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欽丞裝飾怎麼樣
擴展閱讀
廈門做人流有哪些費用 2025-09-20 04:15:57
廈門島內哪裡有賣食用油 2025-09-20 04:04:50

杭州欽丞裝飾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4-26 15:10:08

A. 歷史上有哪些剛正不阿的人物

雖然歷史上素來貪官眾多,可是鋼鐵直男一般的清廉之臣也是有的,比較出名的有於成龍、包拯、於謙、諸葛亮、司馬光、范仲淹、楊震、晏子等,都是歷史上較為著名的忠誠清廉之士,堪稱官場的千古楷模。

只留清名在人間

王密聽說楊震來了之後就來看望他,晚上又悄悄帶了10斤黃金來送給陸察蠢楊震,楊震就心痛地對王密說;“我以為我很了解你,可你為什麼也不了解我呢?”王密勸他說:“現在都這么晚了,不會有人知道的,你就收下我這點心意吧。”楊震嚴肅地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舉頭三尺還有神明,怎麼不會有人知道呢?”楊震的義正言辭令王密非常慚愧,只好灰溜溜地離開了。楊震的後代跟著他也生活十分簡朴,出行都是步行沒有馬車坐,朋友勸他為子孫後代謀一些福利田產,楊震卻說:“讓後世人都知道他們有個清官祖先,不是更好嗎?”

B. 西湖關於秋的詩句有哪些

1.描寫西湖秋天的詩句

西湖留別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慘風煙,祖帳離聲咽管弦.

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

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

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別錢塘山水後,不多飲酒懶吟詩.

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

寄題餘杭郡樓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官歷二十政,宦遊三十秋.

江山與風月,最憶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頭.

綠觴春送客,紅燭夜回舟.

不敢言遺愛,空知念舊游.

憑君吟此句,題向望濤樓.

和西川李尚書漢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唐】劉禹錫

木落漢川夜,西湖懸玉鉤.旌旗環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極想前事,神交如共游.瑤琴久已絕,松韻自悲秋.

潁州從事西湖亭宴餞

【唐】許渾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離歌酒一杯.

城帶夕陽聞鼓角,寺臨秋水見樓台.

蘭堂客散蟬猶噪,桂楫人稀鳥自來.

獨想征車過鞏洛,此中霜菊繞潭開.

題磻溪垂釣圖

【唐】羅隱

呂望當年展廟謨,直鉤釣國更誰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

重別西湖

【唐】李紳

浦邊梅葉看凋落,波上雙禽去寂寥.

吹管曲傳花易失,織文機學羽難飄.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勵敗皮秋深拂翠翹.

繁艷彩毛無處所,盡成愁嘆別溪橋.

題臨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2.寫杭州西湖秋天的詩句

西湖秋天的詩句有:

一、西湖留別 【唐】白居易

1. 征途行色慘風煙,祖帳離聲咽管弦。

2. 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

3. 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

4. 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

二、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1. 自別錢塘山水後,不多飲酒懶吟詩。

2. 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

三、寄題餘杭郡樓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1. 官歷二十政,宦遊三十秋。

2. 江山與風月,最憶是杭州。

3.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頭。

4. 綠觴春送客,紅燭夜回舟。

5. 不敢言遺愛,空知念舊游。

6. 憑君吟此句,題向望濤樓。

四、和西川李尚書漢州微月念枯悉游房太尉西湖 【唐】劉禹錫

1. 木落漢川夜,西湖懸玉鉤。

2. 旌旗環水次,舟楫泛中流。

3. 目極想前事,神交如共游。

4. 瑤琴久已絕,松韻自悲秋。

五、潁州從事西湖亭宴餞 【唐】許渾

1.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離歌酒一杯。

2. 城帶夕陽聞鼓角,寺臨秋水見樓台。

3. 蘭堂客散蟬猶噪,桂楫人稀鳥自來。

4. 獨想征車過鞏洛,此中霜菊繞潭開。

六、題磻溪垂釣圖 【唐】羅隱

1. 呂望當年展廟謨,直鉤釣國更誰如。

2.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

3.有關西湖秋天的的詩句

《癸亥秋陪張丞相游西湖和周去華機宜韻二首》年代: 宋 作者: 史堯弼天上辭魁柄,拂衣岩石間。

乾坤雙眼靜,日月一身閑。目極朝東水,心懷直北山。

應憐沙際雁,亦解向陽關。《西湖早秋》年代: 宋 作者: 蘇泂明知有熱不多時,可喜秋清又可悲。

四十九年蘧伯玉,西湖一陣桂風吹。《早秋獨出初行邑西湖》年代: 宋仔乎 作者: 孫應時雙湖帶山郭,三歲甫來過。

獵獵葭蘆老,飛飛鴻雁多。晨暉明野樹,晚思渺煙波。

懷我孤山下,歸歟具一蓑。《西湖秋晚》年代: 宋 作者: 葉紹翁愛山不買城中地,畏客長撐屋後船。

荷葉無多秋事晚,又同鷗鷺過殘年。《寄侍讀蘇尚書》年代: 宋 作者: 陳師道六月西湖早得秋,二年歸思與遲留。

一時賓客余枚叟,在處兒童說細侯。經國向來須老手,有懷何必到壼頭。

遙知丹地開黃卷,解記清波沒白鷗。《虞察院生日》年代: 宋 作者: 姜特立天詔飛傳速置郵,雙溪門外足行舟。

橙黃橘綠風光好,並看西湖十里秋。

4.西湖秋天的詩詞名句

1.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曹操:《觀滄海有感》)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李嶠:《風》)

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李紳:《憫農有感》)

4.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漢樂府 長歌行》)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

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劉禹錫:《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劉禹錫:《秋詞》)

8.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

11.秋叢饒舍似陶家,遍饒籬邊日漸斜.

(元稹<;菊花>)

12.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李煜《相見歡》)

13.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蘇軾:《贈劉景文》)

14.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王維的:《山居秋暝》)

5.西湖詩句 秋天的詩句

【瓜牛愛爬山整理放送,敬請採納】西湖留別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慘風煙,祖帳離聲咽管弦. 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 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 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別錢塘山水後,不多飲酒懶吟詩. 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 寄題餘杭郡樓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官歷二十政,宦遊三十秋. 江山與風月,最憶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頭. 綠觴春送客,紅燭夜回舟. 不敢言遺愛,空知念舊游. 憑君吟此句,題向望濤樓. 和西川李尚書漢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唐】劉禹錫 木落漢川夜,西湖懸玉鉤.旌旗環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極想前事,神交如共游.瑤琴久已絕,松韻自悲秋. 潁州從事西湖亭宴餞 【唐】許渾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離歌酒一杯. 城帶夕陽聞鼓角,寺臨秋水見樓台. 蘭堂客散蟬猶噪,桂楫人稀鳥自來. 獨想征車過鞏洛,此中霜菊繞潭開. 題磻溪垂釣圖 【唐】羅隱 呂望當年展廟謨,直鉤釣國更誰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 重別西湖 【唐】李紳 浦邊梅葉看凋落,波上雙禽去寂寥. 吹管曲傳花易失,織文機學羽難飄.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勵秋深拂翠翹. 繁艷彩毛無處所,盡成愁嘆別溪橋. 題臨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曉出凈慈寺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夜泛西湖》詩: 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又《湖上夜歸》詩: 我飲不盡器,半酣尤味長.籃輿湖上歸,春風吹面涼. 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蒼蒼.清吟雜夢寐,得句旋已忘. 尚記梨花村,依依聞暗香. 又《懷西湖寄晁美叔》詩: 西湖天下景,游者無愚賢.深淺隨所得,誰能識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為世所捐.獨專山水樂,付與寧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尋遂窮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難傳. 至今清夜夢,耳目余芳鮮.君持使者節,風采爍雲煙. 清流與碧巘,安肯為君妍.胡不屏騎從,暫借僧榻眠. 讀我壁間詩,清涼洗煩煎.策杖無道路,直造意所使. 應逢古漁父,葦間自夤緣.問道若有得,買魚弗論錢. 李奎《西湖》詩: 錦帳開桃岸,蘭橈系柳津.鳥歌如勸酒,花笑欲留人. 鍾磬千山夕,樓台十里春.回看香霧里,羅綺六橋新. 蘇軾《開西湖》詩: 偉人謀議不求多,事定紛紜自唯阿. 盡放龜魚還綠凈,肯容蕭葦障前坡. 一朝美事誰能繼,百尺蒼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當亦喜,月明時下浴金波. 周立勛《西湖》詩: 平湖初漲綠如天,荒草無情不記年. 猶有當時歌舞地,西泠煙雨麗人船. 夏煒《西湖竹枝詞》: 四面空波卷笑聲,湖光今日最分明. 舟人莫定游何外,但望鴛鴦睡處行. 平湖竟日只溟濛,不信韶光只此中. 笑拾楊花裝半臂,恐郎到晚怯春風. 行觴次第到湖灣,不許鶯花半刻閑. 眼看誰家金絡馬,日駝春色向孤山. 春波四合沒晴沙,晝在湖船夜在家. 怪殺春風歸不斷,擔頭原自插梅花. 歐陽修《西湖》詩: 菡萏香消畫舸浮,使君寧復憶揚州. 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 趙子昂《西湖》詩: 春陰柳絮不能飛,兩足蒲芽綠更肥. 只恐前呵驚白鷺,獨騎款段繞湖歸. 袁宏道《西湖總評》詩: 龍井饒甘泉,飛來富石骨.蘇橋十里風,勝果一天月. 錢祠無佳處,一片好石碼.孤山舊亭子,涼蔭滿林樾. 一年一桃花,一歲一白發.南高看雲生,北高見月沒. 楚人無羽毛,能得凡游越. 范景文《西湖》詩: 湖邊多少游觀者,半在斷橋煙雨間. 盡逐春風看歌舞,凡人著眼看青山. 張岱《西湖》詩: 追想西湖始,何緣得此名.恍逢西子面,大服古人評. 冶艷山川合,風姿煙雨生.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 一望煙光里,蒼茫不可尋.吾鄉爭道上,此地說湖心. 潑墨米顛畫,移情伯子琴.南華秋水意,千古有人欽. 到岸人心去,月來不看湖漁燈隔水見,堤樹帶煙熇. 真意言詞盡,淡妝脂粉無.問誰能領略,此際有髯蘇. 又《西湖十景》詩: 一峰一高人,兩人相與語.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兩峰插雲) 湖氣冷如冰,月光淡於雪.肯棄與三潭,杭人不看月. (三潭印月) 高柳蔭長堤,疏疏漏殘月.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 (斷橋殘雪) 夜氣滃南屏,輕嵐薄如紙.鍾聲出上方,夜渡空江水. (南屏晚鍾) 煙柳幕桃花,紅玉沉秋水.文弱不勝夜,西施剛睡起. (蘇堤春曉) 頰上帶微酡,解頤開笑口.何物醉荷花,暖風原似酒. (麴院風荷) 深柳叫黃鸝,清音入空翠.若果有詩腸,不應比鼓吹. (柳浪聞鶯) 殘塔臨湖岸,頹然一醉翁.奇情在瓦礫,何必藉人工. (雷峰夕照) 秋空見皓月,冷氣入林皋.靜聽孤飛雁,聲輕天正高. (平湖秋月) 深恨放生池,無端造魚獄.今來花港中,肯受人拘束?岳鄂王墓 【元】趙子昂 鄂王墓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憶西湖 【明】張煌言 夢里相逢西子湖,誰知夢醒卻模糊. 高墳武穆連忠肅,添得新祠一座無. 西湖雜詩 【清】黃任 珍重遊人入畫圖,樓台綉錯與茵鋪. 宋家萬里中原土,博得錢塘十頃湖. 聞意索三門灣以兵輪三艘迫浙江有 。

6.關於秋天西湖的詩句

西湖留別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慘風煙,祖帳離聲咽管弦. 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 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 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別錢塘山水後,不多飲酒懶吟詩. 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 寄題餘杭郡樓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官歷二十政,宦遊三十秋. 江山與風月,最憶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頭. 綠觴春送客,紅燭夜回舟. 不敢言遺愛,空知念舊游. 憑君吟此句,題向望濤樓. 和西川李尚書漢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唐】劉禹錫 木落漢川夜,西湖懸玉鉤.旌旗環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極想前事,神交如共游.瑤琴久已絕,松韻自悲秋. 潁州從事西湖亭宴餞 【唐】許渾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離歌酒一杯. 城帶夕陽聞鼓角,寺臨秋水見樓台. 蘭堂客散蟬猶噪,桂楫人稀鳥自來. 獨想征車過鞏洛,此中霜菊繞潭開. 題磻溪垂釣圖 【唐】羅隱 呂望當年展廟謨,直鉤釣國更誰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 重別西湖 【唐】李紳 浦邊梅葉看凋落,波上雙禽去寂寥. 吹管曲傳花易失,織文機學羽難飄.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勵秋深拂翠翹. 繁艷彩毛無處所,盡成愁嘆別溪橋. 題臨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曉出凈慈寺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夜泛西湖》詩: 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又《湖上夜歸》詩: 我飲不盡器,半酣尤味長.籃輿湖上歸,春風吹面涼. 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蒼蒼.清吟雜夢寐,得句旋已忘. 尚記梨花村,依依聞暗香. 又《懷西湖寄晁美叔》詩: 西湖天下景,游者無愚賢.深淺隨所得,誰能識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為世所捐.獨專山水樂,付與寧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尋遂窮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難傳. 至今清夜夢,耳目余芳鮮.君持使者節,風采爍雲煙. 清流與碧巘,安肯為君妍.胡不屏騎從,暫借僧榻眠. 讀我壁間詩,清涼洗煩煎.策杖無道路,直造意所使. 應逢古漁父,葦間自夤緣.問道若有得,買魚弗論錢. 李奎《西湖》詩: 錦帳開桃岸,蘭橈系柳津.鳥歌如勸酒,花笑欲留人. 鍾磬千山夕,樓台十里春.回看香霧里,羅綺六橋新. 蘇軾《開西湖》詩: 偉人謀議不求多,事定紛紜自唯阿. 盡放龜魚還綠凈,肯容蕭葦障前坡. 一朝美事誰能繼,百尺蒼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當亦喜,月明時下浴金波. 周立勛《西湖》詩: 平湖初漲綠如天,荒草無情不記年. 猶有當時歌舞地,西泠煙雨麗人船. 夏煒《西湖竹枝詞》: 四面空波卷笑聲,湖光今日最分明. 舟人莫定游何外,但望鴛鴦睡處行. 平湖竟日只溟濛,不信韶光只此中. 笑拾楊花裝半臂,恐郎到晚怯春風. 行觴次第到湖灣,不許鶯花半刻閑. 眼看誰家金絡馬,日駝春色向孤山. 春波四合沒晴沙,晝在湖船夜在家. 怪殺春風歸不斷,擔頭原自插梅花. 歐陽修《西湖》詩: 菡萏香消畫舸浮,使君寧復憶揚州. 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 趙子昂《西湖》詩: 春陰柳絮不能飛,兩足蒲芽綠更肥. 只恐前呵驚白鷺,獨騎款段繞湖歸. 袁宏道《西湖總評》詩: 龍井饒甘泉,飛來富石骨.蘇橋十里風,勝果一天月. 錢祠無佳處,一片好石碼.孤山舊亭子,涼蔭滿林樾. 一年一桃花,一歲一白發.南高看雲生,北高見月沒. 楚人無羽毛,能得凡游越. 范景文《西湖》詩: 湖邊多少游觀者,半在斷橋煙雨間. 盡逐春風看歌舞,凡人著眼看青山. 張岱《西湖》詩: 追想西湖始,何緣得此名.恍逢西子面,大服古人評. 冶艷山川合,風姿煙雨生.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 一望煙光里,蒼茫不可尋.吾鄉爭道上,此地說湖心. 潑墨米顛畫,移情伯子琴.南華秋水意,千古有人欽. 到岸人心去,月來不看湖漁燈隔水見,堤樹帶煙熇. 真意言詞盡,淡妝脂粉無.問誰能領略,此際有髯蘇. 又《西湖十景》詩: 一峰一高人,兩人相與語.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兩峰插雲) 湖氣冷如冰,月光淡於雪.肯棄與三潭,杭人不看月. (三潭印月) 高柳蔭長堤,疏疏漏殘月.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 (斷橋殘雪) 夜氣滃南屏,輕嵐薄如紙.鍾聲出上方,夜渡空江水. (南屏晚鍾) 煙柳幕桃花,紅玉沉秋水.文弱不勝夜,西施剛睡起. (蘇堤春曉) 頰上帶微酡,解頤開笑口.何物醉荷花,暖風原似酒. (麴院風荷) 深柳叫黃鸝,清音入空翠.若果有詩腸,不應比鼓吹. (柳浪聞鶯) 殘塔臨湖岸,頹然一醉翁.奇情在瓦礫,何必藉人工. (雷峰夕照) 秋空見皓月,冷氣入林皋.靜聽孤飛雁,聲輕天正高. (平湖秋月) 深恨放生池,無端造魚獄.今來花港中,肯受人拘束? 岳鄂王墓 【元】趙子昂 鄂王墓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憶西湖 【明】張煌言 夢里相逢西子湖,誰知夢醒卻模糊. 高墳武穆連忠肅,添得新祠一座無. 西湖雜詩 【清】黃任 珍重遊人入畫圖,樓台綉錯與茵鋪. 宋家萬里中原土,博得錢塘十頃湖. 聞意索三門灣以兵輪三艘迫浙江有 【清】康有為 凄涼白馬市中簫,夢。

7.有沒有關於秋天的西湖的詩

和張規臣《水墨梅》五首

陳與義

巧畫無鹽丑不除,此花風韻更清姝。

從教變白能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病見昏花已數年,只應梅蕊固依然。

誰教也作陳玄面,眼亂初逢未敢憐。

粲粲江南萬玉妃,別來幾度見春歸。

相逢京洛渾依舊,唯恨緇塵染素衣。

含章檐下春風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

自讀西湖處士詩,年年臨水看幽姿。

晴窗畫出橫斜影,絕勝前村夜雪時。

西湖戲作示同游者

歐陽修

菡萏香清畫舸浮,使君寧復憶揚州。

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

西湖二詠其二食雞頭

蘇轍

芡葉初生縐如縠,南風吹開輪脫轂。紫苞青刺攢蝟毛,水面放花波底熟。

森然赤手初莫近,誰料明珠藏滿腹。剖開膏液尚模糊,大盎磨聲風雨速。

清泉活火曾未久,滿堂坐客分升掬。紛然咀噍惟恐遲,勢若群雛方脫粟。

東都每憶會靈沼,南國陂塘種尤足。東游塵土未應嫌,此物秋來日嘗食。

次韻子瞻望湖樓上五絕

蘇轍

欲看西湖兩岸山,卧乘湖上木蘭船。湖山已自隨船改,更值陰晴欲雨天。

眼看西湖不暫來,簿書無算撥還開。三年屈指渾將盡,記取従今得幾回。

湖山欲買恨無錢,且盡芳樽對玉盤。菱角雞頭應已壓,蟹螯馬頰更勤餐。

終日清漪弄短橈,久忘車乘走翹翹。秋風且食鱸魚美,洛下諸生未可招。

滯留朝市常嫌鬧,放棄江湖也未閑。孤舫粗窮千頃浪,肩輿未盡百重山。

盆池白蓮

蘇轍

白蓮生淤泥,清濁不相干。道人無室家,心跡兩蕭然。

我住西湖濱,蒲蓮若雲屯。幽居常閉戶,時聽遊人言。

色香世所共,眼鼻我亦存。鄰父閔我獨,遺我數寸根。

潩水不入園,庭有三尺盆。兒童汲甘井,日晏泥水溫。

反秋尚百日,花葉隨風翻。舉目得秀色,引息收清芬。

此心湛不起,六塵空過門。誰家白蓮花,不受風霜殘。

謝譚德稱國正惠詩

楊萬里

今年日瘦天不喜,玉皇顏慘方諸淚。

草木無光紅紫遲,春半何曾有春意。

誰將好手挽春回,割取錦江春色來。

七星橋邊楊柳動,百花潭上桃李開。

乃是國子先生贈詩卷,筆下東風隨手轉。

君不見李家謪仙吟掉頭,解道峨眉山月半輪秋。

又不見蘇家老仙永啄句,更說只恐夜深花睡去。

先生辨著錦綉腸,朅來西湖山水鄉。

乞君湖山入詩囊,法嗣兩仙一瓣香。

C. 三國時期東吳的丞相是誰

一、孫邵
孫邵(163年-225年),字長緒,青州北海國人(今山東濰坊市昌樂縣西)。原為北海相孔融的功曹,被孔融稱贊為可任朝廷要職的人才,後隨劉繇到達江東,繼而輔佐孫權。孫權稱吳王後,孫邵成為吳國首任丞相,數年後病逝。對於孫邵這位丞相,雖然是東吳第一位丞相,但是,他的存在感是比較低的。比如沒有擔任丞相的大臣張昭,顯然要比孫邵名氣更大。

二、顧雍
顧雍(168年—243年),字元嘆。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漢末至三國時期吳國重臣。東漢末年,顧雍入孫權幕府為左司馬。後遷大理、奉常,又領尚書令,封陽遂鄉侯。黃武四年(225年),改任太常。同年升任丞相、平尚書事,進封醴陵侯。他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輔正之詞。赤烏六年(243年),顧雍去世,年七十六。孫權素服臨吊,賜謚「肅」。對於孫權來說,先後任用孫邵、顧雍為丞相,而將張昭派出在外,無疑是在培養自己的心腹勢力,從而平衡東吳老臣的勢力。
三、陸遜
在東吳的12位丞相中,陸遜不僅是名氣最大的一位,在能力和功績上,陸遜同樣是無出其右。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蜀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吳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後,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烏七年(244年)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

四、步騭
步騭(zhì)(?-247年),字子山,臨淮郡淮陰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建安十五年(210年),步騭出任使持節、征南中郎將、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將軍,冊封廣信侯,遷右將軍、左護軍,冊封臨湘縣侯。孫權稱帝後,拜驃騎將軍、冀州牧。赤烏九年(246年),陸遜去世後,步騭擔任丞相。
五、朱據
朱據(194年-250年),字子范,吳郡蘆嫌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將女兒孫魯育嫁給朱據,並任命他為左將軍,封雲陽侯。赤烏九年(246年),升任驃騎將軍。赤烏十二年(249年),朱據接替已故的步騭繼任丞相一職。

六、諸葛恪
諸葛恪(203-253年),字元遜,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權臣,大將軍諸葛瑾的長子。和他的叔父諸葛亮一樣,諸葛恪也擔任了丞相一職。赤烏八年(245年),丞相陸遜病逝,諸葛恪出任大將軍,領荊州牧。神鳳元年(252年),孫權病危時,選為託孤大臣。孫亮即位後,擔任太傅,掌握東吳大權。諸葛恪抗擊曹魏,取得東興大捷,名聞海內,天下震動,授丞相,進封陽都縣侯。
七、孫峻
孫峻(219年-256年10月19日),字子遠,吳郡富春縣(今浙江杭州市富陽區富春街道)人。孫峻驍勇果敢,精明強干,初任武衛都尉兼侍中,孫權去世的時候,孫峻聯合諸葛恪共受遺詔,選為輔政大臣。會稽王孫亮即位,升任武衛將軍,冊封都鄉侯。設計誅殺太傅諸葛恪,開始掌握吳國大權,拜丞相、大將軍,冊封富春縣侯。太平元年(256年),跟隨文欽征伐魏國,因病去世,時年三十八歲,託付於堂弟孫綝。

八、孫綝
孫綝(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字子通,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市富陽區)人。孫綝執掌大權期間,與皇帝孫亮的矛盾激化,最終廢黜孫亮,擁立琅琊王孫休即位,累遷丞相、荊州牧。永安元年十二月(259年1月),在左將軍張布的協助下,遭到陪爛皇帝孫休捕殺,時年二十八歲。
九、濮陽興
濮陽興(?-264年),字子元,陳留(治今河南開封)人,三國時期東吳大臣,吳景帝孫休末年至末帝孫皓初年任丞相。永安七年(264年),孫休去世,濮陽興與張布迎立孫皓。擔任侍郎,兼任青州牧。同年被萬彧譖毀,流放廣州,途中被孫皓派人追殺,並滅三族。
十、陸凱
陸凱(198-269年),字敬風,吳郡吳縣(今者液江蘇省蘇州市)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丞相陸遜的侄子,大司馬陸抗的族兄。吳景帝孫休繼位,陸凱擔任征北將軍、領豫州牧。吳末帝孫皓即位,遷鎮西大將軍、荊州牧,進封嘉興縣侯。寶鼎元年(266年),擔任左丞相,屢次勸諫孫皓。

十一、萬彧
萬彧(235~273年),字文彬,東吳末期大臣,官至右丞相。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左右丞相的設置,也是比較常見的情況。因為丞相的權力過大,孫皓將其分為左丞相和右丞相,自然可以達到制衡的效果。
十二、張悌
張悌(236年-280年),字巨先。荊州襄陽郡(今湖北省襄陽市)人。三國孫吳時大臣。張悌自少有名理,於吳景帝時為屯騎校尉。吳末帝天紀三年(279年)升任丞相。天紀四年(280年),西晉伐吳。張悌明知必敗,仍與沈瑩、諸葛靚率軍三萬渡江接戰,與晉軍交戰,大敗於板橋。諸葛靚率眾來迎張悌,張悌不肯逃命,最終戰死沙場。作為東吳最後一位丞相,張悌為了守衛東吳而付出了性命,這無疑是令人欽佩的舉動。

D. 幫忙翻譯一下古文句

欽念以忱,動予一人

你們的心竟然都很不和順,很想用些不正確的話來動搖我。

原文:.「今予將試以汝遷,安定厥邦。汝不憂朕心之攸困,乃咸大不宣乃心
(1) ,欽念以忱動予一人(2)。爾惟自鞠自苦(3),若乘舟,汝弗濟,臭厥載(4)。 爾忱不屬(5),惟胥以沉(6)。不其或稽(7),自怒曷瘳(8)?汝不謀長以思乃
災,汝誕勸憂(9)。今其有今罔後(10),汝何生在上?
「今予命汝一(11),無起穢以自臭(12),恐人倚乃身,迂乃心(13)。予迓續
乃命於天(14),予豈汝威,用奉畜汝眾(15)。

注釋:(1)〔宜〕孫星衍讀配含為和,和協。
(2)〔欽〕甚。見《尚書易解》。〔忱〕讀為抌,不正的話。庄葆琛說。
(3)〔鞠〕窮困。
(4)〔臭〕朽。《廣雅》:朽,敗也。〔載〕事。
(5)〔忱〕誠。〔屬〕合。《禮記·經解》註:「屬,猶合也。」
(6)〔胥以〕相與。
(7)〔不其或稽〕其,助詞。或,克。稽,同,協同。見《尚書易解》。
(碧帆8)〔曷〕何,怎麼。〔瘳〕音 chōu,病好了。
(9)〔勸〕樂,安於。《呂覽·適威》註:「勸,樂也。」
(10)〔其〕將。〔有今罔後〕罔,無。無後,言將死亡。
(11)〔一〕同心一志。
(12)〔起穢〕揚起污穢,比喻傳播謠言。
(13)〔倚乃身〕使你們身子不正。倚,偏斜。〔迂乃心〕使你們思想歪斜。迂,邪,歪
斜。
(14)〔迓〕《匡謬正俗》引作御。《曲禮》註:「勸侑曰御。」這里是勸請的意思。
(15)〔奉〕助。〔畜〕養。

譯文:「現在我打算率領你們遷移,使國家安定。你們不體諒我內心的困苦,
你們的心竟然都很不和順,很想用些不正確的話來動搖我。你們自己搞得走
投無路,自尋煩惱,譬如悔賣雹坐在船上,你們不渡過去,這將會把事情搞壞。你
們誠心不合作,那就只有一起沉下去。不能協同一致,只是自己怨怒,又有
什麼好處呢?你們不作長久打算,不想想災害,你們普遍安於憂患。這樣下
去,將會有今天而沒有明天了,你們怎麼能生活在這個地面上呢?
「現在我命令你們同心同德,不要傳播謠言來敗壞自己,恐怕有人會使
你們的身子不正,使你們心地歪邪。我向上天勸說延續你們的生命,我哪裡
是要虐待你們啊,我是要幫助你們、養育你們眾人。

E. 宋徽欽二帝俘虜生涯

宋朝亡國之君的命運是很悲慘的,北宋有徽、欽二帝死於北國黑龍江,南宋又有帝投海於南方崖山(在今廣東新會南)。 >宋徽宗(1082--1235),姓趙名佶,系北宋第八代皇帝,神宗第十一子,元豐八年(1085)封遂寧郡王,紹聖三年(1096)封為端王,元符三年(1100)因哲宗死後無嗣,代兄而立。在位期間任用奸臣蔡京、王黼、朱、李彥、童貫、梁師成主持朝政,又崇奉道教,大建宮觀,自稱「道君皇帝」,並大興土木,興建華陽宮,搜括江南奇花異石,在宮中過著紙醉金迷、花天酒地的生活。公元1125年冬(北宋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金滅遼後大舉南下,長驅直入,圍攻宋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宋徽宗聞訊後驚慌失措,一面下詔各地派兵來援,一面匆匆將帝位傳給了25歲的太子趙桓(1100―1161),即欽宗,自己在蔡京、童貫一夥護送下逃到了長江南岸的鎮江府(今江蘇鎮江)。 >宋欽宗系徽宗長子,出生後一歲即封為京兆郡王,8歲封定王,15歲立為太子。金兵入犯時受禪,在軍民要求抵抗的呼聲中起用抗戰派李綱;金兵在勒索了500萬兩黃金、5000萬兩白銀、10000匹牛馬、100萬匹絲綢以及得到宋朝答應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的要求後,才匆匆北撤頃氏而去。 >金兵一退,徽宗一夥悄然返回汴京。斥逐了李綱,過起了太上皇糜爛腐朽的宮廷生活。不料半年多過後,金兵又分東、西二路南侵,攻入汴京,腐敗無能的徽、欽二帝一味屈膝投降,1126年12月欽宗親自去金營求和請降,並稱臣請罪,獻出河南、河北的大片土地。金廷仍不滿足,又要勒索1000萬錠金、2000萬錠銀、1000萬匹帛,這樣龐大的物資短時期哪能籌措得到,欽宗被迫同意將宮廷皇室女眷(包括自己親生女兒趙柔嘉在內)全部賣給金人。天會五年(1127)正月,金兵扣押了欽宗,次月又扣押了徽宗,並將他們廢黜為庶人,三月立張邦昌為偽楚傀儡皇帝,四月初在大風吹石的呼嘯朔風之中,金兵押解徽、欽二帝、後妃、太子(趙諶)及皇室、宗室、駙馬、公主、宮女、工匠、技藝、教坊男女共14000餘人,分七批撤離汴京,俘虜中還有鎮壓宋江起義的張叔夜、賣國賊秦檜等,宮室府庫為之一空,北宋滅亡。從此,二帝開始了終日以淚洗面的後半生俘虜生涯。 >徽宗在政治上昏庸無能,是個有名的昏君,但擅長於書法、繪畫,能詩善詞,在文學藝術上頗有一番造詣。從皇帝、太上皇淪為階下囚,面對國破家亡的悲慘境地,不能不觸景生悲。當他於五月份行抵燕山(約今北京市)時,見到一枝凋零的杏花,聯想起自己的身世,填了一首《燕山亭》詞,詞以風雨中凋殘的杏花來比喻自己被摧殘的命運,並藉以傾訴心中無限的哀愁。>欽宗是第七批北撤的,與第蔽租四批的徽宗不在一起。臨行時,金兵命他換上青衣,頭戴氈笠,乘坐黑馬,並專派士兵監押。欽宗在路上時時仰天號哭,但每一次都被金兵呵斥制止,連哭的自由也被剝奪了。他和其他宋朝官員一起於七月初行抵燕山,與徽宗及其他各批人員會合。同年九月中旬,金人命二帝遠徙中京(今內蒙古宇城西大明城),而宗室、濮王仲理等1800餘人仍留在燕山。雙方分手時,正值秋冬之交,北國寒風陣陣吹來,心中慘然,揮淚而別。二帝等皇室趕了近千里路程,於十月中旬到達中京,在原遼朝相國府暫時居住下來,此時的相府地極荒涼蕭瑟,條件遠遠比不上燕山。 >天會六年(1128)三月,二帝及其隨從被遷至通塞州,分給1500頃田地,讓他們自己耕墾種植,養活自己。宮中過慣了養尊處優生活的宋徽宗,菽麥不辯,哪會干這般粗笨的農活!於是勾起往昔的回憶,填了一首《眼兒媚》: >玉京曾憶舊繁華,萬里帝王家; >瓊樓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笆; >花城人去今蕭瑟,春夢繞胡沙; >家山何處?忍聽羌管,吹徹梅花! >欽宗讀後,淚如雨注,也和了一首: >宸傳三百舊京華,仁孝自名家; >一旦姦邪,傾天拆地,忍聽琵琶? >如今在外多蕭瑟,連麗近胡沙; >家邦萬里,伶仃父子,向曉霜花。在胡沙琵琶聲中,他們追憶起舊日的繁華,不能不發出這樣的哀吟。 >同年八月下旬,二帝一行1300餘人又被遠徙京師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市南白城)安置。金人舉行獻俘儀式,命令二帝及其妻子(即鄭太後、朱皇後)、宗室、諸王、駙馬、公主均穿上北國百姓服裝,頭纏帕頭,身披羊裘,袒露上體,在數千金兵監押之下,到金朝雀並散阿骨打廟去行「牽羊禮」。欽宗妻子朱皇後忍受不了如此奇恥大辱,當晚自縊,被人發現救醒後又投水自盡了。第二天,金太宗下詔,降封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並將欽宗之母以下300多宋室女眷沒為宮婢,安置在洗衣院服苦役。>不久,金人將他們流徙韓州(今遼寧昌圖北八面城),給田15頃,仍令耕種自給以生,此時秦檜離開二帝,投靠金朝權臣撻懶去了。天會八年(1130)七月,金人再次將二帝一行改徙於五國城(頭城在今黑龍江依蘭縣)。當他們沿水路進發時,又傳來金太宗詔令,將二帝隨從宗室仲晷等500人移居臨潢(在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而內侍黎安國等300人移居成州(今遼寧開原東北老城鎮),這樣,二帝身邊除了家屬之外,只有宗室六人了。當時徽宗向宣布詔書的使者要求眾人留下,但沒有得到同意,徽宗只好對大家說:「你們都隨我而來,患難憂樂理應一起共享同擔,而如今受制於人,真是什麼辦法也沒有啊!」大家抱頭痛哭之後分了手。 >此時,南宋派來的金國通問使洪皓(即系《容齋隨筆》作者洪邁的父親),被金朝軟禁於大同,聽說二帝已至五國城,就用重金買通了一個商人,叫他攜帶密信給二帝。至此,二帝方知康王(趙構,徽宗第九予)即帝位已三年多,於是將還朝的希望寄託在趙構身上。可他們何曾知曉,趙構惟恐父、兄還朝,自己帝位難保,所以根本不曾真想抗金! >天會十年(1132),已是他們來到五國城的第三個年頭。六月,徽宗第十五子與駙馬誣告徽宗及徽宗第十八子趙榛謀反。金廷當即派人審問,情況查明後將徽宗第十五子、駙馬處死。 >在五國城,徽宗有「國破山河在,宮廷荊棘春,衣冠今左衽,忍作北朝臣」的詩,還有一首《清明日作》,詩雲: >茸母初生認禁煙,無家對景倍凄然。 >帝城春色誰為主,遙指鄉關涕淚漣。 >他看見北方初生的茸母(即鼠麴草),卻認為是汴京宮中的禁煙,「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天南無雁飛」,追憶舊日繁華,聯想到身世飄零,難怪要涕淚縱橫了。天會十三年(1135)四月二十一日,徽宗凄慘地死於五國城,終年54歲。 >欽宗也善詩、詞,在塞外填有《西江月》二闕,詞雲: >歷代恢文偃武,四方晏璨無虞, >奸臣招致北匈奴,邊境年年侵侮,>一旦金湯失守,萬邦不救鑾輿, >我今父子在穹廬,壯士忠臣何處? >又雲: >塞雁南去,高飛難寄音書, >只應宗社已丘墟,願有真人為主, >嶺外雲藏曉日,眼前路憶平蕪, >寒沙風緊淚盈裾,難望燕山歸路。 >詞中盡充滿了哀傷、悔恨與惆悵。 >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金皇統元年),高宗以索回其父徽宗、母鄭太後、妻邢氏屍骨及親生母親韋賢妃為條件,與金達成協議,雙方劃淮水為界,宋向金納幣稱臣。這樣,金廷於次年四月遣使護送徽宗、鄭太後、邢妃梓宮(即靈柩)及韋賢妃歸宋,八月到達臨安(今浙江杭州)。韋賢妃後享年80而卒。 >韋賢妃准備回南方時,欽宗淚流滿面地對她說:「歸語九哥(指九弟高宗)與丞相(秦檜),我得為太乙宮使,足矣,他不敢望也。」意思是說如果高宗能救他回朝,能在宮中當個僕人於願亦足,根本不敢復辟帝位。韋賢妃也淚如雨下,與他告別。但是,當韋賢妃一回臨安,入居慈寧宮後,知道高宗根本不曾打算迎回欽宗,因而也就不敢將欽宗的話轉達給高宗。這樣,欽宗在五國城苦苦盼望了近20年,一直盼到了金大定元年(1161)五月十九日,始終得不到召回的音訊,絕望而含恨死去,享年51歲。徽、欽二帝就這樣結束了他們奇恥大辱的後半生。 >當初金兵攻入汴京時,按皇室玉牒搜捕趙宋宗室,連徽宗的哥哥趙俁、弟弟趙也不能倖免,徽宗的32個兒子、22個女兒除九子趙構在外勤王、 *** 僅滿一周歲外,全部一網打盡。前人由此感嘆道:「自古亡國之恥辱,未有如趙宋者!」

F. 歷史上都城在杭州的有哪些朝代

吳越國和南宋。

1、吳越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由錢鏐在唐天祐四年(907年)所建,定都杭州。吳越先後尊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為正朔,並且接受其冊封。

2、南宋(1127-1279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北宋覆亡後,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 與北宋合稱為宋朝,共傳五世九帝,享國一百五十二年。

(6)杭州欽丞裝飾怎麼樣擴展閱讀: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

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