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錢氏宗祠在哪裡
擴展閱讀
廣州哪裡適合桑拿 2025-07-16 03:15:46
杭州員工體檢哪個比較好 2025-07-16 03:02:36

杭州錢氏宗祠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9-01 07:40:52

㈠ 錢氏由來

[錢氏屬地]
彭城郡,即現在的江蘇省銅山縣。
[錢氏來歷]
根據《通志·氏族略》記載:「顓帝曾孫陸終生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而命氏焉。」也就是說,錢姓是以官名為姓。
[錢氏名望]
據考查,最早出現於史書的錢姓人士,是戰國時代的著名隱士錢丹和秦國的御史大夫錢產。錢氏家族多出產名士文人,例如,唐朝的「大歷十才子」之一錢起,博學多才,尤其擅長作詩,在赴舉時所作的一句「曲終人不見,江山數峰青」至今仍膾炙人口。元初畫家錢選不僅在繪畫方面造詣了得,而且精通音律,也能詩。明末清初的錢謙益的詩文,在當時亦頗負盛名,為人稱頌。清朝嘉定年間的著名學者錢大昕,為當時「吳中七子」之冠,博覽群書,綜合六藝,是一位受人敬仰的名士。
錢氏家族多出名人雅士,但這並不代表錢姓之人在政壇上沒有地位名望。在五代的時候,錢氏家族就有一位十分顯赫的人物活躍於政壇之上,他就是唐末杭州臨安人錢鏐,在位期間,曾興修錢塘江及太湖水利工程,有利於當地農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業文明。
近代以來,錢姓名人也出現了很多,例如,著名的科學家錢三強、錢學森、錢偉長等。而最有名的還當數學貫中西的大學者錢鍾書先生,一部小說《圍城》風靡世界,為當代文學增色不少。
今天,以人口多寡來計算,錢姓在百家大姓中排名第八十九位。
錢姓的起源
「錢」之為姓,原來真的跟錢有關系。
《通志氏族略》上面記載說:「顓頊帝曾孫陸終生彭祖,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
周代的錢府上士,是一種官名,專管朝廷的錢幣,結果顓頊帝的一位叫做孚的後代當了這個官後,就乾脆拿官名當做自己的姓。這就是錢姓的由來,也說明了姓錢的人之所以姓錢,的確是跟金錢有一段淵源。
根據《通志》的這段記載,後人還可以發現這樣一段淵源:原來,姓錢的老祖宗孚,是彭祖的直系孫子,錢、彭原是一家人,所以有些地方,這兩姓是不準聯婚的。
姓錢的人,最早都聚居在下邳一帶,下邳就在現在江蘇徐州的附近,而徐州古稱彭城,兩地非常接近,更為錢、彭兩姓間的密切關系提供了有力的說明。不過,後來姓錢的人都逐漸南遷,所以時至今日,江南的吳興、武進一帶,也有許多姓錢的人。
歷史上,姓錢的人雖然在政治方面未曾扮演過轟轟烈烈的角色,然而,他們卻文人才子輩出,跟他們姓氏的字義截然不同。
最早出現在史書上的,是錢丹和錢產兩個人,他們都是戰國時代人,錢丹是著名的隱士,錢產則是秦國的御史大夫。
到了唐朝天寶年間,江蘇吳興的錢家,出了一名大才子錢起,曾被譽為「大歷十才子」之一。錢起博學多才,他的詩做得尤其好,一句「曲終人不見,江山數峰青」赴舉時被主考官認為有如神助。多年來更是膾炙人口。
在歷代政壇上,姓錢的人雖然未曾扮演過主要的角色,但在五代的時候,出過一位十分顯赫的人物,那就是當時吳越的開國之主錢鏐。他是浙江杭州人,國都就設在杭州。
錢鏐是一位傳奇人物,江南民間有許多關於他的傳說:說他自小與群兒游戲,就懂得把大家編起隊來操練;以及長大後不務正業,販鹽為盜,卻為相士驚為「真貴人也」。他的成功,果然不凡,不但在兵荒馬亂的當世,能成為一方之主,而他的後代,也四世為宋朝(感謝三聯會員「醉清風」報錯)的節度使,威震一方,真可以說是相當顯赫了。
望採納!

㈡ 錢均夫的錢氏家族

在杭州一帶,錢家是一個頗有社會聲望的家族。據說他們是吳越國王錢謬的後嗣,錢均夫是錢鏐的第三十二代孫。南宋以來,特別是明、清時代,曾有眾多的政治家、文學家和著名學者出自這個家族。錢均夫的父輩在杭州經營絲綢。錢均夫是這位沒落絲商的第二子,幼年錢均夫就得到了家庭良好的教育,長大後就讀於杭州求是學院(浙江大學前身),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
錢氏後裔為何經久不衰?據史書記載,錢繆臨終前曾向其子孫留有十條遺囑,這個遺囑世代相傳,激勵著錢氏後人,其內容如下:1.要爾等心存忠孝,愛兵恤民。2.凡中國之君,雖易異姓,宜善事之。3.要度德量力,而識時務,如遇真君主,宜速歸附,聖人雲順天者存。又雲民為貴、社稷次之。免動干戈……7.多設養濟院,收養無業四民。添設育嬰堂,稽察乳媼,勿致陽奉陰違,凌虐幼孩。吳越境內綢綿,皆余教廣種桑麻。斗米十人,亦余教人開辟荒田,凡此一絲一粒,皆民人汗積辛勤,才得歲歲豐盈。汝等莫愛財無厭徵收,毋圖安樂逸豫,恃力而作威。毋得罪於群臣百姓……9.吾家世代居衣綿之城郭,宋高祖之松楸,今日興隆,化國為家。子孫代莫輕棄吾祖先。10.吾立明後,在子孫紹續家風,以明禮教。
錢均夫先生曾說,我們錢氏家族代代克勤克儉,對子孫要求極嚴,或許是受先祖《家訓》的影響吧!

㈢ 錢氏祖先來自哪裡

錢姓的來源與錢有關。相傳,錢姓是一個由掌管錢財的官名「錢府上士」而來的姓氏。《通志·氏族略》記載:「顓頊帝曾孫陸終生彭祖,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因此,這一官職起源於周代,乃是負責錢財的管理和調度。彭祖的子孫孚任職時就拿了官名當作自己的姓,從此就有了錢姓。之後,其子孫後代沿襲了這一稱呼,世世姓錢。從錢姓的來源上看,錢姓是由彭姓分化而來,與彭姓有著共同的祖先。錢姓和彭姓常常自認是一家人,曾有著遇難相幫、互不通婚等共同的約定。事實上,錢姓的祖籍地是下邳(今屬江蘇),與彭姓的發源地彭城(今江蘇徐州)並不在一處。但是,錢姓人一向把彭城作為郡望,其原因也正是由於與彭姓同源的緣故。錢姓之人,最早都聚居在下邳一帶。下邳位一於現今江蘇徐州的附近。徐州古稱彭城。下邳、彭城兩地非常接近,也一定程度上地證明了錢、彭兩姓間的密切關系。後來,錢姓逐漸南遷,分布到長江以南各地區,至今在江南吳興、武進一帶還有許多錢姓人家。廣東、福建一帶,甚至在海外許多華人聚集的地方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 錢姓出自官名,確有金錢淵源 ,「錢」之為姓,原來真的跟錢有關系。《通志氏族略》上面記載說:「顓頊帝曾孫陸終生彭祖,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 周代的錢府上士,是一種官名,專管朝廷的錢幣,結果顓頊帝的一位叫做孚的後代當了這個官後,就乾脆拿官名當做自己的姓。這就是錢姓的由來,也說明了姓錢的人之所以姓錢,的確是跟金錢有一段淵源。 根據《通志》的這段記載,後人還可以發現這樣一段淵源:原來,姓錢的老祖宗孚,是彭祖的直系孫子,錢、彭原是一家人,所以有些地方,這兩姓是不準聯婚的。 姓錢的人,最早都聚居在下邳一帶,下邳就在現在江蘇徐州的附近,而徐州古稱彭城,兩地非常接近,更為錢、彭兩姓間的密切關系提供了有力的說明。不過,後來姓錢的人都逐漸南遷,所以時至今日,江南的吳興、武進一帶,也有許多姓錢的人。 歷史上,姓錢的人雖然在政治方面未曾扮演過轟轟烈烈的角色,然而,他們卻文人才子輩出,跟他們姓氏的字義截然不同。 最早出現在史書上的,是錢丹和錢產兩個人,他們都是戰國時代人,錢丹是著名的隱士,錢產則是秦國的御史大夫。 到了唐朝天寶年間,江蘇吳興的錢家,出了一名大才子錢起,曾被譽為「大歷十才子」之一。錢起博學多才,他的詩做得尤其好,一句「曲終人不見,江山數峰青」赴舉時被主考官認為有如神助。多年來更是膾炙人口。 在歷代政壇上,姓錢的人雖然未曾扮演過主要的角色,但在五代的時候,出過一位十分顯赫的人物,那就是當時吳越的開國之主錢鏐。他是浙江杭州人,國都就設在杭州。 錢鏐是一位傳奇人物,江南民間有許多關於他的傳說:說他自小與群兒游戲,就懂得把大家編起隊來操練;以及長大後不務正業,販鹽為盜,卻為相士驚為「真貴人也」。他的成功,果然不凡,不但在兵荒馬亂的當世,能成為一方之主,而他的後代,也四世為唐朝的節度使,威震一方,真可以說是相當顯赫了。 錢乙:北宋醫學家,博覽醫書,熟讀本草,尤以小兒科著名。 錢大昕:清代著名學者,精通文字、音韻、訓詁,著有二十二史考異,潛研堂文集、十駕齋養新錄等。 秦漢有名臣錢產、錢林;唐宋有詩人錢起、錢惟演。

㈣ 錢氏家族的發展史

錢(Qián 錢)姓源出有三:
1、出自周代有錢府上士官,為彭祖之後代子孫,以官為氏。據宋人鄭樵《通志·氏族略》將錢氏列入「以官為氏」類,說:顓帝曾孫陸終生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焉。據《史記·楚世家》、《姓譜》等所記載,陸終是顓頊的曾孫,他的妻子懷孕三年,剖腹產,生出6個兒子,「三曰彭祖」。彭祖是有名的大壽星,《世本》說他「姓箋,名鏗,在商為守藏史,在周為柱下史,年八百歲。」他的後裔彭孚,在西周任錢府上士(錢府,掌管錢財的官署;上士,官名,周代士有上士、中士、下士)彭孚以官職為姓氏,就是錢氏。因西周建都於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彭孚必在京為官,故錢姓形成於陝西。
2、出自篯姓說。這種說法實際上是第一種說法的變異和補充,據《百家姓考略》所載,相傳彭祖姓篯名鏗,後人以其名為氏,後又有簡化「篯」為「錢」(有學者認為古無「篯」字)。
3、出自他族改姓。據《清朝通志·氏族略》所載,滿族世居爛泥河者為錢姓;據《台灣姓氏源流》所載,清乾隆年間賜台灣土著七姓有錢;又台灣土著塞夏族沙拉灣氏,漢姓為錢;明清時雲南臨安府瓦渣長官司土副長官姓錢,為哈尼族;今彝、蒙古、土家、黎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錢孚。顓頊帝是我國南方早期主要八個姓氏的先祖,有裔孫名鏗,後來封於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因此得了彭姓,彭鏗是有名的長壽者,據說親歷夏商兩代,活了八百多歲,被尊為彭祖。彭祖有孫名孚,西周時擔任錢府上士,其後子孫便以其官名為氏,稱錢姓。他們尊錢孚為錢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由上可知,早期錢姓人的居住之地和分布中心,不外乎關中和今江蘇省北部一帶,而兩者之中,後者更具意義,在秦代及西漢,一些可考的錢姓人主要生活在今江蘇省徐州、邳州一帶,直到西漢末年才有錢遜為避王莽之亂而遷居烏程(今浙江省湖州南),錢林遷居長興陂門里。東漢時錢林裔孫錢敞又遷長城縣(今浙江省長興),還有一支錢姓由旗門將軍錢咸開基,爵封高密侯,生活在今山東半島北部一帶。魏晉南北朝時期,錢咸九世孫錢彌官至輔國將軍、大司農,家於長城,封豫章縣侯;長城人錢寵因功封東遷縣(今浙江省湖州東)開國侯。此外,錢姓還稱盛於吳姓,因而吳興郡也成為錢姓的著名郡望。此期到隋唐,錢姓仍以吳興郡等傳統的幾個居住中心為其繁衍的基地,沒有出現特別的變化。唐代以後,伴隨著臨安人錢鏐及其吳越國的建立,在其國力所及的兩浙十三州之地幾乎遍布其子孫,吳越歸宋以後,由於其子孫中有不少人入仕於宋,則其子孫分布更廣,方有「百家姓」位於第二姓之榮。此期有錢定海由杭州遷上海金山,宋元之際,錢姓已分布於山東、浙江、江蘇、安徽、湖北、湖南、廣東、福建、河南、陝西、河北、山西等地。明初洪武年間,錢姓作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浙江、江蘇、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年),有江蘇太倉雙鳳人錢滋,率其族先遷盛涇,後又分遷外岡、望仙橋、城中(俱為上海之地)等處。明末至清末近三百年間,錢姓人約有八次入墾台灣。國民黨敗居台灣時,又有更多錢姓人遷台,還有的飄洋過海,到東南亞和世界其他地區開拓發展。如今,錢姓在全國分布廣泛,其分布以江蘇、廣東、上海、浙江和安徽等省市為多,上述幾個地區的錢姓約佔全國漢族錢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錢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八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二。

三、歷史名人
錢 鏐:五代政治家,吳越國的創立人,公元907至932年在位。居梁時被封為吳越王。在位期間,曾征發民工,修建錢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閘,以時蓄洪,不畏旱澇,並建立水網區的維修制度,有利於這一地區的農業經濟。
錢 起:唐代大詩人,字仲文,吳興人,天寶年間考中進士,為「大歷十才子」之一,與朗士元齊名,世稱「錢朗」。有《錢考功集》。
錢 易:北宋錢姓成名最早的名人,浙江人,十七歲時考取進士,時人稱他「有李白才」。
錢 乙:鄆州(今山東省東平)人,宋代醫學家,曾任太醫丞。他廣博醫學,精《本草》,有《傷寒指微》、《嬰孩論》、《小兒葯證真寥》傳世。
錢 選:浙江省吳興人,宋末元初著名畫家。擅長人物、花鳥、蔬果和山水。筆致柔勁,著色清麗,自成風格。
錢弘俶:錢鏐之孫,公元948-978年在位,曾配合宋滅南唐。後獻所據兩浙十三州之地歸宋,受封為淮海國王。
錢惟演:臨安(今浙江省杭州)人,錢弘俶之子,北宋累官至崇信軍節度使。博學能文,辭藻清麗。所著今存《西昆酬唱集》、《家王故事》、《金坡遺事》。
錢樂之:南朝宋太史令,元嘉中奉詔鑄造原為東漢張衡創制的渾天儀,後又作小渾天儀。
錢謙益:江蘇常熟人,明萬曆進士,在明清均任高職,博學工詞章,主東南文壇數十年,主張詩要有本,反對嚴羽妙語說。著有《初學集》、《有學集》。
錢陳群:浙江嘉興人,清代大臣,累官至右通政史。善詩,為乾隆賞識,時相唱和,與沈德潛合稱江浙兩大老,有《香樹齋集》。
錢大昕:江蘇嘉定(今屬上海)人,清代考據學家,尤長於史,以考證方法治史。著有《唐石經考異》、《經典文字考異》、《元史藝文志》、《潛研堂文集》等。
錢玄同:浙江吳興人,現代文學家。歷任北京各名校教授,著有《文字學音篇》、《古韻二十八部音讀之假定》等。
錢壯飛:浙江吳興人,中共烈士。曾打入國民黨特務機關組織部總務科,後死於長征途中。
錢學森:浙江杭州人,國防科學家。參加組織領導中國戰略導彈、衛星的研製和發明,是中國系統科學的倡導者。
錢偉長:江蘇無錫人,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力學家。著有《穿甲力學》、《廣義變分原理》等。
錢三強:浙江吳興(今湖州)人,核物理學家。建國後,對中國核工業事業的發展居功至偉。其與錢學森、錢偉長並稱「三錢」。
錢鍾書:江蘇無錫人,當代作家、文學史家、著名學者。長期致力於中國和西方文學的比較。著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文論集《談藝錄》等。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下邳郡:東漢置郡,治所在下邳。轄地北至江蘇邳縣,南至安徽嘉山,東至江蘇漣水、淮安。
彭城郡:西漢改楚國為彭城郡,不久復為楚國。東漢時又改為彭城國,治所在彭城。
吳興郡:三國置郡,治所在烏程。相當今浙江臨安、餘杭一線西北,兼有江蘇宜興縣地。
2、堂號
吳越堂:錢謬是五代吳越開國君王。他在後唐時只是一個偏將。但是他深通兵法,很會打仗,打敗了王郢,消滅了黃巢,剿平了劉漢宏。皇帝因他戰功累累,升他為鎮海節度使。這時董昌造反,他有剿平了董昌,皇帝就封他為越王,後來又封他為吳王。到了梁太祖的時候,封他為吳越王。
此外,錢姓的主要堂號還有:「錦樹堂」、「享彝堂」、「燕詒堂」、「吳越堂」、「萬選堂」、「丹桂堂」等。

五、宗族特徵
1、在我國歷史上,錢姓人士雖說在政治方面未曾扮演過轟轟烈烈的角色,然而卻是文人才子輩出。論其德行,跟他們姓氏的字義截然不同。
2、彭錢為一家,自古以來有彭錢不通婚,遇難相幫的古訓。彭祖活了八百多歲,而唐代錢郎也活了一百七十多歲,人生七十古來稀,而錢、彭二姓卻出現如此人瑞,難言巧合。
3、字行輩份排列有序。如江蘇常熟錢姓一支字行派語為:「世宏澤遠,書啟康昆。」又如雲南昆明錢姓一支字行派語為:「鑄本廣濟遠,宏以宜泰人。」

【錢姓宗祠通用對聯】

〖錢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馬上運槊;
國旁課讀。
——佚名撰錢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自五代吳越王錢文奉善射,能上馬運槊。下聯典出清·錢陳群幼家貧,母陳書故工六法,課讀於紡車旁。

還鄉衣錦;
聚宦添花。
——佚名撰錢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自五代吳越王錢鏐,號所居城為衣錦城。下聯典自北宋·錢惟演,世代官宦,時稱「德星群聚,花添一錦。」

系承錢孚;
望出下邳。
——佚名撰錢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自黃帝裔孫孚,在周為錢府上士,子孫以官為氏。

追芳東越;
紹美西昆。
——佚名撰錢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北宋詩人錢惟演,為「西昆體」領袖人物。

射潮靖海;
廬墓旌閭。
——佚名撰錢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自錢塘大堤,為潮水所毀。吳越王錢鏐命強弩數萬射之,潮退堤成。下聯典自宋·錢堯卿童年喪父,終日守墓,舉為孝廉。

彭城世澤;
越國家聲。
——佚名撰錢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自彭祖為錢孚之祖,堯時封於彭城(今徐州)。錢鏐,五代吳越國王。

澤承周府;
名並錢郎。
——佚名撰錢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錢氏來歷。下聯典指唐·錢起。

銀麋瑞角;
錦樹仙枝。
——佚名撰錢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錢鏐。

彭城閥閱;
蘭水衣冠。
——佚名撰錢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錢氏來歷及郡望。

-----------------------------------------------------------------

〖錢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崔恭人浣青留草;
陳賢母夜績授經。
——佚名撰錢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自清朝刑部侍郎錢誠之女錢孟鈿,善詩,著有《浣青詩草》。下聯典自清·錢陳群之母陳氏,邊紡織,邊教授其子。

里巷相邀傳座酒;
祖宗曾出買燈錢。
——佚名撰錢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五代·錢俶。

述古堂中藏萬卷;
絳雲樓里備千家。
——佚名撰錢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清代藏書家錢曾,藏書室名「述古堂」。下聯典出明末清初詩人錢謙益,家有絳雲樓,藏書宏富。

才多雋永詩名重;
學有淵源道脈長。
——佚名撰錢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唐代詩人錢起,「大歷十才子」之一,有《錢考功集》。下聯典出彭祖,姓錢名鏗,長於導引按摩健身之道。

墨花點毫曉雲濕;
芝草入簾春雨香。
——錢魯斯撰錢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用清代書法家、詩人錢魯斯撰書聯。錢魯斯,字伯垌,武進人。

啟匣尚存歸國詔;
解弢時拂射潮弓。
——佚名撰錢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宋代武肅王錢鎏。

仙鳳玉露爭飄灑;
密竹疏鬆鬥志蒼。
——錢大昕撰錢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用清代著名學者、乾隆進士錢大昕(1728-1804)撰書聯。錢大昕,字曉徵,號竹汀,江蘇嘉定人。治學方面頗廣,於音韻訓詁尢多創見,長於校勘考訂,有《廿二史考異》。

-----------------------------------------------------------------

〖錢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學如牛毛,成如麟角;
言不文典,暮不作經。
——佚名撰錢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用清代書法家錢坫(1744-1806)撰書聯。

名標鼎甲,門閭代代;
秀毓錢塘,兄弟怡怡。
——佚名撰錢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前句典自明代翰林修撰錢福,弦治中試禮部廷對皆第一;上聯後句典自明代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錢升,萬曆殿試第一。下聯前句典自明人禮部侍郎錢謙益;萬曆進士。下聯後句典自宋代秘書監錢昆及其弟翰林學士錢易均為進士。

江上峰青,才藻何如太白;
州中蟹紫,嘯歌不讓次山。
——佚名撰錢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前句典自唐·錢起,工詩,為「大歷十才子」之一。有名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赴舉時,主考官以為「有如神助」;上聯後句典自宋·錢易,以才藻知名。蘇易簡稱錢易有李白才。下聯前句典自宋·錢昆,錢易之兄性嗜蟹,嘗求補外職,希望能到「有蟹無通判」處。下聯後句典自明·錢薇,曾因星變言主失,為世宗所銜恨。又疏諫南巡,被斥為民。歸而講學,足跡不及公府。

陌上花開,鐵券王孫君獨秀;
梁間燕語,烏衣子弟我重來。
——佚名撰錢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採用江蘇省無錫錢氏宗祠聯。上聯「鐵券」,典指五代時吳越王錢鏐,唐昭宗任他為鎮海節度使,賜給鐵券(即鐵契,古代皇帝頒賜給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種特權的憑證。漢代表用丹砂書寫誓詞,從中剖開,朝廷和受賜者各保存一半;唐以後則嵌金,刻有免死等特權的文字),到明代,他的後人還保存著。明代陶宗儀在《輟耕錄·錢武肅鐵券》中說:「我鄉錢叔琛,是錢武肅王的後裔,曾拿出家中所藏的鐵券,開狀像瓦,高一尺多,寬二尺左右,券詞是用黃金鑲嵌的。」下聯「烏衣子弟」,典指豪門望族的後代。「烏衣」,指烏衣巷,在今南京市秦淮河以南,三國時吳國曾在此駐兵,因士兵穿烏(黑)衣而得名。東晉時,因王、謝等大族住在這里,從此聞名。

============================================================

附錄:【錢姓典故、趣事】

〖衣錦還鄉〗
吳越武肅王錢謬早年家境貧寒、生活困窘,後來迫於生計始投身軍旅,未想竟由此發跡,終致割據稱王,佔有吳越十三州土地,成為一方霸主。顯貴後,他決定效仿漢高祖故事榮歸故里,打算好好在家鄉人面前炫耀一下。於是一面下令將家鄉改命為「衣錦軍」,並在故宅舊園基礎上大修宮殿樓閣,窮極壯麗一時,另一面又召聚親朋故舊、鄰里鄉人整日笙歌燕舞,歡宴不休,甚至於把自己幼時玩耍嬉戲的地方披上錦綉彩緞,表示不忘過去。他同時自鳴得意地令鄉人四處傳唱自己的《還鄉歌》,以歌功頌德,家鄉因此蔚為轟動,熱鬧非凡,人稱當年漢高祖劉邦唱《大風歌》時也不過如此。

-----------------------------------------------------------------

〖連中三元〗
錢棨(1743-1799)字湘舲,一字振威,清代江蘇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出身於一個世代書香的門第。錢綮自幼飽讀詩書,勤學不輟,以才華過人遠近聞名。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以鄉試第一的成績中舉為「解元」。相傳他這次及第頗為神奇,當時主考官謝墉深夜閱卷,困頓入夢,恍惚中見到一位仙人授給自己一支巨筆,筆土赫然刻有「經天緯地」四個大字,筆端飾以孔雀毛,光焰奪目。一覺醒來,案上正好放著錢柴的試卷,謝墉想想夢中神仙所授之筆必定就是此人,於是便把他的試卷放置「解首」,即第一名。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錢棨進京參加會考,途中夢見蒼龍彩雲在他面前凌空飛舞,於是他左手按住龍角,右手取筆在龍頭上寫下「奎壁凝暉」四個大字,字剛寫罷,龍即騰空飛去。不久,他便連續摘取了「會元」和「狀元」的桂冠。
錢棨連中「三元」的消息傳出,舉朝震動,乾隆皇帝認為這是滿清開國以來的大喜事,是為「太平盛世」的瑞兆,傳臚三日,乾隆皇帝更親自作《御制三元詩》以示慶賀。其詩雲:

龍虎傳臚唱,太和曉日暾。國朝經百載,春榜得三元。
文運風雲壯,清時禮樂蕃。載咨申四義,敷奏近千言。
詎求止端楷,所期進讜論。王曾如何繼,違弼我心存。

乾隆不僅贊賞他的殿試對策好,文章雖只「近千言」,而內容切實,表述完整,且書法端正,清秀有力。在京的士大夫及四方詩人紛紛賦詩祝賀,「和者數百家」,翁文綱一人就曾作有《三元花歌》、《三元喜宴》詩等四首。後來,翁文綱還特地將這些詩收集起來,匯編成《三元詩集》,並付梓傳世。

-----------------------------------------------------------------

〖錢塘射潮〗
浙江錢塘江自古以來就以風大浪高、破壞力驚人聞名於世,錢塘觀潮很早即為當地一景。唐末五代時,由於連年戰亂,錢塘江堤岸久疏修葺,已是殘陋毀損、破舊不堪了,根本無法繼續捍禦巨潮大浪的沖刷侵蝕,兩岸百姓屢屢流離失所,深受其害,甚至吳越國的都城杭州也受到威脅,時無寧日。鑒於情況緊急,吳越王錢謬下令組織動員境內人民鑿石填江,進行大規模整修。不料當時海潮洶涌澎湃,工程根本無法正常進行。情急之下,錢謬認為這是鬼神作怪,便當下傳令工匠趕造竹箭3000支,並配以羽鏃,命水軍士卒輪番用強弓硬弩對潮施射。海潮竟自慢慢消退,工程得以順利完成,確保了杭州城及其錢塘江兩岸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錢謬也因此備受世人稱頌。 6

㈤ 安微樅陽吳越錢氏祠堂在哪兒

安微樅陽吳越錢氏祠堂在東街啊。

㈥ 浙江錢氏主要人物

浙江錢氏主要人物

原子彈之父錢三強。
錢三強,原名錢稟穹,我國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中科院院士。
錢三強原籍浙江湖州,1913年10月16日,他在浙江紹興出生。父親錢玄同是我國近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青年時期曾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回國後與陳獨秀、李大釗、嚴復、胡適等一批有進步思想的教授一起,投入新文化運動。
導彈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出生於1911年12月11日,祖籍為浙江省杭州市,其父錢均夫早年赴日本求學。1911年回國後,曾任浙江省教育廳長,並與有著現代兵學之父的蔣百里為莫逆之交。由於錢均夫只有獨子錢學森,蔣家答應將三女蔣英過繼給錢家,她就是錢學森後來的夫人。
和核物理專家錢三強不同,錢學森屬於空氣動力學方面的專家。核彈研製成功後,還要依靠導彈運載才能實現飛得遠打得准,而他正是中國導彈事業的研究開創者。

㈦ 錢煦的錢氏家族

杭州錢府一門人材輩出,尤其是錢煦祖父錢鴻業及其子孫在中國現當代學界地位顯赫,影響深厚。 錢煦家族世居杭州,也是唐代末期越王錢鏐的後人。他們家族和錢基博、錢鍾書父子,錢玄同、錢三強父子,錢穆、錢遜父子,錢學榘、錢永健父子一起書寫了中國現當代史上極為罕見的一段家族傳奇……他們都是吳越錢家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