕生。
風險隱現,開發商更加謹慎
一方面是一線城市和二線核心城市火爆的土地市場,另一方面卻是全國土地出讓金大幅下降的局面。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11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989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3.1%,降幅比1~10月份收窄0.7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6409億元,下降26.0%,降幅擴大0.8個百分點。
為什麼在土地出讓金大幅下降的同時,一二線核心城市的地價卻節節上揚?這是因為,在目前廣大三四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面臨高庫存壓力的情況下,主要房企都將資金集中到一線城市和核心二線城市爭奪,而這些城市不超過20個,佔全國城市的比例相當之小。
對開發商而言,未來可供選擇進入的城市和空間已經越來越小。在這種情況下,土地市場的價格自然也就水漲船高。張大偉預計,房企拼搶一線城市土地,已經普遍出現了地價超過房價的現象,預計2016年,一線城市土地競爭將依然白熱化。
不過,在瘋狂的土地市場背後,未來一線城市的樓市也蘊含著一定的風險,不少開發商都對此表示將更為謹慎。
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來自福建的上市房企泰禾集團曾在北京、上海兩大一線城市大舉拿地引發廣泛關注。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采訪時介紹,泰禾2013年和2014年總共拿地花了350億,如果到2015年再去拿,可能要700億。黃其森說,未來泰禾仍堅定看好一線城市的前景,2015年泰禾拿了六塊地,除了杭州一塊外,其他全部位於北京、上海和深圳。一線城市的經濟承載力仍很強。
不過,黃其森也表示,2015年泰禾在土地市場不像前兩年那麼激進了,因為很多地方地價跟前兩年比翻了一番,「我們現在非常審慎,我們只在適合的城市拿適合的地塊。」
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對北京、上海的房地產前景的判斷頗為審慎。他解釋稱,主要是因為北京、上海「沒法弄,一算就賠錢」。過去他覺得北京、上海什麼地都能拿,現在覺得要避免掉進高價地的「坑」裡面。
張大偉認為,在2015年以前,盡管也出現很多地王,但當時的樓面價都沒有超過周圍在售房價,因此風險相對要小很多。但2015年以來,由於三四線城市實在太差,大量資金都進入到一二線城市。這種資金推動下的地價不冷靜,會導致2016年下半年後出現一個泛豪宅化的趨勢。因為這些地王要到2016年下半年後才會開始入市,到時候房價要達到現在的一倍以上才能回本,但這樣的價格是很多區域所接受不了的。「因此這些問題將會在2016年下半年後爆發出來。」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1-10,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領取看房紅包,百元現金直接領
Ⅳ 買下地王大廈要多少錢
騰訊總市值超過3000億港元,排在谷歌和亞馬遜之後,位居全球第三位,而馬化騰個人身價則超過300億元,資產36億美元。且騰訊已是中國第一大互聯網公司,市值突破400億美元。
地王大廈建築面積266784平方米,均價23000元/平方米。這樣看的話,一棟樓應該是6136032000,61億多人民幣。
這樣說,馬化騰光是個人資產就足夠買下約4棟地王大廈了
Ⅳ 地王大廈亞洲第幾,世界第幾
地王大廈目前亞洲排名第十
阿聯酋迪拜塔:這座160層的摩天大樓高達828米
2.台北101大廈:508米,地上101層,地下5層。
3.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建築主體高度達到492米,101層,比鄰金茂大廈。
4.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大廈雙峰塔:樓高452米,地上88層
5.南京紫峰大廈:紫峰大廈地下4層、地上到燈塔是381米、89層,而從燈塔底部到塔尖則有69米6.京基100(KK100),原名京基金融中心(KingKey Financial Center),樓高441.8米,共100層,是目前深圳第一高樓、中國內地第四高樓、全球第十高樓
7.上海金茂大廈:塔樓高420.5米,88層
8.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國金二期」樓高420m,總層數88層
9.中信廣場大廈:廣州中信大廈,樓高83層,391米。
10信興廣場地王大廈:深圳市地標建築信興廣場地王大廈高384米,81層。世界上排名需要在降一位,排名11
Ⅵ 以前聯通地王卡是40G專屬流量吧怎麼變成30G了
根據產品政策的調整,自2020年11月1日起入網的新用戶或套餐變更為騰訊王卡的老用戶,將享受新的套餐內容,也就是專屬定向流量調整為30GB,200GB流量封頂。具體的專屬流量詳情以騰訊王卡官方公眾號「王卡助手」宣傳為准。
Ⅶ 近期房企布局二線城市地王頻現 為何要布局二線城市,房價要大漲嗎
地價高企,地王頻現,樓面價常常超過在售房價,一線城市風險隱現,而三四線城市又面臨高庫存壓力,在此情況下,二線城市正成為不少開發商布局的重點。
重點布局二線
1月13日,經過兩個多小時47輪競價,佛山禪港路西側、橫三路兩側商住地最終由深圳市創潤房地產有限公司(下稱「創潤房產」)以9.61億元獲得,樓面價4768元/平方米。創潤房產為融創(深圳)房地產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這也是融創首進佛山。
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在1月初的媒體會上說,目前融創將二線城市作為戰略布局的重點。2015年,除了繼續聚焦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杭州之外,融創又進入了成都、南京、武漢、西安、濟南等8個核心二線城市。
2016年,在華南區域,融創將重點進入廣州及其周邊的6個城市,如珠海、中山、佛山、東莞。融創在布局華南區域的時候,近日就把佛山作為第一站,選擇了禪西綠島湖片區。
同樣聚焦二線城市的還有正榮集團。正榮集團總裁助理兼投資發展部總經理肖春和日前表示,希望參與長三角各個城市的土地拍賣,並伺機進入合肥、廈門等城市。正榮集團去年底先後在蘇州、福州拿地。
為何房企要重點布局二線城市?這是因為三四線城市面臨巨大庫存壓力,開發商紛紛回歸一二線,而一線城市雖然市場很大,但無奈在各大開發商激烈競爭之下,地王頻出,樓面價超過在售房價,已經暗藏不小的風險。
「一線城市現在是市場沒風險,拿地有風險。」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房地產涉及的領域主要是兩大部分,即拿地和賣樓。「賣樓這一端的話是一二線沒有風險,而拿地的話是一線城市有風險,因此只能重點布局二線城市。」
孫宏斌稱:「如果北京、上海地價跌下來了,我們就在北京和上海繼續拿地,如果地價繼續漲,就會快速完成二線核心城市的布局。」他還說,「過去我看北京和上海,是什麼地都可以買,現在我看北京和上海,是什麼地都不能買,地價漲得太快。」
哪些二線城市機會多?
從區域經濟和城市化發展的角度,二線城市也將成為我國城市化的重點區域。北、上、廣、深等超大城市已經到了嚴控城市人口規模的階段,目前我國正在逐步分散北京、上海等超大型城市功能,這些超大城市的邊界也得到嚴格控制。
例如上海「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上海要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綜合各方面研究成果,上海把常住人口不超過2500萬作為長期調控目標。截至2014年底,上海常住人口總數已達到2425.68萬人。在用地方面,將在「十三五」逐年減少建設用地增量,規劃建設用地總量實現負增長。到2020年,要守住3185平方公里的紅線,比原來的規劃目標減少41平方公里。未來五年,上海新增建設用地只有約60平方公里。
一方面是超大城市嚴控城市發展邊界和人口規模,另一方面是三四線城市、中小城市雖然落戶比較容易,但由於產業發展、公共資源的欠缺,難以吸引移民進入。相比之下,二線城市將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北京和上海的城市人口已經達到2000萬左右,確實出現了很多「城市病」。而很多二線城市的人口大約五六百萬,離北京、上海的差距還非常大,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中國一個省區的幅員和人口就相當於一個歐洲大國,所以如果擁有一個500萬~1000萬人口的省會也很正常。」
盡管二線城市存在著較多機會,但分化也相當明顯。其中,由於經濟疲軟,東北和西北的一些二線城市的房屋銷售仍面臨著巨大壓力。另外,一些二線城市盡管經濟發展不錯,但由於過去幾年土地供應實在過多,也面臨著不小的風險。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的《中國50城住宅庫存報告》顯示,截至去年11月,蘇州、南京、合肥、南昌和深圳的存銷比較小。蘇州、南京、合肥這三個二線城市的去化周期僅為5個月。另外,珠海、南昌、鄭州、武漢、濟南、廈門的去化周期也在10個月以下。而呼和浩特、烏魯木齊、長沙、蘭州、西安、沈陽等部分中西部、東北省份的省會城市庫存去化壓力仍比較大。
因此,目前開發投資機會較大的除了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蘇州、南京、廈門、杭州、濟南、福州、青島等人口流入較多的二線城市外,中西部人口大省的省會如鄭州、合肥、武漢、成都等城市也比較被看好。
以人口大省河南為例,該省戶籍人口超過1億,但城市化率仍比較低,城市化還有很大的空間。雖然該省有1000多萬人口流向沿海發達地區,但大部分農民還是要在河南本地實現城市化。在這個過程中,鄭州作為河南省會和省內的單極核心城市,人口的流入必將加快。目前鄭州市區人口只有400多萬,潛力頗大。
不過,張大偉也提醒,雖然總體而言看好二線城市,但二線城市中也有部分城市如南京、廈門、蘇州的市場已經很火,地王頻出,價格接近一線城市,對開發商來說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去年主要是看人口、看成交量、看去化,今年必須要看土地價格。因為即使有市場,但土地價格太高就存在很大風險。」
Ⅷ 開發商轉戰二線城市搶地 一線城市風險增加
一線城市地價飆升、商品房泛豪宅化的同時,市場風險也在不斷加大。這迫使不少開發商和購房者調轉目光,轉戰二線城市。
2月16日,經過133輪報價,恆大地產以37.71億元競得廣東省佛山市一塊面積為10.9萬平方米商住地地塊,樓面價達9359元/平米,溢價率177.28%,逼近周邊在售房價。
這只是近期二線城市土地受到熱捧的縮影。2015年底至2016年初,南京、杭州等二線城市頻頻拍出天價地王。
1月13日,融創中國以9.61億元價格競得佛山市禪港路西側、橫三路兩側商住地,首次進入佛山。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表示,一線城市土地已經偏貴,融創目前的戰略布局重點在二線城市。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2015年9月底以來的一系列放鬆房地產調控的政策,使得市場回暖並分化,在一線城市尤其是深圳去年接連暴漲後,許多價格窪地已被填平,2016年房地產市場熱點將集中在二線城市。
二線城市地王頻出
三四線城市庫存高企,二線城市卻地王頻出。
去年四季度開始,南京、杭州、成都等二線城市出現土地成交熱潮,高總價地、高單價地頻頻刷新紀錄,這種局勢延續到了2016年。
與2014年、2015年北京上海幾乎包攬榜單的態勢截然不同,在2016年1月份單價「TOP10土地樓板價」榜單上,北京和上海僅佔五席,其餘席位被南京和杭州所包攬。
南京G68地王以最終樓板價為4.2萬元/平方米的價格占據榜單頭席,刷新了南京地王新紀錄,而杭州在榜單前十上亦占據四席。
1月25日,融創以總價30.75億元競得杭州三堡和筧橋宅地,創下杭州樓面價新高。這個價格也接近甚至超過周邊部分樓盤的在售價格,以23268元/平方米的三堡宅地為例,周邊最低的錢江府售價為22851元/平方米。地價創出新高將會帶動周邊樓盤的漲價。
1月份南京、杭州地王頻出,其他二線城市如武漢、合肥、成都、蘇州等城市土地成交也顯著上漲,土拍競爭激烈程度甚至有向一線城市看齊之勢。
以合肥為例,2015年,北京金隅、融創中國、復星地產及葛洲壩地產等房企首次進入合肥市場,北京金隅與融創中國拿下地王地塊,同時招商地產、華夏幸福、龍湖、雅居樂等品牌房企也紛紛表示將進入合肥市場。
二線城市土地市場的火熱與銀行信貸的寬松不無關聯,2015年來的這一輪房地產一二線城市復甦,最主要原因便是信貸的寬松。
分析人士楊科偉認為,1月份二線城市單價地王涌現的最大成因,首先是基於城市火熱的成交支持,而城市之間的庫存壓力分化,以及一線城市的土地供應縮減,更是進一步加劇了二線城市的土地爭奪。「杭州、南京作為二線城市中的翹楚,單價地王的刷新,是趨勢上的必然」。
一線城市風險增加
二線城市出現火爆的苗頭,很大程度上是資金在避險,拿地主體開發商在轉戰市場。
中原地產研究部數據顯示,2015年來,20大標桿房企合計在土地市場投入了3517.13億,而從在一線城市的佔比看,歷史首次突破了50%比例,佔比高達50.74%。
但目前一線城市的土地市場已蘊含不小的風險。隨著金融、保險、地產等機構大量資金進入了一線城市的土地市場,天價地不斷刷新人們的認知,這導致很多地塊的樓面價已經超越了周邊在售房價。
根據中原地產統計,在去年北京供應的49宗商品房住宅用地中,只有300萬平方米是純商品房住宅,其他面積均建設成為保障房等類型物業。而按照300萬平米商品房住宅部分計算樓面價,實際北京2015年住宅用地平均樓面價已經高達3.8萬左右。但同期,北京實際商品房目前成交均價只在3萬左右,這意味著,按照當前地王的成本售價預期,房價在未來2年需要上漲100%以上。
張大偉認為,一線城市土地價格太高,已經蘊含著較大的風險。尤其是這種資金推動下的地價不冷靜,會導致2016年下半年後出現一個泛豪宅化的趨勢。
亞豪機構總監郭毅也持類似觀點,她認為,北京土地市場失控帶來的豪宅集中供應,將導致市場壓力飆升,相關開發商面臨很大的經營風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及投資界人士,均對目前一線城市的地價、房價感到擔憂,尤其是在實體經濟如此之弱的背景下,地價、房價的暴漲缺乏有力支撐。
地產公司也意識到了風險,在一線城市的拿地量開始減少。1月份,一線城市土地出讓面積同比下滑七成,全國佔比僅為12%,也是近5年以來的最低。
與此同時,二線城市成為了房企的香勃勃。以融創、恆大為例,2015年中以來,除了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杭州之外,融創還進入了成都、南京、武漢、西安、濟南等8個核心二線城市。剛剛進入2016年,融創、恆大便接連布局佛山等二線城市。
受春節影響,2月份截至目前,十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南京、重慶、廈門、大連)合計居住類住宅土地簽約住宅土地7宗,平均樓面價高達8872元/平米,刷新了最高月度紀錄,同比2015年2月成交土地成交均價漲幅高達190%,整體土地市場成交走高趨勢明顯,二線城市也越來越熱。
二線城市房價會否暴漲?
地價、房價之間存在聯動效應,拍出地王的二線城市,房價會跟隨暴漲嗎?春節期間,隨著一線城市人群的返鄉,二線、三線城市房價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一些二線城市已經出現房價上漲的現象。以拍出二線城市地王的南京為例,數據顯示,南京新房價格自2015年二季度以來持續環比上漲,2016年1月,價格漲至15036元/平方米,環比上漲1.88%,連續20個月環比上漲,同比上漲8.90%。
除了南京、杭州,以合肥、武漢為代表的新興熱點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供應合理、需求充足,市場供不應求,銷售火熱,市場去化基本無壓力,房價也在穩步上漲。
2016年開年,合肥樓市多個區域就出現了「搶房熱潮」,1月份合肥住房均價首次「破九」,達到9008元/平方米。
研究認為,在政策繼續寬松,降低購房門檻,減輕首付壓力,多方面利好因素刺激下,合肥房價將持續上漲。
不過,一位有多個二線城市開發經驗的廣州大型開發商人士認為,與一線城市不同,二線城市之間分化非常嚴重,市場較熱的只是部分二線城市。而且,絕大部分的二線城市土地供應充足、人口凈流入也遠遠不及一線城市,房價出現像2009年的北京、2015年的深圳那樣的暴漲幾乎不可能。
2016年1月,央行公布數據顯示,貨幣供應1月份大「放水」,1月住戶中長期貸款(房貸)單月高達4783億,而2009年全年僅1.7萬億,1個月相當於2009年的接近3成。
但整體而言,持續多年的貨幣超發,對房價的刺激影響正在越來越弱。如此天量的貨幣刺激,也僅僅拉動了一線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危險信號越來越大。
從2009年的信貸節奏可以看到,在上半年天量放水後,下半年明顯萎縮,這也導致了整體市場的調整。
張大偉表示,雖然總體而言看好二線城市,但二線城市中也有部分城市如南京、廈門、蘇州的市場已經很火,地王頻出,價格接近一線城市,對開發商來說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去年主要是看人口、看成交量、看去化,今年必須要看土地價格。因為即使有市場,但土地價格太高就存在很大風險。」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2-18,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