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手錶棘爪有哪些

上海手錶棘爪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7-01 09:29:49

Ⅰ 陀飛輪與同軸擒縱區別

一、發明時間不同

1、陀飛輪:在1795年發明的一種鍾表調速裝置。

2、同軸擒縱:於1974年發明的擒縱裝置。

二、發明人不同

1、陀飛輪:陀飛輪是瑞士鍾表大師路易·寶璣先生發明的一種鍾表調速裝置。

2、同軸擒縱:是一種由英國鍾表大師喬治·丹尼爾斯發明的擒縱裝置。

三、特點不同

1、陀飛輪:陀飛輪的創意在於,將鍾表核心的擒縱機構放在一個框架(Carriage)之內,使框架圍繞軸心——也就是擺輪的軸心規律性地做360度旋轉。這樣,原本的擒縱機構是固定的,因而當表擱置位置變化的時候,擒縱機構不變,造成了擒縱零件受力不同而產生了誤差;當擒縱機構360度不停地旋轉起來的時候,會將零件的方位誤差綜合起來,互相抵消,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誤差。

2、同軸擒縱:同軸擒縱建基於杠桿擒縱並加以改良,大大降低了能量流失的情況。這項發明被公認為杠桿擒縱之後,鍾表技術上的一大突破。同軸擒縱內含三層式同軸擒縱輪,能夠將鎖定功能與脈沖分開,從而免除了杠桿擒縱的滑動阻力,棘爪與棘爪之間亦無需添加潤滑油。

Ⅱ 鍾表知識介紹全面的有嗎

有 的 , 可 以 看 看 時 間 觀 念 鍾 表 詞 典

Ⅲ 手錶的棘輪棘爪為什麼會壞啊

手錶棘輪棘爪一般不容易壞,如果壞了,多是人為損壞。

Ⅳ 現在的手錶品牌有哪些

1康斯坦丁切金
康斯坦丁切金Konstantin Chaykin電影院手錶,手錶按住左邊的鍵下方的小屏幕就會出現一段跑馬影像,售價為五萬歐元摺合人民幣48萬。
2.海瑞溫斯頓Opus11

巧妙利用3D手法,用碎片拼湊時間中間為小時右上角為分鍾,手動上弦機芯,由三個重疊圓柱形構成的18k白金錶殼,手錶通過由多達24個棘爪組成的原創系統中間顯示小時,右上角兩個穹頂一個顯示分鍾,一個顯示平衡擺輪,傳統高級製表裝飾處理,黑色鱷魚皮表帶,配有一體式按鈕的三重摺疊表扣,防水30米,限量發售111隻,售價二十八萬九千美元(194萬人民幣)。

Ⅳ 腕錶出了問題,維修師說止逆棘爪壞了,誰知道這是什麼

這個比較嚴重,止逆棘爪是腕錶上的發條擋,你看時間觀念鍾表詞典里有詳細講解。

Ⅵ 飛行員手錶品牌推薦,飛行員手錶都有哪些牌子

天珺表為您解答。

IWC萬國表飛行員系列IW377706腕錶

真力時青銅大飛,無論何時說到它一定會在飛行員系的榜單里看得到它。因為它實在太經典,復古的青銅風格、洋蔥頭錶冠甚至大阿拉伯數字時標,熏黑漸變處理的綠色表盤,每一個細節都在訴說著硬漢的風格。就連表殼直徑大小也很漢子——45毫米的直徑,不是真漢子還真不好駕馭。

Ⅶ 機械手錶有哪些功能作用

機械手錶由機芯和外觀兩部分組成。機械手錶機芯產生准確時間的機體,結構多種多樣。不同品牌的鍾表可採用不同或相同機芯。即使相同機芯,品牌不同。選擇機芯質指標也不同。目前世界鍾表生產國家,逐步走向標准化、規格化、系列化,有生產機芯的專業廠供生產品牌鍾表廠。生產的廠傢具有悠久歷史,保持獨特風格,仍用自製機芯。機芯也不許外賣,杜絕假表現象的發生。自動機械手錶的結構形式很多、其組成和工作原理大同小異,具體情況如下。機械手錶撥針機構的工作原理上條傳動路線經過上條機構、棘爪機構和原動系。具體路線是,手錶柄岳-手錶柄軸-手錶離能-手錶立輪上條輪-手錶上條棘輪-產條軸-發條-棘爪-手錶棘爪便是整個機械表的工作流程將柄頭向外拉至第1擋(拉擋、離台軒就起杠桿作用,拉擋尾部推動離台桿帶動離合輪在柄輻方位上滑移,使離合輪直齒一端與撥針輪嚙合。外觀—保護機芯正常工作和用戶佩帶使用的包裝體。主要包括殼體、後蓋、柄頭、表盤、指針(顯示器)、表帶(鍾不需鍾帶),將它們組合起來達到美觀大方,堅固耐用。

Ⅷ 你真的認識機械表嗎

動力系(手錶走時的源泉)

1.手錶的動力系中最重要的就是發條了,發條是被裝入發條盒中的,發條盒的組成包括:發條、發條軸、發條盒。發條是彈性元件,它盤緊之後產生扭矩,給手錶的運轉提供動力,機械手錶一切的走時源泉都來自於此

2.除了手動上發條在日常佩戴中還有一個輔助上條的系統就是自動陀,自動陀基本上都是用密度比較大的金屬製成,手錶的自動陀重量一般都在2-4克之間,此外它還是的偏重的錘,質量都集中在陀邊緣,這樣手錶在垂直面的時候,自動陀能產生靜力矩,依靠人手臂擺動也還能產生瞬間的加速度,有機械能量,因此能推動一系列齒輪,來驅動和上緊發條。

表盤的顯示系統是融入對接到主動傳動系的顯,最重要的當屬時輪、分輪和秒輪,以及日歷顯示系統,這個系統沒什麼太大的學問,

手動上條系統

上弦撥針系零件眾多,主要是兩個部分上條,1是手動上弦一般由柄頭、柄軸、 立輪、離合輪、離合桿、離合桿簧、拉檔、壓簧、撥針輪、跨輪、 時輪、分輪、大鋼輪、小鋼輪、棘爪、棘爪簧等組成。2是自動上條系統又由重錘、重錘支承、偏心軸、滾珠、自動搖板、棘輪、棘爪以及自動上夾板等構成。

Ⅸ 鍾表的知識

[編輯本段]鍾表概述
鍾和表的統稱。鍾和表都是計量和指示時間的精密儀器。
鍾和表通常是以內機的大小來區別的。按國際慣例,機心直徑超過50毫米、厚度超過12毫米的為鍾;直徑37~50毫米、厚度4~6毫米者,稱為懷表;直徑37毫米以下為手錶;直徑不大於20毫米或機心面積不大於314平方毫米的,稱為女表。手錶是人類所發明的最小、最堅固、最精密的機械之一。
現代鍾表的原動力有機械力和電力兩種。機械鍾表是一種用重錘或彈簧的釋放能量為動力,推動一系列齒輪運轉,借擒縱調速器調節輪系轉速,以指針指示時刻和計量時間的計時器;電子鍾表是一種用電能為動力,液晶顯示數字式和石英指針式的計時器。
[編輯本段]鍾表歷史
原始人憑天空顏色的變化、太陽的光度來判斷時間。古埃及發現影子長度會隨時間改變,發明日晷在早上計時,他們亦發現水的流動需要的時間是固定的,因此發明了水鍾。古代中國人亦有以水來計時的工具——銅壺滴漏,他們亦會用燒香計時。將香橫放,上面放上連有鋼珠的繩子,有報時功能。
1283年在英格蘭的修道院出現史上首座以砝碼帶動的機械鍾。
13世紀義大利北部的僧侶開始建立鍾塔(或稱鍾樓),其目的是提醒人禱告的時間。
16世紀中在德國開始有桌上的鍾。那些鍾只有一支針,鍾面分成四部分,使時間准確至最近的15分鍾。
1657年,惠更斯發現擺的頻率可以計算時間,造出了第一個擺鍾。1670年英國人威廉·克萊門特(William Clement)發明錨形擒縱器。
1797年,美國人伊萊·特里(Eli Terry)獲得一個鍾的專利權。他被視為美國鍾表業的始祖。
[編輯本段]鍾表發展
公元1300年以前,人類主要是利用天文現象和流動物質的連續運動來計時。例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計時;漏壺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計時。
東漢張衡製造漏水轉渾天儀,用齒輪系統把渾象和計時漏壺聯結起來,漏壺滴水推動渾象均勻地旋轉,一天剛好轉一周,這是最早出現的機械鍾。北宋元祜三年(1088)蘇頌和韓公廉等創制水運儀象台,已運用了擒縱機構。
1350年,義大利的丹蒂製造出第一台結構簡單的機械打點塔鍾,日差為15~30分鍾,指示機構只有時針;1500~1510年,德國的亨萊思首先用鋼發條代替重錘,創造了用冕狀輪擒縱機構的小型機械鍾;1582年前後,義大利的伽利略發明了重力擺;1657年,荷蘭的惠更斯把重力擺引入機械鍾,創立了擺鍾。
1660年英國的胡克發明游絲,並用後退式擒縱機構代替了冕狀輪擒縱機構;1673年,惠更斯又將擺輪游絲組成的調速器應用在可攜帶的鍾表上;1675年,英國的克萊門特用叉瓦裝置製成最簡單的錨式擒縱機構,這種機構一直沿用在簡便擺錘式掛鍾中。
1695年,英國的湯姆平發明工字輪擒縱機構;1715年,英國的格雷厄姆又發明了靜止式擒縱機構,彌補了後退式擒縱機構的不足,為發展精密機械鍾表打下了基礎;1765年,英國的馬奇發明自由錨式擒縱機構,即現代叉瓦式擒縱機構的前身;1728~1759年,英國的哈里森製造出高精度的標准航海鍾;1775~1780年,英國的阿諾德創造出精密表用擒縱機構。
18~19世紀,鍾表製造業已逐步實現工業化生產,並達到相當高的水平。20世紀,隨著電子工業的迅速發展,電池驅動鍾、交流電鍾、電機械表、指針式石英電子鍾表、數字式石英電子鍾表相繼問世,鍾表的日差已小於0.5秒,鍾表進入了微電子技術與精密機械相結合的石英化新時期
[編輯本段]有關鍾表的演變
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演變階段,那就是:
一、從大型鍾向小型鍾演變。
二、從小型鍾向袋錶過渡。
三、從袋錶向腕錶發展。每一階段的發展都是和當時的技術發明分不開的。
1088年,宋朝的科學家蘇頌和韓工廉等人製造了水運儀象台,它是把渾儀、渾象和機械計時器組合起來的裝置。它以水力作為動力來源,具有科學的擒縱機構,高約12米,七米見方,分三層:上層放渾儀,進行天文觀測;中層放渾象,可以模擬天體作同步演示;下層是該儀器的心臟,計時、報時、動力源的形成與輸出都在這一層中。雖然幾十年後毀於戰亂,但它在世界鍾表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由此,中國著名的鍾表大師、古鍾表收藏家矯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國人開創鍾表史」的觀點。
14世紀在歐洲的英、法等國的高大建築物上出現了報時鍾,鍾的動力來源於用繩索懸掛重錘,利用地心引力產生的重力作用。15世紀末、16世紀初出現了鐵制發條,使鍾有了新的動力來源,也為鍾的小型化創造了條件。1583年,義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時性理論,也就是鍾擺的理論基礎。
1656 年,荷蘭的科學家惠更斯應用伽利略的理論設計了鍾擺,第二年,在他的指導下年輕鍾匠S.Coster製造成功了第一個擺鍾。1675年,他又用游絲取代了原始的鍾擺,這樣就形成了以發條為動力、以游絲為調速機構的小型鍾,同時也為製造便於攜帶的袋錶提供了條件。
18世紀期間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擒縱機構,為袋錶的進一步產生與發展奠定了基礎。英國人George Graham在1726年完善了工字輪擒縱機構,它和之前發明的垂直放置的機軸擒縱機構不同,所以使得袋錶機芯相對變薄。另外,
1757年左右英國人 Thomas Mudge發明了叉式擒縱機構,進一步提高了袋錶計時的精確度。這期間一直到19世紀產生了一大批鍾表生產廠家,為袋錶的發展做出了貢獻。19世紀後半葉,在一些女性的手鐲上裝上了小袋錶,作為裝飾品。那時人們只是把它看成是一件首飾,還沒有完全認識到它的實用價值。直到人類歷史進入20世紀,隨著鍾表製作工藝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和文明的巨大變革,才使得腕錶地位的確立有了可能。
20世紀初,護士為了掌握時間就把小袋錶掛在胸前,人們已經很注重它的實用性,要求方便、准確、耐用。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袋錶已經不能適應作戰軍人的需要,腕錶的生產成為大勢所趨。1926年,勞力士表廠製成了完全防水的手錶表殼,獲得專利並命名為oyster,第二年,一位勇敢的英國女性Mercedes Gleitze佩帶著這種表完成了個人游泳橫渡英倫海峽的壯舉。這一事件也成為鍾表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從那以後,許多新的設計和技術也被應用在腕錶上,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帶在手腕上的計時工具。緊接著的二戰使腕錶的生產量大幅度增加,價格也隨之下降,使普通大眾也可以擁有它。腕錶的年代到來了!
從中國水運儀像台的發明到現在各國都在研製的原子鍾這幾百年的鍾表演變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各個不同時期的科學家和鍾表工匠用他們的聰明的智慧和不斷的實踐融合成了一座時間的隧道,同時也為我們勾勒了一條鍾表文化和科技發展的軌跡。 關於中國的鍾表史,得從三干多年前說起,中國祖先最早發明了用土和石片刻製成的「土圭」與「日規」兩種計時器,成為世界上最早發明計時器的國家之一。到了銅器時代,計時器又有了新的發展,用青銅制的「漏壺」取代了「土圭」與「日規」。東漢元初四年張衡發明了世界第一架「水運渾象」,此後唐高僧一行等人又在此基礎上借鑒改進發明了「水運渾天儀」、「水運儀象台」。至元明之時,計時器擺脫了天文儀器的結構形式,得到了突破性的新發展。元初郭守敬、明初詹希元創制了「大明燈漏」與「五輪沙漏」,採用機機械結構,並增添盤、針來指示時間,其機械的先進性便明顯地顯示出來,時間性電益見准確。
十九世紀末期,中國造鍾工藝達到了一個嶄新的水平。1875年由上海「美利華」作坊製造的南京鍾,屏風式樣,鍾面鍍金,鐫刻花紋,以造型古樸典雅、民族風格鮮明和報時清脆、走時准確而聞名於海內外,曾於1903年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特別獎。中國手錶是1955年由天津、上海先後試制出來的。現較為出名的有東風、上海、寶石花、海鷗等牌號。
[編輯本段]鍾表原理
鍾表的應用范圍很廣,品種甚多,可按振動原理、結構和用途特點分類。按振動原理可分為利用頻率較低的機械振動的鍾表,如擺鍾、擺輪鍾等;利用頻率較高的電磁振盪和石英振盪的鍾表,如同步電鍾、石英鍾表等;按結構特點可分為機械式的,如機械鬧鍾、自動、日歷、雙歷、打簧等機械手錶;電機械式的,如電擺鍾、電擺輪鍾表等;電子式的,如擺輪電子鍾表、音叉電子鍾表、指針式和數字顯示式石英電子鍾表 等。
機械鍾表有多種結構形式,但其工作原理基本相同,都是由原動系、傳動系、擒縱調速器、指針系和上條撥針系等部分組成。
機械鍾表利用發條作為動力的原動系 ,經過一組齒輪組成的傳動系來推動擒縱調速器工作;再由擒縱調速器反過來控制傳動系的轉速;傳動系在推動擒縱調速器的同時還帶動指針機構,傳動系的轉速受控於擒縱調速器,所以指針能按一定的規律在表盤上指示時刻 ;上條撥針系是上緊發條或撥動指針的機件。
此外,還有一些附加機構,可增加鍾表的功能,如自動上條機構、日歷(雙歷)機構、鬧時裝置、月相指示和測量時段機構等。
原動系是儲存和傳遞工作能量的機構,通常由條盒輪、條盒蓋、條軸、發條和發條外鉤組成。發條在自由狀態時是一個螺旋形或 S形的彈簧,它的內端有一個小孔,套在條軸的鉤上。它的外端通過發條外鉤,鉤在條盒輪的內壁上。上條時,通過上條撥針系使條軸旋轉將發條卷緊在條軸上。發條的彈性作用使條盒輪轉動,從而驅動傳動系。
傳動系是將原動系的能量傳至擒縱調速器的一組傳動齒輪,它是由二輪(中心輪)、三輪(過輪)、四輪(秒輪)和擒縱輪齒軸組成,其中 輪片是主動齒輪,齒軸是從動齒輪。鍾表傳動系的齒形絕大部分是根據理論擺線的原理,經過修正而製作的修正擺線齒形。
擒縱調速器是由擒縱機構和振動系統兩部分組成,它依靠振動系統的周期性震動,使擒縱機構保持精確和規律性的間歇運動,從而取得調速作用。叉瓦式擒縱機構是應用最廣的一種擒縱機構。它由擒縱輪、擒縱叉、雙圓盤和限位釘等組成。它的作用是把原動系的能量傳遞給振動系統,以便維持振動系統作等幅振動,並把振動系統的振動次數傳遞給指示機構,達到計量時間的目的。
振動系統主要由擺輪、擺軸、游絲、活動外樁環、快慢針等組成。游絲的內外端分別固定在擺軸和擺夾板上;擺輪受外力偏離其平衡位置開始擺動時,游絲便被扭轉而產生位能,稱為恢復力矩。擒縱機構完成前述兩動作的過程 ,振動系在游絲位能作用下,進行反方向擺動而完成另半個振動周期,這就是機械鍾表在運轉時擒縱調速器不斷和重復循環工作的原理。
上條撥針系的作用是上條和撥針。它由柄頭、柄軸、 立輪、離合輪、離合桿、離合桿簧、拉檔、壓簧、撥針輪、跨輪、時輪、分輪、大鋼輪、小鋼輪、棘爪、棘爪簧等組成。
上條和撥針都是通過柄頭部件來實現的。上條時,立輪和離合輪處於嚙合狀態,當轉動柄頭時,離合輪帶動立輪,立輪又經小鋼輪和大鋼輪,使條軸卷緊發條。棘爪則阻止大鋼輪逆轉。撥針時,拉出柄頭,拉檔在拉檔軸上旋轉並推動離合桿,使離合輪與立輪脫開,與撥針輪嚙合。此時轉動柄頭便撥針輪通過跨輪帶動時輪和分輪,達到校正時針和分針的目的。
鍾表要求走時准確,穩定可靠。但一些內部因素和外界環境條件都會影響鍾表的走時精度。內部因素包括各組成系統的結構設計、工作性能、選用材料、加工工藝和裝配質量等。例如,發條力矩的穩定性,傳動系工作的平穩性,擒縱調速器的准確性等都影響走時精度。
外界環境條件包括溫度、磁場、濕度、氣壓、震動、碰撞、使用位置等。例如,溫度變化會引起鍾表內潤滑油和擺輪游絲性能的變化,從而引起走時性能的變化;環境的磁場強度大於60奧斯特時,會引起部分零件磁化而走慢;濕度大會引起部分零件氧化和腐蝕 等等。
[編輯本段]影響機械鍾表計時精度的八大因素
機械手錶的走時精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主要是以下8大因素:
外部影響
就是來自鍾表外部的各種影響,取決於鍾表的工作環境。常採用的措施有:防震設計、防水設計、防磁設計、附加保護外殼等。精密航海鍾上常採用萬向節,使航海鍾在顛簸中能夠保持水平。
摩擦力
摩擦力通常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它有積極的一方面,如摩擦分輪、自動表發條與條盒間的摩擦、螺釘自鎖等;另一方面,摩擦會導致傳動效率的降低和零件的摩損,從而影響計時。常用的解決方法:改善潤滑條件,根據不同的要求,選用不同的潤滑油;採用寶石軸承或墊片;改善齒輪的齒面條件,包括採用科學的共軛齒形和提高表面光潔度等,但一般齒面無潤滑(在這種情況下,潤滑油粘性所產生的阻力可能高於摩擦力)。
快慢針
快慢針是一種便於校時的經濟結構,但理論和實踐都證實它會影響系統的等時性,也可能產生位差,這些計時誤差隨機性比較大,無法補償或抵消。解決方法有:盡量減少內外快慢針間距;但最好的辦法是沒有快慢針,通過調節擺輪的慣量來調節快慢,如勞力士公司的Mircro stella調節系統。
擒縱機構
擒縱機構的影響主要是能量傳遞過程中對擺輪游絲系統產生的影響,擺輪游絲系統只有在自由震盪的情況下,才能維持固定的震盪頻率,顯然,擒縱機構的能量傳遞過程會影響震盪頻率。理論表明,傳遞過程接近擺輪平衡點時,這種影響會減小。解決方法有:採用精密擒縱機構,如爪式擒縱機構,它的能量傳遞過程發生在平衡點附近,傳沖的角度也非常小,影響也比較小,而且,它的單向傳沖使擺輪游絲系統有更多的自由震盪空間(就這一點,其相對誤差可減小一半!)。當然,瑞士杠桿式擒縱機構有工藝性好、易於調整的優點,是目前國際機械表的主流擒縱機構,但在設計中,應盡量減小傳沖的角度。瑞士歐米茄公司為減小擒縱機構對計時基準的影響,推出了同軸擒縱機構,這是英國喬治·丹尼爾博士的發明,但從工作原理來看,它是杠桿式擒縱機構和爪式擒縱機構的混合物。
溫度影響
溫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溫度變化會游絲的工作長度,同時改變擺輪的慣量,可直接影響到計時精度;其次,溫度變化會影響潤滑油的粘度,影響傳動效率,從而影響計時。對此可以採取以下方法:採用開口雙金屬溫度補償擺輪游絲系統;採用特殊合金材料製作游絲和擺輪,使之在工作溫度區(8°-38°)有一定的溫度補償;採用移動快慢針溫度補償。採用標準的潤滑油,對於極限溫度情況,如歐米茄的登月表,採用無潤滑或固體潤滑。
磁場
磁場影響最大的游絲,可改變其彈性模量,也使游絲在磁場的作用下變形,產生附加應力,嚴重時,磁場可導致游絲粘連,嚴重影響走時。解決方法是:採用防磁材料。
游絲平衡
一般的盪框游絲,其重心隨擺輪擺角的變化而變化,在重力作用下,它會產生位置誤差。解決方法是:採用寶璣游絲,中心收縮,重心不隨擺角改變;採用菲利普末端曲線的圓柱游絲並上下對稱使用;採用直線游絲;歷史上有人用過球形游絲,性能優越,但工藝性很差,很少實際應用。
擺輪平衡
擺輪元件的平衡問題直接影響位元差,擺輪元件的靜平衡是一個基本要求。
如果在上述因素都比較理想,手錶的走時又比較穩定,通過手錶的動平衡,可綜合改善走時性能。有一種非常特別的方法:原理是當擺輪擺幅達220度時,各種傳遞到擺輪上的沖力對頻率無影響,曾有人採用安裝在擒縱輪上的衡力機構,來控制擺幅在220附近,這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編輯本段]世界名表
百達翡麗:貴族的標志

鍾表愛好者貴族的標志是擁有一塊百達翡麗表,高貴的藝術境界與昂貴的製作材料塑造百達翡麗經久不衰的品牌效應。
寶璣:現代製表之父

世界歷史名人如法王路易十六,法國王後瑪麗·安東尼,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英國首相邱吉爾...雖然彼此並不處於同一時期,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聯系,那就是都為寶璣表的鍾愛者。
萬國:機械製造 品質超凡

美國波士頓工程師佛羅倫汀·瓊斯實現了他的新穎構想━以機械取代部份人工製造出更精確的零件,而後由一流的表師裝配成品質超凡的表:萬國表。
愛彼:堅持百年傳統
愛彼表在每一隻表後刻上製造者的名字,以示負責保證。為維持瑞士作為鍾錶王國的美譽不墜,並堅持以"老師傅的一雙手"來打造手錶的傳統,百年如一日!
卡地亞:上流社會的寵物

卡地亞家族在19世紀中葉已是聞名遐爾的法國珠寶金銀首飾製造名家,自從1904年為老朋友山度士而製造的金錶一跑打響後,一直是上流社會的寵物,歷久不衰。
勞力士:手錶領域中的霸主
勞力士表最初的標志為一隻伸開五指的手掌,它表示該品牌的手錶完全是靠手工精雕細琢的。以後才逐漸演變為皇冠的注冊商標,以示其在手錶領域中的霸主地位。
江詩丹頓:貴族的藝術品

江詩丹頓每年僅僅生產2萬多隻表,是貴族的藝術品。不管在過去在今天,江詩丹頓始終在瑞士製表業史上擔當關鍵的角色。
伯爵:值得欣賞的至尊之寶

伯爵表為表中後起之秀,是今天無數望族富婆趨之若鶩的頂級表。發展至今的伯爵表無論造型,色彩均洋溢著現代派的主流氣息。
積家:創造"吉尼斯紀錄"

積家公司創始人是一位能工巧匠,他發明了能夠將測量的准確度精確到1/1000毫米的"微米儀",使鍾表零件的加工精度大大提高。
歐米茄:成就與完美的代表
配戴歐米茄手錶代表成就與完美,歐米茄這個鍾表業與廣告業都聞名的名字源於希臘字母(omega),始於1848年,深受品味人士喜愛。
ARMANI:突破陽剛與陰柔的界線
在兩性性別越趨混淆的年代,服裝不再是絕對的男女有別,GIORGIO ARMANI即是打破陽剛與陰柔的界線,引領女裝邁向中性風格的設計師之一

Ⅹ 鍾表資料

鍾表是一種計時的裝置,也是計量和指示時間的精密儀器。 鍾表通常是以內機的大小來區別的。按國際慣例,機心直徑超過80毫米、厚度超過30毫米的為鍾;直徑37~50毫米、厚度4~6毫米者,稱為懷表;

直徑37毫米以下為手錶;直徑不大於20毫米或機心面積不大於314平方毫米的,稱為女表。手錶是人類所發明的最小、最堅固、最精密的機械之一。

(10)上海手錶棘爪有哪些擴展閱讀;

很多人總是認為鍾表最早起源於國外,其實是中國鍾表技術先傳入歐洲,歐洲人後來製作出工藝精良的鍾表。提到中國的鍾表,很多人可能第一反應便是日晷、水鍾等,但這些古人計時工具在嚴格意義上並不能被稱作鍾表,只能叫做計時器。

在瑞士的世界鍾表刊上有這樣的記載「現代機械鍾表中使用的擒縱器源自中國古代蘇頌的發明」,英國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這樣說道「蘇頌把鍾表機械和天文觀察儀器結合以來,

在原理上已經完全成功,他比羅伯特.胡克先行了六個世紀,比方和裴和胡克同被西方認為是天文鍾表的發明人先行七個半世紀。」1099年,北宋宰相蘇頌主持建造了一種類似現代鍾表的水運儀象台,每天僅僅只有一秒鍾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