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去過杭州西湖的現代名人有哪些
擴展閱讀
深圳單車如何上地鐵 2024-05-08 15:27:10
杭州蓮花賓館怎麼走 2024-05-08 15:25:38
福州蔥肉餅要去哪裡買 2024-05-08 15:23:17

去過杭州西湖的現代名人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9-17 21:51:15

㈠ 西湖有那些名人去過

秋瑾,岳飛,蘇小小 ,白居易,蘇東坡,巴金,張岱。對了還有我哦,我是於2003年8月分去的,呵呵

㈡ 杭州出過哪些名人

杭州出現過的名人有孫權、於謙、沈括、賀知章、梁實秋、馬雲、葉詩文、孫楊、宗慶後、郁達夫、魯冠球等。

1、孫權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2、沈括

沈括(1031—1095) ,漢族,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沈括一生致志於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3、梁實秋

梁實秋,中國著名的現當代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曾與魯迅等左翼作家筆戰不斷。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

4、宗慶後

宗慶後,1945年11月16日出生,浙江杭州人。娃哈哈集團創始人,現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擔任浙江省飲料工業協會會長、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5、賀知章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唐代詩人、書法家。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少時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後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

6、郁達夫

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8月29日),男,原名郁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作家、革命烈士。郁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

㈢ 杭州西湖裡有哪些歷史名人

林和靖、蘇小小、武松、岳飛、牛皋、錢鏐、於謙等。

1、林和靖

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後人稱為和靖先生,漢族,奉化大里黃賢村人。北宋著名隱逸詩人。

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

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

天聖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

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鶴,自謂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

2、蘇小小

蘇小小(479年-約502年),南朝齊時期著名歌伎、錢塘第一名伎,常坐油壁車。歷代文人多有傳頌,唐朝的白居易、李賀,明朝的張岱,近現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寫過關於蘇小小的詩文。有文學家認為蘇小小是「中國版的茶花女」。

蘇小小自小能書善詩,文才橫溢,但不幸幼年時父母雙亡,寄住在錢塘西泠橋畔的姨母家。她雖身為歌妓,卻很知自愛,不隨波逐流。

蘇小小十分喜愛西湖山水,自製了一輛油壁車,遍游湖畔山間。一日,沿湖堤而行,邂逅少年阮郁,一見鍾情,結成良緣。但不久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派人來催歸。阮郁別後毫無音訊。蘇小小情意難忘,時時思念。

蘇小小同情書生鮑仁的貧困遭遇,慷慨解囊,資助他上京赴試。後蘇小小受人陷害入獄,身染重病。

臨終前,姬向身邊侍候的人囑咐道:「我別無所求,只願死後埋骨西泠。」應試登第的鮑仁後來遵照蘇小小「埋骨西泠」的遺願,就出資在西泠橋畔擇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題「錢塘蘇小小之墓」。

3、武松

武松,1055-1126年.出生於河北省邢台市清河縣, 曾在杭州賣藝。後任杭州知府高權手下都頭,因功升提轄。高權被罷後,武松被趕出衙門。

繼任杭州知府蔡鋆殃民,武松將其捅刺。後被捕,死於獄中。此武松正是我國四大名著水滸傳中武松的原型。

杭州百姓將其葬於西泠橋畔,題碑「宋義士武松之墓」(杭州武松墓)。

4、岳飛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北宋末年,投軍從戎。靖康元年(1126年),應招前往相州參加以趙構為大元帥的部隊。建炎二年(1128年),遇見宗澤,積極抗金。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

紹興三年(1133年),拜沿江制置使,念念不忘收復中原。次年春,收復襄陽六郡。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

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伊、洛、商、虢等州。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結「聯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

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收復失地。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後,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

金兵流傳「撼山易,撼岳家軍難」評語。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紹興十二年(1142年),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

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謚號武穆,封鄂王,追謚忠武。

5、牛皋

牛皋[ gāo ](1087年—1147年),字伯遠,汝州魯山(今河南平頂山市魯山縣)人,南宋抗金名將。牛皋出身農民家庭,初為射士,精練武功,擅長騎射。

南宋初年聚集人民抗金。紹興三年(1133年),加入岳家軍、長勝軍。牛皋使用雙鐧,乃金所制。

後隸歸岳飛,為其推重,對金作戰中屢立戰功。曾參加鎮壓楊幺起義。岳飛被害後,因始終反對宋金議和,被秦檜害死。

6、錢鏐

錢鏐(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臨安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創建者。

錢鏐在唐末跟隨董昌保護鄉里,抵禦亂軍,累遷至鎮海軍節度使,後因董昌叛唐稱帝,受詔討平董昌,再加鎮東軍節度使。

他逐漸占據以杭州為首的兩浙十三州,先後被中原王朝(唐朝、後梁、後唐)封為越王、吳王、吳越王、吳越國王。

錢鏐因吳越國地域狹小,三面強敵環繞,只得始終依靠中原王朝,尊其為正朔,不斷遣使進貢以求庇護。他在位四十一年,廟號太祖,謚號武肅王,葬於錢王陵。

錢鏐在位期間,採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經濟繁榮,漁鹽桑蠶之利甲於江南;文士薈萃,人才濟濟,文藝也著稱於世。

他曾徵用民工,修建錢塘江捍海石塘,由是「錢塘富庶盛於東南」。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閘,以時蓄洪,不畏旱澇,並建立水網圩區的維修制度。

由是田塘眾多,土地膏腴,有「近澤知田美」之語。還鼓勵擴大墾田,由是「境內無棄田」,歲熟豐稔。兩浙百姓都稱其為「海龍王」。

7、於謙

於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樂十九年(1421年),於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升為巡按江西,頌聲滿道。

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時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

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

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後,於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

當時朝務繁雜,於謙獨運征調,合乎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大將石亨等誣陷於謙謀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憲宗時,於謙被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謚「肅愍」。明神宗時,改謚「忠肅」。

有《於忠肅集》傳世。《明史》稱贊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他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杭州西湖

㈣ 杭州有什麼名人

1、孫權是富陽人,一定要說只能說杭州富陽人。
2、葛洪是江蘇句容人,晚年才來杭。
3、賀知章那時候的籍貫是越州(紹興)永興(蕭山)人。現在蕭山劃到杭州了,說他杭州人也可以,更確切的說應該是杭州蕭山人。
4、范旻是河北人。
5、楊孟瑛是四川豐都人。
6、周新是廣東人。
7、李泌是西安人。
9、秋瑾是紹興人。
10、胡雪岩是安徽人。
11、白居易、蘇東坡、岳飛確實都不是杭州籍人。

以上都是和杭州有關系的名人。

杭州籍名人:
1、沈括
2、於謙
3、錢鏐
4、龔自珍
5、葛雲飛
7、郁達夫
8、章炳麟(章太炎)
9、褚遂良
10、喻皓
11、錢學深

㈤ 細數杭州古代與現代歷史名人

杭州與蘇州並稱「蘇杭」,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杭州文風鼎盛,名人輩出,而淵源深厚的江南文明也像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引著歷代的帝王將相、逸士高人,他們不但在 杭州文化 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為西湖的風景憑添幾分歷史的凝重,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名人的故事吧。

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

張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號蒼水,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漢族,南明儒將、詩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禎時舉人,官至南明兵部尚書。1645年(清順治元年、明弘光元年)南京失守後,與錢肅樂等起兵抗清。後奉魯王,聯絡十三家農民軍,並與鄭成功配合,親率部隊連下安徽二十餘城,堅持抗清斗爭近二十年。

宋應昌(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明神宗萬曆三十四年(1606)),字時祥,號桐岡,明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有異相,方面紫髯,望之如神人、劍客,天生豪傑。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中進士,授絳州知州。歷濟南知府、福建布政使,進副都御史。巡撫山東,上《海防事宜》,預策倭患,進選將、練兵、積粟三策。官至兵部左侍郎,加右都御史。

葛雲飛(1789年——1841年10月1日),字鵬起,又字凌召,號雨田,漢族,清代山陰天樂鄉(今屬杭州蕭山)人,是中國統率一軍、鎮守一方的武將,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號定庵。漢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崑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

沈括出身於仕宦之家,幼年隨父宦遊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進士及第,授揚州司理參軍。神宗時參與熙寧變法,受王安石器重,歷任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史館檢討、三司使等職。元豐三年(1080年),沈括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駐守邊境,抵禦西夏,後因永樂城之戰牽連被貶。晚年移居潤州,隱居夢溪園。紹聖二年(1095年),因病辭世,享年六十五歲。沈括一生致志於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名作《夢溪筆談》,內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梁實秋,(1903——1987)原名梁治華,出生於北京,浙江杭縣(今餘杭)人。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曾與魯迅等左翼作家筆戰不斷。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代表作《莎士比亞全集》(譯作)等。

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名文,字達夫,原名郁文,出生於浙江富陽滿洲弄(今達夫弄)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代表作有《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等。郁達夫是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

章太炎(1869年——1936年),原名學乘,字枚叔,浙江餘杭人。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後自認「民國遺民」。

戴望舒,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1905年11月15日(農歷9月7日),出生於浙江杭州,祖籍南京祖洪成谷村。後曾用筆名夢鷗、夢鷗生、信芳、江思等。詩人,翻譯家。他先後在鴛鴦蝴蝶派的刊物上發表過三篇小說:《債》,《賣藝童子》和《母愛》,曾經和杜衡、張天翼和施蟄存等人成立了一個名謂「蘭社」的文學小團體,創辦了《蘭友》旬刊。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㈥ 杭州西湖有哪寫名人,與他們的事跡

空亭一座,還有什麼能讓人想起蘇小小浪漫凄婉的悲劇故事;
草坪一方,有誰能知道這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當年的埋骨之處;
無名墳堆,辛亥革命烈士遺骸竟然依舊躺在城西的雞籠山上;
……
40年前,一大批為西湖增色的名人墓葬,從西湖周邊消失了,連同他們的故事,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

西湖北山街的整治正在進行中,也許今年「十一」,我們又會發出一聲感嘆:西湖又變樣了!希望這並不僅是對西湖自然風景本身的贊嘆,更是對蘊涵在湖光山色間那濃濃的人文積淀發自內心的景仰。因而,在如今改造工程尚未結束的時候,很多杭州的熱心市民覺得似乎該說些什麼,不為其他,只為那些承載著歷史、如今散落各處的名人墓葬……

四十年的一段塵封記憶
前不久,一位年過七旬的市民蔣大伯找到記者,講述了40年前,西湖邊的名人墓葬曾進行清理;40年後,他希望能在此次北山街改造時,及時考慮恢復或回遷一些名人墓葬,增添西湖的文化內涵。如果再不進行搶救,那些名人事跡以及有關他們的一些故事,很可能就此失傳。
吳子剛,上世紀六十年代擔任過杭州市園管局局領導的離休幹部;陳潔行,浙江省城市科學研究會秘書長、《錢塘舊夢》作者;丁雲川,一位熱心杭州考古事業的老人,他們和蔣老一起,向我們講述了那些歷史片段。
西湖勝地,有多少豪傑志士文人騷客將身後事寄於此處。40年前的西湖邊,曾經遍布墓葬和紀念碑。比如在原二三四五公園的地方,曾有陳英士銅像、北伐誓師宣言紀念碑、八十八師淞滬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在西泠橋頭有蘇小小墓,再西有辛亥革命烈士秋瑾墓、陶成章墓、楊哲商墓、沈由智墓;麴院風荷處有岳飛墓;丁家山處有劉莊主人劉學詢及其親族墳墓十穴;在花港觀魚處,牡丹園原來為無主墳地;在孤山東麓有辛亥革命浙軍攻克金陵烈士墓——七星墳、國民黨上將王電輪墓及墳庄、陳模墓、林祠、林啟墓、辛亥革命烈士徐錫麟墓,後山有林和靖墓、菊香墓、徐寄塵墓、夏超墓、馮小青墓、蘇曼殊殊墓等。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為了整治西湖,就開始逐漸搬遷和拆除一些墓葬和紀念碑。特別是1964年,隨著文革的臨近,曾在西湖邊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搬遷行動,一些著名的名人墓葬與亂墳一起在幾夜間被全部挖起遷走。甚至連岳飛、秋瑾、徐錫麟、辛亥革命浙軍攻克金陵烈士墓——七星墳等全部被挖掘搬遷。紀念亭拆除、碑被打碎,遺骨有些被搬遷到雞籠山的亂墳中、有些乾脆被銷毀。
一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結束,在杭州的一批文人和有識之士的呼籲下,岳廟被恢復,秋瑾墓被回遷至西泠橋的另一端,並且還塑了像。徐錫麟、浙軍攻克金陵烈士墓——七星墳、陶成章墓、楊哲商墓、沈由智墓等一批辛亥革命名人墓葬被遷到鳳凰嶺南天竺原來演福寺舊址,重修墓葬,並樹墓碑以供後人憑吊。
在這幾年進行的西湖環湖整治中,章太炎墓、於謙祠等又一批名人墓葬及紀念祠堂被回遷或恢復。
但是仍有一大批名人墓葬至今沒有被恢復……

名人墓辭西湖邊
武松:亦真亦假皆無影

歷史:武松是南宋時期跟隨宋江造反的三十六人之一,歷史上確有其人。施耐庵著的中國古典長篇小說《水滸傳》中「景陽崗打虎」、「醉打蔣門神」等故事,已是家喻戶曉。在第119回「魯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錦還鄉」中因為魯智深坐化六合寺,武松也在此出家,至八十高齡善終。
另有一說,此武松不是《水滸傳》中的武松,而是清代的一個義士,為杭州百姓除害,深得市民愛戴,死後,杭州市民感念其德,集資將他葬在西泠橋畔。
遭遇:在現香格里拉飯店對面的草坪處的一棵青松下,原為武松墓,據蔣大爺回憶,以前這里有一個四角石亭,內有墳包和一塊墓碑。1964年挖掘時,的確發現了一根特別粗大的長腿骨。後遺棄。
現狀:目前在其原址為一片草坪,沒有任何標志,一棵高大的青松枝葉茂盛,為下面的草坪遮擋著風雨。

蘇曼殊:詩僧流落雞籠山

歷史:蘇曼殊15歲去日本留學,在日本的幾年裡,結識了陳獨秀、黃興等人。回國後,加入了光復會,從事反清活動,與革命黨人多有交往。17歲後,蘇曼殊削發為僧,之後寫了不少詩作和小說,在文學史上也有了一席之地。
遭遇:他在上海去世之後,孫中山給予葬資,徐自華得知他們正在尋找葬地,捐出了西湖孤山北麓的一塊地安葬蘇曼殊。蘇曼殊就這樣在身後選擇了西湖的孤山。但是後來蘇曼殊墓的墓壁坍塌,1964年,墓被遷至雞籠山。
現狀:至今,蘇曼殊的遺骨仍舊湮沒在雞籠山荒草叢中。
長眠在雞籠山的名人還有辛亥革命的一對英烈夫婦裘紹和尹維峻、林啟、惠興、林寒碧和徐自華,他們的身後之地也同樣處於湮沒的境地。

蘇小小:此地空留慕才亭

歷史:蘇小小是南齊錢塘人,名歌妓(即歌女),聰明美麗,才華出眾。她平時就喜歡乘坐自己設計的油壁香車游覽西湖。有一次在白堤偶遇騎著青驄馬的宰相的公子阮郁,兩人一見鍾情。為表達愛慕之情,蘇小小口吟《同心歌》一首:「妾乘油壁車,郎跨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蘇小小也就此不再出面歌唱,在杭州掀起軒然大波。消息傳到了宰相耳里,連夜把兒子帶走,從此音訊皆無。蘇小小幾次尋找都沒有結果,抑鬱成病。有一次她在寺廟燒香,碰到窮書生鮑仁,贈銀百兩,資助他進京趕考。鮑仁應試及第,任滑州刺史,專程來向蘇小小道謝,蘇小小已經謝世。鮑仁根據她的遺願「生於西泠,死於西泠,埋骨西泠,不負好山水」,將其葬於西泠橋畔,後人又在墓上建造「慕才亭」。蘇小小的墓建成後,唐代詩人李賀、白居易等都曾到墓地拜謁,並作詩紀念這位才女。
遭遇:蘇小小墓據傳至南宋時已經出現在西湖邊,此後屢有毀修。清乾隆時,墓外觀為石砌八稜角、上覆青瓦丹柱墓亭,據傳所有柱子的四面都刻滿了歷代吟唱蘇小小的詩詞對聯。民國初年改為外包水泥的圓丘形墓。1964年被清除,發現其為一空墳。
現狀:1988年,只在墓亭原址上修造了六角攢尖頂亭,名「慕才亭」。亭邊的說明簡單地介紹了「蘇小小的故事」。

修繕,專家點子ABC

提議一:有選擇回遷
也許西湖美譽過盛,自古以來,有多少人心願埋骨於此,大大小小的人物已經無法盡數。要把這些墓葬全部恢復顯然是不現實也沒必要。只能結合此次西湖的綜合整治,有選擇地重修或者回遷部分墓葬。比如在百姓中影響較大,對杭州提升人文內涵有較大意義的,須盡可能恢復;而對一些相對影響較小,或者屬於群體人物,但又對杭州的古城保護有一定作用的,可以嘗試在西湖以外的別處進行整體的清理,比如類似鳳凰嶺的辛亥革命紀念墓地等建造一個西湖古代文人墓群,讓人有選擇地慨嘆憑吊。
提議二:原汁原味還原歷史
說聲恢復也許不難,問題是怎麼恢復?杭州的丁雲川老先生是個熱心市民,一直以來他以自己民間的方式感悟西湖,在他看來,要恢復這些名人墓葬,就要盡可能的保持原樣,原汁原味地還原歷史,讓今人在與古人共享同一天地的場景中緬懷逝者。
提議三:改良墓碑
但是針對原樣恢復的提法,陳潔行教授卻並不苟同:「如果現在還在西湖邊重新修起一個個饅頭墳包的話,無疑是煞風景的。」他提議不妨借鑒西方的墓碑,以台階式造型,既免去墳包的荒涼感,層層遞進又便於人們品讀碑文。
記者特意去西湖邊逛了一圈,有些碑文確乎過於簡單了些,像蘇小小墓,只有簡單幾句話。假設重修的話,可以把那凄美動人的故事寫進碑文,也許人們看了這個故事,會永遠記住西湖,記住『慕才亭』。」
提議四:不求形似但求神似
陳潔行教授甚至提出浪漫之都的西湖應該更顯浪漫色彩,不一定要讓人想起這是個墓。就像現在的秋瑾墓,就沒有墓的形狀,而設計成一尊秋瑾雕塑。再比如蘇小小,經過幾世的變遷,我們已無從知曉她的神韻,此時盡可求其神而不必拘於形。陳老有一個很浪漫的設想,「慕才亭」里樹的並不一定要是蘇小小的雕像,一輛「油壁香車」一騎「青驄馬」也許更傳神。試想一駕精心設計的花車,緩緩行進在西湖邊,微風吹過,吹開窗簾的一角,裡面的人物若隱若現,仔細看時卻又看不真切,讓人浮想聯翩。

西湖因人物而美麗

西湖的美麗,西湖的魅力,從來就不單純是這山水,而是這些生活在西湖故事裡的人物。一座斷橋,是因為有了白娘子;一座凈寺,是因為有了濟公。可以說,沒有人物,也就沒有了西湖的色彩。
西湖文化
毫無疑問,這些散落各處的名人墓葬與西湖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單是西泠橋畔慕才亭上那副楹聯:「千載芳名留古跡,六朝韻事著西泠。湖山此地曾埋玉,風月其人可鑄金」就牽引出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據了解,慕才亭的四根柱子上原本都刻有這樣的楹聯,記載著歷代文人的憑吊詩文,而今大多都已散失,也許借著蘇小小墓的再次修繕,可以重拾這些有關西湖的珍貴史料。
西湖故事
西湖邊每一個墓葬,都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就拿武松墓來說,《水滸傳》中的武松,其結局人們都很清楚,書中寫到:八十善終。可民間流傳的說法,這位打虎英雄晚年的日子可並不那麼好過。由於仇家較多,武松在晚年被人砍了另一手;可由於其雙腿功夫依然了得,鴛鴦腿、兔子雙蹬腿踢將起來依然虎虎生風,於是又被其仇家砍斷雙腿,成為一廢人。後懇求同門師兄弟魯智深「送吾歸天」才得以結束餘生。
西湖故事可以信手拈來,涌金門前浪里白條張順與風浪比高,北山街上紅梅山莊里李慧娘與當朝權貴嚴嵩智斗;被郭沫若評價為與《紅樓夢》媲美的《再生緣》,亦是在西湖邊誕生;更別說那耳熟能詳的許仙與白娘子……這些優美的民間故事,都將隨著名人墓葬的恢復繼續流傳。
西湖歷史
西湖的山水清麗明朗,可凝結其中的歷史史實卻充滿著厚重感。岳武穆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臨安,吟唱著《滿江紅》,寂然走上黃泉路,世間傳說,其被害死後,屍骨不得安葬,一獄卒偷其衣物掩埋於今潮王路一帶,成為眾所周知的「衣冢墓」。而據陳潔行教授介紹,如今的岳墳確是英雄埋骨處,文革時並未挖到底,一直到文革結束,挖出宋時石人石馬等等,才判斷出下面的確有英雄骸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正式被確定為國家級文保單位。
三台山路邊的於謙祠、西泠橋南側的秋瑾墓以及辛亥革命時那些捨生取義的群豪,個個都有一段盪氣回腸的故事,恢復這些名人墓葬,不僅可以為這些名留青史的歷史人物故事找到史實依據,也為西湖增添了歷史厚重感。
西湖旅遊
就像前面提到的關於武松墓主的爭議,也許現在無法定論,可作為一種傳說,這時候故事本身的真實性已經退居第二,在人們心中更在意的是故事的內容。就像陳潔行教授說的:不必用學術的眼光究其真偽,一個人物一個故事就是一種旅遊資源。
記得關於梁祝的傳說也有很多版本,山東有一個梁祝故居,餘姚也有一個梁祝故居,杭州的萬松嶺則是兩人同窗苦讀的所在。不管通過何種途徑流傳,當這個說法逐漸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知的時候,關於這些事實的真假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已經成為一種資源,能引得遊人紛至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