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稱為中部深圳的合肥,現在真的可以和南京、武漢、杭州並肩了嗎
說到深圳,可以說無人不曉,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城市。殊不知,在很多年前,有許多人不一定了解合肥是一個如何的城市。以前有一個搞笑段子,有些人問,南京市的省會城市是合肥?顯而易見它是一個笑話。但也看得出了以前的合肥,有多「小」。而現如今的合肥,則憑著高科技的發展,在「中國芯」生產製造中,造就了令全球艷羨的造就!那麼,大家艷羨合肥什麼?
合肥是一座很有發展前景的城市,它不僅遭受本省的全力幫扶,也愈發遭受國家的高度重視發展趨勢,例如長三角擴充,合肥被精準定位為城市副中心,精準定位與南京市、杭州市平級;此外在2017年合肥獲准綜合型國家科學研究管理中心,它是繼上海市以後的第二個國家科學研究管理中心,一舉確立合肥在全國各地的科學研究影響力,因而有著諸多政策支持的合肥,將來發展前景是十分大的。預估2019年合肥GDP提升9000億價位,2021年有希望沖擊性「萬億俱樂部」。
2. 合肥到杭州什麼時候修通直達高鐵,車程多長時間
截止於2017年7月,
合肥到杭州的高鐵共有21趟,快的2個多小時,慢的4個多小時。
列車時刻表見下圖:
3. 被稱為中部深圳的合肥,現在真的可以和南京、武漢、杭州並肩了嗎
假如說近期十年在我國哪座城市發展趨勢速率更快,那麼貴陽市、合肥跟昆明市等城市毫無疑問上榜了。2010年到2020年,增長速度前十的城市各自為貴陽市(284.3%)、合肥(271.8%)、福州市(220.8%)、成都市(219.1%)、昆明市(217.6%)、重慶市(215.5%)、廈門市(209.9%)、西安市(209.1%)、海口市(201%)、鄭州市(197%)。
在其中貴陽市跟合肥的增長速度位居第一梯隊,盡管合肥的增長速度略低貴陽市,可是合肥的經濟發展規模一樣也遠超貴陽市,領跑第三名的福州市就近原則50%。合肥這么多年的迅猛發展吸引住了很多人的留意,尤其是在上年,「風險投資合肥」的知名度朋友圈瘋傳,這才讓一直不張揚向前的合肥第一次立在舞台聚光燈下。
合肥:被稱為中部深圳,我憑借的不是發展速度深圳是在我國最取得成功的自由貿易區,從經濟特區創建到超過中國香港、廣州市,深圳僅用了三十多年的時間,現如今的深圳GDP盡管間距上海市、北京有一段距離,但一樣早已遠超傳統式強市南京市、武漢市等。提到深圳,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便是比較發達,那麼深圳為何比較發達呢?
除開中國科技大學,合肥的另一所高等院校也具有了尤為重要的功效:合肥理工大學。
支撐點合肥汽車工業的不但僅有江准、安凱、北京長安等公司,合工大在背後的功效也是不容忽視。作為全產業鏈最多的汽車工業,一切一個有基本的城市都不太可能舍棄這一產業鏈,合肥一樣這般。
合工大被稱作車輛界的「黃埔軍官學校」,不僅為全國各地出示了源源不絕的汽車製造業的優秀人才,也是立即支撐點起了合肥汽車工業的江山半壁。
4. 被稱為中部深圳的合肥,現在真的可以比肩南京、武漢、杭州了么
如果說最近十年我國哪座城市發展速度最快,那麼貴陽、合肥跟昆明等城市肯定榜上有名。2010年到2020年,增速前十的城市分別為 貴陽(284.3%)、合肥(271.8%)、福州(220.8%)、成都(219.1%)、昆明(217.6%)、重慶(215.5%)、廈門(209.9%)、西安(209.1%)、海口(201%)、鄭州(197%)。
其中貴陽跟合肥的增速名列第一梯隊,雖然合肥的增速略低於貴陽,但是合肥的經濟體量同樣也遠超貴陽,領先第三名的福州就近50%。
合肥這些年的異軍突起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尤其是在去年,「風投合肥」的名聲刷爆朋友圈,這才讓一直低調前行的合肥第一次站在聚光燈下。
合肥:被稱為中部深圳,我憑借的不是發展速度!
深圳是我國最成功的經濟特區,從特區建立到超越香港、廣州,深圳只用了三十多年的時間,如今的深圳GDP雖然距離上海、北京有一段距離,但同樣已經遠超傳統強市南京、武漢等。提起深圳,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發達,那麼深圳為什麼發達呢?
除了無與倫比的政策支持之外,深圳的產業結構也是深圳騰飛的關鍵因素之一,從最初的華強北到如今的華為,深圳的對外名片隨時隨地都在更新換代,但是毫無疑問的是,深圳的名片越來越高端,越來越有面兒。
合肥在產業結構上跟深圳極為相似,從2005年開始,合肥就確立了「工業立市」的方針,並且在之後的十幾年裡一直堅持著此方針。在2005年以前,合肥跟鄭州一直被稱為中國最大的縣城,這對於一個省會城市來說,無疑是一種不友好的調侃。
合肥城市面貌的崛起始於大拆大建跟向南擴展城市空間,三分巢湖之後,合肥第一次可以毫無顧忌地向巢湖周邊擴展,直到如今,合肥從擁湖城市變成了通江達海的城市。
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合肥從建立之初就鮮有重化工企業,為何?因為合肥那時候還是個標準的內陸城市,極度依靠水運跟鐵路運輸的重化工產業從來都是優先落戶沿江城市,如武漢、九江、安慶、南京、寧波等城市,依託長江,這些城市在先天上就領先了一大票城市一截。很多人要問了,既然水路不暢,那麼鐵路呢?湊巧那時候的合肥被稱為「鐵路盲腸」,境內鐵路少得可憐。
合肥產業的崛起得益於三方面
1:省內兄弟城市的慷慨貢獻。
其中以蚌埠跟淮南為典型代表,作為安徽的老牌工業城市,蚌埠跟淮南都曾經有過屬於自己的輝煌時期。頂峰時期的蚌埠在交通上下轄徐州、合肥、淮安等眾多蘇皖城市,在工業上也絲毫不遜色於現在的蕪湖、揚州等城市。淮南同樣如此,為了建設淮南,上海等發達城市曾經大規模地援建過淮南,直到現在仍然有著相當多的外省知青在淮南落地生根,淮南工業初步建成之後,淮南就成了華東區最重要的能源供應城市,僅僅依靠煤炭,淮南就位列過全國前四十的工業重鎮。
在安徽整體發展畢竟滯後的年代,企業是最先反應過來開始尋找出路的,蚌埠跟淮南的經濟疲軟不僅讓市內重點企業搬遷至省外,省會合肥也撈著不少。如蚌埠的電子 科技 集團40、41所搬遷至青島,中國兵器工業集團214研究所搬遷至蘇州。
合肥的存在究竟是阻止了省內企業的外遷還是分流了蚌埠、淮南的重點企業,這點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2:投資入股有潛力的企業,吸引產業鏈落地合肥。
合肥在京東方轉型關鍵期舉步維艱的時候伸出了援手,不僅給錢給地,還給政策,依靠合肥的注資,京東方成功上馬第六代生產線,這條生產線也成了京東方的生死分界線,之後的京東方一路高歌猛進,僅僅在合肥就設立了三天成產線。直到2020年,京東方在合肥的累計投資已超過2000億。京東方在合肥的落地不僅僅彌補了合肥在顯示產業上的短板,更是增強了合肥家電產業的凝聚力。
跟京東方類似的投資案例還有合肥長鑫、蔚來 汽車 等等,這些公司落地合肥之後都得到了巨量的政策支持,努力打造自身產業鏈的同時更是向著行業龍頭的方向在前進。
3:自主培育的高 科技 企業也正在茁壯成長。
在幾十年前,合肥敞開懷抱迎來了中科大,合肥不僅立下了「寧願市政府停電也不能讓中科大停電」的誓言之後,幾十年後的合肥正在跟中科大一起分享著成功的果實。
科大訊飛就是脫胎於中科大的一所高 科技 公司,依託科大訊飛,合肥成功打造了「中國聲谷」,在2020年,中國聲谷的營收成功突破千億,成為合肥重要的產業鏈之一。
不僅僅有科大訊飛這樣已經成長起來的公司,像量子國盾這樣有潛力但是仍然弱小的公司在合肥比比皆是,這些公司可能不能為合肥太多的稅賦收入,但是他們是合肥的希望。
除了中科大,合肥的另一所高校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合肥工業大學。
支撐合肥 汽車 產業的不僅只有江淮、安凱、長安等企業,合工大在幕後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視。作為產業鏈最長的 汽車 產業,任何一個有基礎的城市都不可能放棄這一產業,合肥同樣如此。
合工大被稱為 汽車 界的「黃埔軍校」,不僅僅為全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 汽車 行業的人才,更是直接支撐起了合肥 汽車 產業的半壁江山。
那麼,既然合肥這么牛,合肥現在就能比肩南京、武漢了么?
2019年,合肥營收最高的企業為886億,第二名為合肥百大的563億跟江汽集團的483億。其中眾所周知的京東方營收僅僅位居第18位,其他的蔚來 汽車 、科大訊飛、陽光電源等企業排名更加靠後。
這直接反應了合肥的高 科技 企業現在是多而不夠強、有潛力但是未長成。
在傳統產業落後於南京、武漢等城市的情況下,合肥想要追上這些城市與其在傳統產業與之競爭,不如另闢賽道,依靠自己的科研創新優勢轉化成產業的優勢。
也許十年,也許二十年,合肥可能依靠目前正在辛勤培育的企業進行彎道超車,但是現在的合肥想要超越南京、武漢仍然為 時尚 早。
5. 請問各位老師,從合肥開車到杭州,大概要用多長時間,走那條高速
合肥到杭州,建議這樣走:合肥-巢湖-蕪湖-宣稱-廣德,過了廣德不遠轉杭州方向就可以了。不要走南京,車太多比較容易堵車,而且繞遠了。我推薦你的路線,全程大約400公里,要比走南京近差不多2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