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進行指導中班幼兒如廁
如廁環節是幼兒園與幼兒在家的共通環節,但由於盥洗室環境、人數、成人指導方式的不同,難免會使幼兒產生緊張、不適應的情感。所以在如廁環節中不僅僅要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習慣,更應為幼兒營造寬松的如廁氛圍,成為讓家長放心幼兒在園的理由。那麼,在如廁環節中,教師應該做好哪些工作呢?
1、如廁前的准備
1)如廁時間,合理安排。
(1)根據一日作息安排,如廁時間為點心前、運動後、自由活動、午餐前、睡覺前、起床後、離園前。
(2)如廁時間要有彈性,尊重一些幼兒的自身習慣,教師要懂得察言觀色,避免一些幼兒因為緊張而不敢提出如廁要求。
(3)小班幼兒剛入園時,因為對一日生活時間還未習慣,教師要在每次如廁提醒幼兒,並在其他時間充分地尊重幼兒的如廁需要,不給幼兒造成緊張、恐懼的心理。中班幼兒已對幼兒園生活相對適應,教師要鼓勵幼兒合理安排如廁時間,做到不影響其他活動。大班幼兒應更關注幼小銜接,彰顯自由活動、課間十分鍾等時間段,讓幼兒自主、有效地安排如廁時間。
(4)注重平日引導幼兒了解大小便與身體健康的關系,培養幼兒有需要就及時如廁的習慣。
2)安全環境,保駕護航。
(1)如廁前要保持盥洗室地面乾燥,以免幼兒滑倒,發現問題應與保育員時刻溝通,中大班可以讓值日生事先檢查。
(2)地面貼有排隊指示標記,以免人多造成擁擠。(如小腳印等,教師可根據班級特色進行創設)
3)環境支持,潔凈如廁。
(1)教師可以創設環境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如廁方法。(如在便池兩邊貼有小腳印幫助幼兒正確站位、在弟弟便池中貼有荷葉讓幼兒小便時為其澆澆水,做到專注如廁)
(2)便紙箱要設置於幼兒蹲下蹲下後右手邊的適中位置,便於幼兒拿取自如,並保持便紙充足。小班可提供較柔軟的紙巾,中班可提供事先已對折的便紙,以免便紙過薄擦不幹凈,減少幼兒學習使用便紙的困難,大班可以提供整張便紙,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
4)豐富文化,溫馨如廁
小班如廁可著重營造溫馨的如廁氛圍,減少幼兒如廁時的緊張感,如通過一些幼兒熟悉的卡通形象、動物造型對盥洗室進行布置,在牆壁上、擋板上貼一些暗示圖片,在台盆或窗檯上放一些盆栽、小飾品等,讓幼兒感到親近、放鬆(裝飾品要注重安全性,防止玻璃製品、尖角出現)。
中大班幼兒則可在如廁時加強男女標志文化的渲染,讓幼兒了解男女分開如廁,與實際生活接軌。
2、如廁時的組織
1)要求明確,有序如廁
(1)在盥洗前應對幼兒提出相應要求,如排隊、盥洗室內不奔跑、使用便紙、便前便後洗手等,可以為常規上的也可以是這段時間班級著重加強的問題。
(2)中大班教師可請值日生提前進入盥洗室協助做好維持如廁秩序、沖刷廁所、清理地面以及檢查便後洗手等工作。
(3)為避免盥洗室發生擁擠,教師應分批組織幼兒進入盥洗室。
2)明確站位,分工合作。
班級兩位教師以及保育員需要明確各自的站位以及職責,分工合作,組織幼兒有序如廁。
(1)帶班教師:需站在盥洗室和教室當中,保證每個孩子都在視線范圍內,及時關注幼兒盥洗室遇到的問題,維持幼兒盥洗的有序開展。
(2)配班教師:需站教師中間位置,組織剩餘幼兒的有序活動。
(3)保育員:需站在盥洗室內,及時幫助有需要的幼兒。及時清理盥洗室,保持地面乾燥、整潔、無異味。全日為幼兒提供好充足的清潔用具。(便紙、毛巾等)
3)如廁順序,要求明確。
女孩大小便流程:
①便前用肥皂把手洗干凈。
②站在便池前兩腿分開站穩。
③抓住褲腰,將褲子脫至靠近膝蓋的地方。
④慢慢蹲下,蹲穩排便。
⑤便後用手紙輕輕將尿液擦拭乾凈(擦大便時要從前往後擦)。
⑥抓住褲腰,用力向上提褲子。先提裡面的內褲、襯褲,再提外面的褲子,最後將褲子的兩側、前面和後面整理平整。
⑦沖干凈廁所。
⑧便後洗干凈手。
男孩小便流程:
①便前用肥皂把手洗干凈。
②站在便池前兩腿分開站穩。
③抓住褲腰,用力脫至胯部。
④手扶陰莖,對准便池中心位置小便。
⑤抓住褲腰,用力向上提褲子。先提裡面的內褲、襯褲,再提外面的褲子,最後將褲子的兩側、前面和後面整理平整。
⑥沖干凈廁所。
⑦便後洗干凈手。
㈡ 幼兒園幼兒正確的如廁方法
兩歲前後,是訓練寶寶如廁的適合時機,待寶寶有想要自主如廁的信號發出,例如模仿大人上廁所、穿著尿不濕尿尿或者拉臭臭不舒服、能夠學著自己脫褲子穿褲子等,加上天氣轉暖,寶媽就可以考慮讓寶寶開始學習自主如廁了。
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就是不能急,不能逼,尊重寶寶的節奏,鼓勵為主,少責罰埋怨。不要跟別人的孩子比,看到別人已經戒尿不濕就著急自己的寶寶。每個孩子有自己的規律,只要在正確時間內,都不需要著急的。
我家寶寶即將接近兩歲的時候,我就開始給他講如廁相關的繪本故事,灌輸給他長大了就不需要穿尿不濕了,要學習去小馬桶尿尿拉臭臭哦。讓他向繪本中的小主人翁學習。
然後我會幫他選擇一個適合的小馬桶,但我沒有選擇那些可愛的動物造型之類的,畢竟尿尿拉臭臭也是需要專心的,而且幼兒園的小馬桶可沒那麼可愛,我選擇的是常規的,但顏色會比較艷麗些,吸引寶寶眼球。
開始訓練,我家寶寶穿的是拉拉褲,所以我觀察到他有尿尿的預兆,就會讓他脫了拉拉褲去小馬桶尿。剛開始的時候,寶寶不適應,沒幾天就有些抗拒,不願意用小馬桶,坐小馬桶上拉不出臭臭。這個時候我意識到可能是我焦慮的情緒影響到寶寶,有點急進了。於是我開始放慢訓練的節奏。因為是男寶,所以讓爸爸也參與到訓練中。讓爸爸帶著寶寶一起去上廁所,2歲的孩子是最喜歡模仿,會模仿大人的動作。讓他覺得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象徵著他長大。然後在他每次能夠嘗試到馬桶尿尿的時候就稱贊他,尤其能夠成功尿到馬桶里的時候就獎勵他,表揚他,讓他引以自豪,這樣他就會有動力去繼續保持。
適應一個星期後就開始不給寶寶穿尿不濕了。並且觀察寶寶尿尿的時間,差不多時間的時候就詢問他是否需要尿尿,或者提醒他要尿尿就告訴媽媽或者自己去小馬桶尿。但切不要強迫。戒掉尿不濕大概半個多月,我家寶寶就可以自己自主如廁,整個過程是很順利的。
總結幾點:
1、尊重孩子的意願,只能引導,不能強逼,不能急進。
2、繪本故事引導,親身示範,讓寶寶模仿。女寶由媽媽示範,男寶由爸爸示範。
3、准備好適合寶寶自主如廁的工具和物品,讓寶寶如廁方便舒適。
4、訓練寶寶如廁時要提供他方便脫和穿的衣褲。
5、表揚並且慶祝寶寶每一次成功的自主如廁。
6、一定要有耐性,不要埋怨寶寶尿褲子或者不用小馬桶。
關於如廁的繪本有:
噼里啪啦系列之《我要拉粑粑》
《我也行呀》
《馬桶的故事》
《我的小馬桶》
《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
小熊系列之《拉粑粑》
小豬威比系列之《拉粑粑》
《媽媽我要自己做-拉便便擦屁屁》
《我會拉便便》
《咕嚕嚕,拉便便》
《嗯,我在便便》
等等
㈢ 保育員應怎樣組織幼兒進餐梳洗如廁
首先,你得讓同學都能聽你的話,然後你說得話的有分量,讓小朋友們排好隊,分幾個小組,讓她們依次拿東西進餐
㈣ 幼兒盥洗保育員應該怎麼做
摘要 幼兒盥洗保育員是一份非常不錯的職業,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㈤ 保育員在幼兒入廁時的工作有哪些
(1)允許幼兒隨時入廁; (2)協助教師幫助自理能力差的幼兒; (3)對遺尿及遺屎的幼兒,耐心地為他們更換、清洗衣物; (4)協助教師培養幼兒大小便的好習慣,如會按需要小便,按時大便,大便後自己擦凈,便後用肥皂洗手等; (5)觀察幼兒大小便情況並報告給教師。
㈥ 幼兒如廁的指導方法
一般女孩2歲至2歲半、男孩3歲左右或表現出對上廁所的興趣時就可以開始如廁訓練,親身解釋和示範、光屁股行動、合適的獎勵、如廁訓練便盆輔助等可以幫孩子養成如廁習慣。
關於如廁訓練的科學研究很少,也沒有所謂的「黃金標准」,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即可。以下有一些經驗可以借鑒,「問上醫」將為你詳細介紹,希望能有所幫助。
1.選准開始如廁訓練的時機,識別孩子准備好如廁的跡象
至少12-18月齡後,孩子才有能力控制排尿和排便,通常來說,女孩2歲至2歲半、男孩3歲左右開始如廁訓練比較合適。若滿足以下情況可以開始將這件事提上日程:
孩子表現出上廁所的興趣,比如跟大人去廁所或想沖馬桶;
孩子想大小便時會告訴家長,或者觀察到蹲著哼哼唧唧;
尿濕之後會提示換尿片。
注意還要選孩子沒有便秘、家長有時間、家裡無大事的時候。
2.親身解釋和示範,給孩子做好「熱身」
「正式」的如廁訓練開始之前,先使用以下技巧給孩子熱熱身:
用積極的、對兒童來說友好的方式向孩子解釋「排泄」,比如換尿布時給孩子解釋:「我們身體會把吃喝進去的東西加工一下,然後把垃圾排出來變成大小便」;
讓孩子看大人使用便盆;
每次大小便都帶到廁所,讓孩子知道廁所是排泄的地方;
用洋娃娃或毛絨動物當道具使用便盆,孩子看到自己的「朋友」完成如廁的一系列動作,可以緩解壓力;
練習坐在便盆上,建議在早上醒來後、洗澡和睡覺之前,先去廁所,這能讓孩子盡早適應如廁的時刻表。
3.「光屁股」行動、
孩子20-30個月大的時候,讓他赤裸下半身在家裡亂逛,附近放一個便盆。美國心理學博士 John Rosemond倡導這種辦法,大小便順著腿流下來的不舒服感覺會促使孩子使用便盆。然後將小朋友的便盆放到衛生間讓他進一步養成到衛生間上廁所的習慣。
缺點:家長需要打掃地板。
4.合適的獎勵
贊美可能是激勵孩子的最佳途徑,可給予口頭的誇獎或實際的獎勵:
明確獎勵的原因,「你能坐在馬桶上,真棒!」
獎勵要及時、孩子感興趣,如完成如廁後立刻用巧克力豆獎勵。
5.選擇合適的輔助便盆或馬桶墊
現在兒童便盆功能很多,有些帶有讀書、音樂的功能,且造型可愛,能讓孩子感興趣、願意長時間蹲在上面。下面幾款寶媽們大致感受一下。
小貼士:寶寶終將學會自己上廁所,即使孩子會的稍微晚一些也不要過於緊張和慌張,家長耐心指導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㈦ 保育員簡述如何訓練嬰幼兒大小便
寶寶到了一定的時間段,就需要學會自己大小便。要想讓寶寶自己學會大小便,是需要媽媽及時的對寶寶進行大小便訓練的。很多媽媽其實並不知道如何訓練寶寶自己大小便。那麼怎麼樣訓練寶寶大小便呢?
1.介紹便盆。在訓練寶寶大小便之前,一定要寶寶先熟悉一下便盆,告訴寶寶這是做什麼用的,可以將便盆放在衛生間內,讓寶寶逐漸熟悉。
2.安排合適時間。寶寶大小便訓練最好是在夏天進行,因為這個時間段,寶寶穿衣很少,自己可以容易穿脫,而且寶寶不容易著涼,比較方便。
3.常常提醒寶寶坐便盆。寶寶一旦有便意,就讓寶寶坐便盆,或者是在沒有便意的時候,也訓練寶寶在規定的時間段內坐便盆,比如早晨起床之後訓練寶寶坐便盆,這樣可以養成定時大小便的好習慣。
4.幫助他使用便盆。當寶寶有大小便的需要的時候,寶寶一定要使用便盆,寶寶開始很不習慣,但是隨著寶寶對便盆的熟悉和接受,寶寶是可以很快了解到自己大小便都是需要坐便盆的。
5.對寶寶要寬容。寶寶使用便盆的時候,總會出現一些小意外,比如有的寶寶可能會尿道褲子上,有的寶寶可能會弄到屁股上,媽媽不要訓斥寶寶,要寬容對待,及時給寶寶清洗,更換衣服。
㈧ 保育員在接待幼兒入園時的工作有哪些
入園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第一個環節,很多幼兒園會選擇通過入園,消除孩子們的陌生感和小情緒,同時展現園所的精神風貌。所以這份開學入園接待工作的規范流程
一 環境准備
1. 保育員應提前到班,開窗、通風換氣,調好室溫,准備好飲用水、消毒水。
2. 保育員應提前配備消毒水,做好室內外清潔衛生與物品消毒。
3. 教師按當天晨間活動安排,准備好幼兒活動所需物品。
4. 教師應將《幼兒考勤表》《家長交代事項記事本》與《喂葯委託及服葯記錄表》准備好,放置在幼兒園進門顯眼處。
溫馨提示:
在進行開學環境布置時,老師們可以將孩子們平時的手工作品、園所辦園特色等要素綜合運用到環創設計中,讓家長和孩子感受到新學期幼兒園的新面貌。
二 接待幼兒
1. 園長以熱情、親切的態度主動向幼兒、家長問好,與家長簡單交談。必要時,協助晨檢和接待工作。
2. 接待教師要面帶微笑,熱情地向幼兒及家長問好。彎腰或下蹲擁抱幼兒,並進行簡短詢問和交談。
3. 保健醫生要把好大門晨檢第一關,觀察幼兒情況,檢查幼兒健康狀況。
4. 保育員指導進班的幼兒依次用鹽水漱口、如廁、雙手消毒。
5. 教師主動詢問幼兒在家情況,並填寫《幼兒考勤表》。
溫馨提示:
孩子離開自己熟悉的家和家人,進入幼兒園這么一個全新的環境,不適應是很正常的。面對這些情況,老師可以嘗試這些些安撫幼兒情緒的辦法,有一定效果。例如,親一親,抱一抱,當孩子早上來園時,老師笑臉相迎,以媽媽般的態度親一親,抱一抱孩子,使他們得到身心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