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西湖有兩個什麼塔

杭州西湖有兩個什麼塔

發布時間: 2022-09-04 01:50:46

Ⅰ 西湖中的「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具體指的是什麼

西湖中的「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具體指:

(1)一山:孤山。

(2)二塔:保俶塔、雷峰塔。

(3)三島: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4)三堤: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

(5)五湖:外西湖、西里湖(又稱「後西湖」或「後湖」)、北里湖(又稱「里西湖」)、小南湖(又稱「南湖」)及岳湖。

杭州西湖以其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而聞名中外,被譽為「人間天堂」。湖中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分別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島嶼,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1)杭州西湖有兩個什麼塔擴展閱讀:

西湖除了「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還有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靈隱禪蹤、六和聽濤、岳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萬松書緣、楊堤景行、三台雲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

西湖以其湖光山色和深厚人文底蘊,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的眷顧,因此在文學方面也留下了諸多名篇和典籍。《武林掌故叢編》、《西湖夢尋》、《西湖集覽》與新舊《西湖志》、《湖山便覽》等記載了大量關於西湖和古代杭州的史跡掌故。

Ⅱ 杭州西湖景點介紹

杭州西湖景點介紹

西湖是中國大陸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現今《世界遺產名錄》中少數幾個和中國唯一一個湖泊類文化遺產。以下為您帶來杭州西湖景點介紹,歡迎瀏覽!

一山

主條目:孤山

中山公園原為清朝行宮御花園,1927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公園命名“中山公園”。公園進門迎面石級上書有“孤山”兩大字,其中孤字沒有一點,人們猜測其意為“孤山不孤”。放鶴亭在孤山東北角,為紀念宋朝以“梅妻鶴子”聞名的林逋而建。浙江省博物館在孤山南麓,現有各類文物藏

孤山位於北側外西湖中,海拔35米,面積約0.22平方公里,為棲霞嶺的支脈,也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南宋咸淳《臨安志》卷二十三:“一嶼聳立,旁無聯附,為湖山勝絕處。”今山上林木蔥蔚,多歷代人文古跡留存。孤山東西分別以白堤和西泠橋與湖岸相連,且島上名勝古跡甚多,因此杭州人將“孤山不孤”,與“斷橋不斷”、“長橋不長”並稱西湖三怪。

孤山上主要的景觀包括中山公園、浙江省博物館、文瀾閣、西泠印社、放鶴亭、秋瑾墓、俞樓、慕才亭(蘇小小墓)等。品10餘萬件,2004年1月1日起,開始對公眾免費開放。文瀾閣在浙江省博物館內西北角,清乾隆年間,為存放《四庫全書》,仿北京故宮文淵閣格式改建。西泠印社創辦於1904年,因地近西泠橋而命名,是中國近代著名的金石書畫藝術團體。島內還有杭城老字型大小飯店“樓外樓”,以在西湖活養的草魚烹制“西湖醋魚”聞名。

二塔

主條目:雷峰塔和保俶塔

雷峰塔原名皇(黃)妃塔,又名西關磚塔,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頂上,為吳越國王錢俶為祈求國泰民安而建。雷峰塔原是一座八角形、五層的磚木結構的樓閣式塔,後遇火只留下了磚體塔身。由於傳說雷峰塔的塔磚可以用來驅病強身或安胎,長期有人從塔磚上磨取粉末、挖取磚塊。1924年9月25日下午,幾乎挖空的塔基再也不堪重負,突然全部崩塌。2002年10月25日,重建的雷峰塔落成,建在舊雷峰塔的原址之上,舊塔座部分成為遺址的展示廳,並有許多的文獻資料供人參觀。

保俶塔位於西湖北側寶石山山頂,由元至明、清,保俶塔六次毀壞六次重建。現存的磚塔,為六面七級,是1933年按明末以後的原式樣重建的`,並在1996年更換了朽壞的塔剎構件。是西湖寶石流霞景觀所在,與雷峰塔隔西湖相對,素有“雷峰似老衲,保俶如美人”、“一湖映雙塔”之說。

三島

主條目:三潭印月

小瀛洲(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景區在外西湖西南部水域,包括小瀛洲及其南側三座葫蘆狀石塔,以賞月和水上園林著稱。全島面積約7公頃,水面佔60%。

小瀛洲前身為水心保寧寺,也稱湖心寺,北宋時為湖上賞月佳處,其園林建築和景物布局,在18世紀初已基本形成。清《湖山便覽》卷三:“萬曆三十五年,錢塘令聶心湯請於水利道王道顯,繞灘築埂,成湖中之湖,以為放生之所。三十九年,令楊萬里繼築外埂,至四十八年而規制盡善。”從空中俯瞰,全島如一個特大的田字,構成了“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奇景。島上主要景點包括浙江先賢祠、九曲橋、九獅石、開網亭、亭亭亭、竹徑通幽和我心相印亭。

湖面三塔始建於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蘇軾浚湖期間,所在位置與當今不同。據清初文獻記載,今三塔系清朝康熙年間所建。三石塔頂為葫蘆狀,塔身呈球狀,高出水面2米,中空,環塔身均勻分布5個小圓孔,塔基為扁圓石座。三塔呈等邊三角形分布,每邊長62米。

湖心亭

主條目:湖心亭

湖心亭在外西湖中心。清雍正《西湖志》卷九:“亭在全湖中心,舊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時,寺與塔俱毀。”聶心湯《縣志》稱: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 塔並廢,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復於舊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據此,則舊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湖山便覽》 卷三:明“萬曆四年按察僉事徐廷裸重建,額曰‘太虛一點’,司禮監孫隆疊石四周,廣其址,建喜清閣,但統稱曰‘湖心亭’。國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闌,上 為層樓……。”清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御書“光澈中邊”額。抗日戰爭後,喜清閣舊址先後改建為財神殿和觀音大士殿。1980年在島上刻置“蟲(異體字,為繁體字“風”的中間部分)二”太湖石碑一塊,意指“風月無邊”。

阮公墩

主條目:阮公墩

阮公墩在外西湖中,位於湖心亭西。清嘉慶五年(1800年),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時以所挖葑泥堆疊成島,俗稱“阮灘”。島南北長34米,東西寬33米,面積0.57公頃,長期以來島上無建築,雜樹荒草叢生,成為候鳥棲息地。1952—1958年間疏浚西湖時,島四周加添亂石護岸,面積稍有拓寬。1977年,島四周駁墈,再次擴大面積並加填客土。1981年,又在島上添土1000餘噸,建“環碧小築”。島上有憶芸亭(阮元號“芸台”)、雲水居等建築。1982年,島上開辟西湖第一處垂釣區,遊人可登島品茗、垂釣。1984年起,島上舉辦“環碧庄”仿古旅遊,在西湖夜遊活動中頗受歡迎。叫生態島。

三堤

白堤

主條目:白堤

白堤東起斷橋,經錦帶橋向西,在“平湖秋月”與孤山相接,長約1公里。在唐即稱白沙堤、沙堤,其後在宋、明又稱孤山路、十錦塘。古時白堤以白沙鋪地,後改為柏油路面,兩側廣種碧桃翠柳,是欣賞西湖全景和周邊諸山的最佳觀賞點。

斷橋 (詳見“斷橋殘雪”)位於白堤東首,民間故事《白蛇傳》中,斷橋為白素貞與許仙邂逅之處,因而在西湖諸橋中最享盛名。錦帶橋位於斷橋西,又稱涵碧橋。清雍正《西湖志》卷八:“錦帶橋舊架木為梁,聖祖仁皇帝(指康熙帝)臨幸孤山,御舟由此轉入里湖。”民國三年(1914年)重修。1921年,與斷橋同時改築加設水泥混凝土拱券。為了保護斷橋和錦帶橋不受來往車輛重壓和撞擊,現自斷橋至平湖秋月一段路面禁止機動車通行。所有來往孤山的車輛必須通過西泠橋出入。

蘇堤

主條目:蘇堤

蘇堤舊稱蘇公堤,南起南屏山麓南山路,北至岳王廟東,橫貫湖中,堤長2797米,寬30—40米。蘇堤上共有六座石拱橋,從南往北分別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據考證,疑為“束浦”之訛)、 跨虹。南宋咸淳《臨安志》卷三十三:“元祐中,東坡既奏開浚湖水,因以所積葑草築為長堤,起南訖北,橫跨湖面,綿亘數里,夾道雜植花柳,中為六橋,行者便之……後十年郡守呂惠卿奏毀之。咸淳五年,朝廷給錢命守臣說友增築。……高二丈,袤七百五十丈,廣皆六十尺,堤舊有亭九,亦治新之,仍補植花木數百本。” 清《湖山便覽》卷三:“國朝雍正二年與白沙堤同時修築,五年同植花木。”《西湖新志》卷四:“今乃滿植桑株所謂蘇堤楊柳,斫伐都盡。”1950年,有關部 門加高加寬堤身,並修築沿湖游步道,設置座椅。現蘇堤禁止機動車(電動旅遊車除外)通行。

楊公堤

主條目:楊公堤

楊公堤又稱“西山路”,其走向基本平行於蘇堤,從棲霞嶺西側起,繞丁家山直至南山的長堤。楊公堤在西湖西進工程中,恢復了相對於蘇堤的“里六橋”:環碧、流金、卧龍、隱秀、景行和浚源。現楊公堤路面較寬,設有雙向單車道,中間加以綠化隔離帶,沿路主要為賓館及療養院等設施。主要景緻有曲園風荷、郭庄、劉庄、杭州花圃、金沙港、浴鵠灣、三台夢跡、烏龜潭、茅家埠等。

西湖十景

南宋.西湖十景

主條目: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 之名源出南宋山水畫。南宋祝穆《方輿勝覽》、吳自牧《夢粱錄》均有記載,當時的文人詩詞也多有提及。十景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為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鍾、曲苑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兩峰插雲。至清朝,康熙帝南巡至杭,為西湖十景題字,並將“兩峰插雲”改為“雙峰插雲”;“雷峰落照”(或稱“雷峰夕照”)改為“雷峰西照”;“南屏晚鍾”改為“南屏曉鍾”。但是“西照”與“曉鍾”兩個名稱卻未被人們接受,後人仍沿用南宋舊名至今。此後當地官吏將康熙帝御筆所書,刻石立碑,建亭恭護,至此,西湖十景石碑成為景點標志。乾隆帝南巡杭州,就十景各賦詩一首,鐫刻於碑石陰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廣為人知。

十景名稱不僅用詞貼切,亦對偶整齊(嚴格上並非對仗,對仗還須論格律、平仄)。例如“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曲苑風荷”、“南屏晚鍾”、“雷峰夕照”,其中兩景任意搭配也可成對。“花港觀魚”、“柳浪聞鶯”,或是“三潭印月”、“雙峰插雲”,這些本身也是對偶句或片語,非常工整。

1984年.新西湖十景

主條目:新西湖十景

1984年,《杭州日報》等五家單位發起了新西湖十景評選活動,最後新十景確定為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新十景的特點在於其地理范圍大於舊十景,其中大多數位於西湖周邊群山之中。與傳統的西湖十景一樣,新十景名稱也見對偶。譬如,“九溪煙樹”對以“滿隴桂雨”或“吳山天風”(其中“九”與“滿”均為數詞,較工);“玉皇飛雲”與“寶石流霞”、“龍井問茶”與“虎跑夢泉”、“黃龍吐翠”與“阮墩環碧”等組合亦見工整。

2007年.三評西湖十景

主條目:三評西湖十景

2007年,杭州市政府進行“三評西湖十景”和名稱徵集,靈隱寺等一批景點入圍,成為三評西湖十景。確定為靈隱禪蹤、六和聽濤、岳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萬松書緣、楊堤景行、三台雲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

;

Ⅲ 杭州都有哪些旅遊景點

1、西湖。提起杭州相信人們想到的第一個地方就是西湖,確實西湖作為中國的十大風景區,確實有著它獨特的風景,波光粼粼的湖面,微風輕拂臉頰,坐在西湖邊上,悠然自得,彷彿人間仙境一般,不僅自然景觀美麗。還有許仙白娘子的美麗傳說,斷橋也成了無數年輕情侶的嚮往之地,都渴望在此地能找到真摯的愛情,在中國西湖也有著很高的地位,來杭州最不能錯過的地方。
2、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完成的古代運河,象徵著我國古代人民的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和很多的自然河流不同。京杭大運河有著很強的歷史氣息,似乎站在旁邊就能感受到古代人民的辛苦,能建造這么一個舉世矚目的工程,也是華夏文明的象徵,來這里主要感受的是人文氣息,其實風景也是相當的不錯。
3、雷峰塔。雷峰塔的名頭以前並不響亮,自從電視劇播出之後,人們才對這個地方有了很高的嚮往之情,都想看看這個壓了白素貞幾百年的雷峰塔有很神奇之處,雖然是傳說,但也給了人們嚮往的空間。不過現在的雷峰塔早已不是古代流傳下來的,而是現代重新蓋的,不過依然是知名的景點,站在塔上,登高望遠,西湖一覽無余,是一個絕佳的賞風景點,如果想看西湖的全貌,雷峰塔是最佳的選擇。

Ⅳ 西湖塔叫什麼名字

西湖塔叫雷峰塔,位於浙江省會杭州市西湖風景區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初建於公元977年,是吳越忠懿王錢俶為供奉佛螺髻發舍利而建。相傳為慶祝寵妃黃氏得子而建,所以命名為「皇妃塔」。後來,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漸被人們稱為「雷峰塔」。
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中,法海和尚騙許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許仙,被法海鎮在雷峰塔下。舊雷峰塔於1924年倒塌,後重建,新建的雷峰塔為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雷峰夕照為西湖十景之一,是杭州市西湖著名旅遊景點之一。雷峰塔是由吳越國王錢俶為供奉佛螺髻發舍利而建而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

Ⅳ 西湖三塔分別是哪三塔

西湖三塔指的是小瀛洲的三座瓶形石塔,即三潭,是西湖十景之三潭印月的所在地。三潭映月就是三座水裡的塔,其實這三座石塔最初是北宋詩人蘇東坡疏浚西湖時所立的,這三座瓶形石塔為觀察標志,他規定三塔之內不準種植菱藕,以防西湖淤塞。

至元代,三塔被毀,現在所見的三塔是明代重建的。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體上排列著五個等距離圓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紙,塔中點燃燈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現許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確實難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明人張寧詩雲,片月生滄海,三潭處處明。夜船歌舞處,人在鏡中行。

(5)杭州西湖有兩個什麼塔擴展閱讀
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路1號,杭州市區西部,景區總面積49平方千米,匯水面積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積為6.38平方千米。西湖南、西、北三面環山,湖中白堤、蘇堤、楊公堤、趙公堤將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西湖的湖體輪廓呈近橢圓形,湖底部較為平坦,湖泊平均水深為2.27米,最深約5米,最淺不到1米。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澗、龍泓澗、赤山澗、長橋溪四條溪流。

Ⅵ 西湖那裡有兩座很出名的塔.一座叫雷峰塔.另一座叫什麼

保俶塔坐落在寶石山上,始建於北宋年間,後屢毀屢建,現塔為六面七級實心磚塔,高45.3米,為1933年按明末以後的原式樣重建。塔身秀挺纖細,宛如亭亭玉立在西子湖畔的美女,有"保俶如美人"的贊譽,為西湖標志之一。

Ⅶ 杭州三座名塔

1、白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錢塘江邊白塔嶺上。建於五代。仿木結構,用白石雕砌而成,8面9層,每層有腰檐和平座(迴廊),頂置鐵塔剎,輪廓挺秀。
2、雷峰塔:原建造在雷峰上,位於杭州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凈慈寺前。雷峰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脈,瀕湖勃然隆起,林木蔥郁。但民間因塔在雷峰之上,均呼之為雷峰塔。
3、六和塔:位於杭州錢塘江畔月輪山上,始建於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宣和五年,塔被燒毀。南宋紹興二十四年重建,清光緒二十五年重修塔外木結構部分。1961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嚴經石塔:華嚴經石塔在杭州市西湖孤山上西泠印社內,因臨西泠橋,也叫西林塔。西泠印社是浙江近代研究金石篆刻的學術團體,籌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塔全部為石制,高10餘米,塔上刻有《華嚴經》。
功臣塔:功臣塔坐落在臨安鎮東南1公里的功臣山巔,塔因錢武肅王受封功臣而得名,五代吳越王錢武肅始建於後梁貞明元年(915)。1963年省人委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省府重新公布。
香積寺塔:香積寺石塔,原為東西兩塔,座落在湖墅香積寺巷,現杭州運輸設備廠院內。十年動亂時期東塔被毀,僅存西塔。基本完整。香積寺石塔八面九層,仿木構造建築形式。

Ⅷ 杭州有哪些塔它們有什麼特徵

  1. 杭州六和塔,位於錢塘江畔月輪山上,是北宋時吳越王為鎮錢塘潮而建。此地原為五代吳越國王的南果園;

  2. 北宋開寶三年(970年),錢弘椒舍園造塔,並建塔院,建塔的目的是為了鎮壓江潮;

  3. 杭州雷峰塔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初名西關磚塔;

  4. 後因年久失修,加之鄉民迷信,該塔於1924年9月25日下午倒塌。內有《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卷,為中國早期雕版印刷的珍貴實物;

  5. 雷峰塔下有地宮,用方形石板密封,地宮中出土了鎏金蓮座青銅蟋龍佛像、銅鏡等文物。

Ⅸ 「西湖四塔」指哪四塔

雷峰塔,六和塔,保俶塔,白塔。

Ⅹ 西湖中的「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具體指的是什麼

西湖中的「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具體指:
(1)一山:孤山。
(2)二塔:保俶塔、雷峰塔。

(3)三島: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4)三堤:白堤、蘇堤、楊公堤。
(5)五湖:外西湖、西里湖(又稱「後西湖」或「後湖」)、北里湖(又稱「里西湖」)、小南湖(又稱「南湖」)及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