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西安哪個潛力大
擴展閱讀
上海醫保自費是多少 2025-08-05 04:29:30
福州哪裡有寺廟收留人 2025-08-05 04:28:46
深圳人力中介哪個靠譜 2025-08-05 04:27:21

杭州西安哪個潛力大

發布時間: 2023-01-08 00:48:34

1. 西安、沈陽、杭州,相比之下哪個發展潛力最大

2. 西安和杭州哪個

當然是杭州啊,一、發展地位的比較。

兩者級別都差不多,分別是浙江的省會和陝西的省會,都是副省級城市。不過,西安是第九個國家中心城市,杭州只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

比發展地位,西安強。

二、文化底蘊的比較。

西安很牛叉,13朝古都,與北京、南京、洛陽並稱中國四大古都,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歷史名城」,美國的媒體也來湊熱鬧,說安安是世界十大古都之一。杭州頂多也只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只有錢氏吳越國與南宋建都。

比文化底蘊,西安強。

三、基礎條件的比較。

杭州總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46.8萬人;西安總面積1.01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83.21萬。

比面積和人口來看,杭州強一些。

四、經濟實力的比較。

2017年,杭州的GDP為1.26萬億元,人均GDP為134607元;西安的GDP只有7469.85億,人均GDP為79028元。無論是比總量還是比人均,杭州都比西安多出不少。

比經濟實力,杭州強。

五、發展活力的比較。

2017年,杭州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5:34.9:62.6,西安為3.8:34.7:61.5。總體來看,兩者的經濟結構都比較相近。

不過,杭州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為7561億元,佔GDP的60.2%;西安民營經濟增加值為3962.50億元,佔GDP的53.0%,民營經濟比重大,發展活力就相對強。

比發展活力,杭州強。

3. 成都、杭州和西安,這三座城市中誰更具有競爭力

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場面十分繁榮,城市之間與前些年相比可以說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有些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後來居上,有些城市則在評比的榜單上脫穎而出,有些城市依然在默默積蓄力量等待厚積薄發。這些都離不開城市中的人們不懈的努力和上進的精神,他們將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與富強。


第三座城市是我們最富有文化底蘊的歷史古都西安市,自從秦朝以來,西安市的熱度從來沒有下降過,唐朝那個美輪美奐的盛世,也將開放、包容、國際化的精神面貌與城市風采延續至今。作為一座身在西北的國際化大都市,還有著如此豐富的文化內涵,它不僅僅是陝西省的一個榮耀,更是我們國家的一張名片。西安市的高校林立,為這座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後備發展力量,也將這座城市得天獨厚的文化一代代發揚和延續。這三座強勢的城市陣容,你覺得是誰最有可能在競爭中勝出呢?

4. 浙江杭州和陝西西安哪個好

每個地方和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的好壞,杭州和西安都比較適合居住和讀書,如果你是浙江考生,那麼還是建議你在浙江吧,畢竟這里近、方便。

5. 未來10年至2029年哪幾個城市發展最具潛力最迅猛

發展最猛的,還會是過去十年經濟地位最穩固的那些城市,簡單來說,就是所有一線、新一線,以及個別強二線。

我所理解的潛力,不是城建變化和經濟增速這么簡單,而是經濟增量和影響力。所以有些看似經濟增速很迅猛、城建翻天覆地變化的中小城市,並不屬於最具潛力范疇。

城市群方面, 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穩居前三 ,這是無可動搖的,而且領先優勢可能會越來越大。真正潛力價值所在是第四名的爭奪,目前 成渝城市群 炒的最熱,但個人認為這個城市群未來會是最沒有競爭力的城市群。

原因很簡單,成都重慶的確是兩個綜合實力很強的城市,但他們的城區距離較遠,其城市群區域內的市縣僅有成渝兩座新一線城市外加綿陽這個三線城市,其他都是四五線小城市,其中包括了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這樣的組合除了向成都重慶輸送血液以外,還有什麼能和其他城市群抗衡?所以成渝城市群看似經濟和人口體量龐大,但整體實為外強中干,資源均衡度極弱,單靠兩個強市發展難以久持。

相比而言, 長江中游城市群 的均衡度情況相對好一些,同樣有兩個新一線城市(武漢、長沙)領銜,還有南昌這個二線城市,此外襄陽、宜昌、岳陽、株洲、衡陽都是三線城市。多點發展的價值顯然更加重分。不過這個城市群覆蓋規模有點大,幾乎涵蓋了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全境。同時該范圍內城市之間的城區銜接度還很低,稱其為城市群,其實有點牽強。

所以真正具有第四位實力的城市群就已經很明了,那就是 山東半島城市群 ,該城市群基本上就是山東省所有城市所組成。雖然僅有一個新一線城市,但別忘了濟南是2016年才剛剛從新一線掉落至二線的,如今整體吞並了萊蕪市,城市體量和影響力快速提升,重回新一線指日可待。與此同時山東擁有4個二線城市、4個三線城市,全省共有15個全國百強市,不僅百強縣數量全國第二,而且全省范圍沒有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其均衡發展指數僅次於江蘇位列各省第二。目前三大城市群全都來自東部沿海地區,相信第四大城市群也不例外。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對中國城市經濟的版圖非常了解,蔣老師不才,用了20年時間,走遍了中國70個大中城市,悟出了一些道,分享給大家:
未來中國發展最迅猛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五個區域:
1:長三角, 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無錫、寧波、合肥、南通、常州等

2:珠三角, 深圳、廣州、東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 等。

3:京津冀, 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唐山、雄安 等

4:長江經濟帶: 成都、重慶、武漢、長沙、南昌、貴陽 等

5:黃河-山東半島沿線: 西安、鄭州、洛陽、東營、濱州、淄博、濟南、煙台、青島

其他區域,可能還有 昆明、南寧、沈陽、長春、哈爾濱、大連、廈門、福州 等。

那麼以上這些城市中,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TOP10會是哪些城市呢?
1:深圳

2:廣州

3:杭州

4:成都

5:武漢

6:鄭州

7:西安

8:長沙

9:蘇州

10:南京

先說深圳,中國的創新之都,連續10年,人口凈流入位居全國第一, 毫無疑問,深圳的發展潛力是最大的,因為深圳對年輕人就好像一塊魔磁鐵,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誰也無法否認,深圳的創業環境是國內最好的,深圳擁有全國最多的上市公司,以及全國最優秀的民營企業,深圳的經濟內生動力是全國最強的。這種資源聚集的優勢,恐怕別的城市也沒法在短時間內趕超。

再說廣州,相對於北京和上海,廣州更加的包容, 人口落戶更加開放,而且廣州的商業氛圍很濃,再者,幾百年來,廣州一直是中國最大的通常口岸,與國內和國際的聯系密切,廣州作為華南地區的經濟、文化、教育、交通中心,發展潛力是巨大的。

然後是杭州、成都、武漢,這三座城市的優勢不相伯仲 ,但是蔣老師把杭州排在前面,是因為當下的杭州,在新經濟的發展道路上,已經領先了成都和武漢,杭州目前緊抓亞運會的契機,對城市的環境、交通、文化、精神面貌進行大幅提升,是中國除北上廣深,第五個最有機會沖擊國際形象的城市了,另外杭州的地鐵在建里程我,位居全國第一,資金儲備量位居全國前六名,這些都是經濟潛力大的訊號。

鄭州和西安,是兩個省會城市,同時又是國家中心城市,發展潛力不言而喻,長沙是中國這些內陸城市中,經濟發展最快的城市,得益於產業的升級、以及城市的創新、新經濟的轉型成功,長沙作為中部第二個GDP破萬億的城市,實力僅次於武漢,另外合肥和南昌的潛力也是不錯的。

好了,以上就是中國最具發展期潛力的十大城市了,你們怎麼看呢?

十年,從體量和增率兩方面看:

未來10年哪些城市發展最具潛力?我認為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省會城市等行政級別較高的城市發展潛力會比較好,從目前全國城市的GDP來看,也基本上是它們排名前列。並不是說未來10年它們的發展速度也一定會排名前列,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有600多座,可能一些小城市未來10年發展很快,但論發展潛力,它能夠與大城市相提並論么?

為什麼行政級別更高的城市發展就更好?因為這些城市在我國的城市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它們會優先享有國家的政策、產業、資金支持,比如現在的北上廣深,那座城市不是國家傾力打造的?再比如省會,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省會城市——成都、武漢、長沙、鄭州、西安、合肥等,它們發展的很快,GDP在省內基本上也是「一城獨大」,因為它們基本上是傾全省之力來發展的。

目前在我國,發展比較成熟的城市群主要有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而近年來國家現也在支持打造多個城市群,基本上這些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都是那些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等級別較高的城市,比如以重慶和成都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以西安為核心的關中平原城市群、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等,所以這些行政級別高城市,它們的發展潛力自然也是非常好的。

現在很多城市在制定一些人才吸引計劃,有的甚至寬松到具備一些簡單的技能證書就可以落戶,其實這就是一種搶人戰略,想靠人口做大城市。

但是,人口增加光靠落戶吸引是不夠的,有的城市容納不了更多人;有的城市容納了更多的人,但是容納不了更多的就業;有的城市容納的了就業,但是最終留不住那麼多的人。
特大城市為什麼發展潛力不大了?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就屬於容納不了更多人的。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成本增加,未來十年發展潛力會越來越小。這些城市要繼續發展,應對的方法是向周邊疏散,建設衛星城市群。這樣雖然會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發展,但是只要不把衛星城納入,這些大城市就很難再發展了,所以未來十年發展潛力有限。
為什麼非省會城市很難發展壯大?
再就是其他的一些省會城市,這些城市未來會出現分化,因為以省為單位的組織架構決定了,每個省都想舉全省之力建設一個或者兩個國家中心城市,而且大部分會重點建設省會城市,否則就會出現一省兩個重點,都發展不夠強;或者非省會城市發展比較好,壓過省會城市,有可能被分化出去,比如以前的重慶。

從這個角度看, 大連、青島、廈門、珠海、佛山、蘇州等非省會發達城市,未來發展潛力也不會很大,因為一個城市必須符合全省的規劃和定位,無論你如何努力,總有「 老大哥 」省會城市和你齊頭並進,而且時不時要和你比一比,讓你無法脫穎而出。

如果你不相信這一點,可以看看沿海開放城市的發展軌跡,如果能發展起來,絕不會等到現在,已經過去30年了是不是還沒有擺脫「老大哥的魔咒」。

這也是我不看好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其他城市的原因,如果能夠脫穎而出,以前30年為什麼沒出來?今後10年難道發展會更容易嗎?不可能。
未來十年發展潛力最強的城市有哪些?
剩餘的省會城市中,除了要看各省、市的發展戰略規劃之外,很大程度上還和 歷史 文化有比較強的關系。也就是 歷史 上曾經嶄露頭角的城市最有可能再次壯大,這樣推斷,未來十年,比較有發展潛力城市是: 西安、杭州、鄭州、武漢、長沙五座城市。 這些城市 歷史 上曾經高度發達,既有地域因素,也有 歷史 文化因素,「 一帶一路 」就是非常重要的契機。

歷史 是一種沉澱和延續,除了看 歷史 因素,還要考慮現在的發展方向,比如重慶成了直轄市後,那麼就不再受成都制約,四川省也就不再考量成都、重慶兩極發展問題,所以,最近幾年成都、重慶發展都很快,這就是現在的發展方向。

從這個角度看,比較有發展潛力的城市有: 成都、重慶、南寧、昆明四座城市。 這四座城市中,成都和重慶是擺脫了制度約束,南寧和昆明是因為 歷史 上這些地區太荒蕪,沒有嶄露頭角的機會,現在和 歷史 已經完全不同了,西南地區早晚要有一個特大城市誕生,從和東南亞的交流看,南寧可能更有優勢。

發展潛力大的城市這個需要從多個緯度分析,才能更好找出潛力大的城市來!下面我們客觀總結下那個城市發展潛力大,我國城市按政治等級劃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地級市、縣級市,又分為世界一線、國內一線、國內二線、國內三線四個等級。

我國現有直轄市4座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副省級城市15座:廣州、武漢、哈爾濱、沈陽、成都、南京、西安、長春、濟南、杭州、大連、青島、深圳、廈門、寧波。

根據GaWC 2018年世界城市排名中,第一檔Alpha城市:北京、上海、廣州;第二檔Beta城市:深圳、天津、成都;第三檔Gamma城市:南京、杭州、青島、重慶、大連、廈門、武漢、蘇州、長沙、西安、沈陽;第四檔Sufficiency城市:濟南、福州、鄭州、寧波、合肥、哈爾濱、太原、長春等。

根據上面的排名未來10年發展潛力最大的城市就在這些城市中產生,根據我國現在的發展規劃來看,以城市群的發展方式為主,衛星城為輔。構建區域國家中心城市,帶動周邊城市發展,區域中心城市與衛星城和諧發展,建設有序集約可控互補的城市體系,將國家中心城市打造成能邁向全球,參與國際競爭的國際性城市。已經批準的國家中心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共9座城市,未來還會有新的城市加入。

從國家層面來看這9座城市未來發展潛力很大,將來國家還會批復支持一部分城市加入到國家中心城市群中,但名額不會太多!

從經濟層面與成熟度來看,現在成熟的城市群有珠三角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比較成熟的還有待提高的城市群有京津冀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等,成熟度一般的長江中游城市群、西咸城市群等,在上面的城市群中還有一些主角城市雖沒有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但實力雄厚,是未來競爭中心城市有力的後備軍,像珠三角的深圳,長三角的南京和杭州,山東半島的青島和濟南,東北的沈陽等城市都是在各自區域中的佼佼者,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城市未來發展潛力,還要從城市的自身條件出發,運用好國家賦予的職能,結合自身情況找准發展方向,建設成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國際大都市!

90%的人答非所問,潛力可理解為增量,不是存量,首先,基數太小的,即使每年兩位數增長也無濟於事,其次,即使現在gdp靠前的,比如天津、重慶,如果繼續多年增速低於平均水平,那麼有可能擠出前10。所以10年後,潛力最大的前10城市,一定出現在當前10強中增速達平均增速的,或11至15名高速增長的城市,目前前10中,2018增速較慢的重慶、天津分別為6%、3.6%,由於重生接近省的面積和人口,大部分是農村,所以增速一定會復甦,現在排第五,即便下降也不可能掉出前10,再看天津,已連續三年增速全國倒數,2018更是低至3.6%,考慮到後面的蘇州、武漢、成都、杭州都不差,所以被擠出的可能性大,再看11至15名,分別是南京、青島、長沙、無錫、寧波,由於目前的強省會政策,南京、長沙10年增量看好,南京基數比長沙多10%,但近幾年長沙增速略高,增量上旗鼓相當,所以不難預測,潛力(增量)前10一定是天津被南京或長沙取代,但gdp總量上,還是前10,瘦死駱駝比馬大。

一個城市發展快與慢,興與衰,主要是發展空間有多大,這個空間來源於地理環境,人文環境,政府實干精神, 科技 含量。,,綜合上述條件,我認為二十年後,中國發展集中在長江以南地區,一,沿海地區發展空間己處於飽和,必須內遷,二,中部地區是脊樑,承上繼下,擁左靠右,有著十分優越的水資源,有獨特的地理環境,三,中部地區交通十分發達,通江達海,內運外運,鐵路公路四方延伸,對降底營運生產成本,提高工效有明顯優勢,四,正在掘起的中部城市形成人口凈流入,大學生,研究生,對中部發展充滿信心,在長世界沙,武漢,鄭州看到最多的人群是年青人。五,中部的 科技 己主導大半個中國,國防,工業機器人,雲計算等己走在世界前列,所以,中國今後掘起,首先是中部掘起,二十年後長沙,武漢,鄭州必然是中國力量榜樣。

就這個問題,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可能有些人認為這幾個城市的發展潛力大,也有可能認為另外幾個城市的發展潛力大,不過我還是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什麼是城市發展潛力呢?
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首先應該知道什麼是城市發展潛力,我的理解就是一個城市還沒有發揮出來的力量,這個潛力是需要時間來不斷證明,只有時間到了,那麼這樣的潛力才會被不斷釋放出來。
如何評價一個城市的發展潛力呢?
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自然又會有不一樣的看法,我認為城市的發展潛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人口,人口的數量凈增長直接決定著發展潛力,二是地理位置,優越的地理位置顯然是城市潛力的一部分衡量要素,三是人才的數量,尤其是以大學生為主體的人才,不僅可以帶動經濟的增長,還可以促進當地的消費,要不然為什麼各大城市都在喜歡「引進」人才呢,包括一些學歷以及技術含量非常低的大學生。
新一線城市在我看來具備潛力,前五的潛力最大
新一線城市是根據多個指標出來的城市,主要指標有商業資源,以及人口活躍情況等等,新一線城市有: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沈陽、青島、寧波、東莞、無錫這15家城市。

在這15個城市裡面,前五個的潛力是最大的,也就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它們也是人才大戰中給出條件最多的幾個城市,地理位置以及資源在全國的潛力都具備一定程度的優勢,比如武漢就在國家中心地區,地理位置優越。

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雖然可能會進一步發展,但是這么多年來已經發展得比較好了,發展的潛力進一步縮小,所以這五個城市的發展潛力相對來說很大。
發展潛力大,可以帶來什麼投資機會呢?
我們不僅需要看背後的發展潛力,還應該看出發展潛力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投資機會。

上海北京這樣的城市發展迅速,房價蹭蹭上漲,房租也不斷上漲,服務性質的行業也發展迅速,同樣地,在前五個新一線城市也是這樣,一旦房地產調控政策放開之後,那麼房地產也是值得投資的產業,不過我認為僅僅是在核心以及其他地段好的位置,並非整個城市的所有房地產。

未來十年最迅猛的城市無外乎,

成都

武漢

鄭州

長沙

西安

合肥

福州

貴陽

8朵蓮花。

他們的共性都是

①中西部(除福州)

②省會

③國家中心城市或科學中心或數谷或僑鄉

④國家交通樞紐

⑤都市圈核心城市

⑥經濟增長後勁足,產業結構合理且多元

未來,潛力無限,快速發展勢不可擋!

6. 西安和杭州哪個地方的發展潛力更大

網上關於南京和杭州這兩個城市的比較,從未停止過,綜合考慮下究竟哪座城市未來發展潛力更大?

杭州經濟爆發得益於互聯網金融,南京產業鏈比較齊全,工業門類比較完善,信息產業、金融業、現代化製造業齊頭並進。

不過南京未來還是更有潛力,原因有三。

第一,地理位置。南京是連接華東華中華北的交通樞紐,是江海中轉的樞紐,是空港、高鐵、海港的交匯處,在高鐵時代和地鐵時代,長江對於南京來說,真正的天塹變通途。長江的輻射能力比錢塘江高出太多。機場南京劣勢很大,但是輕軌銜接周邊後輻射作用會增強,南京江南江北建了兩個機場。南京都市圈的潛力,從人口、交通、地形來說均好於杭州都市圈,地形平原,人口眾多,輕軌和鐵路也在預期之內。而杭州都市圈依託浙江沿海經濟先行發展到的較高程度,已在被杭州吸血,杭州居然連台州支柱吉利汽車都搶去了,浙江省會獨大政策下,杭州都市圈其餘成員發展受限,難以持續造血。

第二,政治和科教地位。南京是國家東部中心城市、南京軍區總部、人民銀行八大分行之一、有中科院分院和2所985/211院校,6所211院校,這強於杭州很多。南京今年的金融機構存款總額暴增33%,這是很容易被忽視的信號,即南京開始鞏xi固xue南京都市圈金融中心的地位了,而杭州早已這么做了。科教來說,當然浙大也是極其牛逼的存在。南京經濟增速持續向好,薪資水平縮小了和滬蘇的差距,以及研究生可以先落戶後就業的政策,可以有效留住南京高校培養的人才。當然南京這樣的科教城市,培養的人才肯定會大量輸出,畢竟南京的工作崗位數量相比於泛泛而談的「外地」,總歸是個少數。但是南京新落戶的人才素質和數量,會得到明顯的提升。本地高校的人脈、四年本科/七年本碩乃至讀博的熟悉程度,是一種內生吸引力。

第三,發展規劃。南京規劃了江北新區,規劃了江北新區要新增100萬人口,規劃了大量的住宅用地,有效緩解了南京用地緊張和主城區高昂房價造成的人才東南流。南京地鐵建設迄今遙遙領先且建設速度依舊給力。這些利好是未來幾乎必然要兌現的存在。江蘇省接近一半的研究生就業落戶南京,未來城市具有較強的人口吸引力。杭州的餘杭吸引了很多的IT人才,杭州有亞運會的契機大搞基建,但亞運會的影響力不會比想像的要大,中國對此已經有些麻木了。

總體而言,杭州經濟先行且抓住了互聯網金融的契機,但南京腹地更大產業結構更穩健且獲得的區域規劃更充沛。南京有的科教、地理位置、交通樞紐、政治地位優勢,杭州不具備。而杭州有的優勢,比如經濟先行、行政區劃、抓住熱點產業、宜居環境、良好的城市名片,南京有潛力追趕甚至反超。杭州有一個重大利好,就是浙江省全力打造省會,南京在江蘇省內沒有這個資源。但是江蘇省經濟規模大於浙江,在重點建設南京的同時,再打造一個特大城市蘇州應該還是有餘力的。南京對安徽省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