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知道豬臟粉怎麼做嗎
豬臟粉,是溫州的特色小吃之一
豬臟粉只取豬大腸,小腸,還有豬血(但現在一般都用鵝鴨血,因為豬血的口感和衛生不如鵝鴨血)。
在溫州的豬臟粉店,你會發現上桌非常快。
這是因為豬腸和血都在一個很大類似火鍋的鴛鴦鍋里燉著,粗米粉(溫州人叫粉干,和桂林米粉很像)也是事先用溫水泡過的,
下鍋只要30秒左右就可以出鍋了,再放上血,大腸或小腸(大腸比小腸貴,但是味道比小腸好很多),
然後放點大蒜葉(就是大蒜頭的葉子,類似韭菜,但是比韭菜粗大,氣味也沒韭菜沖)
因為湯燉了一天時間,所以很鮮美,再根據個人喜好,放點豆瓣醬或者辣椒醬。
溫州豬臟粉是溫州的一種小吃,主要由豬腸、鴨血、粉乾等配料配製而成。早在十幾年前溫州豬臟粉在溫州的大街小巷,可以說是遍地開花。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以及溫州人的不斷富裕,從事這項手藝的人也越來越少,想吃到一碗正宗的溫州豬臟粉已經沒那麼容易了。
『貳』 豬臟粉的具體作法
原料:
1.新鮮的米粉(市場上有賣的和粉絲查不多的東西)
2.豬大腸、豬血
3.鹽、醬油、紅油辣椒醬、姜粉、香油、香菜.
做法:
1.將豬大腸洗凈(當然有人口味不同,留下肥膘也可),然後將豬大腸切成均勻的小段。將小段放入砂鍋中,將鹽、姜粉、香葉、八角、蔥段適量一同放入,放滿高湯(超市一般有的賣),悶鍋文火煮一個小時左右,待香氣四散,放置一旁待涼。(如果著急用高壓鍋也行,不過味道稍差)
2.將米粉用溫水泡30分鍾到1個小時,以米粉可以隨意搓團為准,但不可泡糟,然後將泡好的米粉放入笊籬里,將笊籬放入滾水裡一分鍾即出。
3.將抄好的米粉放入大碗內,將煮好且撇去香葉、八角和蔥段的豬大腸連同湯汁一起澆入碗內,撒上抄好的豬血和碎香菜末,加入紅油辣醬、香油,即成為一碗噴香的豬臟粉!!
『叄』 浙江有什麼富饒物產
一、江蟹生
「江蟹生」是溫州傳統的冷食。用於家庭,只是普通的「酒」菜,搬上酒宴,便成上等冷盤,江蟹生就是生的江蟹涼拌的菜。
『肆』 豬臟粉的製作
溫州豬臟粉(大腸米粉)的做法步驟:
1.第一步:將豬大腸內外洗凈,剝去肥膘,切長段。大火燒開沸水,放入大腸焯水,過涼水清洗。鍋里重新加入水,沒過大腸;放入少許鹽、1湯匙生抽、2湯匙黃豆醬、2湯匙黃酒、1湯匙白糖、一撮薑末、3-5片香葉、1個八角、一把蔥白一起放入,大火煮開後轉文火煮一個小時左右,待香氣四散,放置一旁待涼。(用高壓鍋也行,出大氣轉中火哧15分鍾),取出稍涼切成小圈。
2.第二步:將米粉用溫水泡30分鍾到1個小時,以米粉泡軟可以隨意搓團為准,但不可泡得太爛,然後將泡好的米粉撈出,瀝干水份備用。
3.第三步:豬血切片,過沸水除腥後倒入煮大腸的湯料中。將湯汁中的八角、香葉、大蒜葉等揀去,放入切成小圈的大腸,重新燒滾。再放入1湯匙雞精、一把大蒜葉或者蔥花,湯頭就做好了。將泡好的米粉放入笊籬里,將笊籬放入滾水裡燙一分鍾即撈出,裝入碗里。
4.第四步:將煮好的豬大腸、豬血連同湯汁一起澆入碗內,根據個人口味可加入辣醬、醋、少許的熟豬油;即成為一碗噴香的豬臟粉!
要是在豬臟粉店裡吃的話,因為豬腸和血都在一個很大類似火鍋的鴛鴦鍋里燉著,粗米粉(溫州人叫粉干,和桂林米粉很像)也是事先用溫水泡過的,下鍋只要30秒左右就可以出鍋了,再放上血,大腸或小腸(大腸比小腸貴,但是味道比小腸好很多),
然後放點大蒜葉(就是大蒜頭的葉子,類似韭菜,但是比韭菜粗大,氣味也沒韭菜沖)
因為湯燉了一天時間,所以很鮮美,些許辣味能更好去除豬腸的腥味,湯汁也能更加入味。
再根據個人喜好,放點豆瓣醬或者辣椒醬,也有人喜歡加點雪菜。
在溫州的豬臟粉店,你會發現上桌真的非常快,即便店內很忙,一般五分鍾以內就有人端上來了。
『伍』 瑞安有什麼好吃的
豬油丸 下面先來說說豬油丸。這豬油丸可不是豬油做的丸子,而是一種非常可口的小吃。店家們隨便在門口支一個平底鍋,澆點豬油,然後開始加熱鍋子。油慢慢地沸騰了。於是,店家便小心翼翼地將米粉做的圓餅一個個貼在鍋上。「吱吱」的聲音此起彼伏。誘人的香氣越來越讓人食指大動。豬油丸的理想境界是:一面烤的金黃燦爛,一面仍然潔白無暇;丟下幾個鋼蹦兒,老闆非常熟練地把豬油丸用油紙一包,我們便愜意地享受這自在的美食。 先對著正面咬一口,脆生生,吱吱冒油,帶者鍋巴的美味,但比鍋巴更有嚼頭;然後再咬一口背面,又粉又糯,感覺好象順著口腔往下滑一樣。帶著稍許的咸鮮,味道正好。在冬日的早晨,北風怒號;簌簌發抖地夾在隊伍之中,等候老闆娘新鮮出爐的豬油丸。一旦拿到手,便迫不及待大啖之,於是就感覺一股暖流遊走於渾身上下,舒坦。 做好豬油丸的訣竅在於米餅製作的質量和烤的技巧。它的煎制和餡餅不同,類似於匹薩餅;只用油對米餅的單面進行加熱,所以才會一面脆一面糯。米粉要用熱水先和一下,這樣才能發得均勻;中間要不斷揉搓,以增加吃的時候適口性。每個米餅比掌心略小,厚度和普通餡餅相當,中間不加其它作料,純粹靠米粉的均勻傳熱來入味。另外由於是用猛火來烤,所以對火候的掌握自然要求很高。溫度過了,脆的一面容易發黑變焦,口感大為遜色;溫度不足,脆的地方就不夠脆,糯的地方會夾生。一鍋大概也就十多個豬油丸,起鍋之後通常馬上被一搶而光。您沒買到?那就耐心地等待下一鍋出來吧。 豬臟粉 豬油丸不是豬油做的丸子,可這豬臟粉卻是十足的以豬內臟來入味的小吃。在瑞安街頭,隨處可見賣豬臟粉的,但味道特好的豬臟粉並不是每家都能做的。好的豬臟粉需要兩點:一是粉要足夠新鮮。這種粉形同桂林米粉,通體潔白,而且有足夠的韌性和筋味兒;另外,高湯是必不可少的。米粉本身並無味道,全靠高湯把新鮮的味道吊出來。好在瑞安地處東海之濱,得平原山川之勝,物產豐饒,所以制湯入味的原材料頗多。洞橋下的店家喜用魚蝦來增加湯的鮮美,吊橋頭的店家則喜歡用肉臊子來兌味。但是毫無疑問,豬內臟和綠豆芽是不可或缺的作料。 一般賣豬臟粉的店並不大,但裡面比較干凈,散落著幾張檯子。每張檯子上放個筷籠,以及一包面巾紙。「店家,來碗粉。」「好嘞。」然後是熟練的炮製美食過程。抓把粉,往滾湯里一過,撩幾下便盛上來;漸次加入豬臟、綠豆芽絲兒、肉糜;喜好辣味的自個兒加點辣椒醬,熱氣騰騰地開吃。舌頭一觸便不能自持,然後是不斷聽到舌間的呼呼聲和大口喝湯的咕嚕聲;頃刻間,一碗粉便吃了個底朝天兒,猶自砸巴砸巴嘴,回味無窮。此時最心急的,莫過於在排隊等吃的人,聞香而未能舉筷,頗為難受。等到豬臟粉上來,大口地往嘴裡送,又是分外暢快。也是一景。 豬臟粉的妙處在於湯。這湯需要店家常年熬制,無論寒暑。湯本身就非常的鮮,外加非常的清。小的時候,每每吃到這美味的豬臟粉,總是慨嘆這湯的神奇。彷彿任何東西經過這湯的孕育,都會變得美味無比。有「葷中之葷」稱號的豬臟經過反復鹽搓、洗滌,然後加入多種調料,精心烹制而成;入口香滑,沒有任何膩味,令人不欲停箸。味道甚佳的豬臟粉,並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吃到。比方說,洞橋下那家店,清早開始營業,一到十點雷打不動關門。您要是去遲了?那就第二天請早吧。晚上朋友相聚晚了,早上就極想睡個懶覺,但往往最終肚子抵擋不住饞蟲的誘惑。可是一碗豬臟粉落肚,便覺「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實在有道理。魚丸又叫魚面,是海邊人家的吃食。有趣的是,魚丸並不是圓形的,所以稱其為丸稍顯牽強。海邊人家,風里來浪里去,舟輯勞頓。每天打上不少魚來,由於以前沒有冰箱,交通條件又不好;無法鮮藏,只好對魚做點簡單加工。再加上漁民出海容易遭受風寒,需要吃食暖身子,補體力。魚丸就是極好的一種小吃。 魚丸所用的原料,基本上什麼魚都可以。但為了滿足饕餮們的腸胃,因此以米魚和馬鮫所制的魚丸尤佳。魚丸製法並不十分麻煩。把魚肉刮下,接著去刺,用芡粉和一下,拌點鹽,擱點蔥花,然後擠成象食指大小的一段段,就可以備用了。 魚丸一定要下在滾水清湯里。滾水清湯一涮,魚丸白,蔥花綠,再加香遠益清的湯汁,口水就止不住地出來了。瑞安魚丸雖鮮美,但平生最難忘的魚丸卻是在杭州吃的。今年春節,杭州屢下大雪,夜晚更是朔風刺骨。爬完山回來,又冷又餓的時候正躑躅於清河坊,忽然看到遠方街角旗幟飄揚。靠近一看,上面赫然寫著「溫州小吃」四字。當然是上好的魚丸。不由分說,一口氣先來二碗。店家已經遷居杭城若干年了,但鄉音無改,倍加親切。把魚丸慢慢撒下去,滾水裡翻騰幾下,蓋上鍋蓋再燜一陣兒,然後撩起。魚丸里加上醒酒調味的胡椒粉和醋,再灑幾根去腥味的姜絲兒。對著熱湯先小心嘬一口,如飲醇醪;慢慢再體會一下味蕾的感覺,妙不可言。緊接著勺子便不斷起落;最後乾脆扔掉勺子,就著碗咕嘟咕嘟地大口喝。清鮮之中透著香辣,讓人慾罷不能。
『陸』 溫州到底哪個豬臟粉好吃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0
『柒』 我國10大最好吃的米粉是什麼
米粉,特色小吃,關於米粉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一種是古代中國北方民眾避居南方而產生的類似面條食品,另一說法是秦始皇攻打桂林的時候,由於當時北方的士兵在桂林作戰,吃不慣南方的米飯,從而發明的米粉,現如今米粉品種眾剁,在我國南方各地幾乎都有自己特色的米粉,下面就來看看我國10大最好吃的米粉,本地人都愛吃,外地食客吃完大為稱贊!
1、廣西欽州豬腳粉關於桂林米粉,有許多傳說,有人說是當年秦始皇派兵修築靈渠的時候,士兵們發明的,有人說是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來到桂林時候,發現了這個東西,把它帶到了義大利,演變成了的空心粉,在桂林,人們可以一日三餐都吃米粉,本地人視為美味,外地食客吃後也紛紛稱贊。
『捌』 溫州有什麼名小吃店
不得不嘗的溫州小吃 1湯圓 原名鄭德大湯團,始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相傳至今,久盛不衰。溫州人視吃湯團為吉祥,歷來有湯團待客的風俗習慣。市區青年訂婚要向親友贈送湯團券,以示結緣誌喜。華僑歸國更視吃湯團為故鄉情。縣前湯團選用上等糯米製作,煮而不破,口感細膩,獨負盛名。每碗8隻,恰到好處。有10多個品種,麻心湯團香甜可口。擂沙湯團味醇爽口,鮮肉湯團入口咬開便有一股香汁流出,鮮美無比,這3個品種最受人喜愛。1998年12月,國內貿易部在杭州舉辦全國首屆"中華名小吃"認定活動,縣前湯圓店的麻心湯圓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2.魚丸 魚丸以新鮮鮸魚肉為主料,切成細條,用酒,味精,鹽漬片刻,加白澱粉,用手指摘入沸水中,上浮便熟。食時將原湯舀入小碗中,加米醋、味精、胡椒粉和蔥花。溫州大街小巷都有許多魚丸店攤。1998年12滿月,溫州酒家的魚丸以其風味佳,有特色,同縣前湯圓麻心湯圓一起被認定為"中華小吃"。 對於魚丸,印象中應該是類似球形的小東西,不過,溫州的魚丸卻不一樣。只見那點綴著翠色菜蔬的魚湯中,半浮著一條條不規則形狀的物體。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送入口中,唇齒間溢滿一股淡淡腥味的魚鮮味道,用力一嚼,還發現這「魚丸」頗有勁道,彈性十足。 3.[白蛇燒餅] 清光緒末年,溫州城區府頭門鍾樓右側,有一家張氏開設的燒餅店。其所制「蔥油重酥燒餅」,每50公斤麵粉加8.5公斤豬油揉成酥面;餡心用鹽漬豬肥膘肉丁、酒浸蝦米、甜醬瓜粒、京冬菜絲、蔥花,拌以麻油。成形後用火炭烘製。出爐的燒餅呈淡黃色,食之酥脆。因女店主喜穿白色衣衫,眾以《白蛇傳》中「白娘娘」稱之,所制燒餅亦隨之得名。 4.矮人松糕:像婚姻一樣甜蜜糯軟 別看這照片上的松糕看起來似乎個頭不大,但分量十足。據介紹,這矮人松糕實際上就是豬油糯米白糖糕,它所選用的全是這一年的純糯米,過水磨成細粉,拌以豬臀尖肥肉丁、桂花和白糖,再炊熟切塊。現做現賣的矮人松糕,吃起來松軟綿糯,甜中有咸,點綴於上面的桂花更是讓它清香無比。第一次吃它時,我們五個人敞開了肚皮,吃到撐結果才只吃掉了半個。10元一整個的價格實在是非常實惠。據說,這「矮人松糕」發明自抗日戰爭後期,那時有個溫州人叫谷進芳,在城區五馬街口設攤製作松糕,以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出名。因為谷進芳個頭矮小,就稱他做的糕為「矮人松糕」。這松糕趁熱吃時甜蜜糯軟,待稍涼時再吃更有韌勁,而且越發的香。除了這種用白糯米製成的矮人松糕之外,還有一種用血糯米製成的松糕,也非常香甜。瞧我們如此喜歡這松糕,臨走前新郎新娘還一人送了我們一個血糯米的矮人松糕,實在是個大驚喜。 5.長人餛飩:像婚姻一樣豐富多彩 吃過了這矮人松糕,不得不提的是溫州的「長人餛飩」,這一矮一長,似乎是搭配好了似的,成了溫州小吃的兩員大將。與矮人松糕的典故類似,這長人餛飩名字的來歷,同樣與當時發明者的身高有關。據說,在上世紀的30年代,溫州一個名叫陳立標的長人在溫州城裡肩挑餛飩擔沿街叫賣,後在漁豐橋設店。他所制的餛飩皮薄如紙,餡以鮮肉,狀如雲朵,湯清味美,為大傢伙兒所贊賞,而他所做的餛飩也就被稱為了「長人餛飩」。 有這樣的溫州小吃,我們怎麼能錯過?在溫州五馬街上溜達時,我們就在那兒的天一角小吃街上發現了它的蹤影。端上來時,只見這碗中的餛飩在翠綠的波菜映襯下猶如水中芙蓉,悠悠地冒著熱氣,飄著香味。尤其是澆蓋在餛飩上的澆頭,五彩紛呈格外奪目:黃的蛋絲,紫的紫菜,紅的蝦米,綠的小蔥……以湯勺舀上一隻餛飩,放近嘴邊,只輕輕地咬上一口,餛飩皮細膩柔軟,餛飩湯清潤爽口,餛飩餡則量多味美,滿嘴清香。 6.陡門頭燈盞糕 清光緒年間,溫州人陳大海、陳碎海兄弟倆,在東門陡門頭賣燈盞糕。他們講質量,做牌子,用料考究。所制燈盞糕,外皮脆松,肉餡爽口。美味好吃,名聲大振,稱之謂陡門頭燈盞 據說,清光緒年間溫州有姓陳的兄弟二人,在市區東門陡門頭路亭制賣一種形似燈盞的點心,形似燈盞,獨具風味,一時名聲大振,便被稱為「燈盞糕」。 現在,在溫州比較有名的是「大王」燈盞糕和「扁頭」燈盞糕。現在的燈盞糕已經發展出很多品種,以鮑魚為餡的是最貴的,最普通的就是蘿卜絲陷的了,只見師傅先在一個大湯勺里鋪一層面漿,用蘿卜絲將湯勺填滿,再蓋上一層面漿。聽師傅說那面漿是要恰到好處的,要看起來挺稀,明擺著溢到湯勺外面卻流不下來。這樣做完以後,再把湯勺伸到沸油底下,「茲啦」一聲響,香氣就冒出來了。光聽著聲音就讓人直流口水了,更何況那香氣;燈盞糕在油里炸到一定程度之後,就需要翻過來了。把湯勺提起來,微顫幾下,把油甩掉,再猛地一拎,燈盞糕就在半空中轉了一個身,然後穩穩地落回到勺子里。這樣高水準製成的燈盞糕,味道自然不同凡響,外皮酥鬆脆甜,肉餡則煞是爽口。 7.膠凍 是用石首魚(即黃魚)膠,煮化成薄漿狀,放置冷卻後成膠凍。食時切成小條,和以姜醋,其味鮮美。有小販沿街叫賣,可作為小吃,也可用於筵席。 8.敲魚 運用鮮魚肉配番薯粉加工而成;有用木槌敲成薄薄魚片再切成條狀或菱形狀,放在水中煮沸食用。也有切成片狀,曬干貯藏,用於宴請賓客時的點心和佐料。\ 風味特點: 口味滋潤爽口。 〔魚餅〕 溫州魚餅早在民國十年(1921)就已出名。當時,永強沙村人周阿實專賣魚餅。主要原料是豆腐、山粉、肥肉,打成長條,放在蒸籠里蒸熟,而後再放在油鍋里去炸,人們稱他為「魚餅實」。現在魚餅製作法又有了進一步的改進,做時先刮取黃魚、帶魚等少刺多肉的魚肉剁成肉泥,加入酒料,拌人豆腐、菜泥、蔥、姜等和番薯粉揉成粉團,然後作餅形,或上蒸籠,或下油鍋炸至焦黃再入鍋燉熟,可單獨食用,也可以切成片塊煮,或切絲加佐料翻炒。 〔馬蹄松〕 最早產於清雍正年間樂清白象地方,以形如馬蹄得名。它以麵粉和紅糖作皮,餡入糖心和鹹肉丁紅瓜絲、熟芝麻粉和桂花。邊斜,五刀開口,用手下壓露出糖心,貼在高溫火炭爐桶內壁,用明火燜烘,具有皮脆心軟的特點。 〔麻巧〕 原名巧食,源自農歷七月初七民間婦女向織女星「乞巧」的風俗。麻巧採用優質麵粉、蔗糖、豬油、食鹽、蘇打等原輔料,經調製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溫州市麵包食品廠生產的麻巧,1983年獲浙江省商業傳統最佳產品獎。 〔禮品蛋糕〕 溫州市上的禮品大蛋糕,在造型藝術和圖案設計上,力求迎合不同層次的喜愛。少年兒童生日蛋糕,常用奶油堆上唐老鴨、米老鼠、十二生肖等生動的形象;老人做壽蛋糕有高至九層者,層層有不同的吉祥圖案,最高層中央擺上米塑老壽星,色彩絢麗,造型美觀。溫州著名禮品蛋糕店有集香居、吉米、桂香村、阿哆諾斯等。 〔薄餅〕 溫州人有端午吃薄餅的風俗。制薄餅有一定難度,首先是麵粉和水的比例要適當,攪勻後,抓在手中掛而不掉,將麵糊往鐵煎盤中的輕拖一圈,便烙出一張直徑約21厘米、薄如絹帛的面片來。置面片於平盤上,放進肉絲、香菇絲、綠豆牙、蛋絲、鱔絲和韭菜炒成的餡子,捲成圓柱狀,蘸原餡心鮮鹵進食。 〔米面層〕 和薄餅差不多,就是外面是米面。是泰順的特產哦! 〔粒粒甌柑汁飲料〕 以甌柑原汁顆粒為原料,與天然泉水配製而成,不加防腐劑,口味純正,營養豐富,解毒解酒,祛熱生津,具江南風味。 〔油卵〕 糯米粉團,以麻心或豆沙為餡,外蘸白芝麻,油炸,熟時呈老黃色。狀似鴨蛋而略長,空心,叫油卵;也是以鮮豬肉和香菇等作餡,圓台乒乓球而稍大,叫麻球。瑞安百年老店李大同就是做油卵和油條起家的 〔楠溪山粉餃〕 山粉即番薯粉,以豆腐、鮮肉、胡蘿卜、、、為陷,包成餃子狀,晶瑩剔透,而且很好吃哦 〔楠溪麥餅〕 楠溪麥餅原出永嘉沙頭。沙頭歷來是舴艋舟停靠旅客歇腳候潮的埠頭。此地麥餅別有風味。往來旅人常備為干糧。一個麥餅的原配料是:半斤麥粉,一個雞蛋,一湯匙菜油,攪拌揉透,成凹字形,嵌入鹹菜、鮮肉、炊蝦、味精。包攏後,用木槌捶成扁圓形,入在平底鐵煎盤中,再轉到烤爐中焙硬。食之鬆脆弱、噴香,堪稱美食。 〔楠溪糯米糖〕 將小麥萌發為麥芽,曬干磨成粉,按比例拌入冷糯米粥內,發酵五至六個小時,舀個豆腐架薴巾中擠壓,取其糖精,倒進大鐵鑊里用柴火熬煎。當糖清煮到起大泡時,即將備好的熟黃豆倒入,攪勻舀入炒米粉中,晾硬即成。 〔白象香糕〕 公久牌香糕,系樂清縣白象鎮公久南北貨商號所創,迄今已有50多年歷史。它以糯米粉為主料,芝麻、棉白糖、柑桔餅為輔料,經蒸炊而成,其特點是色白味甜、柔軟
『玖』 豬臟粉詳細做法和需要的原料,謝謝了
原料:
1.新鮮的米粉(市場上有賣的和粉絲查不多的東西)
2.豬大腸、豬血
3.鹽、醬油、紅油辣椒醬、姜粉、香油、香菜.
豬臟粉豬臟粉,是溫州的特色小吃之一
豬臟粉只取豬大腸,小腸,還有豬血(但現在一般都用鵝鴨血,因為豬血的口感和衛生不如鵝鴨血)。
在溫州的豬臟粉店,你會發現上桌非常快。
這是因為豬腸和血都在一個很大類似火鍋的鴛鴦鍋里燉著,粗米粉(溫州人叫粉干,和桂林米粉很像)也是事先用溫水泡過的,
下鍋只要30秒左右就可以出鍋了,再放上血,大腸或小腸(大腸比小腸貴,但是味道比小腸好很多),
然後放點大蒜葉(就是大蒜頭的葉子,類似韭菜,但是比韭菜粗大,氣味也沒韭菜沖)
因為湯燉了一天時間,所以很鮮美,再根據個人喜好,放點豆瓣醬或者辣椒醬。
『拾』 楠溪江哪兒最好玩
楠溪江啊~~~可以介紹幾個好玩兒的景點給你。
漂流:坐竹筏順流而下,朋友多的話還可以打水戰,那裡水清的說,不怕弄臟的(好象是從二橋那裡開始漂的)。
獅子岩:竹筏坐到就是獅子岩了,所以比較順。這里可以游泳、劃橡皮艇,還可以買些山貨。
芙蓉村:是一個古村落,和獅子岩近的。要買票的,裡面真的是很古老的那種環境,喜歡的話當然要去的。不喜歡這種風格的就門口看下好了。
麗水街:和芙蓉村很近。就是一條老街,石頭路,長廊式的。不用買票,可以去看看,百曉說新聞有段片頭就是那裡拍的。建議不要穿高跟鞋去,石頭路高跟鞋超難走的。
石桅岩:這個地方我去過好久,所以有些忘了。好象也就這一圈的。楠溪江的老景點了。
龍灣潭:楠溪江玩好了,就可以去龍灣潭,在鶴盛那裡(楠溪江過去還有段路的),山腳下有個賓館,可以住宿。門票好象是50元,淡季會打折,折後30左右。山不高,不過很多的水,所以也適合夏季遊玩。爬完整座山半天就夠了,一定要爬到山頂啊,山頂上有個玻璃觀景台,可以看到整座山的全景的。
以上這些景點兩天時間足夠了,每人幾百塊的樣子吧。還有去楠溪江一定要吃螺絲啊,超鮮美的~~~~
今年,時尚界復古懷舊風頻頻吹,一陣熱鬧過一陣。2007年初,咱們「食」尚界也趕個潮,在傳統的溫州小食中"尋味",不想因都市的快節奏使我們錯過身邊的"寶藏",失去了溫州的滋味。
對外地客而言,溫州食肆名聲在外的是生猛海鮮;但於許多老溫州而言,溫暖的經典的是那五步一攤、十步一檔的小吃店,那裡有客人的點心,當家人的「支力」,孩童們的零食……那日,我們以沙帽河為起點,頂著冬日的暖陽,眯著雙眼,走街穿巷,鹹菜餅、豬臟粉、豬肉丸、麥餅、燈盞糕、敲糖……,懷念的味道一路吃來一路歡。當然,章魚小丸子、台灣手抓餅等新晉小吃也入了我們的法眼,傳統的、新生的。
1、 白蛇燒餅
價格:0.75元
發現地:黎明西路南站加油站對面
一尋才知道,溫州的小吃真是餅「霸」一方呀,什麼燒餅、麥餅、鹹菜餅……。因此,我們第一站也就從歷史悠久的白蛇燒餅開吃。據說,白蛇燒餅原叫蔥油熏酥燒餅,只因此餅的創制者是喜穿白衣的女子,故而易名。如今的白蛇燒餅店主,也是一位穿白大褂、很具福相的阿姨,不再是「豆腐西施」般的白衣女子。不過白蛇燒餅的味道倒是百年如一日,烤箱外一溜兒的燒餅,外皮焦脆,呈淡黃色,色誘動人。我們去的時候,時值中午,肚子早唱「空城計」,迫不急待地狠狠一口咬下,卻發現餡心蔥香,油光光的膘肉肥而不膩,且入口即化,酥鬆味香。
2、 章魚小丸子
價格:4元
發現地:沙帽河百合嫁衣附近
聽名字,就知道是日韓的舶來品,章魚小丸子也是近兩年開始流行的小吃,不知道算不算關東煮的延伸?章魚小丸子走的是品牌路線,從裝修到服務生的衣飾一派和風,異域味十足。烤爐是一張平板上挖了56個圓球洞洞,烤熱放油,粉漿中加入章魚絲、菜絲,澆到小洞洞里,100秒就好,金黃嬌嫩的,一盒裝3個,上面撒上沙拉醬和一點點獻媚的辣椒粉及柴魚花片,芥茉,一根竹簽,插一個吃一個。說實話,那包裝的買相值得我們傳統的小吃學習一下,當然味道也差不了。
3、 鍋貼
價格: 5元/20個
發現地:沙帽河鍋貼店
這家極佔地利之勢的沙帽河鍋貼店,與人提及,無人不曉。名聲赫赫的結果就是每次過去都人滿為患,這邊剛吃完,立馬有人搶位落坐。拎著大包小包shopping戰利品的MM們是這里的主客,穿著時尚的衣飾,化著精緻的妝容,卻大大咧咧地吃著鍋貼,津津有味喝著2元一碗的綠豆湯、涼白粉、黑涼粉等甜品……他家的鍋貼味道倒真沒特別之處,但還算有一番香脆。每次去吃,除了點一碟鍋貼外,我都會要一碗晶瑩爽滑的黑涼粉,適逢盛夏的話,吃完後保准心清氣爽。
4、 臭豆腐
價格:3元
發現地:沙帽河滿街香臭豆腐
臭豆腐,喜歡它的人當它是極品,不喜歡的人嗤之以鼻。這家滿街香臭豆腐,還真是香滿沙帽河。特別之處,在於他家臭豆腐的「神秘外衣」,方方的餿豆腐上,灑滿了芝麻粉似的東東,老闆告訴我們說是加了自製佐料,至於具體是什麼,商業秘密,我也不好深究。從油鍋里撈起豆腐,黑黃相間,淋上一層由紅蘿卜、香菇、姜、蒜子等熬制的醬汁,鮮香非常。往嘴裡塞上一塊,長時間的慢慢細嚼、品味,味道果然了得,吃完了再兜著走的人也不少!
5、 軟大餅 價格:3元
鹹菜餅 價格:1.5元
發現地: 登選坊
現在,雖然有許多溫州小吃,紛紛升級開店,甚至開始品牌之路。但像這樣支一口鍋,偏於鬧市街口一隅的也不少。比如說,這家同事極力推薦的鹹菜餅小攤,就在登選坊街口的角落邊上,一個看上去略顯落寞的女人獨自默默地做著;還有那個軟大餅攤也是擺在人家小屋門前,攤主也不特別照應,自顧自的坐在裡屋與人閑話家常。街上紅鶯綠燕,人聲喧囂,彷彿都與她們都無關。她們只是安分守攤,常看累月做著烙在老溫州味道印象里的軟大餅和鹹菜餅。
6、 豬肉丸
價格:3—5元,有大小碗之分
發現地:高公橋2—3號 登選坊
在這條狹窄的小巷子里,我們看到了這家沒有店名的豬肉丸店。店主正在飛肉丸下湯鍋,手法嫻熟,速度快的就像表演,現做現賣最新鮮了。有人將溫州的魚丸、肉丸不圓稱之為一怪,說實話,至今我也不知道原因。待一條條不規則形狀的豬肉丸浮於碗內,青蔥、香菜、紫菜等佐料安於碗圈,我突然感覺這東西分外可愛起來,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送入口中,唇齒間溢滿一股鮮味道,用力一嚼,還發現頗有勁道,彈性十足。如果不習慣魚丸腥味的朋友,那就嘗嘗別有滋味的豬肉丸吧。
7、 麥餅
價格:3—5元
發現地:鼓樓街
沖著這「中華名小吃」響當當的名號,麥餅,我們自然想到王大媽家的。記得念高中的時候,我最喜歡在路邊買個2元的鹹菜麥餅邊啃邊回家。源自永嘉楠溪江的王大媽麥餅,今時今日,口味已經很繽紛了,有鹹菜精/肥肉、梅乾菜精/肥肉、菜頭絲精/肥肉及香菇豆腐乾等七八種之多。而且,個兒還特厚實堅挺,內餡卻又隱約透體,啃起來清脆作響。當肉味與野菜味交混在口中,那種質朴的鄉野氣息漫延,不知不覺中,胃早已成為俘虜了。
8、 豬臟粉
價格:3.5元
發現地:倉橋豬臟粉老店、下呂浦雪苗豬臟粉
有許多女生對動物內臟有所顧忌,從而不喜歡吃豬臟粉。當一碗熱氣騰騰的豬臟粉端上桌時,長長滑滑白白的粉干,片片軟軟紅紅的豬血,一截一截的豬腸,再加上幾段嫩綠的香蔥,味道清爽的讓人心動,沒有那種靠灑很多味精才能調出來的濃厚味。弄一小勺豆拌醬,攪在湯中,湯汁分外鮮美,卻不混濁。
9、 雞骨頭
價格:5元
發現地:城西市中小學對面
一場活色生香的夜生活過後,從中抽身而回的時尚男女,總愛驅車拐進城西這家雞骨頭店。愈夜愈熱鬧,人流車流不息,往往是他家的外景寫照。在這里,各式燒烤、小吃琳琅滿目,一串串,滿滿的堆中冰櫃中,任君選擇。人常道雞肋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之物;但這雞骨頭一經特製,真是人間美味,沾著灑了焦鹽香粉的醬醋佐汁,焦香撲鼻,嚼勁十足,越咬越香,再喝上一瓶那種早以銷聲匿跡於市場的小雪碧或可樂,童年的某個歡樂片段又回來了。
10、 燈盞糕 價格:3.5—10元
豬油糕 價格:2元
發現地:解放北路大王燈盞糕
陡門頭燈盞糕,溫州百年名小吃,這家陳記大王燈盞糕也頗富盛名。小時候的燈盞糕2毛錢一個,口味單一,只有內餡是菜頭絲與點點肉末的那種,加個蛋,已算是極奢侈了。現在的燈盞糕價格和口味都不可同日而語了。陳記的燈盞糕口味就有10多種,居然還有鮑魚、蝦仁、鮮貝等海鮮口味,也算是與時俱進了。敦敦實實的燈盞糕,用料和面醬都很考究,過油的火候也要計算好,方能達到外皮脆松,肉餡爽口的美味境界。當然,吃它的時候,也要乘熱,冷了就會感覺油膩。
11、馬蹄松/油餃
價格:1—2元不等
發現地:解放北路308號鴻星包子店
馬蹄松最早產於清雍正年間樂清白象地方,以形如蹄得名,它以麵粉和紅糖作皮,餡入糖心和鹹肉丁紅瓜絲,熟芝麻粉和桂花,而後置於2000攝氏度高溫火炭爐桶內壁,用明火燜烘,因此具有皮脆心軟的特點。油餃較我們平常吃的餃子,個兒要大些,黃燦燦的半月形,有那麼點豁口,卻不失玲瓏可愛。口味有甜咸之分,個人偏愛蘿卜絲肉末咸餡的。在這家鴻星包子店,小吃種類不少,開口笑、菜餅、還有我叫不上名的面餅;老闆娘也好客,向我們介紹名小吃的悠久歷史,還自信滿滿地說自家的味道正宗。
12、 水果羹 價格:2.5元
杏仁露 價格:3.5元
發現地:曹仙巷佳味佳熱冷飲店
對於這類被廣州人稱為「糖水」的甜飲,女生總是缺少那麼點抵抗力,何況它們還有著美容養顏之功效。杏仁露在古代可是御用品,只有皇帝妃子大臣方能享用;如今平常人都能享用,而且還物美價廉。佳味佳的杏仁露和水果羹,是女生們的心頭愛,料足味正,給人滿懷的感覺。用透明玻璃杯盛著的杏仁露,三分之一的杏仁沉在杯底,各色水果半浮於杯中,攪一下,嬉戲開來,味蕾即刻被挑動。水果羹,稠稠的,上面滿滿的一層芝麻和桂花,清香絲絲入鼻,口味細滑爽溜,無需咀嚼,已滑入胃中。
13、 九山湖冰淇淋
價格:2元
發現地:九山游泳館一帶
推著板車叫賣冰淇淋,是今日不多見的場景了。但是,九山湖冰淇淋,最最地道的就在那輛陳舊推車的不銹鋼筒里,純手工的,仍是兒時記憶中的味道。兩個淡黃的冰淇淋球,置於錐形蛋卷之上,輕輕咬一口,濃濃的滑膩的牛奶味四溢,芝麻特香。夕陽下,看一群穿著校服的小學生,圍著推車唧唧喳喳,依稀看到當年的自己,也曾巴巴地望著木箱,期待那種冰涼和甜爽。即使今日路遇,哈根達斯仍將「靠邊站」,因為它買不到過往的快樂回憶。
14、 麥芽糖 價格:8元/斤
蕃薯片 價格:5元/斤
發現地:勝利路城西街一帶
"當、當......",清脆的金屬敲擊聲響過家門口,孩童時的我們總是攥著早已准備好的牙膏殼或破筒爛鐵,刷刷地沖到門外,圍著敲糖擔子,換一塊麥芽糖。那天,本想跑到城西街看敲糖的製作過程,可惜人家沒開工。看到路邊的敲糖攤時,我毫不猶豫地買了半斤,一塊塊的早已分好家了,味道真好,不甜膩,只是聽不到「叮叮當」的敲糖聲了。同樣路遇蕃薯片挑擔時,我們也沒錯過。不過,蕃薯片太軟了,沒有嚼勁,味道遠遠不如以前奶奶曬的蕃薯片,特別是那種放了很久,生了「白霜」的蕃薯片。
15、 台灣手抓餅
價格:3.5——4元
發現地:下呂浦、第一橋、人民西路
台灣手抓餅一時之間如春風播種,市區繁華地帶出現了好多家,可見受歡迎程度。新鮮出爐的手抓餅千層百疊,層如薄紙,用手抓之,面絲千連,其外層金黃酥脆,內層柔軟白嫩,一股蔥油與麵筋的香味撲鼻而來,讓每個人來不及等待,抓起就吃....溫州目前的台灣手抓餅有雞蛋、肉鬆、香腸、原味四種,最喜歡塗上一層紅透透的甜辣醬
溫州的大街小巷,藏著無盡的美食。過年了,我們不能在家裡閑著,帶上好胃口從東門吃到西角,從市中吃到近郊。我們的美食記者走街串巷,為大家搜羅了眾多藏於街市,傳於口碑的各色小店。相信你一定能夠胃口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