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浙江省應急響應級別
法律分析:3月2日,記者從我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根據全省疫情防控工作總體情況,經專家評估論證,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由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
法律依據:《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2.1 某一省(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發生水旱災害,台風、冰雹、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一次災害過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
因災死亡30人以上;
因災緊急轉移安置群眾10萬人以上;
因災倒塌房屋1萬間以上。
2.2 發生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造成20人以上人員死亡或緊急轉移安置群眾10萬人以上或房屋倒塌和嚴重損壞1萬間以上。
2.3 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啟動本預案。
2.4 對救助能力特別薄弱的地區等特殊情況,上述標准可酌情降低。
2.5 國務院決定的其他事項。
㈡ 一級響應是什麼標准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級)、重大(級)、較大(級)和一般(級)四級。其中,一級響應屬於最高級別的響應,是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應急處置工作。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包括:發現肺鼠疫、肺炭疽並有擴散趨勢。發現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並有擴散趨勢。出現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波及其他省市,並有擴散趨勢。出現新發傳染病或者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在本市發生或者傳入,並有擴散趨勢,或在本市發現國內已消滅的傳染病重新流行。發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丟失事件。周邊以及與我國通航的國家和地區、國內其他地區發生特別重大傳染病疫情,並在本市出現輸入性病例,嚴重危及本市公共衛生安全的事件。衛生部門認定的其他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拓展資料:無論哪一級應急響應,各級政府都應當迅速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參與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根據需要調集行政區域內人員、物資、交通工具等,並主動、准確地發布信息,同時控制物價、打壓造謠以維護社會穩定。
法律依據:《自然災害求助條例》
第十六條自然災害造成人員傷亡或者較大財產損失的,受災地區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立即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告。自然災害造成特別重大或者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的,受災地區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應急預案規定的程序及時報告,必要時可以直接報告國務院。
㈢ 請問什麼叫一級響應,二級響應,三級響應
一級響應,二級響應,三級響應分別是:
1、一級響應:
一級響應,是國務院2005年頒布的《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中響應等級。在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自然災害時,省指揮部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應急處置工作。
2、二級響應:
二級響應是指死亡100人以上、200人以下;緊急轉移安置80萬人以上、100萬人以下;倒塌房屋15萬間以上、20萬間以下。符合上述情境之一的,由民政部部長決定進入二級響應狀態。
3、三級應急響應:
三級應急響應是針對重大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迅速成立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以最高領導為組長、以下屬各領導為小組、以精幹成員組成的組員。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預案,周密部署各項應對措施,設立工作小組,全面、高效、有序地落實各項救災工作。
一級響應的主要內容:
1、及時向國務院報告,在國務院統一領導和指揮下開展工作。
2、每天收集、評估、報告、發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
3、劃定控制區域:甲類、乙類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區域內的疫區范圍;經省人民政府決定。
可以對本行政區域內甲類傳染病疫區實施封鎖;封鎖大、中城市的疫區或者封鎖跨省的疫區,以及封鎖疫區導致中斷干線交通的,報請國務院決定。
4、強制控制措施: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會、影劇院演出以及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停工、停業、停課。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等緊急措施;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和設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一級響應、網路—二級響應、網路—三級應急響應
㈣ 1級響應和三級響應的區別
法律分析:1、一級響應:
一級響應,是國務院2005年頒布的《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中響應等級。在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自然災害時,省指揮部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應急處置工作。
2、二級響應:
二級響應是指死亡100人以上、200人以下;緊急轉移安置80萬人以上、100萬人以下;倒塌房屋15萬間以上、20萬間以下。符合上述情境之一的,由民政部部長決定進入二級響應狀態。
3、三級應急響應:
三級應急響應是針對重大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迅速成立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以最高領導為組長、以下屬各領導為小組、以精幹成員組成的組員。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預案,周密部署各項應對措施,設立工作小組,全面、高效、有序地落實各項救災工作。
法律依據:《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六、應急響應
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災害救助工作以地方政府為主。災害發生後,鄉級、縣級、地級、省級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要根據災情,按照分級管理、各司其職的原則,啟動相關層級和相關部門應急預案,做好災民緊急轉移安置和生活安排工作,做好抗災救災工作,做好災害監測、災情調查、評估和報告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損失。根據突發性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國家設定四個響應等級。
㈤ 一級響應是什麼標准
國家啟動一級響應是國家在面對戰爭或重大災難時,啟動的最高應對級別。國家啟動一級響應說明事態非常的嚴重。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級)、重大(級)、較大(級)和一般(級)四級。其中,一級響應屬於最高級別的響應。
民政部接到災害發生信息後,2小時內向國務院和減災委主任報告,之後及時續報有關情況。災害發生後24小時內商財政部下撥中央救災應急資金,協調鐵路、交通、民航等部門緊急調運救災物資;組織開展全國性救災捐贈活動,統一接收、管理、分配國際救災捐贈款物;協調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抗災救災的指示。
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由國務院或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衛生應急、信息發布、宣傳教育、科研攻關、國際交流與合作、應急物資與設備的調集、後勤保障以及督導檢查等工作。國務院可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和應急處置工作,成立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協調指揮應急處置工作。事發地省級人民政府應按照國務院或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統一部署,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組織協調市(地)、縣(市)人民政府開展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特別重大級別以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超出本級應急處置能力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及時報請上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供指導和支持。
法律依據:《自然災害求助條例》第十六條自然災害造成人員傷亡或者較大財產損失的,受災地區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立即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告。自然災害造成特別重大或者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的,受災地區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應急預案規定的程序及時報告,必要時可以直接報告國務院。
第十七條災情穩定前,受災地區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每日逐級上報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自然災害救助工作動態等情況,並及時向社會發布。
㈥ 一二三四級疫情怎麼分
一級突發事件的一級響應,就是指這件事情非常嚴重,比如像新冠疫情一開始的時候,因為它大面積地傳播,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危害了公共安全。
因此一級響應是指全國統一一盤棋,所有的對策都是由中央來統一管控。各個公共場所要關閉,居民要在家進行隔離等等。所以一級響應是最高級別。
到了二級響應的時候,就不需要全國一盤棋,各個省根據各個省的情況來制定具體的對策。比如在三四月份的時候,有很多偏遠的省份,像青海、西北地區,甚至東北地區,病例幾乎是零,總的發病人數也非常少,他們的風險非常低,所以就率先降為二級。
在這個時候,全省統一部署,各個單位做出來相應的對策,公路開放,高速公路也開放,正常的工作生活慢慢恢復,逐漸復工復產。到了二級響應,一般的工廠要開放、寫字樓要開放。
到了三級響應的時候,風險就更低了。這個時候如果廣東省的廣州市、深圳市風險最高,還尚有病例發作的時候,就不能降為三級。
或者降為三級以後廣州、深圳的對策會非常嚴格,公共的電影院、娛樂場所不能開放。但是有些地區如果已經沒有病例,風險也很低,就可以開放餐館、開放娛樂場所。
到了第四級應急響應的時候,就是各個市縣自己來做決定,此時基本上就沒有風險了。
分級響應
一級響應
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應急處置工作。
二級響應
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立即組織指揮部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省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Ⅱ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
三級響應
發生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地級以上市、省直管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立即組織各單位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Ⅲ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