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杭州隔離最新規定
現在去杭州需要准備身份證和健康碼。
截至2022年8月01日,上海高風險地區來杭為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上海中風險地區來杭為7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
進杭州需要報備:杭州臨安區、富陽區、臨平區、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發布通告,來返前須通過平台及時進行登記/報備,或向屬地村(社區)、工作單位報備,並配合做好相應的健康管理措施,其他區縣市可通過報備電話提前進行報備。
一、對有高風險區7天旅居史人員,進行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2、3、5、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管理期限自離開風險區算起。
二、對有中風險區7天旅居史人員,進行7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4、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管理期限自離開風險區算起。
三、對有低風險區7天旅居史人員,3天內完成兩次核酸檢測,並做好健康監測。
② 外省回杭州隔離多久
外省回杭州隔離需14天。
現在外地到杭州市的人員都要被隔離十四天嗎?對14天內來自或到訪過疫情嚴重國家(地區)的入境來浙人員,實施全程集中或受控轉運,並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對該類入境人員一律實施集中醫學觀察14天。
對14天內來自或到訪過非疫情嚴重國家(地區)的入境來浙人員,實施全程登記、定期申報健康狀況管理措施。該類入境人員抵達目的地或居住地後,應在1小時內向所在社區(村)或單位報告,納入當地疫情防控工作體系,並每日向社區(村)或單位報告體溫等自我檢測情況。
入境時出現發熱、乾咳等呼吸道症狀者,屬本省入境口岸發現的,由口岸所在市、縣(市、區)政府負責並安排診治;密切接觸人員按既定措施統籌安排處理。屬省外入境口岸發現的,按口岸所在地相關規定及時處置,並啟動省際聯動機制加強對接。
杭州全市實行「人員一碼通」
「杭州健康碼」分綠黃紅三色進行分類管理。綠碼者在全市域內亮碼通行;黃碼者要進行7天以內的集中或居家隔離,在連續申報健康打卡不超過7天正常後將轉為綠碼;紅碼者要實施14天的集中或居家隔離,在連續申報健康打卡14天正常後將轉為綠碼。各區縣(市)不得以外地車牌、外地戶籍為由一概拒絕人員、車輛入境。
目前,杭州市實行「人員一碼通」。啟用「杭州健康碼」分綠黃紅三色進行分類動態管理。
一般來說,新進人員要進行不少於7天的隔離,而如果是從重點疫區返回,或在上述地區停留、旅遊、走親的,盡管體溫正常,也要隔離至少14天。
為什麼無症狀返京之後仍要隔離
新冠肺炎的許多具體病例已經證明,這種新型傳染病的傳播有著極強的不可預見性和不確定性。即使返京人員在來京前的住地完全健康,也很難確保其在來京前住地和返京途中未被感染。如果在觀察期間發病,可以及時進行診治;如果平安無事,則可以放心地投入工作。如果已經成為潛在病毒攜帶者,很快又投入到工作之中,即使是概率極低的個別事例,帶來的損失也將難以估量,不僅會給自己家庭、居住地和所在單位帶來更大的損失,甚至可能給更大范圍的疫情防控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
③ 杭州居家隔離政策
杭州居家隔離政策如下:
1、對入境人員開展「14+7+7」健康管理措施,即先實施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繼續實施7天居家健康觀察,再實施7天日常健康監測;
2、對國內疫情中高風險地區人員,實施「14+7」健康管理措施,即先實施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繼續實施7天居家健康觀察;
3、對需持核酸檢測報告離開地區、全域核酸檢測地區、有涉疫風險的交通樞紐來浙返浙人員,參照實施「2+14」健康管理措施;
4、對來自國內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所在鎮(街道)、出現疫情社區傳播地區或當地政府宣布實施全域封閉管理地區、與陽性病例在同時間段同一空間出現的來富返富人員,實行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7天居家健康觀察。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三十九條 醫療機構發現甲類傳染病時,應當及時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病人、病原攜帶者,予以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
(二)對疑似病人,確診前在指定場所單獨隔離治療;
(三)對醫療機構內的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和採取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
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醫療機構採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
醫療機構發現乙類或者丙類傳染病病人,應當根據病情採取必要的治療和控制傳播措施。
醫療機構對本單位內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場所、物品以及醫療廢物,必須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消毒和無害化處置。第十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檢驗、採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不得泄露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
衛生行政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因違法實施行政管理或者預防、控制措施,侵犯單位和個人合法權益的,有關單位和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