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有哪些葯理分析實驗室
擴展閱讀
廈門西站在哪裡 2025-07-05 15:58:00
北京到佳木斯卧鋪多少錢 2025-07-05 14:58:01

杭州有哪些葯理分析實驗室

發布時間: 2022-09-24 06:36:02

㈠ 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的機構簡介

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簡稱葯物所)成立於1958年,是國家重點葯物研究機構之一。現有職工400餘人,其中科技人員300餘人,正副研究員70餘人,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自國家評選政府特殊津貼以來,該所共有60人獲此殊榮。現有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2名,部級(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專家7名,國家青年基金獲得者2名,「長江特聘教授」2名,「協和醫科大學特聘教授」2名。近十年來從國內外引進人才共計32名,其中博士後25人,博士2人,碩士5人,引進人才平均年齡約40歲。
葯物所 始終以尋找和研究防治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疾病的葯物為主要方向,堅持以創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葯為重點,以中草葯和天然產物研究為基礎,採用現代醫葯學現代理論和高新技術開展多學科綜合性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抗腫瘤葯物、防治心腦血管疾病葯物、治療神經精神類疾病的葯物、抗炎免疫類葯物、抗肝炎葯物、抗病毒葯物、抗糖尿病葯物以及治療老年退行性疾病的葯物等領域。
葯物所學科齊全,下設合成葯物化學、天然葯物化學、葯理學、葯物分析、生物合成、新葯開發等研究科室,具有很強的葯物研發能力。特別是在天然產物研究、計算機輔助葯物分子設計、組合化學、分子葯理學、高通量篩選等領域有明顯特色。此外,葯物所還建有國家葯物及代謝產物分析研究中心、國家新葯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葯物篩選中心、院校新葯安全評價研究中心、衛生部天然葯物生物合成重點實驗室、教育部中草葯物質基礎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2011年批准成立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天然葯物活性物質與功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3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活性物質發現與適葯化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葯物靶點研究與新葯篩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葯物傳輸技術及新型制劑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十一五期間國家新葯創制重大專項在葯物研究所建立了包括綜合大平台在內的多個技術平台,有效增進的研究所的研究能力。
葯物所始終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現有2家全資企業:北京協和葯廠、北京協和制葯二廠,以及3家控股企業:北京聯馨葯業有限公司、北京協和建昊醫葯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科萊博醫葯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建所五十多年來,共獲科研成果獎261項,已研製上市新葯百餘種, 獲新葯證書129項,其中以人工麝香、丁苯酞、雙環醇、丹參多酚酸、艾瑞昔布等為代表的一類創新葯物19項。自1986年國家設立基金制以來,共承擔各類科研課題900餘項,發表論文6000餘篇,編寫著作350本,已在國內外申請專利500餘項。
葯物所也是我國高級葯學人才的培養基地,其中葯學學科為國家教育部批準的全國高校醫學重點學科點,並且建立了博士後流動站。葯物所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承擔了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研究生教學任務。目前在所研究生300餘人,至2011年已培養畢業博士生541名、碩士生538名。
近年來在面向市場經濟,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提高產業效益的過程中,葯物所所屬葯廠產值逐年增加。主要產品有:百賽諾、芳活素、紫素、非洛地平片、聯苯雙酯滴丸、靈孢多糖注射液等,其中一些葯物遠銷國際市場。
葯物所與國內及日本、美國、德國、法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制葯公司、大學、科研機構進行了廣泛的科技合作和學術交流,建立了密切的協作關系。
葯物所還負責編輯出版《葯學學報》、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中國化學快報)、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cts Research(亞洲天然產物研究)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等四種學術期刊。
葯物所人將繼續以「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精神為指引,勤奮鑽研、刻苦攻關、與時俱進、繼往開來,努力為我國醫葯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創造社會效益和實現人類健康貢獻力量。

㈡ 葯代動力學考研,那個研究所比較好

肯定是上海葯物所鍾大放課題組,鍾老師是全國葯代的領軍人物,參與編寫葯典,參與奧運會運動員興奮劑檢查。
其次,中科院有著優越的科研環境,不差錢

㈢ 杭州葯物研究所

杭州市葯物研究所創立於一九五四年二月,原名杭州市葯物種植場,由於杭州具有發展中葯材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歷史淵源,葯物種植場發展很快,是我國「南葯北上,北葯南移」的中轉試驗基地。在五十年代末種植面積達三千餘畝,產量達58萬斤,居國內領先水平。

1985年改制為杭州市葯物研究所後,實現了由生產型轉變為研究型,現有種植基地500畝,依據植物生長所需的自然環境,分為露地植物區、喜陰植物區、溫室盆栽區和水生植物區等四個區,種植園內外葯用植物1329種,此外還營造了厚朴林和杜仲林,籌建浙八味區和中成葯配方植物區。全部環境保持自然生態,杜絕污染,努力保全葯材之天性,達到GAP標准。

「書中何處覓靈蹤,雲深不知處。」山清水秀、四季飄香的杭州市葯物研究所,正在向人們撩開她神秘的面紗,向子孫後代訴說著神農本草的故事。
創建時間:1985年 經濟性質:全民事業 職工人數:163名

業務機構:天然葯物、植物保護、引種栽培、情報資料等研究室、葯用植物標本園、技術服務部、葯品經營部及蛇咬傷關節炎專科門診等實體。

方向及任務:開展中葯材引種栽培、繁育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研究天然葯物及食品的新資源、新用途,對葯材生產和加工等按葯材生產管理規范(G.A.P)標准實施,並使葯用植物從葯用功能擴展到觀賞功能,食用功能。

推廣轉讓項目:西紅花、浙貝母栽培種植技術轉讓

對外服務項目:提供中葯材的栽培技術、咨詢和技術培訓等服務且提供部分中葯材苗木、種子,為國內外中葯材需求企業選擇提供符合GAP標準的葯材種植基地,採取訂單農業(中葯材)的合作方式為大型企業提供所需中葯材,合作研製開發葯品保健食品、蛇咬傷關節炎專科診療。

屬國有

㈣ 葯物研究所有哪些

有很多。下面介紹的是其中之一。

中國科學院上海葯物研究所是以創新葯物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和應用開發研究為主的綜合性研究
所,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葯物研究機構。設有新葯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新葯篩選中心兩個國
家級研究中心,是我國新葯研究最重要的中心之一。

希望能夠幫到你,望採納。

㈤ 有沒有檢測葯品的地方,就是看他成分是什麼

當地省市級葯檢局或有名醫科大學的葯物分析實驗室~

㈥ 國家級生物技術葯物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上海葯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葯物研究所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葯物研究機構,她的前身是國立北平研究院葯物研究所,創建於1932年,1933年遷至上海,2003年又搬遷至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
上海葯物研究所是以創新葯物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和應用開發研究為主的綜合性研究所。通過生物學和化學兩大學科的密切合作,闡明生物活性物質的結構、活性及其相互關系;探索葯物作用的新機理、新靶點;完成新葯臨床前綜合評價及研究;大力推進新葯成果轉化;為我國創新葯物能力的全面提升起到引領作用。
上海葯物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天然活性物質的發現;化合物的合成、結構修飾;葯物作用的細胞和分子機制;葯效評價新動物模型;新靶標的確證;葯物-靶標相互作用和構效關系;分子葯物設計;高通量和高內涵葯物篩選;葯物的早期代謝特徵和安全性評價;葯物新型傳遞系統等。並密切關注生命組學、系統生物學和胚胎幹細胞等生命科學前沿領域最新進展,迅速應用它們的最新成果,提升葯物研究的源頭創新能力。與此同時,通過上述各個學科領域的綜合研究,重點研究治療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惡性腫瘤、神經退行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的新葯;同時對嚴重影響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的感染性及突發性疾病等開展新葯研發;並加強現代中葯的研發,發掘祖國醫葯寶庫,為中葯走向世界不斷作出基礎性、戰略性的貢獻。
上海葯物研究所設有新葯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新葯篩選中心兩個國家級研究中心,五個研究室,以及一系列新葯研發技術平台;主辦了英文學術雜志《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和《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並主辦以非處方葯物為主的科普雜志《家庭用葯》。
經過幾代科研人員的努力,上海葯物研究所已發展成為學科齊全、成就卓著、人才薈萃、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的國立葯物研究機構。數十年來,上海葯物研究所先後研製出了一大批重要的創新葯物,近十年來又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了達到國際水平的新葯研究技術平台體系,成為我國新葯研究最重要的中心之一。

此外還有 71 天然葯物及仿生葯物 北京大學
http://ke..com/view/1217337.htm

㈦ 杭州妙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科技(biotechnology),是指人們以現代生命科學為基礎,結合其他基礎科學的科學原理,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按照預先的設計改造生物體或加工生物原料,為人類生產出所需產品或達到某種目的。生物技術是人們利用微生物、動植物體對物質原料進行加工,以提供產品來為社會服務的技術。它主要包括發酵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
因此,生物技術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的學科。
發展狀況
近些年來,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為代表的現代生物技術發展迅猛,並日益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所謂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是指「用活的生物體(或生物體的物質)來改進產品、改良植物和動物,或為特殊用途而培養微生物的技術」。生物工程則是生物技術的統稱,是指運用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等原理與生化工程相結合,來改造或重新創造設計細胞的遺傳物質、培育出新品種,以工業規模利用現有生物體系,以生物化學過程來製造工業產品。簡言之,就是將活的生物體、生命體系或生命過程產業化的過程。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生物電子工程、生物反應器、滅菌技術以及新興的蛋白質工程等,其中,基因工程是現代生物工程的核心。基因工程(或稱遺傳工程、基因重組技術)就是將不同生物的基因在體外剪切組合,並和載體(質粒、噬菌體、病毒)的DNA連接,然後轉入微生物或細胞內,進行克隆,並使轉入的基因在細胞或微生物內表達,產生所需要的蛋白質。有60%以上的生物技術成果集中應用於醫葯產業,用以開發特色新葯或對傳統醫葯進行改良,由此引起了醫葯產業的重大變革,生物制葯也得以迅速發展。生物制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術應用到葯物製造領域的過程,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方法。即利用克隆技術和組織培養技術,對DNA進行切割、插入、連接和重組,從而獲得生物醫葯製品。生物葯品是以微生物、寄生蟲、動物毒素、生物組織為起始材料,採用生物學工藝或分離純化技術制備,並以生物學技術和分析技術控制中間產物和成品質量而製成的生物活化制劑,包括菌苗、疫苗、毒素、類毒素、血清、血液製品、免疫制劑、細胞因子、抗原、單克隆抗體及基因工程產品(DNA重組產品、體外診斷試劑)等。人類已研製開發並進入臨床應用階段的生物葯品,根據其用途不同可分為三大類:基因工程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診斷試劑。這些產品在診斷、預防、控制乃至消滅傳染病,保護人類健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般新的生物產品的開發必須經過(1)實驗室研究(生產工藝路線探索和質量控制標準的建立);(2)臨床前研究(葯理、毒理、葯效等動物實驗);(3)保健食品需經過試驗產品的安全性試驗;(4)而葯品則需經過一期臨床試驗(用健康志願者試驗葯品的安全性)、二期臨床試驗(小規模臨床葯效學研究)、三期臨床試驗(大規模臨床葯效學研究)等五個階段的研究工作,才有可能被批准進行試生產。葯品還必須在試生產一年後,再上報質量穩定性和進一步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結果,才能申報正式的生產批文。

㈧ 杭州醫學院是幾本

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已經沒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杭州醫學院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高等醫學院校,也是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唯一一所直屬的醫學本科高校。


專業學科建設
據2021年10月學院網站信息顯示,杭州醫學院共建有臨床醫學院、醫學影像學院、檢驗醫學院、護理學院、葯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存濟口腔醫學院等8個二級學院以及通識教學部、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部、創新創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開設有15個本科專業,11個高職(專科)專業;2022年2月,學校新增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麻醉學專業。
現學校共有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建設專業(高職高專)2個,浙江省一流學科(B類)建設項目4個,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12個,浙江省醫學重點建設學科(扶植)1個,省級重點專業(高職高專)1個,省級特色專業(高職高專)5個,省級優勢專業(高職高專)2個;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高職高專)3個,省級示範性實訓基地(高職高專)3個;有國家級精品課程(高職高專)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高職高專)1門,省級精品課程(高職高專)11門。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醫學檢驗技術、葯學;
杭州醫學院 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建設專業(高職高專):葯學、醫學檢驗技術
省級重點專業(高職高專):醫學影像技術
省級特色專業(高職高專):臨床醫學、葯學、醫學檢驗技術、護理、醫學影像技術
省級優勢專業(高職高專):臨床醫學、葯學
浙江省一流學科(B類)建設項目: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葯學
浙江省醫學重點建設學科(扶植):臨床病理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高職高專):葯理學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高職高專):葯理學
省級精品課程(高職高專):內科學、葯理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葯物化學、葯物分析、實用生物化學、葯學微生物及技術、天然葯物學實用技術、臨床實用生理學、衛生法規與監督實務、內科護理學


學術科研
據2021年10月學院網站信息顯示,杭州醫學院共有6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1個廳局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研究中心。
據2021年10月學院網站信息顯示,杭州醫學院近年來獲廳局級以上科研項目617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43項、省部級項目129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19項、廳局級科技成果25項;發表SCI論文676篇,一級期刊652篇;獲國家專利137項,其中發明專利19項。

㈨ 杭州城裡的大學

浙大城市學院:
學校網址:http://www.zucc.e.cn/
地址:湖州街51號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ZUCC)成立於 1999 年 7 月,是國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由浙江大學、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辦學,並與浙江省電信實業集團共同發起創辦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現任院長是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吳健教授,現任黨委書記是中共浙江大學委員會委員胡禮祥教授。
學院位於杭州市拱墅區,佔地 1000餘畝,校舍面積 40 萬余平方米。校園環境優雅,基本設施先進,辦學條件齊備。
學院依託浙江大學的綜合辦學優勢,根據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趨勢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設置專業。設有計算機與計算科學學院、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商學院、傳媒與人文學院、法學院和創意與藝術設計學院等9個學院,35 個本科專業,70餘個專業方向。學院面向全國招生,目前有全日制本科學生 12000餘名。學生畢業後授予國家統一印發的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畢業證書,並經浙江大學學位委員會審核,授予浙江大學學士學位證書。2003 年起,學院依託浙江大學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和外國留學生。
學院繼承和發揚浙江大學「求是創新」的優良校風,銳意改革,開拓進取,以「倡導合格基礎上的揚長教育,注重學生全面素質提高基礎上的個性發展」為育人理念,全力實施「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著力構建「按社會需求設專業,按學科打基礎,按就業設模塊,使學生橫向可轉移、縱向可提升」的本科培養體系,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努力為社會奉獻具有社會責任感和較強的社會政治經濟建設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和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經過六年的發展,學院已經建成了一支德才兼備、生師比匹配、專兼比合理、學緣結構優化的師資隊伍。專任教師隊伍中46% 的教師具有高級技術職務, 73%的教師具有碩士以上學歷。
學院重視學科建設、科研開發與產學研合作。目前有計算機應用技術、葯理學、國際貿易、企業管理 4 個市級重點學科和新聞學、通訊與信息系統、機械製造及自動化 3 個學院扶持學科;有葯物信息與新葯研究、集成化信息處理與控制、網路與計算開放3個市級重點實驗室和商務信息分析、數字化設計與製造2個學院重點實驗室。設立了工業中心、會展研究與服務中心、城市研究中心等26個科學研究與開發機構。在杭州市和浙江省各地建立了160餘個產學研合作基地。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是在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應運而生的新型大學。學院中長期建設與發展總體目標提出,在今後的15年內,將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建設成為一所辦學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緊密結合,獨立學院運行機制優勢充分發揮,現代大學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特色鮮明,培養質量穩定優秀,科研開發與技術服務成效卓著,中外合作辦學優勢突出,在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方面國內領先的新型大學。

浙江樹人大學:
地址:舟山東路19號
學校網址:http://www.zjsru.cn/

浙江樹人學院 我國首家規范化的民辦高校——浙江樹人大學8日迎來了建校20周年的喜慶日子。這所初創時期沒有校舍、沒有資金、沒有師資的「三無」學校,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佔地近500畝,建築面積25萬多平方米,藏書量70餘萬冊,專職教職工630多人,涵蓋經濟、管理、文學、工學、法學與藝術的多學科民辦高校。20年來,該校已為社會輸送了3萬多名合格的大學生。浙江樹人大學20年的發展歷程,濃縮了我國利用社會力量辦學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歷史,對我國民辦高校辦學思想、方針、運行管理機制、資金籌措渠道、學科設置等方面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與全國各民辦高校一樣,艱苦奮斗,勤儉辦學,是樹人大學的辦學宗旨和一貫作風。學校開創之初,沒有校舍、沒有師資、沒有資金,辦學條件相當艱難,校董事會和行政領導憑著一顆忠誠教育事業的愛心,為學校發展無私奉獻:1985年,為節省幾百元的郵費,十幾位教師充當了郵遞員,用自行車將在杭州的新生入學通知書送到了同學家中;學校創辦初期,董事會、學校領導率先垂範,不拿學校一分錢的工資。這種艱苦創業、敬業奉獻的精神,是樹人大學上規模、上層次、上水平的精神支柱。
機構精簡,人員精幹,辦事高效,是樹人大學始終堅持的管理運行機制。自建校以來,學校一直按照按需設崗、公平競爭的原則,實行全員聘任合同制,這在80年代中期無疑是敢為人先的創舉。由於實行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競爭機制,學校教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被激發出來。獨特的機制帶出了精乾的隊伍,嚴格的管理。建校初期,校管理層長時間內只設置了一室三處(辦公室、教務處、總務處、政治處),20來個人承擔著全校1000餘教師、學生的管理服務工作;2000年以來,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也只增加了學生處、計財處、科研處等機構,不到百人的管理隊伍承擔著全校11000餘人的管理服務工作。
20年來,樹人大學始終把「崇德重智,樹人為本」的思想和精神貫穿於辦學的全過程,積極探索了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特點、對我國民辦高校有著借鑒意義的辦學路子。與其他民辦高校不同的是,樹人大學不是靠辦各類培訓班起家,而是一起步就正規辦學,創設了兩個具有國家承認學歷的大專學科;另外,學校始終強調面向市場辦學,為改革開放培養服務性人才,因此所設的專業都是社會上急需的學科,如外語、旅遊、外經貿、計算機等;隨著師資力量增強,目前樹人大學已發展成為下設有管理、城建、外經貿等9個學院,視覺傳達、計算機等50多個學科,國際經濟貿易等9個科研機構的民辦綜合大學,2003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為浙江省唯一一所民辦本科學院。
學校始終堅持以教學質量為辦學生命線,把公益性放在首位。為了使更多的青年能讀上大學,特別是家境貧困但學業優秀的考生能上得起大學,樹人大學一開始就採取低收費的辦學路子,並杜絕向學生收取贊助費的做法,辦學初期,每個學生每年學費還不到320元,不及教學成本的一半。這項制度一直延續至今,如今樹人大學每學年的學雜費在各高校中仍是屬於較低的。為了籌措辦學經費,「樹大」除了教職員工自己捐贈外,主要依靠社會資助。在廣泛吸收社會資金辦學的方針下,樹人大學逐步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學校管理模式,雖然也採取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但由於學校董事會既非學校的出資者,也不是學校產權的所有者,董事會的組成堅持「唯才不唯財」的標准,都是由社會上熱心教育事業的離退休官員和專家組成,這一特有的董事會組成方式,很好地解決了一般民辦學校中董事會要盈利而校長要提高教學質量的矛盾,使「專家治校」方針自始至終得以較好地貫徹落實,教學質量得到保證。

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
學校地址:教工路149號
學校網址:http://jmxy.zjgsu.e.cn/cms/index.jsf
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 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原浙江工商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是首批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的獨立設置的二級學院,成立於1999年7月,2004年11月被教育部正式確認為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學院從1999年開始招收本科生,現設有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旅遊管理、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流管理、廣告學、行政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公共事業管理、法學、英語、日語、藝術設計等25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6500餘人。
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現設有管理系、經濟系、文法系、數學教研室、英語教研室、思政教研室、體育教研室等教學部門。學院選聘具有教學水平高和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任教。學院沿襲杭州商學院的校名,繼承了浙江工商大學多年積淀形成的濃厚的文化氛圍和良好的校風學風,使同學們從入學開始就有一個高的起點,也為今後迅速成長創造了優良環境。
學生修滿教學計劃規定的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的,由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頒發全國統一的本科畢業文憑;凡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由浙江工商大學授予學士學位;學生畢業後可直接報考浙江工商大學的碩士研究生。
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設立了高額度、多種類的獎學金。如特別優秀獎學金、優秀獎學金、單項獎學金、考研獎學金、學習進步獎學金等,獎學金的獲獎面超過60%。其中特別優秀獎學金為最高級別獎學金,獲獎比例為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本年級學生數的2%,獎金額為10000元/年。1999年以來學生獲得的獎金額已達1500多萬元。此外,學生還可以申請「省政府獎學金」以及「金家麟獎學金」、「宗樹義獎學金」、「健達獎學金」等專項獎學金。

杭州師范大學:
學校網址:http://www.hztc.e.cn/www/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222號

其他的,給你個參考,這里還是挺全的,http://zhejiang.eol.cn/#gaokao

㈩ 浙一浙二邵逸夫哪家比較好

兩家醫院都是浙江大學醫學院的附屬醫院。兩家醫院在醫學領域內的專長方向不一樣,不能簡單的用好和不好來衡量。

浙一是浙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主要以治療感染性疾病和各種病毒性肝炎疾病為主。同時有著高超治療各類白血病的方法。

浙二就是浙大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主要以治療腫瘤疾病,骨傷科,神經外科和神經內科為主。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系三級甲等醫院,創建於1947年11月1日,原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簡稱浙大醫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系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百佳醫院,是我省醫療、教學、科研、健康保健指導中心。

醫院由浙江大學老校長竺可楨教授親手創建於1947年11月1日,原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簡稱浙大醫院)。

1952年更名為浙江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1960年更名為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1999年9月更名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又名浙江省第一醫院,簡稱「浙醫一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位於浙江杭州市上城區解放路88號,始建於1869年,佔地面積約180畝,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是杭州市醫保定點醫院。

設有浙江省心血管病診治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心血管介入診療質量控制中心,是全國醫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

是衛生部專科醫師培訓試點基地、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葯物臨床試驗機構、衛生部臨床葯理基地,是浙江省骨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掛靠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