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長寧滬劇院演員月薪多少
擴展閱讀
深圳北至桂林多少公里 2025-05-19 20:39:17

上海長寧滬劇院演員月薪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5-11 01:32:50

㈠ 寧波話劇團演員月薪多少

平均月薪七千五。平均工資一個月七千五,最多人拿六千到八千鄭旁,2020年較2019年下降了6% 。多個藝術類職業都可以稱作演員,如話兆臘劇團演員、曲藝團演員等喊猜橡等。這里以國家開辦的正規藝術團體(事業單位編制的)為例。這樣團體的正式演員(相當於企事業單位正式員工)是按月開資,話劇等表演類的演員可以接外戲比如影視片等。

㈡ 滬劇演員趙雋晴現狀

滬劇演宴虛員趙雋晴現狀很好。趙雋晴,寶山滬劇團青年演員,國家二級演員。江蘇宿遷人,1984年生,1999年考取上海戲曲學校滬劇班。2003年畢業後進上海滬劇院任演員,是當前滬劇舞台上最年輕殲祥咐的一代新人中的佼佼者,先後在《青春年華》和《胡錦初借妻》和《宋慶齡在上海》等氏純劇目中扮演主要或重要角色。

㈢ 上海滬劇院相當於什麼級別

上海滬劇院相當於正廳檔謹級別。上海滬劇院的院長皮搜屬於正廳級別待遇,相當於區長級別待遇。上海滬劇院是國家級非物燃蠢歷質文化遺產(滬劇)項目的責任保護單位,其前身為1953年成立的上海市人民滬劇團,建院於1982年9月,首任院長丁是娥。

㈣ 上海滬劇團的林麗君怎麼了

上海滬劇團的林麗君沒有怎麼。上海滬劇團的林歷襪麗君是著名滬劇演員和丈夫陸敬業都是1960年考入上海戲曲鎮物學校滬劇班的學員,後並入上海人民滬劇團學館,畢業後兩人進入上海人民滬劇團(上海滬劇院的前身)工作,上海滬劇團的林麗君沒有怎麼,反而在滬劇觀眾中享有很高的聲望。林麗君長期從事滬劇教育,桃李滿園。所以,上海滬劇團的林御爛液麗君沒有怎麼,2020年是她從藝的60周年。

㈤ 上海滬劇院工資待遇

請問你是想問上海滬劇院工資待遇好嗎?上海滬劇院工資待遇好。上海滬劇院工資達到了1.5萬/月,並且工作輕松穩定,按時發放工資,屬於公務員編制待遇非常賀燃好。上海滬劇院是於1982年1月,在上海滬劇團基礎上建立的國家劇院。近年來劇院在促進創作,發展和演出仿拍此方面不備迅斷取得新的成績。劇院下轄一團,青年團和茅善玉藝術製作社等三個演出實體。

㈥ 滬劇演員張杏聲近況如何

張杏聲老師身體狀況良好,依舊在戲劇舞台為年輕一代滬劇演員進行輔導。
張杏聲,國家一級演員。上海人,1944年生,1961年進山指努力滬劇團作為隨團學員,並拜筱谷聲為師,1969年入愛華滬劇逗山配團,1972年轉至上海滬劇團(今上海滬劇院)。
他曾先後在《紅燈記》、《甲午海戰》、《唯慎櫻花》、《半把剪刀》、《山野情侶》、《霧中人》、《明月照母心》、《風雨同齡人》等劇目中擔任主演。他扮相大氣,表演細膩,嗓音寬宏明亮,行腔圓潤抒情。

㈦ 上海文慧滬劇團演員工資待遇

上海文慧滬劇明鬧團演員激絕罩的工資待遇由政府財政部門根據當地城市經濟發展情況確宏物定,一般來說,演員的工資待遇比其他行業要高一些,但也取決於演員的表演水平、經驗、知名度等因素。

㈧ 上海馬戲城的雜技演員月薪多少

10000元。上海馬戲城坐落在靜安區共和新路上,南側緊靠大寧久光百貨,北側緊鄰大寧靈石公園,佔地面積2.25公頃,是上海市坦基區的文化、體育、娛樂中心。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該地區的雜技演員的工資按場次計算,月薪為10000元。此地區有「中國馬戲第一城」的美譽,其獨特的建築造型,金燦燦的穹型蠢信段屋頂,是上海國際文帶譽化都市又一標志性建築。

㈨ 滬劇演員華雯

請問你想問關於搭氏她的什麼?

華雯,女,滬劇旦角。

父母都是滬劇演員。她從小就是戲痴,一直泡在父母所在的松江劇團里。那時候,只要有滬劇演出,她一場不漏;只要有滬劇廣播,她有空必聽。小華雯一直渴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粉墨登台。誰知事與願違。1980年華雯中學畢業後,因為眼睛近視,沒能考上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而是進了上海照相機總廠技校。父母希望她好好學技術,但她卻一心想唱戲。到技校讀了3個月的書,她就背著父母打了退學報告。那時,唱小生的父親奉調去了崇明滬劇團,她死磨爛纏地跟了過去,就這樣走上了滬劇舞台。

1981年夏,華雯隨崇明滬劇團來市區演出,在《秋海棠》中扮演梅寶,結果被楊飛飛老師看中,借調進寶山滬劇團。在寶山滬劇團,她演的第一出戲是《母與子》。這出現代戲共有3個女角:外婆、後娘桂珍和小姑娘。華雯回憶,當時她滿以為自己會去演小姑娘,誰知宣布角色叫她演桂珍。一個不到20歲的小姑娘怎樣演後娘?華雯只覺得頭腦里「嗡」地一聲,渾身發抖。導演江建平要她平時多模仿男子走路,王秀文老師也來幫她學唱腔。結果,這個後娘演得總算還過得去。

1986年底,寶山滬劇團攜新戲《東方女性》進京。該戲表現的是一個十分敏感的題材:「第三者插足」問題。《東方女性》充分發揮了滬劇抒情細膩的特點,又借鑒了話劇、電影的表現手法,成功塑造了林清芬、方我素、余大衛等「有缺點又令人同情的好人」,在京城掀起了少見的觀劇熱潮,8場演出場場爆滿,受到廣泛好評。22歲的華雯在戲里扮演插足別人家庭造成悲劇的方我素。這個人物年齡跨度很大,思想變化復雜,表演難度較大。華雯仔細琢磨角色,反復錘煉唱腔,活靈活現地表現了方我素從「我行我素墮情網」到受責難、排困擾、重新生活的過程,深沉而有節制地展示了人物復雜痛苦的內心世界。北京觀眾熱情地對她說:「想不到你這么年輕,卻把這樣復雜的角色演得那麼出色,真不簡單!」

《東方女性》北京一炮打響,華雯毫無爭議地獲得了第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與她一起獲獎的,是上海的計鎮華、華文漪、蔡正仁、岳美緹和王芝泉。華雯說:「一直到北京領獎時,我才發現,比我好的演員實在太多了,自己真的很渺小。我也才真正懂得了,一個演員,就要像梅花那樣,美而不俗、嬌而不艷,即使面對漫天冰雪,也依舊純真不變、本性不改。」

1996年,上海滑稽劇團赴香港演出,邀請華雯加盟滑稽戲《唐伯虎點秋香》,飾演秋香。誰知「秋香」此行未被唐伯虎點中,卻點中了一位「笑星」。她與劇中的「大毒」扮演者、兩度白玉蘭獎得主秦雷結成秦晉之好,給戲曲舞台留下了不少佳話。

華雯、秦雷都是國家一級演員。婚後,夫婦倆在不足40平方米的空間里,既要照顧父母、外婆,又要呵護小女兒,還要忙於各自工作的案頭准備。身為寶山滬劇團團長,華雯一邊領女兒、哄孩子,一邊批報告、審劇本。有一次女兒撒尿,竟給劇本來了個「大洗禮」,弄得華雯哭笑不得。而做爸爸只有「三分熱度」的秦雷,連忙到超市購得兩打塑料尿布,預防不測。

華雯和秦雷,不但生活中情深意長,事業上更是互相促進。秦雷為妻子導演臘枝鉛滬劇《清水戀》、《尋找兒時一個夢》,更為華雯演唱專場精心創意、傾情執導,連說明書也給親手「包辦策劃」了。華雯還為秦雷參與的《特別的愛》、《阿拉自家人》、《謝謝一家門》等滑稽戲出謀劃策,將滬劇煽情的優勢引入其中。不但華雯能演滑稽戲,秦雷的滬劇水平也是突飛猛進。由他們夫妻倆搭檔演唱的《星星之火》可謂輪好珠聯璧合。

華雯和秦雷還合演過話劇《奧賽羅》,並鬧過一個笑話。秦雷用粗獷厚重的語氣演奧賽羅,華雯扮演甜美細膩的苔絲德·夢娜。兩人在家中對台詞,由於入戲太深,竟驚動了熟睡的外婆和女兒,外婆還誤以為是夫妻口角,趕忙爬起來勸架。

2000年,華雯在逸夫舞台舉辦從藝20周年紀念專場。20年來,她演過女廠長、女警官、女監理員;當過夫人、小姐、丫環;還扮過洋太太、女英雄。但專場並沒有羅列這些多姿多彩的角色。而是分為4個板塊,除了新編《茶花女》和學生版《江姐》片段外,她還表演了根據豫劇移植改編的新戲《風雨行宮》,與關懷、趙志剛、梁偉平等一起演唱了京劇、錫劇、越劇、淮劇的精彩片斷。她要用這樣的形式來展示自己的藝術追求和不懈努力。

華雯是滬劇界公認的「拚命三郎」。《東方女性》中有個雙人舞片斷,排練時由於舞伴沒托住,她一下摔在水泥地上,斷了兩根肋骨。但晚上《家庭公案》演出又不能誤場,就這樣,她竟堅持了十多天。演《緝毒女警官》時,倒下的布景壓傷了她的腰部和腳腕軟組織。排《風雨行宮》時,她連做5個「烏龍絞柱」,導致肌肉撕裂。但未等痊癒她又上「戰場」了。在「五朵金花」中,華雯是排戲最多、演出最多的一個。

華雯當團長,只有一個念頭:多排戲,多演戲。長年累月,這個只有20來人的區級小劇團幾乎每天搭台拆台,換地方演出,他們的足跡踏遍了上海和周邊地區。冒著夏日蒸騰的暑氣和寒冬刺骨的北風,他們從打穀場、露天工地一直演到學校操場、社區文化中心,每年演出都在百場以上。劇團把區里給的補貼都用在了排戲上,工資則是靠大家演出來、唱出來的。讓家鄉人看上喜愛的家鄉戲,是全團人共同的心願。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華雯與同事們推出的學生版《江姐》一演就是200場,《緝毒女警官》連演380場,《家庭公案》、《東方女性》更是超過500場。從謳歌教師的《行知魂》到反映打假的《罪女淚》,從環保戲《清水戀》到情景劇《田園夢》,都受到了觀眾熱烈歡迎。向世界名牌叫板的《東方彩虹》被央視拍成了6集電視連續劇,與馬莉莉合作的《宋慶齡在上海》還使華雯獲得了第五屆映山紅民間戲劇節表演一等獎。

滬劇演員中自學成才的不多,能稱大牌的更少,前些天推出個人專場的華雯算一個異數。

也許因為父母都是滬劇演員的緣故,華雯從小就將滬劇視為自己的終生職業,1986年她以一出《東方女性》獲得梅花獎。華雯是滬劇界有名的「長腳花旦」,更是有名的「出新花旦」和「拚命花旦」。

「出新花旦」的華雯不僅將常見的角色演得形象生動,《檢察官的金項鏈》中的日本女芳子,《情變》中的年輕中尉小亞、《緝毒女警官》中的警官洪燕等都是滬劇長廊里的新形象、新角色。她對越劇、錫劇、黃梅戲都敢一試身手,而且都有不俗表現,甚至還出演了滑稽新戲《唐伯虎點秋香》的角色,每次都讓觀眾耳目一新。就連個人藝術專場華雯也求新意,一改常規個人演唱會歸納舊戲的傳統,從豫劇移植了唱做並重的《風雨行宮》片段以謝知音。

華雯容易受傷也是遠近聞名的。演《東方女性》華雯肋骨骨折,因為演出耽誤了治療,到現在還有後遺症;演出《緝毒女警官》時,布景不知怎麼倒了下來,華雯又「光榮負傷」;這回排演《風雨行宮》,華雯又在練「烏龍絞柱」時肌肉嚴重拉傷。但每次受傷都沒能讓她忘而卻步,仍然頂著上,傷還沒好透又開始了排練和演出,由此留下了「拚命花旦」的稱呼。

如今的華雯受命危難之際,擔任了寶山滬劇團的團長。為了生存,她帶領演員為中小學生演出課本話劇,下社區演出滬劇小戲。但她沒有忘記對滬劇的追求,一出描寫教育事業的新戲正在構思中,華雯仍要為滬劇出新、為滬劇拚命。

圖片: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B%AA%F6%A9#