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什麼地方有化石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有巧克力火鍋 2025-07-10 06:07:30
福州哪裡有賣結婚衣服 2025-07-10 06:07:27
天津渤海灣都有什麼玩的 2025-07-10 06:06:06

杭州什麼地方有化石

發布時間: 2023-03-19 01:26:05

『壹』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可這些博物館為何無人問津

編輯丨陳磊

世界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世界最豐富的鏟齒象、世界最大的鬣狗——巨鬣狗、世界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最早的第四紀披毛犀……

走進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猶如打開了通往遠古的一扇窗口,這里展示了在和政及周邊地區埋藏的時間跨度從距今3000萬年到250萬年的3綱8目150多個屬種古動物化石。初到此處的人,無論是地質古生物專家,還是普通觀眾,都為之震撼。

這種現象並不鮮見。

目前我國自然博物館產權單位、主管部門各不相同,但都面臨著類似的困境:本該敞開大門免費向 社會 公眾開放,但由於缺少運營經費支撐,只能通過收取門票沖抵水電、人工、折舊等成本,更談不上對設施和展品進行更新、開展相應的市場推廣和品牌包裝, 由此也陷入了「越收門票人越少,人越少經營越困難」的惡性循環。

幾家歡喜幾家愁

今年,國慶長假恰逢與中秋雙節疊加,打卡各類博物場館也成為越來越多的公眾出行選擇。

在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館和安吉館,8天假期共接待遊客10萬餘人次。遠在雲南玉溪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今年剛剛建成開放,國慶期間吸引了6萬遊客前往參觀游覽。

此外,北京自然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等雖然沒有公開披露客流量,但是從各大 旅遊 網站的評價來看,也收獲了較為可觀的客流量。

超級黃金周期間,共有1436萬人次在陝西文博部門體驗傳統文化;成都各大博物館參觀總人數突破100萬人次;蘇州博物館採取實名兆枝亂制分時預約參觀,每小時800名額,8天長假天天爆滿;南京市博物總館「黃金周」首開夜遊模式,吸引並接待遊客共計22.7萬人次……

除了以上舉例的幾家自然科學博物館外,仍有大量的博物館尚處於門可羅雀的狀態。

某化石博物館館長表示, 今天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狀況跟20年前的 歷史 文化博物館類似,缺少運行經費支持,體制機制不順,展示手段落後。 過去,我國的 歷史 文化博物館通過收取門票支撐場館運行,舉步維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遊客稀少、影響力較弱。其後,通過財政專項保障,運行經費得以解決,文化博物館運營「死結」得以解開。

那麼,自然博物館的出路何在?

多個「婆婆」造成的產權亂象

但由於自然科學門類眾多,目前,這些博物館分屬不同部門機構管理,產權性質也各不相同。 比如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屬於國土資源部門管理,中國古動物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是科研院所內設二級部門,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是地方政府投資建設管理,還有一些化石博物館是民營企業投資建設的,比如四川天演博物館、遼寧北票翼龍博物館等。

不同的「母體」,主業各不相同,造成各博物館建設水平、資金來源、內容設計參差不齊。 科協等部門主要是開展科學普及工作搭歷,有專業的人員、專門資金建設維護博物館運營;地方政府、國土資源部門、高校院所主職主責是行政管理和科研教學,科普工作處在邊緣化位置;民營博物館在設計和運營上心思巧妙、善於滿足市場需求,但企業的根本屬性是盈利,其參族檔與國有博物館運營又缺少相應的政策機制支持與運營渠道,國有博物館引入民營企業動力不足。

是什麼束縛了公益場館的手腳

作為中科院與江蘇共建的項目,2005年,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建成時是當時國內唯一的大型古生物科普場館,不僅背靠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這支科研國家隊,還處在玄武湖、雞鳴寺、台城風景區的黃金寶地。應該說,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了,那為何15年過去了,還只能在周六、周日和節假日對外開放呢?

「作為研究所的二級部門,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的人員編屬於研究所,整個館長期只有四五個正式在編人員。由於人員不足,經費有限,無法滿足每天正常開放的要求。」 王永棟說,研究所的性質決定了所里的財力物力投向的是科學研究,考核目標指向的也是科研成果產出。2020年之前,該博物館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專門的運營經費支持。以前20元一張的門票收入,對於維持一個中大型博物館的運轉來說,就是杯水車薪;更不用說是提供更多優質專職講解、銷售文創產品、舉行特展巡展以及開展研學活動等增值服務了。

據專家介紹,國家也沒有統一的財政支持資金項目,支持自然科學類博物館建設、運營、更新等。 目前,屬於國有性質的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建設、運營資金大多缺少穩定支持機制。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身份也是五花八門,有的是公務員,有的是事業編制,有的是市場招聘,基本沒有形成「專業的人做專業事」的用人導向,也不利於形成優勝劣汰的人才流動機制。

「無中生有」的恐龍園卻人氣爆棚

知名 旅遊 網站「驢媽媽 旅遊 」發布的2020國慶出遊報告顯示:中秋國慶黃金周人氣景區TOP10中,常州恐龍園排名第一;中秋國慶黃金周華東人氣景區TOP10中,常州恐龍園依舊排名第一。

嚴格地說,常州恐龍園內的中華恐龍館是一座「無中生有」的化石科普館。地處長江下游沿岸的常州市,地下至今也沒有發現過恐龍化石。

中華恐龍館的化石大多來自原國家地質礦產部的地質博物館,還有許多是後期購置,包括巨型山東龍、中華龍鳥、原始祖鳥,以及中華鱘、鱷類、蜥類等珍稀化石。

常州恐龍園的成功無疑為其他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帶來啟示: 一個博物館是否受歡迎,取決於運營方如何練好「內功」,為觀眾提供更加精準、對味的增值服務,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換取客流量、好評度和回頭率。

相較之下,自然科學博物館不僅需要專業的內容設計、精美的展品、大量的靜態展示,還需要3D電影、AR虛擬、AI講解等互動式手段幫助觀眾理解深奧的科學知識,甚至還要在館內設計迷你體驗場地,讓觀眾特別是孩子感受科學的奧妙和自然的奇跡,這些都需要有專業的團隊設計策劃,大量的資金投入,受各種因素限制,自然科學博物館展陳手段普遍落後、內容更新非常緩慢。

科學文化融合能否闖出一條新路

澄江化石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成功後8年,2020年8月10日,位於雲南撫仙湖東北岸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開館。

這座投資6.3億、建設6年的博物館,佔地面積近200畝,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擁有國內先進的展陳裝備,也擁有一流的化石資源。「我們從世界各地徵集到各個地質年代的珍貴化石,還有澄江本地獨一無二的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化石。」該館館長陳泰敏說,博物館投入運營之後一直免費向公眾開放。

陳泰敏此前一直在 歷史 文化類博物館工作,以他「圈外人」的眼光來看, 自然科學博物館要讓更多的人走進來,一方面要發揮公益屬性,努力爭取向公眾免費開放,同時把科學知識普及開,就必須結合文旅的思路,打造網紅博物館。

澄江生物群記錄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激動人心的過程。從低等的海綿動物到高等脊索動物,幾乎所有的現存動物們,還有許多現在已經滅絕的動物類群,都可以在澄江動物群中找到它們各自的代表。

過去,澄江也有一個化石博物館,一年下來遊客數量區區幾萬人,如今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一天就能接待一萬多人。為何曾經的冷門地,如今成了研學、 旅遊 、度假新地標呢?

「設計新館的時候,古生物專家建議我們把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動物化石展示好就行了,但是我知道,澄江出土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化石個體小、不直觀、年代離我們太久遠,比起恐龍、大象這些化石,沒有多少人願意來看。」因此,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讓大眾喜歡上這個博物館,從而走近化石,認識化石,成了參建團隊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陳泰敏說。

如今,這座建在撫仙湖畔的博物館就是陳泰敏夢想中的模樣。主館有三層,像是地球生命演化樹,一層一層地展開,向遊客娓娓講述生命演化的每一步腳印: 一樓以生命大爆發為題展示澄江化石的獨特價值,二樓以生命大演化為脈絡展示各個地質年代的生命演化,三樓主要以生物多樣性為主題場景式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動物標本,讓觀眾直觀了解地球生命演化的宏大故事。

館內最受觀眾喜愛的恐龍化石。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供圖

「正因為澄江有獨一無二的資源,所以我們就要用最好的手段講最好的故事。」陳泰敏介紹說,如VR、智能體感互動等現代 科技 手段是國內自然博物館中比較多的,同時館內還收藏了珍貴的古生物化石和現生動物標本6萬余件。 「只有這樣,才能全面講述『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等宏大的地球生命演化故事,為參觀者提供了有趣的參觀體驗。」

但是,把新館建起來,陳泰敏的夢想只達成一半。如何管好用好這個珍貴的世界級的化石資源和博物館的硬體,讓博物館發揮綜合效益,創新文旅融合思路,提升參觀游覽服務、管理思維,疊加自然博物館的有趣、奧妙的科學基因,努力打造大眾喜愛的化石博物館,才是他的終極目標。

陳泰敏為此呼籲,各級政府、各個部門應就化石類博物館如何發揮綜合效益採取積極措施, 比如中央財政補助博物館免費開放運營經費,讓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接受自然教育和科普教育;比如支持化石類博物館提升展陳效果,帶給遊客更好的參觀體驗感受;比如支持和資助化石類博物館通過科普書籍、科普電影等形式講好化石故事,鼓勵博物館與教育培訓機構合作開展內容豐富的科普研學活動,通過各項文旅服務充分利用好我國珍貴的化石資源。

延伸閱讀:

讓科普場館走出「深閨」, 企業能幹啥

十年前,王虎紋還是華為的一名工作人員。今天,他已經成為一名專業運營自然博物館公司——北京微創博志的創始人兼CEO。

對於這種巨大的身份轉變,王虎紋直言是「科學教育」帶來的機遇。

2009年,王虎紋因為工作原因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建立聯系,他發現一個怪現象,隸屬於該所的中國古動物館展出的內容很有意思也有知識性,但卻遊客稀少、反應冷清。

沖動之下,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一面與中國古動物館簽訂合作協議,設立「達爾文俱樂部」;一面對接北京的中小學校,依託博物館等資源開展研學活動。

2012年,他利用夜間空閑時段,在國內首創了「博物館奇妙夜」活動模式。「我們下午5點接手入駐博物館,晚上7點活動開始,介紹古生物知識,放科普小電影,講恐龍晚上會不會復活,然後緊接著孩子們游館,尋寶答題,做石膏化石拼裝恐龍……做完這些就十點半了,我們再帶著孩子們在展廳搭帳篷睡覺,第二天一早起來自己動手做早飯,8點准時離開。」王虎紋說,這種夜遊模式開創了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全新體驗,也不影響博物館白天的正常開放和科研活動,迅速在市場上火了起來,「去年我們在中國古動物館開展了100多次奇妙夜活動,平均3天一場,場場爆滿」。

十年過去了,微創博志與中國古動物館合作越來越深入,服務內容拓展到九大項目,也為博物館帶來明顯的變化,年遊客量從2009年的五六萬人,上升到2019年的40萬人。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在2020年終於從中科院爭取到一筆展陳升級改造和支持經費,並通過招標與微創博志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展博物館的運營合作。對於這樣一個全新的合作模式,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館長王永棟給予積極評價:「有了專業運營團隊的加盟,將會提升場館的運行效能,以後我們就可以投入更多精力,來專心做好展區內容設計與更新,開發科普課程,舉辦特展巡展,把時間投入到博物館的專業建設上,而市場運營的事則交給企業去做。」

根據合作分工,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的科學咖啡廳、達爾文實驗站、科普影院、研學活動、品牌建設與市場拓展等交由微創博志負責;而展示內容設計、專業知識培訓、科普課程建設、化石標本收藏展示、科普活動組織這些工作,仍然由博物館的專業人員來負責。

「講解接待、衛生安保、研學活動、市場開拓等工作,由專業的運營團隊來承擔,有望為觀眾提供更好的參觀體驗。」王永棟說,在獲得中科院和地方科普場館運營經費補助支持基礎上,該博物館將免費向公眾開放,把古生物專業以外的運營事項由企業承擔,不僅讓科普場館回歸公益屬性,也能夠滿足市場需求,有利於積極推動科學教育這一市場的 健康 可持續發展。

文中圖片除標注外均由視覺中國提供

科技 日報•深瞳工作室出品

微信編輯 | 劉義陽

審核 | 朱麗

終審 | 冷文生

『貳』 杭州自然博物館在哪裡門票多少啊那裡大嗎好玩嗎

自然博物館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西湖文化廣場6號

門票多少啊?

--------------------------

門票不收,如正好裡面別的項目---這個要收門票《大概30元》

好玩嗎?

==============

拓展知識

『叄』 杭州市下沙區六號大街卵化石

下沙六號大街的高科技企業孵化園嗎?

『肆』 杭州看恐龍化石去哪裡

杭州恐龍博物館在西湖文化廣場6號。

杭州恐龍博物館不是一個單獨的展館,而是位於浙江自然博物院內的安吉館。

安吉館位於安吉縣,是411省重點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文化強省建設示範引領性項目,總建築面積6.1萬平方米,佔地300畝。核心館區位於安吉縣教科文新區,緊鄰安吉中南百草園區。

基本陳列定位以「休閑體驗」為主,以專題展為特色,由序廳、地質館、生態館、貝林館、恐龍館、自然藝術館、海洋館和臨特展館等組成。

(4)杭州什麼地方有化石擴展閱讀:

浙江自然博物院是浙江省自然類基礎研究的單位之一。學術研究涵蓋植物學、地質古生物學、昆蟲學、無脊椎動物學、魚類學、兩棲爬行動物學、鳥類學、獸類學及博物館學等領域。

浙江自然博物院主持或參與編撰《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動物群》、《在傳播科學中傳承文明——博物館研究論文集》、《四川井研——完整的蜥腳類恐龍——毛氏峨眉龍》、《杭州野鳥》、《浙江農田貝類》等專著50餘部;

編撰出版《世界動物大圖集》、《新世紀動物網路》、《恐龍》等科普書籍 10 余冊;發表學術論文近500篇;主持和參與浙江九龍山、浙江大盤山、浙江韭山列島、浙江五峙山列島等自然保護區的自然資源考察或總體規劃編制;

承擔了「自然藏品分類定級研究 」、「兆蠢黑嘴端鳳頭燕鷗繁殖生態及保護對策研究」、「浙江翼龍化石研究」、「浙江文化遺址古環境研究」等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陪猜拿題 100多項。

『伍』 溫州市木化石市場在哪裡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武肅街666號。溫州市木化石市場在浙洞指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武肅街666號。木化石是最少上億年的樹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後,木質部分被地下水中的SiO?(二氧化硅)交換而成的樹木化石。它保留了樹木的木質結構和紋理。顏色為土黃、淡黃、黃褐、紅褐、灰白、灰黑等,拋光面可具玻璃光澤,不透明或微透明,因部分木化石的質地呈現玉碼舉石質感,又遲顫碧稱硅化木或樹化玉。

『陸』 杭州西湖是人工開采還是自然形成

杭州西湖是人工開采還是自然形成

杭州西湖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工開挖的。
關於西湖生成的原因,古代有關書籍記載都較簡略。明朝《西湖游覽志》卷一載:「西湖三面環山,溪谷縷注,下有淵泉百道,瀦而為湖。」近代學者從地形、地質、沉積及水動力學等方面進行了考證,其中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西湖是由海灣逐漸演變而生的一個潟湖。民國九年(1920年),科學家竺可楨考察西湖地形後發表了《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其稱:「西湖原是錢塘江左邊的一個小小灣兒,後來由於錢塘江泥沙沉澱下來,慢慢地把灣口塞住,變成一個潟湖。」竺可楨還從沉積率推斷,西湖開始形成年代距今一萬二千年前。竺氏認為西湖形成之初,後由於三面山區中的溪流注入,所挾沙逐漸填充西湖,湖面隨之逐漸縮小,倘若沒有歷代的不斷疏浚,西湖早已湮廢。1924年,地質學者章鴻釗發表《杭州西湖成因一解》,對竺氏的觀點又進行了補充:西湖之成,其始以潮力所向而積成湖堤,其繼以海灘變遷而維持湖面,二者為形成西湖之重要條件。
但是,潟湖說在現代科學考察中受到了懷疑。1950年以後,地質部門對西湖湖中三島和湖濱公園地質鑽孔取樣分析,認為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晚侏羅紀時,以今湖濱公園一帶為中心,曾發生過一次強烈的火山爆發,寶石山和西湖湖底(大部分)堆積下大量火山岩塊,由此,曾出現火山口陷落,造成馬蹄形核心低窪積水,即西湖雛型。1979年,地質工作者對湖濱鑽孔採取的巖樣作微體古生物分析後著文認為,根據不同化石的組合,西湖的形成過程可劃分為早期潟湖、中期海灣、晚期潟湖三個階段,隨著錢塘江沙坎的發育,西湖終於完全封閉,水體逐漸淡化,形成近代的西湖。

請問杭州是自然湖還是人工湖呢?

腥還能再一次遇到嗎?
厚積薄發。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要出發,就有期望到達終點。洞僥

在哪可以學到這技術啊?
感恩,就是心靈的柔軟和有溫度的體現。

天珠是自然形成還是人工形成?

天然的,與瑪瑙的花紋是一個道理,天然生長的,你可以查查瑪瑙的生長原理,都是規則的。
天珠屬於沉積岩之一種,九眼石頁岩,含有玉質及瑪瑙成份,是一種稀有寶石。

杭州西湖是否是人工湖?

古時由於文化知識的局限,千百年來很少有人去認真探尋西湖形成的秘密。直到近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界有識之士才開始用科學的觀點和方法來探討西湖的形成。最早用地質學觀點解釋西湖成因者是日本地質學家石井八萬次郎。1909年,他在東京《地質學雜志》中撰文稱,西湖與日本的中禪寺湖相似,南山為古生代岩層的山坡,溪水北流,為西湖北山的火山岩堵塞而成。
1920年,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考察西湖,首先提出西湖原是一礁湖,是錢塘江口一小灣,後來由於錢塘江夾帶的砂土堵塞其灣口而成的假說。
西湖究竟怎樣形成?經過地質工作者的多年勘測研究,「瀉湖」說流傳最廣。這一假說認為,至少距今兩千多年前,西湖還是一個淺海灣,除個別山嶺外全部淹沒在海水之中。隨著海水的沖刷,海基搭灣四周的岩石逐漸變成泥沙沉積,使海灣變淺,錢塘江也帶來泥沙,在入海口沉積。泥沙越積越多,最終將海水截斷,內側的海水就形成了一個湖。這種現象在地質學上稱為「瀉湖」。起初,瀉湖還隨著潮水出沒。後來,經過勞動人民多次築海塘阻攔海水,再加上海平面下降,西湖才正式形成。
今天的人們很難想像,秀美的西湖曾是驚濤拍岸的海灣,千百年前的「滄海變桑田」畢竟在千百年前,假說也尚未完全證實。近年來,有地質學家提出橘衡:確切地說,西湖不是一個典型的瀉湖。持這一觀點的學者認為,關於西湖形成的詳細機制、形成的確鑿年代等,至今仍然是一個謎圓鋒做。

探尋西湖形成的秘密,杭州的西湖到底是人工湖還是天

古時由於文化知識的局限,千百年來很少有人去認真探尋西湖形成的秘密。直到近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界有識之士才開始用科學的觀點和方法來探討西湖的形成。最早用地質學觀點解釋西湖成因者是日本地質學家石井八萬次郎。1909年,他在東京《地質學雜志》中撰文稱,西湖與日本的中禪寺湖相似,南山為古生代岩層的山坡,溪水北流,為西湖北山的火山岩堵塞而成。
1920年,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考察西湖,首先提出西湖原是一礁湖,是錢塘江口一小灣,後來由於錢塘江夾帶的砂土堵塞其灣口而成的假說。
西湖究竟怎樣形成?經過地質工作者的多年勘測研究,「瀉湖」說流傳最廣。這一假說認為,至少距今兩千多年前,西湖還是一個淺海灣,除個別山嶺外全部淹沒在海水之中。隨著海水的沖刷,海灣四周的岩石逐漸變成泥沙沉積,使海灣變淺,錢塘江也帶來泥沙,在入海口沉積。泥沙越積越多,最終將海水截斷,內側的海水就形成了一個湖。這種現象在地質學上稱為「瀉湖」。起初,瀉湖還隨著潮水出沒。後來,經過勞動人民多次築海塘阻攔海水,再加上海平面下降,西湖才正式形成。
今天的人們很難想像,秀美的西湖曾是驚濤拍岸的海灣,千百年前的「滄海變桑田」畢竟在千百年前,假說也尚未完全證實。近年來,有地質學家提出:確切地說,西湖不是一個典型的瀉湖。持這一觀點的學者認為,關於西湖形成的詳細機制、形成的確鑿年代等,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杭州西湖來歷相傳在遠古時期,天河東邊的石窟之中住有一條神龍,天河西邊的樹林之中住有一隻鳳凰。有一次他們一同出遊,在銀河的仙島上得到了一塊璞玉。隨後數年,他們專心琢玉,終於將那塊璞玉雕琢成為了一枚光亮璀璨、珍貴無比的明珠。這顆明珠具有安撫萬物的神奇魔力,只要它照到哪裡,哪裡的樹木就會常青,百花也會常開。
明珠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天宮王母娘娘的耳里,貪心的王母欣喜若狂地派出天兵前去搶奪,但是小小的天兵根本不是神龍與鳳凰的對手。王母娘娘惱羞成怒,悄悄地讓一名神將在月黑風高的夜晚將明珠偷回了天宮。
神龍和鳳凰發現明珠失竊後,馬上趕往天宮向王母索取。王母不肯將明珠還回,於是,焦急的神龍、鳳凰迎上去搶奪。就在你爭我奪之間,明珠不慎跌落,墜入凡間。明珠一觸地,瞬間化為了一汪碧綠剔透的湖水。神龍、鳳凰見明珠已失,化為湖水,頓時心灰意冷。但是,他們又捨不得離開自己辛勤雕琢的明珠,遂變成了兩座山來守護它,從此西湖旁邊又多了兩座挺拔的山峰。這兩座山就是玉龍山(如今的玉皇山)與金鳳山(如今的鳳凰山)。
至今,杭州依舊流傳著「西湖明珠從天降,龍飛鳳舞到錢塘」的歌謠,贊美著西湖的聖潔。

泗河是人工挖的還是自然形成的

泗河是一條自然河流。為解除水害,下遊河道曾在建國後進行過疏浚。
泗河是山東省中部較大河流,又名泗水,為四瀆八流之一。發源於蒙山腹地新泰南部太平頂西麓,西南流入泗水縣境後改向西行,至曲阜市和兗州市邊境復折西南,於濟寧市東南魯橋鎮注入京杭大運河。
朱熹的「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是在泗河邊上所吟。

夜明珠是人工製成還是自然形成

夜明珠是夜間發光的天然珍寶,夜明珠是一種螢石礦物,發光原因是與它含有稀土元素有關,是礦物內有關的電子移動所致。夜明珠系相當稀有的寶物,古稱「隨珠」、「懸珠」、「垂棘」、「明月珠」等。

杭州的西湖到底是人工湖還是天然湖,

章不同的制式對於播放有啥要求
注重眼前的行動。要把整個生命凝聚在此時此刻。在種

火燒雲是自然形成的還是人工形成的?

在清晨,太陽剛剛出來的時候,或者傍晚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天邊的雲彩常常是通紅的一片,像火燒的一樣。人們把這種通紅的雲,叫做火燒雲,又叫朝霞和晚霞。有時候,沒有雲,天邊也會出現火紅的顏色,這叫火燒天。
成因簡析
我們已經知道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混合成的。這些顏色的光的波長不一樣,紅色光波最長,橙色光波其次,紫色光波最短。空氣的分子和空氣里飄浮著無數細小的灰塵和水滴,它們都能夠把太陽的各色光線分散開來,這叫作散射作用。太陽光中的光波波長越短的,像紫色、藍色光就很容易被散射開來;波長越長的,像紅色、橙色光就不容易散射。早晨或傍晚,太陽光是斜射的,它通過空氣層的路程比較長,受到散射就減弱得很厲害。減弱得最多的是紫色光,減弱得最少的是紅色或橙色光。這些減弱後的彩色陽光,照射在天空中、雲層上,就形成鮮艷奪目的彩霞。
天上沒有雲的時候,懸在空中的雨滴少;中午空氣層較薄,太陽光里的紅、橙、黃、綠幾種色光幾乎全部通過,只把青、藍、紫幾種色光攔住,而這幾種光中,又數藍色光反射的最多,所以把整個天空染成了藍色。
清晨太陽從東方升起,或者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太陽光射到地面上,穿過的空氣層要比中午太陽當頂的時候厚一些。太陽光中的黃、綠、青、藍、紫幾種光,在空氣層里行走沒有多遠就已經筋疲力盡,不能穿過空氣層。只有紅、橙色光可以穿過空氣層探出頭來,將天邊染成紅色。
火燒雲可以預測天氣,民間流傳有諺語「早燒不出門,晚燒行千里」,就是說,火燒雲或火燒天如果出現在早晨,天氣可能會變壞;出現在傍晚,第二天準是個好天氣。
文學描繪
晚飯過後,火燒雲上來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喂豬的老爺爺在牆根靠著,笑盈盈地看著他的兩頭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他剛想說:「你們也變了」,旁邊走來個乘涼的人對他說:「你老人家必要高壽,你老是金鬍子了。」
天上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
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一會兒,天空出現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馬是跪著的,像等人騎上它的背,它才站起來似的。過了兩三秒鍾,那匹馬大起來了,腿伸開了,脖子也長了,尾巴可不見了。看的人正在尋找馬尾巴,那馬變模糊了。
忽然又來了一條大狗。那狗十分兇猛,在向前跑,後邊似乎還跟著好幾條小狗。跑著跑著,小狗不知哪裡去了,大狗也不見了。
接著又來了一頭大獅子,跟廟門前的石頭獅子一模一樣,也那麼大,也那樣蹲著,很威武很鎮靜地蹲著。可是一轉眼就變了,再也找不著了。
一時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哪個,其實什麼也不像,什麼也看不清了。必須低下頭,揉揉眼睛,沉靜一會兒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愛好它的孩子。一會兒工夫,火燒雲下去了。

『柒』 杭州的地理,歷史,自然,環境,人文

地理: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沿和錢塘江流域,地形復雜多樣。杭州市西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等。東部屬浙北平原,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密布,物產豐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徵。

歷史:杭州烏龜洞遺址古人類化石的發現證實五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杭州這片土地上生活,蕭山跨湖橋遺址的發掘證實了早在8000年前就有現代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的餘杭良渚文化被譽為「文明的曙光」。杭州夏商周屬「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

自然:國家一級陸生野生動物有10種,二級64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3種,二級18種。礦產資源有大中型的非金屬和金屬礦床。臨安、昌化出產的雞血石,為收藏石和印石中的珍品。

環境:杭州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人間天堂」之美譽。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林木、畜禽種類繁多,種植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種260多個,杭州蠶桑、西湖龍井茶聞名全國。全市森林面積1635.2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4.77%。

人文:杭州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散雜居。1982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時,全市有漢族、畲族、回族、滿族、蒙古族、壯族、苗族、朝鮮族、侗族、土家族、布依族、高山族、傣族、瑤族、彝族、佤族、水族、維吾爾族、白族、達斡爾族、藏族、黎族、塔塔爾族、僳僳族、納西族、錫伯族、俄羅斯族等27個民族。


(7)杭州什麼地方有化石擴展閱讀: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 、滬嘉杭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國際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

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