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市金峰鄉小孩子在哪裡上小學
擴展閱讀
深圳做高鐵到廣州多久 2025-07-30 06:28:38
杭州移動寬頻怎麼樣啊 2025-07-30 06:27:16
深圳卧室燈具哪裡有賣 2025-07-30 06:15:58

杭州市金峰鄉小孩子在哪裡上小學

發布時間: 2022-10-20 09:33:04

A. 今年47歲,在韶關一公司工作10年,社保買了6年,現在得了大病,可能無法工作。好心人給我出下注意

李明素,女,55歲,中共黨員,重慶市沙坪壩區回龍壩鎮中心小學退休教師。
2007年7月17日清晨,回龍壩鎮梁灘河洪峰洶涌,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情況萬分危急。
站在自家樓頂的李明素發現50米開外的一個屋頂站滿了群眾,正在大聲呼救。由於地處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強大沖擊,隨時都有垮塌的危險,而一旦坍塌,群眾生還的可能十分渺茫。李明素毅然決定帶領一家三口,立即展開營救。李老師用手勢引導受困群眾利用兩樓之間的四幢房屋屋頂,逐步爬向相對安全的自家屋頂。當30多名群眾爬到隔壁王孝倫家樓頂時,由於兩家間隔太大,群眾被困在了王家樓頂上。李明素來不及多想,割掉家中所有繩索拼接在一起,將樓梯搭在兩屋之間,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梯子,人們順著梯子一個個向李明素家轉移。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在李明素的指揮下,老人、小孩、婦女、男人,依次爬了過來。上至65歲的老人,下至2歲小孩,一共32名群眾,全部安全轉移到李明素家屋頂。就在最後一個人離開不到10分鍾,王孝倫家的房子轟然倒塌,頃刻消失在滾滾洪水之中。由於長時間受驚嚇,群眾情緒很不穩定。李明素又安撫大家說,要相信黨,相信政府,一定會來救我們的。不久,救援隊來了,用繩索搭起一條滑道,驚慌失措的群眾都想搶先通過。李明素再一次挺身而出,安排婦女兒童先走,然後老人,最後是年輕小夥子。群眾一個一個脫險,李明素卻把自己的兒子留在了最後。
李明素說,「在這次洪災中,雖然我的損失很大,但受災的群眾還很多,需要黨和政府解決的問題還很多。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有決心和信心與黨和政府一起共渡難關,困難只是暫時的。」樸素的話語,表達出一名共產黨員崇高的精神境界。
2007年,李明素先後被重慶市婦聯、全國婦聯評為重慶三八紅旗手、全國三八紅旗手。
全國助人為樂模範候選人:吳顯才事跡
吳顯才,男,53歲,中共黨員,重慶市巫溪縣烏龍鄉大坡村黨支部書記。
15年來,吳顯才義務贍養了45位老人,先後有22位老人在他的關懷中安詳地走完生命歷程,6位老人回到了親人身邊。目前,吳顯才仍在贍養17位老人。
1988年寒冬的一天,吳顯才在路上碰到一位老人,她穿著破爛的單衣,蜷縮在路邊,凍成一團。吳顯才把老人送回家,看到這位老人無依無靠、一貧如洗,被子又黑又臭,枕頭竟是一塊磚,他淚如泉涌。他在周邊幾個村裡做了調查,結果發現有幾十位孤寡老人過著類似的生活。1990年,吳顯才說服妻子,傾其所有,買下家對面的一個廢棄酒廠,改造成一座有16間房屋的敬老院,並給敬老院取名「常樂」,希望老人們能夠天天快樂。年底,來自8個村的16名孤寡、殘疾老人,住進了敬老院。
70歲的馬昌炳老人剛到敬老院時,因為長期沒有吃肉,一吃肉就拉肚子,吳顯才每次都幫他清洗。70多歲的田代翠老人患有間歇性精神病,吳顯才細心伺候她,讓她認了自己做兒子。63歲的譚傳賢是個啞巴,還有智力障礙,唯一的依靠哥哥去世後,她頓時失去了生活來源,吳顯才聽說後收留了她。任國賢與老伴譚吉壽,拉扯智殘兒子生活,因年事已高而生活陷入困境,吳顯才收留了這一家三口,一養就是11年。
吳顯才15年間收養的45名老人中,有半數是殘疾人。那些去世的老人,都是吳顯才這個「兒子」送終。他們在彌留之際,老淚縱橫地叫著「恩人」,拉著吳顯才的手久久不願松開。1993年,吳顯才購買了1.5畝荒山,開辟了「常樂敬老院公墓」,在墓地栽樹種花,讓辭世的老人與鮮花、松柏為伴。當年,國家民政部向他頒發了一塊「德高義重」的匾牌。
建成敬老院時,吳顯才就背上了6000元貸款。以後每年都要為敬老院提供近1萬公斤大米、1000多公斤豬肉、近500公斤食用油、兩三百公斤鹽巴,加上縫制衣服、添置被褥,還有醫葯費、喪葬費、電費及其他開支。吳顯才還拿出家裡的3畝承包地,供敬老院種菜種糧;在自家承包的荒地上,開墾出20畝葯田;辦養殖場,建棕器加工廠、預製件廠、木材加工廠三家小作坊。15年來,他先後投入了30多萬元,讓這些無依無靠的老人生活無憂。去年12月,他又投資13萬元第二次改造敬老院,每層樓設一個帶洗澡間的衛生間,老人們睡上了席夢思床墊,電視機換得更大了,廚房裡擺上了電冰箱。
2006年吳顯才被評為十大中華孝親敬老楷模、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
全國見義勇為模範候選人:陳培玉(已故)
陳培玉,女,生前為重慶市巴渝航運公司下崗職工。
一個被群眾譽為精神永不下崗的下崗女工,一生十多次救人,最後為救落水群眾獻出了年僅44歲的生命。
2004年10月20日晚,在重慶巴南區輪渡渡口,兩名群眾不慎跌入滾滾長江,此時,在輪渡上的陳培玉聽見呼救聲後,來不及脫掉衣服和鞋子便縱身躍進湍急的江水中。波濤洶涌中,她奮力向落水者游去,並抓住了落水者的衣服,可落水者在慌亂中突然將陳培玉的脖子緊緊扭住,兩人不停地在江面上沉浮,陳培玉最終英勇犧牲,用生命和熱血譜寫了見義勇為的壯歌。
陳培玉的救人壯舉不是偶然的,與她44年的人生經歷和她一貫的英勇行為分不開。生前,陳培玉的主業是船體除銹油漆工,「副業」則是下水救人,並一干18年。1983年秋,陳培玉回涪陵老家,遇到一位被江水沖出幾十米外的落水者,她一個猛子扎進江中,搏激流,闖險灘,將落水者高高舉過頭頂。1988年夏天,陳培玉的鄰居巫天幸不慎落入長江,危難之時,陳培玉不顧一切跳入江中,半個小時後巫天幸被救了上來,陳培玉卻累得癱倒在地。1981年和1988年長江漲大水,陳培玉作為公司水上搶險隊惟一的巾幗英雄,和男同事一起積極救援,救起多名落水者。2001年,她跳入河中救起了因在河邊洗衣而落水的下崗職工李新萍。
18年來,陳培玉不顧自身安危,十多次跳入長江救起落水群眾。一次下水救人就有一次生命危險,陳培玉10多次下水救人,就經歷了10多次死亡的威脅。
陳培玉家境困難、生活艱辛,但她依然熱忱地幫助身邊的人。認識她的人都說她是個「隨便哪個時候都笑嘻嘻的人」。性子直、熱心腸,周圍的人有個大事小事,她總是第一個站出來說話,誰家有點什麼麻煩她總是從頭到尾,關注到底。
陳培玉2004年被重慶市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
全國見義勇為模範候選人:廖桂林事跡
廖桂林,男,49歲,中共黨員,重慶市開縣厚壩鎮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
廖桂林憑著終身信仰和一身正氣,用忠勇、熱血、善良譜寫出一曲曲英雄之歌,被家人稱為「管得寬」,被群眾喚為「廖英雄」,被媒體譽為「三峽上空一隻高翔的雄鷹」。
在2004年百年不遇的「9•4」洪災中,廖桂林凌晨冒著瓢潑大雨去街上幫助轉移群眾300多名後,又在洪水中帶病連續奮戰了17個小時,救出小孩、老人20多人,直到體力不支被洪水捲走。他獲救後,發現自家財物已被洪水「洗劫」一空,女兒也因洪水浸泡心臟病復發住院。在去探望女兒的途中,忽見豐勝沙發傢具廠發生火災,他又第一個奮不顧身地沖上前撲火,因車間30多桶燃油物品連續爆炸,被炸成重傷。他在醫院蘇醒後第一句話就問大火撲滅了沒有,妻子心疼地回答他:「火已撲滅,附近的加油站、學校、醫院和1000多戶6000多居民的生命財產都保住了,你怎麼能剛出洪水又進火海啊!?」他臉露笑容地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不上,誰上?!誰讓我是『管得寬』呢。」
2001年8月,廖桂林為救金峰鄉新華村村民謝小春,死命抱住歹徒。眼看歹徒高舉菜刀,要朝謝小春的脖頸砍去,他毫不遲疑地用自己的胳膊硬生生擋住了這一刀,結果左手肘縫合了18針,至今還有一條兩尺多長的傷疤,4個指頭完全失去功能。中央電視台記者問他:「老廖,今後你再遇上持刀歹徒怎麼辦?」他回答說:「為了正氣,我不怕死,今後遇上了我還要上!」廖桂林就是這樣用鮮血維護著社會正氣,先後見義勇為60餘次。他空手奪刀、懸崖搏鬥、追擒逃犯、勇奪炸葯、跳河救人、危房救孤,15次負傷,4次住院,全身留下了十幾處刀疤,聽力、視力嚴重下降,左手只有大拇指完好無損,其餘四根手指都只剩下半截,法醫鑒定為6級傷殘。
廖桂林從事基層調解工作18年,調解了各類民間訴訟近1300件,免費法律咨詢1萬余次,幫助群眾挽回經濟損失300多萬元。他還照顧贍養羅文貴、熊叢貴兩位無血緣關系的孤寡老人長達30多年,為他們提供住房、衣物、錢糧,打水、做飯、熬葯、擦身洗澡、倒大小便,任勞任怨,直至老人去世。他將社會各界送給他的慰問金、救助金全部捐給了五保老人和失學的貧困兒童;一家人節衣縮食,省錢給因腦出血全身癱瘓10年的母親和患有重度風濕性心臟病的女兒看病。
廖桂林先後榮獲全國見義勇為先進分子、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等榮譽稱號,並在人民大會堂作了先進事跡報告。
全國誠實守信模範候選人:張和龍事跡
張和龍,男,47歲,中共黨員,重慶石龍技工勞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這位巴南區石龍鎮大連村三社的農民,1984年匯入民工流,1999年任重慶市巴南區群龍勞務輸出公司經理,開始帶領家鄉民工「闖天下」。在創業征途中,他以誠信為基石鑄就了全國勞務品牌商標「石龍技工」。
張和龍視信守合同為企業生命,為保證合作方對民工數量和素質的要求,他不惜高成本異地徵收民工和超成本培訓民工;為保證按時交貨,不惜用高額補助組織員工加班,不惜改鐵路運輸為航空托運;為保證產品質量,對員工操作要求嚴而又嚴。公司成立不久,承包了黑龍江尚志市帽兒山鋼鐵廠暖氣片生產勞務,由於原材料漲價導致生產成本超高,公司如兌現合同就會嚴重虧損甚至破產,但他沒有走人,毅然借錢兌現了合同。守合同、講誠信為公司獲得了續包權,贏得了社會美譽,推動了公司發展,而今已成為10多萬人的石龍勞務集團,在全國建了9個分公司。在創業之初,因履行合同導致公司虧損,有人提議減發或緩發民工工資,張和龍斷然否定說:「我也有過打工拿不到工資的經歷,按時足額兌現工資是我在招收工人時的鄭重承諾,就是砸鍋賣鐵也要言信行果。」發工資的日子越來越近,民工緊鎖的眉頭,他看在眼裡,急在心頭,悄悄讓家人貸款匯去,如期予以兌現。
近6年來公司為帽兒山鋼鐵廠創利1.5億多元,上繳國家稅金近2000萬元。張和龍不僅視納稅為義務,而且把熱心公益捐款捐物也看作「義務」,悄悄關注著尚志市的特困家庭,時刻惦念著老家的路橋、校舍等,先後個人捐款75000多元。他說:「我在家鄉長大,在尚志創業,不能丟了根、忘了本。」
張和龍以誠信獲得了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章、首屆十佳農民工等榮譽稱號。
全國誠實守信模範候選人:段彩均事跡
段彩均,男,42歲,中共黨員,重慶鴿牌電線電纜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
段彩均誠實無價、守信天價,讓一個負債率高達300%的國有老企業涅盤而生,一年扭虧、三年躍升為重慶工業企業50強,目前已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家裝電線生產企業和最大的銅型材產品加工製造企業,創下矚目的「鴿牌奇跡」,是國企成功改制的典範。
2001年初,段彩均及其班子在一無固定資產、二無流動資金,負債700餘萬元危難之際,投資組建了現代國企——重慶鴿牌電線電纜有限公司。憑借著「不相信國有企業搞不好、為全體職工創造政績」、「誠信、向上」的理念,主攻家裝電線電纜,以「誠實」為基石,實施質量品牌領跑戰略,推行質量事故全額賠償並加扣10%的企業名譽損失費的制度,以現代企業家的優秀素質引領著團隊向市場傳遞著誠實信息,市場也因此讓「鴿牌」展翅高飛。至今,資產總額達到5.9億元、產銷額12.19億元,分別增值50倍和20倍,經濟規模保持年均80%增速,累計上繳國家稅金6600餘萬元。今年底產銷額將突破16億元。榮獲中國機械工業500強、重慶市最佳誠信企業等稱號。
段彩均在全體員工中培育「質量等於飯碗」的意識,將守信意識融入每個環節,使「真心真誠、有利有義」成為鴿牌人與合作夥伴及顧客們合作的基礎,出現了鴿牌公司特有的「三大怪」現象:產品質量沒問題也可以退換;經銷商沒訂貨急著把款交;供應商自願先供材料後收錢。出現了「調整價格、現款現貨」、「寧讓價格、不讓市場」、「寧讓價格、確保資金回籠」和「顧客滿意、商家賺錢、公司發展」多贏局面。企業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與ISO14001環境體系認證,其電線電纜產品獲得「國家免檢」資質,家裝布電線和電工用銅型材產品的產銷量均列全國前三,佔領了重慶家裝電線市場90%以上的份額,「鴿牌」已成重慶名牌、西南地區著名商標和老百姓心中電線電纜「精品」的代名詞。
段彩均不僅實現了企業的重生,而且對員工以誠相待,對社會勇於回報。解決了近678名下崗職工再就業,公司每位員工每月不僅能領到20斤大米、2斤色拉油,而且住房公積金、養老金、失業金、醫療保險金等都足額到位。主動捐款修建重慶機電鴿牌希望小學,資助社會慈善事業,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展示了自己的拳拳愛心。
段彩均先後榮獲中國管理100人、全國機械工業優秀企業家等稱號。
全國敬業奉獻模範候選人:鄧平壽(已故)事跡
鄧平壽,男,中共黨員,生前為重慶市梁平縣虎城鎮黨委書記。
鄧平壽志在鄉親脫貧致富,紮根山鄉31年;情系邊遠落後的虎城,兩次放棄進城升遷機會,2007年2月累死在工作崗位上,年僅51歲。他被譽為「21世紀焦裕祿式的人民公僕」。
1998年,鄧平壽走上虎城鎮黨委書記崗位時,面對這個因貧困落後而聞名的窮山溝,以敢啃「硬骨頭」而著稱的他發出了要摘掉這頂「窮帽子」的誓言。
一身布衣,一雙膠鞋,一個黃布包就是鄧平壽的生動寫照,長年累月,他吃住在辦公室,行走在田間地頭,用自己的腳步,丈量了虎城方圓78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哪棵桑樹干沒刷白,哪條路垮了塊石頭,哪家有個難處,他都記得清清楚楚,都解決得利利索索。多年來,他用近40個工作筆記本,記錄了鄉親冷暖和百姓心聲。
面對百般熱情挽留他的群眾,鄧平壽毅然放棄擔任縣領導的機會。他總是對鄉親們說:「你們放心,虎城的事一天沒做好,我就一天不離開虎城。」他急群眾所急,曾經窮得連房頂都補不起的楊嗣才,在鄧平壽的幫助下,辦起了掛面加工廠,年銷量超過40噸,還注冊了自己的商標。他想群眾所想,當廣西桂林客商謝裕明在虎城開辦的竹木公司出現用水、用電、用工等困難時,鄧平壽主動上門服務,讓這位異鄉人快倒閉的公司獲得了新生。他盼群眾所盼,當虎城蠶繭品質不高,價格逐年下滑,有的村民絕望地砍掉桑樹時,鄧平壽先後兩次邀請原西南農業大學蠶桑專家到虎城講解科技知識,還走村串戶親自傳授科學養蠶的方法,讓千畝桑園再顯生機。
鄧平壽提出了「修好一條路,耍好一條龍,壯大一根蟲」的發展思路。一條龍即柚子帶,一根蟲即栽桑養蠶。在鄧平壽的帶領下,虎城共修建、硬化了村、組級公路48條、108公里,使100%的村、85%的組通上了水泥路;虎城蜜柚榮獲國家金獎,暢銷全國、遠銷香港、澳門;全鎮蠶繭產量居全縣第一,農民人均收入增長了1.5倍。
群眾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鄧平壽的身體卻一天天垮下去。2007年2月1日,這個「小病拖、大病磨、實在不行才吃葯」的鐵漢子,永遠地離別了他無限眷戀的鄉土和鄉親,而這一天離他51歲的生日還差3天。
2007年鄧平壽榮獲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中央主要媒體把他作為全國重大先進典型進行集中宣傳。
全國敬業奉獻模範候選人:石元英事跡
石元英,女,51歲,重慶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教委派駐湖南省保靖縣小學教師。
重慶秀山縣保安鄉龍家村是遠近聞名的窮山村,離他們村最近的學校,就是隔河相望的湖南省保靖縣壩木小學。為了解決孩子們的上學問題,秀山縣教委派出當時的民辦教師石元英到壩木小學上班,工資由秀山發放。
由於河上沒有橋,不管春夏秋冬,風霜雨雪,石元英每天清晨帶著孩子們來到河邊,脫掉鞋襪,捲起褲腳,背起年幼的孩子,拖著大一點的學生到湖南去上學,下午又帶著40多名學生涉水回家。從1987年去壩木小學上班的那天起,石元英背著村子裡的孩子們踏上求學之路,一背背了18年。
1989年一個上午,下了四個多小時的傾盆大雨。石老師背著一名學生走到河中間時,上游洪水洶涌而來,一根兩米多長的木頭順水橫沖直撞,情急之中,她將身子稍稍一側,木頭頂了一下右小腿後呼嘯而過,右小腿頓時一陣鑽心地疼,但她不敢鬆手,將最後一名學生背上岸後,才發現右小腿大塊皮肉已搭拉在一邊。至今,石元英右小腿還有塊雞蛋大的疤痕。
18年來,上萬次往返這條河,石元英不知在河裡多少次摔倒受傷,但令她欣慰的是,沒有一個學生受傷。在石元英的努力工作下,龍家村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了百分之百,在校學生沒有一個中途輟學。而她自己,卻因為長年涉水,患上了風濕病。
1989年8月,一場大雨導致這條河暴漲,無法通過。放學後,石元英只能帶著孩子們,從下游5公里遠的橋上渡河。途中山路滑坡,石元英背著學生踩著松軟的泥路艱難前行,自己10歲的兒子緊跟在身後。就在此時,兒子腳下一滑,差點掉進奔流的河水中。聽到兒子叫聲的石元英,驚出一身冷汗,幸虧一位與兒子走在一起的六年級學生,一把拉住了下滑的兒子。
2006年,石元英曾經教過的一個湖南籍學生考上了北京大學,湖南省保靖縣政府獎勵壩木小學5萬元,並獎勵石元英5000元,那一天是她多年來最高興的一天。如今她的學生中,28人考上大學,其中5人考上研究生。
如今,秀山縣為了方便孩子們上學,在河上架起了一座橋,然而石元英依舊背著一名先天殘疾、行動不便的13歲學生,不分春夏秋冬,穿梭在學校與村子之間。
石元英20多次被秀山、保靖兩縣評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和師德標兵,2004年9月被評為重慶市優秀教師。
全國孝老愛親模範候選人:馬福元事跡
馬福元,男,20歲,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學生。
家在重慶南川的馬福元,出生僅3天母親就離家出走,12歲時父親病逝,一貧如洗的家裡只剩下他和78歲的爺爺相依為命。
17歲的馬福元好不容易考上了學雜費、食宿費全免的"宏志班",80多歲的爺爺卻意外摔傷,從此卧病在床。馬福元背起爺爺去上學,用微薄的生活費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木棚房,一邊讀書一邊照顧爺爺。由於房間很潮濕,爺爺風濕病一受寒就會發作,幾乎每天晚上,馬福元都要為爺爺暖被窩。"這娃兒真懂事,學習再忙,他都要把爺爺服侍得妥妥帖帖的。"鄰居們對這個懂事的孩子贊美有加。一次,鄰居阿姨給他幾個雞蛋,他擔心爺爺不吃,就把雞蛋蒸成雞蛋羹悄悄地埋在爺爺飯里給爺爺吃,自己卻一棵白菜吃上兩三天。讀書期間,為給爺爺治病,他一直堅持在學校伙食團打工。
許多報刊和網路報道了馬福元的事跡,其中也有海外媒體。一位美國的華裔人士了解到他的事跡後,對他進行了資助,稱贊他"不是可憐人,而是男子漢"。也有網友這樣評價馬福元:"孝心很多人都有,但不是很多人都有孝行,佩服他在困難中的堅毅和對爺爺的不離不棄。"
馬福元沒有因為照顧爺爺耽誤學習,他成績優異,表現突出。2006年3月,還在讀高三的馬福元,獲得了由團中央、全國學聯評選的中國中學生正泰品學獎特別獎,在200多名候選人中得票最高。其實馬福元對這些都不那麼在意,他甚至很少看報紙和網路對他的報道。他說:"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人,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在校大學生。作為學生,我希望自己在一個平靜的學習環境中,扎扎實實搞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和過硬的本領,回報社會特別是無數給予我太多關愛的人。這既是我最大的心願,也是爺爺對我的期盼。"
全國孝老愛親模範候選人:謝方珍事跡
謝方珍,女,29歲,重慶市城口縣修齊鎮鄉坪村村民。
在大巴山深處的城口縣,有這樣一位"帶夫"出嫁播灑愛心的農家婦女。她7年如一日,毫無怨言地服侍高位癱瘓的丈夫,照顧殘疾多病的公公和婆婆,用弱小的身軀支撐起了瀕臨破碎的家。
2001年3月,21歲的謝方珍帶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嫁給了香坪村的村民彭道平,夫妻倆恩恩愛愛。可甜蜜的日子才剛剛開始,災難就降臨到了這個原本清貧的家庭。同年7月,丈夫不幸遇車禍造成下肢高位癱瘓,看著癱瘓在床的丈夫,當時謝方珍覺得生不如死。這時,娘家人勸她趕快離開這個家。但是,面對心愛而無助的丈夫和這個風雨飄零的家,身懷有孕的她不忍心離去。她在心裡暗暗作出承諾,用我的一生,盡我的全力,照顧丈夫,不讓這個家破碎。於是繼續留在這個遭遇災難的家,用她弱小的身體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為了維持家庭生活,她白天忙碌著十幾畝地的莊稼,飼養5頭生豬,本已疲憊不堪,但夜裡仍細心照顧丈夫,每隔1個多小時都要為彭道平翻身,以免丈夫長褥瘡,所以只能睡上4個來小時。丈夫眼看著備受煎熬的妻子短短幾個月瘦了20多斤,幾次想自殺都被妻子勸阻開導。本無力撫養孩子,為了給癱瘓的丈夫活下去的勇氣,她毅然把孩子生了下來。4年裡,她不知偷偷流了多少淚,也曾多次想過自殺。但一想起自己心中的承諾,她又挺起脊樑,勇敢地面對艱難的生活。
由於家居海拔1800米的高山上,自然條件十分惡劣,任憑謝方珍拚死拼活地勞作,起早貪黑忙碌,這個家的生活及丈夫的葯費還是難以為繼,不久她家已欠債3萬余元。為了挽救這個在絕境中的家,她萌生了一個驚人的想法,帶夫攜老出嫁。她惟一的條件就是:"娶我可以,但我必須帶上我的丈夫和公公婆婆。"就這樣,2005年她帶著前夫彭道平和公公婆婆,嫁給了與她志同道合的村民彭道俊。彭道俊加入這個家後,共同支撐這個困難的家庭。如今彭道平的身體狀況穩定,對生活也充滿了信心。現在的丈夫彭道俊對謝方珍重情重義的舉動十分欽佩,他說我為有這樣的妻子而驕傲。謝方珍孝老愛親的感人事跡,受到鄉親們的一致好評。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B. 醫院免體通知校方已經知道。為啥還讓孩子上體育課孩子的心臟病診斷:逸博。

免體的學生只能得到30分中的18分,也許您的孩子認為自己可以考試取得更好的成績,或者上體育課可以和同學一起打球、一起玩,所以沒能及時終止。建議您:
首先,與您的孩子充分溝通,讓他(她)意識到上體育課可能會有危險性;
其次,可能校方沒有與體育任課考試溝通好,您還需再次向校方強調,必要的話寫書面申請,引起校方的充分重視。
還要建議您在體育課之外,多注意孩子其他體育、娛樂活動的強度,保護好身體。
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C. 我下個星期上課演講關於杭州的一些東西!!!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省會,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東南重要交通樞鈕,中國最大的經濟圈——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的第二大中心城市。杭州經濟發達,有「錢塘自古繁華」之稱,經濟總量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二位,經濟綜合實力躋身全國大中城市前十位。 全市面積16596平方千米,其中市轄區3068平方千米。總人口660.4萬人,其中市轄區409.5萬人。轄8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共有57個街道、110個鎮、39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678個社區、65個居民區、3666個行政村;其中市轄區共有44個街道、49個鎮、3個鄉,597個社區、4個居民區、807個行政村。
轄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濱江、蕭山、餘杭8個區,臨安、富陽、建德3個縣級市,桐廬、淳安2個縣。以香樟為市樹,桂花為市花。
杭州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每年吸引兩千多萬中外遊客。杭州以其美麗的西湖山水著稱於世,「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表達了古往今來的人們對於這座美麗城市的由衷贊美。元朝時曾被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贊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寫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她擁有三面雲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她以「濃妝淡抹總相宜」的自然風光情系天下眾生。
有著2200年的悠久歷史的杭州還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人文景觀同樣豐富多彩,古代庭、園、樓、閣、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或珠簾玉帶、煙柳畫橋,或萬千姿態、蔚然奇觀,或山清水秀、風情萬種,尤以靈隱寺、六和塔、飛來峰、岳王廟、西泠印社、龍井、虎跑泉等最為著名。「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編輯本段資源狀況
杭州有著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環境。全市丘陵山地佔總面積的65.6%,平原佔26.4%,江、河、湖、水庫佔8%,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和以大涌潮聞名的錢塘江穿城而過。杭州西部、中部和南部屬浙西中低山丘陵,東北部屬浙北平原, 江河縱橫,湖泊密布,物產豐富。杭州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人間天堂」之美譽。
杭州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17.5℃,平均相對濕度69.6%,年降水量1139毫米,年日照時數1762小時。杭州生物種類繁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13種,二級保護動物有55種,二級保護植物有13種。全市平均森林覆蓋率為62.8%。礦產資源有大中型的非金屬和金屬礦床。臨安昌化出產一種世界罕見的雞血石,為收藏石和圖章石中的珍品。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
杭州擁有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湖風景名勝區、「兩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風景名勝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清涼峰自然保護區;五個國家森林公園—千島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和青山湖森林公園;一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全國首個國家級濕地—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杭州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個、國家級博物館5個。全市擁有年接待1萬人次以上的各類旅遊景區、景點120餘處。目前杭州正在以「三江四湖一山一河一溪三址」為重點發展觀光游,以把西博會打造成世界級會展品牌為目標發展會展游,以舉辦2006年世界休閑博覽會為契機發展休閑游,形成觀光游、會展游、休閑游「三位一體」的新格局,合力打響「游在杭州」品牌。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杭州歷史悠久,自秦時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杭州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跨湖橋遺址的發掘顯示,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史界稱為文明的曙光。杭州曾是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建都地,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被13世紀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贊嘆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杭州古稱錢塘。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塘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五代時的吳越國(公元907年-978年)在杭州建都。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民國元年(1912年),原錢塘、仁和縣並置杭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劃杭縣城區等地設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從此揭開了杭州發展的歷史新篇章。
編輯本段城市人口
2007年杭州常住人口達到786.2萬。2006年市區人口414.17萬人;全市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01人,其中市區每平方千米1350人;全市人口出生率為8.71‰,死亡率為5.86‰,自然增長率為2.84‰。據2006年5‰人口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全市常住人口為773.1萬人,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85.23萬人。
編輯本段地理信息
杭州市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8°21′-120°30′,北緯29°11′-30°33′。 杭州處於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夏季氣候炎熱,有小火爐之稱。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觀光旅遊的黃金季節。
城市地位及榮譽
依靠深厚的文化及歷史底蘊,旅遊資源;隨著浙江經濟的不斷發展;杭州作為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城市地位也與日攀升。浙江政府提出了要在十一五期間把杭州打造成長三角副中心城市的目標口號。
2007年,杭州獲「國際旅遊聯合會」頒給的「國際旅遊金星獎」,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中國城市。
2008年至2004年,杭州市連續五次在《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中榮登榜首。
2006年,杭州被「世界休閑組織」授予「東方休閑之都」稱號。
2006年,杭州被「國家旅遊局」與「世界旅遊組織」聯合授予當年「中國最佳旅遊城市」稱號 。
2004年,杭州加冕由中央電視台評選的「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
2004年,杭州在人民日報社評選的「中國十大協調發展城市」榮登榜首。
2004年,杭州在《瞭望東方周刊》「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評比中名列第一。
2003年,杭州在「世界銀行」公布中國的120個城市投資環境中排名第一。
2002年,杭州獲得「國際花園城市」的美譽。
2001年,杭州獲得「聯合國人居中心」頒發的世界人居環境改善方面的最高獎項——「聯合國人居獎」 。
2001年,杭州在公安部評比的「中國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中名列第一。
此外,杭州還得過以下榮譽稱號: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市,全國綠化先進城市,全國園林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範城市。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 面積、人口根據「杭州地名網」。資料截至2005年12月31日。註:部分面積數據與《簡冊》有所不同。 *
杭州市 總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其中市轄區3068平方千米。總人口660.4萬人,其中市轄區409.5萬人。轄8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共有57個街道、110個鎮、39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678個社區、65個居民區、3666個行政村;其中市轄區共有44個街道、49個鎮、3個鄉,597個社區、4個居民區、807個行政村。
上城區 面積18.3平方千米,人口36.2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清波街道惠民路3號,郵編311500。轄6個街道:清波街道、湖濱街道、小營街道、望江街道、南星街道、紫陽街道。
下城區 面積31.46平方千米,人口40.5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武林街道慶春路200號,郵編310006。轄8個街道:武林街道、天水街道、朝暉街道、潮鳴街道、長慶街道、石橋街道、東新街道、文暉街道。
江干區 面積210.22平方千米,人口40.4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慶春東路1號,郵編310002。轄6個街道、4個鎮:凱旋街道、采荷街道、白楊街道、下沙街道、閘弄口街道、四季青街道;筧橋鎮、彭埠鎮、丁橋鎮、九堡鎮。
拱墅區 面積87.49平方千米,人口28.8萬人。區人民政府駐台州路1號,郵編310015。轄7個街道、3個鎮:米市巷街道、湖墅街道、小河街道、和睦街道、拱宸橋街道、大關街道、上塘街道;半山鎮、康橋鎮、祥符鎮。
西湖區 面積308.7平方千米,人口62.8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浙大路1號,郵編310013。轄10個街道、2個鎮:轉塘街道、北山街道、西溪街道、留下街道、蔣村街道、靈隱街道、翠苑街道、文新街道、古盪街道、西湖街道;雙浦鎮、三墩鎮。
濱江區 面積72.02平方千米,人口13.1萬人。區人民政府駐西興街道,郵編310051。轄3個街道:浦沿街道、西興街道、長河街道。
蕭山區 面積1420平方千米,人口117.7萬人。區人民政府駐城廂街道金城路685號,郵編311200。轄4個街道、22個鎮:城廂街道、北干街道、蜀山街道、新塘街道;瓜瀝鎮、臨浦鎮、樓塔鎮、浦陽鎮、戴村鎮、河上鎮、衙前鎮、坎山鎮、黨山鎮、靖江鎮、黨灣鎮、義蓬鎮、新灣鎮、新街鎮、南陽鎮、河庄鎮、寧圍鎮、進化鎮、益農鎮、義橋鎮、所前鎮、聞堰鎮。
餘杭區 面積1223.56平方千米,人口83.2萬人。區人民政府駐臨平街道西大街33號,郵編311000。轄4個街道、14個鎮、1個鄉:臨平街道、南苑街道、東湖街道、星橋街道;喬司鎮、塘棲鎮、崇賢鎮、餘杭鎮、閑林鎮、倉前鎮、良渚鎮、瓶窯鎮、鸕鳥鎮、黃湖鎮、百丈鎮、仁和鎮、運河鎮、徑山鎮;中泰鄉。
建德市 面積2321平方千米,人口50.8萬人。市人民政府駐新安江街道新安路1號,郵編311600。轄3個街道、12個鎮、1個鄉:洋溪街道、更樓街道、新安江街道;梅城鎮、下涯鎮、楊村橋鎮、乾潭鎮、三都鎮、壽昌鎮、大同鎮、航頭鎮、李家鎮、大洋鎮、蓮花鎮、大慈岩鎮;欽堂鄉。
富陽市 面積1831.2平方千米,人口62.8萬人。市人民政府駐富春街道桂花西路25號,郵編311400。轄4個街道、15個鎮、6個鄉:富春街道、東洲街道、春江街道、鹿山街道;高橋鎮、受降鎮、場口鎮、常安鎮、萬市鎮、洞橋鎮、胥口鎮、新登鎮、淥渚鎮、靈橋鎮、大源鎮、常綠鎮、龍門鎮、里山鎮、永昌鎮;環山鄉、湖源鄉、上官鄉、漁山鄉、春建鄉、新桐鄉。
臨安市 面積3126.8平方千米,人口51.9萬人。市人民政府駐錦城街道衣錦街398號,郵編311300。轄4個街道、15個鎮、7個鄉:錦城街道、玲瓏街道、上甘街道、青山湖街道;橫畈鎮、於潛鎮、藻溪鎮、太陽鎮、昌化鎮、龍崗鎮、島石鎮、湍口鎮、三口鎮、高虹鎮、河橋鎮、潛川鎮、太湖源鎮、清涼峰鎮、大峽谷鎮;板橋鄉、千洪鄉、橫路鄉、樂平鄉、馬嘯鄉、新橋鄉、西天目鄉。
桐廬縣 面積1825平方千米,人口39.5萬人。縣人民政府駐桐君街道迎春南路298號,郵編311500。轄2個街道、7個鎮、4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桐君街道、舊縣街道;富春江鎮、橫村鎮、分水鎮、鳳川鎮、百江鎮、瑤琳鎮、江南鎮;鍾山鄉、新合鄉、合村鄉、莪山畲族自治鄉。
淳安縣 面積4427平方千米,人口45.3萬人。縣人民政府駐千島湖鎮新安北路18號,郵編311700。轄12個鎮、18個鄉:千島湖鎮、臨岐鎮、威坪鎮、姜家鎮、汾口鎮、大墅鎮、唐村鎮、梓桐鎮、中洲鎮、文昌鎮、石林鎮、楓樹嶺鎮;屏門鄉、浪川鄉、安陽鄉、王阜鄉、郭村鄉、里商鄉、金峰鄉、瑤山鄉、光昌鄉、宋村鄉、鳩坑鄉、嚴家鄉、白馬鄉、左口鄉、汪宅鄉、富文鄉、界首鄉、橫沿鄉。
編輯本段民族宗教
- 基督教——約18萬人,其中蕭山區佔一半以上,老市區3萬人,39處堂點:崇一堂,思澄堂,天水堂,鼓樓堂,城北堂,筧橋堂 ,杭州崇一堂是全球最大的華人教堂。
- 佛教——靈隱寺,凈慈寺,上天竺法喜講寺,中天竺法凈禪寺,三天竺法鏡講寺,韜光寺(靈隱山半山巢枸塢)
- 道教——抱朴道院
- 伊斯蘭教——4000人,鳳凰寺
- 天主教——2000多人,天主教堂11所:聖母無原罪大堂
杭州是漢族聚居、少數民族散雜居的地區。1982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時,全市有漢、畲、回、滿、蒙古、壯、苗、朝鮮、侗、土家、布依、高山、傣、瑤、彝、佤、水、維吾爾、白、達斡爾、藏、黎、塔塔爾、僳僳、納西、錫伯、俄羅斯、等27個民族,總人口526.04萬人。除漢族以外的26個少數民族人口13,383人,佔全市總人口的0.25%。杭州各少數民族一般講漢話,用漢名、服飾、生活習慣等亦與漢族大致相同。
杭州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個宗教,除道教之外,其他各教均系國際性的宗教。
杭州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所處於1952年10月成立後,貫徹執行我國政府制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宗教界開展反帝國愛國運動;近行社會主義教育;保障正常宗教活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幫助各愛國宗教團體辦好宗教事業,落實好政府對宗教的各項具體政策;積極引導宗教不情之請付義社會相適應。近年來,杭州市宗教界愛國人士在抗災救災、支持少數民族貧困地區辦教育及捐款資助傷殘人等各項社會公益事業中成績斐然,為杭州的兩個文明建設作出了貢獻。
編輯本段文化設施
- 西泠印社
- 杭州碑林
- 浙江博物館
- 中國茶葉博物館
- 中國絲綢博物館
- 南宋官窯博物館
- 良渚文化博物館
- 黃賓虹紀念館
- 章太炎紀念館
- 蘇東坡紀念館
- 胡慶余堂
- 潘天壽紀念館
- 西湖博物館
- 西湖博覽會博物館
-杭州歷史博物館
編輯本段杭州教育
高中教育
重高:
杭州市高級中學
杭州市第二中學
杭州學軍中學
杭州第十四中學
浙江大學附屬中學 (杭州第十五中學)
杭州第四中學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
優高:
杭州第七中學
杭州第九中學
杭州第十一中學
杭州西湖高級中學
杭州源清中學
杭二中分校
杭四中分校
杭州第十中學
杭州夏衍中學
杭州長征中學
高等教育
浙江大學
中國美術學院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浙江林學院
浙江中醫葯大學
杭州師范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中國計量學院
浙江科技學院
浙江財經學院
浙江傳媒學院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
浙江警官職業學院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萬向職業學院
教育事業
高等教育
不斷推進重點學校和重點學科建設,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調整加快。至2006年末,全市擁有普通高等院校36所,在校學生37.36萬人,比上年末增長6.2%,其中在校研究生2.36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48.55%,比上年提高1.53個百分點。
普通教育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至2006年末,全市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為96.6%;共有小學605所,在校學生45.95萬人;初中263所,在校學生23.55萬人;普通高中82所,在校學生12.42萬人。全市小學入學率和初中升學率均達到100%;初中畢業生升入各類高中比例達96.6%,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優質高中招生比例由上年的70.59%上升到72.11%。全市已建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38所,解決了12萬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累計成立教育集團51個,188所中小學實行名校集團化辦學。
成人教育
多層次成人教育網路基本形成。至2006年末,全市共有成人高校9 所,在校學生17.81萬人;成人中等學校1537所,在校生68.26萬人,其中成人技術培訓學校1457所,在校生65.49萬人;成人初等學校11所,在校學生236人。
民辦教育
各類民辦教育加快發展。至2006年末,全市共有民辦高校4所,在校學生2.43萬人;民辦普通中學54 所,在校學生5.25萬人;民辦小學39所,在校學生4.44萬人。民辦職業中學8所,學生0.61萬人。
特殊教育
至2006年末,全市共有13所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1278人,使視力、聽力、語言、智力、肢體殘疾的少年兒童義務教育得到基本普及。
編輯本段科技事業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不斷增加。2006年,全市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2項、省級科技進步獎項15項。申請專利10719件、授權5742件,分別增長13.0%和41.0%。
科研力量
科技隊伍不斷壯大。至2006年末,杭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擁有科技活動人員5.08萬人、科技機構637家。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0人。
科研投入
科研投入不斷增加。2006年,全市企業用於研究與發展(R&D)經費支出61.64億元,增長21.8%。
科技創新
企業自主創新高地建設加快。至2006年末,全市擁有省、市級企業(行業)研發中心累計達到260家,其中省級企業研發中心92家、市級企業(行業)研發中心168家;經認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累計65家,省級895家、市級139家、新引進「大院名校」、跨國公司來杭共建創新載體14家,累計達64家;建設科技創新服務平台12個;累計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的企業孵化器30家,孵化場地總面積達66.5萬平方米;全市有56個項目列入浙江省2006年技術創新重點項目計劃,其中重點產業技術開發專項41項、新材料專項15項,229個項目列入市2006年技術創新項目計劃;全年簽訂各類技術合同成交額17.28億元,其中技術交易額13.43億元。
編輯本段天堂矽谷
杭州是國家信息化試點城市、電子商務試點城市、電子政務試點城市、數字電視試點城市和國家軟體產業化基地、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近年來,杭州致力於打造「天堂矽谷」,以信息和新型醫葯、環保、新材料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已成為杭州的一大特色和優勢。通訊、軟體、集成電路、數字電視、動漫、網路游戲等六條「產業鏈」正在做大做強,有12家企業進入全國「百強軟體企業」行列,15家企業進入國家重點軟體企業行列,14家IT企業在境內外上市。今年6月杭州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並陸續出台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打造「動漫之都」。杭州還有先進的IP寬頻網,2006年底將在全省范圍內全面開通數字電視,率先實現「模轉數」。
編輯本段文化事業

http://ke..com/view/3742.htm 去這里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