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烏鎮的菊花會是染色的嗎
用手指蘸水捏一下菊花
如果掉色就證明是染色的菊花
如果菊花水顏色碧綠
而且泡了幾次後仍是碧綠色
這種菊花就很可能是「染色菊花」。
❷ 這菊花是什麼品種可以摘了嗎
這種菊花是白菊花,不是波斯菊的,這種菊花的。是葯用的,可以泡茶,清熱解毒。
花園的種植
種植植物時,首先要考慮而且也是最重要的問題是土壤,你可能在花園的設計過程中已經碰到這個問題。
現在很多新的花園土壤直接就是建築垃圾,很多花園也已經種植了好多年,而且沒有採取任何土壤保護和增加土壤肥力的措施。
土壤肥力越好,就越有利於植物的生長。假如植物的表層土還可以,但底層土已基本失去肥力,需要更換,那就必須埋入有機肥,而且越多越好。
說到有機肥,我指的是充分腐爛的混合肥料或糞肥,同時還包括蘑菇狀的堆肥和多用途肥料等。所有這些肥料不僅能增強土壤養分,而且還能將輕質、沙化的土壤黏合起來,同時還能將重質土壤變松。
此外,還必須測定土壤的酸、鹼度,因為不同的土質將決定它適合何種植物的生長。酸性土壤適合杜鵑花科植物生長,如杜鵑和山茶等。鹼性土壤適合鐵線蓮、醉魚草和康乃馨等花卉生長。而中性土壤則可以栽種較為廣泛的花卉。測定土壤的酸鹼度,你只需購買一些測試材料就可以了。
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不同的地方灌溉水有不同的pH值,除非你有個積水桶(因為雨水是中性的),而這是每個園丁都會碰到的。我的建議是因地種植,根據土壤性質選擇合適的植物,讓大自然發揮作用。讓植物在不適合的土壤環境中為生存而掙扎,這是不明智的。
❸ 浙江烏鎮有什麼特產
1、臭豆乾
臭豆乾全國都有,但烏鎮的臭豆乾卻別具風味。它是用上好的豆乾泡製20多個小時而成,而且絕不用化學制劑,只用傳統老鹵泡製,所以沒有異味,香得純正。傳統老鹵得來非易,有的店家的老鹵已用了數年,每年都添加菜梗、筍根,為防止變質,還不時用燒得通紅的鐵鉗放入鹵中殺菌。
2、姑嫂餅
烏鎮糕點以姑嫂餅最有名,姑嫂餅的出名一來是由於它的傳奇故事,二來是因為它咸中帶甜,油潤麻香,入口酥、松、糯的鄉野風味。
姑嫂餅在烏鎮至少已有數百年生產歷史了,在清乾隆年間烏鎮同知董世寧原修、盧學溥續修的《烏青鎮志》卷二十的「土產篇」中就有它的「傳記」:「用極細麥粉和糖及芝麻印成圓餅,有椒鹽者,有白糖者,味甘而潤,遠近著名。」
3、三白酒
舊時烏鎮釀酒業十分發達,明時有釀酒作坊20餘家,尤以高公生、順興、永盛三家最為著名。現僅存高公生糟坊,原名高公生醬園,始建於明朝初年。所產「烏鎮」三白酒以其香氣濃郁、酒味醇厚、入口柔綿、回味爽凈、余香不絕而名聲遠揚,數百年來一直風靡江南一帶,經久不衰,曾被列為皇室貢品,被譽為烏鎮人的美酒。
4、白菊茶
白菊又稱杭白菊、甘菊,是我國傳統的栽培葯用植物,是浙江省著名葯材「浙八味」之一。現開發的杭白菊系列產品有:菊花白酒、菊花晶、菊花茶等。 烏鎮的白菊花瓣潔白如玉,花蕊金黃,配以美器,泡茶色香味俱佳;以花入餚,亦是烏鎮一大特色。
5、絲綿
烏鎮是蠶桑之鄉、絲綢之府的中心地帶,所出產的絲綿質地堅柔,無塊、無筋、無雜質,色澤潔白,勻薄如紙。當地人稱絲綿為「大環綿」或「手綿」,它的輕薄、保暖、透氣是現代「太空棉」所絕不能比擬的。
❹ 胎菊和杭白菊的區別
胎菊是含苞欲放的杭白菊,採摘下來經加工而成的飲用菊新品。 不知是哪位高智商者,為這種花苞形態的杭白菊取名為「胎菊」。其實「苞」和「胎」,一個是植物生態,一個是動物生態,相差甚遠的兩個概念,但是都與「孕育」有一點關系,容易引發聯想:原生態的、聖潔的、稚嫩的、飽含營養成分的……。把這種花苞形態的杭白菊產品取名為「胎菊」,切合人們的獵奇心理,確實是一個絕妙的創意。 近年來,杭白菊系列產品中,胎菊特別吸引眼球。到杭白菊原產地桐鄉(烏鎮)旅遊,導游最為推薦的土特產也許就是胎菊,有些行程中還專門安排了「免費品嘗」的購物項目,導游和J商煽情的介紹簡直把胎菊捧上了天。說什麼「胎菊是杭白菊中質量最好的精品,因為採摘時花朵尚未開放,不受空氣中灰塵和有害化學成分污染,保留了更多的花粉,營養成分更多,葯用價值更高,色香味更佳……」天花亂墜的現身說法,使你不由得心動,盡管價格比傳統的朵菊產品要高許多,也心甘情願地糊里糊塗地大包小包買了不少。 杭白菊的胎菊確實優於傳統的朵菊嗎?你見過明確的比較數據嗎?葯理學的?營養學的?連我這個生活在杭白菊之鄉的人都沒看到過。所以,我懷疑旅遊市場某些J商對胎菊的宣傳是否「水份」太多,是否在忽悠消費者? 據我調查所知,桐鄉的杭白菊已有300多年歷史,而胎菊這個產品問世才只有5年,也許與近年來的旅遊開發熱有關吧。據說是同福鄉的某廠家最先開發,因為利潤明顯高於傳統產品,而後大大小小的廠商趨之若鶩,杭白菊零售市場中胎菊的比例逐年上升,大有壓倒傳統朵菊產品之勢。據業內人士說,其實胎菊占桐鄉杭白菊銷售總量只不過10%左右,桐鄉杭白菊的主要銷路是出口、飲料廠、葯廠、商場零售、旅遊市場等,其中出口的比重最大,港澳和東南亞對杭白菊一直很青睞。但奇怪的是,當地旅遊市場炒得這么熱的胎菊在海外卻並不吃香,外商不要胎菊,而要傳統的朵菊,用集裝箱大批量運往海外的都是傳統產品。 究其原因,我想無非是其內在價值所決定。杭白菊的主要功能是清熱降火、平肝明目,健肺清心。《本草綱目拾遺》中有「通肺氣,止咳逆,清三焦鬱火,療肌熱入氣」之說。至於當今媒體曾宣傳杭白菊有防癌功效,我是不敢附和,如真有此效,豈非早被市民哄搶一空,寧可不吃飯專吃杭白菊也值,呵呵!不過,在「非典」流行那年,杭白菊倒真的好好風光了一回,因為它健肺的功能而成為預防「非典」葯方中的一味,桐鄉幾乎所有杭白菊庫存傾囊一空,連最差的次等菊花都不剩一朵。說起這葯用功能,就植物而言,一般都是嫩的差,老的好。千年靈芝,百年人參,生長期長濃縮的精華就多,我想開放的菊花也肯定比稚嫩的花苞葯用成份更多吧。飲用菊還講究色、香、味,你不信就泡一杯胎菊,泡一杯朵菊,相比之下,不言自明。只有朵菊才能在茶杯中再現「千葉玉玲瓏」(清代醫學家趙學敏對杭白菊的贊美之詞)的迷人姿態,而且香味更濃,口感更純。而胎菊相對來說就清淡一點。
❺ 烏鎮古鎮的美食特產
熏豆茶
烏鎮人稱喝茶為吃茶。薰豆茶又稱烘豆茶。豆茶的主要原料是薰豆。是烏鎮特有的加工方式,選用秋季上好嫩晚黃豆,以香粳豆為佳。將新鮮晚豆在淡鹽水中煮到半熟,撈出瀝干,盛在鐵篩中,架在炭火上烘薰。文火烘薰至青豆表皮起皺,有香氣逸出即可。這樣烘成的薰豆,熟而不焦,酥而不硬,清香可口,餘味無窮。薰豆茶還得有一些輔料,如桂花、炒芝麻、橙皮、蘿卜絲、蘇子、炒柏子等。桂花香氣馥郁,芝麻補血,橙皮通氣,蘇子則有降氣平喘、化痰止咳之功效。獨特的主輔料相配,薰豆茶遂成為一道富有滋補功能的待客上品。飲用時,客人可根據喜好,放少量鹽粒以吊味。
三白酒
舊時烏鎮釀酒業十分發達,明時有釀酒作坊20餘家,尤以高公生、順興、永盛三家最為著名。現僅存高公生糟坊,原名高公生醬園,始建於明朝初年。
三白酒,以白米、白水、白面等天然原料,秉承百年傳統工藝釀成,此酒醇厚清純、香甜可口,男女老少皆宜飲用。
烏酒
烏鎮「烏酒」以本地特產糯米為主要原料,以民間釀制技藝用於選米、浸泡、蒸飯、攤冷、發酵、壓榨、陳釀、冷凍、過濾、灌裝等多道民間傳統工序。該酒具有醇真甘爽、營養豐韻之特點。
姑嫂餅
烏鎮著名的傳統糕點之一。形狀酷似象棋子,精選材料手工製成,老少皆宜,有芝麻、香蔥、花生、粗糧、菊花多種香型,甜咸兼備,風味獨特。
姑嫂餅在烏鎮至少已有數百年生產歷史了,在清乾隆年間烏鎮同知董世寧原修、盧學溥續修的《烏青鎮志》卷二十的「土產篇」中就有它的「傳記」:「用極細麥粉和糖及芝麻印成圓餅,有椒鹽者,有白糖者,味甘而潤,遠近著名。」
定勝糕
屬定勝糕是烏鎮有名的傳統糕點,據說是古時烏鎮人民為迎接打仗得勝回來的將士而特製的一種點心,定勝糕的顏色緋紅,就象徵著戰爭的凱旋。後來,因為烏鎮自古以讀書為榮,古時讀書人考狀元,親朋好友便都要做幾籠香甜柔軟的定勝糕送行,表達金榜題名的良好祝願。定勝糕的形狀為荷花狀,外層是精製的香米和糯米粉,米粉細而均勻,裡面是豆沙餡,中間混有少量白糖和桂花,味道香糯可口,甜而不膩。
臭豆乾
臭豆乾全國都有,但烏鎮的臭豆乾卻別具風味。它是用上好的豆乾泡製20多個小時而成,而且絕不用化學制劑,只用傳統老鹵泡製,所以沒有異味,香得純正。傳統老鹵得來非易,有的店家的老鹵已用了數年,每年都添加菜梗、筍根,為防止變質,還不時用燒得通紅的鐵鉗放入鹵中殺菌。
將臭豆乾在菜油中油炸,串在竹簽上,抹上豆瓣辣醬,便是讓人難以釋口的美味。現在也有飯庄把臭豆乾清蒸的,還美其名為「千里飄香」。
蘿卜絲餅
蘿卜絲餅烏鎮的經典美味,烏鎮俗稱油墩子。將蘿卜洗凈刨成絲,用少許食鹽略腌後,擠去水份,放入蔥末拌勻。另用麵粉和冷水調成漿糊狀,再用白鉛皮做成的橢圓形模勺,底層鋪滿粉漿,放入蘿卜絲,再用面漿封面,放入油鍋內煎成金黃色脫模即成,食時美味可口。
酒釀圓子
採用傳統方法釀制的烏鎮三白酒味甘香烈,深得嗜酒之人的喜愛。而其糟坊產出的酒釀更是不可多得的佳餚,烏鎮人將糯米粉的小圓子與酒釀同煮,再加上桂花、枸杞,製成了一道美味——酒釀圓子。酒釀味濃甜潤,圓子較糯,吃起來還有桂花清香。
桂花方糕
以精製白糖、粳米粉、糯米粉、桂花等為製作原料。按適當比例配好,經過炒、蒸、磨、拌、刀切等工序精製而成的桂花方糕深受遊客歡迎。咬一口裡面融化的白糖就流了出來,白糖滲透到米粉中使得方糕香甜可口,桂香濃郁。
鮮肉大餛飩
「冬至餛飩夏至面」,在秋涼及隆冬時候吃上熱乎乎的餛飩該是多麼幸福的事情。筋道的麵皮,鮮香的肉餡,再輔以蔥花、蝦米、紫菜。
烏米八寶粥
將桂圓、蓮子、紅棗、紅豆、綠豆、玉米、花生連同糯米、烏米一同熬制,再加入紅糖,大火煮開,轉小火慢熬。吃起來很稠很糯。
芝麻湯圓
將白糖和芝麻拌勻成湯圓餡,糯米粉加少許水調勻成湯圓料。將拌勻的餡包於湯圓中間,做成圓球型。水開後,下湯圓煮熟即成。
船頭粽
就是烏鎮粽子,它是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一道小吃。由於該粽子比嘉興粽子消瘦,比湖州粽子肥胖,又因其頭翹尾平,形態如船,故被譽為「船頭粽」,寓意「財頭粽」或「彩頭粽」。不過,船頭粽最初的來源是為了讓粽葉充分利用,同時煮粽時不至於粽葉相互黏合形成夾生,故而包裹成四角外翹、頭款身廋的船體形態。
筒骨粥
將豬骨肉洗凈直放入鍋里,放上姜,酒,幾滴醋,多放點水,進行熬制。熬制好後濾出高湯並用其煮粥,粥開後加入骨頭肉,再小火慢熬。香氣撲鼻,吃時還可配上店家自製的農家小菜。
柵橋砂鍋
用骨頭熬制的濃湯,燒煮各式配菜的粉絲砂鍋。以本地番薯粉絲打底,配以蔬菜和菌菇,以主料不同配製不同的粉絲砂鍋煲濃湯味鮮。
烏鎮白菊
杭白菊又名杭菊、甘菊、茶菊、大洋菊、小洋菊,是我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
杭白菊也是我國傳統的栽培葯用植物,是浙江省八大名葯材「浙八味」之一,也是菊花中最好的一個品種。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菊花能利五脈,調四肢,治頭目風熱、腦骨疼痛、養目血、主治風眩,能令頭發不白等。白菊煎劑具有抗炎降壓、通氣和脈、養血益神之效,若常用菊湯沐浴,能去癢、護膚、美容。
自南宋以來的800多年間,桐鄉栽菊、培菊、賞菊、品菊逐步形成習俗。菊展已成為桐鄉藝菊的交流形式以及當地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烏鎮隸屬桐鄉市,所產白菊亦聞名遠近。
蠶絲被
浙江桐鄉一帶盛產蠶絲,在農村家家戶戶幾乎都養蠶。桐鄉市烏鎮的桑蠶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烏鎮蠶絲秉承古人精髓,繼承傳統工藝並融合現代科技,採用天然桑蠶絲等手工絲綿精緻而成。其性能柔韌舒適、吸濕透氣、經久耐用,是回歸自然最理想的床上用品。
烏錦
烏錦源於烏鎮民間的織造業,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烏錦的織造工藝極為繁復精細。織造師傅選用最優質的天然蠶絲為基本原料,再輔以純金線編織而成的嵌金「烏錦」質地堅實,色澤艷麗,立體感強,具有雍容華貴和超凡脫俗之感,舊時只應用於皇帝龍袍及達官貴人莽袍上的圖案標志。
藍印花布
藍印花布的原料土布、染料均來自鄉村,工藝出自民間。舊時,浙江一帶農村家家戶戶都使用藍印花布,窗簾、頭巾、圍裙、包袱、帳子、檯布等都可用它來做。藍印花布的製作工藝為紋樣設計、刻花稿、塗花版、拷花、染色、整平、曬干七道工序。
敘昌醬品
烏鎮人陶敘昌在清咸豐九年(1859)創立了以自己名字為號的敘昌醬園,也是烏鎮有記錄以來最早的醬園,至今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了。敘昌醬園的醬品都是採用傳統手工釀製法。每年春秋,醬園收購鄰近村鎮的優質黃豆、蠶豆等原料,蒸熟之後,攤在竹匾混合麵粉和醬曲,再放到曲房中進行制曲,制曲的過程需要72小時左右,接下來便是經過長達半年的自然曬露、發酵釀制,才算完成。
竹木工藝
烏鎮的藤器、竹器盛於明清,特別是因竹製傢具廉價物美,至今使用仍非常普遍。此外還有竹木製作的花燈、油紙傘等等。現今,在東柵、西柵景區都有民間老藝人經營竹器作坊,現場展示竹藝,並且自產自銷。
烏香
烏鎮香文化由來已久,每年穀雨清明時節舉行的烏鎮香市便是香文化的盛典。農歷七月三十,是烏鎮插地藏香的日子,插地藏香的習俗是為了紀念地藏王菩薩的生日。每年農歷七月三十,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前插上地香。2006年,插地香習俗被列入桐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❻ 烏鎮都有哪些特產
烏鎮糕點以姑嫂餅最有名,姑嫂餅的出名一來是由於它的傳奇故事,二來是因為它咸中帶甜,油潤麻香,入口酥、松、糯的鄉野風味。姑嫂餅在烏鎮至少已有數百年生產歷史了,在清乾隆年間烏鎮同知董世寧原修、盧學溥續修的《烏青鎮志》卷二十的「土產篇」中就有它的「傳記」:「用極細麥粉和糖及芝麻印成圓餅,有椒鹽者,有白糖者,味甘而潤,遠近著名。」
❼ 杭白菊有多少品種哪個品種最好哪個適合作胎菊花哪個適合作蕾菊
杭白菊,又名甘菊、白菊花、茶菊、葯菊。湖州練菊花,具有花瓣潔白如玉,花蕊黃如純金的特點。是甘菊中的佳品。杭白菊有很高的葯用價值,還有延年益壽的功效,《補農書》載:「甘菊性甘溫,久服最有益。」元代《本草衍義補遺》說:「菊花能補陰」。李時珍《本草綱目》道:菊能利五脈,調四肢,治頭風熱補;還記載一段神話:「神仙傳言,康風子、朱孺之皆以服菊成仙」。可見杭白菊的功效。練市杭白菊,還可代茶飲用,其色香味不亞於龍井茶。經常飲用,能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抑制毛細血管的通性,起到抗炎強身的作用。杭白菊有小白菊與大白菊之分。 (1)小白菊。植株莖梗較細,液芽帶紫色。發枝分叉力強,為匍匐型生長,適應性強,葉片較小,微帶紫色。花蕾多、花型小,花瓣短而厚實,色澤潔白,蒸青曬干後呈玉色,花香濃郁,沖泡後滋味甜潤爽口,質地優異,但開花期較遲,從栽種到盛花期需200天左右。 (2)大白菊。株型直立,莖干粗,分枝少,植株嫩莖帶紫色。花型大,花色潔白,花瓣薄,蒸青後易曬干。成品化沖泡後香氣較平和,總體品質略低於小白菊。開花時間比小白菊提前5天左右。胎菊是杭白菊中最上品的一種,第一次在杭白菊花朵未完全張開的時候摘收下來的為胎菊,前兩次採摘的質量最好,經乾燥加工出來後為特級花選用的是頭序花蕾初開的嫩芽,精心的蒸制,烘焙而成.具有獨特的味道.以它的稀少而頗為珍貴。 胎菊這個名詞起始於大約2004年前後,之前並無明確的文獻記載。據菊花原產地浙江桐鄉老農所述,歷史上並無胎菊這一說法。所謂葯用功效並未有確實證據證實,而據傳統,飲用和葯用菊花往往都是選用完全開放的菊花,而並未有聽說有胎菊一說。據稱此詞是由當地一家生 產 廠 家所提出。 另,比胎菊再小一些,完全沒有開放的菊花做成的茶飲稱為菊米。 胎菊具有養肝明目、清心補腎、健脾和胃、潤喉生津、調整血脂、春暖去濕、夏暑解渴、秋日解燥、冬日清火、養顏美容、補血提神、增強生命活力、延緩衰老,使老年人延年益壽等功效。
❽ 杭白菊 是花骨朵 就是胎菊好呢 還是開花了那種的好呢
胎菊好
菊花的種類很多,不懂門道的人會選擇花朵白且大朵的菊花。其實又小又丑且顏色泛黃的菊花反而是上選。現在正是菊花上市的時節,所以最好買些杭白菊胎菊。胎菊也是功效,口味最好的了。
一、買到菊花以後,怎麼判斷菊花的品質
1、好的菊花茶,花朵大小整齊,沒有碎花,沒有雜質,沒有粉塵,沒有小蟲子。而品質差的則反之。
2、好的菊花茶泡開後,花朵舒展開來,好像活了一樣,非常有活力,生氣,而差的菊花茶泡開後則死氣沉沉的。
3、好的菊花泡開後,水是通透清澈的,而差的菊花茶則濁的,含很多雜質。
菊花茶的好處有很多,電腦一族宜常喝菊花茶。菊花對治療眼睛疲勞、視力模糊有很好的療效,特別是常用電腦的上班族,菊花茶確實對保養眼睛有好處。
作為浙江桐鄉(杭白菊產地)人 很高興你能喜歡杭白菊 希望以上能幫到你
❾ 胎菊和杭白菊的區別
胎菊是含苞欲放的杭白菊,採摘下來經加工而成的飲用菊新品。
不知是哪位高智商者,為這種花苞形態的杭白菊取名為「胎菊」。其實「苞」和「胎」,一個是植物生態,一個是動物生態,相差甚遠的兩個概念,但是都與「孕育」有一點關系,容易引發聯想:原生態的、聖潔的、稚嫩的、飽含營養成分的……。把這種花苞形態的杭白菊產品取名為「胎菊」,切合人們的獵奇心理,確實是一個絕妙的創意。
近年來,杭白菊系列產品中,胎菊特別吸引眼球。到杭白菊原產地桐鄉(烏鎮)旅遊,導游最為推薦的土特產也許就是胎菊,有些行程中還專門安排了「免費品嘗」的購物項目,導游和j商煽情的介紹簡直把胎菊捧上了天。說什麼「胎菊是杭白菊中質量最好的精品,因為採摘時花朵尚未開放,不受空氣中灰塵和有害化學成分污染,保留了更多的花粉,營養成分更多,葯用價值更高,色香味更佳……」天花亂墜的現身說法,使你不由得心動,盡管價格比傳統的朵菊產品要高許多,也心甘情願地糊里糊塗地大包小包買了不少。
杭白菊的胎菊確實優於傳統的朵菊嗎?你見過明確的比較數據嗎?葯理學的?營養學的?連我這個生活在杭白菊之鄉的人都沒看到過。所以,我懷疑旅遊市場某些j商對胎菊的宣傳是否「水份」太多,是否在忽悠消費者?
據我調查所知,桐鄉的杭白菊已有300多年歷史,而胎菊這個產品問世才只有5年,也許與近年來的旅遊開發熱有關吧。據說是同福鄉的某廠家最先開發,因為利潤明顯高於傳統產品,而後大大小小的廠商趨之若鶩,杭白菊零售市場中胎菊的比例逐年上升,大有壓倒傳統朵菊產品之勢。據業內人士說,其實胎菊占桐鄉杭白菊銷售總量只不過10%左右,桐鄉杭白菊的主要銷路是出口、飲料廠、葯廠、商場零售、旅遊市場等,其中出口的比重最大,港澳和東南亞對杭白菊一直很青睞。但奇怪的是,當地旅遊市場炒得這么熱的胎菊在海外卻並不吃香,外商不要胎菊,而要傳統的朵菊,用集裝箱大批量運往海外的都是傳統產品。
究其原因,我想無非是其內在價值所決定。杭白菊的主要功能是清熱降火、平肝明目,健肺清心。《本草綱目拾遺》中有「通肺氣,止咳逆,清三焦鬱火,療肌熱入氣」之說。至於當今媒體曾宣傳杭白菊有防癌功效,我是不敢附和,如真有此效,豈非早被市民哄搶一空,寧可不吃飯專吃杭白菊也值,呵呵!不過,在「非典」流行那年,杭白菊倒真的好好風光了一回,因為它健肺的功能而成為預防「非典」葯方中的一味,桐鄉幾乎所有杭白菊庫存傾囊一空,連最差的次等菊花都不剩一朵。說起這葯用功能,就植物而言,一般都是嫩的差,老的好。千年靈芝,百年人參,生長期長濃縮的精華就多,我想開放的菊花也肯定比稚嫩的花苞葯用成份更多吧。飲用菊還講究色、香、味,你不信就泡一杯胎菊,泡一杯朵菊,相比之下,不言自明。只有朵菊才能在茶杯中再現「千葉玉玲瓏」(清代醫學家趙學敏對杭白菊的贊美之詞)的迷人姿態,而且香味更濃,口感更純。而胎菊相對來說就清淡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