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蘇綉綉在什麼布上
擴展閱讀
廈門西站在哪裡 2025-07-05 15:58:00
北京到佳木斯卧鋪多少錢 2025-07-05 14:58:01

杭州蘇綉綉在什麼布上

發布時間: 2022-09-22 04:08:45

A. 蘇綉與汴綉有什麼區別呢

蘇綉與汴綉的區別如下:
1、蘇綉的中心是蘇州,分為實用性綉品和欣賞性綉品兩大類。蘇綉針法眾多,以套針為主,綉線套接處不露針跡。一般都用三四種深淺不同的同類顏色或相近色搭配,套綉出自如的色彩。花紋邊緣留有水路,針腳均勻,微微突起,有薄薄的浮雕之感。
蘇綉按針法可以分為:亂針綉與平針綉兩類。亂針綉,顧名思義是針刺很亂的一種綉法,其實這是一種似亂不亂的刺綉,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用這種針法綉出的作品通常由直斜,橫斜線錯綜組合,交叉摻合而成,再經過一次再次的分層摻色,疏密,直至光、色、形相似為止。而平針綉相對亂針綉來講,線條的排列比較整齊,起針和落針都非常有規律,用這種針法綉出的作品較為平整,在綉制植物尤其是花類時較為常見。
2、汴綉是中國著名綉種之一,它以綉制中國名、古畫著稱於世,綉品古樸、典型、細膩。目前,以綉制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代表作。汴綉,近年來刺綉西方名畫佳作,裝飾畫,壁畫,以及人物肖像方面得到進一步的創新, 做到了形象逼真,形神兼備,色彩豐富,渾厚持重,層次分明,立體感強,物象質感強,其工藝做到平、細、光、順,並獲得了政治影響、社會作用、經濟效益、工藝創新的等各個方面的長足發展和創新。
汴綉在建國初期的時候,汴綉針法僅有十幾種,1958年針法已發展二十九,其中繼承傳統針法十四種,學習借鑒蘇綉、湘綉針法五種,創新針法十種,這十種依次如下:蒙針綉、悠針、雲針綉、雙合針綉、羊毛綉、席蔑綉、包針綉、鎖邊綉、麥子綉、接針綉。
進入20世紀90年代,汴綉的針法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加強了針法的創新研究,使汴綉在競爭中標新立異。部分新穎的汴綉針法:雙面綉、灑線綉、反槍綉、辮子股綉、盤金綉、盤銀綉、席篾綉、打籽綉、編綉、發綉、小亂針綉、大亂針綉、滾針綉、墊綉,以及雙面異色綉、雙面三異綉等等。

B. 蘇綉是不是都得在噴繪的紙上綉我去學蘇綉,初學,在有清明上河圖的噴繪紙上綉,不是在布上綉么

清明上河圖太難了 建議你要是初學 就選個簡單的 蘇綉的圖案是印在布上的 淘寶上有 你搜索一下
建議你要是綉清明上河圖的話 選擇十字綉 這個有3米和6米長的 你在淘寶上可以買到 這個上手容易 要是你時間夠的話 2-3年差不多能完

C. 刺綉都用什麼面料

從布的種類上,刺綉需要用到在這三種面料:植物纖維布;動物纖維布,化纖布。

1、植物纖維布:

植物纖維布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各種純棉、麻和棉麻交織布。一般比較細軟、輕薄的棉布,適合做各種小面巾、手帕、麵包巾、小餐巾等。而較厚實、挺括的棉布則適合做大的檯布、床罩、冰箱布、枕袋等。

2、動物纖維布:

動物纖維布包括絲綢、軟緞、喬其紗、羊絨、法蘭絨、純毛呢料等。一般絲綢軟緞多用來做高檔睡衣、婚紗帳幔等床上用品,用純絲線刺綉.

3、化纖布:

化纖布由於其熔點低,不像棉麻毛質材料那樣耐高溫,因此化纖布最好不用棉線、絲線來刺綉。化纖布較適合做機綉或絲帶綉、珠綉、亮片綉等。

(3)杭州蘇綉綉在什麼布上擴展閱讀

刺綉是針線在織物上綉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刺綉分絲線刺綉和羽毛刺綉兩種。就是用針將絲線或其他纖維、紗線以一定圖案和色彩在綉料上穿刺,以綉跡構成花紋的裝飾織物。它是用針和線把人的設計和製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

刺綉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歷史。中國刺綉主要有蘇綉、湘綉、蜀綉和粵綉四大門類。

刺綉的技法有:錯針綉、亂針綉、網綉、滿地綉、鎖絲、納絲、納錦、平金、影金、盤金、鋪絨、刮絨、戳紗、灑線、挑花等等,刺綉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藝術裝飾,如服裝、床上用品、檯布、舞台、藝術品裝飾。

D. 綉花用的布料是什麼

綉花用的布料是絲綢和布帛。

綉花以綉針引綵線(絲、絨、線),按設計的花樣,在織物(絲綢、布帛)上刺綴運針,以綉跡構成紋樣或文字,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

古代稱「黹」、「針黹」,後因綉花多為婦女所作,故又名「女紅」,據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戰國、兩漢的綉品,水平都很高。

唐宋綉花施針勻細,設色豐富,盛行用綉花作書畫,飾件等。明清時封建王朝的宮廷綉工規模很大,民間綉花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先後產了蘇綉、粵綉、湘綉、蜀綉,號稱「四大名綉」。

(4)杭州蘇綉綉在什麼布上擴展閱讀

刺綉業市場紅火,也讓人心浮躁。一件作品拍賣出高價,必然會招致一窩蜂的模仿、跟風,進而又降低了整體的藝術水準。

例如,蘇綉首創、多用於綉制中西繪畫作品的「亂針綉」如今隨處可見,但由於許多綉娘對國畫、油畫等缺乏理解,沒有繪畫基礎和審美修養,難以處理光影明暗、色調變化等各種關系,刺綉行業設計人員又嚴重缺乏,綉品大多經不起端詳,綉出的人像經常出現嘴斜、鼻歪等形狀。

除了市場浮躁導致藝術水準下降外,傳統刺綉還面臨著原料、輔件等配套缺乏帶來的巨大困擾。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刺綉傳習館館長、沈壽刺綉傳人張蕾說,刺綉要使用編織緊密的塔夫綢和色彩穩定、細致的16或24色上好絲線,現在都很難買到;

各種刺綉針法所需長短不一、各有「奧妙」的綉花針,如今多半隻能在日本、香港等地尋覓;好作品「三分綉七分裱」,刺綉品最好手工裝裱,而如今機器裝裱盛行,優秀的手工裝裱師傅卻越來越難找。

E. 那種有圖案的綉布是蘇綉還是十字綉

蘇綉的底圖是絲綢和絹為主,和十字綉不一樣,檔次要高,針法最基本的大概有九種。

F. 蘇綉是什麼布

常用的蘇綉底料: 單面綉普遍是用白色質地的混紡,70%真絲,30%化纖。用白色的原因是便於列印。 雙面綉一般主要採用淡米黃透明的蠶絲絹,其次為白色透明尼龍材質面料。雙面綉布料的顏色一般分為,淡米黃,黑,綠,罕有其他色。 單面綉另外採用的材質有緞,綢,等有色布料,此類布料的採用緣由於圖案本身色彩的要求,一般採用擦印(揩印)或者直接勾描的方式畫底稿綉制。雙面綉黑色面料也採取同樣的方式畫稿。 蘇綉其實可以採用的面料很多,綾、羅、綢、緞、棉等都可以,但基於方便列印、綉制的原則,一般都採用白色,但面料要薄、軟、輕、透,無彈性。

G. 貼布綉一般選什麼材料

從布的種類上,一般選這三種面料:植物纖維布;動物纖維布,化纖布。

一、植物纖維布:

植物纖維布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各種純棉、麻和棉麻交織布。一般比較細軟、輕薄的棉布,適合做各種小面巾、手帕、麵包巾、小餐巾等。而較厚實、挺括的棉布則適合做大的檯布、床罩、冰箱布、枕袋等。

二、動物纖維布:

動物纖維布包括絲綢、軟緞、喬其紗、羊絨、法蘭絨、純毛呢料等。一般絲綢軟緞多用來做高檔睡衣、婚紗帳幔等床上用品,用純絲線刺綉。

三、化纖布:

化纖布由於其熔點低,不像棉麻毛質材料那樣耐高溫,因此化纖布最好不用棉線、絲線來刺綉。化纖布較適合做機綉或絲帶綉、珠綉、亮片綉等。

中國蘇綉中的貼續綉

其綉法是將貼花 布按圖案要求剪好,貼在綉面上,也可在貼花布與綉面之間襯墊 棉花等物,使圖案隆起而有立體感。貼好後,再用各種針法鎖邊。 貼布綉綉法簡單,圖案以塊面為主,風格別致大方。

綉花機貼布綉過程分為三步:定位、固定、覆蓋,當刺綉到鑲綉對象時,先走一單線輪廓線定位(和前面對象顏色相同)。然後換色停機,把貼布放在輪廓線上,啟動機器走固定針跡固定貼布,換色停機剪去多餘的布,再啟動機器,走表面的覆蓋針跡。

H. 蘇州刺綉的介紹

蘇州刺綉,簡稱「蘇綉」。蘇州刺綉發源於蘇州吳縣。蘇州女子性情柔和,心靈手巧,擅長慢針細活。蘇州綉娘有 10 多萬人,家家有刺綉,戶戶有綉娘。蘇綉工藝是以綉針引綵線,按事先設計的花紋和色彩,在絲綢、棉布等面料上刺綴運針,通過綉跡構成花樣、圖案、文字以取得藝術效果。蘇綉具有圖案秀麗、色彩典雅、針法豐富、綉工精細的特色。

I. 蘇綉怎麼綉呀

蘇綉的特點主要是精、細、雅、潔。精呢,就是它的針法很細,一根絲線可以劈成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三十分之一,那麼雅呢,主要體現在色彩,色彩文雅。
俗話說:「一筆千線」。畫家信手一筆,刺綉就要千針萬線。而蘇綉是以精細見長的,它的線色達到千種以上,每種顏色從淺到深有十多種之分,一件作品有時多達用了一二百種顏色。越是當高科技可以為我們生產一切商品的時候,手工刺綉的藝術和經濟價值卻越發凸現。因此,一般小幅蘇綉作品就要綉3至5個月,中等作品要綉一年,大幅的要綉兩三年,有時還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而這些美輪美奐的蘇綉都是在上千年的歷史間空中,由一代代綉娘巧手穿引,心手相傳,一針一線創造出來的。
應該是十字綉好綉一些,蘇綉相對復雜一些,光是針法就有好多種蘇綉注重運針變化,目前常用針法有:齊針、散套、施針、虛實針、亂針、打點、戳紗、接針、滾針、打子、擻扣針、集套、正搶、反搶等。從原來常用的10多種增加到目前的四五十種。
蘇綉按針法分可分為:亂針綉與平綉兩類。
按觀感分可分為:單面綉與雙面綉兩類。
按用途分可分為:生活用品(如披肩等)、裝飾品。
採納哦

J. 蘇綉的來歷

蘇綉的歷史

蘇綉發源於蘇州,是四大名綉之一,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蘇州女子性情柔和,心靈手巧,擅長慢針細活。蘇州有10多萬綉娘,在農村,家家有刺綉,戶戶有綉娘。蘇綉在江蘇蘇州一帶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到處都有藝人們飛針走線,綉出了無數佳品。特別是蘇州西部:鎮湖、東渚、光福三大鎮雖經過了2500年的風風雨雨,吳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傳,至今仍然是戶戶有刺綉的繁榮景象。蘇綉工藝是以綉針引綵線,按設計好的圖案花紋和色彩,在尼龍、真絲,綢緞、棉布等面料上穿針引線,綉製成一幅幅形象逼真的藝術品。蘇綉是我國著名的手工藝品,素以精細雅潔馳名中外,多次被國家領導人作為國家級禮品贈送給外賓。

蘇綉的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衍江蘇省的無錫、常州、揚州、宿遷、東台等地。江蘇土地肥沃,氣候溫和,蠶桑發達,盛產絲綢,自古以來就是錦綉之鄉。優越的地理環境,絢麗豐富的錦緞,五光十色的花線,為蘇綉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據西漢劉向"說苑"記載,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吳國已將刺綉用於服飾。三國時代,吳王孫權曾命趙達丞相之妹手綉《列國圖》,在方帛上綉出五嶽、河海、城邑、行陣等圖案,有「綉萬國於一錦」之說。據《清秘藏》敘述,「宋人之綉,針線細密,用線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得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烏極綽約底饞唼之態,佳者較畫更勝。」可見宋代蘇綉藝術已具有相當高水平。

到了明代,江南已成為絲織手工業中心。在繪畫藝術方面出現了以唐寅 (伯虎)、沈周為代表的吳門畫派,推動了刺綉的發展。刺綉藝人結合繪畫作品進行再製作,所綉佳作栩栩如生,筆墨韻味琳漓盡致有「以針作畫」 「巧奪天工」之稱。自此,刺綉藝術在針法、色彩圖案諸方面已形成獨自的藝術風格,在藝苑中吐芳挺秀,與與書畫藝術媲美爭艷。

清代是蘇綉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綉品,幾乎全出於蘇綉藝人之手。民間刺綉更是豐富多彩,廣泛用於服飾、戲衣、被面、枕袋帳幔、靠墊、鞋面、香包、扇袋等方面。這些蘇綉生活用品不僅針法多樣、綉工精細、配色秀雅,而且圖案花紋含有喜慶、長壽、吉祥之意,深受群眾喜愛。還有一種「畫綉」,屬於高檔欣賞品,稱之為「閨閣綉」。史載吳縣的錢慧、曹墨琴,吳江的楊卯君、沈關關,無錫的丁佩、薛文華等人的刺綉佳作,皆名垂一時。特別是到了清末民初,在西學東流的潮流中,蘇綉也出現了創新的兆頭。

光緒年間,技藝精湛的刺綉藝術家沈雲芝聞名蘇州綉壇,她溶西畫肖神模擬的特點於刺綉之中,新創了「模擬綉」。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慈禧七十壽辰,沈雲藝綉了佛像等八幅作品祝壽。慈禧備加贊賞,書寫「壽」、福 」兩字,分賜給沈雲芝和她的丈夫余覺。從此沈雲芝改名沈壽,嗣後她的作品《義大利皇後愛麗娜像》,曾作為國家禮品贈送給義大利,轟動了意國朝野;《那穌像》1915年在美國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傅覽會」上獲一等大獎,售價高達一萬三千美元。《美國女伏倍克像》赴美展出時,其盛況空前。沈壽的"模擬綉"傳譽中外,開拓了蘇綉嶄新的一頁。

在她的倡導下,江蘇的蘇州、南通、丹陽、無錫、常熟等地分別舉辦了刺綉傳習所、綉工科、綉工會等。她曾先後到蘇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課徒傳藝,培養了一代新人。其時著名藝人還有華基、唐義真、李佩敝、蔡群秀、張應秀、金靜芬……她們的作品先後在「義大利都朗萬國博覽會」(公元1911)、「巴拿馬一一太平洋國際博覽會」(公元1915年)、「比利時萬國博覽會」(公元1930年)上獲獎,為中華民族傳統工藝在國際上贏得了榮譽。

三十年代初,丹陽正則女職中綉工科主任楊守玉,始創了縱橫交叉、長短不一、分層重疊的「亂針綉」 豐富與提高了蘇綉藝術的表現能力。自本世紀五十年代初以來,蘇綉藝人創作開拓了新的廣闊天地。蘇州、南通、常州、無錫、揚州、東台等地先後建立了刺綉研究機構或工廠,使刺綉藝人安心專致研究和創作。對失傳的技藝進行了挖掘、總結、提高、發展,使古老的蘇綉藝術重放異彩。
參考資料:http://www.linkgd.com/Article/emb/200511/18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