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什麼和什麼並稱西湖雙絕
擴展閱讀
廈門西站在哪裡 2025-07-05 15:58:00
北京到佳木斯卧鋪多少錢 2025-07-05 14:58:01

杭州什麼和什麼並稱西湖雙絕

發布時間: 2022-11-16 10:45:00

A. 去杭州玩要注意什麼

去要5000元

B. 西湖的美景有哪些

西湖-西湖十景
蘇堤春曉 1、蘇堤春曉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她命名為蘇堤。長堤卧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足見她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蘇堤春曉是指寒冬一過,蘇堤便猶如一位翩翩而來的報春使者,楊柳夾岸,艷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鏡,映照倩影,無限柔情。最動人心的,莫過於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時,輕風徐徐吹來,柳絲舒捲飄忽,置身堤上,如夢如幻。

現在蘇堤已改為柏油路面,但蘇堤的風光依然旖旎,春天清晨尤佳,「蘇堤春曉」絕非虛名。

旅遊資訊:乘K4、308、504、游1、2、3、5路、假日1、4、5、7線到「蘇堤」站、「花港」站下或乘西湖遊船到花港可抵蘇堤南端,或乘7、15、27、28、游1、2、3、4、5路、假日1、4、6線到「岳廟」站、「麴院風荷」站下,可達蘇堤北端。

1.如果是騎自行車逛蘇堤會有另外的感覺,兩人同行而且是雙人自行車,那更加有趣。

2.湖濱有不少自行車出租點,不過最好在人少的時候騎車上蘇堤,否則總是得停下來,會很難受。

斷橋殘雪2、斷橋殘雪

斷橋位於白堤東端。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建成,詩人張祜《題杭州孤山寺》詩中就有「斷橋」一詞。1921年斷橋被重建,長8.8米,寬8.6米,單孔凈跨6.1米。現在的斷橋為1941年改建,上世紀50年代又經修飾。橋畔有「雲水光中」水榭和斷橋殘雪碑亭。

斷橋殘雪景觀內涵說法不一,一般指冬日雪後,橋的陽面冰雪消融,但陰面仍有殘雪似銀,從高處眺望,橋似斷非斷。佇立橋頭,放眼四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是欣賞西湖雪景之佳地。斷橋的聞名還因中國著名的民間傳說《白蛇傳》,相傳這里是白娘子和許仙的定情之橋。

旅遊資訊:乘807、游1、2路到斷橋站下。507路、游2路;27路葛嶺站下;7路、K7路斷橋站下。
橋的東北有碑亭,內立「斷橋殘雪」碑。佇立橋頭,放眼四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是欣賞西湖雪景之佳地。

平湖秋月3、平湖秋月

作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千古的明萬曆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遊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為畫面主體。

現如今的平湖秋月觀景點位於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臨外湖。唐代建有望湖亭,明代又增龍王祠,清康熙年間定名平湖秋月。每當清秋氣爽。湖面平靜如鏡,皓潔的秋月當空,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頗有「一色湖光萬頃秋」之感,故在湖畔立碑,題名「平湖秋月」。

湖面平靜如鏡,秋月當空與湖水交相輝映,「一色湖光萬頃秋」並不是每天都能看到的。湖畔有塊題有「平湖秋月」的碑。

旅遊資訊:乘游1、2、3路到西泠橋或斷橋下車,步行前往或乘西湖遊船到中山公園上岸。 15元 6:00-17:30
著名的哈同花園與其緊鄰。

柳浪聞鶯4、柳浪聞鶯

位於西湖東南岸,清波門處。南宋時為帝王御花園,稱聚景園,清代恢復柳浪聞鶯舊景。現為佔地十七公頃的大型公園。全園分友誼、聞鶯、聚景、南園四個景區。柳叢襯托著紫楠、雪松、廣玉蘭及碧桃、海棠、月季等異木名花。是欣賞三面雲山一面水的觀景佳地。

柳浪聞鶯內的柳型各具特色:柳絲飄動似貴妃醉酒,稱「醉柳」;枝葉繁茂如獅頭,稱「獅柳」;遠眺象少女浣紗,稱「浣紗柳」等。有柳洲之名。其間黃鶯飛舞,競相啼鳴,故有「柳浪聞鶯」之稱。 「醉柳」「獅柳」「浣紗柳」等,有柳洲之名並非空穴來風。

旅遊資訊:乘K4、12、30、308、504、游1、2路、假日5、7線到柳浪聞鶯站下。 5元
這里是欣賞三面雲山一面水的最佳位置。

5、雙峰插雲

雙峰即南高峰、北高峰,分別位於西湖之西南、西北。兩峰遙相對峙,綿延相距十餘里。南高峰臨近湖,峰高二百五十七米。北高峰海拔三百十四米,是靈隱寺的坐山。 當群山雲霧迷漫時,兩峰偶露雙尖,宛如峰插雲霄,是一幅潑墨淋漓濃淡有致的水墨畫卷。

對於雙峰插雲這一景色,後來有人考察認為:此景本是湖中遙望之景,清初為了立碑才移到陸上去的。當群山雲霧迷漫時,兩峰時露雙尖,宛如峰插雲霄,峰勢高峻磅礴,晴雨晨昏不同,尤在雨後或陰翳多雲天氣,彩雲、白雲或濃或淡,忽纏忽遮,是雲是山,一片朦朧。如一幅壯觀的水墨淋漓而濃淡有致的山水畫卷展現在面前。

旅遊資訊:7、27、807、游1、游2、游3路到洪春橋下車即可。

「雙峰插雲」御碑為清康熙皇帝手書,碑亭景點在洪春橋畔。

三潭印月6、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島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湖中三島」,猶如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蓬萊三島,故又稱小瀛洲。俯瞰整個小瀛洲猶如一個碩大的「田」字。小瀛洲上有開網亭、亭亭亭、九獅石、閑放台、迎翠軒、我心相印亭等園林建築點綴其間。綠樹掩映、花木扶疏。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園林富於空間層次變化,造成「湖中湖」、「島中島」、「園中園」的境界。

島南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相傳為蘇東坡在杭疏浚西湖時所創設(現有石塔為明代重建)。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體上排列著五個等距離圓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紙,塔中點燃燈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現許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確實難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7、花港觀魚

位於西湖西南角,東接蘇堤,南北分別毗鄰小南湖和西里湖。
花家山麓有一小溪,流經此處注入西湖。因沿溪多栽花木,常有落英飄落溪中,故名「花港」。南宋時,內侍官盧允升曾在離這里不遠的花家山下結廬建私家花園,園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養五色魚以供觀賞怡情,漸成遊人雜沓頻頻光顧之地,時稱盧園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宮廷畫師創作西湖十景組畫時將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燁駕臨西湖,照例題書花港觀魚景目,用石建碑於魚池畔。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詩中有句雲:「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今日的花港觀魚是一座佔地二十餘公頃的大型公園。

江南園林藝術與西洋園林藝術結合得最為巧妙的一處景緻,眾多的外國元首、國際友人游西湖都必到此處,不是沒有道理。

旅遊資訊:乘K4、308、504、游1、2、3、5路、假日1、4、5、7線到「蘇堤」、「花港」站下或乘西湖遊船可到花港。24小時免費開放

南屏晚鍾8、南屏晚鍾

南屏晚鍾也許是西湖十景中問世最早的景目。早在北宋末期,赫赫有名的畫家張擇端就曾經畫過《南屏晚鍾圖》。

南屏山綿延橫陳於西湖南岸,山高不過百米,山體延伸卻長達千餘米。山上怪石聳秀,綠樹愜眼。晴好日,滿山嵐翠在藍天白雲得襯托下秀色可餐,遇雨霧天,雲煙遮遮掩掩,山巒好像翩然起舞,飄渺空靈,若即若離。後周顯得元年(公元954年),吳越國主錢弘叔在南屏山麓建寺院,後來成為與靈隱寺並峙於南北的西湖兩大佛教道場之一的凈慈寺。

凈慈寺寺內有宗鏡堂、慧日閣、濟祖殿、運木井等古跡,山門前有放生池。1986年重建,為歇山頂三重檐兩層建築,上層懸大梵鍾,下層為凈慈寺地藏殿。大梵鍾高3米,口徑2.3米,重10餘噸。凈慈寺晚鍾鳴響,回聲在山間、林樾悠揚飄盪。

能讓康熙帝也發出「致足發人深省」的感慨,肯定不一般。原鍾早不在,現在的銅鍾為新鑄。
旅遊資訊:乘K4、308、504、游1、2、3路、假日5、7線到凈慈寺站下。10元,敲鍾10元。6:00-17:30

雷峰夕照9、雷峰夕照

白娘子故事中的雷峰塔就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宋吳越王錢弘俶因黃妃得子而建,為藏經之所。因塔址小山名雷峰,後人改稱「雷峰塔」。每當夕陽西照,塔影橫空,亭台金碧,故得「雷峰夕照」之名。至明嘉靖年間,塔外部樓廊被倭寇燒毀。塔基磚被迷信者盜竊,致使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傾圮。

2000年12月26日,雷峰塔重建工程正式奠基。雷峰新塔建造在雷峰塔原址上。新塔通高71米,五面八層,依山臨湖,蔚然大觀。為切實保護好地下珍貴遺址,對古塔遺址實行玻璃天棚覆蓋,使古塔重生新塔,新塔彰顯古塔,創下了中國古塔遺址原地保護的全國第一,雷峰夕照的美景又重返人間。白娘子被法海壓在雷鋒塔下的故事,給雷鋒塔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旅遊資訊:對於普通遊客來說,可能倒掉的雷鋒塔更有魅力一些。乘507路長橋公園站下; 乘游2路凈寺、長橋公園站下 。為重現「雷峰夕照」,政府已投資重建雷峰塔。

麴院風荷 10、麴院風荷

位於西湖西北角,素以湖景、荷景著稱。據記載,宋代洪春橋畔有一處官家釀酒作坊,每逢夏日熏風吹拂,荷香與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們稱之為「麴院荷風」。清代,酒坊關閉,康熙游湖時將「曲」字改成為「曲」,易「荷風」為「風荷」。

如今麴院風荷景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拓建,成為佔地420餘畝以荷文化、酒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園林。全園分為岳湖、竹素園、風荷、麴院、濱湖密林等5個景區。園內亭、台、樓、榭布局典雅,荷花池面約佔38畝,種有紅蓮、白蓮、重台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珍稀名貴品種,成了我國賞荷的佳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說的便是盛開荷花的場景每當夏日風起,有荷香沁人心脾的「麴院風荷」最為迷人。

旅遊資訊:7路、507路、28路、15路均可到達。24小時免費開放

新西湖十景
1984年,《杭州日報》社、杭州市園林文物管理局、《園林與名勝》(現更名《風景名勝》)雜志、浙江電視台、杭州市旅遊總公司5家單位聯合發起舉辦新西湖十景評選活動。全國各地有10萬餘人參加,共提供7400餘條西湖景點,最後評選出10處景點。1985年9月起由杭州市園林文物管理局先後在10處景點豎立景碑或鐫刻景名。

1、雲棲竹徑

雲棲竹徑位於五雲山南麓的雲棲塢里,為林木茂盛的山塢景觀,素以深山古寺,竹徑磬聲稱勝。

康熙皇帝曾四到雲棲,賦詩題額,並賜一株大竹名為「皇竹」,浙江地方官為此建「御書亭」、「皇竹亭」以記盛事。相隔43年後,乾隆皇帝南巡至杭,又六到雲棲。清末以後,雲棲竹林屢遭破壞,不復舊觀。抗日戰爭杭州淪陷期間,竹林更遭濫伐,幾近滅絕。1950年後,在杭州市園林部門護理下,竹林逐步復壯,整修寺宇,開辟茶室。今天的雲棲竹徑,翠竹成蔭,溪流叮咚,清涼無比。小徑蜿蜒深入,潺潺清溪依徑而下,嬌婉動聽的鳥聲自林中傳出,整個環境幽靜清涼。

旅遊資訊:這里古木參天,幽靜安詳。乘游4路到雲棲竹徑站下,半小時一班。

1.騎自行車游雲棲,經虎跑、六和塔、九溪、宋城,返程里過梅嶺隧道,經天竺、靈隱、玉泉從北邊返回。

2.梅塢茶村、五雲山和大清谷都值得花點時間。環山一日,你一定會有收獲,但這是為那些數次到杭州,或有充裕時間的人准備的線。

2、阮墩環碧

阮墩環碧西湖有三座人工島嶼:小瀛洲(三潭印月),湖心亭(北塔基),阮公墩。阮公墩是清嘉慶五年(一八00)浙江巡撫阮元主持疏浚西湖後,以浚湖葑泥堆壅成島的,故後人稱之為阮公墩。為西湖三島中面積最小的一個島。

1981年,島上建環碧山莊。庄內揭出大旗於林杪之上,隨風招搖,頗存古風。島中心為一片林間空地,偏西北由廳堂、曲廊、矮籬、柴門組成院落。東南岸邊為船埠,東北部岸邊置一用杉樹皮結頂、棕櫚作柱的圓亭,取名「憶芸」(紀念阮元意思)。小小島嶼漂浮於粼粼碧波之上,遮掩在花木叢中,猶如碧玉盤中一顆晶瑩翡翠。「阮墩環碧」景名由此而來。整個環境,遠山近水,開闊明朗,清逸幽靜。

3、黃龍吐翠

黃龍吐翠 位於西湖北山棲霞嶺北麓。清代「杭州二十四景」中有「黃龍積翠」一目,「黃龍吐翠」景名脫胎於此,用一「吐」字,突出貼泉池巉崖間龍口噴水,珠簾倒掛的特有情景。
黃龍洞在宋、元、明、清代皆為佛教勝地,民國初期改為道觀。此處前為庭園,後有洞壑,融真山假山,自然景色與人工建設為一體,為期上雅幽園林之一。1985年,集宗教文化內涵與寺觀園林景象於一體面的黃龍洞闢建為仿古游樂園。黃龍洞山門到二門之間,有一段長而曲折的游步道,古木修篁,花草清池,矮牆漏窗,頗多可賞景物。黃龍的傳說和茂密翠竹得了西湖新十景的美名,不過,在這里時常看到的是新婚的慶典。圓緣民俗園,是杭州四大婚慶公園之一。
4、寶石流霞
寶石山為西湖北岸屏障。這里的山岩呈赭紅色,岩體中有許多閃閃發亮的紅色小石子,每當陽光映照,滿山流韋紛披,尤其是朝陽或落日紅光灑沐之時,分外耀目,彷彿數不清的寶石在熠熠生輝。寶石山正因此而得名。
寶石山東巔,保俶塔巍然挺秀。原為九級磚木結構,現在的磚砌實心式樣,是1933年重建時仿自清代原樣,雖不能登臨了,卻以其漂亮的『容顏』和所處的顯要位置而成為引人矚目的西湖勝景標志物。保叔塔的紫褐色山岩是一種少見的地質景觀。
5、九溪煙樹(原名:九溪十八澗)
九溪,俗稱「九溪十八澗」,十八澗系指細流之多。位於西湖西邊雞冠壠下。源發翁家山楊梅嶺下,途匯清灣、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雲棲、清頭和方家九溪,曲折隱忽,流入錢江。 1947年,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兩次到九溪作冰川考察,發現古代冰川遺跡,認為距今二三百萬年前第四紀時,杭州西湖尚為一片冰雪世界,當時下龍井是一處儲水盤谷,承受大量冰雪,經九溪十八澗東南流出,形成九溪十八澗峻險地段。民國期間,九溪十八澗一帶有二、三私家茶莊,賣茶水並供應西湖藕粉、桂花糖等。茶莊所備桌椅不多,春秋佳日,遊客以澗邊石塊權充桌椅。1975年以後,園林部門分4期改造和新建九溪菜館、茶室、接待室;整理山林環境,疏浚泉池,築水壩,架畫橋,布蹬道,造亭子,擴大游覽面積。
「溪水」是這里的主體,有了山和樹的相伴,水也顯得愈加地幽雅。清末學者俞樾游九溪詩雲:「九溪十八澗,山中最勝處。昔久聞其名,今始窮其趣。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樹。」字里行間,將美景的妙處刻劃得淋漓盡致。被定為新十景後,更名為「九溪煙樹」。
6、滿隴桂雨
滿隴桂雨 位於滿覺隴村、石屋洞前一帶。滿覺隴俗稱滿家弄,明清時盛產桂花,為西湖著名賞桂勝地。抗日戰爭杭州淪陷期間,桂花樹被大量砍伐,僅剩少數農家屋前屋後幾株老樹。抗日戰爭勝利後稍有恢復。1950年後,新種植一批桂樹,至1955年前後,連同老樹,數達萬株,其中樹齡最長的約200年,最大植株盛花年可收桂花一石,桂花成為當地村民重要的經濟收入。一代傳一代,終於造就了這一片「金粟世界」。如今更是家家戶戶皆植桂,房前屋後,村內村外,滿山坡,路兩旁,舉目皆是。每年中秋前後,滿樹的桂花競相開放,流芳十里,沁透肺腑。桂花品種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花朵細小而量大,盛開時如逢露水重,往往隨風灑落,密如雨珠,人行桂樹叢中,沐「雨」披香,別有一番意趣。
吳山天風位於西湖東南面,高94米,景秀、石奇、泉清、洞美。山上有城隍閣,秀出雲表,巍然壯觀。山道旁,有一組形態各異的岩石,因其酷似十二生肖而被稱為「十二生肖石」。吳山山頂建有「江湖匯觀亭」,站在亭中,錢塘江和西湖全景一覽無余。在亭側通往雲居山大道上留有山茅觀遺址,遺址旁留有南宋理學家朱熹的手書:吳山第一峰。
春秋時期,吳國的南界由紫陽、雲居、金地、清平、寶蓮、七寶、石佛、寶月、駱駝、峨眉等十幾個山頭形成西南―東北走向的弧形丘岡,總稱吳山。吳山不高,但由於插入市區其東、北、西北多俯臨街市巷陌,南面可遠眺錢塘江及兩岸平疇,上吳山仍有凌空超越之感,且可盡攬杭州江、山、湖、城之勝。江南一帶的山水美,自然天成只佔去了一成,人文才是真正讓它出彩的原因。蘇東坡、米芾等都在此留下過手跡,風流才子徐文長的楹聯最為畫龍點睛。登閣遠眺,左湖(西湖)右江(錢塘江),杭城盡收眼底。
8、玉皇飛雲
玉皇飛雲玉皇山北向西湖,南近錢塘江,東接鳳凰山,西連南屏、大慈諸山。山體挺拔高聳,山頂常有雲霧飛繞,因而取景名為「玉皇飛雲」。玉皇山在南朝梁時已有佛寺,五代吳越國時經全面開發,後唐同光二年(924年)開通山東麓慈雲嶺蹬道,又建祭天所用的「登雲台」及阿育王寺等佛寺。至南宋,寺廟更有所拓展。明代,玉皇山寺廟改為道教官觀,山頂福星觀及慈雲宮在清代極為興盛。
玉皇山介於西湖與錢塘江之間,海拔二百三十九米,凌空突兀,襯以藍天白雲,更顯得山姿雄峻巍峨。每當風起雲涌之時,佇立山巔登雲閣上,耳畔但聞習習之聲,時有雲霧撲面而來,飛渡而去。玉龍山山腰有個紫來洞,站在洞前俯瞰,山下有一片八卦田,是南宋皇帝祭先農時親耕之地。玉皇山下慈雲嶺南坡有兩龕五代時的造像,為我國五代十國時期石刻造像的代表作之一。
9、虎跑夢泉
位於大慈山下的虎跑泉,是西湖眾多名泉中的翹楚。虎跑泉的得名,始於「南嶽童子泉,當遣二虎移來」的佛教神話傳說。傳說唐代高僧性空曾住在虎跑泉所在的大慈山谷,見此處風景優美,欲在此建寺,卻苦於無水。一天,他夢見二虎跑地,清泉湧出。次日醒來,果然發現甘泉,此泉即被命名為「虎跑泉」。
虎跑泉在地質學上屬裂隙泉,水源旺盛,水質優良,其形成與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有關。虎跑泉與龍井、玉泉、郭婆井、吳山大井,並稱杭州五大「聖水」。更因虎跑泉水質特別純凈,世人將虎跑泉與龍井茶葉譽為「西湖雙絕」。「龍井茶葉虎跑水」並稱西湖雙絕。這里還是當年濟公和尚圓寂的地方。
10、龍井問茶
龍井問茶 位於西湖西南的風篁嶺山。五代此地建有龍井寺。相傳龍井與海相通,因海中有龍,故名。且龍井之水,亦十分奇特,攪動時,水面會出現一條分水線,彷彿游絲擺動,然後慢慢消失。龍井不僅有名泉、名景,還有名茶。龍井茶為我國的十大名茶之一,有「色綠、香郁、形美、味甘」四大特色,為茶中極品。
龍井品茗在北宋已成風氣,元明間,人多以游龍井品茗為樂。清代,龍井茶列為貢品,聲譽益隆。清乾隆皇帝曾到此採茶種茶,老龍井還留有「十八棵御茶」遺跡。乾隆還將過溪亭、滌心池、一片雲、風篁嶺、方圓庵、龍泓澗、神運石、翠峰閣定為」龍井八景」。想要了解龍井文化,這里是最佳的選擇。據說,若用小棍輕輕攪撥龍井水,水面會出現一條分水線,十分奇特。龍井之西的龍井村所產的西湖龍井,因為色翠、香郁、味醇、形美而著稱於世。旅遊資訊:乘27、游3路到「龍井」站下
1. 真正龍井茶產量很少,大多遠銷國外,所以不要輕易在龍井村裡買龍井茶, 那裡的大媽大嬸看似純朴,但你花「高價」從她手中買得的茶葉並不一定「正宗」,倒不如市內大一點的商場叫人放心。
2. 從龍井出發,有兩條線路是為時間充裕又喜歡爬山的朋友准備的。a.越過鳳凰嶺經龍井村,可去九溪煙樹,從27路龍井終點站到九溪南端之江路上的公共汽車站,全長6公里,步行游覽需2小時。b.從龍井北面的山道翻過棋盤嶺,去天竺、靈隱,5公里山路,步行游覽需2小時。

西湖新新十景
盛世修志,清平立景。2007年,三評西湖十景經歷社會各界和中外遊客的評選出來。

1.靈隱禪蹤: 杭州素有東南佛國之稱,靈隱寺創建於東晉咸和元年,是為杭州禪寺的最早蹤跡。靈隱寺前有飛來峰,崖壁精雕五代、宋、元石刻造像,蔚為大觀。又有冷泉之水,時而清流潺潺,時而湍急奔流。靈隱周邊,更有上天竺、蓮花峰等名山,佛音庄嚴,禪意隱現。

2.六和聽濤: 六和塔原有塔院開化寺,其中有一楹聯寫道:「燈傳慧業三摩地,鼓應潮聲八月天」。意思是承接佛法需要專心致志。聽濤似乎比觀潮更需專一用心,在六和塔上,聽濤更能易啟發遐思,心領神會,從而在對濤聲的品味之中,體會到萬千意象。至於秋高氣爽季節,登塔聽濤更生滄海觀日之意,那份並吞八荒之豪情,

3.岳墓棲霞: 「莫須有」三字,鑄成中國史上的千古奇冤。然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北山棲霞嶺上,每當仲春時節,山花爛漫;入秋以後,紅楓似火,望之如霞,久留不去。岳飛忠骨葬於棲霞嶺下,多少年來,杭州人民感念他的精忠偉烈。岳飛墓廟這一人文景觀是秀美西湖的靈魂。

4.湖濱晴雨: 湖濱位於西湖和城市的接壤之地,不但可以一覽西湖的三面雲山,更是品鑒陰晴雨霧的好地方。西湖風景最宜慢慢細品,尤其是多雨時節,漫步湖濱,但見煙雨蒙蒙,水天一色,西子湖如美人風鬟霧鬢,若隱若現,有一種特別迷人的「朦朧美」。

虎跑夢泉 5.錢祠表忠: 錢王祠倚城面湖,中有「功德崇坊」之景。祠內有蘇軾撰書的《表忠觀碑記》,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名碑。碑記敘了吳越國三代錢王在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的五代時期,奉行中原正朔,不失臣節,消弭兵戈,安居人民,最終納土歸宋的事跡。寫出了杭州百姓對於錢王功德的永世不忘,更表現出西湖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6.萬松書緣: 萬松書院初創於明代弘治年間,取白居易「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的詩意,明清以來,萬松書院成為浙江的最高學府,同時也是杭州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影響最廣的書院。王守仁、齊召南、秦瀛、袁枚……這些當年著名的思想家、學者和才子,由此同西湖結下了不解之緣。尚有有梁山伯和祝英台結伴就讀萬松嶺上的傳說,萬松書院也被稱作「梁祝書院」。

7.楊堤景行: 「景行」原意指大路,比作崇高光明的德行,典出《詩經·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德行使人敬慕,值得仿效。楊公堤近有三賢祠,所以橋名題作「景行」。表達了今人對於先賢楊孟瑛浚湖築堤這一惠及杭州百姓和西湖的德行的景仰之情,也點出了楊公堤景緻的特點,人行景移,移步換景,好山好水,目不暇接。

8.三台雲水: 雲自無心水自閑,三台山景區兼有江南山地和水鄉之勝,不僅山色蒼翠,映照長空,也多港灣溪潭,碧水清流。而山環水繞之間,更多人文景觀,其中最具分量的景點是於謙墓(祠)。「雲水」一詞點出這里景觀的多樣性和立體化,在此也借用了宋代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中的名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以頌揚明代民族英雄於謙的熱血千秋,清白一生。

9.梅塢春早: 梅家塢盛產茶葉,為西湖龍井中的珍品。「春」在梅塢便是茶香之意。春茶四摘,又以最早的「明前茶」最為名貴,每當清明時節,雲霧繚繞的山坡上,採茶女的身影隱現在碧綠如茵的茶園之間,鳥鳴茶歌,婉轉相應,為秀美山水平添了一份靈氣,也是春天西湖的獨特美景。

10.北街夢尋: 風光綺麗、蜿蜒漫長的北山街,是人們晨昏之時迤邐而行的最愛。半數以上的近代中西式著名建築薈萃這條街上,而在綠蔭之下,庭院之間,又蘊涵著許許多多的理想與情懷,光榮與夢想,讓人尋尋覓覓。

C. 杭州西湖十景是哪十座

西湖新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經過杭州市民及各地群眾積極參與評選,並由專家評選委員會反復斟酌後確定的,它們依次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

1、雲棲竹徑(Bamboo-lined path at Yunqi)

位於五雲山南麓的雲棲塢里,為林木茂盛的山塢景觀,翠竹成蔭,溪流叮咚,清涼無比。長一公里的雲棲竹徑,兩旁翠竹成蔭,小徑蜿蜒深入,潺潺清溪依徑而下,嬌婉動聽的鳥聲自林中傳出,整個環境幽靜清涼,與鬧市相比,格外使人感到恰適輕松,爽心悅目。

交通情況:乘27路、508路龍井村站下。

2、滿隴掛雨(Sweet osmanthus rain at Mannjuelong)

西湖秋遊,日賞桂,夜賞月。賞桂以南山滿覺隴最盛。桂花是杭州的市花。西湖栽培桂花,盛自唐朝。西湖早期詩篇中每每以桂入詩,都是西湖北山靈隱、天竺一帶寺廟所植。而滿覺隴秋賞桂花,是明以後才形成規模氣候的。滿覺隴亦稱滿家弄,是南高峰南麓的一條山谷。吳越時,這里多有小型佛寺,其中有一座圓興院,後改滿覺院,地以寺為名,花大約也是寺僧所植並漸成大觀。

桂花學名「木樨」,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性喜濕潤,滿覺隴兩山夾峙,林木蔥蘢,地下水源豐富,環境宜於桂花生長。這里的山民以植桂售花為主要經濟來源,一代傳一代,終於造就了這一片「金粟世界」。如今更是家家戶戶皆植桂,屋前後,村內外,滿山坡,路兩旁,一叢叢,一片片,一層層,舉目皆是。每年中秋前後,幾番金風涼雨,秋陽復出之時,滿樹的桂花競相開放,流芳十里,沁透肺腑,誠如清人張雲敖七言絕句《品桂》所雲:「西湖八月足清游,何處香通鼻觀幽?滿覺隴旁金粟遍,天風吹墮萬山秋。」 桂花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花朵細小而量大盛開時,如逢露水重,往往隨風灑落,密如雨珠,人行桂樹叢中,沐「雨」披香,別有一番意趣。滿隴桂雨入圍新西湖十景後,滿覺隴村在有關部門支持下,年年九、十月間舉辦西湖金秋桂花節,南山一帶,車水人流,道為之阻,西湖秋遊又添一大韻事。

交通情況:乘K4路動物園站下。

3、虎跑夢泉(Dream of the tiger spring)

西湖勝景,湖山相依相連,這相依相連的「使者」,便是三南雲山間的泓泓清泉,道道溪澗。位於大慈山下的虎跑泉,則是西湖從多名泉中的翹楚。虎跑泉的得名,始於佛教神話傳說,實際上這是歷史上西湖名泉的開發、保護、利用乃至留存與佛、道信徒及寺觀興衰休戚相關的一種世俗的折射。

虎跑泉是地下水流經岩石的節理和間隙匯成的裂隙泉。它從連一般酸類都不能溶解的石英砂岩中滲透、出露,水質純凈,總礦化度低,放射性稀有元素氡的含量高,是一種適於飲用,具有相當醫療保健功用的優質天然飲用礦泉水,故與龍井茶葉並稱「西湖雙絕」。

交通情況:乘K4、538、K599路虎跑站下。

4、龍井問茶(Enjoying tea at dragon well)

龍井,一句龍泓,龍湫,位於西湖西南的風篁嶺山。五代此地建有龍井寺,北宋時龍井已成為旅遊勝地。詩人蘇東坡常品茗吟詩於此,曾有「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萬苦蛟龍潭」的詩句贊美。相傳龍井與海相通,因海中有龍,故名。且龍井之水,亦十分奇特,攪動時,水面會出現一條分水線,彷彿游絲擺動,然後慢慢消失。龍井泉水清澈甘洌,與虎跑、玉泉合稱西湖三大名泉。龍井茶更負盛名。清乾隆皇帝曾到此採茶種茶,老龍井還留有「十八棵御茶」遺跡。乾隆還題「湖山第一佳」五個大字,並將過溪亭、滌心池、一片雲、風篁嶺、方圓庵、龍泓澗、神運石、翠峰閣定為「龍井八景」。新西湖十景將這里評為「龍井問茶」新景點。

交通情況:乘27路、508路龍井村站下。

5、九溪煙樹(Nine creeks in misty forest)

九溪,俗稱「九溪十八澗」。位於西湖西邊群山中的雞冠壠下。北接龍井,南貫錢塘江。源發翁家山楊梅嶺下,途匯清灣、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雲棲、清頭和方家九溪,曲折隱忽,流入錢江。

十八澗系指細流之多,流泉淙淙。九溪與十八澗在八覺山下的溪中溪餐館前匯合。一路重巒疊嶂,茶園散處,峰迴路轉,流水淳淳,山鳥嚶嚶。晴天秀色可餐,陰天煙雲飄渺。明詩人張立贊道:「春山飄渺白雲低,萬壑爭流下九溪」。清代學者俞樾游後賦詩說:「重重疊疊山、曲曲彎彎路,丁丁東東泉,高高下下樹。」均道出了「九溪煙樹」的無限風光。有林海亭、望江亭、溪中溪、人工瀑布等新景點。

交通情況:K4、27、308、504、游5路、假日5線可達。

6、吳山天風(Sky wind over Wu Hill)

吳山是西湖南山延伸進入杭州城區的尾部,春秋時期,這里是吳國的南界由紫陽、雲居、金地、清平、寶蓮、七寶、石佛、寶月、駱駝、峨眉等十幾個山頭形成西南-東北走向的弧形丘岡,總稱吳山。吳山不高,但由於插入市區其東、北、西北多俯臨街市巷陌,南面可遠眺錢塘江及兩岸平疇,上吳山仍有凌空超越之感,且可盡攬杭州江、山、湖、城之勝。吳山為山不高,主位獨好,林茂泉豐,山上山四通八達,南宋以不,祠廟寺觀越建越多,至明清,商業店肆紛紛擠入,步步樓台,處處寺廟,香客遊人摩肩接踵,一片熱鬧景象。 城隍廟是吳山上最大的神廟,仿宮殿式建築,基址可尋。 廟內空庭中古木參天,氣象森嚴,大時樟樹至今鬱郁蔥蔥。在人們心目中,當年的城隍廟不可等閑視之,以至連山名也因此廟而順口叫做城隍山了。

交通情況:乘35、38、40路到吳山廣場站下。

7、阮墩環碧(Ruan Gong islet submerged in greenery)

西湖有三座人工島嶼:小瀛洲(三潭印月),湖心亭(北塔基),阮公墩。阮公墩是清嘉慶五年(一八00)浙江巡撫阮元主持疏浚西湖後,以浚湖葑泥堆壅成島的,故後人稱之為阮公墩。又因其泥軟地低,常為湖水浸漫,俗呼其為阮灘。阮公墩成島後,雜木蔥蘢,蔓草萋萋,天真未鑿。

一九八一年,島上建環碧山莊。這是一座仿江南私家另墅格局建造的庄園式園林,芳名《環碧》,告訴人們她借景湖光山色的獨特優勢。庄內揭出大 於林杪之上,隨風招搖,頗存古風。 島上矮籬圍出庄園,園內茅屋竹閣,有環碧小築、雲水居等,輕盈靈巧。庭前屋後,植有香樟、楓楊、丹桂、紫薇、秀竹、芭蕉、常春藤等,既求其幽寧,又講究朴質。島邊近水處,別設憶芸亭,取追想阮芸台(阮元號芸台)治湖堆島、留績西湖之意。

環碧庄建築內部陳設古樸淡雅。日間, 乘船來訪者可在此品茗、小酌;晚上,有莊主《員外》率一幫《家僕》、《侍女》著古典戲裝與來客共行仿古游樂文娛活動。

交通情況:由西湖坐船前往。

8、黃龍吐翠(Yellow Dragon cave dressed in green)

西湖北山棲霞嶺北麓,茂林修竹深處,隱藏著頗具道教洞天福地氣象的黃龍洞古跡南宋以來這里作為湖上五大祀龍點之一而享有盛名清杭州二十四景中有《黃山積翠》一景即指此一九八五年,集宗教文化內涵與寺觀園林景象於一體面的黃龍洞闢建為仿古游樂園,入選新西湖十景。

黃龍洞山門到二門之間,有一段長而曲折的游步道,若從空中俯看,猶如一條游龍沿路古木修篁, 花草清池, 矮牆漏窗,頗多可賞景物。它在寺觀園林構成上稱為《導引》,就像一支前奏曲,對遊人起著由俗入清、調整心態、漸入佳景的作用。

黃龍洞的假山,以渾重的黃砂石塊依照山勢、地形的起伏抑揚而砌築,或孤峰獨立或聚石造型,或堆疊成峰。遠望,石峰如林,重巒疊翠;入內,迷離曲折,剔透空靈,雄渾格與秀逸兼而有之。這與蘇州園林假山以精緻典型見長的風格迥然有別,顯示了山林寺觀造園藝術貼近自然、融合自然,深具匠心而又不著痕跡的長處與魅力。

黃龍洞竹景歷史悠久,竹徑通幽又是一絕。剛勁挺秀的大毛竹高達十多米,匯林成海;小巧的菲白竹卻又矮至二三十厘米,茸茸可愛;竿細色深的紫竹,據說早先引種自普陀山;羅漢竹、筆桿竹、黃金嵌碧玉竹等點綴在假山、庭園等處,風韻蕭爽。最值得一看的是方竹的竹,《體方有如削成,而勁挺堪為柱杖,亦異品也》。竹多,筍也多。每年清明前後,小雨初霽,暖風拂面,這里的牆邊、路旁、山腳、庭後,隨處有春筍破土而出,有的掀翻石塊, 勢不可擋; 有的兩三叢生,競爭激烈。寧靜的黃龍洞園里園處,洋溢著勃勃生機。

交通情況:乘16、21、23、28、K599路在黃龍洞站下。

9、玉皇飛雲(Flying clouds over jade Emperor hill)

玉皇山介於西湖與錢塘江之間,海拔二百三十九米,凌空突兀,襯以藍天白雲,更顯得山姿雄峻巍峨。每當風起雲涌之時,佇立山巔登雲閣上,耳畔但聞習習之聲,時有雲霧撲面而來,飛渡而去。湖山空闊,江天 浩潮,此景此境被命名為『玉皇飛雲』:以其壯闊、崇高而入選新西湖十景。玉皇山介於西湖與錢塘江之間,海拔二百三十九米,凌空突兀,襯以藍天白雲,更顯得山姿雄峻巍峨。

交通情況:游3玉皇站下。

10、寶石流霞(Precious stone hill floating in rosy clouds)

西湖三面雲中,葛嶺、寶石山自成一體,景色奇特。它們的山體均由侏羅系凝灰岩構成,其中最多見的是熔結凝灰岩。這里的山岩呈赭紅色,岩體中有許多閃閃發亮的紅色小石子,每當陽光映照,滿山流韋紛披,尤其是朝陽或落日紅 光灑沐之時,分外耀目, 彷彿數不清的寶石在斷斷生輝。寶石山正因此而得名。

寶石山東巔,保淑塔巍然挺秀。好那窈窕、高聳的外形,與好的『美人』別稱十分相合。這位「美人」誕生於北宋初年,原為九級磚木結構,直到明代重建時,依然保持這種與六和塔、雷峰塔並無太大差異的結構。現在的磚砌實心式樣,是一九三三年重建時仿自清代原樣,雖不能登臨了,卻以其漂亮的『容顏』和所處的顯要位置而成為引人矚目的西湖勝景標志物。

D. 杭州虎跑泉導游詞

作為一名優秀的旅遊從業人員,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導游詞,導游詞是講解當地的基本情況,介紹風土人情的文章。導游詞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杭州虎跑泉導游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杭州虎跑泉導游詞1

虎跑泉的來歷還有一個傳說。說是昭明太子來招隱寺讀書,環境十分幽雅,但苦無水喝。他閑暇無事就滿山跑,尋找泉眼。有一天,太子漫步在山坡上,忽然一陣風過,樹葉沙沙作響,直落地上。古語說:"雲從龍,風從虎。"太子不禁毛骨悚然,哪知崗下有個小山窪,一猛虎前腳落空,一下陷了下去。太子一見,暗暗吃驚。只見這只虎大吼一聲前爪猛刨這處,留下一個跳有三尺深的塘兒,虎便咆哮而去剎那間,塘內便有清泉不斷向外滲出,太子雙手掬著泉水,嘗了一口,只覺清涼香冽,甘美香甜。這時泉水源源不斷向外涌流,太子驚喜之餘急忙吩咐,把泉水蓄起來,泉眼四周石頭砌成池子,因虎刨此泉,故取名"虎跑泉"。

蘇東坡詩中所說的"虎移泉眼"則是一則流傳很廣的傳說。相傳在唐以前,此地既無泉水,也無大的寺宇,唐憲宗元和年間,有位名叫性空的和尚雲游至此,見大慈山白鶴峰麓環境清幽,便有心棲禪於此。但經進一步考察,卻發現這里缺少飲用水源。有一天,來了兩個力大無比的兄弟,兄大虎、弟二虎,他倆長期流琅在外,才到杭域。聽說性空和尚有心在此建立大寺院,卻苦於無水,便決計剃度為僧,做性空和尚的徒弟,專為寺院挑水,性空和尚見他倆心誠便收下為徒了。

大虎、二虎每天起早到大慈山外的西湖中去挑水。由於他倆力氣大,挑回的水倒也足夠師徒三人享用。但是,性空和尚想的是建立一座大寺院,他兄弟倆縱有千斤之力,又能從西湖裡挑來多少水呢?性空和尚為此而發愁。

有一天,大虎突然想起在南嶽衡山肘,一次口渴異常,恰-眼山泉,清冽香甜。後來昕當地人說這眼泉名叫童子泉,是-眼稀世的仙水。於是,大虎對二虎說:"我們何不把它移來?"二虎-聽,拍手叫好,於是兄弟倆告別師父,歷盡千辛萬苦,趕到了童子泉。

性急的二虎上前就要搬,童子泉卻一動也不動,兄弟倆無奈只好望泉興嘆。這情景被一守護童子泉的小仙童看得真切,便走出山林來說:"這童子泉是仙泉,凡人哪能搬得動它。但如果你倆願意脫俗成虎,這泉便可移動。"大虎和二虎當即應允。於是,小仙童便在他倆身上拂柳枝、灑仙水。頓時,只見煙霧中跳出兩只斑斕猛虎,小仙童立即拔出童子泉,跨上大虎之背,催趕二虎背馱著童子泉,一陣風似地趕往杭州。

一天夜裡,性空和尚正在打坐,朦朧中見到兩只口渴異常的老虎在禪房外刨地作穴,性空和尚猛地驚醒過來,打開門一看,老虎未見,卻有一股清泉從石崖間湧出。性空和尚明白,這就是大虎和二虎移來的童子泉,它由"二虎"刨地作穴而成。所以,便給這眼泉取名為虎刨泉。後來性空又覺得此名有些拗口,便更名為"虎跑泉"。白鶴峰麓有了虎跑泉,性空和尚棲禪的大寺字也很快建成了。

根據"虎移泉眼"民間傳說,1983年在虎跑滴翠岩後的山腰平台上,雕塑家創作完成了"夢虎"雕塑。整個塑像借用一組巨大的山岩疊石,只見兩只猛虎接踵跑地出泉,性空禪師則合著雙目,怡然夢中。雕塑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把人物和山虎、湧泉、自然山水、庭院建築融為一休。高僧夢卧之形態,兩虎自林中跑水之情狀,既有寧靜感,又有躍動感,動靜結合,野趣盎然。石壁間刻有"虎跑泉眼"四字行書和"夢虎"兩大篆體字。

杭州虎跑泉導游詞2

虎跑泉現泉眼在方池井中,水清洌,可烹茶。上有虎跑亭供遊人休憩。明嘉靖年間袁繼祖重砌方池,改名「萬古長青池」,故虎跑亭又稱「萬古長青亭」。池旁石壁上嵌有「虎跑泉」三字碑刻,為明崇禎年間鎮江知府程峋所書。

相傳昭明太子初來招隱山時,飲水十分困難。有一天太子在山坡上漫步,突然間風聲乍起,林間竄出一隻斑斕猛虎。太子大吃一驚,急忙抽身躲避。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那虎縱身撲過來落在太子腳邊,前爪一陣猛刨留下一個深坑復又咆哮而去。剎那間坑內便有清泉汨汨湧出。太子大喜,遂名之曰「虎跑泉」。

鹿跑泉

虎跑、鹿跑為姐妹泉,泉質「甘香潤吻」,歷來備受推崇,招隱寺一度甚而更名為「鹿泉寺」。

鹿跑泉在招隱山聽鸝山房(招隱山飛禽眾多,尤以黃鸝聞世)東側。泉畔有亭,名鹿泉亭,亦稱「如斯亭」,為明萬曆年間郡守林華取《論語》「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之意命名。當年此處林壑幽美,野鹿出沒,聞呦呦鹿鳴,聽淙淙泉響,別有一番情趣。

杭州虎跑泉導游詞3

虎跑泉是全國三大名泉之一。進入山門之後,兩旁腳下便是一股潺潺的清泉,這里從山上泉眼處流下來的,稱為「聽泉」。進入二門,一路尋覓虎跡泉蹤,便來到滴翠崖下,只見一隻斑斕猛虎正在刨地的塑像,這便是「觀泉」。然後到茶室小坐,用清澈純凈的`虎跑泉水沖泡龍井茶葉,茶葉清香四溢,茶味沁人心脾,稱為「品泉」。

虎跑泉主要景點有虎跑寺、虎跑泉、滴翠涯、五代經幢、夢虎雕塑、弘一法師塔、濟公殿、濟顛塔院、鍾樓、五百羅漢室等。其中虎跑泉為江南三大名泉之一,水質為裂隙泉質,透明無菌,其甘味醇厚,以虎跑泉水沖泡龍井茶葉,飲之清香沁脾,歷來被譽為「西湖雙絕」。寺內還有濟公與弘一法師遺跡。游「虎跑夢泉」景區,既可賞名山,又名泉,又可訪名寺,謁名僧。

虎跑泉是怎樣來的呢?據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現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訴他倆,這里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說,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於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一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乾涸了,吃水更困難了。一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嶽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了,狂風暴雨發作,風停雨住過後,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著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後用柳枝一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只斑斕老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著「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裡作了一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只老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里,前爪刨地,不一會就刨了一個深坑,突然狂風暴雨大作,雨停後,只見深坑裡湧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為了紀念大虎和二虎,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後來為了順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龍井茶,色香味絕佳,現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嘗到這「雙絕」佳飲。

龍井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著采了起來。剛采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後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後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後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裡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後便想嘗嘗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後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後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後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葯。」乾隆皇帝見太後這么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後。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杭州虎跑泉導游詞4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前去參觀的景點是虎跑。為什麼稱之為「虎跑」呢?說的是從前有兩只老虎曾在這里用虎爪刨地作穴,湧出清泉,然後就形成一個以泉水而著稱的名勝古跡,稱為虎跑泉。虎跑泉與玉泉、龍井泉並稱杭州三大名泉。唐代茶聖陸羽曾把它評為「天下第三泉」。據稱「天下第一泉」為鎮江金山中冷泉,「天下第二泉」為無錫惠山泉。

我們現在來到了虎跑的山門。山門一般為寺廟所建,因此不難看出虎跑景區內曾經也是佛門凈地,著名的濟公和尚就是在這里圓寂的。這座山門建於公元1908年。各位在這里照相留念後,接著跟我進內游覽。

從山門到虎跑泉的泉眼,要走過這條1公里多長的石板路,大家看到路旁的這條小水溝,就是從虎跑泉那邊流過來的。在虎跑泉旁原來建有寺廟,離寺越近,水聲越響。沿著這條路,首先是「聽泉」,大家仔細聽,水聲淙淙,如鳴佩環。大家往前走,前面這對石幢,是五代後晉天福六年(公元941年)的遺物,現已毀。再過去就是天王殿了,從天王殿右側上石階進入疊翠軒庭院里是「賞泉」,轉入滴翠崖泉眼處是「尋泉」,最後到茶室坐下來基上杯龍井茶,則是名副其實的「品泉」。

好!大家請隨我慢慢地走上石階,各位請抬頭,只見壁上刻著「虎跑泉」三個大字,這便是西蜀道一的手跡。從這里可以看到山下的天王殿。據史書記載,虎跑所在的地方原稱大慈山定慧寺。寺廟始建於唐代開成二年(公元837年),起初命名為「資慶寺」,到了唐僖宗年間(公元875—888年),才改名為「大慈定慧寺」。清代同治年間,寺廟經過了大規模的修整。

虎跑寺是全國罕見的有兩座大廟的寺院,說起來還有一段趣話。當年建寺的性空圓寂之後,他的兩個弟子就接替他主持寺院,誰知大師兄利不同均,私吞香米錢,二師弟一氣之下,在二涼亭正對的路上又建了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半路上攔去香火錢,山上原來的寺院就很少有人上去燒香了。大師兄情急之下,就在轉彎處立了「虎跑泉」的照壁,以示山上的寺廟才是正宗。此乃笑話,可見和尚也不免動了凡心。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滴翠崖,只見前面有一隻雕塑的老虎與真虎一樣,這就是虎跑泉眼的所在地。虎跑泉水是由虎跑的地勢自然形成的。虎跑位於溝岩之中,四周被大慈山、白鶴峰等山嶺所包圍,從而形成了一個馬蹄形的匯水窪地。從地質構造來看,這一帶山嶺的岩層為千里崗砂岩,岩石向東南方向傾斜,傾角較平緩呈45度,虎跑泉就在岩層斜角的下方,因而落到山嶺的雨水滲到地下成為地下水,地下水沿著岩層而滲出,從而使虎跑泉大旱不涸,而且水量充足,每秒鍾可達兩升以上。經過試驗表明,虎跑泉是從難以溶解於水的石英砂岩過濾後湧出的,而原被滲入水中的礦物質的含量極少,因而水質無菌,飲後對人體有保健作用。龍井茶葉和虎跑水歷來被譽為「西湖雙絕」。

看完泉眼,請大家跟我一起登上石階去看一下「夢虎」大型雕塑。現在大家看到這組高5米、長9米的「夢虎」雕塑,就是根據「虎移泉眼」的民間傳說而創作的。相傳在唐朝元和年間,有一位名叫性空的高僧,來到大慈山,看中了這里的景色,就住了下來,然而當時這里用水極不方便,性空准備遷走。有一天夜裡,忽然夢見一位神仙告訴他說:「南嶽衡山有童子泉,當遣二虎移來」。第二天性空醒來,果然看見兩只老虎在刨地作穴,湧出泉水。從此性空就在這里定居下來,虎跑泉也由此得名。大家看到那個白發銀須,雙目微閉,手捻佛珠,安詳地側卧在山崖之中的老和尚就是性空,右側兩只老虎正在刨地作穴,清泉從虎爪下面湧出流入池內,石壁間有當代書法家沙孟海所書的「虎跑泉眼」四個字,「夢虎」二字出自顧廷龍的手筆。這組雕塑是在1988年完成的。新西湖十景之一的「虎跑夢泉」也是根據這一傳說而命名的。

看完「夢虎」雕塑以後,我們再去參觀濟顛塔院。塔院位於茶室右側園門外,走上台階便到了院內,裡面五幅浮雕記錄了濟公和尚的事跡。正中一幅是濟公平生像。據清代梁同書《宋道濟和尚塔復向碣》記載,濟公和尚原名李修源,宋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出生於浙江天台,在靈隱寺出家後更名道濟。由於他不遵守佛門清規戒律,偷吃狗肉,被靈隱寺方丈逐出山門。接著到凈慈寺當了書記僧,運用寺內的那口「運木枯井」建造了凈慈寺。四方百姓慕名而來,只見濟公,不拜方丈,於是他又被逐出前往虎跑寺,最後於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五月十六月圓寂,葬於定慧禪寺。濟公雖不服教規,裝瘋賣傻,但他打富濟貧,為老百姓所愛戴,在杭州人民中,流傳著許多有關他的傳說,所以人們就在這里建立了塔院,以示紀念。大家看這些浮雕,從左至右分階段別是濟公鬥蟋蟀、運木古井、飛來峰傳奇、瘋僧掃秦檜,概括了濟公生平的主要事跡。這座混凝土建築的塔院,系民國初年的建築,後來有一名以扮演濟公出名的演員游本昌捐資5000元人民幣,加以修葺擴建,形成了目前的規模。

在虎跑還有一位著名的近代佛學高僧,名叫李叔同,法號弘一法師。景區內新近辟有李叔同紀念室,請大家隨我一起去參觀。這座紀念室建於1984年,室內有三個部分陳列著百餘件李叔同生前的實物展品。李叔同,浙江平湖人,1880年生於天津,1905年留學日本,回國以後,他執教美術、音樂等學科,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劇社——春柳社,並把歐洲的西洋畫、五線譜介紹到中國。39歲時他在虎跑寺剃度為僧,法號弘一。弘一法師是一位愛國者、著名藝術教育家和佛學高僧。紀念室門口這座塔稱為弘一塔,是建國後在葉聖陶、豐子愷、錢君陶以及新加坡廣洽法師資助下建造起來的。

杭州虎跑泉導游詞5

進了虎跑泉,就看見小路旁邊都是鬱郁蔥蔥的樹林,樹林里還時不時地傳出清脆的鳥叫聲。不一會兒,我們就聽見了叮咚的泉水聲。順著聲音走過去,我看見了一股清清亮亮的泉水,像一個調皮的孩子奔跑而下,它一路和小石子打著招呼,發出悅耳的聲音。它一會兒去撓撓石縫里的小草,小草笑彎了腰;它一會兒又跳進一塊塊石頭,濺起一朵朵銀亮的水花。我恨不得脫掉笨重的旅遊鞋,跳進冰涼的泉水中好好享受一番,但是我忍住了。

我們繼續往前走。一路上,媽媽給我講了虎跑泉的傳說。從前,有個和尚,來到了現在的虎跑寺,想在這里居住。可是,這里景色優美,但沒有水源。一天夜裡,和尚夢見神仙告訴他:「明早我會派兩只老虎來給你送水的。」第二天,和尚果然發現有兩只老虎在寺外刨地做穴,不一會兒,洞里就冒出了一股甘甜可口的泉水,和尚給它取名虎刨泉。後來人們叫著總覺得不順口,於是改名叫虎跑泉。很快,我們就到了當年和尚發現泉水的地方。原來,剛才我們看見的那股清澈的泉水就是從這里流下來的呀!據說,這里的泉水能泡出上好的龍井茶。這時,我想到了遠在廈門的爸爸沒法喝到杭州甜美的龍井茶。於是,我死磨硬泡,媽媽終於答應讓我用空的礦泉水瓶裝了一些泉水帶回廈門送給爸爸。

我懷著愉快的心情下山了。這一趟我沒有白來,因為我不僅欣賞了美麗的風景,還了解了虎跑泉的傳說,更重要的是,我給爸爸帶回了一份特殊的禮物。

E. 杭州西湖有哪些壯麗景觀

美麗的杭州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它以其秀麗湖光山色和眾多名勝古跡聞名中外,在我國30多處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最為著名,被譽為人間天堂。

杭州西湖風景區以西湖為中心,分別為湖濱區、湖心區、北山區、南山區和錢塘區,總面積達49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積為5.6平方公里,湖中有三島: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繞湖一周約15公里。

杭州西湖三面環山,景區由一山(孤山),兩堤(蘇提、白堤),三島(阮公墩、湖心亭、小瀛洲),五湖(外西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和南湖),十景(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雷峰西照、南屏晚鍾、花港觀魚、蘇堤春曉、雙峰插雲)構成。

西湖的美不僅在湖,也在於山。環繞西湖,西南有龍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煙霞嶺,大慈山、臨石山、南屏山、鳳凰山、吳山等,總稱南山。北面有靈隱山、北高峰、仙姑山、棲霞嶺、寶石山等,總稱北山。它們像眾心拱月一樣,捧出西湖這顆明珠。山的高度都不超過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南北高峰遙相對峙,高插雲霄。西湖的美,在於晴中見瀲灧,雨中顯空濛。無論雨雪晴陰,在落霞、煙霧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態。

比較有名的是西湖老十景和西湖新十景
西湖老十景:斷橋殘雪、蘇堤春曉、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南屏晚鍾、麴院風荷、雙峰插雲、平湖秋月、三潭映月

西湖新十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

其他的還有六和塔、植物園、郭庄、杭州花圃等很多景點。

在西湖勝景中,一類是以天氣命名的。春有「蘇堤春曉」夏有「麴院風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斷橋殘雪」;晨有「寶石流霞」,晚有「雷峰夕照」。另有「吳山天風」,「玉皇飛雲」等。

另一類是由天氣的特殊條件,地貌的多姿而形成的奇景。有「三潭印月」,「雙峰插雲」,「九溪煙樹」,「阮墩環碧」等。一類是物以景勝,景以物名,「花港觀魚」,「柳浪聞鶯」可觀魚鳥花木之盛;「麴院風荷」可賞芙蓉出水,「雲棲竹徑」去聆聽修篁;孤山靈峰可踏雪尋梅,「滿隴桂雨」可秋涼賞桂;牡丹園看國色天香,環湖沿岸桃柳迎春。

一些景點的介紹:
柳浪聞鶯 位於西湖東南岸,這里原為南宋御花園「聚景園」。沿湖廣植揚柳,每當煙花三月,如煙似霧的柳絲隨風搖曳,宛如碧浪翻空,在那望不盡的柳蔭深處,時而傳來嚦嚦的鶯啼聲,清脆悅耳十分動人,「柳浪聞鶯」即源於此。

三潭映月 又名小瀛洲,是外西湖中最大的一個島嶼,小瀛洲湖中有湖,島中有島,島間橋欄相接 ,亭軒台榭點綴其間,水中金魚嬉遊,岸上金桂婆娑,柳暗花明風景誘人。湖面上有三座石塔,原建於宋,重建於明。塔高約2米,塔基為扁原形石座,塔身為球形,中空,四周環有五個小圓孔,塔頂作葫蘆形。每至中秋月夜,放明燭於塔內,洞口蒙以薄紙,燈光外透宛如15個月亮,月光、燈光、湖光交相輝映,塔影、月影、雲影融成一片,十分迷人。

西泠印社 位於孤山西部之巔,創辦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是我國最早研究金石篆刻的一個學術團體。它在保存金石、研究印學,開展篆刻創作等方面都作出了有益的貢獻。社址倚山而建,園林布局小巧玲瓏,白牆素影,淡雅高潔,步道鋪砌塊石,廊架纏繞藤蘿,花影遍地,環境幽美,為孤山園林的精華所在。山間有竹閣,柏亭、四照堂、華嚴經石塔、漢三老石室等古跡。

孤山 位於西湖西北角,四面環山,一山獨峙,山雖不高,但卻是總覽西湖景色最好的地方。孤山既是風景勝地,又是文化薈萃之處,南麓有文瀾閣、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館和中山公園,山頂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墓,東北坡有放鶴亭等。其中放鶴亭為紀念宋代隱逸詩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和鶴子之傳說。亭外廣植梅花,為湖上賞梅勝地。西湖雪景,歷來受人稱頌。「斷橋殘雪」的意境尤為膾炙人口。

白堤 全長1千米,東起斷橋,經錦帶橋而止於平湖秋月。白堤橫亘湖上,把西湖劃分為外湖和里湖,並將孤山和北山連接在一起。白堤在唐代原名白沙堤,宋代又叫孤山路。明代堤上廣植桃柳,景色絢爛,故又稱十錦塘。平靜坦盪、景色秀美的白堤,堤上內層是婀娜多姿的垂柳,外層是絢麗多彩的碧桃,遠望如一條彩色的錦帶。逢春日,暖風熏面,景緻絕佳。
平湖秋月 在白堤西端,為西湖十景之一。臨湖築有御書樓,樓前平台伸入湖中,三面臨水,台與湖面相平,是賞月觀景的勝地。在皓月當空的秋夜,湖平如鏡,清輝如瀉。前人有詩雲:「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最宜秋」。

黃龍洞 位於棲霞嶺麓,洞外樹有杏黃旗。有人說,西湖洞景,南屬煙霞,北推黃龍,可見其景不凡。黃龍洞本為道洞,後改為工人游覽的園林,內有黃龍吐翠、方竹園、卧雲洞等景點。黃龍洞中黃龍吐水處的假山,全部用混重的黃沙石依天然山勢疊成,是西湖假山洞景中規模最大一處。假山半腰有一人工砌成的山洞,即古黃龍洞,山頂還有個寬敞的洞壑,常有霧氣彌漫,名卧雲洞,電影《白毛女》中喜兒與大春山洞相會等鏡頭就在此拍攝。黃龍洞今以民俗游覽為特色,每天吸引很多遊客。

岳廟、岳墳 位於棲霞嶺南麓,面臨西湖,是紀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的祠廟,主殿忠烈祠中有岳飛坐像,上懸「還我河山」四個大字。岳王廟西有岳墳,墓道階下兩邊的鐵欄里圍著害死岳飛的四個奸賊的鐵像:秦檜、王氏、張俊、萬俟?c。他們都反剪雙手,跪在墓前,受盡人們唾罵。正如岳墓門上刻著一副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飛來峰 山體由石灰岩構成,與周圍群山迥異。無石不奇,無樹不古,無洞不幽。山上老樹古藤,盤根錯節;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宏道曾盛贊:"湖上諸峰,當以飛來為第一。"飛來峰奇石嵯峨,鍾靈毓秀,在其岩洞與沿溪的峭壁上共刻有五代、宋、元時期的摩崖造像345尊,其中尤以元代藏傳佛教(喇嘛教)造像最為珍貴,堪稱我國石窯造像藝術中的瑰寶。飛來峰西麓有冷泉掩映在綠蔭深處,泉水晶瑩如玉,在清澈明凈的池面上,有一股碗口大的地下泉水噴薄而出,無論溪水漲落,它都噴涌不息,飛珠濺玉,如奏天籟。明代畫家沈石田詩雲:"湖上風光說靈隱,風光獨在冷泉間。"冷泉池畔建有冷泉亭。

靈隱寺 位於杭州西北,前臨冷泉,面對飛來峰,寺始建於東晉,屬我國佛教禪宗十剎之一,為西湖第一名勝。天王殿上懸「雲林禪寺」匾額,其清代康熙手書。當年康熙南巡至杭州,登上北高峰,觸目所見,雲林漠漠,煙霧飄渺,而靈隱寺隱現於其中,遂即景題署此四字。正殿大雄寶殿為單層三檐歇山式建築中,高達33.6米,其規模之巨,為國內罕見。

麴院風荷 在靈隱路洪春橋畔,據說南宋時有一處官家釀酒作坊,坊內與金沙澗相通的池塘種滿了荷花,每逢夏日熏風吹拂,荷香與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們稱之為「?D院荷風」。舊時的麴院風荷,僅一碑一亭半畝地,局促於西里湖一隅,頗有些名不副實。清康熙年間,在蘇堤跨虹橋畔的岳湖種荷花,並建亭立碑,題為「麴院風荷」,此景遂復。今天的「麴院風荷」仍以荷花為主景,建有五個荷花池,分別栽植紅蓮、粉蓮、白蓮以及重瓣的「重台」等多種品種。全園又分為岳湖、竹素園、風荷、麴院、濱湖密林等5個景區。每當夏日,荷花開放,滿眼翠蓋紅妝,香飄數里。

玉皇山 矗立於西子湖與錢塘江之間,海拔239米,巍峨挺拔,風起雲涌之時,輕霧細雨撲面而來,但見耳邊輕風徐徐,眼前一片江天浩瀚,在山頂便可享受「臨鏡映西子,聽濤倚錢塘」之樂。
玉皇宮 曾經是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真武殿、大羅寶殿、三清殿等至今仍能讓人回想玉皇山的宗教景觀。玉皇山上樹多林雜,一年四季山色不同。春天,開滿山的野杜鵑,一叢叢,一片片,彷彿是緋紅的雲霞飄游在綠色的山林;夏日,山更深,林更幽,秋天,綠色還沒褪盡,紅葉就接踵而來;冬日,滿山雪樹,遠遠望去,宛若白雲鋪蓋。倘若遇到幾絲細雨,抬頭一看,卻又全無雨信,似乎此山真有無影列蹤的煙雲嵐氣在飄忽。從山腰望去,八卦四景盡收眼底,實有一眼見穿之感,憑欄遠眺,浩渺的錢塘江、巍巍的六和塔,伴著松聲竹韻,如登仙台,似駕雲濤。堪稱登玉皇山攬勝的一大奇觀。
靈峰探梅位於西湖之西,靈峰山下青芝塢,為西湖著名賞梅勝地。後晉開運年間建有靈峰寺,現靈峰寺遺址,新建供賞梅的建築群,有雅緻的"攏月樓",入座既可賞梅,又可品嘗青梅等。並修整了"洗缽池"、"掬月泉"等古跡,兼具山居園庭之勝。青山環抱,蔥郁幽谷,草地如茵,梅林似海,樓閣參差,暗香浮動,景色十分誘人。

虎跑泉 與龍井、玉泉並列為西湖三大名泉,有「天下第三泉之稱」。「龍井茶葉虎跑水」為「西湖雙絕」。

龍井 在西部西山鳳凰嶺上,為西湖風景區三大名泉之一,泉水出自山岩石隙,清涼干冽,大旱不枯,四時不絕,取小棍攪拌井水,水面會出現蠕動的分水線。

煙霞三洞 除各種鍾乳石外三洞各有其趣;煙霞洞以石刻造像聞名;水樂洞以足下潺潺流水聲為特色;石屋洞則洞中套洞,別有情趣。

錢塘觀潮 古時杭州觀潮,以鳳凰山、江干一帶為最佳處。因地理位置的變遷,位於杭州東北45公裏海寧鹽官鎮,從明代起為觀潮第一勝地,故亦稱"海寧觀潮"。觀潮之日,尤在農歷八月十八日前後幾天,路上車如水流,人如潮湧。遠眺錢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洶涌的浪濤,猶如萬馬奔騰,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達九至十米,確有"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勢。不同的地段,可賞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觀"一線潮",八堡看"匯合潮",老鹽倉可賞"回頭潮"。如此壯麗景觀,世上只有二處,一是南美洲巴西的亞馬遜河,一是錢塘江。為古今中外觀潮者所傾倒,稱為"天下奇觀"。

F. 杭州西湖景點介紹

杭州西湖的景點主要包括:斷橋、雷峰塔、蘇堤等。

1、斷橋

西湖斷橋位於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點上,一端跨著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經建成,宋代稱保佑橋,元代稱段家橋。斷橋之名得於唐朝。其名由來,一說孤山之路到此而斷,故名;一說段家橋簡稱段橋,諧音為斷橋,橋的東北有碑亭,內立「斷橋殘雪」碑。

2、雷峰塔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關磚塔,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初建於977年,是吳越忠懿王錢弘俶為供奉佛螺髻發舍利而建。因塔成之時恰逢北宋追謚錢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孫氏為「皇妃」,所以命名為「皇妃塔」。

3、蘇堤

蘇堤位於西湖西側,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3千米,是北宋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命名為蘇堤,沿堤建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6座單孔石拱橋。

4、南屏晚鍾

位於西湖南岸的南屏山一帶,范圍約3.91公頃,以南屏山麓凈慈寺鍾聲響徹湖上的審美意境為特點。

該景觀屬佛教文化古跡,以聽覺欣賞為特徵。南屏山麓自五代(10世紀)以來就有「東南佛國」的佛教勝地。始建於公元954年的凈慈寺成為與靈隱寺並峙於西湖南北的兩大佛教道場之一。每當佛寺晚鍾敲響,鍾聲振盪頻率傳到山上的岩石、洞穴,隨之形成悠揚共振齊鳴的鍾聲。

5、三潭印月

在西湖外湖西南部的小瀛洲島及島南局部水域,范圍約7.67公頃,是杭州西湖最具標志性的景觀。小瀛洲島在明萬曆間(16世紀)浚湖堆土而成,呈「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田」字形格局,是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

6、雙峰插雲

由西湖西部群山中的南、北兩座高峰,以及西湖西北角洪春橋畔的觀景點構成,以觀賞西湖周邊群山雲霧繚繞的景觀為主題。

西湖南北高峰在唐宋時各有塔一座,在春、秋晴朗之日遠望兩峰,可見遙相對峙的雙塔巍然聳立,氣勢非凡。每當雲霧彌漫,塔尖於雲中時隱時顯,恍若雲天佛國。

G. 杭州虎跑泉的傳說是什麼

相傳唐憲宗元和年間,性空和尚雲游至此,見這里青山靈秀,環境幽雅,便欲在此結庵居之,只是此地無水源,有些為難。正在此時,和尚夢見一神人向他指點道:「南嶽有童子泉,當遣二虎移來。」次日,果然來了兩只虎,在山間「跑地作穴」,於是就有一股清泉從石縫中湧出,和尚欣然,於是便在此住了下來。此泉遂名為「虎跑泉」了。

H. 什麼是西湖雙絕

西湖雲棲因竹多葉密、含水生雲,雲棲霧留、又長翠竹。溫度與濕度極佳,土質好,適宜種茶,因此這里的西湖龍井獨具風味。

虎跑泉澈,水質純凈,甘冽醇厚,用這里的泉水泡出的龍井茶,清香溢口,沁人心脾,被譽為「西湖雙絕」。

「龍井茶,虎跑水」,這是聞名中外的杭州西湖的雙絕,好茶加好水,為美麗的西湖增添了光彩。

I. 西湖十景是哪十景

「西湖十景」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著名旅遊景點西湖及其周邊的十處特色風景。最著名的以南宋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麴院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雙峰插雲、南屏晚鍾聞名。

」西湖十景」,景名合一,令人如臨其境,如見其形,深受國內外廣大遊客歡迎,堪稱景點命名的典範之作。「西湖十景」景名之美,甚至打動了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的評審專家,對西湖申遺成功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