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山東有哪些文化遺跡 為山東某歷史文化遺跡寫一段導游詞
1.孔府 山東濟寧曲阜
2.泰山 山東泰安泰山
3.蓬萊閣 山東煙台蓬萊
4.趵突泉公園 山東濟南歷城
5.嶗山 山東青島嶗山
6.青島海濱 山東 青島 市北
蓬萊:蓬萊閣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轄著九個縣一個州,是當時中國東方的門戶。久負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和軍港,與我國東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寧波)和揚州,並稱為中國四大通商口岸,並且是我國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軍基地。蓬萊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稱於世,山光水色堪稱一絕。
孔府:曲阜孔廟孔廟(本廟)位於山東省曲阜市南門內,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廟宇,初建於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為廟,以皇宮的規格而建,是我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在世界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另外在福州、北京、衢州、德陽等地都有孔廟。
名人:姜尚
孔子 晏嬰
孟子 莊子 荀子 諸葛亮 王羲之 王獻之 顏真卿 李清照 辛棄疾 戚繼光
王盡美 張海迪 秦瓊
人物介紹:王粲(177 - 217)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西南)人。少年便負才名,深得著名詩人蔡邕的賞識。17歲因避戰亂,到荊州依附劉表,歷15年未受重用。劉表死,歸依曹操,被任命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轉遷軍謀祭酒,官至魏國侍中。建安二十一年(216)隨軍征吳,翌年於途中病故。
② 從威海到蓬萊閣的汽車都有幾點的
最早有七點十五的,晚上是八點的。
③ 山東有哪些名勝古跡
泰安泰安太廟、濟南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青島八大關、嶗山、天主教堂、煙台蓬萊閣,蓬萊蓬萊閣、三仙山、曲阜三孔。
④ 岳陽樓、滕王閣、黃鶴樓、蓬萊閣分別在哪
樓主您好!岳陽樓聳立在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頭、緊靠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現在的岳陽樓為1984年重修,沿襲了清朝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時的形制。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8月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2001年元月核准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南昌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它與湖北黃鶴樓、湖南嶽陽樓為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閣序》讓其在三樓中最早天下揚名,故又被譽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另有閬中滕王閣,是唐滕王閬中滕王閣頤神洞元嬰鎮守閬中時所建,同時建有玉台觀,清以來合稱滕王閣。建國後僅存部分台基及數間破屋,但岩有頤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題刻保存完好。洞內有南宋人題記,洞外有明邵元書杜甫滕王亭子詩及楊瞻撰書頤神古洞詩四首。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國家旅遊勝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沖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雲水,浩盪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互峙的偉姿。這里地處江漢平原東緣,鄂東南丘陵余脈起伏於平野湖沼之間,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輯如織黃鶴樓天造地設於斯。另有香煙品牌以此為名。 蓬萊閣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轄著九個縣一個州,是當時中國東方的門戶。久負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和軍港,與我國東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寧波)和揚州,並稱為中國四大通商口岸,並且是我國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軍基地。蓬萊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稱於世,山光水色堪稱一絕。
⑤ 關於蓬萊
蓬萊是一個很好玩、很值得一去的地方。
蓬萊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地處膠東半島北端,山海相連,風景秀美。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形成了與中國西方昆侖神話相對應的中國東方蓬萊神話。三神山傳說的流傳,歷代帝王海上求仙活動的興起,奠定了蓬萊在中國東方神話中的策源地位,致使「蓬萊」二字成為「仙境」的代名詞。在整個中華大地上,無論大江南北,還是長城內外,凡是稱為仙境的地方,總喜歡以「蓬萊」命名。在各種文學作品中,「蓬萊」這一特殊含義的名詞,使用頻率相當高,充分印證了神仙文化的廣泛影響。蓬萊區別於其它旅遊勝地的最突出的地方,就是有著自己深厚的神仙文化底蘊。「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蓬萊的山海景觀是形,神仙文化是魂,相互融合,構成名勝中的精華,充滿了無限的魅力。可以說,「人間仙境」是歷史賦予蓬萊的地域名片,古邑蓬萊則是一塊神仙文化的活化石。
蓬萊閣景區的基本情況。蓬萊閣景區是以丹崖山為中心、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的,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的名勝風景區。景區面積為10平方公里。蓬萊閣古建築群始建於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經過了宋、明、清三代不斷的擴建和改建。整個建築群建築面積為18900平方米,佔地面積為32800平方米,分為六個建築單體,共有100多間,整個古建築群樓台殿閣分布得宜,寺廟園林交相輝映,古樸典雅,獨有千秋,成為名揚中外的游覽勝地。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蓬萊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轄著九個縣一個州,是當時中國東方的門戶。久負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和軍港,與我國東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寧波)和揚州,並稱為中國四大通商口岸,並且是我國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軍基地。蓬萊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稱於世,山光水色堪稱一絕。
蓬萊的魅力不僅在於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蒼茫豪放的山海風光,而且在於它有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在我們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中,有兩個很重要的系統。一個是昆侖神話系統,一個是蓬萊神話系統。昆侖神話系統發源於西部高原地區,它那瑰麗的故事傳到東方以後,與浩瀚的大海這一自然條件結合起來,形成了蓬萊神話系統。蓬萊也就自然成為中國東方神話的策源地。)《山海經》和《封禪書》中,都把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繪得活靈活現,於是便引得齊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險家到海中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葯、漢武帝御駕訪仙。據史籍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上三神山的傳說,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一個令世人嚮往的神仙世界,更為蓬萊平添了幾分神采。後來八仙過海的故事也加盟到這里,就更加生動迷人了,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名副其實。我們剛才進入的是「人間蓬萊」坊,為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為蘇東坡手跡。內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名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新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遊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游。
蓬萊十大景
仙閣凌空:蓬萊閣高居碧波峭壁的丹崖極頂之上,每當海霧涌來,層層裹繞山腰,仙閣在雲霧中忽隱忽現。遊人登上高閣,如飄搖雲表,但見有天無地,確有超塵出世之感,可謂高閣凌空,人間仙境。
神山現市:神山現市即海市蜃樓。在春夏、夏秋之交,海面上空大氣的密度容易出現層差。光線經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時,發生折射和全反射,便在海面上形成各種奇異景象,或山島變幻,或高樓突起;且時分時合,乍現乍隱,變幻莫測,確為山海之異景,天地之奇觀。目睹者無不為之傾倒。所以蘇軾在詩中雲:「重樓翠阜出霜曉,異事驚倒百歲翁。」作家楊朔在他的散文《海市》中寫道:「春季海霧蒙天……只見海天相連處,原先的島嶼一時不知藏到哪裡去了,海面上劈面立起一片從來沒見過的山巒,……山巒時時變化著,一會山頭上幻出一座寶塔,一會山窪里又出現一座城市,市上游動著許多黑點,影影綽綽的,極象是往來的人馬車輛。又過一會兒山巒城市慢慢消下去,越來越淡,轉眼間天晴海碧,什麼都不見了……」當年由海市蜃樓而演繹出來的三座神山,加上方士的大肆渲染,更增添了迷人色彩,於是便引出了秦皇、漢武多次來此和多次派人入海訪仙求葯的故事。
繼1988年6月1日下午4時到4時30分,6月14日早7時至7時30分,蓬萊北部海面上出現兩次海市之後,於6月17日下午2時20分到7時多出現了長達6個小時的海市,使眾多遊客和當地群眾大飽眼福。此後的歷年中多次出現海市奇觀,使人間蓬萊更加神奇誘人。
獅洞煙雲:在蓬萊閣後的峭壁下,有一天然石洞,洞深14米,寬2米,洞口有一巨石。狀若獅子,因名「獅子洞」。洞內舊有仙人石像5尊,故又名「仙人洞」。天將雨時,洞中每有霧氣逸出,繚繞丹崖山腰,煞是一幅絕妙丹青,令人疑為仙人正在洞中煉丹,故稱「獅洞煙雲」。前人有詩雲:「怪石紆回一徑深,陰陰古洞納潮音。仙人丹灶知何在,分得煙雲擁碧岑。」
日出扶桑:在蓬萊閣觀日出扶桑,是一大美的享受。日出前,東方水平線上一片火紅,旭日東升,沖破層層雲霧,放出萬道霞光,一輪滾滾紅日托動在滄波與長天之間。十分輝煌壯麗。清代詩人施閏章對此有細致的描述:「日初出時,一線橫袤,如有方幅梭角,色深赤,如丹砂。已而焰如火,外有絳帷浮動,不可方物。久之,赤輪湧出,厥象乃園。光彩散越,不彈指而離海數尺,其大如鏡,其色如月矣。」意思是東方太陽剛出時,橫寬一條線,接著象方形,有稜角。紅的,象火焰一樣,停了好久,紅日出來,外層象拉了一條紅色帳幕,霞光很快散去,不一會離開海面數尺,象鏡子大小顏色也不紅了,象月亮一樣。
扶桑有幾種說法,一是神話中的神木名,《三海經•海外東經》雲:湯谷(日出的地方)上有扶桑,提到扶桑必然聯繫到日出的地方,過去詩人有「桑升朝暉」之說;二是據《十洲記》記載,「扶桑在碧海中。樹長數千丈,一千餘圍,兩干同根,更相依倚,日所出處。」;三是對日本的舊稱。《南史•東夷傳》雲: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余里,相當於日本的方向,《梁書•扶桑國傳》雲:「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余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
晚潮新月:日出熱烈,月升清幽。清夜登閣,觀海賞月,別有情趣(新月指在朔日,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和太陽同時出沒,朔發生的那一天定為夏歷每月初一)。一彎新月,高懸朗朗夜空;海面銀光流淌,更覺海天無際。的確是畫意詩情,世外境界。
漁梁歌釣:「梁」在這里所指海中那一道道高出水面,如翹如躍的礁石。礁石上不時有三五老翁,垂綸而釣,釣得海物,掬水而烹,魚蟹鮮,漁盈樽,席地而嘗,怡然自得。樂極而歌,此唱彼和,此景此情,大似桃花源中世界,因而被視為一大勝景。
萬里澄波:風平浪靜時,登閣望海,茫茫無垠,海天一色,漣漪不動,心曠神怡,難怪鄉人楊朔見到此景,盛贊為「鏡兒海」,說「大海可以把人的五臟六腑給洗得乾乾凈凈。」
萬斛珠璣:「萬斛珠璣」,出於平凡,生於自然,但不洗不凈,不煉不純。蘇軾有詩序謂「蓬萊閣下,石壁千丈;為海浪所戰,時有碎裂,淘灑歲久,皆圓熟可愛」,說的就是海邊被人比作珠璣的卵石。遊人多俯拾數枚,留著紀念,以效東坡「我拾此石歸,袖中有東海」,「置之盆盎中,日與海山對。」
以上八景,由「仙閣凌空」提挈,錦簇花團,別趣橫生,給人間鑿出了這醉人的「蓬萊仙境」。其餘二景遠在城東三十里外的新港街道辦事處。
漏天滴潤:在海邊,有一片岩石,叫漏天岩,一年四季滴水不止,象下雨一樣。即是遇上嚴重乾旱,也照滴不誤。
銅井含靈:在漏天岩下北面的海中有一天然石井,投下一石,便發出象敲銅的聲音,因此為銅井,井在海中,井中之水卻甘甜,因此為含靈。
振揚門:古時水城僅有兩座城門,北為水門,南為土門,即振揚門,一通海上,一通陸地。振揚門系用磚石築成,門洞寬三米。水城城門少是水城特點之一,因為水城是軍事要地,為防禦方便無須多設城門。水城內道路也稀少,只有一條從振揚門通往平浪台的南北幹道和橫貫小海通往蓬萊閣的一條小路。
宋、明、清三代,水城主要是駐扎水兵。小海以東叫東營,以西叫西營,至今還是這樣稱謂,因為城裡是兵營,這座城門就叫振揚門,以振軍威。
振揚門城樓,1945年解放蓬城時,就不存在。只剩下城門洞。這是1985年重修的。「振揚門」三個字,是著名書畫家吳作人題寫的。
據《蓬萊縣志》記載:「水城,宋為刀魚寨,明為備倭城。由水閘引海水入城。城牆周二里許,高三丈五尺,寬一丈一尺。南門曰振揚門,鋪二十六座。」現在看到的振揚門里這片仿古建築,是重修的戚繼光帥府,又叫「水師府」。戚繼光就是在這里指揮操練水師,出擊倭寇的。
世紀之交,在旅遊興城戰略的實施過程中,蓬萊除了丹崖仙閣的古跡名勝得到充分利用外,又相繼開發了田橫山文化公園、戚繼光故里、八仙渡海口等一批富有蓬萊歷史文化特色的新景區,使觀光覽勝者可以充分領略人間蓬萊的方方面面,切身體驗山海勝境的瑰麗,仙鄉神韻的奇異,人文精神的超然,民俗風情的純厚,從而留下永久而美好的回憶。
在吃的方面,蓬萊臨海,自然有人人想吃的海鮮了。
在開銷方面,如果自己控制一下的話是不會太高的。
⑥ 岳陽樓、滕王閣、黃鶴樓、蓬萊閣分別在哪
樓主您好! 岳陽樓 聳立在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頭、緊靠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現在的岳陽樓為1984年重修,沿襲了清朝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時的形制。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8月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2001年元月核准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南昌滕王閣 ,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它與湖北黃鶴樓、湖南嶽陽樓為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閣序》讓其在三樓中最早天下揚名,故又被譽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另有閬中滕王閣,是唐滕王閬中滕王閣頤神洞元嬰鎮守閬中時所建,同時建有玉台觀,清以來合稱滕王閣。建國後僅存部分台基及數間破屋,但岩有頤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題刻保存完好。洞內有南宋人題記,洞外有明邵元書杜甫滕王亭子詩及楊瞻撰書頤神古洞詩四首。 黃鶴樓 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國家旅遊勝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沖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雲水,浩盪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互峙的偉姿。這里地處江漢平原東緣,鄂東南丘陵余脈起伏於平野湖沼之間,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輯如織黃鶴樓天造地設於斯。另有香煙品牌以此為名。 蓬萊閣 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轄著九個縣一個州,是當時中國東方的門戶。久負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和軍港,與我國東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寧波)和揚州,並稱為中國四大通商口岸,並且是我國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軍基地。蓬萊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稱於世,山光水色堪稱一絕。
⑦ 「嶺海名邦」」「海濱鄒魯」是什麼意思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昌黎舊治坊,在府巷前。為府治建。」
府巷即今市區昌黎路,因該路中段系明清府治所在。民國十一年拓寬街道時,因巷口有此緬懷韓愈治潮業績的石牌坊而改稱今路名。
「昌黎舊治」坊座西向東,東署「嶺海名邦」。
「昌黎舊治」匾額右款為:「潮州府知府石首鄭宗古,同知泰和劉魁,通判武昌胡裕、武寧彭鳳儀,推官南昌張默」,左款為:「大明嘉靖十七年戊戌春二月之吉,前興化府事揭陽月溪黃一道書」;「嶺海名邦」匾額右款為:「大明隆慶三年仲春日吉旦」,左款為:「中順大夫潮州知府侯必登,奉議大夫同知白世徵,奉直郎通判楊肇,承事郎推官來經濟重建」。
韓愈(768-824),字退之,原籍河南孟州。因為在六朝隋唐時代,人們很講究出身,總是要找一個本姓聚居人數多、官做得大的州郡,作為自己的「郡望」。那時,昌黎郡(今遼寧義縣)的韓姓最為強盛,韓愈亦就自稱「昌黎韓愈」。那隻是隨俗罷了。宋元豐七年(1084)詔封韓愈為「昌黎伯」,後人遂以「昌黎」作為其代稱。
陳寅恪先生在《論韓愈》文中說,韓愈是中國思想文化史上「承先啟後、轉舊為新關捩點之人物」。這位大人物在唐元和十四年(819)因為上表反對唐憲宗迎佛骨進宮,被貶到潮州當刺史。「蒞土治民」將近八個月,這一事件後來被賦予重要的文化象徵意義。從宋代開始,韓愈在潮州地區已被塑造成為一個在邊遠蠻荒地區教化作育百姓的先驅和中原士大夫正統文化的象徵,按照蘇東坡的說法:「始潮人未知學,公命進士趙德為之師,由是潮之士皆篤於文行,延及齊民,至於今號稱易治……潮人之事公也,飲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禱焉。」(《韓文公廟碑》)影響所及,山河易名。韓江、韓山、韓木、韓祠,以及其它一系列充滿神話色彩的傳說,都被當地士大夫當作教化已開,漸成「海濱鄒魯」的文化證據。此外,歷代仕潮官吏尊韓學韓,亦對潮人崇拜韓愈起著推波助瀾的巨大作用。對此,饒宗頤先生《宋代潮州的韓學》的文章已有過細致而精闢的論述。
在這文化背景下,當官員履官潮州,從一開始就被籠罩在韓愈耀眼的華光下面,心理上不可能不受著文公榜樣的震撼和激勵,從而影響到施政行為。據嘉靖《潮州府志》記載,鄭宗古,字本醇,湖北石首人。明嘉靖二年(1523)進士。嘉靖十三年至十九年(1534-1540)任潮州知府。在任期間,為興辦學校,花費了不少心血。他重建府學明倫堂、四齋,縣學尊經閣,建「昌黎舊治」坊,等等。正如宣德年間任潮州知府王源《海陽縣學文廟記》中所說:「潮為廣極東,含叢山,迫夷島,民尚橫祚,攻劫仇殺,蓋不聞聖人之道故。……至韓子以聖人言行化潮,而民去其橫詐仇殺之習。吾以為韓子之意以導民,而潮民生其禮義之忱,人人能然。是言行之教盛行矣,又況潮稱禮義之邦,尤易化之者乎。」王源的話可說是代表大部分以興學育才的官員的心聲,鄭宗古就是一個例子。
相距31年後的隆慶三年(1569),始由潮州知府侯必登於坊另一面鐫刻「嶺海名邦」。
潮州位於五嶺山脈(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地處廣東、廣西、湖南、江西五省區交界處。)之東,大海在其南。名邦,著名的地區。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就有:「初入五嶺,首稱一潮。」坊字點明了潮州的人文地理環境。
侯必登,字懋舉,雲南澄江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士。隆慶二年(1568)以兵部郎中出任潮州知府,時潮州備受倭寇擾亂,戰禍連年,到處斷井頹垣。他蒞任後,即革除苛政、捐稅徭役,為百姓營造一個休養生息的環境,萬曆《廣東通志•本傳》載:「民得更生」。「不可一日無侯公」之民諺見出其官聲政績。
潮州自明天順、成化以後,長期深受「山賊」、「海盜」與「倭寇」之苦,正如潮人陳一松《為懇天恩賜留保障憲臣以急救生民疏》所言;「潮州地方逖懸嶺外,山海盜賊匪茹,遭荼毒之慘者,垂十餘年。群醜日招月盛,居民十死一生」。(《潮州耆舊集•玉簡山堂集》)而「一邑九鄉,半為賊藪。是沿海之鄉,無一而非海寇之人也。黨與既眾,分布日廣。自州郡以至監司,一有舉動,必先知之。是州郡監司之左右胥役,無一而非海寇之人也;舟楫往來,皆經給票,商旅貨物,盡為抽分,是沿海之舟楫商旅,無一而非海寇之人也;奪人之糧,剽吏之金,輒賑給貧民,貧民莫不樂而爭赴之,是沿海貧民,無一而非海寇之人也。」(林大春《井丹先生文集》)他們是嘉靖至萬曆年間潮州的士紳,從所引文章可知當時許多鄉民或以接濟「盜賊」為己任,或因與「海盜」貿易而獲利,在許多地方基本上是「民」、「盜」難分,甚至「民」、「盜」一體。另一方面,朝廷的軍隊卻是兵疲將弱,善於擾民而怯於禦寇。故侯府尊重建此坊並鐫刻「嶺海名邦」,就不無深意了。
侯必登此舉無非是在提醒、勉勵潮人不要忘記此地是「海濱鄒魯」,(此稱譽系幾百年來一直是潮州士民自我標榜的最常用術語和孜孜追求的文化目標。)文公教化之所。誠如他在《晚至潮陽》詩中所言:「耒耜方春舉,干戈向晚親。牛呼曾失犢,犬吠乍歸人。」一派祥和景象。而「嶺海名邦」亦繼「海濱鄒魯」之後,成為潮人所家喻戶曉的美稱之一。今隨著配合「旅遊旺市」的目標,此坊更是頻頻在海內外媒體亮相,傳遍五湖四海。
坊原系門洞式牌坊,於1951年拆毀,僅存坊額,棄置西湖公園內。1986年潮州市人民政府主持改建於昌黎路中段海陽縣儒學宮前,高10米,寬10.9米,四柱三門三層結構。石匾為舊牌坊的原物,石斗拱為新建築構體,沒有傳統的昂結構,稱為無昂式斗拱。斗拱纖細秀麗,追求形式美感,三斗重疊,層層推出承接石屋檐,最低一層斗拱最短促,逐級伸長,突出表現斗拱的結構美,與簡潔的石柱面形成對比,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東立一對石鼓,西則是石獅。
⑧ 杭州靠海最近的景點在哪裡
杭州周邊沒有直接靠海的,最近的是江景,錢塘江,錢塘江最終匯入東海,再入太平洋。您可以到下沙、濱江區觀看江景
⑨ 潮汕地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潮汕地區好玩的地方:牌坊街、綠島山莊、道韻樓、潮州幽谷逸林和潮州鳳凰洲公園。
一、牌坊街
在潮州好玩的地方排行榜中這個區域共有22座牌坊,其最早的牌坊建立於1517年,沿路走下去不僅能看到多種古老的遺跡,其裡面也有不少的傳統美食都是相當誘人的。
五、潮州鳳凰洲公園
山水一色的公園,迷人風景是休閑的好去處,如果站在公園景點的最高處完全似乎更能接近到藍天白雲,公園附近的自然景觀和水文景觀是非常值得去觀賞的。
⑩ 蓬萊閣簡介
蓬萊閣包括三清殿、呂祖殿、蘇公祠、天後宮、龍王宮、蓬萊閣、彌陀寺等幾組不同的祠廟殿堂、閣樓、亭坊組成的建築群,這一切統稱為蓬萊閣。蓬萊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稱於世,山光水色堪稱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