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民國時期上海倉庫都放什麼
擴展閱讀
杭州興隆公寓在哪裡 2025-05-22 10:07:14
廣州南站怎麼去澳門 2025-05-22 10:03:40

民國時期上海倉庫都放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4-21 16:26:24

A. 淞滬會戰後期八百壯士死守的四行倉庫,現在在上海具體的什麼位置呢

淞滬會戰後期八百壯士死守的四行倉庫位於上海靜安區中南部,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上海市原閘北區南部、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西北角的倉庫建築。

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在這里發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重新振奮了因淞滬會戰受挫而下降的中國軍民的士氣。它的結束標志著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

(1)民國時期上海倉庫都放什麼擴展閱讀:

四行倉庫為一座位於上海閘北區南部的倉庫建築。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及鹽業銀行)聯合倉庫,淞滬會戰時期,這里曾駐扎452名國民黨將士英勇抵抗日軍的進攻。1985年9月3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正式將其命名為「八百壯士四行倉庫抗日紀念地」。抗戰紀念館大門入口處保留了原四行倉庫的鐵門,斑斑銹跡。

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包括序廳、「血鏖淞滬」、「堅守四行」、「孤軍抗爭」、「不朽豐碑」及尾廳等六個部分。紀念館以一封謝晉元在赴淞滬戰場前寫給妻子凌維誠的家書開篇,展現了以謝晉元為首的「八百壯士」在國難當前之際,舍家為國的家國情懷,展現出對抗戰必勝的堅定決心。

B. 四行倉庫怎麼回事

說起四行倉庫,就想到「八一三」,想到八百壯士,想到謝晉元。四行倉庫不是一座普通的建築,它是羅馬柱,是英雄的木化石。
上世紀30年代,上海成為僅次於紐約、倫敦、柏林、芝加哥的全球第五大城市。因為實業發達,人口密集,國內外銀行紛紛在上海設點,總行設在天津的鹽業銀行、金城銀行,與華僑創辦的中南銀行,1921年9月在上海設立聯合營業所,1922年總部設在天津的大陸銀行加入,4家銀行中3家是北方銀行。當時南北界域很清,連黃魚之類海產品都分南洋貨、北洋貨,所以這四家銀行聯合營業所,簡稱北四行。
1923年,這4家銀行又成立聯合儲蓄會,凡在該儲蓄會存錢者,就是會員,不僅有利息,而且盈利的話,會員還有分紅。如盈利不敷利息,由4家銀行補足,目的是廣泛吸納社會閑散資金,結果一炮躥紅,存款者廣泛。舊上海只有中國人存錢於外國銀行,這次外國人也存錢到中國金融機構——四行儲蓄會。
上世紀30年代上海房地產惡性膨脹,四行儲蓄會儲蓄多了,於是大規模投資房地產,在南京西路黃河路買地建造「遠東第一樓」——國際飯店,信譽大增,反過來又吸納更多的存款者。抗戰前夕,它已是全國金融業收儲額最高的機構。北四行名聲大噪。
儲蓄多了,放貸業務隨之增加,抵押貨物也隨之增加,為了堆放貨物,四行儲蓄會在蘇州河畔買地建倉庫,簡稱「四行倉庫」。
北四行的靈魂人物吳鼎昌,是鹽業銀行的總經理,留日讀財經專業,極有才幹、眼光與組織人事能力。但他熱衷政治,分別當過袁世凱與段祺瑞的財政次長,段倒台後,出掌軍閥背景的鹽業銀行,北四行是他策劃組建的,聯合儲蓄會就出於他的設計,這是金融界的獨創。中國唯一獲得當時世界最高新聞獎——密蘇里新聞學院獎的《大公報》,也是他物色經營高手胡政之、文章高手張季鸞,由他出資,共同創業。
「八一三」淞滬保衛戰開始,四行倉庫成為88師司令部。10月26日深夜,為掩護中國軍隊撤往蘇州,下屬的524團第一營奉命進駐四行倉庫擔任掩護,團長當夜戰死。團副謝晉元晉升團長組織戰斗,血戰4天4夜,斃敵200餘人,自己僅犧牲5人。這是個奇跡。「抗戰」發起以來,中國軍隊傷亡總是3倍於日軍,因為,當時日本軍隊裝備精良,海陸空三軍配合作戰。但是四行倉庫與租界僅隔一水(蘇州河)一路(西藏路),尤其四行倉庫東側有租界的煤氣罐,所以英、法殖民國當局照會日本,攻堅戰可以槍戰,不許開大炮、飛機轟炸,生怕一不留神炸了煤氣罐,殃及各方。當時,日本還不敢得罪西方列強,所以日軍放棄飛機大炮。沒有了裝備上的絕對優勢,這樣,謝晉元部隊憑借厚實的鋼筋水泥、高昂的愛國鬥志,沉著應戰,御敵於牆外。最後在萬國商團的調解下,停止戰斗。這時謝晉元完成了掩護撤退的任務,率部退入租界。
我始終固執地以為:生命因為正義而不朽。四行倉庫因為謝晉元而不朽:廢物變成了文物。北四行大名也因此借光。這是它的幸運。謝晉元的不朽是必然的,四行倉庫的不朽是偶然的。依附必然的偶然是幸運的,這就是正義的光輝。

C. 上海四行倉庫是什麼倉庫 這個地方有什麼意義

1、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上海原閘北區南部、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西北角的倉庫建築。

2、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在上海爆發。中國國民黨與日軍激烈抗戰,持續了兩個多月之久。兩個多月之後,中國國民黨宣布從上海撤離到蘇州,面對眾多的日軍,為了保護這最後一塊陣地,需要留下一支部隊在這里進行抵抗以掩護大部隊的撤離。而這個掩護的位置就選在了四行倉庫——四行儲蓄會所為堆放貨物而買的一塊地建立的倉庫。這場戰爭就是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3、在這個倉庫里與敵人進行浴血奮戰的被大家稱為800壯士,然而實際上與敵人進行戰爭的只有400多人,之所以稱為八百壯士,可能是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需要對敵人進行一定的迷惑,所以媒體這樣報道的。

D. 四行倉庫遺址在哪裡

四行倉庫遺址在上海市蘇州河北岸。

四行倉庫,全稱「四行信託部滬分部倉庫」,位於上海市蘇州河北岸、新垃圾橋(即西藏路橋)西北角,是由交通銀行與北四行信託部於民國二十年興建的聯合倉庫。該建築被用作金城、大陸、鹽業、中南四個銀行儲蓄會的堆棧,故稱「四行倉庫」。

建築規模:

四行倉庫佔地0.3公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屋寬64米,深54米,高25米。倉庫為法式建築,樓高6層,長120米,寬15米。

鋼筋水泥澆築框架,花崗岩條石砌牆,異常堅固。且有地下室隱蔽。其東西北三面均為高牆,僅朝南面對蘇州河開有門窗。河對岸便是公共租界。地形易守難攻,又是制高點,利於觀察,射界開闊。

2014年,上海確定對四行倉庫進行整體保護修繕,該修繕工程由百聯集團置業有限公司建設、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上海建工五建集團有限公司施工。其中4000多平方米空間改建成「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結合西側紀念廣場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活動的重要場所。

牆上的8個炮彈孔、430個大小槍彈孔清晰可見,全部按照原來面貌及實際位置還原。倉庫西牆上方的「 四行信託部上海分部倉庫」11個字,只留下其中的 「 四行 」、「 部 」、「 海 」、「部」、「倉庫」 7 個字。

2015年8月13日,在淞滬會戰78周年紀念日之際,戰爭遺址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落成開館。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包括序廳、「血鏖淞滬」、「堅守四行」、「孤軍抗爭」、「不朽豐碑」及尾廳六個部分。

紀念館以一封謝晉元在赴淞滬戰場前寫給妻子凌維誠的家書開篇,展現了以謝晉元為首的「八百壯士」在國難當前之際,舍家為國的家國情懷,展現出對抗戰必勝的堅定決心。

展覽運用實物、雕塑、現代科技等手段再現當年戰斗場景,通過圖文展板、巨幅繪畫等形式展示上海人民投身全民族抗戰、共御外侮的歷史事實,以及中外各界對「八百壯士」英雄事跡的頌揚和緬懷。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四行倉庫

E. 四行倉庫是干什麼的

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上海市原閘北區南部、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西北角的倉庫建築。
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在這里發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重新振奮了因淞滬會戰受挫而下降的中國軍民的士氣。它的結束標志著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
正門門牌號為光復路1號,它是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六層大廈,佔地0.3公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屋寬64米,深54米,高25米。這座倉庫創建於1931年,為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築物。它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及鹽業銀行)聯合倉庫,即緊靠西藏北路的大陸銀行倉庫與緊靠現晉元路的北四行倉庫兩部分組成的,但一般均統稱為「四行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