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哪個人考上了杭州師范大學

哪個人考上了杭州師范大學

發布時間: 2022-10-20 01:38:15

❶ 先考大學再發展興趣的名人事跡

馬化騰:放棄天文夢選擇計算機

馬化騰在家人的翼護下讀完了初中和高中,高考之後,他仍然沒有離開深圳,就近上了深圳大學。進入大學後,馬化騰的天文理想並未實現,在得知學習天文的出路大多是做地理老師後,他在大學的申請表上改填了計算機專業,並因此獲得了更大的快樂。

2019年4月,馬化騰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時回憶道:我原來是准備走天文方面的路。經常想很多自然科學的東西,研究什麼特異功能。1986年的時候觀測哈雷彗星回歸,我用學校的器材拍一些彗星的照片,我是當時深圳中學第一個找到(哈雷彗星),還去寫觀測報告,得了一些獎,獲得幾十塊錢的獎勵。還得到了參加觀測比賽的機會。後來因為當時要考高中了,到海南的觀測我沒有去成。

考大學的時候,我問老師天文系畢業後的職業,當時只有南京大學有天文系,我了解到基本上那時候去天文台的少,很多都是去當地理老師。當時就覺得,別搞不好變成去當地理老師,後來又剛好開始接觸到計算機,就覺得這個也挺有興趣,那時候就考到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畢竟天文太遙遠了」他說。

深圳大學在國內只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大學,但是身處深圳特區,發展速度相當驚人。深圳大學受到改革開放思想影響,學校里實用主義思潮也是比較濃厚的。可以看出,受深圳大學學校風氣的影響,馬化騰的實用主義理念在畢業之前已有了苗頭。馬化騰在深圳大學計算機系求學期間成績總是在前五名,他也漸漸地在編寫軟體和研究計算機網路中體會到了樂趣。馬化騰表示自己學習編程的方法其實是「用最笨的方式去領悟」——用抄代碼來培養感覺。

在大學裡面,馬化騰也並不是核心,技術也不是最強的一個,然而馬化騰會找到比較互補的一些夥伴做成一些事情。馬化騰看問題比較中立,但他會尊重比他強的人的意見。馬化騰在產品應該往哪個地方去做這個方面想法會多一點。

❷ 馬雲創業成功的故事簡短

馬雲的成功歷程:1995年3月,馬雲辭去大學老師這一金飯碗,湊足錢開始創業。同年4月,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一共只有三名員工,分別是馬雲、馬雲夫人張瑛和何一兵。馬雲的這個創業開局需要很大勇氣,一方面借錢白手起家,另一方面還辭去了金飯碗,別說在那個窮苦年代,就算現在也很少有人敢這樣做。  1995年5月,海博公司旗下業務中國黃頁正式上線,主營業務是給企業提供網頁信息展示服務,類似於現在的企業官網。值得一提的是,此時距離中國能上網還有3個月時間。由此可見,馬雲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有關信息,搶佔了商業先機。其實,不管是創業找項目,還是經營公司,都要緊盯各種最前沿信息,因為信息里裡面隱藏著商機、趨勢、市場等各種有價值的東西。  接下來幾個月,海博公司發展得還算不錯,直至1996年3月份,杭州電信公司也開始提供與中國黃頁一樣的服務,這使得海博公司面臨較為強勁的競爭。在這種不利情況下,馬雲經過慎重思考,決定與杭州電信合並,合並後馬雲佔新公司30%的股份。商業運作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競爭不過對手的時候,沒必要非要搞得魚死網破,把對手變成自己人,不失為明智之舉。  1997年,中國國家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邀請馬雲到北京成立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這是馬雲人生中面臨的又一個關鍵抉擇。他最終選擇放棄中國黃頁,並把所持有的股份賤賣給公司,拿著十幾萬塊錢,離開杭州來到北京。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馬雲團隊開發出了多個大型網站,包括中國國家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官方網站、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上中國技術出口交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等等。  然而,潛水終究是容不下蛟龍的,1999年3月份,已經在互聯網行業打拚四年的馬雲又發現了新的、更大的機會,於是他果斷辭去公職,帶著自己的團隊離開北京回到杭州。在杭州,馬雲帶著後來被稱為「十八羅漢」的團隊成員開啟新一輪創業,即開發阿里巴巴網站。至此,「阿里巴巴」這個成就馬雲輝煌人生的事業才第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馬雲成功的原因從馬雲創立阿里巴巴的過程來看,他並不是一下子就想到要創立阿里巴巴批發網站,在此之前,他先後經歷好幾次曲折的創業過程。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互聯網這一行幹得久了,馬雲的格局變得越來越大,新的機會也在努力奮斗的過程中不斷出現,而他又善於把握機會,進行一次又一次關鍵抉擇,這是他成長的過程,也是他變得越來越強大的過程。這一切顯然不是靠運氣,都是不停腳踏實地努力的結果。

❸ 馬雲曾經三次高考,數學成績分別是多少

馬雲三次數學高考成績分別是1分、19分和79分。

馬雲參加過3次高考,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他第一次數學只考了1分,之後他當過秘書、搬運工,踩著三輪車幫人送書;第二次數學19分,總分差140分,父母都覺得他不用再考了;他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這次數學79分,終於考上大學。

(3)哪個人考上了杭州師范大學擴展閱讀:

馬雲給高考生的信:

我想你這幾天一定很難過,我理解!因為我有過兩次同樣的經歷。尤其是第二次高考失利。記得當年的浙大考夜,我和幾個同樣沒能考上大學的同學,躺在老浙江圖書館門口的平台上,看著滿天的星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擔憂和惆悵……

怕被人看不起,怕家人責怪,怕自己再也抬不起頭來,怕自己沒有前途……

人生無常,今天的成功不一定是將來的成功。你今天沒有成功並不意味著你未來沒有機會。有些人天生就會閱讀和參加考試!我們不能參加考試,我們在數數和背誦方面可能不如別人,但我們並不比其他地方的人差。也許我們不是為考試而生,但是我們會努力學習,努力學習!

在成功之前我們可能需要一些測試。我們的幸運不在考試中,我們的幸運一定在別的地方!我們只是還沒找到而已。

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成為今天的我。但我相信在我的生活中總會有機會等著我!有些機會是別人的,嫉妒是沒有用的。讀書是人生命中註定的,讀書不擅長,考試不擅長的人也不一定沒有運氣,只要堅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努力做到最好!

當然,大學很重要。堅持使用它進行更多的測試!進入一所著名的大學是沒有必要的,但是進入一所大學是很有用的。如果你連一所普通的大學都進不去,那你就有自己的問題了。不要放棄。再試一次。

如果你考上了名牌大學,請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如果你進不進大學,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吧!你一定有機會。

❹ 杭州師范大學有哪些知名校友或者有影響力的人物

馬雲王、王偉勇、李培明等著名企業家、教育學家等。

曾有經亨頤、魯迅、劉大白、夏丐尊、陳望道、馬敘倫、葉聖陶、李叔同、朱自清、沈鈞儒、單不庵等大師在杭州師范大學任教過。

培養出豐子愷、柔石、潘天壽、陳建功、馮雪峰、劉質平、曹聚仁、魏金枝、施存統、宣中華等一大批的傑出人材。

沈鈞儒:著名社會活動家、政治家、律師,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一、二、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首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同時擔任中國民主同盟第一屆中央副主席,第二、三屆中央主席。

勤慎誠恕·博雅精進:

「博雅精進」四字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對「勤慎誠恕」的必要補充。「博」字更是對當代大學生在知識結構上的要求,也是杭州「大氣開放」精神在學校中的具體體現。「雅」字體現了江南的人文特色,有別於其他地域的人文特質,同時又與杭州「精緻和諧」精神相一致。

「精」字是在「博」的基礎上的更高要求,體現在精神上,也體現在行為上和學術上。「進」字涵蓋了早期校長經亨頤在五四時期提出的「與時俱進」的理念,更是新時期學校發展的必然訴求。

❺ 馬雲讀哪個大學

馬雲曾就讀於杭州師范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是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是一所以師范教育為傳統、文理並重、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

學校前身可追溯至創建於1908年的全國六大高等師范學堂之一的浙江官立兩級師范學堂,1978年建立杭州師范學院,2000年前後杭州教育學院等五校相繼並入,2007年更名為杭州師范大學。

杭州師范大學學科建設情況。

杭州師范大學有本科專業75個,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19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省級一流專業15個,國家級一流課程、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和視頻公開課程、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4門;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1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85個;

學校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示範性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2項;國際合作科研平台12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各1個,省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研究基地、科技創新服務平台等18個,省部級創新團隊11個,省新型高校智庫2個。

以上內容參考杭州師范大學——學校簡介

❻ 杭州師范大學難考嗎

杭師大在校生一名~,總的來說,個人覺得杭州師范大學不太難考。

  • 地區:各地區招收每年情況不同,大致可以分為,西北地區和東北地區分數線更低,其餘地區相差不大,但至少要在本省的本科一批次以上,且超過一定分數。

我是2021年從福建省考入杭州師范大學的,就讀生物科學專業,當時是全省排名一萬九千多,超過本省本一線41分,超過專業招收最低分5分,所以只要認真讀,比較與211和985考取杭州師范大學是不難的。

❼ 24歲城管協管員考上廈大研究生,有夢想的人有多了不起

有夢想且能堅持不懈為之努力的人非常了不起,能讓心中所想成為現實,一步步實現人生目標。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夢想和持之以恆的行動,他才能成就一個了不起的自己。

❽ 小學教育考研哪個院校好考上

一、杭州師范大學

杭州師范大學位於杭州市,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城市的好處就不必細說,22屆杭州師范招生人數暴漲到74人,全國名列前三,小學教育專業絕大部分院校都是允許跨考的,這也是小學教育火熱的原因之一,但杭師大小教是限制專業的,能限制相當一部分考生報考。

更關鍵的是,杭師大於22屆考研時更改了專業課二參考書,所以二戰三戰的學生的優勢就沒有那麼大了。

現在考研人數越來越多,是因為往屆生佔了將近一半,所以雖然杭師大每年報的人不少,競爭確實不小,但對於23屆考研來說絕對一個不錯的機會!

❾ 沒通過高考的名人有哪些

1、馬雲

馬雲,男,漢族,中共黨員,1964年9月10日生於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谷來鎮, 阿里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現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日本軟銀董事、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理事會主席兼全球董事會成員、華誼兄弟董事、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董事。

2、俞敏洪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曾在1978年和1979年兩次參加高考,都名落孫山。但懷抱著「不斷面對失敗的人,成功的機會比普通人多得多」的信念,終於在1980年又一次參考,考取北京大學。他努力抓住每次得之不易的機會,終於,在他第一次被美國簽證官拒簽25年後,「新東方」在美國上市。

3、郭曉冬

從沂蒙山區走出來的郭曉冬笑稱自己是「著名的北漂」,在考上北京電影學院前,他曾經當了三四年的「北漂」,當過雕刻工人,養過蝦,當過郵遞員、歌手、主持人……本來過著與娛樂圈不搭邊的生活,可是機遇巧合被朋友拉去一同報考北京電影學院,結果一試就給刷了下來了。

此後的郭曉冬繼續「北漂」,時隔一年後他決定再給自己最後一次機會,於是第二次考試郭曉冬順利過關,正式成為北京電影學院1996級表演系本科生。多年以後,電影《暖》的導演霍建起評價說:你當演員簡直就是奇跡。

4、宋丹丹

宋丹丹說她高考那年19歲,但卻遭遇初戀。那時候剛恢復高考沒兩年,許多已經不是學生的青年走回中學校門,和我們這些應屆生一起復習高考。現在回想起來,我是第一眼就愛上他了,因為他長得比我們班任何一個同學都高大一圈兒。從那一眼開始,我的學習一落千丈,從班裡的前5名,一直到高考落榜。

5、林青霞

高考落榜,自己努力踏入娛樂圈終成巨星。林青霞十七歲那年,就讀台北縣私立金陵女中。高中三年級,同學們都在准備大專聯考。台灣就那幾所大學,人人都想擠進大學之門,功課不如理想的我,常感焦慮和迷惘,不知何去何從。

也許是命運的安排,林青霞註定要走上電影這條路。最後真的高考落榜,不過林青霞沒有氣餒,硬是憑借著自己的努力踏入娛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