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杭州有哪些橋
1.拱宸橋,是杭城古橋中最高最長的石拱橋。始建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清光緒十一年(1888年)重建,中間幾經興廢。該橋全長92米,橋身用條石錯縫砌築,上貫穿長鎖石,橋面呈柔和弧形,為三孔薄墩石拱橋,縱聯分節並列砌築。宸」是指帝王住的地方,「拱」即拱手,兩手相合表示敬意。每當帝王南巡,這座高高的拱形石橋,象徵對帝王的相迎和敬意,拱宸橋之名由此而來。
2.廣濟橋,又名通濟橋,俗稱長橋。位於杭州市餘杭區塘棲鎮西北,南北向架於京杭大運河上,為古運河上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橋,弘治二年(1489)建。此橋造型秀麗,拱券採用縱聯並列分節砌置法,水平全長78.7米,寬6.12米,矢高7.75米。
3.祥符橋,祥符橋始建年代不詳,在南宋《咸淳臨安志》、《淳佑臨安志》中對該橋已有記載。現橋為明代建築,五孔石樑橋,南北向橫跨宦塘河,長28米,寬3.6米。橋欄板有素麵和須彌座兩種形式,望柱頭雕飾覆蓮或石獅。橋樑上有明嘉靖癸卯年(1543年)的重建銘文,橋北下方有資助者姓名的石刻殘碑。
4.六部橋,因橋西正對南宋中央官署六部所在地而得名。橋東有南宋政府接待北方來使的都亭驛館故 六部橋又名都亭驛橋。元時改名通惠橋,明稱雲錦橋,清復稱六部橋沿襲至今。
5.歡喜永寧橋,原名叫李王橋,里王橋。《杭州府志》載:「永寧橋在雋堰東北七里,舊為渡,曰李王渡,乾隆三十五年創建石樑跨大河南北。」
6. 斷橋,今位於白堤東端。在西湖古今諸多大小橋梁中,名氣最大。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建成。斷橋殘雪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是西湖冬季的一處獨特景觀。由於斷橋背城面山,正處於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點上,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最佳處所。每當瑞雪初晴,如站在寶石山上眺望,橋的陽面已冰消雪化,所以向陽面望去,「雪殘橋斷」,而橋的陰面卻還是白雪皚皚,故從陰面望去,「斷橋不斷」。
7.跨湖橋,位於上湘湖下湘湖之間,8000跨湖橋文化的發源地。
② 杭州大運河
以前京杭運河只是沿線各地的人工渠,到了隋朝時因為隋煬帝想下江南遊玩,令人挖通沿線各地的渠,連成了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雖然本來是為了滿足皇帝個人的私慾而建,但客觀上也溝通了南北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交流.
運河上也有很多著名的古橋,杭州境內的有拱宸橋和廣濟橋,這些也是很好的旅遊資源.
在空運不發達,陸運成本高而量小的年代裡,運河的水運有著很重要的地位,但後來運河北方段很多已經廢棄了航運功能,有的地方還因年代久遠而淤塞了
近幾年國家重視南水北調,以及運河的保護.開始組織沿線城市向聯合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並對淤塞的河道進行疏通
我市政府對運河的保護也是下了大力氣,在市區沿河建運河公園,開通水上巴士,拱宸橋畔建造運河文化廣場和運河博物館,區政府也遷到那裡.在塘棲改建水北明清一條街以保護古代的廣濟橋,乾隆御碑,水利通判廳,郭璞井等古跡.
另外為了更好地保護杭州境內的古運河,省市政府等斥資從桐鄉開始新開一條運河水道經臨平九堡下沙入錢塘江作為貨運之用,使市區內的河道作為純旅遊開發和保護,運河的水質也將會有提高.
③ 京杭大運河上最著名的橋叫什麼
第一橋:拱宸橋,它位於杭州老城的最北端,也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石拱橋。
拱宸橋始建於明崇液棚數禎四年,當時舉人祝華封,募集資金造橋。清朝順治八年,橋坍塌。康熙五十三年,由布政使段志熙倡導並率先捐款,林雲寺的慧輅和尚竭力募捐款項相助,歷時四年,建成現在的這座拱宸橋。該橋長98米,高16米,橋面中段略窄為5.9米寬,而兩端橋堍處有12.2米寬。
它是杭州城中最古老最聞名的十大名橋之一,因為它不通車,所以它除了交通作用之外,和陪還是附近居民喜歡在夏季晚上納涼的好地方,又風涼又安全。橋下西岸是一長條沿河而建民宅區。
(3)杭州拱宸橋運河橋長寬高是多少擴展閱讀
歷史意義
拱宸橋對於杭州的意義卻不一般。很久以前,返鄉的杭鬧首州人在看到這座古橋後,總會不由自主地坦然和興奮起來。這座橋,便是古運河杭州終點的標志了。遠走他鄉的遊子見到故鄉熟悉的小橋迎面而來時,總是會生出許多的欣慰和感慨。
如今,古橋在幾經修整後依然是行人往往來來。走上高陡的橋面,望運河長去,拱宸橋就如同一個維系點,它將整條騰龍系於杭州這片土地,裡面是家、是根,外面則是一片闖盪的世界。現拱宸橋邊有扇,刀,傘博物館與運河博物館。為人們了解運河文化提供了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