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莊子是位於杭州市哪個縣區
擴展閱讀
福州打結石哪裡最好 2025-07-10 01:11:51
深圳中學分級教育怎麼樣 2025-07-10 01:08:56
天津合格傢具什麼價格 2025-07-10 01:04:45

莊子是位於杭州市哪個縣區

發布時間: 2022-10-30 20:11:33

『壹』 杭州有幾個區幾個縣

截止到2021年5月14日杭州有8個區5個縣。

杭州市區下轄8個區:上城區、下城區、拱墅區、江干區、西湖區、濱江(高新)區、蕭山區和餘杭區。

杭州市下轄5個縣:富陽市、臨安市、建德市、桐廬縣和淳安縣。

杭州位於中國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西端,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長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國東南部交通樞紐。



風景名勝:

錢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是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河流全長688千米,流域面積5.56萬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42.5億立方米。

錢江觀潮的時間按農歷計算,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日潮勢最大,在此前後則遞減。每天有兩次涌潮,其具體時間會有規律地推移。一年中,又以農歷八月十八日的潮勢最為壯觀,前往觀潮的人也最多。歷史上俗稱這天是「潮神生日」,如今則稱為「觀潮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杭州

『貳』 莊子老家

莊子故里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順河鄉青蓮寺,有莊子胡同(長約50米左右),莊子井(位於莊子胡同北),村後有莊子碑。莊子墓位於青蓮寺村南五公里處(此處屬於民權縣儲廟鄉)。莊子故里不是國家旅遊景點,那裡和普通鄉村無什麼區別,並且無什麼鄉俗,交通也極為不好(鄙視一下)!再說一下,商丘市坐落於河南省與山東、河北、安徽、江蘇省的地理交接處,而民權縣順河鄉青蓮寺東、北1公里左右屬於山東省......

『叄』 莊子的故里是哪裡

莊子的故里在山東冠縣。
莊子故里應在河南商丘。
既然安徽蒙城縣有莊子祠,莊子故里就該在此。

『肆』 莊子到底是哪裡人

李白是我國文壇上彪炳千秋的大詩人,是一位傳奇人物。史稱他相貌特異,又精通月氏語,其先世曾流寓西域,他是漢人還是胡人?他的家世又如何呢?都成了後人感興趣的研究課題。

根據李白自述及其好友們的述說,李白是唐玄宗的族祖,出身顯赫。在《贈張相鎬》一詩中,李白自述道:「家本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功略蓋天地,名飛青雲上。」李白的族叔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說:「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祜九世孫。蟬聯世為顯著。」從「先為漢邊將」分析,李白應是「飛將軍」李廣的第二十五代孫,屬於西漢李陵、北周李賢、隋朝李穆一系的後裔。從「涼武昭王祜九世孫」分析,肯定李白是唐玄宗的族祖。既然李白是李廣、李祜之後,有人推斷,他應該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侄孫。他的曾祖父可能是李世民的哥哥或弟弟中的一個。

那麼,唐玄宗在天寶元年曾下過詔書,准許李的子孫登記上皇族的戶口,為什麼李白一家卻沒有去登記呢?後來,李白進入翰林院,多次見到皇帝,為什麼也沒有提到此事?即使到了晚年,他的處境很艱難,求人推薦的心情十分迫切,也沒有向人提起過這一段家事?結論只能是,李白的先人李陵及李世民的兄弟,都曾因罪遭貶謫,尤其是可能牽涉到「玄武門之變」這場「宗室恩怨」中來,因此,李白生前不敢將此事寫成文字,而只在死後讓別人公諸於世。他是有難言之隱啊!

再從李白之父李客的經歷和處境,也可以對李白和身世之謎進行破解。李陽冰在《草堂集序》里還寫道:「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其父)神龍之始,逃歸於蜀。」李白好友范倫之子范傳正在《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中也說:「絕嗣之家,難求譜牒,……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自國朝以來,漏於屬籍。神龍初,(其父)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為名,高卧雲林,不求祿仕。」李客為什麼要「逃歸於蜀」或「潛還廣漢」呢?如果因為國破家亡,流落異域,那麼早就該返還原籍了。如果是因為觸犯刑律,流放邊疆,那麼時隔百餘年,也無須「潛還」廣漢。總之,促使李客「逃歸」、「潛還」的真正原因不知為何?

有人進一步分析,認為李客的「逃」、「潛」很可能與他的「任俠」、「避仇」有關。即李客或許是一位扶危濟困或替人伸冤雪恨的俠客,由於觸犯了當權者,不得不避居窮鄉僻壤,隱姓埋名,以終其一生。

如果上述推斷得以成立,那麼李白家世中的一些疑難問題就可以有了些眉目了。他本人對自己家世的閃爍其詞及他的親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使用一些托詞和曲筆,也就有了答案了。

與此相反,有人考證,李白不是他自己所說的出身,而是西域胡人。他們認為,李白先人所竄謫的碎葉、條支,在隋末時,並未隸屬於中央政權的勢力范圍,當時也不可能成為竄謫罪人之地,因而李白不是漢人而是胡人。又分析李白之父李客的名字,認為他本不姓李,而是潛還蜀中後改的。其名為客,也是因為西域人的名字與華夏不通,所以稱為「胡客」,因此以「客」為名。另外、蜀中地區在隋朝是與西域胡人貿易往來的區域,「李客」或許是「商客」,他入蜀後因為富有漸成豪族。還有,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餓虎」,相貌具有胡人的特徵,又精通月支語,懂得少數民族的禮節。說李白是胡人也似有些道理。

但許多人對此予以駁斥。他們指出:

古時凡由漢民族居住區域移往外域,便稱為「竄謫」,李白先世移居西域並非因罪竄謫,且從時間上看,也不一定在隋末。

其父名客,也可指外地去蜀的漢人,如果沒確鑿的證據說「李客」不姓李,不一定就是胡人,而且去蜀前一度改了姓,仍「有可能就是李姓胡客」的話,就不能肯定李白的先人是胡人。

李白之所以不得入宗正寺屬籍,造成終身蹭蹬,很可能是其先世與李唐宗室有糾葛,直至唐玄宗時這種舊隙仍未消除,通月氏語和懂夷禮並不難,即使是漢族人,如果他的家世與西域有關聯,完全可以學到。

李白雖貌似胡人,但漢族人中相貌具有胡人特徵的也不少見,以此說李白是胡人,令人難以信服。

還有人提出第三種看法,認為李白先世既不是漢人也不是胡人而是漢胡兩族的混血兒。他們查證古籍,認為李白不是李祜之後,而是西漢名將李廣的嫡孫李陵的後代,是地道的漢之後裔。認為早在漢武帝時,李陵敗降匈奴,他在中原的妻兒老小統統被殺,後娶胡女為妻,其子孫隨胡人俗,改姓拓跋氏。到了隋朝末年,李陵的後裔蒙難又被流放到西域。李白的先世就屬於這一支。這樣看來,李白帶有胡人的血統就不奇怪了。

上述有關李白身世的說法,都因相關的文字記載隱約其詞,很難圓滿,這個謎也許真的非常難解呢。

『伍』 莊子簡介,莊子是哪裡人

莊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文學家,「庄生曉夢迷蝴蝶」是莊子的經典語句,當然人們都叫他為莊子,卻不知道莊子原名叫什麼,以下是我整理的莊子簡介,莊子是哪裡人,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莊子

姓名:庄氏,名周,字子休或字沐

生卒:約前369年—前286年

朝代:戰國中期哲學家

籍貫:宋國蒙(今安徽蒙城)人

簡評:道家代表人物

莊子(約前369-前286),戰國中期哲學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漢族,宋國蒙(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人。做過宋國地方漆園吏。莊子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原系楚國公族,楚莊王後裔,後因亂遷至宋國,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代表作《莊子》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生平簡介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戰國時代宋國蒙(今山東東明縣人,另說今安徽蒙城人)地人,曾任漆園吏。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也被稱為蒙吏、蒙莊和蒙叟。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

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載:「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莊子是蒙人。蒙又稱蕭蒙或小蒙,據考證在宋國國都商丘附近,所以莊子是宋國人。對於莊子作蒙漆園吏,一般認為是管理蒙地的漆園,也有認為漆園是邑名。莊子的生活年代,一般認為是前369年—前286年。莊子逝世的那年,宋國滅亡。也有認為莊子活得更長的,《莊子》中有「舊國舊都,望之暢然」,顯然宋亡以後才稱呼「舊國舊都」。

莊子屬道家,從《莊子》很容易得出這個結論。司馬遷說莊子著書十萬余言,而今本《莊子》僅33篇6萬5千多字,分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漢書·藝文志》載「《莊子》五十二篇」,可能是在晉代郭象注《莊子》刪去了。以前一般認為《莊子》全部為莊子所著。從宋代起,竟成問題,認為內篇為莊子本人所著,而外篇和雜篇是後人託名。總的來說,《莊子》一書除了《雜篇·說劍》類似縱橫家所著以外,其思想還是統一的。

莊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性,清靜無為,順應自然,追求精神逍遙無待。一直過著深居簡出的隱居生活。和惠施交好。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他的學說涵蓋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皈依於老子的哲學。莊子曾做過漆園吏,生活貧窮困頓,卻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恃的精神自由。

對於莊子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封建帝王尤為重視。唐開元二十五年,莊子被詔號為「南華真人」,後人即以此稱之。莊子被道教隱宗妙真道奉為開宗祖師,視其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莊子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著書於越國杭州。《莊子》一書也被稱為《南華真經》。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後世文學有很大影響。這部文獻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

思想淵源

世以「老莊」並稱,莊子和老子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當然莊子的思想是承繼老子的。相同點主要在「道法自然」的觀點中,莊子說「天有大美而不言……是故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觀於天地之謂也。」還有就是無為、反對戰爭等觀點。在養生觀點上,雖然老莊都談養生,但莊子更為重視,《讓王》中有「兩臂重於天下」。

但老莊之間還是有區別的。老子的學說,除了強調自然的一面以外,還有講權術的一面。老子說「柔弱勝剛強」,《老子》中也處處強調這一點。所以後來法家的韓非也援引《老子》。而莊子拋棄了老子思想中講權術的一面。章太炎的《論諸子學》中有「其術似與老子相同,其心乃於老子絕異。故《天下篇》歷敘諸家,己與關尹、老聃裂分為二。其褒之以『至極』,尊之以『博大真人』者,以其自然之說,為己所取法也。其裂分為二者,不欲以老子之權術自污也。」

政治主張

莊子和儒墨有一點很大的'不同,儒家墨家推崇聖人,而道家則反對推崇聖賢。老子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莊子說「聖人生而大盜起」。莊子認為聖人的主義學說不過是「竊國大盜」的工具罷了。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田成子,篡奪了齊國的政權。「田成子一旦殺其君而盜其國,所盜者豈獨其國邪?並與其聖知之法而盜之……竊齊國,並與其聖知之法一守其盜賊之身。」對於聖人,莊子借用盜跖之口批評「黃帝尚不能全德……堯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湯放其主,武王伐紂。」,說孔子是「魯之巧偽人」。莊子還說「凶德有五,中德為首」,所謂「中德」就是有心為德,有心為德就要虛偽,「日出多偽,士民安取不偽。」,會導致天下大亂。莊子還對聖人學說的積極性產生了懷疑,認為聖人可以使一人變好,也可使三人變壞。另外,莊子反對儒家的等級觀念,儒家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莊子認為「道通為一」,認為道在萬物,萬物平等。

對治國,莊子反對儒家的以禮法治國和法家的以法律治國。莊子認為儒家的仁義禮法違背人性,使百姓「失其朴」。對於刑罰治國,「昔者堯治天下,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畏。今子賞罰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後世之亂自此始矣。」。莊子反對儒家和法家的治國方法的核心,是以知治國。莊子認為知是「爭之器」,而且知往往會被大盜所利用,所謂「盜亦有道」便是如此。對於以知治國,莊子說「大亂之本,必生於堯舜之間,其末存乎千世之後。千世之後,其必有人與人相食者也。」

所以,莊子與老子一樣,主張無為治國,任其自然,認為「絕聖棄知而天下大治」,君主要「無容私」,「汝游心於淡,合氣與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莊子在《莊子》中描寫過他心中的「至德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標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為義,相愛而不知以為仁,實而不知以為忠,當而不知以為信,蠢動而相使,不以為賜。是故行而無跡,事而無傳。」

處世哲學

莊子認為人活在世上,如「游於羿之彀中」,處處充滿危險。羿指君主,彀指君主的刑罰和統治手段。對於君主的殘暴,莊子是一再強調的,「回聞衛君,其年壯,其行獨;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其無如矣。」。所以莊子不願去做官,因為他認為伴君如伴虎,只能「順」。「汝不知夫養虎者乎!不敢以生物與之,為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與之,為其決之之怒;時其飢飽,達其怒心。虎之與人異類而媚養己者,順也;故其殺者,逆也。」還要防止馬屁拍到馬腳上,「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適有蚊虻仆緣,而拊之不時,則缺銜毀首碎胸。」伴君之難,可見一斑。莊子認為人生應該追求自由。

與佛教相類似的,莊子也認為人生有悲的一面。《齊物論》中有「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莊子認為如果能做到「齊物」,那麼他便能達到「逍遙」的境界。這是莊子哲學中另一個重要概念,這是個體精神解放的境界,即無矛盾地生存於世界之中。莊子並不否認矛盾,只是強調主觀上對矛盾的擺脫。莊子用「無為」來解釋這一術語,與老子不同,這里「無為」是指心靈不被外物所拖累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狀態。這種狀態,也被稱為「無待」,意為沒有相對的東西。這時,人們拋棄了功名利祿的追求慾望,「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這句被普遍認為《逍遙游》一篇主旨,同時也是《莊子》一書的主旨。這是一種心與「道」合一的境界。

莊子認為一般人很虛偽,「人心險於山川,難於知天。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他批評儒家「以仁義攖人之心」,這樣會導致「天下脊脊大亂」。而君主的專制統治和對知識的愛好,只會使人心更加敗壞,「民之於利甚勤,子有殺父,臣有殺君,正晝為盜,日中穴阫。」

莊子的為人主要有四點,「一曰立場,站在環中。二曰方法,信奉無為。三曰理想,追慕澤稚。四曰修養,緊守心齋。」所謂環中,就是不持有任何立場。《內篇·齊物論》中有「得其環中,以應無窮」,《雜篇·則陽》中有「得其環中以隨成」。無為在《莊子》中經常出現,莊子認為無論治國還是做人,都要無為。但無為頗難解釋,流沙河認為是「偽」或是「人為」的意思。「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是追求自由。「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所謂心齋就是要排除心中的種種雜念。

哲學思想

莊子的哲學思想大體可歸納為以道為實體的本體論、「萬物齊一」的相對主義認識論,並由此引發出其獨有的主觀唯心主義傾向和相對主義詭辯傾向。這種本於自然的人性論與倫理觀,為後世的中國知識分子提供了另一種生存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可能性。莊子的哲學提倡破除「肉身我」與「認知我」,追求超然物外的審美態度,於事於物不著痕跡。

在莊子哲學中,「道」是宇宙的本體,是一個無限的概念。由「道」而產生了天地萬物,「道」本身是萬物之源。「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人如果得「道」,即獲得了無限和自由。

莊子「道通為一」的思想和近代德日進(TeilharddeChardin)的哲學思想把宇宙看成一個有機整體的這一點上是相同的。這種看法比起牛頓把宇宙看成像彈球撞擊那樣的機械論思想,顯然是更近於二十世紀的科學。

莊子的精神

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還是皈依於老子的哲學。莊子曾做過漆園吏,生活貧窮困頓,卻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恃的精神自由。對於莊子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封建帝王尤為重視,在唐開元二十五年莊子被詔號為「南華真人」,後人即稱之為「南華真人」,被道教隱宗妙真道奉為開宗祖師,視其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莊子》一書也被稱為《南華真經》。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後世文學有深遠影響。

莊子的散文在先秦諸子中獨具風格,大量採用並虛構寓言故事,想像奇特,形象生動。此外,還善於運用各種譬喻,活潑風趣,睿智深刻。文章隨意流出,汪洋恣肆,奇趣橫生。總體來說,莊子散文極具浪漫主義風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贏得無數文人學士的仰慕。

莊子對道家的貢獻

後世道教繼承道家學說,經魏晉南北朝的演變,老莊學說成為道家思想的核心內容。莊子其人並被神化,奉為神靈。唐玄宗天寶元年(七百二十四年)二月封「南華真人」。所著書《莊子》,詔稱《南華真經》。宋徽宗時封「微妙元通真君」。

莊子對文學的貢獻

莊周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出現,標志著在戰國時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常玄遠、高深的水平,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中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中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

莊子名言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蝴蝶,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為已處顯。顯則明。萬物一府,死生同狀。

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送賷。吾葬具豈不備邪?

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莊子·外物》

鑒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久與賢人處則無過。《德充符》

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

拓展:莊子名言

1、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莊子·齊物論》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在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莊子·養生主》

3、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莊子·逍遙游》

4、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莊子。大宗師》

5、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莊子·養生主》

6、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莊子·人間世》

7、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莊子·齊物論》

8、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間世》

9、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10、不以物挫志。——《莊子·天地》

11、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莊子·駢拇》

12、子之盛也。——《莊子·天地》

13、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莊子·天運》

14、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莊子·田子方》

15、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氣耳。——《莊子·知北游》

1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莊子·知北游》

17、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莊子·外物》

18、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於內者無位而不怍。

19、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莊子·讓王》

20、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莊子·齊物論》

21、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莊子·養生主》

2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山木》

23、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游》

24、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遙游》

25、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逍遙游》

26、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盡行也。《人間世》

27、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也。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間世》

28、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29、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30、故絕聖棄知,大盜乃止。

3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讓王》

32、悲樂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過;好惡者,心之失。《刻意》

33、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人尚志,聖人貴精。《刻意》

34、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刻意》

35、扁子曰:「……今汝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達生》

36、昔吾聞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無功,功成者墮,名成者虧。「《山木》

37、黃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為也,義可虧也,禮相偽也。」《知北游》

38、士有道德不能行,憊也;衣弊履穿,貧也,非憊也,此所謂非遭時也。

39、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

40、聖人法天貴真,不拘於俗。

41、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42、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43、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44、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4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也。

46、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47、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48、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4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50、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盡行也。

『陸』 莊周位於我國哪個省

安徽省毫州市蒙城縣
莊周,地處安徽省毫州市蒙城縣城南郊,東西南三面環城,是全縣經濟、政治、文化中心。辦事處轄11個村民委員會,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面積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6萬畝,人口4.7萬。莊周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深厚的文化底蘊培育出歷代傑出人物。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道家文化的創始人莊子就誕生在這里,被後世稱為道教之主,莊周辦事處由此得名。這里歷代是商賈雲集、兵家必爭之地。
PS:如果你說的是周庄古鎮的話,位於上海、蘇州、杭州之間,屬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

『柒』 莊子故里在哪

【莊子故里】

莊子名周,是先秦道家學派主要創立者之一,著有《莊子》一書。道教興起後,莊周被尊為南華真人,《莊子》被尊為《南華真經》。他的哲學思想,以「清靜無為」為主,鄙視富貴利祿,否認鬼神存在,認為一切事物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辯證因素。他的文章想像豐富,辭藻華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和幽默氣氛,是先秦諸子哲理政論中文學藝術因素最為濃郁的篇章,對後世影響極大。然而,歷史上記載莊子的故里極為簡略,《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僅說:「蒙人也。」並未指明何國何處之蒙。蒙地在戰國時曾有三處,莊子故里究竟在哪一處,歧說不一,至今爭論末息。

一說安徽蒙城縣。《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楚威王聞莊周賢,派使者持重金去請他,並許以為相,莊周不為所動,笑辭楚使,終身不仕。張守節《史記正義》也曰:「莊子釣於濮水之上,楚王使大夫往,曰:『願以境內累。』莊子持竿不顧。」據《水經注·淮水篇》記載,「濮水即沙水之兼稱」,而當年沙水即流經今安徽渦陽、蒙城一帶。北宋元豐元年(1078),曾建莊子祠午安徽之蒙城縣,蘇軾為之作《莊子祠記》,當時王安石《蒙城清燕堂》詩,有「民有莊周後世風」句。既然安徽蒙城縣有莊子祠,莊子故里就該在此。
一說河南商丘。司馬貞《史記索隱》引劉向《別錄》雲:莊周,「宋之蒙人也」。宋國為殷商後裔,其地位於今河南東部,以及接近河南的山東、安徽、江蘇的部分地區。商丘曾是宋國都城。《史記·宋微子世家》言:「殺滑公於蒙澤。」《集解》注引賈逵語曰:「蒙澤,宋澤名也。」又引杜預的話說:「宋地梁國有蒙縣。」原來,這個「梁國」不是指魏國,而是指宋國的某地,它內有一縣,叫做蒙縣。酈道元《水經注》於汲水系蒙縣下曰:「即莊周之本邑也。 (莊周)為蒙漆園吏,郭景純(郭璞)所謂漆園有傲吏者也。悼惠施之沒,杜門於此邑。」飯水自西向東,流經河南商丘之北。可見,莊子故里應在河南商丘。

『捌』 杭州有哪幾個區 杭州基本資料介紹

1、截至2017年,杭州下轄10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2、杭州市區10個區分別是為拱墅、西湖區、上城區、下城區、江干區、濱江區、蕭山區、餘杭區、臨安區、富陽區。下屬縣市為淳安縣、桐廬縣、建德市。

3、蕭山區是浙江省杭州市市轄區,位於浙江省北部、杭州灣南岸、錢塘江南岸,地處中國縣域經濟最為活躍的長三角南翼,東鄰紹興市柯橋區,南接諸暨市,西連富陽區,西北臨錢塘江,與杭州主城區一江之隔,北頻杭州灣,與海寧市隔江相望,陸域總面積1417.83平方千米。

4、綜合實力居浙江各縣(市、區)首位,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十強縣(市,區)」,多次蟬聯「中國大陸極具投資地第一名」,被譽為「浙江文明之源頭、浙江交通之樞紐、浙江經濟之首富、浙江休閑之勝地、浙江民生之樂園」。

『玖』 莊子的故鄉到底在什麼地方啊

莊子出生於宋國蒙。關於蒙的現代地理位置有多種說法,包括河南商丘說、安徽蒙城說、山東東明說等。

莊子,是宋國的公室後代,其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國的第十一代國君宋戴公,宋戴公為庄姓始祖。他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庄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9)莊子是位於杭州市哪個縣區擴展閱讀:

莊子軼事典故

1、莊周夢蝶

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飄飄盪盪,十分輕松愜意。他

這時完全忘記了自己是莊周。過一會兒,他醒來了,對自己還是莊周感到十分驚奇疑惑。他認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莊周做夢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莊周與蝴蝶一定是有分別的。這便稱之為物我合一吧。

2、莊子陪葬

莊子快要死了,學生想用很多好東西給他做陪葬。莊子說:「我以天地為棺槨,以時間為連璧,星辰為珍珠,萬物是可以作為我的陪葬。我陪葬的東西難道還不夠多嗎?哪裡還用著加上這些東西!」

學生說:「我恐怕烏鴉老鷹的吃您的遺體。」

莊子說:「在地面上被老鷹吃,在下面被螞蟻吃掉,奪過烏鴉老鷹的吃食,再交給螞蟻,這是多麼偏心啊。」

『拾』 莊子家鄉是哪裡

2種說法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一說今安徽蒙城縣)
莊子(約前369-前286)。戰國時哲學家,庄氏,名周,(一說子沐)。漢族,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一說今安徽蒙城縣)人。做過蒙地方的漆園吏。莊子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原系楚國公族,楚莊王後裔,後因亂遷至宋國蒙,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代表作《莊子》並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中文名: 莊周
別名: 莊子,南華真人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宋國蒙(今安徽蒙城縣)
出生日期: 約前369年
逝世日期: 前286年
職業: 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信仰: 天道自然
主要成就: 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及發揚者
「莊子哲學」思想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