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能給我介紹杭州拱墅區里一條路的由來 什麼路都可以
德勝路:綠色欣榮的文化大道●設計理念走「現代派」路線「和體育場路、慶春路這些市中心道路有明顯不同,整個設計從形式到內容都有別於它們。」杭州市建委主任楊軍說,這一次採集「歷史」難度不小。一方面,8條道路大部分不在市中心區域,多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所建設,有些是近年內設計完成的,另外,道路路幅相對較寬,兩側多為新建公建、公寓、農居,歷史建築及相關遺跡較少。因此,這次設計將走「現代派」——多以體現城市發展的現代歷史為主。每條道路各有定位包括中國美院、南方院、華東院等四家有名氣的設計院,聯手為8條道路「打扮」。「德勝路、石祥路、石橋路多為城市入城口以及通過性交通幹道,設計突出大氣,反映城市欣欣向榮的面貌;而文一文二等5條道路『書卷氣』極重,體現書院文化、濕地水鄉特色。」作為設計方代表,南方設計院院長方誌達闡述了設計總思路。據了解,教工路的定位為「賦有書院文化的人文街區」;學院路為「休閑恬靜的綠色住宅街區」;文一路為「江南水鄉特色的綠色人文之街」;文二路為「精緻休閑生活之街」;文三路為「人文科技生活之街」;德勝路為「綠色欣榮的文化大道」;石祥路為「城市快速生態走廊」;石橋路是為「人文多樣的快速道路」。●設計亮點有了理念,如何呈現這些道路上曾經發生過的故事呢?「我們把歷史信息收集起來,按照重要性依次分為重點突出類(有一定規模,內容豐富,可引人參與、觀賞的場所)、一般表達類、提示類三個層次,通過紀念性公園、城市傢具、雕塑小品、提示牌、大型雕塑等加以表現。」方誌達說。從初稿中看,「兩口兩線」有不少亮點。兩口兩線(德勝路、石祥路、石橋路)大型城雕放在大井入城口入城口是外地遊客對杭州的第一印象。此次整治中,不少道路連接入城口,它們有不少故事可講。「下沙是怎麼來的?東漢時期,錢塘江北雖有大堤,但每當潮汛期,屢築屢毀,屢毀屢築,到20世紀60年代,餘杭縣委組織十多個公社,進行了長達10年的大規模圍墾,遏止了洪澇的危險,有了現在的下沙。」設計人員說,為了讓大家了解這段歷史,計劃在下沙入城口(德勝路東入城口,兩邊緊鄰高教園區)設計一組浮雕:恢復現在雜草叢生的水塘,主要以景牆的形式,表現當時人民圍墾造地的樣子,農耕的狀態,體現海塘文化,同時,因為下沙現在有高教園區,要展示校園文化。而石祥路的大井入城口(位於餘杭區,連接杭浦高速和杭州繞城高速,是杭州城北最大入城口),計劃將城市標志(正在徵集中)製作成一個雕塑,結合水系的引入,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入城口景觀。此外,在德勝路的滬杭甬高速入城口,結合其目前周邊的綠地,設置一個有杭州特色、反映出杭州理想居住環境的城市雕塑。道路交叉口講述毛主席來杭州的故事1958年,毛主席、周總理來到浙江視察農科院,觀看了雙輪雙鏵犁,半個月後,根據毛主席的指示,中共浙江省委作出了一系列決定,這包括,從正在農村鍛煉的浙江大學部分青年教師中抽調精幹力量,組建技術力量雄厚的農機系。這段歷史故事,會出現在石橋路與德勝高架交叉口。道路交叉口是設計的一個重點。比如,在石橋路與半山路交叉口,將展現引入文天祥抵抗元兵入侵的故事,石橋路與石祥路交叉口引入小品、雕塑等。擴大部分「兩縱三橫」(教工路、學院路、文一路、文二路、文三路)文化主題頻現街頭「天目山路口做成體育文化主題;文二路口附近的小公園打造成越劇文化;而文一路附近銀馬公寓前綠地將突出一個字:『蠶』。」更多貼近市民的小公園充滿著人文氣息,是「兩縱三橫」的主要特點。教工路上的一處重點設計「越劇文化」,就拿成立於1984年的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做文章,將文二路口附近現有小公園進行改造,在沿路一側設計一處以越劇文化為主題的小廣場,廣場通過一亭、兩門樓、六塊反映戲曲人生的花窗景牆烘托出戲曲文化,展示一個古代戲曲演出舞台的樣子。文一路口「蠶」文化,則拿當時杭州知府林啟創辦的蠶學館為主題,用輕柔的絲綢引出蜿蜒小徑,綠樹掩映中潔白的蠶繭主題雕塑,表現「開全國蠶桑改良之先聲」。主要節點增加更多綠色大量擁有綠色空間設計的休閑空間,是文一、文二、文三路、學院路的最大期待。如,蓮花港河節點(文一路與豐潭路交叉口)將借鑒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形象,創造一個以「蓮」為主題的文化空間,輔以愛蓮亭、蓮花座凳、歷史景牆等景觀元素的設置,為周邊居民以及過往行人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生活空間。重新設計學院路天目山路口原有綠地,通過增加木棧道、休閑亭、休息座椅等現代園林的造景觀方式,營造出一處參與綠色生活的空間。文二路口附近現在是小區人行休閑需要的綠地,計劃通過花壇、灌木等幾個元素進深營造空間,營造一個古代院落布局。●設計討論設計好看還要有杭州味在對設計文本的討論中,杭州市主要領導以及專家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見。「雕塑小品設計得現代和好看沒錯,但是不要與其他城市雷同,要能代表杭州。比如說體育文化公園,設計一些以前杭州人小時候經常玩的彈洋片、玩彈子的童趣游戲也不錯。」杭州市房管局局長楊堅說。杭州市政協原文史委主任王其煌則要求設計單位注重雕塑的風格。「比如在入城口,要讓別人一眼就認出杭州來,或許,一句『錢塘自古繁華』的詩,比一個後現代的雕塑更讓人體味到杭州的韻味。」而有杭州「味道」的本土植物,也是專家們強烈要求整治中增加的部分,比如紫薇花、木芙蓉就很熱門。此外,為了保持「兩口兩線」的立面整潔,杭州市計劃,在道路沿途100公里內,戶外廣告原則上一律拆除。雕塑要精緻但不能「脆弱」杭州城塑有過不堪回首的一些記憶:菜市橋公園里新添的《買菜》,賣菜小伙正給老太太稱大白菜,秤砣被偷了一次又一次;慶春路上打鼓的老爺爺,鼓錘斷了一根又一根;城東公園少女曾經被整個端走……這些損害拷問了一些人的素質,但用材、設計上的缺陷,卻是管理部門要正視的。「歷史遺跡要做到應保盡保,設計整體和諧但又有所區別。特別是,其設計和製作要考慮到永久保存這一點。比如,可以避免一些大量採用玻璃的雕塑,一些細節要想得更加周到,避免出現裝了被偷、偷了再裝的問題。」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說,這一次整治特別要考慮到雕塑的安全性,做到件件是精品,件件可流傳。
B.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具體位置在哪兒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位於杭州市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白楊街道2號大街1號。是浙江省人民政府與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的教學研究型大學,是浙江省首批重點建設的5所高校之一。
學校始創於1956年,初名杭州航空工業財經學校,而後歷經杭州航空工業學校、浙江電機專科學校、浙江機械工業學校、杭州無線電工業管理學校、杭州無線電工業學校等時期。
1980年經國務院批准改建為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先後隸屬於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和信息產業部等中央部委,2003年原杭州出版學校整體並入,2004年更名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