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寶善橋的杭州橋名
寶善橋跨東河,在壩子橋南、新橋北。《東城小志》:「乾隆二年(1737)創建,首事者為茅靜遠,鄉賢達陸鳧川、大司馬宗楷,官檢討時為記勒諸石。」茅翰,字靜遠。晚年皈依佛門,法名寶善,因此名橋。咸豐七年(1857)橋圮,同治八年(1869)洑貽孫等重修。民國年間橋旁多柴行,販運柴炭之船停泊橋畔。1929年民國第四屆運動會在大營盤舉行,因此在梅東高橋至寶善橋路面修鋪碎石道以通汽車,故寶善橋改成平橋以利交通。1981年拓寬體育場路時將橋改建成雙曲拱鋼筋水泥橋。
茅翰,字靜遠,仁和(今杭州)人。住灰陳巷(張御史巷),本姓陳,性慈和,勇於為善,好觀書作畫。《東城小志》:靜遠名在《府志》「義行傳」,工六法,其書畫足以照耀東城。曾主辦京師全浙會館,總督李衛非常器重他,見則呼為善人。李衛欲鑿橫渠城中,瀚為踐地脈,固爭乃止。積行上聞,恩敘五品大夫。
舊時端午節,東河龍舟競渡,寶善、新橋、太平、萬安各橋會集了十多隻龍舟,競奪錦標。清周亦耕《同人東河觀競渡絕句四首》(錄一):「河橋競渡憶當年,銜尾鈄篙各種船。此日嬉遊趁午節,不辜垂老急歸田。」
清末,寶善橋堍有銀杏二株,乃百年之物。杭城信局船停泊樹下東河中,傍晚先出東新關柵外,暮夜始將各信總緘,掛艮山城轉遞信船。丁丙《續東河棹歌》詩:「鴨腳青黃暝色銜,相思寄語尚喃喃。葉舟先出東新柵,侍縋宵城達信函。」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在杭州官巷口設杭州府送信官局(寄信局),二十三年正月,正式改名為大清杭州郵政局,局址初設馬市街,宣統元年移三元坊。寶善橋停信局船應是杭州府送信局的遞信船。
舊時東河產鯔魚甚腴美,《仁和縣志》:鯔,土人於仲春捕盈寸者養之,秋而盈尺,腹背皆腴,為河魚之最。目赤而身圓、鱗黑,至冬能牽泥自藏。鯔魚肝,杭諺稱算盤珠,味美。詩人厲鶚居東河旁,有《食鯔魚詩》:「一尺銀鯔美,東河亦水鄉。躍時過暑雨,肥處近秋光。收得西施網,調成介象姜。吳船通酒市,風味付廚娘。」
❷ 江南百景圖杭州商棧如何升級
商棧升級:
1、文化商棧(桃花):畫室x2、傘店x2、瓷器店x2,各升至四級;
2、建材商棧(紅楓):傢具鋪x2、瓦片店x2、花窗店x2;各升至四級;
3、特產商棧(梨花):燈籠店x2、摺扇店x2、團扇店x2,各升至四級;
4、便民商棧(銀杏):油店x2、葯鋪x2、成衣店x2,各升至四級。
商棧布局:
1、兩個文化商棧—共用的傘店*2+瓷器店*4+畫室*13,在線可刷畫室,掛機可消費2000傘。
2、建材商棧—花窗店*2+瓦片店*2+傢具鋪*6,多建傢具鋪可以省人。
3、特產商棧—摺扇店*2+燈籠店*2+團扇店*9,團扇2小時收益較高。
4、便民商棧—油店*2+成衣店*2+葯鋪*13。
(2)杭州府商船在哪裡擴展閱讀:
商棧背景:
人們常說:「半天下之財富,悉經此路而進。」其中「此路」被後人用以指代一種古代的水路運輸——漕運。
「漕運」起初的任務是將民間部分糧食運往朝廷,以供調配。明朝時期,商貿興盛,南北物資需求大幅增長。「漕運」逐步帶動了發展,運河沿岸興起了很多商業城鎮。近代至今,「漕運」這一方式逐漸被鐵路、航空等更便捷的交通運輸方式替代,但沿河一代的繁華卻得以代代延續。
《江南百景圖》新增了「商棧」玩法。知府大人可在京杭大運河的最南端——杭州府,體驗沿岸建造不同類型的商棧、交易貨物獲取收益,見證明代杭州的繁榮景象。
❸ 杭州府5個商棧最合理布局
江南百景圖杭州5商棧怎麼布局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江南百景圖杭州5商棧布局攻略,一起看看吧。
目前練度不夠,建築不全,畫圈代替。
便民商店:12葯鋪刷銅幣。
文化商棧和特產商棧:貿易刷銅幣。
個人感覺建材商棧的貿易和周邊建築都一般,就沒造。
❹ 南宋商船「海南I號」到達哪些地方
「南海一號」沉沒的地點,正是處於海上絲綢之路之上。由沉船的海域向東北,經過川山群島,可上達陽江、海陵島、廣州、潮州、泉州、廈門等港口,向西則可下雷州半島、瓊州海峽以至廣西,然後穿南海到達更加遙遠的目的地。 沉船船頭朝向西南240度,看來正是從中國港口出發,駛向外洋的貨船。
綜合分析,南海Ⅰ號發自廣州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是福建泉州地區。
「南海Ⅰ號」現已出水2000多件完整瓷器,匯集了德化窯、磁灶窯、景德鎮、龍泉窯等宋代著名窯口的陶瓷精品,品種超過30種,多數可定為國家一級、二級文物。出水瓷器帶有明顯的異域風格,被認為是宋代接受海外訂貨「來樣加工」的產品。中國古陶瓷協會會長、陶瓷鑒定泰斗耿寶昌對著「南海I號」上出水的瓷器連呼驚嘆:「搞了一輩子的瓷器研究,卻從未見過如此多的瓷類珍寶,很多連聽都沒聽說過!」
宋代是中國瓷器第一個鼎盛時代,出現了定、鈞、官、哥、汝五大名窯。對比明清時期華麗的琺琅彩,宋瓷以優雅的單色釉著稱,被不少瓷器愛好者們奉為中華瓷器中的「大家閨秀」。
宋代各地燒瓷名窯迭出,官窯首屈一指。宋徽宗登基在河南禹州神垕鎮建立鈞瓷官窯,專門為皇宮燒造花盆、盆奩等陳設貢瓷。在他的主持下,鈞瓷表面燒制出異常奇麗、變幻無常的線條,由於後人難以仿製,故有「鈞瓷無雙」之說。
宋景德年間,宋真宗趙恆命昌南進御瓷,底書「景德年制」四字,因其精美絕倫,遂以「景德鎮」之名久久風行。隨著宋室的南渡,北方許多著名窯場能工巧匠紛紛趕赴景德鎮,帶來了當時北方先進的制瓷工藝,使景德鎮的制瓷技術迅速發展。宋代,景德鎮因出產「影青瓷器」、「青白釉瓷器」而聞名於世,並通過泉州、廣州兩大商港通達海外,成為當時風靡世界的名牌貨。據說,荷蘭、葡萄牙商人最早將瓷器販運到歐洲時,瓷的賣價幾乎與黃金相等。據趙汝適《諸蕃志》記載,宋代的瓷器被運往全球50多個國家,最遠的包括非洲的坦尚尼亞等地。
巨大經濟利益驅使下,宋代的泉州、廣州、杭州等著名對外貿易的港口附近出現了不少瓷窯,如「南海I號」上發現的福建德化窯、泉州附近的磁灶窯瓷器等就是當年著名的外銷瓷。考古學家曾在磁灶窯發現過一些瓷雕塑,人物形象高鼻深目,生動地再現了當年貿易口岸「漲海聲中萬國商」的景象。
宋代,廣東瓷業進入一個空前的興旺期,出現了廣州西村窯、潮州筆架山窯等著名窯場,計有窯址80多處,年產瓷器達1.3億件,比唐代增加近22倍。南宋朱彧《萍洲可談》記載北宋末年廣州商船大量出口瓷器的情況時說:「舶船深闊各數十丈,商人分佔貯貨,人得數尺許,下以貯物、夜卧其上。貨多陶器,大小相套,無少隙地。」有專家稱,目前在東南亞各地發現的宋瓷,大部分都是當年廣州的外貿商品。
隨著宋瓷的光芒遠播海外,外國人對宋瓷趨之若鶩。在國外,宋瓷的使用成為階級和身份的象徵,甚至還影響了他們的生活習俗。據記載,東南亞一些國家在中國陶瓷傳入以前,多以植物葉子為食器。宋瓷輸入後,他們改變了過去「掬而食之」的飲食習俗,用上了精美實用的瓷器作為食物器皿。如今在印尼國家博物館,還依然擺放有許多產自宋代德化的「喇叭口」大瓷碗。
❺ 《江南百景圖》杭州府驛站在哪裡
回城,點【蘇州府印】【大地圖】,往下劃即可進入杭州。
《江南百景圖》是由椰島游戲自主研發的古風模擬經營類手游,於2020年7月2日正式上線。
玩家將夢回明朝江南地區,成為城市的設計師,描繪藍圖、興造建築、規劃布局,經營賺錢。同時安排居民起居工作,寫意世間百態,或帶領大家奇遇探險。重繪明朝江南盛景,打造專屬於玩家的江南百景圖。
《江南百景圖》顯然做到了在內容和形式上兼備了「中國特色」,它不僅將明代的水鄉古鎮的社會圖景絲絲入畫,也在美術風格上也別具一格,還原了諸多傳統建築、美術的風格要素,做到了合理地開發和轉化。
❻ 《江南百景圖》杭州碼頭解鎖順序是什麼
《江南百景圖》杭州碼頭解鎖順序是如下:
操作工具:vivo X9
操作系統:Funtouch OS 7.127
軟體:江南百景圖v8.2
1、打開江南百景圖游戲主頁,點擊【大地圖】選項。
❼ 甲午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甲 午 戰 史
一八九四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是中國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甲午中日戰爭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
從中法戰爭結束到甲午戰爭爆發的九年,是中國在十九世紀下半葉一段最好的時期。在此期間,國內無大亂,遠東的國際環境緩和,中國與西方各國都處於和平狀態。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洋務運動,歷經三十年,效果明顯。這表現在:左宗棠收復新疆之戰的勝利;馮子才在鎮南關及諒山之役中大敗法軍;劉永福的黑旗軍屢創法軍;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鮮開化黨人製造政變遭到失敗等。當時中國的國勢並不比日本弱。英國權威人士評論說:「亞洲現在是在三大強國的手中——俄國、英國和中國。」十九世紀下半葉中國共進行了五次對外戰爭,中法和約是唯一一個沒有割地賠款的和約。當時的環境應當說對中國的自強相當有利。
甲午戰爭前,遠東地區基本是俄、英爭霸,中國和日本的情況雖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條約的制約。甲午戰爭的勝利,使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強國,完全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國的國際地位則一落千丈,財富大量流出,國勢頹微。甲午戰爭的失敗,對中國社會的震動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國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殲北洋水師,索得巨款,割走國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喪失殆盡。清政府的獨立財政至此破產,靠向西方大國舉債度日。
甲午一戰,日本成為亞洲的暴發戶。戰爭賠款二億三千萬兩平銀;艦艇等戰利品價值也有一億多日元。而當時日本政府的年度財政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當時的日本外務大臣高興地說:「在這筆賠款以前,根本沒有料到會有好幾億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所以,一想到現在有三億五千萬元滾滾而來,無論政府還是私人都頓覺無比的富裕。」佔領朝鮮、台灣後,在戰略上對東北、華東構成了直接威脅,成為進攻中國大陸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嘗到了侵略的甜頭,極大地刺激了其擴張的慾望。
點擊甲午戰爭形勢圖助你理解
以後的九年,表面上風浪不興,但形勢正在悄然變化中……
日本一直注意著中國。1880年日本參謀本部長山縣有朋向明治天皇進呈的中國軍隊調查報告指出,清政府正在改革軍制,如果仿效歐洲,則平時可徵兵425萬,戰時可達850萬人之多。所以他認為「鄰邦之兵備愈強,則本邦之兵備亦更不可懈」。1890年後,日本以國家財政收入的60%來發展海、陸軍,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決定每年從自己的宮廷經費中撥出三十萬元,再從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補充造船費用。舉國上下士氣高昂,以趕超中國為奮斗目標,准備進行一場以「國運相賭」的戰爭。在1890年時,北洋海軍二千噸位以上的戰艦有七艘,共二萬七千多噸;而日本海軍二千噸位以上的戰艦僅有五艘,共一萬七千多噸。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擴軍計劃,到了甲午戰爭前夕,日本已經建立了一支擁有六萬三千名常備兵和二十三萬預備兵的陸軍,和排水量七萬二千噸的海軍,超過了北洋海軍。
而在此期間的清政府,看到經過數十年的洋務運動,在一系列的軍事對抗中,已經不象鴉片戰爭時那樣,洋人幾艘炮艦就應付不了,所以不免有些飄飄然。又在與西方各國打交道的過程中,意識到西方人並無意吞並國土,只是想在貿易上占些便宜而已,於是就更加放鬆了軍備意識。雖然說最近幾年東鄰日本的一些動作,使人隱約感到將來會是個麻煩。
北洋海軍自1888年正式建軍後,就再沒有增添任何艦只,艦齡漸漸老化,與日本新添的戰艦相比之下,火力弱,行動遲緩。1891年以後,連槍炮彈葯都停止購買了。這倒不是因為軍火工業實現了國產化——錢被慈禧拿去修頤和園了。慈禧說,光緒1875年登極時年幼,我不得不垂簾聽政,到1886年改為「訓政」,1889年「歸政」 。我什麼都不過問了,修修花園養老還不行么?與明治天皇相比,對照何其鮮明!
遼東之戰
1.
1894年的10月24日繼中日陸軍的平壤之戰和海軍的黃海之戰之後,日本實現了「驅逐清軍出朝鮮,扶植朝鮮獨立」的作戰方針,立即按照預先計劃好的作戰部署,由山縣指揮的陸軍第一軍,開始向清軍的鴨綠江防線發動進攻。
當時集結在鴨綠江沿岸的清軍,共有宋慶的毅軍、聶士成的蘆榆防軍、依克唐阿的鎮邊軍、劉盛休的銘軍、呂本元的盛軍、豐升阿的奉軍和倭恆額的齊字練軍,近80營,約2萬人。這些軍隊分別由四川提督宋慶和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統率,以九連城為中心向左右沿鴨綠江布防。
10月24日,日軍主力開始進攻九連城、虎山一線。當天夜間,日軍在義州與虎山之間架設了兩座浮橋。25日拂曉,日軍通過浮橋,開始直攻虎山。聶士成和馬金敘率軍奮勇抵抗,打退了日軍的四次進攻。但因兩面受敵,傷亡甚眾。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為了掩護大隊清軍後撤,聶士成、馬金敘一直堅持到午後才突圍到鳳凰城,虎山失守。26日清晨,日軍進攻九連城,宋慶感到兵力單薄,連夜撤往鳳凰城。日軍佔領九連城,接著又佔領安東(今丹東),清軍鴨綠江防線不到兩天時間就全線崩潰了。日軍佔領鴨綠江沿岸後,兵分兩路進攻奉天(今沈陽)。一路從鳳凰城經遼陽(東路),另一路繞道岫岩、海城,出遼陽之西(西路)。東路先由宋慶率軍防堵。10月30日,他放棄鳳凰城,退守大高嶺(又稱摩天嶺)。數日後,宋慶奉命回援旅順,東路守軍改由聶士成指揮。聶士成在當地人民的配合下,利用大高嶺天險抗擊日軍,從正面阻止日軍由東路進攻奉天。依克唐阿率部駐守賽馬集,從側面牽制鳳凰城日軍,支援了大高嶺的正面防禦。在大高嶺保衛戰中,聶士成巧妙地使用疑兵計,使日軍不敢貿然攻嶺。經過十幾晝夜的苦戰,頂住了日軍的進攻,牢牢地守住了大高嶺陣地。陣地守住以後,聶士成就改變戰術,組織兵力主動出擊。
11月25日,聶士成率部與依克唐阿、壽山等配合作戰,夾擊草河口一帶日軍,殲敵40餘人,擊斃日步兵大尉齋藤正起,打傷日軍炮兵大尉池田綱平和炮兵中尉關谷豁等。26日晚,聶士成又利用下雪天,密約盛軍接應,親率數百騎,突襲連山關,取得成功,收復了連山關。這是開戰以來,清軍第一次收復失地,得到清廷的嘉獎。連山關大捷以後,東路戰場的形勢為之一變。日軍轉為守勢,清軍轉為攻勢。12月5日,聶士成精選將士1000餘人進攻分水嶺,並乘勝追擊到草河口。12月9日,聶士成部聯合依克唐阿騎兵,在金家河大破日軍,擊斃敵人數十名,收復了草河口。 日軍見東路難以得手,就加強西路的攻勢。11月19日,日軍自大孤山、鳳凰城兩路進攻岫岩,守將豐升阿、聶桂林率眾逃往析木城。12月12日,日軍進攻析木城,豐、聶又奔往海城。13日,海城也被日軍攻佔。12月18日,李鴻章以海城失守、遼陽危急,令聶士成由摩天嶺回軍,設法土土坷垃夾擊海城日軍。此後,長順、依克唐阿、宋慶各部與日軍爭奪海城,日軍遂將主力轉向海城一線。這樣一來,東路日軍就顯得兵力不足,只好縮小防線,堅守鳳凰城等地,而不敢外出作戰。1月16日,日軍駐扎鳳凰城部隊派兵來援。1月26日,日軍派出馬步軍500餘人來襲,由於清軍早有準備,日軍見不得便宜,便倉皇向薛禮站撤退。從此,日軍堅匿不出,並不得不放棄從東路進犯遼沈的圖謀。
遼東之戰,歷時4個多月,發生大小戰斗10餘次,清軍和日軍各有勝負,長期處於膠著相持狀態。雖說清軍沒有實現收復鳳凰城的目標,但日軍始終也沒有突破摩天嶺防線,而只能龜縮於九連城、鳳凰城等幾個孤立據點,無力再發動新的進攻。
2.
三國魏景初二年(238年),魏太尉司馬懿統軍消滅公孫淵割據勢力,攻取遼東四郡(遼東、帶方、樂浪、玄菟)的作戰。
景初元年,原魏遼東太守公孫淵自立為燕王,置列百官,對抗朝廷。是年正月,魏明帝曹睿遣司馬懿率軍4萬,前往征討。六月,進至遼水。公孫淵急令大將軍卑衍、楊祚等人率步騎數萬,依遼水圍塹20餘里,堅壁高壘,阻擊魏軍。司馬懿採用聲東擊西之計,佯攻圍塹,而以主力隱蔽渡過遼水,直取公孫淵根據地襄平(遼東郡治所,今遼寧遼陽),迫使敵軍放棄圍塹回軍救援襄平。司馬懿督軍回首山(今遼寧遼陽西南),迎戰敵援軍,三戰皆捷,遂乘勝進圍襄平。適逢連降大雨,遼水暴漲,平地數尺,魏軍恐懼,諸將思欲遷營。司馬懿下令有敢言遷營者斬,都督令史張靜違令被斬,軍心始安。公孫淵軍乘雨出城,魏將領請求出擊,司馬懿不予採納。月余,雨停,水漸退去。魏軍完成對襄平的包圍,起土山、挖地道、造樓車、鉤梯等攻城器具,晝夜強攻。守軍糧食將盡,軍心動搖,楊祚等先降。八月,襄平城破,公孫淵率數百騎兵突圍,被殺於梁水(今太子河)。遼東四郡為魏所據。
馬關條約
中國與日本與1895年簽訂的喪權辱國的條約。
日本明治維新後,向外「開疆拓土」,陸上西進的目標是朝鮮和中國大陸。1876年日本強迫朝鮮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江華條約》,由此日本侵略勢力進入朝鮮。清朝與朝鮮有宗藩關系,日本極力破壞這種關系,在朝鮮造成與中國的尖銳矛盾和多次沖突。1885年3月中日簽訂《天津會議專條》,確立了兩國在朝鮮的對等地位。此後日本即有計劃地大力開展了針對中國的擴軍備戰活動。
1894年春,朝鮮爆發東學黨農民起義,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幫助鎮壓。日本政府表示對中國出兵「決無他意」。但當清軍入朝時,日本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等為名大軍入朝,於7月25日突襲中國北洋艦隊,挑起中日甲午戰爭。戰爭打響後,兩國海軍進行了黃海大戰。陸上戰斗軍從朝鮮打到奉天(今遼寧),佔領大片領土。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初又侵佔山東威海。清政府無心抗戰,一再求和,最後派直隸總督李鴻章為頭等全權大臣前往日本馬關,與日本全權代表、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議和。
3月20日雙方在春帆樓會見。李鴻章要求議和之前先行停戰,日方提出包括佔領天津等地在內的4項苛刻條件,迫使李鴻章撤回了停戰要求。24日會議後,李鴻章回使館途中突然被日本浪人刺傷。日本擔心造成第三國干涉的借口,自動宣布承諾休戰,30日雙方簽訂休戰條約,休戰期21天,休戰范圍限於奉天、直隸、山東各地。此時日軍已佔領澎湖,造成威脅台灣之勢,停戰把這個地區除外,保持了日本在這里的軍事壓力。4月1日,日方提出十分苛刻的議和條款。李鴻章乞求降低條件。10日,日方提出最後修正案,要中方明確表示是否接受,不許再討論。在日本威逼下,清政府只得接受。4月17日,李鴻章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又稱《春帆樓條約》)共11款,並附有「另約」和「議訂專條」。主要內容有:1.中國承認朝鮮的獨立自主,廢絕中朝宗藩關系。2.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3.賠償日本軍費銀二億兩。4.開放重慶、沙市、蘇州和杭州為商埠。5.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馬關條約》是1860年中英、中法等《北京條約》以來外國侵略者加給中國的一個最刻毒的不平等條約,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適應了帝國主義各國向中國輸出資本的願望。條約簽訂後,由於俄、德、法三國的干涉,日本將遼東半島退還給中國,中國付給日本「酬報」銀三千萬兩。
【附】條約全文
第一款、中國認明朝鮮國確為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國,故凡有虧損其獨立自主體制,即如該國向中國所修貢獻典禮等,嗣後全行廢決。
第二款、中國將管理下開地方之權,並將該地方所有堡壘軍器工廠及一切屬公對象,永遠讓與日本。
一、下開劃界以內之奉天省南邊地方以鴨綠江溯該江以抵安平河口,又以該河口劃至鳳凰城、海城、及營口而止,劃成折線以南地方。所有前開各城市,皆包括在劃界線內。該線抵營口之遼河後,及順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為界。遼東灣南岸及黃海北岸,在奉天所屬諸島亦一並在所讓界內。
二、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
三、澎湖列島,即英國格林尼次東經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緯三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間諸島嶼。
第三款、前款所載及黏附本國之地圖所劃疆界,俟本約批准互換之後,兩國應各選派官員二名以上,為公同劃定疆界委員,就地踏勘,確定劃界。若遇本國所約疆界於地形或地理所關有礙難不便等情,各該委員等當妥為參酌更改。各該委員等當從速辦理界務,以期奉委之後限一年竣事,但遇各該委員等有所更定劃界,兩國政府未經認准以前,應據本約所定劃界為正。
第四款、中國約將庫平銀二萬萬兩交與日本,作為賠償軍費。該款分作八次交完。第一次五千萬兩,應在本約批准互換六個月內交清。第二次五千萬兩,應在本約批准互換後十二個月內交清。餘款平分六次,遞年交納,其法列下:第一次平分遞年之款,於兩年內交清。第二次於三年內交清,第三次於四年內交清,第四次於五年內交清,第五次於六年內交清,第六次於七年內交清。其年分均以本約批准互換之後起算。又第一次賠款交清後,未經交完之款,應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但無論何時應賠之款或全數或幾分,先期交清,均聽中國之便。如從條約批准互換之日起三年之內能全數還清,除將已付息金或兩年半或不及兩年半於應付本銀扣還外,餘仍全數免息。
第五款、本約批准互換之後,限兩年之內,日本准中國讓與地方人民願遷居讓與地方之外者,任便變賣所有產業退去界外,但限滿之後尚未遷徙者,酌宜視為日本臣民。又台灣一省應於本約批准互換後,兩國立即各派大臣至台灣,限於本約批准後兩個月交接清楚。
第六款、中日兩國所有約章,因此次失和,自屬廢決。中國約俟本約批准之後速派全權大臣與日本所派全權大臣,會同訂立通商行船條約,及陸路通商章程。兩國新訂約章,應以中國與泰西交國見行約章為本。又本國批准互換之日起,新訂約章未經實行之前,所有日本官吏臣民及商業工藝行船船隻陸路通商等,與中國最為優待之國禮護視,一律無異。
中國約將下開讓與各款,以兩國全權大臣押蓋印日起,六個月後方可照辦。
第一、見今中國已開通商口岸之外,應准添設下開各處,立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來僑寓,從事商業工藝製作。所有添設口岸,均照向開通商海口或向開內地鎮市章程一體辦理,應得優例及利益等,亦當一律享受。(一)湖北省荊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慶府。(三)江蘇省蘇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領事官於前開各口駐扎。
第二、日本輪船得駛入下開各口,附搭行客裝運貨物:(一)從湖北省宜昌溯長江以至四川省重慶府。(二)從上海駛進吳淞江及運河以至蘇州府杭州府。中日兩國未經商定行船章程以前,上開各口行船務依外國船隻駛入中國內地水路見行章程照行。
第三、日本臣民在中國內地購買工貨件,若自生之物,或將進口商貨運往內地之物,欲暫行存棧,除勿庸輸納稅鈔派征一切旅費外,得暫租棧房存貨。
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製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只交所定進口稅。日本臣民在中國製造一切貨物,其於內地運送稅,內地稅鈔課什派,以及中國內地沾及寄存棧房之益即照日臣民運入中國之貨物一體辦理,至應優例豁除,亦莫不相同。
嗣後如有因以上加讓之事應增章程規條,即載入本款所稱之行船通商條約內。
第七款、日本軍隊見駐中國境內者,應於本約批准互換之後三個月內撤回,但須照次款所定辦理。
第八款、中國為保證認真實行約內所訂各款,聽允日本軍隊暫占守山東省威海衛。又於中國將本約所定第一、第二兩次賠款交清,通商行船亦經批准互換之後,中國政府與日本政府確定周全妥善辦法,將通商口岸關稅作為剩款並息之抵押,日本可允撤回軍隊。倘中國不即確定抵押辦法則未經交清末次賠款之前,日本仍不撤回軍隊。
第九款、本約批准互換之後,兩國應將是時所有俘虜盡數交還。中國約將由日本遣還俘虜,並不加以虐待若或置於罪戾。中國約將認為軍事間諜或被嫌逮系之日本臣民,即行釋放,並約此次交仗之所有關涉日本軍隊之中國臣民,概予寬貸,並飭有司不得擅為逮系。
第十款、本約批准互換日起,應按兵息戰。
第十一款、自本約奉大清國大皇帝陛下及日本帝國大皇帝陛下批准之後,定於光緒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即日本明治二十八年五月初八日,在煙台互換。為此兩國全權大臣署名蓋印,以昭信守。
大清帝國欽差頭等全權大臣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一等肅毅伯爵李鴻章(押印)
大清帝國欽差全權大臣二品頂戴前出使大臣李經芳(押印)
大日本帝國全權辦理大臣內閣總理大臣從二位一等伯爵伊藤博文(押印)
大日本帝國全權辦理大臣外務大臣從二位勛一等子爵陸奧宗光(押印)
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訂於下之關繕寫兩分。
明治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
日本當時海軍軍事實力
吉野號,日本向英國Armstrong公司訂購的巡洋艦,還有一艘同型艦為「高砂」。據說吉野艦原為中國訂購,但由於經費不足而被日本購去。1892年2月開工建造,1892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建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8彈,死1人傷11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00年參加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巡弋渤海。1904年被編入第一艦隊參加了日俄戰爭中攻打旅順的戰斗。1904年5月15日在濃霧中與裝甲艦春日號相撞沉沒。1905年5月21日除籍。
高千穗號,日本向英國Armstrong公司訂購的巡洋艦,是浪速號的同級艦。1884年4月10日開工建造,1885年5月16日下水,1886年3月26日建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5彈,死1人傷2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編入第二艦隊參戰。1914年10月17日在攻打我國青島時被德國S90號發射的魚雷擊中沉沒,264人戰死。1914年10月29日除籍。
秋津洲號, 日本在橫須賀船廠建造的巡洋艦原來作為「松島」級的4號艦建造,後改為單獨設計建造一型巡洋艦。該艦1890年3月開工建造,1892年7月6日下水,1894年3月31日建成,是日本建造的第一艘鋼制巡洋艦。甲午戰爭中參加了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4彈,死5人傷10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日俄戰爭時被編入第三艦隊第六戰隊擔任日本沿海的警戒艦。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1921年4月30日成為潛水艇母艦。1927年1月10日除籍,7月29日在橫須賀解體。
浪速號,日本向英國Armstrong公司訂購的巡洋艦。1884年3月27日開工建造,1885年3月18日下水,1885年12月1日建成。該級艦據說原來也是中國訂購,同樣由於經費不足而由日本購去。甲午戰爭中參加了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9彈,傷2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日俄戰爭中配屬第2艦隊第4戰隊。對馬海戰中受傷,後退出第一線。1912年7月26日在前往北海道途中的千島群島得撫島海面因事故沉沒。1912年8月5日除籍。
松島號,為了對付北洋水師的定遠、鎮遠二艦,由法國設計師白勞易(Louis-Emile Bertin)設計的「三景艦」之一,原計劃建造4艘,後改為3艘。該艦1888年2月17日在法國地中海鐵工及造船廠鋪設龍骨,開始建造,1890年1月22日下水,1892年4月5日建成。甲午戰爭時作為聯合艦隊旗艦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13彈,死35人傷78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05年參加了對馬海戰。戰後「三景艦」被編為練習艦隊運送海軍學員進行遠航訓練。1908年4月30日在運送海軍候補生遠航歸途中在澎湖列島的馬公島停泊時彈葯庫突然爆炸沉沒。1908年7月31日除籍。
千代田號,由於日本向法國Forges公司訂購的畝傍號(Unebi)巡洋艦1886年10月19日竣工駛往日本途中於12月3日突然失蹤,日本海軍獲賠124萬5千3百円。 日本用這筆資金向英國Brown公司訂造千代田號巡洋艦。1888年11月開工建造,1890年6月3日下水,1891年1月1日建成。該艦是除扶桑、比睿兩艘老艦外唯一在中央設置防禦裝甲帶的軍艦。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3彈。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三等巡洋艦。日俄戰爭中配屬第三艦隊第六戰隊,在朝鮮海峽護送運輸船隊。1904年7月26日在炮擊旅順時觸雷後赴橫須賀修理,而後參加對馬海戰。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一戰中參加進攻中國青島的作戰。1921年4月30日成為水雷母艦。1922年4月1日成為潛水艇母艦。1924年4月1日成為雜役船。1927年8月5日在實彈射擊訓練中作為靶艦被擊沉。後來該艦艦橋被拆除,移往江田島海軍學校作為號令台。
嚴島號,為了對付北洋水師的定遠、鎮遠二艦,由法國設計師白勞易(Louis-Emile Bertin)設計的「三景艦」之一。1888年1月7日在法國地中海鐵工及造船廠鋪設龍骨,開始建造,1889年7月18日下水,1891年9月3日建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8彈,死13人傷18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1919年4月1日作為雜役船,更名為嚴島丸。1920年7月1日成為潛水艇母艦,艦名改回嚴島。1920年9月20日至1924年7月31日又作為潛艇學校的水上校舍。1925年報廢。1926年3月12日在吳港解體,同年3月21日除籍
橋立號,為了對付北洋水師的定遠、鎮遠二艦,由法國設計師白勞易(Louis-Emile Bertin)設計的「三景艦」之一。1888年8月6日在橫須賀鋪設龍骨,開始建造,1891年3月24日下水,1894年6月26日建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11彈,死3人傷11人。黃海海戰後曾代替松島號成為日本聯合艦隊旗艦。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1922年4月1日作為雜役船。1925年12月23日報廢,次年5月1日拋售,1927年在橫須賀解體。
比睿號,日本向英國Milford Haven公司訂造的金剛級巡洋艦之一。1875年9月24日開工建造,1877年6月12日下水,1878年2月25日建成。1890年曾遠航歐洲。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海戰中被擊中23彈,死19人傷37人。甲午戰後撤去帆索裝置加以改裝。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三等海防艦。日俄戰爭中作為旅順港的警備艦使用。日俄戰爭後成為測量船。1911年4月1日除籍。1912年3月25日退役。
扶桑號,日本向英國Samuda Bros公司訂造的巡洋艦。1875年9月24日開工建造,1877年4月17日下水,1878年1月建成。建造時採用機帆並用的動力推進方式,1891年11月16日在橫須賀撤去帆索裝置。1894年7月21日完工。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8彈,死2人傷12人。1897年10月29日在伊予灘停泊時由於錨索斷裂造成漂移,被松島艦艦首沖角撞擊後又與嚴島艦右舷相撞後艦腹部進水沉沒。1898年6月5日打撈出水後送入吳海軍工廠修理。日俄戰爭時被編入第三艦隊第七戰隊參戰。1912年12月12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1908年4月1日除籍後作為雜役船,1909年2月15日退役。1910年在橫濱解體。
赤誠號,日本小野浜造船所神戶工廠建造的摩耶級炮艦之一。1886年7月20日開工建造,1888年8月7日下水,1890年8月20日建成,編入吳鎮守府,艦長瓜生外吉中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海戰中被擊中30彈,死11人傷17人。艦長坂元八郎太被擊斃。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炮艦。日俄戰爭中被編入第一艦隊第七戰隊,1904年5月18日在旅順外海濃霧中與大島艦相撞,大島艦被撞沉。1905年1月12日被編入第三艦隊。1911年4月1日除籍。1911年12月21日退役。1912年3月22日成為川崎汽船公司的商船,改名為「赤城丸」。1921年被尼崎汽船公司購入,航行於瀨戶內海。1945年9月17日在佐柳島遇台風沉沒。1946年初被打撈起來,1月又在瀨戶內海觸雷沉沒,於1951年再次打撈起來。該艦最後於1953年在大阪解體。
❽ 南宋沉船什麼從廣東陽江附近的海底被打撈出水
南宋沉船南海一號從廣東陽江附近的海底被打撈出水。這艘沉船的發掘,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提供了無法估量的寶貴資料。在海底沉睡多年的「南海一號」為南宋時期商船,沉沒於廣東省陽江市東平港以南約20海里處,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
南宋朝代概況
南宋1127年到1279年共9帝,152年,人口8060萬(1223),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滅亡。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繼皇位,遷都臨安(杭州),史稱南宋。
由於軍事力量較弱,通過紹興和議,南宋向金國稱臣納貢,後來金國幾度南下,不曾滅掉南宋,而南宋在宋孝宗時期以及後期數次北伐,也無功而返。南宋和金國形成對峙局面,與金朝東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西邊與西夏和大理為界。
❾ 《江南百景圖》杭州碼頭怎麼開啟
1、打開江南百景圖游戲主頁,點擊【大地圖】選項。
❿ 《江南百景圖》杭州府探險寶箱在哪
操作設備:OPPO Reno5
設備系統:ColorOS 11.1
游戲:江南百景圖
1、首先開啟驛站,選擇探險系統--選擇杭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