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喬司這邊為什麼拆窗戶護欄
擴展閱讀
上海買什麼帶給朋友 2025-07-09 21:01:40
廣州哪裡有玩具展覽 2025-07-09 20:56:49
在廈門送外賣有哪些平台 2025-07-09 20:56:48

杭州喬司這邊為什麼拆窗戶護欄

發布時間: 2022-09-26 06:05:11

A. 杭州餘杭喬司搬遷規劃

法律分析:1.打造新杭州未來交通樞紐。

2.構建多層級客運樞紐體系。

3.優化貨運樞紐布局。

法律依據:《中共杭州市餘杭區委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政府關於深入貫徹高水平推進交通強區建設的實施意見》 第一條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八八戰略」指引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力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提高製造業創新能力,優先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新動能培育和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優化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增強企業及產品競爭力,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製造業綠色發展,提升經濟治理效能,推動製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鞏固提升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和輻射帶動作用,為製造強國建設作出新貢獻。

B. 喬司街道的喬司大屠殺

正月十九的大屠殺,喬司街上,房前屋後,保慶橋畔,屠橋廟前,河裡溝里,到處是被日寇屠戮的屍體,到處是斑斑血痕。
親人的屍體橫陳於廢墟荒郊,怎會不讓死難者的親人牽腸掛肚?
為親人收屍,入土為安,這是人之常性。這,是連殺人如麻的日本鬼子也懂得的——不是嗎,日本鬼子在對喬司人民實行血腥的大屠殺前,不是先把他們在平家橋據點里「陣亡」的日軍屍體運回了筧橋機場日軍大相營了嗎?
正月二十清晨,逃難在外的親人們,不顧危險,紛紛回喬司探望,有的急於要探望親人的下落,有的要替死難的親人收屍安葬。在已經燒成廢墟的喬司街上,保慶橋畔,在屠橋廟前,到處可以看到哭著叫著的尋找親人屍體的人群。那悲慘的哭聲,此起彼伏,聲震曠野!
七時許,鬼子又乘著卡車,從筧橋機場到來了喬司!鬼子在保慶橋畔,屠橋廟前,平家橋旁,架起機槍,見人就掃射,把回來探家的、尋找親人屍體的無辜百姓,又射殺了好幾百!
請大家在讀這份材料時要特別注意這樣一個字眼:「七時」。「七時」,比昨天正月十九日寇血洗喬司,整整提早了一個小時!
可見,日本鬼子是完全懂得,並完全掌握了「人性」規律的。他知道,失去了親人的人傷痛,人們是一定會回來探望親人,收殮親人的屍體的!
於是他們緊緊地把握了這個時機,實施他們殘酷的燒光、殺光、槍光「三光」政策中的又一場血腥的大屠殺!
這一史實,當年僅17歲的學生馮信發是這場大屠殺中的一個倖存者,他的回憶,可以佐證。
馮信發說:「(正月二九日)我挑了兩條棉被匆匆忙忙逃命,走過保慶橋(原名麻家寺橋)後,只見橋東崇善寺後面有許多日軍正在用火槍放火,只要放幾槍房子就燒起來。日軍見中國人就開槍。那時我家有5口人,祖父、父親、母親、雙目失明的外祖母和我。父親叫我先走,囑我到鎮北永仁廟前等候。」馮信發在《喬司大屠殺目擊記》中這樣描述道。
「這時候,只見喬司鎮上一片火海,東西兩頭更是燒得通紅,槍聲密集。不久,祖父、父親和鄰居們也都逃到永仁廟來,只是不見母親和外祖母。我母親要先安頓好留在家中的外祖母,慢了一步,落在後邊了。我們3人在廟後等了很久,還不見母親到來。」
馮信發還告訴我們說:第二天(正月二十日)一早,天還沒有亮,他就起了床,和父親商量回去看他的母親。走了約一里路,碰到一個熟人,叫汪鳳珍,她是住在喬司城隍弄里的。父親問她,有沒有看到馮信發的母親。汪仍說看到過,正月十九日在保慶橋邊被日軍打死了,當時汪鳳珍正在離保慶橋稍遠的船上。走過保慶橋,馮信發找到了母親的屍體。只見母親的頸部被日軍打了一槍,一件棉襖成了血衣。馮信發的父親說先到家裡去看看,再回來料理。他便同父親一同到家裡。幸好他外婆還活著,房子也還在(後來過了3天也被日軍燒掉了)。馮信發不敢久留,連忙回到保慶橋,想把母親的屍體搬到鄉下去安葬,不料這時日軍又來了,坐著汽車開到喬司鎮,一下車見人就開槍,一時步槍、機關槍聲大作。他們父子倆無奈,只好急忙離開那裡。
據張寶法老先生(已去世)的回憶,也可以佐證日寇在正月二十日的這一暴行:正月二十日的早晨七點左右,鬼子又乘汽車來到喬司,架起機槍,掃射群眾。把回喬司街上探家的人又殺掉了好幾百。馬祖寶兄弟倆雖然昨天逃出,剛回來探家,又被打死了。日寇燒房的范圍,擴大到了附近的農村,連續燒殺了三天。喬司街上屍橫遍野,血污塗地。
也能證明這一史實的還有:
俞鳳根,是日寇血洗喬司的倖存者。當年他母親抱著他躲在荒墳窟里逃過了劫難。第二天,俞鳳根的母親聽到消息,丈夫和另一雙兒女被日寇殺害了,她哭著要鄉親們帶她去把屍體找回來。可鄉親們告訴她,幫她去抬屍體是應該的,可要她千萬別哭,否則被鬼子發現了,大家都會沒命的。於是,俞鳳根的母親只得含著熱淚,到了旁晚,進了喬司西街——可是,大火已經把屍體所有的屍體燒得面目全非,根本分不清是誰了!
日寇在喬司街上,鄉下農村,附近的大大小小的村莊,連續燒殺了三天!——誰還敢回喬司探親,誰還敢回喬司收殮自己的親人的屍體?而且,大部分屍體已經被日寇燒得面目全非了,也沒有辦法認清自己親人的屍體!人們只能遠遠地對著煙霧彌漫著的喬司家鄉,遙望著祭奠死難同胞親人。
據史料記載,日寇在喬司的據點,直到1938年秋,才撤回筧橋日本大本營。以後,日軍仍不時地派出兵車,到喬司掃盪。喬司雖然早已荒無人煙了,殺人的日本鬼子還把守著喬司,唯恐剩下一個喬司的「支那人」!這些日本野獸,忠實地執行著日本軍國主義在戰爭伊始下達的對中國境內「一切危害帝國利益之目標進行打擊」的命令。喬司小鎮,小鎮上每一位手無寸鐵的平民,不能老幼婦孺,自然成了他們打擊的目標了。
這,為我們解開了這樣一個謎團:為什麼這么多的人被日本鬼子殺害後,一千三百六十名屍體,三年橫屍廢墟荒野,親人們不敢回來收屍安葬?為什麼1938年被日寇大屠殺後,喬司一直荒無人煙?為什麼喬司人對日本鬼子的暴行,經久不忘? 日寇在喬司的大屠殺,給喬司人民帶來的災難是沉重的,造成的慘痛是久長的。
喬司鎮,位於杭州市東郊。東南有滬杭公路,西是筧橋機場,由杭州筧橋出發,經臨平通往海寧、桐鄉、嘉興等地的杭海公路穿越全鎮,北面緊靠滬杭鐵路干線。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喬司小鎮成為錢塘江北岸的咽喉重鎮。
全鎮人口約有一萬三千餘人,鎮上居民兩千餘人,房屋2500餘間,其中大廳房73幢。鎮上還設有相當規模的學校、文藝社、足球場、公園等公共設施。新興企業有電氣公司及三家繭行,絲綢業已相當發達。全鎮還有「九廠」(如俞家車,葛家車等油廠——「車」即是廠意思)「十三當(當鋪)」。自東而西,有一條石板路橫貫全鎮。路兩邊是兩排店面,約有大小店鋪三百餘家。每天,海寧、桐鄉及本縣(杭縣)四鄉民眾,車載船搖,肩挑手提,熙熙攘攘,雲集喬司,市面非常繁榮。
鎮東喬司港畔的喬庵廟,每逢農歷六月二十九日觀音菩薩生日廟會,香客商戶紛紛雲集喬司,中西廣貨,南北食品,山珍海味,絲綢布匹,風味小吃,應有盡有;各種文娛活動,唱戲的劇團、大馬戲團、耍雜技的班子,還有挑書擔子的,耍洋片的,玩西洋鏡的,比上海的大世界還熱鬧三分。人稱為杭縣的「小上海」。
1938年之前,喬司已經是當時中國諸多城鎮中一顆璀燦明珠了。
一場日寇的大屠殺,喬司成了一片絕了人煙的荒蕪焦土!
據後來調查證實,在場大屠殺中,全喬司鎮(包括附近農村)被日寇殺害的同胞達一千三百多人,燒毀房屋七千餘間(鎮上二千多間),七十多間高牆大院的廳屋也全部化為灰燼。無數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無數同胞無家可歸,流離失所!
為復興喬司做了很大貢獻的方春僧老人在臨終前不久,寫給喬司文化站站長丁有福的書面回憶中,有這樣一段描述:「(逃難到塘棲泉庄的)難民稍定喘息,皆倚所盼望親屬歸(出)來,有失其親,有失其丁,有失其愛,此種亂離情景,無不痛心疾首,泣不成聲,欲歸不得,欲活難能。難群之眾,不無仗義之士,自顧家鄉一走。逞著月光,繞著小道,迫近喬境,偷偷模模,進入喬司西街,逐漸推進,一望余煙未盡,火光閃閃,只見焦木橫陳,斷磚殘牆,塞滿街衢,焦屍斷牆,滿目皆是,喬司形成一片焦土,高樓大廈,悉化灰燼。(喬司全鎮)人影杳無,莫此為甚,一無所詢,只得徒手而歸,告知難友。如此劫運,楊州七日,加定之屠,僅出其後!」
此後的三年,喬司荒涼得絕了人煙。據當年大膽回鄉探望或尋找親人屍體下落的居民說,數里長街,焦木斷垣狼籍,白骨遍地,焚燒後殘物破衣碎片隨風飛揚,茅草長得比人高。只有枯樹殘垣上,偶爾有幾只烏鴉,發出幾聲凄愴的長叫。陰森、凄慘、荒涼得真是慘不忍睹!
有人這樣描述凄涼情景:「七十年前倭寇侵,民弱國脆遭蹂躪。日寇淫火焚小鎮,東庵西殿成火林;惡火燒得中天紅,黑煙薰得大地昏。保慶橋畔屍野橫,河水殷紅白骨沉。千家親人亡魂冤,萬戶財產化灰燼。殘垣塌牆孤鳥啼,荒墳斷徑野狗奔。每逢夏日天色暗,星耀熒閃神鬼驚。」
遍野的一堆堆白骨,滿街的一根根焦木,漫野的一垛垛斷垣殘壁,就是一戶戶喬司居民家毀人亡、妻離子散的真實寫照!
現年78歲的老人葛婉春,回憶她二叔慘遭日寇殺害的經過,不禁潛然淚下。
「那年,二叔葛金榮二十多歲,長得十分健壯,在一家酒店幫工做伙計。」她說,「至今還記得小時候老祖母描述的二叔那英俊的模樣:高高的個子,平頂的短發,顯得十分精神;鴨蛋形的臉,端正的鼻子,常常露出和善的微笑;大大的眼睛裡,透露出辦事精幹靈秀的神采;平時總穿著一件青布的長衫,很有點大店帳房堂倌的風度:他是鎮上有名的美男子。二嬸娘沈美英,原是葛家族門中一富戶老太太的丫環。人長得漂亮俊秀,聰明、勤勞、能幹,不管什麼樣的飯菜,在她手裡,都能做得讓人十分可口稱心。對老婆婆和丈夫叔十分體貼,妯娌和睦,可稱得上是一位心靈手巧的賢妻良母。二叔的小女兒婉茹已經二歲,長得也十分聰明伶俐。雖然家境清貧,但夫勤妻儉,小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前些天,風聲已經很緊了,老闆早早地帶領全家逃難去了,留下葛金榮守店。他一向為人本分,對主人更是忠心耿耿,深受老闆的賞識。二叔安排妻子女兒跟隨老母親到泰山柴介塢一帶逃難去後,仍堅守在店裡。盡管前一天(正月十八日)晚上在平家橋一帶響過一陣陣密集的槍聲,他一點也不驚慌,照舊為主人守店。
「正月十九這天,二叔像往常一樣,早早地落了酒店的排門,正在整理店裡的雜務。聽到外面槍聲大作,人聲嘈雜,出門一看,是日本鬼子來了,趕緊進屋想上排門,日本鬼子已經到了門口,火槍口噴出的烈焰,一下子點燃了那木結構的房屋。這樣,他與其他的居民一起,也被鬼子用槍押著來到保慶橋邊的汽車路上,一排兒坐下。鬼子不讓人說話,不準交頭接耳,不準東張西望。一會兒,被日本佬用刺刀押來的人越來越多了,黑壓壓的一片。
「據目擊者陳叔誠回憶說:當時,人群中的葛金榮預感到情況不妙,趁鬼子忙於對付剛押來的人,突然跑出人群往荒野逃奔。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引起了日本鬼子的一陣騷動,鬼子們邊追邊喊邊開槍射擊。沒跑出200米,就被鬼子的槍擊中了,應聲倒在地下。日本鬼子把葛金榮的屍體拖回來,並把頭割下來,放在路邊,警告別人不準行動。」
「誰知二叔第二天就這樣身首異處,殘酷地被日寇槍殺了!」葛婉春老人含著淚說,「二嬸娘美英,一個婦道人家,對她的打擊是夠大的了:生不能見丈夫最後一面,死後不能讓丈夫的屍骨安然入土。悔恨交加,茶飯不思。後來,終因貧病交加,生計又沒了著落,不得不改嫁走了。留下的孤女婉茹,先由祖母管著,後來,生病無錢醫治,不到五歲,小婉茹也離開了人世!」
像葛金榮這樣,被日寇弄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在喬司鎮上又何止一家!
現在區工商局工作的幹部周永泉告訴人們說:他的祖父是當年喬司西街大仁堂葯店老闆,叫周桔香,全家被日寇殺害,僅留下他這個孤兒……
現在已經退休的喬司糧站老站長徐仁元說,他的父親被日寇殺害時,他還是個嗷嗷待哺的嬰兒!
李厚耕老先生的叔父,當年是喬司裕和米行老闆,喬司電燈公司、喬司運輸公司、杭海汽車公司的董事。戊寅慘案這一天,也被日寇屠殺在保慶橋畔。
……
是的,堆堆白骨,垛垛殘垣,根根焦木——這就是歷史的見證哪! 到1940年後,人們才敢回荒蕪了三年的喬司。
1941年,民間人士方壽僧(俗名方小和尚)老先生貼出告示,呼請逃難在外地的喬司人回鄉,清理廢墟,在廢墟上造房開店,復興喬司街道,重振家園。開始興建的大多是草房。一年多時間,逐漸店鋪林立,喬司又熱鬧起來了。外地客商也接踵而來。那個時候,人們在街頭腦巷尾,田邊地角,只要隨便一挖下去,就能挖出一塊塊一根根白骨來。面對死難親人的白骨,大夥覺得不能讓同胞的屍骨,就這樣暴露在荒野里、街面上、田畈中。這些白骨,可能是自己的親人,或者是鄰居,或者是到喬司做生意的外鄉人。
於是,方壽僧等人又發動大家把這些白骨收集起來。有的是鄉民們自動收拾的,有是方壽僧老先生出資收買的。這些屍骨,一寸一寸、一節一節收起來,最後匯總時,整整裝滿了兩口大七石缸(一「石」重120斤)。當然,還有相當一部分遺骨仍然散落在各地,有的被野狗吞食了,有的深埋在河底了,也許有的已經成了灰燼了:收集起來的,只能是其中的一部分。
1942年後,日軍派遣日偽漢奸「杭建大隊」及「自衛大隊」(均系中國人)駐扎喬司。人心稍有穩定。
方壽僧、李厚耕、高懷孫、唐志鈍四人,又自己出錢,為這些屍骨建了一座公墓。因1938年系農歷「戊寅」年,遂起名為「戊寅公墓」。就建在保慶橋畔的當年的汽車站附近,俗稱「千人坑」。
方壽僧在他晚年的回憶中這樣說:「春去夏來,秋過冬盡,喬司零落荒垢,在此期間,街道荊棘叢生,零星殘骨,遍地皆有,予不忍之心,收集頭顱殘骨,化去銅元一千六百個,整頓安葬,樹碑立傳,親書戊寅公墓四字(戊寅公 墓),留此血腥痕蹤,永垂不朽。」——這里特別要著重說明的一點是:當年的墓碑,按照民間習俗,是直書的。為了避嫌,方老先生特地把墓碑寫成「戊寅公 墓」的式樣,即在直書的「公」和「墓」之間空開幾個字的位置,使人初一看,前三個字似乎是一個人名字,彷彿是普通墓地,以掩日寇耳目,免遭禍殃。方老先生的一番深意,令人感嘆!
日軍無條件投降後的1946年農歷正月十九,喬司人第一次自發舉行「悼念喬司遇難同胞八周年追悼大會」。參加追悼大會的有喬司的機關團體、學校師生和大批死難者的家屬子孫。還讓和尚頌經念佛,道士拜懺放焰口(一種道教的祭奠儀式),以示超度亡魂。是日,墓地周圍,哀樂四起,白燭熊熊,香煙繚繞,銀錠飄飄,人群綽綽,甚為悲壯。來祭悼的人群,站滿了墓地,連四周的路口,附近的桑樹地里,也擠滿了手持香燭的祭悼人群。悼念活動由早上一直延續到深夜。
以後,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九,人們都來此千人坑前,自發地進行悼念活動。年年如此,從不間斷。解放以後,千人坑經過幾次修繕,墓碑「戊寅公墓」由直書改為橫書。現墓高一點八米,直徑四米。並修築石碑墓亭,刻碑題字,讓人們永遠弔唁,銘記歷史教訓。
1994年,在喬司鎮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一些在慘案中劫後餘生的老人發起,再度籌資修復公墓,重新樹碑,以餘杭市人民政府的名義重撰碑文。
碑前正文為:「戊寅慘案紀念碑」。
碑後撰文是:
「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七日(戊寅後正月十八),日軍遭國民黨六十二師愛國將士襲擊後,於次日八時許,突增兵包圍喬司,封鎖路口,放火燒房,對無辜的群眾進行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延續三天,喬司被燒成灰燼,遇難同胞達一千三百六十餘人。保慶橋畔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造成了歷史上著名的『喬司大屠殺慘案』。
「一九四一年,當地醫師方壽僧等人,籌資收殮無主遺骨,築墳樹碑,碑書『戊寅公墓』四字。
「一九八三年,餘杭縣人民政府發文公布為縣級重點(紀念地)保護單位。一九九四年,在喬司鎮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當地熱心人士發起,再度籌資修復公墓,並重新撰文立碑,供人憑吊,以示後人。」
特別讓人感動的是,為了保存這一日寇暴虐的罪證,讓年輕的一代永遠銘記這最可怕最黑暗的歷史一頁,牢記他們的父輩、祖輩所遭受的恥辱和殘殺,從而奮發圖強,半個多世紀以來,喬司鎮上的老人們十幾次地自發籌款維修公墓。從土墳到水泥墳,建碑築亭,直至加了圍牆。例如終生靠打鐵為生的褚祖福老人,一輩子省吃儉用,把節余的一萬元錢投到了這里!
這些老人是:方春僧、李厚耕、褚祖福、高懷蓀、唐志純、陳季實、董祖興、王美鳳……
還有,一生為公墓奔走呼號的已經退休的喬司文化站老站長丁有福,他為修繕墓地、修建碑亭圍牆,收集戊寅慘案資料,采訪流散到各地的戊寅慘案的目擊者,匯編戊寅慘案的資料,組建與戊寅慘案有關的愛國主義教育報告團(現在報告團的成員已經大多去世)……做了大量工作。今天,有關喬司戊寅慘案的部分原始資料能比較完整地保留,得歸功於丁有福先生!
1983年,戊寅公墓」被列為為杭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原為餘杭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餘杭撤市設區後列為杭州市第77序列文物保護單位),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原戊寅公墓紀念堂(後因喬司統一規劃時拆毀)的牆上,有李厚耕老先生在1940年寫的這樣一首詩:「八年幽恨溢山河,滿眼喬司劫後灰,妻離子散震天嚎,家破人亡動地哀。」它將時刻提醒著人們,不要忘記慘痛的歷史!
正月十九這個日子,是喬司人民祭掃「戊寅公墓」的日子。這個日子將牢牢地銘刻在喬司人的記憶里!
銘記這個日子的,不僅僅是喬司人,也不僅僅是中國人,還有日本人,還有當年在這里虐殺喬司人的日軍士兵!——本文開頭,在「戊寅公墓」前拍懺悔照的那個日本老兵就是!
為了說明這一點,下面再摘錄一封信件。這封信是一位多次到過中國,三次到喬司采訪戊寅慘案史實,並在祭悼「戊寅公墓」的輓聯上題寫「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日本《朝日新聞》社資深記者本多勝一寫給喬司鎮文化站站長丁有福的。信件的全文如下: 此次我來華采訪,受到了各地方先生們的多方關照,在諸位的大力協助下,我的采訪獲得了圓滿的成功。對此,我由衷地表示感謝。
關於今後的計劃,我准備這次回國後,采訪一些1937年當時作為侵略軍到過中國的老士兵,讓他們坦白地講出自己當年在中國所犯下的罪行。另外,收集一些陣亡士兵的日記,然後,同這次采訪的內容一並,發表報告文學。這項工作需要一些時間,文章見報後,一定贈送給各位。
我從事的這項工作的目的,首先是要向日本人民揭露侵略的真相。在西德、義大利,是人民站起來自己揭露侵略戰爭,懲辦戰犯。但是,在日本,戰犯並沒有受到人民的審判。一些主要的戰犯至今還活著,安然無恙(東京審判不是日本人民的審判)。我認為這是全世界的一大恥辱。所以,我要盡自己的力量,來減少這種恥辱,並將這項工作堅持到底。
但是,由於這項工作記錄了歷史的真相,就其結果而言,我堅信將對日中友好做出相當大的貢獻。因為,只有在了解歷史真相基礎之上的友好,才是真正的友好。在日本,現在還有相當一部分勢力,企圖掩蓋歷史真相。為了擊退這股勢力,有必要將這項工作進行到底。
《朝日新聞》社 本多勝一 1985年元旦
為了銘記歷史,不忘恥辱,減少恥辱,真誠的日本人在這樣做了,許多當年遭受恥辱的喬司老人們堅持著這樣做了,像丁有福這樣的基層幹部這樣做了。
我們,當然也應該堅持著這樣做下去! (1)在這次整理資料的過程中,參閱了有關人士提供的大量原始資料。因時間久遠,記錄的版本不同,事實略有出入,特進行了甄別考證,取其精華,棄其相悖,進行了適當的修正。
(2)覽於本文的重點在於揭示戊寅慘案的史實與給喬司人民帶來的災難以警示後人,許多資料沒有收入本文。
(3)感謝丁有福先生及提供資料的所有人士,並對你們所做的工作,表示崇高的敬意!。
(4)有的資料不幸已經失落,例如丁有福先生等人收集的喬司大屠殺中1360多人的遇難者名單。深表惋惜。
(5)收集整理本文的主要參考材料是:
1、《古鎮血淚》 作者 沈群美
2、《喬司大屠殺——關於1938年戊寅慘案的歷史性透視》 作者 胡建偉 夏蓮 袁明華
3、《千人坑——日本侵略軍屠殺喬司人民紀實》1985年6月24日中共餘杭縣委黨史辦公室整理
4、《喬司血淚仇》 作者 張長工
5、《喬司大屠殺——「戊寅慘案」五十七年祭》 作者 錢翔蓮
6、《戊寅記憶——喬司大屠殺67周年祭》 作者 金戈 周鋒
7、 方春僧老先生臨終前寫給丁有福先生的回憶筆錄
8、《用我的紀錄片講述「喬司大屠殺」》 作者 朱黎晶
9、《戊寅慘案》(手工書寫的原始筆錄本) 作者 李厚耕
10、日本《朝日新聞》社資深記者本多勝一給丁有福先生的兩封親筆信
11、葛婉春老人對葛金榮遇難的回憶(口述)

C. 杭州喬司主要是什麼企業

喬司附近的村上基本都是服裝,鎮上企業就高明玻璃出名點,還有個三鑫工業園

D. 杭州市餘杭區喬司朝陽村拆遷什麼時候開始

通過查閱消息得出喬司街道朝陽村拆遷計劃,2022年4月啟動,2022年6月簽約完成,2022年7月完成騰空。
餘杭區地處杭州市北部,位於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運河的南端,是長江三角洲的圓心地,是「中華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發祥地,素稱「魚米之鄉,絲綢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

E. 喬司拆遷村搬遷時間

按以下兩個階段進行:
喬司街道位於杭州市中心城區的東郊,是餘杭臨平副城的南大門,更是杭州市區向東延伸的重鎮。
這是一次喬司的全域整治,計劃分為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從今年12月-2022年7月為止,涉及方橋村B、H區塊、葛家村D-1區塊、朝陽村D-2區塊和E區塊。
第二階段從2022年6月-2022年12月(2023年4月騰空拆除),涉及永西村C、H區塊、永和村(13-16組)、G區塊吳家整村以及方橋工業園、永西工業園、三鑫工業園等企業,涉及企業95家。

F. 杭州餘杭區喬司鎮是怎樣的

喬司鎮地處杭州市中心城區的東郊,餘杭區南大門。南臨杭州江干區九堡鎮,東靠下沙經濟開發區、海寧市,北與餘杭區南苑街道相連,境內的喬司編組站是華東地區最大的鐵路編組站,另有杭州筧橋機場、滬杭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杭州繞城公路、德勝快速路、01省道等,地鐵一號線在喬司設有三個站點。交通便捷,經濟繁榮,人流量大,素有「活水碼頭」之美稱。 「休閑農庄」 餘杭區喬司鎮勝稼村村民宣友成投資200多萬元,在本村與喬司農場接壤處開辦了一家集游樂、餐飲於一體的「休閑農庄」。開業以來,吸引了杭州、下沙、海寧等一大批遊客。 宣友成創辦的休閑農庄取名杭州路西休閑農庄。這里原來是一片低窪地,一下雨就水汪一片。經過幾年的改造,在低窪地墊高的同時也新開出了一口口水塘。宣友成利用魚塘資源,在近百畝的魚塘四周建起了小木屋,在小木屋裡伸出魚桿就能垂釣。他還買來5隻遊船,作為水上餐廳,遊客垂釣後可嘗一下自己釣上來的新鮮魚蝦。在水塘邊的空地上,飼養了成群的土雞,讓遊客看到了悠然自得的農家景象。在這里,遊客除品嘗土雞土鴨外,還能嘗到土製的麥酒和各種農家蔬菜。 來這里的遊客都有那種鬧中取閑的感覺,水面盪漾著陣陣微波,小徑上大紅燈籠高高掛著,一到雙休日,水塘的四周人影點點,在觀賞和垂釣的人群中不時傳來陣陣歡笑聲。 喬司距離杭州市中心約15公里,車行大概半個小時左右。

G. 杭州下沙好還是九堡好還是喬司好臨平好還是星橋好丁橋好還是筧橋好還是石橋好

題主要買房子嗎?
我房子在星橋
上班在丁橋
以前住過石橋
如果是二手房的話我個人覺得是石橋比如北景園那片
新房市區的話就丁橋
沒錢就星橋

H. 為什麼喬司五星村不拆

拆遷會在2023年底開始進行。
喬司五星村2023年會拆遷,拆遷會在2023年底開始進行。
五星村為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喬司街道下轄村,地處臨平區喬司街道西部,南與筧橋機場接壤,西鄰江干區筧橋鎮,北接江干區丁橋鎮,有繞城高速公路與石大線、喬井公路穿村而過,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全村總面積2。58平方公里,總人口3459人。

I. 杭州喬司朝陽村五組今年要拆嗎

2021年就拆了。
杭州臨平區召開喬司街道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動員大會,計劃對喬司部分整治區域內實行全征全拆。喬司提了這么多年的拆遷,終於落地了。
本次大規模整治活動共涉及喬司街道6個村,分別是:方橋村、永和村、永西村、朝陽村、葛家車村和吳家村。整治總面積超過一萬畝,涉及整治農戶超2000戶。

J. 杭州喬司五星村要拆嗎2021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