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崇府屬於杭州哪個區

崇府屬於杭州哪個區

發布時間: 2023-06-05 20:07:43

⑴ 杭州都有什麼區 杭州各區介紹


1、上城區:上城區位於杭州市中部偏南,東臨錢塘江,西貼西湖,南枕玉皇山。總面積26.06平方千米。是杭州中心城區之一,也是南宋皇城所在地,是杭州商貿旅遊中心、文創中心。是浙江省面積最小、單位GDP最高的城區。
2、下城區:下城區地處杭州市城區中心,北依京杭古運河,南瀕秀麗的西子湖,西靠省委、省政府駐地、北靠市委、市政府駐地,東臨古城河貼沙河。
3、江干區:江干區隸屬於浙江省杭州市,是杭州最古老的城區之一,位於杭州大都市東部,面積200平方千米。江干區是杭州城市東擴的橋頭堡,也是杭州城市發展戰略的軸心所在,還是杭州的交通樞紐中心。是杭州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CBD(錢江新城)所在地,區內還擁有浙江省最大的高教園區下沙高教園。
4、拱墅區:拱墅區,位於京杭大運河的最南端,是杭州中心城區之一,杭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因舊時境內以最古老的拱橋拱宸橋和最繁華的湖墅地區而各取一字得區名。全區面積69.25平方千米。拱墅區東南與江干區、下城區接壤,西北與西湖區、餘杭區為鄰,南臨西子湖,北依皋亭山,風光旖旎,環境優美,古老而秀麗的京杭大運河宛如銀鏈穿境,在兩岸留下了眾多的歷史古跡和燦爛的文化遺產。
5、西湖區:西湖區隸屬於浙江省杭州市,位於杭州市區西部,是中共浙江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機關所在地。
6、濱江區:濱江區是浙江省杭州市下轄的一個區,位於錢塘江南岸,原屬浙江省蕭山市,1996年12月12日由原蕭山市西興鎮、長河鎮、浦沿鎮三鎮成立,濱江區東面與南面與蕭山區相臨。全區面積72.22平方千米。
7、蕭山區:蕭山區是浙江省杭州市市轄區,位於浙江省北部、杭州灣南岸、錢塘江南岸,地處中國縣域經濟最為活躍的長三角南翼,東鄰紹興市柯橋區,南接諸暨市,西連富陽區,西北臨錢塘江,與杭州主城區一江之隔,北頻杭州灣,與海寧市隔江相望,陸域總面積1417.83平方千米。
8、餘杭區:餘杭區地處杭州市區西、北部,位於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運河的南端,是長江三角洲的圓心地,素稱魚米之鄉,絲綢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餘杭區總面積1228.41平方千米,轄6個鎮、14個街道,截止2016年末,全區戶籍人口98.46萬人。
9、富陽區:富陽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西南角,古稱富春,杭州市轄區。與西湖區、蕭山區、餘杭區接壤,距武林廣場32公里。富陽轄區總面積1821.03平方千米,轄5個街道、13個鎮、6個鄉,戶籍人口67.16萬(2016年年末),富春江橫貫全境。2016年富陽區生產總值687.4億元,2016年財政總收入97.2億元。
10、臨安區:臨安區是杭州市轄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部。地處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區,東鄰餘杭區,南連富陽區和桐廬縣、淳安縣,西接安徽省歙縣,北接安吉縣及安徽省績溪縣、寧國市。臨安區境東西寬約100千米,南北長約50千米,總面積3118.77平方千米;轄5個街道13個鄉鎮298個行政村。區人民政府設在錦城街道。

⑵ 崇賢屬於杭州什麼

崇賢屬於杭州餘杭區。崇賢是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轄地,崇賢地處杭州北部,餘杭區南部,南鄰拱墅,北接塘棲,東望半山,西隔良渚仁和,千年古運河穿境面過,繞城高速、秋石快速路、320國道、申嘉湖杭高速和塘康公路構成交通脈絡,和即將完工的崇賢-東湖連接線。

崇賢街道地處著名的杭嘉湖水網平原,由全新世晚期河流湖泊堆積而成,地勢在東南向西北降低,海拔2·1—3·8m,土壤肥沃,地質屬半青紫土,水網密度每平方公里1·42公里。水質從上游至下游,由淡水後微鹹水變化。氣候條件好,屬北亞熱帶南溫季風氣候區,冬夏長春秋短,日照較多,雨量充沛,溫暖濕潤,冷空氣易進難出,災害性天氣較多,光、溫、水地域性差異明顯,年平均氣溫16攝氏度,年降水量1500毫米,無霜期有250天左右,常年主導風為東北風。4—9月降雨量較多,初夏有梅雨,8—10月有台風。

⑶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拱宸橋街道有幾個小區

榮華里社區,兩宜里社區,崇慶里社區,崇盛里社區,拱宸新苑5個居民小區。

⑷ 崇賢屬於杭州什麼區

崇賢屬於杭州餘杭區。

餘杭區地處杭州市北部,位於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運河的南端,是長江三角洲的圓心地,是「中華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發祥地,素稱「魚米之鄉,絲綢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

餘杭區總面積1228.23平方公里,轄5個鎮、7個街道,截止2013年末,全區戶籍人口90.33萬人,其中非農人口51.74萬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0.442%。

2001年2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餘杭市,設立杭州市餘杭區。撤市設區後,餘杭成為大都市杭州的一個新區。2016年5月,被國務院確立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

餘杭區風景名勝

1、良渚文化遺址

在餘杭區良渚鎮一帶。發現於1936年,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出土的石器有斧、錛、鐮、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磨製精緻;特別是石犁的使 良渚文化陶具用,說明當時早已進入犁耕階段。

2、徑山

在餘杭區長樂鎮。因山有東西二徑通天目而名。有7峰,以凌霄峰最秀,海拔616米。山巔有良渚文化陶具徑山寺,創建於唐,南宋時梵宇規模宏大,香火鼎盛,為禪宗五山之首。後寺毀壞,僅存明初所建鍾樓,樓內懸重約10噸的明永樂大銅鍾一口,又有宋鐵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