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乾隆下江南到了杭州哪些地方

乾隆下江南到了杭州哪些地方

發布時間: 2022-11-26 11:26:51

㈠ 乾隆皇帝七下江南

乾隆皇帝曾經先後六次下江南,為此他撰寫了《南巡記》一文,總結性地敘述了六次南巡的原因、目的及成效。在這一點上,他很像聖祖康熙六次南巡江浙。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乾隆以督察河務海防、考察官方戎政、了解民間疾苦以及奉母游覽為由,第一次南巡江浙。同年正月十三日,乾隆奉皇太後離京,經過直隸、山東到達江蘇清口。同年二月八日,渡黃河閱天妃閘、高家堰,下詔准許興修高家堰的里壩等處,經過淮安,命令將城北一帶土堤改為石工;然後由運河乘船南下,經揚州、鎮江、丹陽、常州至蘇州。同年三月,到達杭州,參觀敷文書院;然後登觀潮樓閱兵,遍游西湖名勝。回京時,從南京繞道祭明太祖陵,並且閱兵;陪著皇太後親自到織造機房觀織。隨即沿運河北上,從陸路到泰安,到泰山嶽廟燒香。同年五月四日,抵達圓明園。第一次南巡,往返行程水路共計5800里,歷時五個多月。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乾隆帝奉皇太後起鑾出京,開始第二次南巡。同年二月五日到達天妃閘,閱龍木;二月十三日,到達范仲淹高義園;二月二十日,到達蘇州,又奉皇太後臨視織造機房,在嘉興和石門鎮閱兵;二月二十七日,奉皇太後到達杭州;三月十八日,到江寧府,祭明太祖陵;四月四日,到徐州閱視河工,降旨截流漕糧,又將積欠的種子、口糧全部免去;四月五日,到孫家集閱視堤工,命令將河堤改用磚砌;四月六日。到荊山橋、韓庄閘巡視;四月十日,到達曲阜,拜謁孔林;四月二十六日,回到北京圓明園。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初二,乾隆第三次南巡。這一次南巡,正值直隸、山東、安徽等地受災,乾隆經過時,免去了這些地方的額賦,又撥了一些物資款項賑災。然後去審查了前兩次命令修的工程的進度,並且對兩淮的鹽商賞賜有加。經過杭州後,到海寧閱海塘、登觀潮樓、閱福建水師;和前兩次一樣巡視織造機房和祭拜明太祖。回京的時候檢閱了徐州的河工;到鄒縣祭孟子廟;再次去孔廟拜謁,登泰山的玉皇頂燒香。同年五月,到達涿州,賑災免賦,然後回到圓明園。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乾隆開始第四次南巡。此次南巡在時間、路線和主要行程安排與第三次大體相同。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十二日,乾隆從京師出發,開始第五次南巡。乾隆說這次南巡的目的是「省方觀民,勤求治理」。南巡途中,他多次頒發諭旨,免去直隸、山東等地應征地丁錢糧的十分之三;凡是老民老婦,均加恩賞賜;到達山東後,他派遣官員祭祀了孔子;沿途他還派官員祭祀那些已故的興修河道的官吏;此外,還在杭州、江寧等地閱兵,再一次拜謁朱元璋孝陵。五月九日,班師回京。 乾隆四十九年(1784)正月二十一日,乾隆開始了最後一次造訪江南。減免所經之地的地丁錢糧;准許各地曾經犯過案文武各官的案子重新審核,沒有案子的,可以加一個等級;經過德州時,在晏子祠行宮寫成了《濟文考》一文;拜謁孔子廟;視察江浙境內沿海工程;接見越南使臣;派官員祭明太祖陵。四月二十三日,返回京師。

㈡ 乾隆六下江南的「江南」是指哪些地方

乾隆六下江南中的「江南」指的是蘇州。

江南一直是個不斷變化、富有伸縮性的地域概念,狹義的地理江南多指長江以南太湖流域附近的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杭州、湖州、嘉興、紹興、寧波、上海等地。

廣義江南范圍還包括江蘇南通、揚州、泰州,浙江金華、麗水、舟山、台州、衢州、溫州;安徽南部黃山、蕪湖、宣城、馬鞍山、池州、銅陵,江西東北部上饒、婺源、景德鎮等。

從元代開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詞還有被用於行政區劃,但其劃分往往不具有江南的代表性。而五代十國的南唐、宋代的江南路、唐代的江南道,清代的蘇州則很好的代表了江南區域。

(2)乾隆下江南到了杭州哪些地方擴展閱讀:

根據記載,有一回乾隆下江南,他途徑一條街巷,遇見一位老人家正在賣雞蛋。於是,他便開口問價錢,那位老人回答說五文錢一個。

這時,乾隆開始不高興了,心下氣就來了,內務府向宮里報的價格可是十兩銀子一個,可這里竟然低價至此。

聰明如乾隆,在這一瞬間便知曉其間的緣由所在,於是,他便召集負責內務府的大臣,讓他向自己稟報此事。

可是,大臣嘴裡說出各式各樣的借口來搪塞他,而且,他還說民間的雞蛋跟宮里的雞蛋是不一樣的。雞蛋要想進入宮中,可得經過層層把關和審核。

宮里的雞蛋,不僅要追溯到生產雞蛋的母雞,就連母雞所吃的東西也有講究,所以自然就要貴上許多。

但是,不管他們如何說,乾隆的心裡都跟明鏡似的,知曉是他們貪污,他當時嘴上不說,可後來還是找了借口將他罷免了。

㈢ 乾隆一生中下過幾次江南

6次。

1、隆帝第一次南巡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准備工作早一年就著手進行,由一位親王督辦此事,勘察路線,整修名勝,興建行宮。

南巡路線確定為:渡黃河後乘船沿運河南下,經揚州、鎮江、常州、蘇州、嘉興至杭州。

2、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年正月,乾隆帝奉皇太後起鑾出京,開始第二次南巡。

南巡路線為:天妃閘,蘇州,杭州、徐州等地。

3、海寧一帶的大堤被沖毀,那麼臨近的蘇州、杭州、嘉興、湖州,這些全國最富庶的地區將會被海水淹沒。因此,乾隆皇帝從「海塘為越中第一保障」的認識出發,在乾隆二十七年第三次南巡之時,親臨海寧勘察。

4、乾隆第四次南巡正月十六日,乾隆奉皇太後從北京啟程乾隆由山東入江蘇境,在宿遷順河集減去部分扈駕兵丁和大部分隨行車輛,然後在徐家集渡過黃河。乾隆在黃淮交匯的清口巡查河務。

5、第五次南巡時乾隆已70歲,出發前他盤算著煙雨樓頂多隻能再來—次了,因為千里勞頓,體力已吃不消。

6、乾隆帝第六次南巡時已是74歲的老人了,他的勤於政事、崇尚務實和好大喜功、奢侈浪費都疊印在他南巡的履痕足跡中。

(3)乾隆下江南到了杭州哪些地方擴展閱讀:

南巡的目的:

1、遊山玩水

乾隆帝貴為帝王,驕奢靡費。加之當時南方眾多城市,人口稠密,物產豐盈,經濟繁華,無論是名勝古跡景色還是美女,都可以說是堪稱當時之絕。他為「眺覽山川之佳秀,民物之豐美」而六下江南。

2、禮仕和科舉人才

南巡期間,乾隆對禮遇致仕大臣和「培養士類」做了大量工作。他重新起用或擢用辦事實心頗有政績的大臣,像原任大學士的陳世倌、史貽直和大學士管江南河道總督的高斌,都是當時的能臣,僅因小過或一時不順上意,而被降被革被致仕,使其才幹無所施展,於國於己皆有損害,借南巡之機,乾隆諭命他們三位都官復原職。

3、其他

南巡期間,乾隆還在蘇州、杭州、江寧、嘉興等地多次閱兵,檢閱軍隊操練,整飭營務,對所到之地的地方官員予以考核獎懲升降。另外,他還游遍江南名勝,觀古賞景,悅目怡心,賦詩唱和,題字留念,廣寫匾額。

㈣ 乾隆下江南,到了那些地方

地區名、行政區名】
江南,字面義為江之南面。「江」在漢語中有特指大江,即長江。江南本意指長江以南的地區。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著繁榮發達的文化教育和美麗富庶的水鄉景象,區域大致為長江中下游南岸的地區。歷史學者馮賢亮稱,「就地域上講,江南無疑是近世以來中國經濟最為繁榮的地區。但是,關於江南一詞的定義及其運用,自古及今,就從未統一過。」

【歷史上的江南】
在先秦時期已經存在江南的說法。一直到隋朝,仍然以中原地區為地理坐標中心,江南往往指湖南和江西一帶。唐朝設立江南道,後來又分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成為定義現代江南含義的開端。往後江東地區成為江南的專稱(即小江南或狹義的江南),江南道地區成為廣義的江南(即大江南)。

歷史上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區的演化為:唐朝以前,江南一詞所指區域囊括長江以南以及長江沿岸廣大地區,包括荊州(鄂東南、湖南)、揚州(江西、皖南、福建、蘇南、上海、浙江)。 唐太宗設立江南道,范圍包括整個長江中下游長江以南地區,以及貴州、福建等地。唐玄宗把江南道細分為江南西道(鄂東南、湖南、江西、皖南)、江南東道(福建、蘇南、上海、浙江)。宋朝時設立江南西路(江西大部、鄂東南)、江南東路(贛東北、皖南、南京一帶)。 清初(1645-1667)設立江南省,但包括了大片的江北地區。後分為江蘇省、安徽省。

【狹義的江南和廣義的江南】

廣義的江南的定義初始於唐朝的江南道區劃,指整個長江中下游的長江以南地區,即除去湖南南部、江西南部、貴州和福建的江南道。包括狹義的江南、江西以北、湖北長江以南和湖南北部地區。福建有些地區有時也被稱為江南。廣義的江南在古代較多使用,如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是寫在長沙市的事。廣義的江南在現代也使用,比如天氣預報中的江南就指廣義的江南;江南三大名樓(武漢市的黃鶴樓,岳陽市的岳陽樓和南昌市的滕王閣)中所說的江南為廣義上的江南。

現在特指的江南為狹義的江南(小江南),即除去福建省與浙南的江南東道,是以太湖周邊為核心地帶,包括蘇州、常州、無錫和杭州等。南京在古代也是小江南的核心地帶,但由於居民操江北話的緣故,在現代常不被吳語區認為是小江南的組成。長江下游以北部分地區,如揚州地區等,雖然地理位置在江北,但經濟文化形同江南,也曾被看作是江南核心地區。而並非長江流域卻有時被認為是小江南地域的有太湖以南以至錢塘江以南部分地區,如紹興、寧波地區等。

㈤ 乾隆下江南都去了那些城市

乾隆帝在位六十年,曾六次南下巡視。他在《御制南巡記》中說:「予臨御五十年,凡舉二大事,一曰西師,二曰南巡。」乾隆帝把南巡作為他生平最重要事功之一。他六下江南,開支浩繁,成為乾隆中葉國勢漸衰的原因之一。有論者以為,乾隆帝「艷羨江南,乘興南遊」,故遊玩享樂是其主要動機。乾隆帝乃太平之君,驕奢靡費,習以為常。當時江寧、揚州、蘇州、杭州等城市,人口稠密,物產豐盈,經濟繁華,且名勝頗多,景色迷人,他為「眺覽山川之佳秀,民物之豐美」而六下江南。

另有傳說,雍正帝胤禛曾以女兒與海寧陳氏兒子相換,此男兒即後來之乾隆帝,故乾隆帝實為海寧陳氏之子。他即位後對自己的身世發生懷疑,所以南巡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去浙江海寧陳家訪察,搞清自己出身真相。他六下江南,四次親臨陳家,升堂詳問家世,臨走時還令把中門封閉,並說:以後不是皇帝臨幸,此門不得開啟,從此這門一直關閉著。不過,此說可信度較低。

還有學者認為,乾隆帝南巡目的決不會如此簡單。他六下江南的活動,除游名勝、尋享樂外,還著眼於社會政治、經濟之大端。東南地區號稱財賦甲於天下,是清政府財政命脈所系,維持這一地區的安定很重要。但明末清初,江浙一帶反清斗爭相當激烈,以後還發生不少文字獄,而且黃淮水患頻仍,浙江海塘告警,南方潛伏著嚴重的社會危機。面對這樣的局面,乾隆帝相信自己的「天*聖明」、「乾綱獨斷」,希望通過南巡解決上述社會問題。於是,他五次閱視黃淮治理工程,四次親勘浙江海塘,指示清理杭州西湖,多次到曲阜祭孔,到文廟行禮,到書院臨視,獎勵文學,優禮高年,眷顧舊屬,慰賜各級官員,致祭歷代先賢勛臣忠烈祠墓,獎飾豪富商人,頒布體恤民情的法令,檢閱軍隊等等,以達到督促水利,籠絡各級官員,維系民心,整飭武備的目的,從而穩固清朝的統治地位。

㈥ 乾隆下江南指的是哪些地方

江寧府(今南京市)、蘇州府、杭州府、揚州府。

乾隆帝曾於1751年(乾隆十六年)、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1765年(乾隆三十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

每次都要到江寧府(今南京市)、蘇州府、杭州府、揚州府,後四次還巡幸了浙江的海寧。

南巡期間,乾隆還在蘇州、杭州、江寧、嘉興等地多次閱兵,檢閱軍隊操練,整飭營務,對所到之地的地方官員予以考核獎懲升降。

另外,他還游遍江南名勝,觀古賞景,悅目怡心,賦詩唱和,題字留念,廣寫匾額。

(6)乾隆下江南到了杭州哪些地方擴展閱讀:

乾隆下江南是仿其皇祖父康熙,目的之一是為了探訪民情;其二是為了加強清政權與江南地主士紳的聯系;其三是為了河工,康熙時期主要是治理黃河;乾隆下江南除了視察黃河大壩,還視察浙江海塘等水力工程。

弘歷自己說:「南巡之事,莫大於河工」。 然而,和康熙相比,乾隆下江南遊樂的目的大大增加。弘歷則是前呼後擁,大批後妃、王公親貴、文武官員相隨。

沿途修行宮,搭彩棚,舳艫相接,旌旗蔽空。為搬運帳篷、衣物、器具,動用馬六千匹,騾馬車四百輛,駱駝八百隻,征調夫役近萬人。

不僅沿途地方官要進獻山珍海味,還要從全國各地運來許多食品,連飲水都是從北京、濟南、鎮江等地遠道運去的著名泉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乾隆帝南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愛新覺羅·弘歷

㈦ 清朝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主要到什麼地方

江寧府(今南京市)、蘇州府、杭州府、揚州府。

乾隆帝曾於1751年(乾隆十六年)、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1765年(乾隆三十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

每次一般都要到江寧府(今南京市)、蘇州府、杭州府、揚州府,後四次還巡幸了浙江的海寧。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位期間也曾六次巡視江南。

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初五日、十七日,乾隆帝弘歷相繼下了兩道上諭,講述欲於十六年巡幸江南的原因,大致有四點:

一是江浙官員代表軍民紳衿恭請皇上臨幸;

二是大學士、九卿援據經史及聖祖南巡之例,建議允其所請;

三是江浙地廣人稠,應該前去,考察民情戎政,問民疾苦;

四是恭奉母後,游覽名勝,以盡孝心。

(7)乾隆下江南到了杭州哪些地方擴展閱讀:

乾隆在南巡中,一面體察民情,一面思考治水方略。第一次(1751年)經過高郵時,他看到「堤岸高於屋,民居疑地窨」。

感嘆到「嗟我水鄉民,生計惟罟霖」。經過車邏壩時,見到車邏壩泄水尤盛,想到淮水歸江,要增加東西灣入江口門,開挖太平河。

第二次南巡時他謀劃抽薪之計,就是要預先降低洪澤湖的水位。「百室求寧」是他的願望,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定淮水入江為急辦工程,先後連續多年,使淮水入江工程達到盛期。

所做的工程有加開董家溝、東西灣三合土滾水壩、開挖太平河、建壁虎二橋、建金灣新壩、降低各壩閘、加寬河道等等。

終於使歸江口門達到107丈(342米),比康熙時翻了將近一倍,使歸江河道具備了排泄淮水的價值,奠定了淮水由里下河歸海轉向歸江的局勢,無疑對減輕里下河水患起了重要作用。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第三次南巡時,乾隆實施了他的所謂「抽薪之計」,就是修訂水情調度水則,減少淮水排向揚州的泄量,令河臣恪守此法,終於使里下河贏來20年左右的時間不被水淹。

後來乾隆聽說淮揚運河,好久沒有挑浚,河床逐漸淤高,不僅有礙漕運船隻航行,水大之年還致泛濫,遂傳喻兩江總督高晉、總河薩載,逐段查看測量,要他們一面組織開挖,一面上報,「不可有惜費之見,致有貽誤」。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乾隆下江南並非為遊山玩水:了解水患 興修水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乾隆帝南巡

㈧ 乾隆皇帝為何六次下江南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呢

乾隆在位六十年,有過六次「南巡」,也就是下江南。主要去的地方是南京、揚州、杭州等地,後面四次還去了浙江的海寧。那麼,乾隆為什麼要這多次下江南呢?主要目的有以下幾個。


當然,乾隆下江南,也不全是來「公幹」的,遊山玩水,尋花問柳,也是他的目的之一。至於各種野史傳聞,甚至乾隆下江南是尋找生母之類的,看看就行了,別當真。

㈨ 乾隆下江南幾次

乾隆下江南六次。

1.乾隆十六年(1751) 四十歲

正月,首途南巡。免江蘇、安徽、浙江等地逋賦、額賦。

二月,閱河工閘堰。

三月,諭浙江士庶崇實敦讓,子弟力田。命班弟掌駐藏大臣關防。定西藏善後章程。

四月,賑江南各省州縣水災,免江南及河南州縣多年逋賦及額賦。

五月,結束南巡返京。

2.乾隆二十二年(1757) 四十六歲

正月,二次南巡,免江蘇、安徽、浙江累年逋賦。

3.乾隆二十七年(1762) 五十一歲

正月,第三次南巡,免江蘇、安徽、浙江逋賦。命清查俄羅斯疆界。

4.乾隆三十年(1765) 五十四歲

正月,第四次南巡,免江蘇、安徽、浙江歷年因災未完丁漕及所過州縣額賦十分之三。

5.乾隆四十五年(1780) ,六十九歲第五次下江南。

6.乾隆四十九年(1784),七十三歲第六下江南。

拓展資料:

乾隆(Emperor qianlong)是清高宗的年號,前後一共六十年,起止時間為公元1736年至1795年。在這期間清政府平定準噶爾和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還進行《四庫全書》的編撰等。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出生,於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乾隆-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