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杭州春節有什麼民俗活動
元宵 燈會
新春元宵期間,在城隍閣景區、河坊街景區、南宋御街,還將有巡遊送「福」,舞龍舞獅,讓您度過一個最有「年味的春節!現場還准備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大宋皇帝巡遊」、「金豬拜年」、「福祿壽禧祈福大典」、「DIY彩燈」、「元宵漢服游園會」等,讓市民遊客在感受傳統文化的同時體驗不一樣的樂趣。
❷ 杭州有哪些過年的習俗
北方的習俗比南方還多,比如包餃子,而且要貼窗花,各種的花紋,寓意來年吉祥,包括一些本命年的穿戴及講究,多不勝數。
明清以來,除夕和元旦的食俗,南方和北方已有明顯的差別。北方除夕夜多包餃子吃,以諧音取「更歲交子」的意思。有的在餃子中放糖,祈求來年生活更甜美;有的則在個別餃子中包一枚錢幣,誰吃到了誰就會在新的一年裡發財。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湯圓」、「團子」、「圓子」,中間包糖為多,取全家團圓美滿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諧音取「年年高」之意。直到今天,北方過年包餃子、南方過年做湯圓的習俗仍然極為普遍。
過年吃年糕、水餃、湯圓是中國人的風俗之一。年糕因其諧音「年高」,寓意年年高升,再加上有著多種多樣的口味,特別受杭嘉湖一帶市民的歡迎,市場空間很大。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是春節的傳統食物。而過年吃水餃,則是受到了北方過年習俗的影響,但和面、剁餡、擀皮等復雜程序卻讓人望而卻步,因此速凍水餃成了超市一個大賣點。
北方過年的習俗或許是要講究一些,雖然已經告別了在坑頭上打哈哈的年代,但傳統似乎並沒有什麼大規模的改良。家裡的女人在這段時間總是最忙的,由其是年三十,早起睜眼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准備年貨,雞下鍋,肉剁餡,魚去鱗,蝦剝皮,菜切片,面和團,一切有規有矩,輕車熟路。北方各家幾乎都是「大戶」,大的不在財,而是人,所以過起年來,吃飯也成了一個很嚴峻的問題:找不到那麼大的桌來容納十幾口的人。於是家裡的女人又要做些許的犧牲――等待第二撥的飯局。桌上大戰後的戰場,最終也是要落在這批「後進部隊」前來打掃。而年飯總是要吃的比平時早的,因為還要給胃留點空間去塞滿大年初一的第一餐――餃子。無疑,這頓美味也是要由家裡的賢妻良母來主持的。這並非是男尊女卑的傳統,只是成了種形式,沒人會為此抱怨。
除夕這天的重頭戲,就是晚8點全家會掐著時間盼著春節聯歡晚會的開始,可是5個小時過去了,人們便又要絮絮叨叨的數落一番,這似乎也成了慣例,總是對這樣安排下的喜慶提出點意見。我倒也不保持緘默,畢竟是關了自家的大門,躲在家裡的說說閑話,談不上什麼雅與俗,也不必擔心有什麼會走露風聲的秘密。
年這15天的頭,也就真是重在這么一天了,大年初一的街道也只是冷清。不善於熬夜的北方人,在這天總是會感到特別疲倦。因此在聚會的過程中,卧倒的人數也會比往常多出幾倍。當然這樣的禮遇只屬於男人與孩子們。女人還要象昨天一樣,將熟悉的套路再重新演練一遍,這天也就算是過去了。
大年初二,這時也冒了個尖,差不多是該休息了,而再睜眼的時候,又要換一家串門子去了
❸ 杭州春節習俗有哪些
俗話說百歲「年」為首,從錢王定都臨安算起,杭州人過年少說也有千把年的歷史了。至於杭州過年習俗,在特定的地域環境和文化背景下,濃郁的古都遺風和淳厚的文化氛圍滄桑般地溶入喜慶、歡快、團聚、祥和的氣氛當中,杭州過年習俗也不盡相同。
1、臘八粥
農歷臘月初八,也稱臘八日,杭州先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蓮子、棗子、芡實、桂圓和荔枝做成臘八粥,並饋贈親友,這是杭州人過年的前奏。這碗粥起源於南宋寺廟,原本為僧家齋供用品,稱之為「七寶五味粥」。
2、十碗頭
杭州人老底子過年時,很講究吃的菜,其中「十碗頭」要從年三十吃到元宵節,包括元寶魚、元寶肉、白斬雞、彩蛋、暖鍋兒、八寶菜、如意菜、長生果、藕富、豆沙春卷等。
3、貼春聯
春聯,俗稱門對子。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4、討口彩
大年三十夜,以前杭州人家裡一般都備有幾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豬大腸叫做常常順利;魚圓肉圓稱為團團圓圓;鯗頭煮肉就是有想頭;春餅裹肉絲暗指銀包金絲;黃豆牙叫如意菜;
落花生叫長生果;黃菱肉、藕、荸薺、紅棗四物並煮美其名曰有富,杭州話藕的諧音為有,黃菱肉形似元寶,音形相加等於有富。
❹ 關於杭州節日的民風民俗
老杭州過年的娛樂活動大致有鑼鼓、紙鳶、龍燈和走馬燈。
1、所謂鑼鼓又稱年鑼鼓,在大鑼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鑼和竹板。年鑼鼓在正月初五之內,多為商家所用,另外,年鑼鼓還有為其它娛樂活動喧染助興的功能。
杭州人對各式年鑼鼓有自己的說法:只聞其聲不聞其詞的取名為元宵鼓、招財鼓、雨夾雪和七五三;既聞其聲又聽其詞的叫做十番、風雲會和絲弦鑼鼓;既無節奏又無言詞的杭州人統稱為亂劈柴。
(4)杭州過年開什麼會擴展閱讀
杭州,簡稱「杭」,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副省級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環杭州灣大灣區城市、杭州都市圈城市、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部,浙江省北部,東臨杭州灣,與紹興市相接,西南與衢州市相接,北與湖州市、嘉興市毗鄰,西南與安徽省黃山市交界,西北與安徽省宣城市交接。
杭州有著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環境。全市丘陵山地佔總面積的65.6%,平原佔26.4%,江、河、湖、水庫佔8%,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和以大涌潮聞名的錢塘江穿過。
杭州處於亞熱帶季風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17.8℃,平均相對濕度70.3%,年降水量1454毫米,年日照時數1765小時。夏季氣候炎熱,濕潤,是新四大火爐之一。 相反,冬季寒冷,乾燥。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觀光旅遊的黃金季節。
龍燈又稱龍舞,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俗舞蹈。反映了古代中國人民對龍的崇拜。身長20米左右,直徑60---70公分,內用鐵絲做成圓形,安上燈泡或蠟燭,外用紗布包裹塗色而成。舞龍者由數十人組成。
1人在前用綉球斗龍,其餘全部舉龍,表演「二龍戲珠」、「雙龍出水」、「火龍騰飛」、「蟠龍鬧海」等動作。龍燈是漢族和部分少數民族節日傳統燈彩。相傳龍是吉祥的傾向,因此民間每逢春節、元宵節、燈會、廟會及豐收年,都舉行舞龍燈的活動。
一般用竹、木、紙、布紮成,節數不等,均為單數。其形象按顏色不同,可分為「火龍」、「青龍」。「白龍」、「黃龍」,每節內能燃燒燭的稱「龍燈」。
❺ 杭州的過年風俗
老杭州過年的娛樂活動大致有鑼鼓、紙鳶、龍燈和花爆。所謂鑼鼓又稱年鑼鼓,在大鑼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鑼和竹板。年鑼鼓在正月初五之內,多為商家所用,另外,年鑼鼓還有為其它娛樂活動喧染助興的功能。杭州人對各式年鑼鼓有自己的說法:只聞其聲不聞其詞的取名為元宵鼓、招財鼓、雨夾雪和七五三;既聞其聲又聽其詞的叫做十番、風雲會和絲弦鑼鼓;既無節奏又無言詞的杭州人統稱為亂劈柴。
所謂紙鳶就是「鷂兒」。鷂兒用細竹為骨,製成飛禽形狀,用紙或絹粘在上面,穿上線迎風放飛。杭州人向來心靈手巧,鷂兒的形狀多彩多姿,有蜈蚣形、蝴蝶形、美人形、月亮形、星形等等;還有以竹為笛,把它綁在鷂兒的頭上,使風聲入笛,其聲如箏,這種類型的鷂兒才是風箏。另外,過去杭州人還別出新裁地用很長的紙條,粘在小竹圈上,套在線中,等到鷂兒放到高處,將竹圈和紙條附線迎風而上,被杭州人稱作燈鷂。
龍燈的涵義比較寬泛,說小了它是用紙或絹蒙成各種形狀,能夠為燃燭避風的燈罩;說大了它就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燈會的統稱。老底子杭州的船燈,一般以細木為骨,紮成船的形狀,再蒙上皮紙或嵌上玻璃;還有馬兒燈,用細竹紮成馬的形狀,但沒有四條腿,用紙糊上,分為前後兩截,每截當中點燃一支蠟燭,分別系在兒童前後身上,象騎馬的樣子;再有走馬燈,燈中豎以麥秸,秸下插在細釘當中,燈的上面是紙制的風車,四邊掛著紙剪的人和馬,用燭煙驅動風車,旋轉燈上的人馬。走馬燈和船燈,只能懸掛不能行動,而其他形狀的燈則可以隨龍燈大隊一起喧鬧於大街小巷之間。
花爆就是煙花和爆竹。最大的稱焰火,要在空曠處搭架引放,以看煙花流熒為主,一般為州府或公署張揚政績或喧染喜慶之事時所為;其次是花筒,小大由之,老少咸宜,點燃後既聽其聲又觀其形;再次是炮杖,尤為少兒所喜,燃放後只為聽其驚心動魄的一響。那時候杭州百姓燃放的花爆,多為花筒,比較著名的有在木盆中施放的金盆鬧月、在池塘河溪中施放的水老鼠,以及不受地形限制,各到各處都可施放的九龍取水、二龍戲珠、白鵝生蛋、老鸛彈霞等等。
一方水土釀就一方習俗。老杭州的過年習俗,反映了杭州人隨緣、達觀、仗義、機敏、幽默以及熱愛生活、知書識禮、樂趣自取的一方民風,這實在是杭州人的福氣。
❻ 杭州跨年有哪些好去處
一、杭州萬象城:12月31日20點西湖音樂節准時開唱!從杭州本土樂隊到國內一流的樂隊,十六組音樂人,橫跨三周,五場演出,西湖音樂節邀請你在萬象城一起躁,度過一個樂隊的燃冬。舞台場景亮點提前曝光,絕美商場中庭舞台效果。為呈現美輪美奐的舞台新視覺,讓更多歌迷、漫迷享受到一場真正的音樂盛宴,本次演出將升級舞台配置,讓更多人能與人氣樂隊一起放聲合唱,充分感受節日氣氛。
二、國大城市廣場:國大城市廣場的大笨屏以往也會有跨年倒計時的活動,31號晚上會特別熱鬧。心情之樹、騎士之樹、直播之樹、愛豆之樹、戲劇之樹、藝術之樹、公益之樹,依然是7棵樹,同樣的數量,不同的種子。
三、凈慈寺敲鍾跨年:杭州人慶祝元旦,必然會去寺廟敲鍾,祈禱來年風調雨順。凈慈敲鍾,也歷代相傳成了杭州人的新年祈福傳統節目,在凈慈寺北面的雷峰塔也有新年登高祈福活動。每年的凈慈寺敲鍾於12月31日晚8點開始。白天的門票與平時一樣,晚上則變為20/人(含敲鍾票)。倆小時的敲鍾活動之後,大雄寶殿廣場會舉行一年一度的新年祈福法會。
四、夜爬寶石山:坊間傳聞,寶石山上的初陽台,能看到西湖最美夜景。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和朋友們一起登高遠眺,一起看看這座生活了一年的城市,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五、城市陽台燈光秀:錢塘江邊跨年,肯定少不了燈光秀,在跨年夜的晚上,錢江新城的燈光堪稱一年一度特別版的璀璨燈光閃爍,美輪美奐,而且都會延長至第二年1月1日凌晨1:30!向下看,查收燈光秀時間表,不止城市陽台。
❼ 杭州過年的風俗有哪些
1、掃塵:打掃衛生是春節前南北方都有的習慣,藉助清掃表達除舊之意,一家人乾乾凈凈過新春。但是,杭州人講究掃地一定要「掃進來」,不能「掃出去」。
即清掃時,笤帚千萬不能從里往外掃,而要從外往裡反掃,意思就是把如意、財氣往裡收,這是老杭州對來年家中吉祥、財富不斷增加的美好期望。
❽ 杭州人過春節究竟有哪些習俗
杭州人過年的習俗 -------------------------------------------------------------------------------- 從錢王定都臨安算起,杭州人過年少說也有千把年的歷史了。至於杭州人的過年習俗,說來話長,在特定的地域環境和文化背景下,濃郁的古都遺風和淳厚的文化氛圍滄桑般地溶入喜慶、歡快、團聚、祥和的氣氛當中。 吃是過年的一項重要內容。農歷臘月初八,也稱臘八日,杭州先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蓮子、棗子、芡實、桂圓和荔枝做成臘八粥,並饋贈親友,這是杭州人過年的前奏。這碗粥起源於南宋寺廟,原本為僧家齋供用品,稱之為「七寶五味粥」。 知從何時起,這碗著名的稀飯,從寺廟流傳到民間,把僧俗攪和在一起,並逐漸形成了杭州人臘八日燒八寺香的習俗。八寺有上八寺和下八寺之分,上八寺為城隍山的海會寺;嚴觀巷的開元寺;靈壽寺巷的義烏寺;羊市街的靈芝寺;清泰門的長慶寺;馬坡巷的惠林寺;橫河橋的保國寺;馬市街的佛惠寺。其中義烏寺原名為靈壽寺,明代戚繼光抵禦倭寇,曾招義烏兵駐扎在靈壽寺,杭州人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改靈壽寺為義烏寺。下八寺為艮山門內的定香寺;華藏寺巷的華藏寺;王馬巷的白衣寺;貫橋的法--輪寺;永福寺巷的永福寺;竹竿巷的天長寺;獅虎橋的祥符寺;忠清巷的白蓮花寺。撇開戰亂和朝代更疊,通過上八寺到下八寺的演變過程,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杭州由東南向西北延伸和發展的脈絡。過年時節杭州香火旺,除了宗教因素以外,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避難功能。早先杭州有句揶揄躲債人的老話,叫做「年廿七,勿著急;年廿八,想辦法;年廿九,有有有;三十一日不見面,初一見面拱拱手。」大年三十夜,以前杭州人家裡一般都備有幾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豬大腸叫做常常順利;魚圓肉圓稱為團團圓圓;鯗頭煮肉就是有想頭;春餅裹肉絲暗指銀包金絲;黃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長生果;黃菱肉、藕、荸薺、紅棗四物並煮美其名曰有富,杭州話藕的諧音為有,黃菱肉形似元寶,音形相加等於有富。 拜年祝福是過年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動。大年初一,杭州先民開門頭一件事就是放炮杖,俗稱開門炮,張帖「開門大吉」,然後拜天地神馬,拜家堂,拜灶司,拜祖先神像,再然後按輩分家人行拜年禮。比較有趣的是親朋好友之間的相互拜年,需要手持名片,古稱「飛片」,上面寫有造訪者家中全體男士按輩分排序的姓名,如某某率子侄某某,孫侄某某,曾孫某某之類,片章節附註某處,老話叫注地腳。有些文墨的家庭或小康富貴之家,新年伊始,家中必備題有「題鳳」或「留芳」兩字的專用記名本,記其親屬或飛片;記事本的上首四欄是主人為討吉利自己填寫的,第一是壽百齡老太爺,家住百歲坊巷;第二是富有餘老爺,家住元寶街;第三是貴無極大人,家住大學士牌樓;第四是福照鄰老爺,家住五福樓。造訪者雖是杜撰,好在杭州確有其地名可供陪襯。現在看來,這類拜年祝福的風氣,已顯得過於迂腐和悖時,只有敬老愛幼的純朴民風和歷史延續的地名,還留下一點點過去拜年祝福的痕跡。 過去杭州可供人遊玩娛樂的場所,只能用「螺螄殼里做道場」來形容。杭州百姓終年勞作,只有過年才有閑暇。雖說「錢塘自古繁華」,可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參差十萬人家」新年公認的游樂的場所只有城隍山和梅花碑兩處。以至新年期間,杭州人親朋好友相見,必問城隍山去過沒有?梅花碑去過沒有?當時的城隍山,山徑兩邊一面是廟宇道觀,一邊為商家店鋪,其中以茶坊為最多,著名的有放懷樓、景江樓、見滄樓、望江樓、映山居和紫雲軒,茶仿器具精巧雅緻,陳設典雅,廊檐高懸五色景燈,各處茶坊賣茶之外,還佐以各式茶點小吃,城隍山的蓑衣餅就是其中的一絕。蓑衣餅也叫千層餅,用麥粉和油加糖製成,蒙茸如蓑衣,其色如雛雞,油而不膩,鬆脆可口,入口即化。到如今,當時著名的茶坊酒肆,早已灰飛堙滅,唯有蓑衣餅還在城隍山佔有一席之地,歷久而不衰。 梅花碑在佑勝觀路以南,這里是南宋德壽宮的遺址,宋元更替以後,德壽宮僅存梅花石刻碑一塊,於是宮名淪落成碑名,碑名再衍化為地名。梅花碑高一丈有餘,為當時名家所畫,據傳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真碑被搬到北京,留下一塊贗品糊弄杭州百姓。清時,梅花碑東面為織造衙門,西面為育嬰堂和觀梅古社,兩邊街廣路闊,南北不過數百米,平時醫卜星相、糖色果點、各式攤販雲集,新年裡更有賣藝者、說大書者、唱大戲者加入其中,摩肩擦踵,熱鬧非凡。民國後,織造衙門改為行政公署;在城站和旗營即現在的龍翔橋設立了兩個戲院;湖濱和龍翔橋一帶的旗營城牆被拆除後,舊址被開辟成公園,西湖少了一道屏障,杭州多了一塊綠地,於是喜歡風景者,逛湖濱、盪西湖、穿梭在蘇白兩堤;愛熱鬧者,去戲院,趕廟會,各得其所。此後新年裡城隍山、梅花碑去過沒有之類的寒喧,漸次從杭州人的言語里消失了。 老杭州過年的娛樂活動大致有鑼鼓、紙鳶、龍燈和花爆。所謂鑼鼓又稱年鑼鼓,在大鑼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鑼和竹板。年鑼鼓在正月初五之內,多為商家所用,另外,年鑼鼓還有為其它娛樂活動喧染助興的功能。杭州人對各式年鑼鼓有自己的說法:只聞其聲不聞其詞的取名為元宵鼓、招財鼓、雨夾雪和七五三;既聞其聲又聽其詞的叫做十番、風雲會和絲弦鑼鼓;既無節奏又無言詞的杭州人統稱為亂劈柴。 所謂紙鳶就是「鷂兒」。鷂兒用細竹為骨,製成飛禽形狀,用紙或絹粘在上面,穿上線迎風放飛。杭州人向來心靈手巧,鷂兒的形狀多彩多姿,有蜈蚣形、蝴蝶形、美人形、月亮形、星形等等;還有以竹為笛,把它綁在鷂兒的頭上,使風聲入笛,其聲如箏,這種類型的鷂兒才是風箏。另外,過去杭州人還別出新裁地用很長的紙條,粘在小竹圈上,套在線中,等到鷂兒放到高處,將竹圈和紙條附線迎風而上,被杭州人稱作燈鷂。 龍燈的涵義比較寬泛,說小了它是用紙或絹蒙成各種形狀,能夠為燃燭避風的燈罩;說大了它就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燈會的統稱。老底子杭州的船燈,一般以細木為骨,紮成船的形狀,再蒙上皮紙或嵌上玻璃;還有馬兒燈,用細竹紮成馬的形狀,但沒有四條腿,用紙糊上,分為前後兩截,每截當中點燃一支蠟燭,分別系在兒童前後身上,象騎馬的樣子;再有走馬燈,燈中豎以麥秸,秸下插在細釘當中,燈的上面是紙制的風車,四邊掛著紙剪的人和馬,用燭煙驅動風車,旋轉燈上的人馬。走馬燈和船燈,只能懸掛不能行動,而其他形狀的燈則可以隨龍燈大隊一起喧鬧於大街小巷之間。 花爆就是煙花和爆竹。最大的稱焰火,要在空曠處搭架引放,以看煙花流熒為主,一般為州府或公署張揚政績或喧染喜慶之事時所為;其次是花筒,小大由之,老少咸宜,點燃後既聽其聲又觀其形;再次是炮杖,尤為少兒所喜,燃放後只為聽其驚心動魄的一響。那時候杭州百姓燃放的花爆,多為花筒,比較著名的有在木盆中施放的金盆鬧月、在池塘河溪中施放的水老鼠,以及不受地形限制,各到各處都可施放的九龍取水、二龍戲珠、白鵝生蛋、老鸛彈霞等等。 一方水土釀就一方習俗。老杭州的過年習俗,反映了杭州人隨緣、達觀、仗義、機敏、幽默以及熱愛生活、知書識禮、樂趣自取的一方民風,這實在是杭州人的福氣。
❾ 請問杭州22年要開什麼會
杭州2022年要開亞運會。
2022年杭州亞運會,即第19屆亞洲運動會,將於2022年9月10日至25日 ,在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舉行。
❿ 跪求杭州過年風俗
老杭州過年的娛樂活動大致有鑼鼓、紙鳶、龍燈和花爆。所謂鑼鼓又稱年鑼鼓,在大鑼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鑼和竹板。年鑼鼓在正月初五之內,多為商家所用,另外,年鑼鼓還有為其它娛樂活動喧染助興的功能。杭州人對各式年鑼鼓有自己的說法:只聞其聲不聞其詞的取名為元宵鼓、招財鼓、雨夾雪和七五三;既聞其聲又聽其詞的叫做十番、風雲會和絲弦鑼鼓;既無節奏又無言詞的杭州人統稱為亂劈柴。
所謂紙鳶就是「鷂兒」。鷂兒用細竹為骨,製成飛禽形狀,用紙或絹粘在上面,穿上線迎風放飛。杭州人向來心靈手巧,鷂兒的形狀多彩多姿,有蜈蚣形、蝴蝶形、美人形、月亮形、星形等等;還有以竹為笛,把它綁在鷂兒的頭上,使風聲入笛,其聲如箏,這種類型的鷂兒才是風箏。另外,過去杭州人還別出新裁地用很長的紙條,粘在小竹圈上,套在線中,等到鷂兒放到高處,將竹圈和紙條附線迎風而上,被杭州人稱作燈鷂。
龍燈的涵義比較寬泛,說小了它是用紙或絹蒙成各種形狀,能夠為燃燭避風的燈罩;說大了它就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燈會的統稱。老底子杭州的船燈,一般以細木為骨,紮成船的形狀,再蒙上皮紙或嵌上玻璃;還有馬兒燈,用細竹紮成馬的形狀,但沒有四條腿,用紙糊上,分為前後兩截,每截當中點燃一支蠟燭,分別系在兒童前後身上,象騎馬的樣子;再有走馬燈,燈中豎以麥秸,秸下插在細釘當中,燈的上面是紙制的風車,四邊掛著紙剪的人和馬,用燭煙驅動風車,旋轉燈上的人馬。走馬燈和船燈,只能懸掛不能行動,而其他形狀的燈則可以隨龍燈大隊一起喧鬧於大街小巷之間。
花爆就是煙花和爆竹。最大的稱焰火,要在空曠處搭架引放,以看煙花流熒為主,一般為州府或公署張揚政績或喧染喜慶之事時所為;其次是花筒,小大由之,老少咸宜,點燃後既聽其聲又觀其形;再次是炮杖,尤為少兒所喜,燃放後只為聽其驚心動魄的一響。那時候杭州百姓燃放的花爆,多為花筒,比較著名的有在木盆中施放的金盆鬧月、在池塘河溪中施放的水老鼠,以及不受地形限制,各到各處都可施放的九龍取水、二龍戲珠、白鵝生蛋、老鸛彈霞等等。
一方水土釀就一方習俗。老杭州的過年習俗,反映了杭州人隨緣、達觀、仗義、機敏、幽默以及熱愛生活、知書識禮、樂趣自取的一方民風,這實在是杭州人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