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浙江省內必去的幾個「紅色旅遊」景點
天目千重秀,靈山十里深,這就是我們印象中的天目山。
然而不曾想到,天目山更是一座紅色的山,烈士的鮮血曾灑在這里,浸染了這片紅色的土地;也是一間滿含文化底蘊的書房,陳列著氣壯山河的史詩,凝聚著共產主義的信仰。
配上落地窗外的風景,盡享窗外的山林錦綉,在這里泡泡澡,放著緩緩的音樂,飲一杯清茶,讓冰冷的身體被溫湯治癒,再愜意不過。
在這里,抬頭就是連綿不絕的山峰在做虛實變化,純粹的藍天白雲是標配背景色,飄著青草味的空氣彷彿可以徹底撫平心底的褶皺。
② 杭州蕭山抗戰紀念館需要預約嗎
需要。預約方法:
1、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
2、點擊菜單欄的「參觀預約」進行預約。
3、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杭州本地寶,回復蕭山博物館可獲取蕭山博物館詳細的預約教程、入館游覽須知、咨詢電話、地址交通等信息。
③ 日軍侵略杭州的資料
日軍在被中國軍隊爆破炸斷的錢塘江大橋邊警備。
發現這些日本入侵者自己記錄的見證杭州淪陷的攝影圖片著實讓人激動,線索得來卻純屬偶然,這里要特別感謝浙江江山的毛兆廷、毛立軍父子倆,他們很不容易地收集起了這些資料,但當聽說報社對這些有關杭州的史料感興趣時,老毛這位江山博物館退休的老文保工作者,上周末自費來杭州,無償地提供了這些久已湮沒得連我們自己也幾近忘卻的歷史片斷。
他們在家鄉也是極不起眼的收藏愛好者。年邁的父親在家,兒子到各省收藏品市場「趕集」,跑收藏生意,幾年前,發現市場里出現了這些畫報,老毛覺得,這是日本侵華鐵證,是一種難得的歷史資料,也是一個新收藏品種。他們開始斷斷續續地收集,有時多本同時買進,又把重復的賣出,到現在,朝日新聞社出的戰時特刊基本收齊了。
認識小毛,是在一個多月前一個下雨的周末,他從江山搭夜車趕到杭州二百大收藏品市場出攤,帶了幾本「重復的」的畫報來出售,到快收攤了,也沒有賣出。小毛當時縮在牆角避雨,攤前是些不怕雨淋的也不值錢的瓷器和木雕。畫報和舊書用塑料皮包著,放在一邊,記者要求看一下,發現是記錄日軍打入中原的,感覺很少見,就翻看起來。
「這是重復了才拿出來賣的,」「我要把這套畫報收齊,」小毛的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就問,「有沒有收到與浙江、與杭州有關的內容呢?」他說不知道,他也沒有仔細翻過內容,「我爸爸整理這個。」他給記者留了電話。
後來,就有了杭州———江山的幾次電話來回,小毛把這事兒摔給了老毛,老毛又是十分認真的老派人,來電說,「有杭州的東西,下次我帶給你們看。」上周末,他拎著一袋畫報出現在報社,在每本畫報上,他估計我們會感興趣的地方都事先夾了紙條。
他說,畫報可能是從日本輸入的舊紙原料里揀出來的。日本幾家新聞社的隨軍記者拍攝了這些照片,「打到哪裡,照片拍到哪裡,都是攻入當時拍下的。」老毛指著畫報右下角的一欄「戰爭日誌」說,「你看,這里說,24日他們打到了鳳山門,這里,27日就拍日本人在玉泉觀魚的照片了,」「還到寶石山山頂去集隊!」
其中有一幅是日軍以西溪路跑馬場的淞滬抗戰紀念牌坊為背景的,當年這個日本記者的險惡用意可謂一目瞭然。
父子倆收藏有朝日新聞社等出版的這類畫報一共69本,是一種不定期增刊,封面和地圖彩印,內頁是黑白照片。畫報題目隨著入侵地區南伸和戰爭的擴大,分為《北支事變畫報》、《日支事變畫報》和《支那事變畫報》。
有關日軍侵佔杭州攝影圖片,都附有簡單說明和攝影者名字及時間,是用來配主題文章的。畫報不是軍事讀物,主文約有1500多字,內容上,幾乎都是向日本百姓介紹杭州歷史和湖邊的風景名勝,很像是日本文字記者抄襲了當時杭州的導游資料。
日軍從三麵包圍杭州:
12月21日晨,日軍從三麵包圍杭州。
佔領蕪湖的日軍片崗各部從廣德方向進攻杭州,24日早晨,日軍經鳳山門入城;湖州方向,日軍福井、谷川、津田各部從莫干山、德清、武康出發,同日從武林門入城;
藤山部沿著滬杭鐵路進攻杭州,從清泰、望江各城門入城。
作為中國富庶之地的江浙平原落入日寇之手。
日軍作戰時的「局勢圖」:
至1939年5月,日軍佔領的領土面積已達日本本土面積的兩倍半。
日軍侵華戰爭時期的畫報:
日軍經過淞滬抗戰紀念牌坊:
這副圖是日軍以西溪路跑馬場淞滬抗戰紀念牌坊
為背景的,當年這個日本記者的險惡用意一目瞭然。
佔領杭州的日本軍隊在湖濱休息:
佔領杭州的日本軍隊在湖濱休息。當天日本軍隊
進行了入城式,包括坦克、騎兵在內的部隊通過了湖濱。
扛重機槍登六和塔的日軍:
矗立在錢塘江邊的六和塔是重要的制高點,登頂對周圍
的形勢變動一覽無余,圖為扛重機槍准備登塔的日軍。
侵華日軍在玉泉:
正在西湖邊的青蓮禪寺的玉泉游覽的士兵,此寺
因為這個泉水而很有名,有許多珍貴的雲錦鯉魚和大青魚。
日軍在花港公園劃船:
1938年新年,一名日本軍人在花港公園悠閑地劃船。
日軍在寶石山上欣賞西湖:
日本軍人在寶石山上欣賞西湖。
日軍舉行祭拜儀式:
佔領杭州一周後,日軍在寶石山上集隊舉行祭拜儀式。
鐵蹄下的斷橋:
日軍在炸斷的錢塘江大橋邊警備:
日軍在被中國軍隊爆破炸斷的錢塘江大橋邊警備。
日軍的畫報:
日軍在紹興縣政府門前:
日軍入侵衢州:
日軍進攻定海:
日軍佔領玉環島:
其他抗擊典範:
1938年3月16日中國空軍第二大隊東陽籍飛行員吳復夏奉命駕機轟炸被日軍佔領的杭州筧橋機場,炸毀敵機11架、倉庫4座,炸死日軍20餘人。在返回途中遭敵機截擊,墜機身亡。
1940年2月17日竄犯蕭山浦陽江西岸的日軍受到中國軍隊的抗擊後,被迫退入戴村塢塘村,在民女沈佩蘭家設立指揮所。沈佩蘭冒險出村,向中國軍隊報告敵情,並表示毀家殺敵,在所不計,要求立即開炮。頃刻間,20餘間樓房化為灰燼,幾百名日軍葬身火海。沈佩蘭毀家紓難的事跡受到廣泛贊譽。
1939年3月21日日軍在炮火掩護下,襲擊侵佔富陽東洲沙,當地軍民奮勇抗擊。東洲沙位於富陽縣城東郊,是富春江上的一個大沙島。富陽縣城淪陷後,這里與日軍駐地僅一水之隔,成為浙江抗戰的最前哨。日軍策劃進攻東洲沙,企圖渡過富春江,攻佔蕭山、紹興、諸暨,甚至金華,策應他們對南昌的進攻。經反復爭奪,中國軍民於23日收復失地。這是抗日戰爭前期富春江上最激烈的一戰,斃傷日軍隊長以下50多人。東洲沙保衛戰的勝利,粉碎了敵人「掃盪東洲,強渡富春江南進」的陰謀,進一步穩固了敵我隔江對峙的局面。
「八·一四」空戰:
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戰在華北戰場全面打響。是時,我中國空軍主力北調支援華北戰場,8月上旬,淞滬一帶形勢趨於緊急,為防止敵人奪取上海,控制長江口,突破連雲港,陷中原,下武漢,斷我後方資源及退路,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遂於8月13日下達空軍作戰命令第一號令。
8月14日午,我空軍四大隊突接南京電令,全大隊27架戰機從河南周家口即刻進駐浙江筧橋。當時正值江浙台風過境,天氣異常惡劣,飛機在煙雨迷濛中顛簸摸索。經過數小時的艱苦飛行,四大隊機群終於安抵杭州上空。
18時10分,正當機群放下起落架准備降落時,杭州發出空襲警報。高志航大隊長與筧橋總站站長邢鏟非在起飛線上急打手勢,示意連續起飛,並大聲喊叫「敵機就快到了,飛機不要停。」
說話間,高志航大隊長的座機剛剛落地滑到聯絡道,高大隊長立刻沖上飛機,躍入機艙,第一個駕機直上藍天。在來不及加油的情況下,其他戰機也先後起飛,向敵機沖去。抗日空戰史上第一場大的空戰就此拉開了序幕。
四大隊接到警報後緊急升空搜索的是日本空軍新田少佐率領的機群。由於台風區已經接近杭州,因此筧橋上空雲高僅300—500米,且伴有小雨,能見度很低,18時30分,新田編隊中的6架飛機發現了筧橋機場,在500米高空開始投彈,但命中率不高,僅炸中一些機場設施和加油車。
我機群升入4000米高空後,沒有找到敵機,才發覺敵機轟炸投彈肯定已經降到雲層以下,便重新穿雲下降,出雲後立刻發現敵機在杭州灣上空疏散開了隊形。高志航大隊長在戰友協助下,迅速接近並瞄準1架正在俯沖攻擊的敵機。高志航先射擊日機護尾機槍射擊員,將其擊斃後,毫無顧慮地逼近敵機,4槍齊發射擊敵機油箱,當即擊中,該機立即煙火飛騰,側旋下墜,機上有人跳傘,同時由於著火引發艙內炸彈全部空中爆炸,這個龐然大物頓時成了碎片,紛紛落在錢塘江畔。
21中隊長李桂丹升空後,覺得筧橋雲層過低且厚,不易發現敵機,就領著兩架僚機,飛向喬司機場上空。搜索中,他們發現右前方有一架塗滿棕黃墨綠迷彩的日軍轟炸機。他們三人聯合,居高臨下,先發制人,輪番攻擊。敵機後座機槍手不甘坐以待斃,拚命還擊,但終於敵不住我方三個人的猛烈火力,中彈著火,墜毀於喬司機場附近。
在空中的日機承受不了我空軍突然的打擊,紛紛逃散。此時,從廣德加油後前來的22中隊也在空中遭遇了前來轟炸的另一支日機編隊———由淺野少佐率領的9機編隊。我軍緊急追趕,一直追到錢塘江曹娥機場附近才截擊到其中一架,敵機油箱中彈,帶著濃煙向東南方向逃竄。據稱後在台灣高雄外海墜落。
在筧橋上空,空戰還在繼續,我高志航大隊長擊落日機後,也參加機群圍攻,又擊傷日機1架。日機無法支撐,終於逃走,本次戰斗歷時20餘分鍾結束。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當時中國空軍僅有各型作戰飛機305架,和日本相比處於絕對劣勢。但是我國空軍不畏強暴。「8·14」一役,首戰告捷,打破了「日本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看日本人轟炸:
1925年生的劉蘭生老先生至今精神矍鑠,愛在家中養養花草,又有老伴陪侍在旁,已近80高齡,走起路來依然腰板筆直。回想起67年前日本人打杭州的場景,劉老不覺激動起來。
「1937年的時候,我13歲,小學將近畢業。自從『9·18』開始,我們就都有了抗日的觀念,唱抗日歌曲,到街上去進行抗日表演,像《放下你的鞭子》這種。
「我家有兄妹6個,因為父親是郵局裡的郵件押運員,待遇好,那時也算是個中產階級。我經常看報,盧溝橋、台兒庄,每個戰役報上都登,在西湖邊三公園那裡還有個淞滬抗戰紀念塔,所以各種影響、教育,抗日觀念是深入人心的。」
「到九十月份的時候,日本人的飛機開始多次轟炸杭州的一些主要設施。當時的城隍山上菩薩多,市民就往城隍山上躲。劉老就在城隍山上見證了炸城站的那次空襲。」
「日本人的飛機開始是雙翼的,上下兩個翅膀的,後來有單翼的,一邊一個翅膀的,前面帶螺旋槳,肚子上貼塊膏葯旗,飛得也不高,遠遠地就能望見。飛機俯沖下來,到很近的時候『啪』扔顆炸彈下來,炸你。我那次背了我最小的弟弟躲在山上面。當時的城站是兩個雞籠一樣的圓錐建築,我們都叫它雞籠頂。日本人來扔炸彈,就炸掉了一個雞籠頂。在十五奎巷那兒有個高射機槍,打飛機的,但射程太低,一架飛機也沒有打下來過。日本人每次來就炸幾個重點目標,像城站、錢江大橋這種,最多一次來了6架。我們的飛機也不多,幾次空戰打下來二三架飛機,最有名的就是高志航。」
日本人步步進攻,要打進杭州了。劉老一家開始了逃難,過錢塘江到了西興,再乘船到紹興,一段時間後回老家寧波。後來又跟著父親的押運車到了金華奶奶家。在金華,劉老看到了日本人炸火車站的慘景。
「日本人那時候有一種炸彈,扔出來後遇風炸彈尾部就會自動脫離,裡面連著的引線就會被拉著,在離地二三尺的地方炸開來,我們看到扔炸彈都趴在地上,如果站著或蹲著,碰到這種炸彈可能整個頭就被削掉了。一次,日本人炸金華火車站,那裡面都是人,真是慘極了。屍體碎塊掛得到處都是,血出污拉的一片啊。」
跟著父親的關系,劉老在郵局打了一個月的小工,正好重慶21兵工廠招藝徒,1941年後,經過雙道考核的劉老被錄取了,作為技術骨幹進廠造漢陽79式步槍。劉老有點遺憾地說:「槍還沒造出來,抗戰勝利了。」
畫報上的鐵證:
發現這些日本入侵者自己記錄的見證杭州淪陷的攝影圖片著實讓人激動,線索得來卻純屬偶然,這里要特別感謝浙江江山的毛兆廷、毛立軍父子倆,他們很不容易地收集起了這些資料,但當聽說報社對這些有關杭州的史料感興趣時,老毛這位江山博物館退休的老文保工作者,上周末自費來杭州,無償地提供了這些久已湮沒得連我們自己也幾近忘卻的歷史片斷。
他們在家鄉也是極不起眼的收藏愛好者。年邁的父親在家,兒子到各省收藏品市場「趕集」,跑收藏生意,幾年前,發現市場里出現了這些畫報,老毛覺得,這是日本侵華鐵證,是一種難得的歷史資料,也是一個新收藏品種。他們開始斷斷續續地收集,有時多本同時買進,又把重復的賣出,到現在,朝日新聞社出的戰時特刊基本收齊了。
認識小毛,是在一個多月前一個下雨的周末,他從江山搭夜車趕到杭州二百大收藏品市場出攤,帶了幾本「重復的」的畫報來出售,到快收攤了,也沒有賣出。小毛當時縮在牆角避雨,攤前是些不怕雨淋的也不值錢的瓷器和木雕。畫報和舊書用塑料皮包著,放在一邊,記者要求看一下,發現是記錄日軍打入中原的,感覺很少見,就翻看起來。
「這是重復了才拿出來賣的,」「我要把這套畫報收齊,」小毛的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就問,「有沒有收到與浙江、與杭州有關的內容呢?」他說不知道,他也沒有仔細翻過內容,「我爸爸整理這個。」他給記者留了電話。
後來,就有了杭州———江山的幾次電話來回,小毛把這事兒摔給了老毛,老毛又是十分認真的老派人,來電說,「有杭州的東西,下次我帶給你們看。」上周末,他拎著一袋畫報出現在報社,在每本畫報上,他估計我們會感興趣的地方都事先夾了紙條。
他說,畫報可能是從日本輸入的舊紙原料里揀出來的。日本幾家新聞社的隨軍記者拍攝了這些照片,「打到哪裡,照片拍到哪裡,都是攻入當時拍下的。」老毛指著畫報右下角的一欄「戰爭日誌」說,「你看,這里說,24日他們打到了鳳山門,這里,27日就拍日本人在玉泉觀魚的照片了,」「還到寶石山山頂去集隊!」
其中有一幅是日軍以西溪路跑馬場的淞滬抗戰紀念牌坊為背景的,當年這個日本記者的險惡用意可謂一目瞭然。
父子倆收藏有朝日新聞社等出版的這類畫報一共69本,是一種不定期增刊,封面和地圖彩印,內頁是黑白照片。畫報題目隨著入侵地區南伸和戰爭的擴大,分為《北支事變畫報》、《日支事變畫報》和《支那事變畫報》。
有關日軍侵佔杭州攝影圖片,都附有簡單說明和攝影者名字及時間,是用來配主題文章的。畫報不是軍事讀物,主文約有1500多字,內容上,幾乎都是向日本百姓介紹杭州歷史和湖邊的風景名勝,很像是日本文字記者抄襲了當時杭州的導游資料
請點擊以下網址 察看 圖片
http://cache..com/c?word=%C8%D5%BE%FC%3B%C7%D6%C2%D4%3B%BA%BC%D6%DD&url=http%3A//www%2Exipo%2Ecom/news/read%2Easp%3Fid%3D4142&b=0&a=56&user=
④ 杭州紅色旅遊景點有哪些
在杭州還有一些值得一看並細細品味的景點。它們記載著歷史,帶你重回過去,追憶過往崢嶸歲月。火熱八月,小編為大家推薦一些紅色旅遊好去處,帶上孩子一起去追憶歷史、緬懷先烈吧。
杭州黨史館:館內展示了杭州黨史各時期圖片800多張,實物500多件,每件實物、每張圖片背後,都有故事。館內還展出了杭州版「拉貝日記」——裡面詳實記錄了日軍在杭州的種種暴行。
江墅鐵路遺址公園:江墅鐵路是浙江省歷史上第一條鐵路,侵華日軍將江墅鐵路的北段即艮山門至拱宸橋段全部拆除,江墅鐵路不復存在。為了記錄這段滄桑的歷史,江墅鐵路遺址公園現向市民開放。
富陽龍門古鎮:龍門古鎮歷史悠久,是富陽的老革命根據地。孫京良、孫慶元、孫成修、孫曉梅等抗戰英雄值得我們去敬仰、緬懷。這里還是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杭州市黨史教育基地。
淞滬抗日陣亡將士牌坊:此坊為紀念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十八師陣亡將士而建。坊柱上為民國二十五年四月浙江省主席黃紹閎題寫的「浩氣壯湖山魂來怒卷江潮白,英名緬袍澤劫後新滋墓草青」。
紅色衙前展覽館:紅色衙前展覽館介紹了衙前從錢塘江畔農耕漁獵的江南古城,到近代名震蕭紹的紅色農運聖地,再到如今社會主義現代新型工業化城鎮的歷史演變。
浙東人民解放軍金蕭支隊紀念館:浙東人民解放軍金蕭支隊紀念館是在金蕭支隊陳列室的基礎上擇址重建,並於2006年在金蕭支隊後勤基地總部所在地——山桑塢落成。
⑤ 角門南站到抗日紀念館怎麼坐公交車
角門南站到抗日紀念館坐公交14路再轉 →839路可到目的地,具體參考如下圖:
⑥ 中國人民抗戰紀念館如何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位於北京市豐台區宛平城內街101號。小編與你分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攻略。包括景點包括乘車怎麼去、自駕車線路查詢,門票價格、景區電話、開放時間等實用資訊。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是全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北京市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座落於中華民族全面抗日戰爭的爆發地——北京盧溝橋畔的宛平城內。l98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50周年之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正式建成並對公眾開放,鄧小平同志親自題寫了館名。1997年7月7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二期工程竣工。
從1987年建館迄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幾經發展,特別是經過2005年較大規模的改造,面貌煥然一新。紀念館正前方是面積達8600平方米的抗戰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象徵中華民族覺醒的「盧溝醒獅」,廣場中軸線兩側各分布著7塊草坪,寓意七七事變爆發地和中華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戰爭,基座為漢白 玉、高達14米的國旗桿豎立在廣場北側。覆以乳白色大理石的展館外牆與鑲嵌著獨立自由勛章圖案的鍛銅大門,使紀念館尤顯肅穆、庄嚴。
紀念館的基本陳列經歷了三次變遷,陳列面積從1320平方米增加到6000多平方米,展覽內容也隨著研究的深入和社會的進步而更科學、客觀,陳列設計也越來越多地引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技術。
以七七事變為主題的半景畫也是紀念館的基本陳列內容之一!這種陳列形式在中國屬於首創。它以巨幅油畫與實物和模型相結合,通過計算機控制的聲、光、電技術,使油畫立即變得烏雲翻滾,濃煙飄動,戰火紛飛,有如身臨當年的盧溝橋事變戰場。
除了基本陳列外,紀念館從建館以來,還先後推出了《日軍731細菌部隊罪行展》、《台灣同胞抗日斗爭圖片展》、《中國戰區中美蘇空軍聯合抗日史實展》等34個專題陳列。這些專題展覽不僅是基本陳列的補充和深化,而且為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還是世界各國人民了解中國抗戰歷史的一個重要窗口。自1987年開館以來,紀念館共接待了包括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內的十幾個國家的政要,八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的20多萬觀眾。
紀念館也先後赴日本、美國、新加坡、台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舉辦抗戰主題的展覽,加強了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交流與合作。迄今為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先後接待國內外觀眾1 500餘萬人次。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將努力辦成全國一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景區、抗戰史資料收集及研究基地以及對外宣傳交流的重要窗口。
更多關於中國人民抗戰紀念館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d59ee11615731620.html?zd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