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杭州西湖有什麼傳說故事
西湖是中國大陸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之一。那你知道杭州西湖 傳說 故事 有哪些嗎?下面是我給大家分享的杭州西湖傳說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杭州西湖傳說故事:白娘子和許仙的傳說
傳說,有一條白蛇修煉了一千年,終於修成人形,化為美麗端莊的白娘子,另一條青蛇修煉了五百年,也化為富有青春活力的小青姑娘。她們二人結伴來到西湖遊玩,當她們來到斷橋時,白娘子在人群中看見一位清秀的白面書生,心中暗生情意。小青便悄悄地作法,降下大雨。白面書生許仙打著傘來到湖邊乘船,正好看見白娘子和小青被大雨淋得很狼狽,許仙忙把自己的傘遞過去讓她們避雨,自己卻躲得很遠,任憑雨淋。白娘子看見許仙這樣老實靦腆,心裡更喜歡了,許仙也對美麗的白娘子產生了愛慕之情。在小青的撮合下,許仙和白娘子成了親,並且在西湖邊上開了一家葯店,治病救人,鄉親們都很喜歡他們。
但是金山寺的法師法海卻認為白娘子是妖精,會禍害民間。他悄悄地告訴許仙,白娘子是白蛇化身而成,還教許仙怎樣識別白蛇。許仙將信將疑。轉眼 端午 節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黃酒避邪,許仙按照法海教的 辦法 ,逼迫白娘子喝雄黃酒。白娘子這時候已經 懷孕 ,她推卻不了許仙,喝了酒後,馬上現出蛇的原形,許仙立刻被嚇死了。白娘子為了救活許仙,不顧自己懷孕,千里迢迢來到昆侖聖山偷盜起死回生的靈芝草。白娘子與守護靈芝草的護衛拚命惡戰,護衛被白娘子感動了,將靈芝贈給她。許仙被救活以後,知道白娘子真心愛自己,夫妻更加恩愛。
可是法海還是容不下白蛇在人間生活。他將許仙騙進金山寺,強迫他出家為僧。白娘子和小青非常憤怒,率領水族士兵攻打金山寺,想救出許仙。她們不斷作法,引發洪水,金山寺被洪水包圍,這就是傳說中很有名的“水漫金山”。法海也大顯法力,白娘子因為臨產,打不過法海,只得在小青的保護下逃跑。當她們逃到斷橋時,正遇上從金山寺逃出來的許仙。許仙與白娘子二人經過劫難,又在初逢的斷橋相見,百感交集,不由得抱頭痛哭。白娘子剛生下兒子,法海就趕來了,他無情地將白娘子鎮壓在西湖邊的雷峰塔下,詛咒說,除非西湖水干,雷峰塔倒掉,否則白娘子永遠也不能再回到人間。
多年後,小青修煉得道,重回西湖,她打敗了法海,將西湖水吸干,將雷峰塔掀倒,終於救出了白娘子。
杭州西湖傳說故事:西湖的橋與古典愛情傳說
西湖麗山秀水,風花雪月,自古即是談情說愛的勝場,與纏綿韻事相關聯的橋可舉出多處。
譬如斷橋,我國四大古典傳奇之的《白蛇傳》中,許仙與白蛇娘娘相識在此,同舟回城;後又在這里邂逅重逢,言歸於好,演繹成《斷橋相會》這出許多劇種作為保留劇目的摺子戲。
又如西泠橋,古稱《蘇小小結同心處》。相傳南齊歌妓蘇小小,富才華,頗自重,一次乘車出遊,在白堤上遇到青年才子阮郁,兩人一見傾心。蘇小小口佔一絕雲:“妾乘油壁車,郎跨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即西泠)松柏下。”迫於時勢身世,蘇小小終難與阮郁諧秦晉之好,積憂成疾,病歿後葬於西泠橋畔,墓亭就叫“慕才亭”。
再如長橋,早先橋長百步,為名副其實的湖上勝景之一。南宋時這里發生過一樁殉情悲劇:青年女子陶師兒與書生王宣教相愛,她的後母挑撥離間橫加阻撓。陶、王坐船夜遊西湖,在長橋下荷花深處雙雙投水以死相抗,杭城人聞之無不唏噓,有人作歌謠哀悼,長橋從此又名“雙投橋”。
在流傳至今的愛情題材的西湖竹枝詞中,有一首是用蘇堤第四橋壓堤橋起興作比的:“茅家埠頭芳草平,第四壓堤橋影橫。橋外飛花似郎意,橋邊深水似儂情。”舊時壓堤橋通茅家埠,橋下水極深,橋兩頭堤上楊柳成蔭。有此一首語淺意深的竹枝詞,壓堤橋自可視作西湖又一座“情人橋”了。
西湖風景區南緣月輪山麓到二龍頭山麓,是當年華東四所著名教會大學之一的之江大學所在地,今為浙江大學分部,俗稱浙大三分部。一九一六年,司徒雷登的弟弟司徒華林任之江大學校長後,下令在校內頭龍頭與二龍頭兩山之間的山澗上架設一座木橋以便利師生通行。此橋周圍林木蔥蔚,橋下山泉幽咽,潺潺注入一汪碧水深潭之中。日間飛鳥雲影,入夜星月瀉輝,十分幽雅宜人,被情竇初開的男女青年學生選作“人約黃昏後”的銷魂去處,連年紀較輕的教師們亦偶爾前往,遂有“情人橋”的美稱。
杭州西湖傳說故事:西湖從天降
很古很古的時候,在天河東邊的石窟里,住著一條雪白閃亮的玉龍;在天河西邊的大樹林里,住著一隻彩色絢爛的金鳳。
玉龍和金鳳是兩鄰居,每天早晨,它們一個鑽出石窟,一個飛出樹林,總要打個照面才分開來,然後忙著各自的事兒去了。有一天,它倆一個在天空中飛,一個在天河裡游,飛呀,游呀,不知不覺就來到一座仙島上。在島上,它們發現一塊亮閃閃的石頭,金鳳很喜歡,就對玉龍說:“玉龍玉龍,你看這塊石頭多好看呀!”
玉龍也很喜歡,就對金鳳說:“金鳳金鳳,我們來把它琢磨成一顆珠子吧!”
金鳳點頭答應,它倆就動工了。玉龍用爪子扒,金鳳用嘴啄,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過去了,它倆真的把這塊亮閃閃的石頭琢磨成一顆滾圓滾圓的珠子。金鳳高興地飛到仙山上含來許多露珠兒,滴到珠子上;玉龍快活地游到天河裡吸來許多清水,噴到珠子上。滴呀,噴呀,滴呀,噴呀,……慢慢地這顆珠子就變得明光閃亮的啦。
從此以後,玉龍喜歡金鳳,金鳳也喜歡玉龍;玉龍和金鳳都喜歡它們的明珠西湖 民間故事 精選3篇故事。玉龍不願回到天河東邊的那個石窟里去了,金鳳也不願回到天河西邊的那座樹林去了,它倆就住在天河當中的仙島上,日夜守護著自己的明珠。
這顆明珠真是一顆寶珠呵,珠光照到哪裡,那裡就樹木常青,百花齊開,山明水秀,五穀豐登。
這天,王母娘娘走出宮門,一下見到這顆寶光閃耀的明珠,心裡愛慕極啦。到半夜辰光,她就派一個天兵,乘玉龍和金鳳睡熟的時侯,悄悄地把這顆明珠偷走了。王母娘娘得到明珠,喜歡得不得了,連看也捨不得給人家看一看,就趕忙藏到仙宮里頭,一道又一道地關起九重門,鎖上九道鎖。
玉龍和金鳳一覺醒來,發覺明珠不見啦,多麼著急呀!東尋尋,西找找,玉龍找遍了天河底下的每一個石窟,沒有找到;金鳳尋遍了仙山上的每一個角落,也沒有尋著。它倆傷心極了,可還是日日夜夜地到處尋找,一心想把心愛的明珠找回來。
王母娘娘生日的那一天,四面八方的神仙都趕到仙宮來祝壽。王母娘娘擺下盛大的“蟠桃會”來宴請眾神仙。神仙們喝著美酒,吃著蟠桃,齊聲 祝賀 王母娘娘:“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王母娘娘見了這樣,一時高興,就對眾神仙說:“各位仙長,我請大家看一顆珍貴的明珠,這真是天上難找,地下難尋的寶珠啊!”
說著,她就從衣帶上解下九把鑰匙,打開九道鎖,走進九重門,到仙宮裡面取出了那顆明珠,放在金盤里捧到廳堂中間。這顆明珠兒果真亮晶晶,光閃閃的,神仙們看了,都滿口嘖嘖叫好。
這時,玉龍和金鳳正在到處尋找它們的明珠呢。金鳳突然發現了明珠放出的毫光,就忙著叫玉龍道:“玉龍玉龍,快來看,快來看,那不是我們的明珠放出來的毫光嗎?”
玉龍從天河裡鑽出頭來,看了一看,說道:“是呀,這一定是我們的那顆明珠了,快,快去把它找回來!”
玉龍和金鳳立刻依著明珠的亮光找去,一直找到王母娘娘的仙宮里,那些神仙們正在伸頭探腦圍著明珠叫好呢。玉龍走上前去說道:“這顆明珠是我們的!”金鳳跟著也說:“這顆明珠是我們的!”
王母娘娘一聽火啦,沖著玉龍、金鳳張口就罵:“胡說我是玉皇大帝的親娘,天上的寶貝都該是我的!”
玉龍、金風一聽來了氣,一齊向王母娘娘說:“這顆明珠不是天上生的,也不是地下長的,是我倆辛辛苦苦,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琢磨出來的!”
王母娘娘聽了,又羞又惱,伸手護住放著明珠的金盤,大聲喝叫天兵天將快把玉龍和金鳳趕出去。金鳳見王母娘娘不講理,撲過去就搶明珠;玉龍見王母娘娘不講理,也沖過去搶明珠。三雙手都抓住金盤,誰也不肯放鬆。你拉我扯,金盤一搖晃,明珠就“骨碌碌”滾下來,滾到階沿邊,從天上跌落地下去了。
玉龍和金鳳見明珠往下掉,怕摔破了,急忙翻身跟下來保護
玉龍飛著,金鳳舞著,它倆一忽兒在前,一忽兒在後,一忽兒在左,一忽兒在右,保護著這顆明珠,慢慢地慢慢地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這顆明珠一落地,立刻變成了晶瑩碧透的西湖。玉龍捨不得離開自己的明珠,就變化成為一座雄偉的玉龍山來守護它;金鳳捨不得離開自己的明珠,就變化成為一座青翠的鳳凰山來守護它。
從此,鳳凰山和玉龍山就靜靜地伏在西湖的旁邊。直到現在,杭州還流傳著這樣兩句古老的歌謠:
“西湖明珠從天降,龍飛鳳舞到錢塘。”
猜你感 興趣 :
1. 杭州西湖的神話傳說
2. 杭州的傳說故事
3. 杭州西湖斷橋的傳說故事
4. 西湖的傳說故事
5. 西湖十景傳說故事
2. 杭州西湖十景的神話傳說故事
西湖古稱「錢塘湖」,又名「西子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中心,景區總面積達49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景區有著名的「西湖十景」和「新西湖十景」以及「三評西湖十景」等。 下面是我整理的西湖十景 傳說 故事 ,歡迎大家閱讀。
目錄
杭州西湖十景傳說故事
杭州西湖神話傳說故事
杭州的民間故事與傳說
西湖傳說故事一、蘇堤春曉
北宋元佑五年(1090),蘇軾(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以湖泥築成長堤,後世稱蘇堤,全長2.8公里,堤上建有六橋,自南而北依次是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浦橋和跨虹橋。
沿堤栽有楊柳、芙蓉、碧桃、海棠等40多個品種。
蘇堤風光旖旎,晴、雨、陰、雪各有情趣, 四時美景也不同, 尤以春天清晨賞景最佳,綠楊拂岸,艷桃灼灼,曉日照堤,春色如畫, 故有「蘇堤春曉」之美名。
西湖傳說故事二、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於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臨外湖。唐代建有望湖亭,明代又增龍王祠,清康熙年間定名平湖秋月,為西湖十景之一。
宋王洧《平湖秋月》詩雲:「萬頃寒光一夕鋪,水輪行處片雲無,鷲峰遙度西風冷,桂子紛紛點玉壺。」
每當清秋氣爽。湖面平靜如鏡,皓潔的秋月當空,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頗有「一色湖光萬頃秋」之感,故在湖畔立碑,題名「平湖秋月」。「湖天一碧樓」聯曰: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
西湖傳說故事三、斷橋殘雪
斷橋殘雪為西湖十景之一。斷橋位於白堤東端,南宋時又名寶佑橋,也稱段家橋。橋為1921年重建。
橋畔有「雲水光中」水榭和斷橋殘雪碑亭。斷橋殘雪一般指冬日雪後,橋的陽面冰雪消融,但是,陰面仍有殘雪似銀,從高處眺望,橋似斷非斷。
佇立橋頭,放眼四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是欣賞西湖雪景之佳地。
西湖傳說故事四、麴院風荷
麴院風荷位於西湖西北角,素以湖景、荷景著稱,為西湖十景之一。
據記載,宋代洪春橋畔有一處官家釀酒作坊,坊內與金沙澗相通的池塘種滿了荷花,每逢夏日熏風吹拂,荷香與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們稱之為「麴院荷風」。
清代,酒坊關閉,康熙游湖時御書西湖十景碑,便將「曲」字改成「曲」,易「荷風」為「風荷」,「麴院風荷」的景名便由此沿用至今。
西湖傳說故事五、雷峰夕照
雷峰塔與白娘子的故事,流傳深廣。故事中的雷峰塔就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宋吳越王錢弘俶因黃妃得子而建。初名「黃妃塔」。
原擬建高十三層寶塔,由財力不濟,擬改七層,峻工時只造了五層。結構為磚石內心,外建木構樓廊,內壁嵌有刻著《華嚴經》的條石,塔下供奉金銅十六羅漢像。
建築雄偉壯觀,為藏經之所。因塔址小山名雷峰,後人改稱「雷峰塔」。
西湖傳說故事六、南屏晚鍾
凈慈寺,位於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吳越始建,稱「永明禪院」,飽經滄桑。寺內有宗鏡堂、慧日閣、濟祖殿、運木井等古跡,山門前有放生池。
1986年重建,為歇山頂三重檐兩層建築,上層懸大梵鍾,下層為凈慈寺地藏殿。大梵鍾高3米,口徑2.3米,重10餘噸。
凈慈寺晚鍾鳴響,回聲在山間、林樾悠揚飄盪,悠揚的鍾聲重新回盪,使人們想到明人聶大年的《南屏晚鍾》詩:「柳昏花暝暮雲在,隱隱初傳一兩聲。禪榻屢驚僧入定,旅窗偏逗客含情。」
西湖傳說故事七 、 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位於西湖西南角,東接蘇堤,南北分別毗鄰小南湖和西里湖。據記載,花家山麓有一小溪,流經此處注入西湖。
因沿溪多栽花木,常有落英飄落溪中,故名「花港」。南宋內侍盧允升曾在此建宅卜居,蒔花養魚,構築園林,漸成規模。花港觀魚的史稱,源出南宋宮廷畫師馬遠所作西湖 山水畫 的畫題。
清代,康熙南巡至杭州時,曾手書花港觀魚景名,並在賞魚池畔立碑建亭。
西湖傳說故事八、柳浪聞鶯
位於西湖東南岸,清波門處。南宋時為帝王御花園,稱聚景園。元代回族巨商阿老丁,在杭州興建清真寺,死後葬此,俗稱回回墳。清代恢復柳浪聞鶯舊景。
柳型各具特色:柳絲飄動似貴妃醉酒,稱「醉柳」;枝葉繁茂如獅頭,稱「獅柳」;遠眺象少女浣紗,稱「浣紗柳」等。有柳洲之名。其間黃鶯飛舞,競相啼鳴,故有「柳浪聞鶯」之稱。
西湖傳說故事九、雙峰插雲
「雙峰插雲」御碑亭景點,在洪春橋畔。雙峰即南高峰、北高峰,分別位於西湖之西南、西北。南高峰海拔256.9米,北高峰海拔355米。兩峰遙相對峙,綿延相距十餘里。
張岱《西湖十景 兩(雙)峰插雲》: 一峰一高人,兩人相與語。 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此景本是湖中遙望之景,清初為了立碑才移到陸上去的。
當群山雲霧迷漫時,兩峰時露雙尖,宛如峰插雲霄,自然風光異常優美,峰勢高峻磅礴,晴雨晨昏不同,尤在雨後或陰翳多雲天氣,彩雲、白雲或濃或淡,忽纏忽遮,是雲是山,一片朦朧。
如一幅壯觀的水墨淋漓而濃淡有致的山水畫卷展現在面前。 故名「兩峰插雲」。清康熙皇帝游此,改為「雙峰插雲」。
西湖傳說故事是十、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之一,位於西湖中部偏南,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湖中三島」,猶如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蓬萊三島,故又稱小瀛洲。
小瀛洲北宋時已成為湖上賞月佳處。明萬曆年間,取疏浚西湖的葑泥在島的四周繞灘築堤,形成湖中之湖。清雍正年間,在堤島之間,南北貫以曲橋,東西連以土堤,構成了「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園林特色。
總面積約7公頃,水面佔60%。俯瞰整個小瀛洲猶如一個碩大的「田」字。
<<<
白蛇傳
白蛇傳在宋朝時的鎮江市。白素貞是千年修煉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後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素貞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 識,並嫁與他。婚後金山寺和尚法海對許仙講白素貞乃蛇妖,許仙將信將疑。
後來許仙按法海的辦法在 端午節 讓白素貞喝下帶有雄黃的酒,白素貞不得不顯出原形,卻將許仙嚇死。白素貞上天庭盜取仙草靈芝將許仙救活。法海將許仙騙至金山寺並軟禁,白素貞同小青一起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卻因此傷害了其他生靈。
白素貞因為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後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還有可愛的小青也找到了相公。
蘇小小
相傳蘇小小於西湖邊邂逅了年輕英俊的公子哥阮郁,其父為當朝宰相,兩人一見鍾情墜入愛河,從此出雙入對,海誓山盟,結為夫妻。蘇小小為此寫下上面這首「同心歌」。不久,阮郁寫家信告知此事,其父大為光火,堂堂宰相之子焉能娶歌伎為妻。
但阮父深知兒子的秉性,可謂知子莫如父,立即送來了豐厚的聘禮表示祝賀。到了年底阮郁收到家中來信說阮父病危,希望阮郁能回家見父親最後一面。於是,蘇小小當晚為阮郁打點行裝。第二天一早送阮郁上路。臨別兩人依依不捨,阮郁信誓旦旦,許諾料理完家事就盡快返回。
相攜蘇小小重遊西陵,不料阮郁這一走如石沉大海再也沒有回到蘇小小身邊。蘇小小對於愛情卻無比的專一與執著,依然苦苦地守護在西陵相約處,等候她的阮郎。隨著時間推移,祈盼流逝,唯有哀怨,終於蘇小小病倒了,兩年後咯血而亡。
臨終乳娘問小小有何遺願,小小弱弱地回答,我死後把我葬在西陵,我要在那裡等候我的阮郎。鮑仁白衣白冠撫棺大哭,繼而遵照蘇小小對賈姨的囑托,把她安葬在離西冷橋不遠的山水極佳處,墓前立碑,上刻「錢塘蘇小小之墓。」
梁山伯與祝英台
越州上虞縣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歡吟讀詩書,一心想出外求學,但是當時的女子不能在外拋頭露面,於是就和丫頭銀心喬裝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讀書。二人在半途遇見了也要前往越州念書的鄞縣書生梁山伯及書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見如故,遂結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間,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離,白天一同讀書、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內心暗暗地愛慕梁山伯,但梁山伯個性憨直,始終不知道祝英台是個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有一次 清明 節放假、二人去鏡湖遊玩的時候,祝英台借景物屢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無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後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馬文才得知,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來是個女的了。
後來家人寫信催祝英台回家,臨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訴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後去祝府提親,但是梁山伯卻以為是三個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個月後才去提親,等到梁山伯歡歡喜喜趕到祝家時,才知道馬文才已經搶先一步提親、並且下了聘禮,梁山伯只得心碎地離開,祝英台沿路相送、難舍難分。
梁山伯回家後,相思病重,寫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葯方,表示病情絕望了,同時希望祝英台能前來探望一番,祝英台則回信告訴梁山伯,今生無緣,只希望二人死後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後來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應允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親隊伍必須從南山經過,並且讓她下轎祭拜梁山伯。當祝英台下轎拜墓,一時之間風雨大作、陰風慘慘,梁山伯的墳墓竟然裂開,祝英台見狀,奮不顧身地跳進去,墳墓馬上又合起來,不久,便從墳墓里飛出一對形影相隨的蝴蝶……。
<<<
梅花碑
早年間,杭州有心靈手巧的老石匠。這老石匠鑿了一輩子的石頭,雕了一輩子石頭,胡須頭發都白啦。別的什麼也沒有,只落下一身好手藝,在杭、嘉、湖三府出了名。
老石匠年紀老了,背駝啦,眼也花啦,但他仍舊天天上山。有一天,老石匠在南山腳下發現一塊白花花的石頭,那石頭彷彿映著一株樹影子,老石匠疑心自己眼花,揉揉眼睛再仔細看看,可不是!清清楚楚地映著一株梅花影子,就象長在石頭一般。老石匠伸手在石頭上摸摸,平平的,光光的,那石頭好比姑娘媳婦剌綉的白綾,才描上花樣兒還沒動手綉呢。老石匠越看越喜愛,越看越捨不得離開,便使出全身力氣,把那塊石頭挖起,一步一踉蹌地背回家來。
老石匠對著石頭看石頭看三個月,摸了三個月,又想了三個月,才動手在石頭上 雕刻 起來。這石頭好堅硬呀!一鑿下去只崩起一粉未,一錘下去只冒出幾顆火星。但是老石匠不灰心,沒餒氣,只管一錘一鑿地雕下去。錘呀鑿呀,十日雕個瓣,百日刻朵花,過了一月又一月,過了一年又一年,老石匠一天不停地雕,白日黑夜地刻,終於把那株梅花雕在石頭上了。
梅花雕成了。多美的梅花啊,迎著春風,向著朝霞,白玉似地開滿一樹。老石匠的心血嘔尺了,老石匠死在梅花邊。
老石匠沒有兒女,也沒有產業,大家都敬重他,便把他埋在一塊公地里,將他最後雕成的這塊梅花碑豎在墳頂。
年代過得久了,奇怪的事情也就出現啦!石碑上的梅花變得會開會謝,每年春天,別的樹上梅花才含苞,石碑上的梅花卻已經盛開;夏天,別的樹兒剛青,石碑上梅樹早已一片蔥郁;秋天,別的樹上葉兒落得一片不剩的時候,石碑上的梅樹才開始落葉;冬天,西北風把別的梅樹亂和七歪八斜,只有石碑上的梅樹挺立在那裡一動不動。
這塊石碑還能預報天氣:天要晴時,石碑上明晃晃、亮光光的;天將陰時,石碑上霧霧、潮鹵鹵的;天快要下雨時,石碑上陰沉沉、濕漉漉的。人們從這塊石碑上就可以知道時令節氣,天睛落雨。有了這塊石碑,農家犁地下種就不會錯安排;出門人該歇該行心裡有定準。大家都很喜愛這塊石碑,把它當做寶貝。
有一年春天,杭州來了一個大官。大官早聽說過這塊奇妙的石碑。他到杭州不久,便帶著一群手下人,一到了老石匠的墳地,一看,雕在石碑上的梅花果然盛開著。他高興極啦,回去和狗頭師爺一商量,就在老石匠墳地旁邊造了一座衙門,築起一堵圍牆,把那塊石碑圍進後花園里,還堂而皇之地貼出布告說:這是一塊公地,公地官有,庶民不得進入。
說奇怪也真奇怪,這塊石碑被圍進大官的花園里,不到兩天,碑上的梅花便漸漸隱謝了。以後,不論天睛落雨,石碑上始終是陰沉沉、濕漉漉的。慢慢地,石碑上爬滿了青苔,不但沒有一絲光彩,而且變得難看極了。為了這事,大官悶得飯不想吃,悉得覺睡不著,整天在石碑前後打轉轉。狗頭師爺見了,便過來獻計:「老爺,我看這是地氣潮濕的緣故,如果在石碑腳下架起火來烘一烘,烘乾潮氣便會好了。」大官聽聽有道理,邊忙叫人搬來乾柴木炭。在老石匠地墳頂上燒起來。
火苗一舐到石碑,轟的一聲,便爆裂開來,熊熊的火焰噴射得好遠好遠;一霎工夫,衙門和花園都燒了起來。大官和師爺想逃也逃不及,便燒死在裡面。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把衙門燒成一片瓦礫,只在大門前面剩下半截焦爛的旗桿。
這塊奇妙的石碑是就這樣毀掉的!如今,在杭州東城還留下兩處地名:一處叫「梅花碑」;另一處叫「焦旗桿」。
臭秦檜
西湖邊有座岳墳。岳墳前跪著四個鐵鑄的人像,其中有兩個就是當年出賣祖國,害死岳飛的秦檜夫婦。
傳說 ,明朝時候,杭州城裡來了一個新上任的撫台,那人了也姓秦,是秦檜的後代。撫台上任不久,便帶著手下人去游西湖。他來到岳墳,看見自己的老祖宗跪在別人面前,忙用衣服把臉遮住,倒退了回來。
撫台回到衙門,坐不安,立不寧,便叫師爺來商量,想把鐵像搬掉。
師爺捋捋胡須,想一想說;「如果明搬,老百姓一定不肯,說不定還會把事情鬧大。我看,不如叫人在黑夜裡把這對鐵像丟到西湖裡去,這樣大的西湖,鐵像沉在湖底,便是把水車幹了也找不到的。」
撫台說;「妙!妙!」當夜便派人把鐵像丟了。
哪知第二天天剛亮,就出現了件怪事;西湖裡的水變臭。臭氣沖天,使得行人頭腦昏沉沉,個個想嘔吐。
不知是誰,發覺岳墳前的鐵像少了兩個,就嚷起來;「大家來看,兩個鐵像不見了,一定是有人把它丟進西湖裡了,要不然,湖水怎麼會這么臭呢?」
老百姓知道了岳墳丟失鐵像的事,便一齊哄到撫台衙門去告狀,要求拿辦丟掉鐵像的壞蛋。
撫台還睡在床上,只聽門外人聲混雜,便起來查問。手下人告訴了情由。撫台做賊心虛,便叫傳出話去,說是自己生病了。
老百姓哪裡肯走,人越聚越多,把撫台衙門前的石頭獅子都快擠倒了。撫台恐怕這樣下去要出事情,便硬著頭皮出來見老百姓。他說:「這-------這都是謠言。大家千萬不可輕信。」
老百姓說:「是不是謠言,你看過就知道了。」
說著,便圍攏起來,定要拉他走。撫台沒法,只得坐上八人大轎,到西湖邊去。離湖邊還有幾里路,果然有一股惡臭,直向轎門沖來。幸好那天他來不及吃飯,總算勉強忍住了嘔吐。
轎到岸邊撫台從轎簾的縫縫里往外一張,只見前面密密麻麻的全是人。他心裡突突地跳,慢慢地走出轎門,乾咳了幾聲,說:「湖水一時發臭,也是常情,你們不必大驚小怪。據我來看,這事與鐵像無關。」
這時,人群里有人吼起來;「你是秦檜什麼人?居然來袒護他!」
撫台一時不知怎樣回答。他定了定神,安慰自己:「莫慌!鐵像已沉在湖底,誰還能找到?」想到這里,便神氣地說:「你們不要胡鬧!如果有人真從湖裡撈出鐵像,本官甘願辭職請罪!」
撫台的話一出墨黑的湖水一下子變得清澈見底。從湖底浮起一對鐵像,好象有人托著似的,直向撫台飄來。
撫台嚇得臉色象黃紙,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頭鑽進轎里,連喊;「快跑!快跑!」
轎子抬到衙門里,轎頂早已被石頭砸了許多洞洞。撫台的後腦上也砸起了胡桃大的三個疙瘩。他的官帽也沒戴,就連夜逃出了杭州城。
鐵像飄到湖邊,老百姓把它打撈上來,重新搬到岳墳前跪著。
七星缸
王皇山半山腰的那個紫來洞,原先叫「飛龍洞」,因 為那辰光洞裡面住著一條飛龍。這條飛龍才怪哩,每隔十天,到晚上,它總要飛出洞來,在天空中飛騰翻舞, 吐出火珠,吹呀吸的。火珠一忽兒遠,一忽兒近,飛龍就追逐著,撲打嬉戲。這樣,火珠就紛紛散落下許多火星星來,火星落到哪裡,那裡就火燒。因此,飛龍出來一次,杭州就有許多人家遭殃。
大家都恨死了這條可惡的飛龍,但又沒法子治它,只好計算著它飛出來的時辰,男女老少都爬上屋頂,在屋頂上澆水,整夜整夜地守著。一面又敲鑼打鼓地恐嚇 飛龍,想叫它飛得遠一點。雖然這樣,杭州還要常常鬧火災。
這一天,杭州城裡來了個老鐵匠,手裡提著一把鐵錘,來到一家小客店投宿。可巧這天正是飛龍出洞的夜晚,店主全家都爬上屋頂去啦,沒人招呼他。老鐵匠見到這情景很奇怪,也爬上屋頂去。他問明白了這回事後,就不言不語地爬下屋頂,提著鐵錘,走啦。
這天飛龍在天空翻舞很久,火珠的火星,紛紛散落下來。等到老鐵匠回到小客店時,那店屋也燒掉了。店 主人一家正圍著搶救出來的一些破爛,在嚎陶大哭。 老鐵匠見了難過極啦,對店主人說了些勸慰的話, 又把身邊的一些零碎銀子都給了他,並且說:「你們不 要難過啦。剛才我在玉皇山上親眼見到飛龍了。」 店主人謝過老鐵匠,聽他說到玉皇山見過飛龍,驚駭極啦,忙問道:「這是真的嗎?」 老鐵匠說:「是真的。我看見飛龍從洞里飛出來,在 天空中拍打火珠,還見著飛龍飛回玉皇山在飛龍洞口睡覺哩!」 店主人聽了更加驚駭。因為玉皇山是飛龍盤踞著的地方,沒人敢上去。 老鐵匠想了一想,忽然用手敲敲腦袋說:「有法子, 有法子,我有辦法降伏住這條飛龍!」 店主人聽了,忙問道:「老人家,你有什麼法子?」 老鐵匠說:「只要杭州城裡每戶人家能給我一把萊 刀,我就能降伏住飛龍。」 店主人望望老鐵匠,不象是個說大話的人,相信他是有辦法的。 這消息傳開後、人們聽了既驚又喜。為了滅火消災,誰不願意出一把菜刀呢!沒幾天工夫,送來的菜刀就堆得象座小山。
老鐵匠請來全城鐵匠,砌了個煉鐵爐,把菜刀都放 到爐里熔化了,大家齊心合力,三天就鑄成了七隻大鐵缸。 許多人都聚攏來看這七隻大鐵缸,感到很奇怪。老 鐵匠請大家來抬抬看,有些青年人就捲起袖口上來試試,一抬,哈哈!足足要十九個人才能抬起一隻鐵缸哩! 於是,老鐵匠獨自跑上玉皇山,到飛龍洞口一看, 嘿,飛龍還在「呼呼」睡大覺哩!他飛快地跑了回來,大聲叫道:「大家快跟我去降伏飛龍呀!先來一百三十三個年輕力壯的人抬鐵缸,十九人抬一隻,跟我上山, 後面的人都得提滿一桶水跟著,聽我招呼。大家不要怕,我有鐵錘,飛龍如果動一動,我會跟它拚命的!」
大家跟著老鐵匠爬上玉皇山,到了飛龍洞口,那飛龍還「呼呼」睡得正香甜呢。老鐵匠悄悄叫大家用鐵缸把飛龍的兩條須子、四隻腳、一條尾巴壓住,因為都壓在須毛上面,所以飛龍還沒覺著,老鐵匠舉著鐵錘對准飛龍腦門,如果飛龍驚醒,便一錘打下去。老鐵匠又招 呼後面的人把桶的水倒進鐵缸里。到第七隻鐵缸的水 也快要倒滿的時候,不料有個人提著水桶絆倒了,桶里的水潑開來,潑進飛龍鼻孔里,惹得飛龍打了一個噴 嚏,卻把老鐵匠噴得人都看不見了。
飛龍覺得須須被什麼東西拉著,仰不起頭,一掙,才知道被壓住啦,於是一聲大吼,就地一翻滾,掙傷了須毛,身子一轉,一頭栽進飛龍洞里。從地底下,一直鑽到安徽境內才鑽出來, 抖抖身子,飛往天空逃走啦。從那個時候起,就再也沒見飛龍回來過。 傳說杭州的飛龍洞是直通安徽的。
飛龍逃走了,那七隻鎮壓飛龍的大鐵缸還在飛龍洞洞口,排列得象天上的北斗星一樣,因此人們就稱呼這七隻缸為「七星缸」。據說如果當時七隻缸都裝滿了水,那條飛龍將永遠彼釘在玉皇山上動彈不得了。
直到如今,杭州人還有句老話,「七星釘飛龍,只差水一 桶」,就是指的這個故事。
<<<
杭州西湖十景的神話傳說故事相關 文章 :
★ 杭州西湖十景的神話傳說故事
★ 杭州西湖有什麼傳說故事
★ 杭州西湖斷橋的傳說故事
★ 關於西湖的傳說故事
★ 西湖的傳說故事
★ 關於杭州的傳說故事
★ 杭州景點傳說故事
★ 西湖民間故事
★ 關於西湖斷橋的神話故事
★ 西湖的經典故事傳說有哪些傳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3. 杭州西湖的故事有哪些
和杭州西湖有關的傳說,最最人盡皆知的當然就是白蛇傳了,一場斷橋相會,讓多少人第一次來杭州西湖就直奔斷橋,雖然很多人第一次見到斷橋後,都會覺得失望,但我想說那一定是你沒有發現斷橋的美,斷橋只有在清晨或者夜深人靜時分,人少的時候才能感受到那種靜美。這里講幾個除了白蛇傳以外與杭州西湖有關,而且如今來杭州旅遊仍能有一些遺跡可尋的傳說。
梁山伯與祝英台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是中國有名的民間愛情故事,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而且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故事是在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是有史料記載的,當初梁山伯與祝英台就是在杭州西湖邊的萬松書院共同讀書並萌生愛意的。萬松書院位於鳳凰山北萬松嶺上,始建於唐,最初是一座寺廟,後來改辟為書院,至今仍留存有「萬世師表」的牌坊和一座依稀可見「至聖先師孔子像」的石碑等遺物。如今,萬松書院的景點「萬松書緣」已成為新新西湖十景之一。
濟公傳說
濟公也是中國民間家喻戶曉的一個人物,他最初在浙江台州的國清寺出家,後來在杭州西湖邊的靈隱寺居住,最後又住在雷峰塔對面的凈慈寺。濟公佛學造詣頗高,而且懂得醫術,雖然舉止瘋癲,卻經常救治百姓,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因此民間有許多許多關於濟公的傳說。不管那些傳說是真是假,今日來到西湖,仍然可以去與濟公有關的靈隱寺、凈慈寺內逛逛,感受一下。
岳飛傳說
民族英雄岳飛的故事,大家也不會陌生,岳飛雖然不是杭州人,在西湖邊卻有一座岳王廟,這是因為岳飛最後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害,就是在南宋臨安也就是如今的杭州。現在,在西湖邊棲霞嶺下的岳廟內,除了有岳飛墓和啟忠祠外,還可以看到陷害岳飛的四個奸臣的跪像,大家可以去祭拜一下民族英雄,順便詛咒下秦檜等奸臣。
4. 飲湖上初晴後雨 寫出西湖神韻的詩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被認為是對西湖的恰當評語,是寫出西湖神韻的詩句。
原詩: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宋代: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釋義: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老仿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麼得十分適宜侍配纖。
(4)杭州西湖講了哪些神韻的擴展閱讀:
蘇軾於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西湖景物的詩。這組詩作於熙寧六年(1073年)正、二月間。
一天,蘇軾和朋友在西湖邊上飲美酒。開始天氣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陰了天,下起雨來。這樣,飲酒未盡,詩人便飽覽了西湖上晴和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光。
於是詩人贊嘆說: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盪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著那美麗的風貌;雨天的西湖,山中雲霧朦朧,縹縹渺渺,又顯出別一番奇妙景緻。
西湖無論是晴是雨無時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濛山色是她淡雅的妝飾,瀲灧水光是她濃艷的粉脂,不管她怎樣打扮,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麗質和迷人的神韻。
這首小詩前兩句是描寫:寫晴天的水、雨天的山,從兩種地貌、兩種天氣表現西湖山水風光之美和晴雨多變的特徵,寫得具體、傳神,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以致有人評論說,古來多少西湖詩全被這兩句掃盡了。
後兩句是比喻:天地之間,人類最靈;人類之中,西子最美。在前兩句描寫的基礎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說它和西施一樣同為天下靈與美的極至,何況賣激又經過淡妝或濃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極寫西湖之美還不是這個比喻的全部奧妙。歷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詩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來和西湖相比呢?
這是因為,西子除了她靈秀美麗,她和西湖還有兩點獨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鄉離西湖不遠,同屬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頭上都有「西」字,叫起來自然天成。由於這種種原因,蘇軾這個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後人的稱道,西湖也就被稱作西子湖了。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達了作者喜愛西湖。
5. 杭州西湖有哪些看點
西湖是杭州魅力的首要提現,一年四季都是 旅遊 勝地。下面飛我就為大家介紹3處西湖勝景吧!
白堤
西湖有三堤,都與「大人物」有關,一是即白居易的白堤,二是蘇東坡的蘇堤,最後一個則是楊孟瑛的楊公堤。
白堤是其中最短的一條,僅僅一公里的距離,然而遊客卻最多,究竟是為什麼呢?
蘇堤從逸雲寄廬到斷橋殘雪,幾乎承包了整個西湖景色最秀美的地方。
白堤一年四季皆有美景,春看桃紅柳綠,夏賞出水芙蓉,秋覽北山秋景,冬觀斷橋殘雪。
漫步在白堤之上,眼前是一望無垠的西湖,偶有幾個遊人騎著自行車從人群中穿過,留下陣陣笑聲。
隨便在白堤坐坐,發發呆,吹吹風,看看眼前走過形形色色的遊人,就能悠然度過一個下午。
郭庄
說起郭庄,很多杭州人可能也沒有去過,它也稱「汾陽別墅」。在杭州,真正保持了原有江南古典園林特色的私家宅園就是郭庄。
郭庄沒有擴建,也沒有改造過,只是1991年被整修過,完完全全保持了原有的形貌和韻味。
它也是江南私家園林的典型代表,它引西湖水入園,園中有湖,名為蘇池,池形如鏡,一鏡開天,使園林充滿的靈氣,花木、假山、各類建築都恰到好處。
走進庄園門,別有洞天,裡面分為「靜必居」和「一鏡天開」兩部分,中間以「兩宜軒」相隔,前者為居家會客之所,後者是散步賞玩之地。
庄園的牆上有多種形態的窗洞,框出了一幅幅美不勝收的西湖山水風景畫。
尤其是把臨湖一側的圍牆高度有意降低,似隔非隔,與湖光山色渾然天成,空間美感十足。
可以說郭庄是西湖裡的一處世外桃源。
楊公堤
初到杭州,總是會懷著許多情愫,去看望那些久嚮往之的地方和人,想要和愛人十指相扣牽手走過白娘子的斷橋,或是到靈隱雙手合十虔心許願!
誰都不想這浪漫被人山人海淹沒,那麼這里要與你分享那些level很高還很好玩的地方,因為每個文青都值得被深深地愛著!
這里是楊公堤沿線,緊鄰西湖,來來來,上路啦!
趙公堤逛完後可以原路返回到楊公堤,也可以一直往前拐進去都可以到杭州花圃,天朗氣清時可以拍出許多絕美照。
這里是杭州全市常年節慶、外事及生活用花的生產基地
楊公堤-三台山一線的這些景點都十分精緻,慢慢走,會更好體會到杭州的味道。她總是那麼精緻典雅,一見傾心
郭庄的荷花要比麴院風荷以及斷橋那裡的荷花開得早一些,再加上一些技術輔助,宛若仙境。 郭庄出來順著楊公堤再往前走就是茅家埠,可以沿著湖一直走到龍井支路。
西湖美景很多,前提是你能避開擁擁攘攘的遊客,要不然再美的風景也會被各種人頭擠碎。
以下推薦幾個偲偲作為半個杭州人,周末偶爾會前往的,圍繞西湖的風景。
人少景美茅家埠
茅家埠連著楊公堤,對面是郭庄,到靈隱,到龍井,到西湖熱鬧之處都非常方便。
茅家埠突出湖埠、香道及水濱民居的景觀特色,著重體現茶文化、佛教文化及民俗文化,以再現西湖地區原生民居聚落及傳統香市的景觀風貌。
沿湖的步行道上,幾乎看不到多少遊客,茅家埠的確不是一般遊客會來的地方,也慶幸這里為西湖難得留了方寧靜。
孤山——俯瞰西湖,遙看雷峰塔
孤山位於北山街上,比起南山路人的確會少上很多,同樣能感受「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美。
孤山各種景點眾多,基本都是免費,其中最出名的便是西泠印社,主要建築有柏堂、竹閣、仰賢亭、還朴精廬等,均掛匾披聯,室外摩崖鑿石林立,名人墨跡觸目可見。
登上西泠印社最高處,風景最是優美,從上而下看西湖,自然是另外一種風情。
長橋溪水生態修復公園
地理位置絕佳,離西湖的南山路並不算遠,邊上是浙江美術館及中國絲綢博物館,值得逛且並不屬於遊客鍾愛的地方,故而人少清凈。
長橋溪水生態修復公園將優質的水源注入西湖,也為遊客提供了一處野趣自然的休憩場所,更是杭州本地人躲避遊客人潮的首選,公園內還可以直接看到雷峰塔哦~
每個人到杭州 旅遊 ,總少不了要去杭州西湖游覽,話說有著「人間天堂」名譽的杭州,西湖也集合了山、泉、湖、橋、塔、寺等眾多元素,把西湖點綴得美輪美奐。西湖沿岸不管是園林綠化還是高樓大廈,都非常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每次去杭州西湖,總有不一樣的感覺。
要說西湖看點,真的是因人而異了,喜好不同,看的東西也不一樣。昶永就根據自己的經歷來說說杭州西湖的好景緻吧!
1、雷峰塔:看過白蛇傳的人,都知道西湖邊上的雷峰塔,那是坐落於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而且還是我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
2、斷橋:傳說白娘子與許仙相會的地方,坐落於西湖白堤之上,節假日這里也是人滿為患。
3、花港觀魚:坐落於蘇堤映波橋西北不遠處,是在小南湖與西里湖之間,觀賞魚最美的地方。
4、蘇堤:想必來過西湖的遊客都會去蘇堤走走,畢竟蘇堤是跨湖連通南北兩岸的唯一通道,穿越了整個西湖水域,是觀賞全湖景觀的最佳地方。
5、麴院,賞荷花最好的地方。
6、三潭印月,西湖標志性景點,需要乘船游覽。
當然了,來西湖 旅遊 ,還有最不可錯過的靈隱寺是要去走走的。畢竟在杭州在中國,靈隱寺是非常出名的。
你覺得杭州西湖最值得推薦的地方是哪裡?
杭州是一個人文薈萃,景色秀美的人間天堂,歷來深受眾多文人墨客的青睞,被贊為「煙柳畫橋,風簾翠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如此詩情畫意,引得眾多中外遊客慕名而來。杭州最美屬西湖,西湖恰似杭州的一顆明珠,讓杭州具有了靈動的神韻,為之增色不少。西湖的風景四季都有不同,甚至一天之中不同時間也各有特色。因此只有細細遊玩,方可充分領略西湖的美麗之處。
遊人常說西湖十景中,春有蘇堤春曉,亂花漸欲迷人眼。夏有曲苑風荷,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秋有平湖秋月,月點波心一顆珠。冬有斷橋殘雪,銀裝素裹,也別有一番風味。個人認為有幾個時間節點的西湖頗為值得賞玩。第一個時間是陽歷二月末三月初,楊柳初發,依依而垂,西湖猶如初長成的少女,曼妙多姿,讓人垂涎欲滴。第二個時間是六月下旬到七月,西湖荷花盛開,隨風搖曳,生出萬千媚態。第三個時間是九月 ,丹桂飄香,整個杭州城都彌漫著桂花的芳香。白居易在《憶江南》中也說「山寺月中尋桂子,郡庭枕上看潮頭。」可見古人在這個時間里也有這番喜好。第四個時間就是冬季的下雪天,此時此刻,所有的景色都被素裹著,恰是化了一身淡妝,西湖呈現出一種寫意的韻味,尤其與別的季節不同,真的值得每個人來看看。
杭州西湖景點可多了,有十大景點和新十大景點。有斷橋殘雪、柳浪聞鶯、三潭映月等等。提醒你的是,下雨天去西湖逛最有情調。選擇在晴天去西湖很沒有味道。西湖夜景也很美,你可以去西湖邊茶館喝茶,很愜意。建議騎自行車逛,人不累。
杭州西湖的看點共有三十景。老十景,新十景,新新十景。詳細不作介紹了,請查閱相關資科,三個十景看下來,你也夠累了。
6. 美麗中國杭州西湖主要講述了什麼
具體如下:
記載了杭州美麗的西湖故事,如有《明珠》、《金牛湖》、《石香爐》、《白娘子》、《白公堤》、等故事,知道了西湖、鳳凰山和玉龍山是怎麼來的,很古很古的時候,在天河東邊,住著一條雪白閃亮的玉龍,在天河西邊住著一隻色彩絢爛的金鳳,他們是鄰居。
有一天,在一個島上看見一塊亮閃閃的石子,玉龍和金鳳都喜歡,他們把這塊石頭琢磨成一顆珠子,玉龍用龍爪子扒,金鳳用嘴啄,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過去。他倆真把這塊亮閃閃的石頭琢磨爛州成一顆亮閃閃的珠子。
他倆非常喜歡這顆明珠,日夜守護著自己的明珠。有一天,王母娘娘走出宮門,看到了明珠發出的光,就派天兵悄悄地把明珠偷走了。
玉龍和金鳳發現明珠不見了,他倆傷心極了。有一天,玉龍和金鳳發現了天空中明珠的耀眼光芒,玉龍和金鳳找到中喊王母娘娘,這顆明珠是我們的,王母娘娘火了,三個人你爭我搶,不小心明珠從天上落到了地下,明珠一落地變成了西湖。
玉龍和金鳳都不想離開明珠,便變成了鳳凰山和玉龍山,靜靜地伏在西湖的旁邊。杭州一直流傳著這樣兩句:西湖明珠從天降,龍飛鳳舞到錢塘。
軼事傳說:
西湖自古以來便流賣歷野傳著《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蘇小小》等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白蛇傳中的「斷橋相會」、「白娘子被壓雷峰塔」等情節與西湖十景有著聯系。
相傳天上的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白玉,他們一起琢磨了許多年,白玉就變成了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顆寶珠的珠光照到哪裡,哪裡的樹木就常青,百花就盛開。
但是後來這顆寶珠被王母娘娘發現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把寶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王母不肯,於是就發生了爭搶,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間,變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龍和金鳳也隨之下凡,變成了玉龍山(即玉皇山)和鳳凰山。
7.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一比喻,充分展現了西湖什麼的神韻
從西湖的「晴方老好好」、「雨亦奇」,聯想到西施的「濃妝淡抹總相宜」,喻體(西子)和本體(西湖)之間,除了從字面上同有一個「西」字外,詩人的主要著眼點在於二者同具有天賦的自然之美,正因為如此,所以對西湖來說,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說,濃妝也好,淡抹也好,都不改其美。以美人吵李喻美景,新奇巧妙而又極富詩意。詩人利用想像中西施的美,來為西湖增色,所以西湖從此就得了「西子湖」的美名。全詩構思高妙,概括性強,把西湖侍碰鉛晴雨皆宜的美景傳神地勾勒出來。
8. 飲湖上初晴後雨 寫出西湖神韻的詩句
飲湖上初晴後雨 寫出西湖神韻的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差姿。
賞析:在這兩句詩中,詩人進一步運用他的寫氣圖貌之筆來描繪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以貌取神,只用一個既空靈又貼切的妙喻就傳出了湖山的神韻。喻體和本體之間,除了從字面看,西湖與西子同有一個「西」字外,詩人的著眼點所在只是當前的西湖之美,在風神韻味上,與想像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相似之處。而正因西湖與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對西湖來說,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戚慶彎說,淡妝也好,濃抹也好,都無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
對於「西湖比西子」這個比喻,存在有兩種相反的解說:一說認為詩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高悶淡妝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濃妝的西子」;一說認為詩人是「以晴天比濃妝,雨天比淡妝」。兩說都各有所見,各有所據。但就才情橫溢的詩人而言,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詩思偶到的神來之筆,只是一時心與景會,從西湖的美景聯想到作為美的化身的西子,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像西子應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當其設喻之際、下筆之時,恐怕未必拘泥於晴與雨二者,何者指濃妝,何者指淡妝。欣賞這首詩時,如果一定要使濃妝、淡妝分屬晴、雨,可能反而有損於比喻的完整性、詩思的空靈美。
9. 《飲湖上初晴後雨》描寫什麼的風采神韻
[解說] 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特別返罩美。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蠢世虛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想要把西湖比作美女帶燃西施。無論是素淡的妝容或是濃重華麗的打扮,都非常合適。 [中心] 詩人抓住夏季時晴時雨的特徵,描繪了西湖的風采神韻,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的熱愛與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