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臨平分區後是不是主城區
現在不是主城區。
杭州主城的劃分之向來茲事重大,牽扯麵廣且復雜,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在本次杭州行政區劃調整前,杭州主城由西湖、上城、下城、拱墅、江干、濱江、下沙組成。
所謂主城即各區財政稅收統一上繳,再由市統籌規劃用於建設主城范圍內的公建配套與公共服務。
沒有產業加持的臨平卻攫取了原餘杭區大部分經濟發展的果實。
回顧原餘杭區的歷史,雖然沒有杭州老五城區的歷史積淀,然而隨著阿里巴巴等一眾互聯網企業的入駐,幸運地趕上了之一波數字經濟騰飛的浪潮。
餘杭區因此實現彎道超車,將製造業起家的傳統經濟強區蕭山擠到身後,常年霸佔杭州GDP排行第一的寶座。
然而,由於種種歷史原因,原餘杭區區政府所在地被設在了臨平。
根據《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中「一主三副,雙心雙軸,六大組團,六條生態帶」的規劃, 臨平被定位成以城市先進裝備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為主,具有區域性商貿物流、旅遊休閑等功能的綜合性副城。
臨平發展
反觀臨平,雖失去了餘杭強大的經濟支撐,但城市骨架早已功成名遂。萬事俱備之下,並入主城後引入產業資源亦將更順風順水。
至於教育方面,大概率也將實行「拿來主義」:名校集團託管亦或開設分校、定向招生等策略下,原餘杭區教育這一短板或將被快速補齊。
雖然短期內臨平、餘杭教育資源仍將繼續與主城不通,但從長遠來看全市教育大同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重磅!杭州市行政區劃調整:設立臨平區、錢塘區
『貳』 2020杭州區域劃分調整
50年代以後,杭州的區域范圍經歷了不斷變化。先是將原有的八區改名為上城區、中城區、下城區、江干區、西湖區、艮山區、拱墅區、廊橋區;其後,艮山區並入下城區,筧橋區並入江干區,中城區大部分並入上城區,小部分並入下城區。1958年4月杭縣撤銷作為杭州市郊區,1960年1月建立錢塘聯社,1961年3月餘杭縣並入杭州錢塘聯社,成立新的餘杭縣。
1990年初,半山區又與拱墅區合並,成立新的拱墅區。1994年,杭州升格為副省級城市。1996年12月12日,杭州市新設立濱江區。屬縣則有蕭山、桐廬、餘杭、臨安、建德、富陽、淳安七個縣(市)。
2001年3月12日,杭州市政府正式。杭州市人民政府駐地遷移圖宣布,經國務院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蕭山市和餘杭市,同時設立蕭山區和餘杭區,與杭州市原6個區一起構成一個新杭州,調整後的杭州新市區由原來的6個區增加到8個區。
2014年12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富陽市,設立杭州市富陽區。富陽區成為杭州市第九個市轄區。2016年10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杭州市人民政府駐地由拱墅區環城北路318號遷至江干區解放東路18號。
(2)杭州調整區劃教育過渡區多久擴展閱讀:
2017年8月1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簽發《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
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浙江省調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7〕102號)精神,撤銷縣級臨安市,設立杭州市臨安區,以原臨安市的行政區域為臨安區的行政區域,臨安區人民政府駐錦城街道衣錦街398號。2019年12月,榮登年度中國城市品牌前10強。
『叄』 杭州市行政區劃調整
法律分析:撤銷杭州市上城區、江干區,設立新的杭州市上城區,以原上城區、江干區的行政區域(不含下沙街道、白楊街道)為新的上城區的行政區域,上城區人民政府駐望江街道望潮路77號。撤銷杭州市下城區、拱墅區,設立新的杭州市拱墅區,以原下城區、拱墅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拱墅區的行政區域,拱墅區人民政府駐拱宸橋街道台州路1號。
法律依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
一、撤銷杭州市上城區、江干區,設立新的杭州市上城區,以原上城區、江干區的行政區域(不含下沙街道、白楊街道)為新的上城區的行政區域,上城區人民政府駐望江街道望潮路77號。
二、撤銷杭州市下城區、拱墅區,設立新的杭州市拱墅區,以原下城區、拱墅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拱墅區的行政區域,拱墅區人民政府駐拱宸橋街道台州路1號。
三、撤銷杭州市餘杭區,設立新的杭州市餘杭區,以原餘杭區的餘杭街道、倉前街道、閑林街道、五常街道、中泰街道、仁和街道、良渚街道、瓶窯鎮、徑山鎮、黃湖鎮、鸕鳥鎮、百丈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餘杭區的行政區域,餘杭區人民政府駐倉前街道文一西路1500號。
四、設立杭州市臨平區,以原餘杭區的臨平街道、東湖街道、南苑街道、星橋街道、運河街道、喬司街道、崇賢街道、塘棲鎮的行政區域為臨平區的行政區域,臨平區人民政府駐臨平街道西大街33號。
五、設立杭州市錢塘區,以原江干區的下沙街道、白楊街道和杭州市蕭山區的河庄街道、義蓬街道、新灣街道、臨江街道、前進街道的行政區域為錢塘區的行政區域,錢塘區人民政府駐河庄街道青六北路499號。
『肆』 2021年杭州區劃調整
法律分析:《2021杭州區劃調整最新方案》中有規定。
法律依據:《2021杭州區劃調整最新方案》 一、撤銷杭州市上城區、江干區,設立新的杭州市上城區,以原上城區、江干區的行政區域(不含下沙街道、白楊街道)為新的上城區的行政區域,上城區人民政府駐望江街道望潮路77號。二、撤銷杭州市下城區、拱墅區,設立新的杭州市拱墅區,以原下城區、拱墅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拱墅區的行政區域,拱墅區人民政府駐拱宸橋街道台州路1號。三、撤銷杭州市餘杭區,設立新的杭州市餘杭區,以原餘杭區的餘杭街道、倉前街道、閑林街道、五常街道、中泰街道、仁和街道、良渚街道、瓶窯鎮、徑山鎮、黃湖鎮、鸕鳥鎮、百丈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餘杭區的行政區域,餘杭區人民政府駐倉前街道文一西路1500號。四、設立杭州市臨平區,以原餘杭區的臨平街道、東湖街道、南苑街道、星橋街道、運河街道、喬司街道、崇賢街道、塘棲鎮的行政區域為臨平區的行政區域,臨平區人民政府駐臨平街道西大街33號。五、設立杭州市錢塘區,以原江干區的下沙街道、白楊街道和杭州市蕭山區的河庄街道、義蓬街道、新灣街道、臨江街道、前進街道的行政區域為錢塘區的行政區域,錢塘區人民政府駐河庄街道青六北路499號。
『伍』 杭州分區後學區升學政策有變化嗎
法律分析:各區原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普惠性幼兒園招生學區(服務區)保持穩定,原則上學區(服務區)不作調整。合並後的新上城區、新拱墅區內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按新區范圍招生。餘杭分區後設置過渡期,區內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和高中學校在過渡期內,仍按原餘杭區范圍招生。具體過渡期時間待下一步深化研究後向社會公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三十七條 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學校和有關行政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障女子在入學、升學、就業、授予學位、派出留學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陸』 杭州劃區什麼時候調整
杭州未來區劃是否會調整,要看是否有利於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要。
在歷史上,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餘杭區被劃走了下沙、三墩、九堡等地;蕭山被劃走了一塊地成了今天的濱江區。到了2017年,蕭山區大江東又被劃出,獨立成區(建制)。餘杭也是戰戰兢兢地,生怕未來科技城板塊會步後塵。近年兩區發展迅速,2017年蕭山、餘杭GDP為全省縣(區)第一、第二;財政收入則分別為第二、第一,實力強勁,經濟總量總和占杭州全市的3成;從某個角度來說,兩區與杭州市還存在著競爭關系。
(6)杭州調整區劃教育過渡區多久擴展閱讀:
以海寧為例,建國前,海寧屬於杭州;建國後,才劃歸為嘉興;到今天不過70年。既然能劃走,那麼,未來杭州都市圈發展需要,再劃回來也有可能。現在,海寧市加速向杭州靠攏,許村等地與杭州市餘杭區一體化趨勢加速。
而杭海輕軌的建設,則實現了海寧與杭州的無縫對接。既然,海寧存在著可能性,那麼,安吉、德清,甚至未來的紹興市區與杭州市區的一體化也有可能,就像今天正在加速一體化發展的西安市和咸陽市那樣。
『柒』 杭州區劃分調整
法律分析:1、撤銷杭州市上城區、江干區,設立新的杭州市上城區;2、撤銷杭州市下城區、拱墅區,設立新的杭州市拱墅區;3、撤銷杭州市餘杭區,設立新的杭州市餘杭區;4、設立杭州市臨平區;5、設立杭州市錢塘區。
法律依據:《國務院批復同意杭州部分行政區劃優化調整》
第一條 撤銷杭州市上城區、江干區,設立新的杭州市上城區,以原上城區、江干區的行政區域(不含下沙街道、白楊街道)為新的上城區的行政區域,上城區人民政府駐望江街道望潮路77號。
第二條 撤銷杭州市下城區、拱墅區,設立新的杭州市拱墅區,以原下城區、拱墅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拱墅區的行政區域,拱墅區人民政府駐拱宸橋街道台州路1號。
第三條 撤銷杭州市餘杭區,設立新的杭州市餘杭區,以原餘杭區的餘杭街道、倉前街道、閑林街道、五常街道、中泰街道、仁和街道、良渚街道、瓶窯鎮、徑山鎮、黃湖鎮、鸕鳥鎮、百丈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餘杭區的行政區域,餘杭區人民政府駐倉前街道文一西路1500號。
第四條 設立杭州市臨平區,以原餘杭區的臨平街道、東湖街道、南苑街道、星橋街道、運河街道、喬司街道、崇賢街道、塘棲鎮的行政區域為臨平區的行政區域,臨平區人民政府駐臨平街道西大街33號。
第五條 設立杭州市錢塘區,以原江干區的下沙街道、白楊街道和杭州市蕭山區的河庄街道、義蓬街道、新灣街道、臨江街道、前進街道的行政區域為錢塘區的行政區域,錢塘區人民政府駐河庄街道青六北路499號。
『捌』 杭州新區劃分
杭州撤銷上城區和江干區,設立新的上城區;撤銷下城區和拱墅區,設立新的拱墅區;撤銷餘杭區,設立新的餘杭區;設立臨平區;設立錢塘區。
這次優化調整的內容是:杭州撤銷上城區和江干區,設立新的上城區;撤銷下城區和拱墅區,設立新的拱墅區;撤銷餘杭區,設立新的餘杭區;設立臨平區;設立錢塘區。當天,杭州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分別為5個新的區委、區人大常委會、區政府、區政協授牌。
本次調整之前,杭州市下轄10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本次調整總共涉及到5個行政區和1個功能區,范圍廣、力度大。自2019年初開始,杭州就圍繞區劃優化調整陸續開展了一系列必要性研究、風險評估、專家論證以及省、市、區等各個層面、各界人士的意見徵求,最終推動了杭州部分行政區劃優化調整的正式落地。
自1992年以來,杭州共進行了五輪行政區劃調整,市區面積擴大到8000多平方公里。此次部分行政區劃優化調整方案集中了方方面面的智慧,通過合並、拆分、功能區改行政區等方式實現了「存量優化」。
此次優化調整後,杭州市總體建制數不變,仍為下轄10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接下去,杭州市將根據各區政府部門機構職能調整進度,設置一個過渡期,期間各類政務服務照常提供,確保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和市民正常工作生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
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
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玖』 行政區劃調整
那麼,未來五年中國將會如何進行「行政區劃調整」?
在民政部的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到了以下幾點:
第一,以常住人口規模為主要依據,以優化市域空間結構、提高行政效能、完善功能布局為導向,支持中心城市市轄區優化重組。完善中心城市重要經濟功能區行政區劃設置。
第二,審慎調整設區市市轄區規模結構,嚴格穩慎把握設區市下轄縣(市)改區。
第三,在城市群范圍內、重要中心城市周邊地區增設縣級市,打造生態宜居、功能復合的「微中心」,承接中心城市功能疏解,緩解中心城市發展壓力。
第四,穩步有序推動符合條件的縣和鎮區常住人口20萬以上的特大鎮設市。
以上四點,意味著中國的大城市未來將會面臨重大的「行政區劃大調整」。
【1】
大城市「行政區大變局」
「拆大區」
「合並小區」
「功能區升級行政區」
對於中國的超大特大城市來說,未來五年將會面臨「市轄區的優化重組」,民政部的「十四五規劃」已經明確提出這一點。
什麼是「市轄區的優化重組」?
2021年4月,杭州市就進行了一次「市轄區的重組優化」的示範調整,重點就是四招:
合並上城區和江干區,設立新的上城區;
合並下城區和拱墅區,設立新的拱墅區;
拆分餘杭區,分成新餘杭區+臨平區;
錢塘經濟開發區升級成為錢塘區;經過這次調整,杭州市的總面積並沒有實現「擴容」,而只是進行了內部的優化重組:「小區合並」+「大區拆分」+「經濟功能區」升級成為「行政區」。
「小區合並,城區擴容」:把面積小的內城區合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人口密度,相當於給城區擴容。
「大區拆分」:把面積大,人口少的近郊區拆分,提高人口聚集性。
「經濟功能區升級行政區」:把經濟開發區的「錢塘新區」升級成了行政區的「錢塘區」。
杭州市的這次「市轄區的優化重組」非常成功,拉開中國大城市的行政區劃大調整的序幕。
為什麼要這么調整?原因很簡單:
第一,中國大城市傳統的老城區面積太小,人口密度又太高,合並老城區可以有效降低人口密度,提高行政效率。
第二,近郊區的面積設定又太大,人口過於分散,人口密度太低,不利於區域經濟發展和人口產業的集中。
這種老城區和近郊區的「面積」反差太大,導致大城市中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出現了嚴重不平衡,好的行政區太強,弱的行政區太差。
反過來又導致人口和產業過於集中於老城區,「城市病」爆發。
2010年北京已經把宣武並入西城,崇文並入東城,成立了「新西城」和「新東城」,但是目前看東西城的佔地面積還是太小。
比如大興區的佔地面積是西城的25倍,東城的20倍,而人口密度卻只有東西城的20分之一。如果按照杭州市的「市轄區優化重組」的思路,那麼未來北京還是有希望進行下一步的行政區劃調整的:
第一,比如東城和西城是否可以再度合並,並適當擴容,成立新的行政區,這樣一來東西城的人口密度就會明顯下降。
該猜想在2017年曾經一度風傳,後來被官方「辟謠」而不了了之。
在北京新的城市總體規劃中,東西城只是進行了「功能合並」,成為「首都功能核心區」,而且也局限在東西城現有的行政范圍內。
但在總體規劃中,同時也出現了一個四環內范圍的「中心地區」,佔地面積334平方公里,其實就體現了東西城「擴區」的理念。
合並+擴容,人口密度大幅度下降,行政效率提高。第二,亦庄經濟開發區是否可以升級成為「經開區」。
杭州的錢塘新區已經變成了錢塘區,這說明功能區升級成為行政區,是未來大城市行政區劃優化的一個重要方向。
2020年,北京市賦予了亦庄經開區管委會在亦庄新城區域內行使2509項行政權利,意味著北京「經開區」亮相只是「一步之遙」。
同年,亦庄從60平方公里「擴容」成為255平方公里。
2021年亦庄核心區開始「獨立學籍」,常住人口規模超過25萬的「市轄區」人口標准。
因此如果經開區從大興和通州里分離出來,獨立成區並不會有太大的意外,一旦調整將利好舊宮、馬駒橋、台湖等版塊。
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除了以上兩種比較明顯的趨勢外,另外就是石景山區其實也非常小,86平方公里的佔地面積並不太適合單獨成區,行政效率略顯不足。
石景山未來如果可以「聯動」門頭溝,人口容量及產業腹地會更加廣闊。
而房山區顯然又太大了,燕山地區是否可以考慮「獨立」,可能對雙方的發展都會利好。
綜合來看,隨著北京進入新的發展時期,行政區劃優化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心城區「擴容」降低人口密度,近郊區「拆分」實現人口產業聚焦,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此外未來五年,中國大城市「向外擴容」的可能性基本為零,不做增量,只做存量優化,控制大城市的「無序擴張」已經成為基本政策。
也就是說:深圳、上海、廈門等佔地面積較小的中心城市,未來五年「擴容」無望了。
【2】
都市圈增設「縣級市」
常住人口20萬的特大鎮「設市」
北三縣「區劃」有望破局
新北三縣有望到來
在控制大城市「無序擴張」的同時,要扶持都市圈內的「中小城市發展」,原因是承接中心城市功能疏解,緩解中心城市發展壓力。
所以民政部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在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周邊,增設「縣級市」,推動常住人口超過20萬的縣和特大鎮也變成「縣級市」。
這些都市圈的「縣級市」,將會成為人口聚集,產業集中的發展重心,和中心城市一體化,打造中國現代化的都市圈。
從這個角度上看,燕郊和香河都應該設立「縣級市」:
燕郊鎮的常住人口規模早就突破20萬了;
香河縣也已經接近50萬;
這兩個地區早就已經滿足「縣級市」的基本要求。
因此如果按照民政部的規劃動作,北三縣的格局早就應該調整:燕郊獨立,大廠分拆,香河「撤縣設市」,從而形成新的「北三縣格局」。比如是否可以考慮把大廠潮白地區並入燕郊鎮,合並成為新的縣級市「燕郊市」。
調整後,打破了三河和大廠之間的「行政障礙」,燕郊過於密集的常住人口可以向潮白地區疏解,同時燕郊南部和大廠潮白之間大量的斷頭路也可以打通,區域發展「一馬平川」。
目前北三縣的發展面臨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如何打破行政區劃障礙:
燕郊、大廠、香河之間存在大量斷頭路,區域發展嚴重「碎片化」,完全沒有連成一體,相互之間斷裂。
這種格局不改變,北三縣發展速度將會非常緩慢,因此北三縣的行政區劃調整其實也是「迫不及待」。
綜合來看,我們認為未來五年,也就是十四五規劃期間,中國城市的「行政區劃大調整」應該是勢在必行。
因為都市圈時代,城市群時代已經到來,一體化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新潮流,而老的行政區劃確實已經「帶不動」了。
在這種背景下,行政區劃調整是勢在必行的。
而隨著新的行政區劃格局的出現,也會帶來區域房地產格局的巨大變化,新的投資版塊和機會將會出現,這是我們最為關注的焦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